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钝感力,拥抱新阶段”主题演讲写作训练及例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钝感力”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个概念。

“钝感力”中的“钝感”,并不是通俗意义上的迟钝,而是指“心态上的迟钝”。

这种迟钝,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外界过多负面信息时,能够暂时将自己的情绪开关关掉,尽量保持平静,或冷静旁观,或屏蔽情绪,以此获得继续前行的能力。

高一年级分科分班之后,个别同学在新的环境中忐忑焦虑,预设困难,自我内耗。

年级心理辅导老师准备积极干预,在周日返校晚上做一次广播演讲。

请你以“提升钝感力,拥抱新阶段”为主题,帮心理老师拟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共由三句话组成。

第一句提出“钝感力”的概念。

第二句解释什么是“钝感力”,指的是“心态上的迟钝”。

第三句介绍“钝感力”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钝感力,可以让我们屏蔽负面信息,可以让我们保持平静,保持冷静,保持前行的能力,才能有助于才华施展,有助于能力发挥。

拥有钝感力的人做事不会过分地思前想后,即使别人说些不中听的话,听完也会抛到脑后,这样才能让自己胸襟开阔,继续前行;遇到挫折,也能经得住打击,顽强坚韧、不屈不挠地向前看;面对负责情绪和信息,能够保持冷静,以旁观者心态深思熟虑。

本次作文意在引导我们保持“钝感力”,面对生活中的不顺或者挫折,要保持有益的钝感力,要学会不计较、学会放下,坚韧、不屈、勇敢地迈过去;面对生活中的负面信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冷静理性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才能走上成功之路。

为此,试题创设了心理老师为高一年级分科分班之后部分自我内耗的同学进行心理辅导这一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要求学生写一篇演讲稿,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用好“钝感力”。

写作时,文章开头结合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钝感力,可以使你无视周遭的干扰,坚定执着地向前走,它是你成就无畏人生的护航者。

主体部分重点分析钝感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

毕淑敏曾说:“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而钝感力恰可以使你拥有一颗坚固的心,因为埋头苦干,周围的繁华不会改变你的本性,外部的灯红酒绿,也无法使你沉迷,至于名利之流,更无法干扰你。

钝感使他们忽略了环境的艰苦恶劣,外界的千般诱惑,他们得以拥有优等的心,成就了自己的无畏人生,因为钝感,所以奋蹄疾步。

最后总结全文,时代新征程,春华秋实,岁物丰成之际,愿我们共扬钝感之帆,开拓无畏人生。

写作时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要求。

立意:
1.有益钝感,助人生行稳致远。

2.既要有钝感力,也要避免过度钝感。

3.保持钝感,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感知能力。

例文:
不如钝感一些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生活中,老师常常听到同学们称赞一个人,会说他很敏锐。

也许,他之所以很敏锐,是因为具备非常强烈的敏感。

在常人看来,敏感很好,会更具有感知美和生活的能力,但过于敏感便又走向反面。

就像我们在这个学期认识的林黛玉,就是个特别敏感的人,容易发现美的东西,也因此更易伤春悲秋、多愁善感,更容易因别人无意间的一句话暗自神伤。

怡红院的丫头赌气不开门的一
句话便使得她“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看戏时湘云说戏子长得像黛玉,宝玉给湘云使了个眼色,惹得林妹妹生好大的气:“你不比不笑,你比那些比了笑了的还厉害呢。


当然黛玉的敏感与她的身世密切相关,然而这敏感犹如尖利的刺,刺伤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若是黛玉多一些钝感力,也不至于……哦,不,那就不是黛玉了。

但是,同学们,我们却可以。

多一点钝感力,或许我们更能适应选科选班后的新环境;多一点钝感力,或许我们在更大的压力面前不那么容易陷入内涵。

“钝感力”一词来自渡边淳一,“钝”绝非“迟钝”之意,而是对外在不好的评价、负面情绪、别人的嘲讽具有自动清除的能力,对自己遭遇的挫折、令人不快的事情能够泰然处之,做事情不思前想后。

换言之,钝感力是内心的坚强、坚定,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不受外物影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豁达、从容,是“一蓑烟雨任平生”……钝感力是一种能力。

按渡边淳一的理论,苏轼一定是有极强的钝感力的,不然何以能贬至蛮荒之地仍自得恰意;刘禹锡也是有钝感力的的,居室越来越简陋也能安然处之……但他们同时也是敏感的诗人。

渡边淳一也一定是敏感的,不然写不出《失乐园》中男女主公内心的焦虑和空虚,可正是敏感的渡边淳一首先提出“钝感力”的概念,可见敏感与钝感并不完全对立矛盾。

如苏轼他们是很好地平衡了敏感和钝感,所以他们可以敏感地感受生活和诗意,又能理性地对待人生。

敏感而缺乏钝感力的人往往会钻进牛角尖,由一点而对人生绝望,海子、顾城……莫不如此。

敏感而缺乏钝感力的人容易陷进负面的情绪无法自拔,所以我们发现抑郁症患者往往是通常意义上的聪明的人。

如此看来,能在敏感与钝感之间找到平衡点自然更好。

若是不能,那何妨“迟钝笨拙”一点,可以去抵御人生的一些辛酸苦痛,或许会活得幸福和肆意一些。

那么,多一点“钝感力”吧,同学们!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