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冶孔门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喉顶钢矛推车”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两年后,今年,大冶巡警柯有才不但练出了“脚穿300斤铁鞋自由行走”的绝活,国庆前夕,还凭着“喉顶钢矛推车”和“腹顶钢叉负重旋转”的绝活,走进湖南卫视,在“谁是英雄”栏目里一展风采。
今年40岁的柯有才是土生土长的大冶人,练的是大冶民间流传了多年的土生拳种“孔门拳”。
经过30多年不懈训练,目前他已成功练就了该拳种的上乘硬气功“铁罗汉”。
源远流长
探究根源,大冶的民间武术源于唐宋,盛于明清,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得到普及。
封建社会武考取才时期,大冶出了不少武术名人。
据《大冶县志》记载,明朝,大冶出了4名武举人,清朝,大冶出了33名武举人和12名武秀才,其中武进士4人。
大冶民间武术拳种达数十种之多,但主要的只有孔门、岳门、严门、洪门四大门派。
四大门派中,以孔门、岳门门徒最多,至今在大冶仍流传着“孔打岳,打不着;岳打孔,打不拢”的说法。
孔门拳是大冶的土生拳种,相传明末清初由员外孔庭章自创。
该拳拳法刚劲,步法沉稳独特,跳落归膝似鹤翔,动作灵活赛猿猴。
攻防范围不出丈余,适于近身搏斗。
孔门拳套路有正山、龙虎斗、猛虎下山等;手型有凤眼、龙爪、标手等;步法有马步、弓步、龙形步等;腿法有飞尖、扫堂、乌龙绞柱等。
孔门拳在陈贵、灵乡、金山店、保安、还地桥、大箕铺、刘仁八等地较为流行。
岳门拳始创于岳飞,后经历代拳师整理发掘而成为一大门派。
岳门拳传入大冶的说法有多种,一为岳飞在龙角山开矿铸造兵器时,拳术传入大冶民间;一为号称“打遍湖广半边江”的岳门拳师舒乃窍(亦称舒志教)传艺兴国人李金山,李金山再传给大冶人李相华;还有一说是岳飞受秦桧诬陷蒙难后,其子岳霆投奔驻扎在黄梅的哥哥岳震,兄弟俩隐居大河铺后,由岳霆将拳术传入大冶。
目前大冶的岳门拳套路有一元功、二连掌、三门桩、四门架、五法、六合、七星钟、八法、九连环、十大练、十二宫、连拆手等,另外还有岳家枪、钩镰枪等器械套路。
该拳形神兼备,以气催力,以静制动,有“丁不丁,八不八,你不来,我不发”之说。
练习者主要分布在金湖、罗桥、四棵、汪仁等地。
严门拳为清初湖北京山县人严鹏所创。
传入大冶的套路有:擂台手、龙虎手、六合手、还阳手、又字手、千字手等,练功方法有站桩、打沙袋等。
其特点是:阴气发面目,阳气落枕骨,力法充实,刚猛势烈。
严门拳主要在大冶城关、四棵、罗桥等地流行。
洪门拳于明末清初传入大冶,与武当有缘,属道家拳,和其它几种拳有较大区别。
其徒手套路主要有洪门手、小洪拳、八仙手、八大手、武松手、九宫手、五花炮、金丝盘脚、青龙手等;功法有八大劲、十八罗汉功、走游手;器械套路主要有二十八刁翎棍、八卦刀等。
除以上四大门派外,大冶民间还有颜门拳、孙门拳、华门拳、余门拳以及由孔门拳派生出来的板凳拳、扁担拳等二十余种。
发展概况
大冶民间武术明清时最盛,民国期间衰微,解放初得到发展,上世纪70年代迅速普及,80年代被挖掘整理。
大冶民间武术的现代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949年,大冶解放,步入衰微的民间武术获得新生。
1957年,大冶农民武术队首次参赛,就获得了黄冈专区表演奖;1959年,大冶少年武术队员方年凤(女)参加第一届全运会,拳术成绩名列前茅。
1960年以后,随着农业的发展,大冶农民习武成风,从1962年至1963年的一年时间里,大冶农村开展的各类武术活动达380多起,民间请师傅“教打”成风,民间武术活动发生了质的飞跃。
“文革”初期,大冶的民间武术遭到封杀。
后来,在毛主席“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大冶的民间武术才得到了稳步发展,同时还引进了“简化太极拳”、“八卦功”等健身武术的练功方法。
