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结性考试一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代号:1395
国家开放大学2021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开卷)
论述题(30分)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理论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
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旧的社会历史理论往往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归结为人们的思想动机或精神力量, 未能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奥秘。唯物史观超越了唯心史观, 它没有停留在“精神动力”的层面上认识社会历史, 而是透过历史的表象, 进一步探寻并发现了社会历史深处的“动力的动力”: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毛泽东指出:“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 决定一切事
物的生命, 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这就是说,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社会领域也不例外。在社会生活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 从社会领域中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来看, 社会矛盾有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之分。社会基本矛盾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 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 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 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
一、毛泽东指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概念
1859年1月,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 总结他“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其全部“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 也即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时候, 曾经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作为贯穿人类社会一切形态的基本矛盾, 并做了总体性的科学揭示。但是, 他却并没有在贯穿一切社会形态的普遍意义上, 明确地提出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恩格斯和列宁在论及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的时候, 曾分别指出, “这就是产生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的基本矛盾”, 是“现代经济制度中的另一个更深刻的基本矛盾”。但他们使用的这个“基本矛盾”概念主要是为了揭示现代社会主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根源, 并没有赋予它以贯穿一切社会形态的普遍意义。对于社会主义社会, 囿于所处的历史条件, 他们只能对未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致方向做出一些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预见, 而没有也不可能对推动这一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运动, 作出系统和明确的科学分析。此后, 经过相当长的理论探索和社
会主义社会实践, 直到1957年2月,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部伟大著作中, 才进一步地解决了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毛泽东指出,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只不过, 它的这个基本矛盾与旧社会的这个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 这是第一次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概括为贯穿人类社会一切形态的“基本的矛盾”。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 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极其伟大的科学发现。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制约着生活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 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第一个社会形态。在原始社会, 生产力极其低下, 人们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 生产条件极为简陋, 发展速度极其缓慢。为了生存, 人们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物质生产中去, 而获得的生活资料却极端贫乏, 因此, 人类生存需求与自然条件的矛盾是原始社会的主要矛盾, 同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状况相适应, 人们结成了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劳动产品并实行平均分配的关系, 建立起原始社会的经济模式。到原始社会末期, 随着金属工具的出现和人的劳动技能的提高, 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 人
们的劳动能力有所提高, 生产的产品除了维持劳动力简单的生存之外还有剩余, 即开始出现了剩余产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奴隶制生产关系代替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过时的原始社会生产关系, 进而奴隶主在经济和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 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发展方向。
在奴隶社会初期, 奴隶制生产关系同以青铜器工具为特征的低下的生产力基本上适应,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生产关系, 进而封建主在经济上是土地所有者, 在政治上是统治者。在封建社会初期, 封建生产关系同以铁器工具为特征的比较低下的生产力基本上是适应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 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这种分化, 造成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一方面产生了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无产者;另一方面巨额的货币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转化为资本。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 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 也标志着对劳动者的剥削形式的变换, 即由封建剥削变成资本主义剥削。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把从前个人的生产资料变为社会的, 即由大批人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 生产本身也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成一系列的社会行动, 产品从个人的产品变成社会的产品。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