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鳗鱼养殖技术
作者:暂无
来源:《农家之友》 2016年第4期
鳗鱼是淡水养殖的名贵鱼类,其肉嫩、味美、营养高,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药用功效。

近年来,由于大量采集,自然野生鳗鱼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贵,有很好的养殖前景。

鳗鱼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

春夏投放鳗种,春节前后即可上市,一般每亩产800~1000
公斤。

是一项可行的养殖致富门路。

鳗苗的培育
1.池塘设置与消毒。

每个池塘面积可在0.5~1 亩左右。

设置好进排水装置,并采用30
目的优质纱布,以防鳗苗随水流失。

在池塘的堤面铺砌地板砖。

并向池塘内延伸铺砌5~10 厘米,堤顶至水面的距离保持40 厘米左右。

以防鳗苗逃走。

池塘清整后。

必须经过7~10 日的阳光曝晒,以塘底淤泥开裂为佳。

放养鳗苗前10 天每亩用150 公斤生石灰或20 公斤(含有效
氯30%)的漂白粉消毒,7 日后排干消毒池水,加注新水。

池塘水深保持在80 厘米左右。

2. 鳗苗的科学放养。

鳗苗放养前要进行试水,放养密度为每10 平方米水面放鳗苗约1公斤。

鳗苗进塘的前4 天。

可在全塘范围内均匀投喂活水蚤或红虫。

第5 天开始,即可训练鳗苗白天吃食,并由分散吃食改为集中吃食,由吃天然活饵料改吃人工配合饲料。

方法为:在池塘边建一饲料台,饲料台上方挂一个60 瓦或100 瓦的电灯泡,利用鳗苗夜
间趋光的特性,引诱鳗苗前往摄食。

或在饲料台上搭篷遮阴,引诱在白天喜暗的鳗苗前往摄食。

在鳗苗养成集中摄食的习惯后,可逐渐把投喂的时间从夜间推迟到早晨至日间,然后再逐渐加
大配合饲料的比例。

饲喂的时间一般为每天的上、下午。

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 ~6%。

由于
鳗苗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每隔1 个月左右,要进行一次分疏,即把个体小的鳗苗拣出来,放
在另外池塘中饲养。

3.鳗苗的水质管理。

池塘的水质要求每升水溶氧5 毫克以上,池水透明度在40 厘米左右,氨态氮含量在2 毫克/公斤以下。

亚硝酸盐含量在0.2 毫克/ 公斤以下。

为保证水中的溶氧量,可在池塘中央设置增氧机用以增氧。

为维持水的透明度基本衡定,可在池塘中混养一些鲢、鳙、鲤、鲫鱼,每亩可混养50尾左右。

每隔10~15 日要换注一部分新鲜水,以降低水中氨态氮和
亚销酸盐的含量。

成鳗的饲养
1. 池塘设置与消毒。

要求与养殖鳗苗的池塘基本相同,只是池塘的面积需1~
2.5 亩,水
深保持在1 米左右。

2.放养密度与饲料投喂。

当鳗鱼长到一两以上时就要转池饲养。

一般每亩池塘可放养一两
的鳗鱼7000 尾左右,另外可适当搭养少量滤食性或底栖杂食性鱼类如鲢、鳙、鲤、鲫等。


样不仅可以达到保持水质清新的目的,而且可以提高鳗鱼池塘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益。

鳗鱼的新鲜饲料有丝蚯蚓、美女蚤、剑水蚤、摇蚊幼虫、河蚌、黄蚬、螺蛳、小鱼、小虾
和动物内脏等,新鲜饲料投喂效果较好。

配合饲料营养成分全、贮藏运输方便,投喂时应根据
鳗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要求而将各种原料按比例配制。

在投喂时,应在池塘各边放置数个饲料台。

把饲料放在饲料台上让鳗鱼摄食,日投饵量可
为鱼体重的2% ~3%。

为避免饲料残渣污染水质,投喂量一般以投喂后15~25 分钟能吃完为宜。

一般每隔1 个月要分疏一次,以便使同池塘饲养的鳗鱼规格整齐、密度适宜。

分疏时,可使用
光滑的鱼筛间格,并用水花淋洒鳗鱼,使它们活跃起来,自然滑过鱼筛间格。

3. 水质管理。

鳗鱼在溶氧量为5~10 毫克/升,pH 值7.2~9,透明度20 厘米左右的水质
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

如水色变为暗褐色、黄褐色或乳白透明色,说明水质已变坏,此时应排
出部分旧水,注入新水。

如发现鳗鱼集中在水面并围绕池塘边转,说明水中的溶氧量不足,此
时应启动增氧机增氧。

平时每10~15 日加注新水1 次,夏、秋季每5~7 日1 次,每次换水量
为全池的10%左右。

池塘pH 值如果过低。

每亩用7 公斤生石灰调节。

鳗鱼病的防治
1. 锚头鳋病
(1)病因:寄生性的桡足类感染。

(2)症状:限寄生体表,下颌或口腔内多见;患部可
见出血点,虫体过多时口腔闭合受阻无法索食。

(3)防治:早春为该虫繁殖期,可用0.3~0.5 毫克/ 升鱼虫清2 号全池泼洒,抑制虫体繁殖。

(4)发病期:早春发病,全年均可见病鱼。

(5)危害性:寄生虫过多时会使鱼体弱、死亡,与其他病原并发感染则死亡率高。

2. 气泡病
(1)病因:水中氧气、氮气过饱和而使鱼体内形成气泡,致使气体栓塞患病。

(2)症状:鳗苗、幼鳗的头、鳃盖、鳍、眼睛都见到气泡,鱼体朝向阳光时气泡清晰;病鳗行动迟缓,浮
游水面。

(3)防治:立即注水,加强曝气(水车在水面打大气泡);如地下水氮气过高,则先予曝气后使用;夏季池水浮游植物过浓时应定期注水,降低其数量。

(4)危害性:多见于鳗苗、幼鳗、中鳗,有时不及时治疗会造成死亡。

(综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