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先学后教教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文言文两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学弈》,掌握本课生字,根据注释疏通、理解全文内容,练习有技巧,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分析、领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感悟文章阐明的道理。

3、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并掌握其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古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板书:文言文两则
同学,《文言文两则》包括《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两则文言文都讲了很有寓意的故事。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学弈》。

板书:学弈
二、出示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师:我相信,咱们班的学生一定可以顺利达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三、1、怎么实现目标呢?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遍。

2、指名几位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指名正音,师板书读错的字,并及表扬读音准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晰的学生。

学生可能读错的字有:缴(zhu6)弗(fil)
3、学生齐读课文一遍。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译讲课文)
1、师:好!大家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下面请大家依据自学指导,准备练习译讲课文,比比谁译讲得最好。

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边小声读课文,边对照课下注释练习翻译,5分钟后比比谁能解释重点词并能正确译讲。

(若有不会的地方可同桌讨论或举手请教
老师)
2、学生看书,准备译讲。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测自学结果。

师:接下来,请大家按照译讲方法开始译讲课文。

出示译讲方法:一人译讲一句,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词,最后翻译整个句子。

指名后进生译讲,发现错误,请其他学生帮助更正,若还不对, 师更正,并板书学生译讲错的词语。

4、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认真自学,能够译讲课文了,很好。

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请大家看书,举手提问。

学生读书,质疑问难。

(帮助解难)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背诵课文)
师: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正确译讲课文了,下面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课文。

学生自背, 发现不熟的地方反复读,准备抽背、指名背。

六、思维拓展
1、师:同学们背诵得很好,现在大家想一想,文中的两个学生在学棋时各自的表现怎样?
板书:
学生甲:惟弈秋之为听一一专心致志
学生乙:思援弓缴而射鸿鹄一一一心二用
3、学生讨论:说说《学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生汇报。

师总结:《学弈》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专心致志,认认真真地去做,不能一心二用。

七、当堂训练
1、写出下列各字在文中的意思:
弈:善:诲:援:俱:然:
2、填空:
《学弈》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习()的故事,一个人(原文)(),另一个()。

告诉我们学
习不能()必须()的道理。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利用己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自主学习,领悟古文内容。

3、正确译讲全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2、过渡语: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能当堂完成目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自由读文,把读得不准确的字划出来。

2、指名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其他学生帮助正音。


生可能读错的有:初chti 孰shu
3、学生齐读课文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译讲课文)师:大家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准备译讲课文。

1、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边小声读课文,边对照课下注释练习翻译,6分钟后比比谁能正确译讲课文。

译讲方法:一人译讲一句,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词,最后翻译整个句子。

2、先学。

学生看书,准备译讲。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后教。

1)指名译讲,后进生先译讲,发现错误,请其他同学帮助更正,如果还不对,老师更正。

2)质疑问难
同学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鼓励不懂的同学举手提出疑问,大家给予帮助。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领悟道理,练习背诵课文)
五、1、过渡语:同学们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正确译讲了,那么,从《两小儿辩日》中,你们能体会到什么道理呢?
1)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分组汇报。

3)3)师总结。

2、学生自背,发现不熟的地方,反复读,准备抽背。

3、
指名背。

六、当堂训练
1、写出下列各字在文中的意思:
辩斗:故:以:及:沧沧凉凉:孰:汝:
2、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匆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谁来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和警句?(学生自由说)同学们说得都很棒,那么,今天我们不习一篇有关珍惜时间的文章《匆匆》。

(板书课题:匆匆)它的作者是朱自清。

三、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四、指导自学
师:下面开始自学,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清除阅读障碍。

2、再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
3、试背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自学。

五、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生字、新词。

2、指名朗读课文。

比比谁读音准确,富有感情,如有读错字音的,请其他同学举手帮助更正。

3、小组交流,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小组代表汇报,这道题偏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引导。

师小结: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 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4、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背会第一自然段,准备抽背。

5、学生自背。

指名背,对于背得较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
扬。

6、齐背。

五、当堂训练
1、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匆匆:(2)涔涔:
(3)潸潸:(4)徘徊:
(5)凝然:(6)空虚: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
)呢?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名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听写词语。

2、抽背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学指导
师:下面开始自学,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

1、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如“你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也没有影子。

”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

3、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找出相关的语句。

4、回忆并写出有关珍惜时间的名句。

四、检查自学效果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讨论并交流过了,那么,能正确回答的同学请举
手。

1、指名回答第1题(叫多名学生回答)师小结:同学们找出的这些句子都耐人寻味,理解得届相当透彻,由此可见,同学们在自学地过程中都很认真。

2、师:谁来回答第2题?(叫多名学生回答)这道题比较灵活,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来回答。

3、师:谁来回答第3题?(叫多名学生回答)
本文运用了排比、设问,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并能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4、展示自己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句。

五、当堂训练
1、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一天的时间是怎样溜走的?
(2)课文中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巧填有关珍惜时间的名句。

1)黑发不知勤学早,()。

2)一寸光阴一寸金,()
3)光阴似箭,()。

板书设计:
4、桃花心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桃花心木的资料,通过资料了解林清玄,搜集并阅读他写得其他文章。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介绍有关桃花心木的知识)
2、板书:桃花心木作者:林清玄
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指导自学。

