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标准解答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标准解答例如
一、关于标题
1.品味文章标题,说说“原来”一词不宜去掉的原因。
(4分)
答:“原来”一词,与霍洛维茨说的话“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才明白朴素原来最有力量” 相照应,(2分)写出了认识变化的过程。
(2分)解析:此题考查文章的炼字。
解答时,要将原标题和改后的标题进行比较,体会“朴素最有力量”与“朴索原来最有力量”在表意上的不同,再联系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2.结合文意,说说标题“总有那一片蛙声”的深刻含义?(5分)
答:“总有”意味着无法拂去(1分);“蛙声”是作者故乡生活中一种难以忘记的声音(1 分);无论何地,春夜的晚上,我总会回忆起生命中离不开的蛙声(2分);寄托了羁旅游子的强烈的思乡之情(1分)。
3.简要说说文章以“母亲的高凳”为题的妙处。
(4分)
答:①作为全文线索,推动情节的开展;②制造悬念,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愧疚;③借高凳这一普通的事物,突出表现母亲无私、伟大的爱。
4.文章以“母亲是一片瓦”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答: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1分)②新颖奇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分)③揭示了母亲朴实,为子女默默奉献的性格特点。
(1分)④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赞美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1分)
5.说说文章标题有何妙处?(4分)
答:①点名了文中的线索银针茶;②作者在茶中寄托着对故乡的骄傲自豪之情;③是作者浓浓的故乡情结的载体;④同时运用叠词,情味悠长。
6.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以“故乡的芦苇”为题有什么作用。
(4分)
答:①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②交代了本文的主要写作内容;③间接地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对母亲的思念和热爱之情;④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7.本文以“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为题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5分)
答:【例如一】好。
理由:①巧用现代流行语,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明确说明对象及说明重点。
③表达作者对题跋的赞叹。
【例如二】不好。
理由:①“点赞”只是赞同,但“题跋”不仅有品评、鉴赏功能,还有考订、记事功能,这样不全面。
②文中涉及“点赞”的内容很少,有点文不对题。
8评分说明:判断1分,理由每点2分,得满为止。
)
二、关于开头
1.请说一说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
(5分)
答:引出话题。
2.选文开头引用关于芦苇的诗句有什么作用?(3分)
答:(3分)①巧借诗句说明苇花的清淡传神之美;②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增添了文章的美感;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自然引出下文对深秋初冬芦苇的描写。
3.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1分)为下文写儿子给保安送衣服作铺垫(2 分)(意对即可)
4.通读全文,你认为文章的第①②两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4分)
答:在内容上交代父亲去世,母亲单独支撑家庭一事,初显母爱的无私伟大;在结构上顺最多得2分。
)
3.品味第(13)段画线句,发挥想像,试将“瘦子”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
(不超过60 字)(5分)
答:例如一:你胖子没有为我的树抬高价格,相反却说得很低,太不应该了!
例如二:你胖子太不识货了,这是多么好的一个盆景,岂至值“一百”?
例如三:这棵树是“一只手掌”“加上了另一只手掌的三个指头”还是“给两个巴掌”?或是少一点?
4.品味第(13)段画线句,发挥想像,试将“她”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
(不超过60字X6 分)
答:例如:妈妈,如果您在九泉之下有知,您应该感到欣慰,您的眼睛复活了,您让这个男孩重见了光明,看到了这缤纷的世界。
您的眼睛永远地亮着呢。
(6分)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想像能力。
人物的动作神态是人物心理的具体表现,解答时先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分析“凝望”和“热泪盈眶”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然后用描写的方法将这一心理描述出来。
5.抛摩第⑬段画线句,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将“我”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
(60字以内)(4分)
答:【例如】小桃树,你也在想念父亲吗?冬天来了,寒风冰雪,你能挺过去吗?明年, 你还会开花结果吗?
