电子信息工程专业→sopc课程设计精华版

合集下载

电子与信息工程课程设计

电子与信息工程课程设计

电子与信息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子与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原理、信号传输与处理等。

2.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元件和设备设计简单的电子信息系统,并了解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解释并计算电子信息系统中的基本参数,如电压、电流、频率等。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使用常用电子测量工具和仪器的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电路搭建与测试。

2.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设计软件进行电路图绘制和仿真,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 学生通过课程项目设计,培养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与信息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提高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通过学习电子与信息工程,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可能缺乏实践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要求:1. 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教师应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演示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元件与电路基础:介绍常用电子元件的特性、符号及作用,如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等;讲解基本电路原理,如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交流电路等。

2. 信号与系统:阐述信号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如频率响应、幅频特性等。

3. 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学习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需求分析、电路设计、仿真与测试等;介绍典型电子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如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

电子信息的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的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子信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用途,了解常见电子电路的组成和特点。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元件和电路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信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认识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入门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好奇心强,对新知识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1. 电子信息基本概念:电子、信息、信号与系统等基本概念介绍,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认识。

2. 常见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元件的功能、符号和用途。

3. 电子电路:基本电路原理,如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等,以及常见电子电路的组成和应用。

4. 数字电子技术: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 电子信息系统:介绍无线电通信、电视、计算机等典型电子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6. 电子信息产业: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电子信息基本概念,电子元件的认识。

第二周:基本电路原理,动手实践简单的电子电路。

第三周:数字电子技术,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名称: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编号:04130102课程设计时间安排:第七学期总学时或周数:4周课程设计学分:4先修课程:微机技术与应用、信号与系统、高级程序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本大纲主笔人:本大纲审核人:秦实宏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性质和基本任务1.巩固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2.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提高程序设计及调试能力;4.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步骤和方法;5.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资料检索的方法,学习对已有资料进行消化总结的方法:6.学习撰写科学报告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设计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要求设计内容:专业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本专业所学课程,有针对性的安排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同学根据指导教师指定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料检索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设计和实验,最终撰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设计内容应该主要综合信号的采集、分析、处理、传输等方面的知识。

每一年可以由指导教师出不同的设计题目。

时间安排:一般安排在第7学期的第15周〜第18周第16周〜第17周共2周时间内学生根据设计任务要求进行方案选择和系统设计;第18〜19周共2周时间内进行调试及设计结果验收。

结果验收后,学生必须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两份,一个设计任务写一份报告),上交相应的指导老师进行评阅。

教学要求:(1)每位学生必须在四周的设计期间内,独立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2)每位学生必须选择使用不同的设计参数,或独立的设计方案、编写程序及调试;(3)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按规范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报告),报告中应包含具体设计方案、程序、仿真试验结果、结果分析与讨论等内容。

三、课程设计方式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集中指导与单独指导相结合; 可选择每班一题、半班一题、每组一题等方式。

电子信息系列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系列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系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电路原理;2. 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常见的信息处理技术;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元件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子信息系统中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认识到电子信息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电子信息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与电路基础:包括电子元件的分类、功能及电路原理,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应用,以及简单放大电路的分析。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元件与电路基础2. 数字电子技术与逻辑设计:介绍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以及数字电路的常用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字电子技术与逻辑设计3. 电子信息系统:讲解电子信息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信息处理技术,如信号采样、滤波、调制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信息系统4.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概况5. 实践操作:结合理论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电子元件焊接、电路搭建、数字逻辑电路设计和电子信息系统的简单搭建等实践活动。

电子信息工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工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工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了解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问题。

4.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1.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介绍电子信息工程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2.电子信息工程的原理:讲解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体系。

3.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介绍电子信息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电子信息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

3.实验法: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加深对电子信息工程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子信息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电子信息工程的相关知识和实例。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大学电子信息类课程设计

大学电子信息类课程设计

大学电子信息类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电子信息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子信息类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掌握电子信息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电子信息类的前沿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子信息类问题;具备一定的电子信息类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电子信息类相关资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对电子信息类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为我国电子信息类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信息类基本概念:介绍电子信息类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发展历程。

2.电子信息类基本原理:讲解电子信息类的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

3.电子信息类应用领域:介绍电子信息类在通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4.电子信息类前沿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当前电子信息类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技术发展趋势。