师:下面开始自学,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清除阅读障碍。

2、反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桃花心木是一种怎样的树?
(2)种树人是怎样给树浇水的?
(3)种树人为什么这么做呢?
(4)你如何理解种树人的做法呢?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生字、新词。

2、指名朗读课文。

比一比谁的读音准确,富有感情。

如有读错的字音,请其他同学举手帮助更正。

2、师:谁来回答第2题中的第(1)题?(让后进生回答)
估计学生能回答:树形优美高大笔直
3、谁来回答第2题中的(2)呢?(让后进生回答)估
计学生能回答出:时间不定浇水的量不定
4、谁来回答第2题中的(3)呢?(让多名学生回答)这
道题偏难,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引导。

板书:树自打水源拼命扎根长成大树
6、各组代表汇报问题2中的(4) o
四、当堂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chayang kuwe i morni ngqimiao
()()()
duan lian you ya boboshengjl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而。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讨论并交流过了,那么,能正确回答的同学请举手。

1、谁来回答第1题中(1) ?(叫我名学生回答)师纠正、引导。

小结:“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在联系生活实际方面,学生可大胆想象,只要是生活中的磨难即可。

2、指名回答第1题中的(2) o
这道题偏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引导。

师小结:因为桃花心木在种树人的精心调教下,学会了适应环
境,能够在“不确定”中生存,它们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 深深扎根,茁壮成长,所以种树人不来,也不会枯萎。

3、各组代表汇报问题2。

板书:
人生活考验独立自主努力成才
4、顶碗少年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文题目,直接导入
1、板书:顶碗少年赵丽宏
2、年到课文题目,我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起杂技表演。

但是,我们知道任何表演,尤其是杂技表演,都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一个顶碗少年的故事。

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由朗读
四、指导自学
师:请大家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边读课文边思考以上问题。

1、本文一共写了少年几次顶碗表演?失败了几次?少年每次的表情怎样,观众的反应怎样?
2、顶碗少年是如何面对两次失败的?结果如何?
3、是什么力量使得少年最终取得了成功呢?
4、结合课文内容,重点理解结尾句,领悟作者受到的启示。

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五、检查自学效果
师:刚才,同学们都积极认真地讨论了以上几个问题,想念每位同学都有有了自己的看法。

1、谁来回答第1个问题?(让后进生回答)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估计学生的回有:学生甲:顶碗少年有三次表演,失败了两次。

学生乙:少年第一次一一歉疚,微笑,不失风度,鞠了一躬。

少年第二次一一呆呆,汗珠,不知所措。

少年第三次一一轻轻抖,深深鞠了一躬。

学生丙:观众第一次一一惊呆了。

观众第二次一一屏住了气,目不转睛,喧哗。

观众第三次一一暴风雨般的掌声。

3、谁来回答第2个问题?(让多名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抓住
动作、神态描写体会感受。

3、指名回答第3个问题。

引导学生体会对老者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

师小结。

板书:成功A:客观的原因:老者的鼓励
B:主观的原因:自身的努力
4、师生共同探讨第4个问题。

老师要引导学生的思维纵向深处发展,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探讨,各抒已见,畅所欲言,真正领悟本文泊主旨。

师小结。

板书:失败乃成功之母
六、当堂训练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的失误,让所有观众

(2)顶碗少年了。

地微笑着,地向观众鞠
了一躬。

(3)顶碗少年地站着,脸上全是,他有些了。

(4)这真是一场
2、读课文,
的拼搏!回答问题。

(1)顶碗少年的表演最后成功了吗?从这次演出中我们可以看出顶碗少年的什么精神?
(2)假如你是杂技表演现场的一名观众,面对少年的失误,你
会怎么想?怎么做?
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情人生哲理。

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谁来说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自由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手指》,看看作者丰子恺先生在本文中写了什么有意思的内容?
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指导自学
过渡语:下面开始自学,比谁的学习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新词标上记号,借助工具书,清除
阅读障碍。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结合课文,说出各手指的名称,并说出各手指的优缺点。

4、小组讨论,这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自学,老师参与讨论。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生字、新词。

2、谁来回答第2个问题?(多名学生回答)
老师小结:文章开门见山地指出了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之后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与性格,风趣幽默;最后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指名后进生回答第3个问题。

估计学生的回答有:
A、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长处:最肯吃苦。

B、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
落的强硬曲线。

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C、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
上并不出力。

长处: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最优美。

D、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长处: 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官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小组代表汇报第4个问题。

板书:
团结就是力量
五、当堂训练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搔痒()纽扣()窈窕()秽物()
烫伤()爱憎()渺小()鼻涕()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手指》是现代作先生写的一
(2)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各具不同的,各有,各
O

(3)五根手指如果能,成为一个,那就根根,根根有,不再有什么之分了。

板书设计: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要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2、在习作中运用表达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人生格言警句
2、在习作中运用表达感受的方法教学准备积累人生格言警句;在习作中运用表达感受的方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回顾拓展
1、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

2、交流阅读文章形成自己见解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3、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日积月累
1、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了解每句话蕴含的道理。

三、成语故事:邯郸学步
1、学生自读故事,读懂内容,理解其寓意。

2、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谈谈成语故事对我们的启发。

拓展是在回顾的基础上进行的,好多学生没有对本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回顾,便进行谈收获和体会,很多学生就达不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板书设计
回顾•拓展一
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日积月累一蕴含道理I邯郸学步所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