(评分说明:扣住“思念”“担忧” “期待”等心理,能联系上下文合理想象的,每点2分,得满为止。
单写一种心理的,最多得2分。
主观臆断、想象不合理,最多得1分。
)十五、指代L第(2)段加点处“群众化的方式”指什么?(4分)
答:央视面向群众举办“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
(扣住“央视媒体”、“面向群众”、“中国诗词大会”,意对即可。
每点2分,得满4分为止。
)
6.第(7)段中“这真是天下第一大悲剧”中的“这"指的是什么?(3分)
答:难的是我们不自知自己的强大。
为下文写母亲冒雨修缮房顶做铺垫(埋伏笔)。
7.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2分)
答: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出说明对象;(1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分)_
8.文章第①段对南国窗前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答:写出了南国故乡美丽的春日风光(1分);渲染了春日故乡温馨的气氛(1分);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深爱(或眷恋)(1分);为下文写蛙鸣作铺垫(或为下文写蛙鸣营造美好而温馨的环境)(1分)。
三、关于结尾
1.本文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
答:照座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1分)再次点题,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旨,(2分)突出了母亲令人可敬的品质,是“最美的人”。
(2分)解析:此题考查文中重点段落的作用。
最后一段在结构上一般是总结前文、呼应开头,照应题目;内容上是揭示主旨、突出中心等,要联系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2.⑪一⑭是故事的结局,意蕴深刻,耐人寻味。
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这四个段落的作用。
(6分)
答:结构上:点题,揭开标题设置的悬念;呼应开头;收束全文;(3分)内容上:深化文章主
题,(1分)以穷困老人帮助和他一样穷的老人内心感到的温暖,突出表现了老人的善良、温情、深沉
博大的爱心,揭示在寒冷的环境中,使人们获得内心温暖的人间真情才是最可珍贵的;以“悄悄离开”显示贫穷和寒冷都无法消解其尊重别人的感情。
(2 分)
3.《苇花的温暖》答:内容上,是对母亲为我们采集苇花缝制枕头这一往事的感受的概括总结;结构上,巧妙照应文章的题目;主题上,含蓄,令读者回味,抒发对温暖母爱的怀念之情(2分,任意两点即可)。
4.《枣核》结尾,答:点明主题,深化题旨;呼应开头,从更深的层次上解开了悬念;直抒胸臆,借枣核来表达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深情。
(2分,任意两点即可)
四、关于条理(材料放在何处恰当)
1.下面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
(4 分)
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
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
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答:判断:放【A】处。
理由:例如一:(从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看)第三节讲“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而材料写的是王海军个体对诗词的热爱,材料证明了观点,所以放在A处比较合适。
例如二:(从结构安排看)第四节开头“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例如三:(从句群内部逻辑看)第三节最后一句的“慰籍”与材料中的“潸然泪下”相呼应。
例如四:(从人称指代看)第三节在最后一句“给予他们平静与慰籍”中“他们”指的是读诗的个体,而第四节中的“他们”指的是文学巨匠与大师,材料中的王海军是个表达象。
(评分说明:从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结构安排、句群内部逻辑、人称指代等任一角度答题均可。
判断2分, 理由,2分.)
2.下面文段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放回哪两段之间最合理,请简述两条理由。
(5分)
所谓包装,很多时候是心虚的表现。
包装不光指衣衫华丽,那些高谈阔论的人、拍胸脯的人都在包装自己。
他们都力图以外在的修饰弥补内在的缺乏。
他们唯恐别人不信,用豪言大话、花言巧语劝别人信,对这些话要耐住性子,不可轻信。
答:第段和第③段之闻。
(1分)理由:因为第②段句末提到了“包装”,这段承接第② 段(2分)这段话中的“外在”对应第③段中的“隐内”,一为反面论证,一为正面论证。
(2 分)解析:此题考查上下文询衔接。
解答时先要整体把握全文,仔细阅读原文中抽出来的段落所写的内容,把握好段落之间的关系,尤其要注意各段落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话。
第② 段中最后一句“河水、青草、太阳和月亮都没有包
装,都可以用朴素或真理“命名”是很好的提示。
五、词句赏析(或表达效果)类
L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4分)
答:例如一:运用拟人修辞,表达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现出父亲劳作的艰辛,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感动与赞美!