5.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进行电子信息类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电子信息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电子信息类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电子信息类案例,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进行电子信息类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如《电子信息类导论》等。

2.参考书:提供电子信息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供学生拓展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电子信息工程概论二、课程背景与目标1. 背景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作为一门融合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的专业,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核心领域。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技术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

2. 课程目标(1)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2)熟悉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基本理论;(3)具备电子设备设计、调试和维修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1. 课程内容(1)电子信息工程概述:介绍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2)电子电路基础:分析电路元件、基本电路和电路分析方法;(3)信号与系统:研究信号的分类、表示和系统分析;(4)通信原理:探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技术和通信系统性能分析;(5)电子设备设计与应用:介绍电子设备的设计方法、调试和维修技术;(6)实验与课程设计:通过实验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课程安排(1)理论教学:每周2课时,共计32课时;(2)实验与课程设计:每周2课时,共计16课时;(3)课外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课程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技术知识和实践技能;(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4)实验与课程设计: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2)网络教学:通过在线课程、论坛等网络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3)实验室教学:利用实验室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平台。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1. 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2)实验报告:根据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评分,占总成绩的20%;(3)课程设计:根据设计任务和成果,进行评分,占总成绩的20%;(4)期末考试:以闭卷考试形式,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30%。

课程设计电子信息工程

课程设计电子信息工程

课程设计电子信息工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目标明确,有助于学生和教师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1.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介绍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等。

3.通信技术:涵盖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传输技术、调制解调技术等。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

5.信号处理:涉及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技术。

教学大纲将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进行制定,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将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目的: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后再进行处理,是当前信号处理普遍使用的方法,模数转换器(ADC)就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器件。

ADC有8位,10位,12位,16位等,理论上,转换位数越多,转换精度越高,但由于受到电路噪声干扰,以及采样频率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上所获得的转换精度(转换位数)要低于理论值。

所以,计算ADC的有效转换位数对系统性能的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就是利用DSP实验装置对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并存储到计算机中,利用matlab编程对信号进行处理,计算ADC的有效转换位数(ENOB),通过调整信号幅度、信号频率、采样频率等参数,获得这些参数与ENOB的关系曲线,最终计算出最佳的ENOB值。

所需仪器设备:信号发生器、示波器、DSP实验箱、计算机、连接电缆课程设计内容:1、接通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电源,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小于5KHz),幅度(峰峰值小于1V),利用示波器测量确认后,通过连接电缆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连接到DSP实验箱的INPUT1端口。

2、用USB连接电缆连接主机和DSP实验箱3、接通DSP实验箱电源,根据液晶显示屏显示的提示信息进行操作。

1)上电后,首先选择4 (AD),按ENTER键确认2)通过数字键选择采样频率(符合那奎斯特采样定理),按ENTER键确认3)选择“1”保存,通过主机上的采集软件,可将采集的数据通过USB线上传到主机。

选则“2”不保存,可通过DSP试验箱的OUT3接口,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若系统正常,应该能够看到跟信号发生器输出一致的波形,以此来验证电路系统的正确性。

4)若在3)选择“1”保存后,主机会提示安装USB驱动,正确安装驱动后,打开主机上的数据采集软件,如图所示:若USB驱动安装正确,会出现EZ-USB-SX2 提示信息。

5)点击“start”,开始数据传输,若系统工作正常,Successed Transfers 后会显示“5”,表明收到5个数据包,若显示信息不是5,则将DSP试验箱断电,重新开始。

电子工程系实验指导书_SoPC系统开发(DOC)

电子工程系实验指导书_SoPC系统开发(DOC)

SoPC系统开发实验指导书引言《SoPC系统开发》是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系统工程方向)必修课,是以《数字电路》,《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和《数字系统设计》为先导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实施,以及参加工作或者继续深造奠定基础的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SoPC系统开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SoPC系统开发的实践方法,获得实践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和扩展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本门课程理论内容包括:SoPC设计绪论,SoPC硬件设计流程,SoPC软件设计流程,相关EDA工具,NiosⅡ体系结构,Avalon总线规范等。

