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剂生产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生游离基的杂质所致。
4.2.1 聚合物的热氧降解机理
4.2.1.2 链的传递与增长
4.2.1 聚合物的热氧降解机理
4.2.1.3 链的终止
4.2.2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4.2.2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4.2.2.1 过氧自由基作用机理 ➢主抗氧剂(链终止型抗氧剂):能终止氧化过程中自由基链的传递与增长的 抗氧剂,以AH表示。
高价态的还原产生
如果某一金属具有两种比较稳定的价态时,则能同时出现上述两反应。
•4.3 金属离子钝化剂
典型的金属离子钝化剂品种简介: (1)N-亚水杨基 水杨酰肼
(2)1,2-双
二叔丁基-4-羟基)丙异,除了对抗氧剂的抗氧 化作用的要求外,常常还对其 某些特性有不同的要求。 在实际配方中,价格可能是影 响抗氧剂选用的主要因素。
耐变色性 挥发性 溶解性 稳定性
抗氧剂的物理状态
主要内容
4.2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4.2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1 聚合物的热氧降解机理 2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4.2.1 聚合物的热氧降解机理
4.2.1.1 链的引发 游离基链式反应的引发原因:在光照、受热、机械剪切、引发剂的作用
下发生的。 聚合物通过光照与受热所吸收的能量,最有可能是高分子材料中含有易
4.2.2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4.2.2.2 碳自由基捕获机理 (3)碳正离子捕获剂
双酚单丙烯酸酯类结构式如下:
4.2.2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4.2.2.2 碳自由基捕获机理
(3)碳正离子捕获剂
双酚单丙烯酸酯类作用机理如下:
主要内容
☆ 抗氧剂概述
老化
抗氧剂——在加工或生产过程中, 为减少或抑制高分子材料的氧化老 化所添加的小分子化合物。
•4.4 抗氧剂的研究进展
•1 协同效应的研究 •2 均协同作用 3 非均协同作用 4 分子内复合的自协同作用 5 新型抗氧剂的发展趋势
•1 协同效应的研究
协同效应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稳定剂并用时,其稳定效果要超过其加合效果; 反之,若并用后稳定效果比它们的加合效果小,则称为反协同作用。
协同与反协同作用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HN
N
++R R
N
N
++R R
N
N
++RHRH
N N
R R
主抗氧 剂满足基 本条件
抗氧剂必须具有比高分子碳链上所有的氢更为活泼
1
的氢
所生成的新抗氧剂游离基不能引发新的游离基
2
链式反应,即抗氧剂自由基要有足够的稳定性;
抗氧剂本身应比较难以被氧化
3
(1)变色及污染 (2)挥发性 (3)溶解性 (4)稳定性 (5)抗氧剂的协同与对抗
1.1 高分子材料的氧化降解机理
自动氧化反应是指在室温到150℃下,物质按照链式自由基机理进行的具有自动催化 特征的氧化反应。
1 链的引发
光或热
RH
H +R
2 链的传递与增长 3 链的终止
高分子烷基自由基能迅速与空气中的氧结合,产 生高分子过氧自由基,此过氧自由基能夺取聚合 物高分子中的氢而产生新的分子烷基自由基
•协同效应的研究
3.5.1.1 协同效应 协同作用包括分子间的协同和分子内的协同作用。
分子间的协同包括:
(1)均协同作用 (2)非均协同作用
•3.5.1 协同效应的研究