例如二:通过“挨着”“连着”“窃窃私语”等词语,写出了父亲使用竹扁担劳作时的样子,表现出父亲劳作时的艰辛,表达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达出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赞美和感动。
(评分标准:修辞方法或词语选择1分,写出父亲与竹子关系1分,表现父亲形象1分, 表达情感1分。
)
3.说说第段两处加点的“就好了”有何表达效果。
(4分)
答:①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强调了古墨治病疗效神奇。
(2分)②语言简洁活泼,表现孩子病愈后的轻松愉悦。
(2分)③表达了对“老圣人”智慧(或传统文化)的赞叹。
(每点2分,得满4分为止。
)
4.请从词语运用或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8)段画线句子。
(4分)
答:词语运用:如“红光满面”“韵味十足”从脸色和哼唱方面表现胖子的高兴;“都” “老”二字表现了胖子哼唱的次数多,高兴时间长。
人物描写:直接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突出树卖得好价钱的高兴之情。
5.赏析第⑹段中画线句。
(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写作技巧方面任选一个方面赏析。
)(5 分)
答:例如一:“忽然有一条鱼从水上跳出”,“忽然”有出其不意之感,以动写静,与“我们凝望天边,不敢眨一眨眼睛”形成比照,表现了日出时的庄严肃穆和我们对日出的期待。
例如二:“鱼似乎也在盼着大阳”,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们对日出的期待之情。
(1分)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选择好赏析的角度是回答此题的关键,可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方面切入。
6.结合语境,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画线句。
(5分)
“人不由地发现,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化成两滴浸冷的泪珠,冰凌般地挂在两腮。
“
答:“暖暖”与“浸冷”“冰凌”形成鲜明的比照(1分);突出梦境乡情与羁旅现实的反差(1 分);运用比喻(1分),形象有力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情绪(2分)。
7.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以下问题。
(8分)
(1)请你说说第④段加点词语“拨弄”的表达效果。
(4分)
答:“拨弄”一词写出“我”因碗中的饭粒少而无心吃饭,以及因没有坐高凳而产生的怨恨心理,为下文写“我”寻找机会,设计恶作剧作铺垫。
(2)请你说说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4分)
答:比照,通过我对米粒的前后态度的比照,表现了“我”情感的转变,被母亲无私的爱所感动。
7.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以下问题。
(5分)
(1)请你说说对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微笑”的理解。
(2分)
答:老人尽管贫穷却并不感到卑微和渺小(1分)而是坦然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
(1分)
(2)简要说说第⑨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3分)
答: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既维护了做人的尊严,(1分)又被老板深深地打动的心理。
(1分)(自尊、感动)
8.“冬日,到了芦苇这里,用的全是简淡的笔法,这些芦苇如素面朝天在唱一出清淡的戏。
”请简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3分)
答:(3分)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立于冬寒中,褪去了生命的青葱鲜嫩,袒露的更是淡而有韵的风姿”(1分),抒发了对苇花的喜爱之情(1分)。
9.体会第13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答:“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比照,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
(回答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要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和写作目的。
)
10.“我抬起头,天!我家的屋顶有一块瓦似乎掉了,雨正肆无忌惮的跑到了我家里。
” 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对“肆无忌惮”的表达效果做些评析。
(4分)
答:“肆无忌惮”本意是任意妄为,无所顾忌(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文中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暴雨的肆虐和无情,以及对我家庭的侵袭。
(2分)这就从侧面突出了母亲冒雨修缮房顶,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无私与伟大,也表现了我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n.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④段划线的句子。
顷刻间,那白绒绒尖毛,束束上升,如针如箭,又徐徐下降,沉入杯底,那情景蔚为奇观,充满诗情画意,让人浮想联翩。
答: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将被冲泡的银针茶的上升比作针与箭,形象地写出了银针茶被冲泡的奇景(1分),表达了作者对银针茶的喜爱赞美之情(1分)。