实践内容包括:片上最小系统、片外SDRAM、PIO输出—LED、PIO输入—中断、Interval Timer 和基于SoPC的USB画笔设计与实现等。

本实验指导书旨在对《SoPC系统开发》课程的实验进行规范,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设备或环境、实验原理、实验内容等。

学生可遵照本实验指导书内容完成相应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设备与工具这章主要介绍本实验指导书中会用到的硬件设备。

DE2-115 FPGA开发板一、概述DE2 系列平台一直位居于国内外FPGA 教育开发平台的领先地位。

因其拥有适应各种应用需求的丰富接口及工业等级的设计资源,成为全球1000 所名校实验室中的首选。

延续DE2 系列开发平台之领先和成功,搭载Cyclone IV E 芯片之DE2-115 开发平台,不仅提供客户一个低功耗,丰富逻辑资源,大容量存储器以及DSP 功能的选择,而且搭配了丰富的外围接口,以满足对移动视频、语音、数据接入及高品质图像的开发需求。

二、使用说明DE2-115 开发板包括以下硬件资源:•Altera Cyclone® IV 4CE115 FPGA 器件•Altera 系列配置– EPCS64•板上USB Blaster 用于编程,同时支持JTAG 模式和AS 模式•2MB SRAM• 2 片64MB SDRAM•8MB 闪存•SD 卡插槽• 4 个按钮开关•18 个滑动开关•18 个红色LEDs•9 个绿色LEDs•50MHz 晶振提供给时钟源•24-bit CD-品质声道CODEC 带有线路输入, 线路输出和麦克风输入接口•VGA DAC (8-比特高速三通道DACs) 带有VGA 输出接口•TV 解码器(NTSC/PAL/SECAM) 和TV 输入接口• 2 千兆以太网PHY 带RJ45 连接器•带有A 类和B 类USB 接口的USB 主从控制器•RS-232 收发器和9 针连接器•PS/2 鼠标/键盘接口•IR 收发器• 2 个SMA 接头,用于外部时钟输入/输出• 1 个40-pin 扩展口,带二极管保护• 1 个HSMC 连接器•16x2 LCD 模组该开发板使用说明请参见《DE2-115 User Manual》。

电子信息工程的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的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电子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了解常见电子元器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3. 了解通信原理,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4. 掌握编程语言(如C语言)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并进行仿真分析;2. 能够分析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处理过程,进行基本信号处理操作;3. 能够运用编程语言实现电子信息处理相关算法;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术道德;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电子信息工程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4.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将来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将有助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的开展。

二、教学内容1. 电子信息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电子信息工程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等,涉及教材第一章内容。

2. 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介绍常见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的原理、功能及应用,涵盖教材第二章内容。

3. 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讲解电子电路设计方法、仿真技术以及实际操作,包括教材第三章内容。

4. 通信原理与信号处理:探讨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基本理论,包括教材第四章内容。

5. 编程语言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以C语言为例,介绍编程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如数据采集、信号处理等,涉及教材第五章内容。

6. 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课程设计、实验操作等实践环节,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电子电路的设计、分析与仿真方法,能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电路设计;3. 了解信息处理与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能运用编程语言实现简单信息处理与传输程序;4. 掌握现代电子信息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评估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电子电路的设计、分析与仿真;2. 能够运用编程语言实现信息处理与通信技术的基本功能;3. 能够对现代电子信息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并提出优化方案;4. 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子信息工程,对科技创新充满热情;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3. 培养学生具备合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善于倾听与沟通;4.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技术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技术和新知识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电路设计: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基本电路的设计原理与仿真;-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子电路基础2. 信息处理与通信技术:涉及数字信号处理、数字通信原理、编程语言实现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数字信号处理、第五章 数字通信原理3. 电子信息系统组成与性能评估: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章节:第七章 电子信息系统、第八章 性能评估方法4. 实践环节: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信息处理与传输程序编写、系统性能评估等;- 教材章节:实践教程相关章节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电子电路设计(2周):学习基本电路原理,运用Multisim等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2. 信息处理与通信技术(4周):学习数字信号处理与通信原理,运用编程语言实现相关功能;3. 电子信息系统组成与性能评估(4周):学习系统组成及性能评估方法,分析实际案例;4. 实践环节(4周):分组进行项目实践,包括设计、编程、测试与评估。

电子信息工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工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基本概念,理解电子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