3.5.1.2 协同机理
①两种稳定剂按各自的机理发挥作用,相辅相成,产生协同效应
②两种稳定剂互相保护,从而减少彼此的消耗,达到增效的作用
•3.5.5 新型抗氧剂的发展趋势
•(3)无尘化和专用化
抗氧剂商品大多是粉末状,随着人们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粒料 型抗氧剂开始出现,这不仅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还使得人们可以精确计 量抗氧剂的用量,同时使抗氧剂在聚合物中分布更加均匀,有助于提高制品 的整体稳定性。
•3.5.5 新型抗氧剂的发展趋势
➢1、防老剂H学名N, 二苯基对苯二胺 防老剂H:由对苯二酚与苯胺在磷酸三乙酯的催化作用下缩合而成
4.2.1 胺类抗氧剂
➢2、防老剂DNP学名N,
萘基对苯二胺
防老剂DNP是由对苯二胺与 萘酚反应而制得
4.2.1 胺类抗氧剂
3、醛胺缩合物类抗氧剂 ①防老剂AP为3-羟基丁醛与 萘胺的缩合物
②防老剂AH为为高分子量树脂状的化合物
4.2 抗氧剂的结构与性能
1 胺类抗氧剂 2 酚类抗氧剂 3 辅助抗氧剂
4.2.1 胺类抗氧剂
1 二芳基仲胺类抗氧剂 ➢ 防老剂A学名为N-苯基-1-萘胺
➢ 防老剂D学名N-苯基-2-萘胺
4.2.1 胺类抗氧剂
对苯二胺 类抗氧剂
1 二烷基对苯二胺
2 二芳基对苯二胺
3 芳基烷基对苯二胺
4.2.1 胺类抗氧剂
自由基之间相互而形成惰性产物,即为链的 终止阶段。
抗氧剂
链终止型抗氧剂,即 能终止氧化过程中自 由基链的传递与增长 。
主抗氧剂
①自由基捕获型 ②电子给予型
预防型抗氧剂,即可以 阻止或延缓高分子材料 氧化降解过程中自由基 的产生。
辅抗氧剂
③氢给予型 氧化物分解剂
金属离子钝化剂
抗氧剂作用过程示意图
H

③两种稳定剂或它们在稳定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更高

效的稳定剂而增效

④两种稳定剂中,一种抑制另一种作用的发挥,而产生反协同效应

⑤两种稳定剂中,一种加速另一种的消耗,而降低稳定效果
⑥两种稳定剂间有化学反应,破坏了彼此的活性官能团而导致稳定效果
下降
•3.5.1 协同效应的研究
3.5.1.2 协同机理 •(2)物理机理 • 物理机理主要是指稳定剂在聚合物中的相容性、分散性、扩散和迁移性,样 品厚薄对并用体系效率的影响。
➢辅助抗氧剂(预防型抗氧剂):能够除去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主要是氢 过氧化物)的抗氧剂。
4.2.2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4.2.2.2 碳自由基捕获机理
链终止型 抗氧剂
自由基捕获型 电子给予体型
氢给予体型
4.2.2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4.2.2.2 碳自由基捕获机理
(2)辅助抗氧剂 ① 有机硫化物
4.2.2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4.2.1 胺类抗氧剂
4、酮胺缩合物类抗氧剂 ①防老剂124是丙酮与苯胺的高分子量缩合物
②防老剂AW合成线路如下:
4.2.1 胺类抗氧剂
③防老剂BLE合成方法如下:
4.2.1 胺类抗氧剂
胺类抗氧剂的改变和进展 ➢ 胺类抗氧剂缺点:具有毒性、污染性、变色性以及自身易于被氧化
➢ 通过向分子中引入羟基,可以减少胺类抗氧剂的着色性。
不同碱性HALS的复合效果如表:
•3.5.3 非均协同作用
抗氧剂的复合效果见表:
•3.5.3 非均协同作用
3.5.3.2 光稳定剂与其他稳定剂的协同作用
光稳定剂按作用机理分为光屏蔽剂、紫外线吸收剂、猝灭剂、自由基捕获剂。 (1)HALS与酚类抗氧剂的相互作用 (2)HALS与磷类抗氧剂的相互作用 (3)HALS与硫脂类抗氧剂的反协同作用 (4)HALS与紫外线吸收剂(UVA)的相互作用