12.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答:环境描写,(1分)交待云多雷响的天气,预示大雨将至;(1分)烘托“我”焦急的心情;为下文走路艰难作铺垫(1分)。
13.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打比方;举例子。
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个人用品也成了手机进攻的目标。
14.文章第③段写《水浒全传》才进中柴进的衣着有什么作用?(5分)
答: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地说明了局部宋人对服装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从而说明了宋代世俗社会的人人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更进一步说明了宋代便服的不拘一格。
(评分说明:说明方法1分:写到“追逐服饰华棚”或“服装的五颜六色、缤纷竞呈”,得2分;写到宋代便服不拘一格2分。
意对即可。
)
15.请分行文章第④段加点词语“大多”的表达效果。
(4分)
答:“大多”的意思是“大局部”,说明宋代劳动者大局部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也许也有不是这样打扮的情况。
“大多”表现好劳动者的这样打扮具有普遍性。
“大多”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说明:词语在原句中的表达意思2分;可能存在的其他情况1分;表达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6.请对第⑧段加点词“饲养”进行赏析。
(4分)
答:①用词新颖(比较),将桃树当成动物来写(1分)。
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树的娇贵(难养活,脆弱)(1分),表现的父亲耐心、智慧(周到、体贴)(1分)。
③表达了对父亲的赞叹(歌颂)(1分)。
六、概括文章内容或事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圣人”做了哪些“不同于他人”的事。
(4分)
答:春分立蛋;保护老碾盘;爱管闲事(讲老理);善用古墨(或用古墨治病,或用古墨静心也可);饭前喝白开水。
(每点1分,得满4分为止)
2.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4分)答:给予平静与慰藉;提供民族精神典范(智慧、风范等);帮助形成一致审美方式(帮助获得古典韵致);给予心灵滋养。
(每点2分,得满4分为止。
每点不超过10个字,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意对亦可。
)
3.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画面看,宋代男子的衣着一般分为哪两类?(3分)
答:长袍帮短衫帮
(评分说明:答出“长袍、短衫”即可: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
4.阅读全文,请分别概括两棵树的特点。
(4分)
答:胖子的树长得有一搂粗细,铜杆铁臂,挺拔巍峨,冠盖如伞,遮天蔽日;瘦子的树虽只一米有零,且疙疙瘩瘩,歪歪扭扭,枝Y纤弱,但却盘龙虬扎道骨仙风,让人陡生一种云天雾地深奥难测之感。
其别有洞天的玲珑奇绝与怪诞飘逸的鬼斧神工深深折服记者。
5.阅读第⑸〜⑼段,在横线上补全太阳光线、色彩的变化情况。
(4分)晨曦微弱一一一一红光闪耀一一
答:逐渐变红强光白亮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关键信息的提炼。
文章第⑤?⑨段通过描写太阳光和色彩的变化来写日出的过程,解答时定位在这几个段落,根据题干的提示,筛选关键词填空即可。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中主要的两件事。
(2分)
答:第一件:在凛冽的寒风中一位穷困的老人被蛋糕店老板请进店里,受到真诚而热情的招待(1分)。
第二件:老人离开蛋糕店时拒绝老板馈赠的蛋糕,花光了身上最后一个便士买了一只最大的蛋糕,自己却并不享用,而是悄悄放在一家和他一样穷的邻居门口。
(1分)(意思对即可)
7.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
答:本文主要表达了父亲去世,母亲单独拉扯姐弟四人生活及母亲在雨夜修缮房顶的事情。
8.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第⑨段的内容。
并分析本段主要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母亲在月光下专注地包粽子。
属于动作描写,运用了“拿"、"叠”、”拢,”放,“挑”、“塞”以及“拿,“抓”、"缠绕”、“打量”、“放”等一系列动词,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母亲包粽子时的专注、认真、一丝不苟,表达了母亲对儿女的思念和热爱,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9.根据选文,说说手机的开展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4分)
答:①手机功克了传统的电子产品,彻底改变了一些产业的形态。
(1分)②个人用品也成了它进攻的目标。
(1分)③手机已经进化成为社交生活的路由器(1分),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亲密交流,阻碍了沟通(1分)。
七、分析总结人物形象(或特点)
1.结合第⑹〜(9)段中某一具体细节,说说母亲这个“最美的人”身上表达出的美德。
(5分)
答:早在六年前,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1分)老母亲死活不肯容许做白内障手术;(1分)老母亲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
分)这些细节表现了母亲热心公益、关心他人,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