2. 使学生了解常见电子元器件的功能和特性,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简单的电子电路。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使用电子仪器仪表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设计软件(如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和设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够就电子信息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尝试。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关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信息工程基本概念:介绍电子信息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发展历程,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常见电子元器件:分析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等元器件的功能、特性和应用,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电子电路分析:讲解基本的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方法,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电子电路设计:教授基于Multisim软件的电路仿真与设计方法,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电子仪器仪表使用: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仪器,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路搭建、调试和优化,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简单的sopc课程设计

简单的sopc课程设计

简单的sopc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SOPC(System on Programmable Chip)的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掌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概念、系统设计和编程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了解FPGA、ASIC等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原理与特性。

•掌握SOPC的基本组成和系统结构。

•理解并应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或Verilog)进行简单的逻辑设计和系统集成。

•能够使用相关工具(如ModelSim、Quartus II等)进行程序设计和仿真。

•学会阅读和分析SOPC相关的原理图和编程文件。

•具备简单的SOPC系统搭建和调试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将来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围绕SOPC的基本概念、硬件描述语言、系统设计和实践操作展开。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2课时:SOPC概述,介绍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原理与特性。

•第3-4课时:硬件描述语言基础,学习VHDL或Verilog的基本语法和设计方法。

•第5-6课时:SOPC系统设计,通过案例学习如何完成一个简单的SOPC系统设计。

•第7-8课时:SOPC工具使用,掌握ModelSim等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仿真和调试。

•第9-10课时:实践项目,学生分组完成一个SOPC设计项目,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讲授法:用于讲解基础概念和理论。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来讲解SOPC设计和调试过程。

•实验法:学生在实验室进行项目实践,增强动手能力。

•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SOPC设计与实践》或等同等级的专业教材。

•多媒体资料:包括PPT课件、教学视频等。

•实验设备:配备FPGA开发板和相关的实验工具。

sopc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

sopc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

sopc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与理解目标:使学生掌握SOPC(System On Programmable Chip)的基本概念、原理及设计流程,理解SOPC技术在现代电子系统中的应用和优势,了解相关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 HDL)的基础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SOPC系统设计的能力,包括硬件描述代码编写、仿真验证、综合和布局布线等,提高学生实际操作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开发板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特别是SOPC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实践的精神,强化质量安全意识,认识到SOPC技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针对课程性质,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将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SOPC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流程;2. 学生能够运用Verilog HDL编写简单的硬件描述代码并进行功能仿真;3. 学生能够在FPGA开发板上实现基本的SOPC系统设计;4. 学生能够理解并阐述SOPC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6. 学生能够认识到SOPC技术的价值,激发对电子科技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科学系统地组织以下模块:1. SOPC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SOPC的定义、发展历程,探讨其与传统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的区别,分析SOPC的设计理念和优势。

2. 硬件描述语言基础:以Verilog HDL为例,讲解硬件描述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和基本结构,为后续的硬件设计打下基础。

3. SOPC设计流程:详细讲解SOPC设计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硬件描述代码编写、功能仿真、综合、布局布线和时序分析等。

电子信息有关的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有关的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有关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子信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了解电子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 帮助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相关学科的基本术语和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电子信息资料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学会在项目中发挥个人优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认识到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成就和不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结合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社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电子、信息、通信、网络等基本术语和概念。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信息技术概述2. 电子信息技术原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等基本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字电路基础、第三章 模拟电路基础、第四章 信号与系统3. 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介绍电子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子信息技术应用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5. 信息安全与法律法规: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防护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

- 教材章节:第七章 信息安全与法律法规教学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SOPC课程设计(大型作业)任务书

SOPC课程设计(大型作业)任务书

上海电力学院课程设计(大型作业)任务书(2009 /2010 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SOPC课程设计课程代码 1307132 院(系)计信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学生时间19/20周一、设计目的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是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作为《SOPC技术与应用》的后续实践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对SOPC技术的理解,掌握SOPC设计方法及调试能力,为今后从事现代电路设计与调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设计内容、要求及组织形式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FPGA技术和SOPC技术的基础上,以QuartusII、SOPC Builder和Nios II IDE等软件为工具,分别完成SOPC的硬件模块设计和软件模块设计。