•(5)天然抗氧剂维生素E
•3.5.5 新型抗氧剂的发展趋势
•(4)复合化
到目前为止,尽管出现了大量的复合型稳定剂,但对其协同机理还不是很 清楚,所以人们对聚合物稳定化配方的选用主要还是根据经验和实际应用效果 ,而这些配方往往又是各生产企业的商业机密,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复合技术 的交流,因而研究各种稳定剂组分之间的协同机理对提高稳定剂效能、促进复 合稳定剂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使得在实际选用防老化配方时,所选的 稳定剂之间最好具有协同作用,至少也应具有加合效应,而不至于选用明显起 反协同作用的配方。
4.2.2.2 碳自由基捕获机理 (2)辅助抗氧剂
②亚磷酸酯 烷基亚磷酸酯的作用机理如下:
含受阻芳基的亚磷酸酯的作用机理如下:
4.2.2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4.2.2.2 碳自由基捕获机理 (3)碳正离子捕获剂
芳基苯并呋喃酮类抗氧剂结构式如下:
4.2.2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4.2.2.2 碳自由基捕获机理 (3)碳正离子捕获剂 芳基苯并呋喃酮类抗氧剂作用机理如下:
• 三种影响协同作 用的物理因素
①扩散机理 ②浓度分布 ③部分稳定剂对制品厚度有要求
•3.5.2 均协同作用
低分子量的Tinuvin770(HALS-1)和高分子量的Chimassorb944 (HALS-2)的复合抗 光氧化效果如图:
HALS的复合效果 t为羰基指数达0.1的暴露时间
•3.5.2 均协同作用
4.2.2 酚类抗氧剂
③ SumilizerGA-80/MarkAO-80
4.2.2 酚类抗氧剂
2、酚类抗氧剂的发展
4.2.2 酚类抗氧剂
3、酚类抗氧剂的发展
•4.3.3 辅助抗氧剂
1、有机硫化物
常用的硫脂:抗氧剂DLTP与抗氧剂DSTP。 合成工艺如下:
•4.3.3 辅助抗氧剂
2、亚磷酸酯 亚磷酸酯的结构通式如下:
酚类抗氧剂
酚类抗氧剂:通过捕捉过氧自由基来阻止或抑制链引发反应和链增长反应 ,从而终止自由基链式反应,达到防止氧化的目的
全受阻酚类抗氧化剂
➢ 烷基单酚 ➢ 烷基多酚 ➢ 三嗪阻碍酚结构 ➢ 硫代双酚类
4.2.2 酚类抗氧剂
1、半受阻酚类抗氧剂 ① Cyanox1970
4.2.2 酚类抗氧剂
② Irganox245
亚磷酸酯类辅助抗氧剂常可与主抗氧剂并用,有良好的协同效应; 而在聚氯乙烯中,又是常用的辅助热稳定剂。
•4.3.3 辅助抗氧剂
3、辅助抗氧剂发展状况
亚磷 酸酯 类辅 助抗 氧剂 优点
1
与硫脂类辅助抗氧剂相比其具有优良的耐变色性和无气味
在受阻胺光稳定剂广泛应用于聚合物的防老化配方的今天,亚磷酸
2
酯因与受阻胺光稳定剂复配使用具有协同效应而同时被广泛应用,
硫脂却因与受阻胺光稳定剂并用有对抗效应而在使用上受到了限制
3
与酚类主抗氧剂复配时具有协同效应
•4.3.3 辅助抗氧剂
3、辅助抗氧剂发展状况 (2)有机硫化物
硫代二丙酸酯是一类大量使用的重要的辅助抗氧剂,缺点:挥发性大。 近年来出现了不少改进的品种
•4.3 金属离子钝化剂
不同价态的同一金属,在将氢过氧化物分解为自由基的过程中,可以是氧 化剂或还原剂,如下式:
•3.5.4 分子内复合的自协同作用
•3.5.5 新型抗氧剂的发展趋势
(1)反应型抗氧剂
•3.5.5 新型抗氧剂的发展趋势
(2)高分子量化
持久性、高效性是衡量稳定剂综合性能的两个方面,分子量的提高有助于降低 其在制品中的挥发、抽出和迁移损失,同时减少制品起雾、发汗等现象。
但并非分子量越大越好,因氧化主要发生在制品表面,当表面抗氧剂消耗殆尽 后,制品内部的抗氧剂能否及时迁移到表面成为其发挥效能的关键,所以抗氧剂的 相对分子质量通常在1500以下。在提高稳定剂分子量的同时,还应提高有效官能团 的含量,即高分子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