(2分)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细节的分析。
第⑥一⑨段中有许多细节描写,要找出与母亲相关的细节进行分析。
2.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中老板的形象。
(4分)
答:一是会经营,讲信用,如打出免费品尝新蛋糕广告并当场兑现。
二是善良,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如让每一个穷人都能免费吃一点蛋糕。
三是懂得尊重他人,如尽管知道老人穷苦,但还是随了老人的心意卖了一盒蛋糕给他。
(答到两点即可,每一点1分,结合文章内容各1分)
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我”的形象,并说说“我”在文中的作用。
(5分)
答:我一直关爱着自己的孩子,在儿子想帮助保安时,我也同意,支持,从这方面来讲, 我是一个关爱孩子,教育有方,善于帮助他人的人,(3分)“我”是文章的线索,把人物和事件有机结合,使文章条理清楚,同时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分)
答:①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女人。
从“下地归来的母亲一进大门,总是一张笑脸,即使那笑容下的脸是那么疲倦。
”“母亲是一片瓦”可以看出。
②母亲是一个坚强的人。
从父亲去世,母亲单独支撑家庭可以看出。
③母亲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女人。
从母亲的语言“春雨好心着哩,它慢慢地下,不会破坏我们的
房子的。
''可以看出。
④母亲是一个一心为子女着想,默默奉献的女人。
从母亲的语言“只要你们三个好好的,我就什么都不怕。
”以及她的行动可以看出。
(每个要点1分,如不结合文章内容,该题最多得2分)
5.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分)
答:①有智慧,将桃树埋进土里过冬。
②有生活情趣(热爱生活),种许多树,让生活有滋有味。
③有家庭责任感(疼爱孩子),在孩子出生前就种桃。
④坚初顽强(有耐心毅力),不惧关外艰苦环境。
⑤教子有方(会教育),父亲通过迁桃、护桃来引导孩子。
(评分说明:每点2分,形象特点1分,具体分析1分,得满为止。
)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4分)
答:勤劳能干;有家庭责任感;对文化感到渺茫;对文字的向往、对文化的虔诚(敬重); 注重对“我”的教诲和引导;挺拔、坚强(隐忍);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悲悯的情怀)。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
)
八、语句含义或文章内容的理解
1.联系全文回答,“我”为什么觉得在袁店河的语境里,叫他“老圣人”有些委屈了他?(4分)
答:①在作者眼里“老圣人”是一个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读书人(用他的道德、智慧改善乡风民俗;德才兼备),含有对老圣人的敬佩之意。
(2分)②在袁店河语境中,“老圣人”只是指年纪大、读书出不来的人(具有嘲讽的意味)。
(2分)
2.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5分)
答:写出大地孕育孕育出竹子,竹子给予我们生活的帮助、精神的影响;表现了父亲像竹子一样坚毅顽强,他也像大地一般养活了一家人,并给予我教诲和引导;表达出我对竹子以其父亲的感激和赞美。
(评分说明:从竹子的角度:答出大地孕育竹子,得1分:竹子铃予我和父亲的影响,得1分。
从父亲的角度:答出父亲像竹子一样的坚毅顽强,得1分;答出对我的教诲和引领, 得1分。
从情感的角度:对竹子以及父亲的感激和赞美。
意对即可。
)
3.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
(5 分)
答:例如:是因为父亲一生爱竹,在我心中父亲与竹子是融为一体的,通过为父亲买礼物,寄托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感念。
(评分说明:答父亲一生爱竹,得1分:答父亲与竹子融为一体,得2分;表达情感,得2分,答“理解”即可,假设只答“感激、感恩”等,得1分。
意对即可。
)
4.阅读全文,说说宋代主张衣着要简单朴素的原因有哪些。
(6分)
答:劳动者是为了便于劳作;宋代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着返朴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他们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
(评分标准:从劳动者和士大夫两个角度作答,每点3分。
士大夫阶层的角度,答“显示出一种散淡清雅、平和闲逸的艺术”或“追求闲逸的心理”,均可;假设答“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不得分。
意对即可。
)
5.联系全文,谈一谈你对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5分)
答:胖子和瘦子两人生性好抬杠,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所以为一棵树能否长成栋梁之材而进行努力栽培,后来两人都取得了成功。
可以说;“两棵树”是他们的人生奋斗目标,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而当“两棵树”离开他们之后,他们的精神寄托也就没有了,因此,“胖子和瘦子心里都空落落的没了根底”。
6.文章第(5)段写瘦子和他的树上了《人民画报》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4分)
答:这一情节表现了瘦子的树长得“不错”,得到人们认同。
7.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4分)答:以
此来表达主题一一学着强大。
8.请结合文章第(9)・(12)段内容,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自己强大。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