设计题目:LCD日历电子钟、多功能数字钟、交通信号灯和抢答器。

采用一人一题的方式,课堂形式则采用讲授与上机相结合。

三、设计进度安排(时间及地点)地点:计信学院实验室304时间:19-20周第1天分析各设计的工作原理、设计目的第2天硬件模块设计第3天软件流程图设计,整理设计思路第4天对软件模块进行划分第5-8天完成模块的代码编写、调试、运行第9天报告撰写第10天答辩下面给出四个任务的具体要求。

任务一:LCD日历电子钟1.实验任务及要求(1)日历电子钟的显示:用NiosII DE2开发板实现电子钟功能。

用LCD显示电子钟的日期和时间。

LCD分两行显示,第一行显示年、月和日(如:20090201);第二行显示时、分和秒(如16:20:30)。

(2)日历电子钟的修改:用输入按钮KEY[0]来控制LCD行修改,同时让DE2板上的绿色发光二级管LEDG3的亮与灭来表示这个选择。

当KEY[0]按下一次后,LEDG3亮,可以修改年、月和日的数字;再按一次KEY[0]后,LEDG3灭,可以修改时、分和秒的数字。

另外用输入按钮KEY[3]来控制日期和时间的修改,当处于日期修改方式时,每按动一次KEY[3]按钮,依次更换“年”、“月”和“日”的修改。

电子信息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3.课程设计过程
(1)系统方案设计 (2)硬件电路设计 ①SMART SOPC实验平台介绍 ②单元电路设计(介绍) (3)软件设计 ①软件设计环境ADS1.2熟悉 ②软件流程图设计 ③编写代码 (4)调试、验证系统功能
4.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①参考课程设计报告模板撰写 ②用学校规范的课程设计报告纸 ③报告撰写注重设计过程和逻辑思路
④书写字体工整规范(手写)
5.课程设计要求
①严格遵守课程设计安排、作息,不得离校, 杜绝无故旷课; ②根据设计任务,先进行理论设计再进实验室 调试(不进实验室时进行理论设计); ③保持实验室安静、卫生; ④课程设计应付、无结果、不交课程设计报告 者无成绩。
6.成绩评定
设计态度、纪律及出勤 2பைடு நூலகம்% 应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 设计结果及演示讲解 30%
“电子信息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130404__130410班)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2016年12月30日
主要内容
1.综合课程设计的意义 2.课程设计的任务 3.课程设计过程 4.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5.课程设计要求 6.成绩评定
1.综合课程设计的意义
《电子信息综合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 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在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后进 行的一项较大强度的综合应用性实习教学活动。该环 节具有原理与应用并重,面向工程应用实际,学用结 合,系统完整等突出特点。 通过实习使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 力得以提高,加强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专业技术 人才的培养。
课程设计报告质量
30%
课程设计的地点: 工5-506,嵌入式与SOPC实验室
时间:早上:8:40——12: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时钟,自从它发明的那天起,就成为人类的朋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它的功能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让时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怎样让我们的老朋友焕发青春呢?这就要求人们不断设计出新型时钟。

本人设计的产品为24小时制的多功能数字钟,具有时钟时间设置、闹钟时间设置、闹钟开、闹钟关等功能,数字显示小时、分钟、秒,闹钟就绪灯,蜂鸣器。

本论文针对上述情况,在设计中采用EDA自动化设计技术。

以计算机为基本平台,以硬件描述语言为系统逻辑描述表达方式,以EDA工具作为开发环境,以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为设计载体,以专用集成电路ASIC为目标器件,以电子系统设计为应用方向的电子产品自动化设计过程。

这样的设计方法,大大的缩短了设计的周期,降低了设计成本。

设计出来的数字钟具有功能多、体积小、功耗低的特点。

在论文中主要涉及的内容有:1、介绍Verilog HDL语言。

2、介绍在QuartusII软件上对数字钟的设计。

3、介绍系统仿真结果和硬件验证与分析。

4、对整个设计系统进行总结。

关键词: 电子设计自动化 Verilog HDL 可编程逻辑器件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绪论 (3)第2章V erilog HDL语言 (5)2.1 Verilog HDL语言简介 (5)2.2 Verilog HDL主要特点 (5)2.3 Verilog HDL语言开发软件---QuartusⅡ (5)第3章数字钟Verilog HDL的设计 (7)3.1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 (7)3.1.1数字钟设计原理 (7)3.1.2 数字钟功能 (7)3.2 数字钟钟控定时器的基本组成 (8)3.2.1 D触发器的设计 (8)3.2.2数据选择器的设计 (9)3.2.3 计数器的设计 (10)3.2.4 数据分配器 (12)3.2.5译码器 (13)3.2.6分频器 (15)3.2.7闹时器 (16)3.2.8 报时器 (17)3.3 数字钟原理图 (19)第4章软件调试 (20)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22)附录 (23)第1章绪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仪器的国家。

有史料记载,汉武帝太初年间(纪元前104-101年)由落下闳创造了我国最早的表示天体运行的仪器——浑天仪。

东汉时期(公元130年)张衡创造了水运浑天仪,为世界上最早的以水为动力的观测天象的机械计时器,是世界机械天文钟的先驱。

盛唐时代,公元725年张遂(又称一行)和梁令瓒等人创制了水运浑天铜仪,它不但能演示天球和日、月的运动,而且立了两个木人,按时击鼓,按时打钟。

第一个机械钟的灵魂——擒纵器用于计时器,这是中国科学家对人类计时科学的伟大贡献。

它比十四世纪欧洲出现的机械钟先行了六个世纪。

第一只石英钟出现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从三十年代开始得到了推广,从六十年代开始,由于应用半导体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制造日用石英钟问题,石英电子技术在计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取代机械钟做了更精确的时间标准。

早在1880年,法国人皮埃尔·居里和保罗·雅克·居里就发现了石英晶体有压电的特性,这是制造钟表“心脏”的良好材料。

科学家以石英晶体制成的振荡计时器和电子钟组合制成了石英钟。

经过测试,一只高精度的石英钟表,每年的误差仅为3-5秒。

1942年,著名的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也开始采用了石英钟作为计时工具。

在许多场合,它还经常被列为频率的基本标准,用于日常测量与检测。

大约在 1970 年前后,石英钟表开始进入市场,风靡全球。

随着科学的进步,精密的电子元件不断涌现,石英钟表也开始变得小巧精致,它既是实用品,也是装饰品。

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更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

在现行情况下根据简单实用强的、走时准确进行设计。

而实验证明,钟表的振荡部分采用石英晶体作为时基信号源时,走时更精确、调整更方便。

钟是一种计时的器具,它的出现开拓了时间计量的新里程。

提起时钟大家都很熟悉,它是给我们指明时间的一种计时器,并且我们每天都要用到它。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钟表业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大转折。

其表现在三个方面:(1)从生产机械表转为石英电子表;(2)曾占据中国消费市场四十多年的大型国有企业突然被刚刚冒起的“组业”所取代,钟表生产中心转向中国南方沿海一带;(3)中国钟表业发展从以机芯为龙头改为以手表外观件为龙头。

这场转折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击着传统的中国钟表工业。

中国的钟表业从技术简单、零件少的石英钟机芯制造入手。

最初石英钟机芯全靠从日本、德国进口,1989年开始完全自己生产,包括模具的制造加工。

近十余年,逐渐提高机芯质量的稳定性,同时转向对手表机芯研制与开发。

目前石英钟表机芯生产主要在福建省福州、广东东莞、番禺;机械钟表机芯在上海、山东等地。

现在我国的电子业发展非常快速,电子业的发展有利于钟表业的发展。

在中国钟表发展史上,国产机芯研制的失败已经成为过去,“组装业”作为新兴钟表工业的起步阶段也已成为过去。

一支新的充满智慧的钟表精英在成长。

我们相信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钟表业运用当今材料工业、电子工业和其他领域的最新技术,一定会生产出代表中国科学水平的产品。

我们希望钟表业的精英们在提高制造技术水平中不断创新,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这正是中国钟表业发展的希望。

数字钟被广泛用于个人家庭,车站, 码头、办公室等公共场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由于数字集成电路的发展和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字钟的精度,运用超过老式钟表, 钟表的数字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大大地扩展了钟表原先的报时功能。

诸如定时自动报警、按时自动打铃、时间程序自动控制、定时广播、自动起闭路灯、定时开关烘箱、通断动力设备、甚至各种定时电气的自动启用等,所有这些,都是以钟表数字化为基础的。

因此,研究数字钟及扩大其应用,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第2章 Verilog HDL语言2.1 Verilog HDL语言简介Verilog VHDL(简称Verilog)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硬件描述语言,是以文本形式来描述数字系统硬件的结构和行为的语言,可用于从算法级、门级到开关级的多种抽象层次的数字系统设计。

它可以表示逻辑电路图、逻辑表达式,还可以表示数字逻辑系统所完成的逻辑功能。

Verilog HDL的产生和应用可追溯到20世界80年代,1984年GDA(Gateway Design Automation)公司陆续开发了Verilog HDL及其仿真器,1989年Cadence收购了该公司,1990年Cadence公开发表了Verilog HDL,1995年成为IEEE标准,即IEEE Std.1364-1995或 Verilog HDL 1364-1995。

2.2 Verilog HDL主要特点1)既能进行面向综合的电路设计,又可用于电路的模拟仿真。

2)能够在多个层次上对所设计的系统加以描述,从开关级、门级、寄存器传输级(RTL)到行为级等,都可以胜任;设计的规模是任意的,语言不对设计的规模施加任何限制。

3)灵活多样的描述风格,可进行行为描述,也可时行结构描述或数据流描述;支持混合建模,在一个设计中各个模块可以在不同的设计层次上建模和描述。

4)Verilog HDL的行为描述语句,如条件语句、赋值语句和循环语句等,类似于软件高级语言,便于学习和使用。

5)内置各种基本逻辑门,如and、or和nand等,可方便地进行门级结构描述;内置各种开关级元件,如pmos、nmos和cmos等,可进行开关级的建模。

6)用户定义原语(UDP)创建的灵活性。

用户定义的原语既可以是组合逻辑;可通过编程语言接口(PLI)机制进一步扩展Verilog HDL语言的描述能力。

PLI是允许外部函数访问Verilog HDL模块内信息,允许设计者与模拟器交互的例程集合。

2.3 Verilog HDL语言开发软件---QuartusⅡVerilog HDL是一种硬件描述语言(HDL:Hardware Discription Language),常用的Verilog HDL语言开发软件有Altera公司的MAX+PLUS II,Quartus II和Xilinx 公司的Foundation ISE。

本文主要是利用软件Quartus II的文本输入设计方式来进行设计的。

Quartus II是Altera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开发软件,适合于大规模逻辑电路设计。

Quartus II软件的设计流程概括为设计输入、设计编译、设计仿真和设计下载等过程。

Quartus II软件支持多种编辑输入法,包括图形编辑输入法、VHDL、Verilog HDL的文本输入法、符合编辑输入法,以及内存编辑输入法。

第3章 数字钟Verilog HDL 的设计3.1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3.1.1数字钟设计原理数字钟的示意如下图所示。

它由石英晶体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和校时电路组成。

振荡器产生稳定的高频脉冲信号,作为数字钟的时间基准,然后经过分频器输出标准秒脉冲。

秒计数器满60后向分计数器进位,分计数器满60后向小时计数器进位,小时计数器按照“24翻1”规律计数。

计数器的输出分别经译码器送显示器显示。

计时出现误差时,可以用校时电路校时、校分。

数字钟示意图如上图所示3.1.2 数字钟功能1) 具有正确的时、分、秒计时功能。

2) 计时结果要用数码管分别显示进、分、秒的十位和个位。

3) 有校时功能。

当S 键按下时,分计数器以秒脉冲的速度递增,并按60min 循环,即计数到期59min 后再回到00。

当工A 键按下时,时计数器以秒脉冲的速度递增,并按24h 循环,即计数到23h 后再回00。

产生闹铃和报时音校时时、分、秒时间显示4) 利用扬声器整点报时。

当计时到达59分59秒时开始报时,在59分50秒、52秒、54秒、56秒、58秒时鸣叫,鸣叫声频为500hz ;到达59分60秒时为最后一声整点报时,频率为1khz 。

3.2 数字钟钟控定时器的基本组成数字钟钟控定时器由:计数器、D 触发器、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译码器、报时器、闹时器组、分频器和一个或非门这九大模块构成。

计数器主要分为24进制计数器和60进制计数器,24进制计数器对数字钟的小时位计行计数,60进制对数字钟的分和秒进行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