1980年以后,大冶在当时的县业余体校武术班、大冶一中、城关小学、大冶师范附小、茗山中学等14所中小学建立了传统项目武术训练点,1983年专门成立了“大冶县武术挖掘整理领导小组”,对大冶数十名老拳师的资料、武术套路、门派、掌故、拳法渊源、武术史料进行了搜集、登记和挖掘整理。
为了让民间武术进一步发扬光大,武术活动更加规范,1984年,大冶成立了“大冶县武术协会。
1987年,大冶派专职教练员余盛炳去成都参加“全国业余武术教练员培训班”,从而使大冶的武术活动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和健康的发展。
武术艺人
大冶民间武术的发展和推广,是和一些民间武术艺人的活动分不开的。
孔门拳早期的传人是大冶水南湾的曹同胜。
曹同胜出生于清乾隆初期,自幼刻苦练武,孔门拳的所有内功和十八般武艺一一精通,以力气过人、武艺超群闻名一方。
曹同胜一生以练武授徒为乐,他的徒子徒孙辈不乏名人。
其名徒一为保安的张拳师,常出入长江一带为人保镖,因保镖从未失手,加之轻功超群,故被江湖人送外号“飞天蜈蚣”。
曾被湖北台录制为第一挂刀护卫的陈新提也是曹同胜的徒弟,他尊师重道,崇尚武德,在江湖上人缘极好。
曹同胜最得意的徒孙是还地桥人胡加榜。
以拳重力沉人称胡铁砣的胡加榜是孔门拳最著名的拳师之一,他分别从胡茂修和陈新提那儿学过孔门拳,艺成后,曾在武昌办过济世堂。
胡铁砣平素喜欢以武会友,一次,与一位云游道人交手时,胡铁砣使尽全身所学都无法取胜,便虚心从道人那儿学习内功和发力技巧,使其拳艺日臻精湛完善,发拳柔化刚发,吞吐自如。
为了让孔门拳更加完善,在掌握了孔门的正山、下山、龙虎斗、八折等八套孔门主拳后,胡铁砣又增创了云燕半套,故孔门拳至今有八套半之说。
和陈新提一样,胡铁砣也是将孔门拳经武汉传遍大江南北的重要拳师之一。
晚清官至一品的振威将军敖天印也是孔门拳的重要传人,1824年出生在大冶四棵王坛村一个农民家中。
虽然家境贫寒,年幼时寄养在兄嫂家中当放牛娃,但敖天印从小怀有报国救民的雄心壮志。
在地方孔门名拳师的指点下,他习文练武,练就了一身超人的武功,学到不少兵法。
29岁时,敖天印投入军营,南下台北,北上边疆,转战广东、安徽、河南十余省,外抗入侵之敌,内扫土匪盗寇,屡建奇功,成为晚清文武全才的大将。
近代孔门著名拳师中,最杰出的代表是肖步赢(1875年-1945年)。
肖步赢又名步云,字大洲,号天长,出生于大冶殷祖秦家庄一个武术世家。
肖天长自幼从父亲肖宜芬那里承袭家传孔门拳,12岁师从名拳师盛邦栋,常以5个铁沙包裹于前胸及四肢,负重行走习以为常,且重量日益增加,勤学苦练18年,学成后纵跳奔跑,矫健异常。
30岁
时,肖天长又拜武术名家肖大成为师,苦学内功气功,艺成后能将一把90斤大刀舞得水泼不进,丈余高墙轻纵即过,挥掌能使十尺开外的烛光熄灭。
肖天长32岁时,村里惊现巨蟒侵害人畜。
为保一方安全,他寻得蟒踪,奋力将其扼死。
此事传出后,殷祖七冲村百姓请他去降伏为害一方的白额虎,他义不容辞,当即赶到七冲村击杀了老虎。
肖天长降虎杀蟒的故事,至今在殷祖地区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日寇占领大冶时,驻扎在殷祖的日军有次骚扰秦家庄,弄得鸡飞狗跳,百姓恐慌。
为振国人声威,给日寇以警告,肖天长见一公鸡被鬼子追得飞上屋瓦,他当即飞步跃上屋顶将鸡擒住,当他目露神威悄无声息地将鸡递到日军面前时,鬼子们吓得目瞪口呆面无人色,掉头灰溜溜地走了。
肖天长一生以保镖、授武、行医为业。
在武术上精通孔、岳拳法,能融合各家之长。
其拳法刚中见柔,劲整神全,并自创了岳家心意连环拳、孔门“金猫扑鼠拳”等两套刚柔相济、独具特色的拳法。
现在,大冶民间武术艺人也不少,最著名的当数大冶公安局巡警大队的硬功奇人柯有才。
为挑战吉尼斯纪录,早在2004年,在观众的助威声中,柯有才用钢矛顶着喉部,只听他大吼一声,全身发力,将劲牌公司重达10.87吨的超长大客车向前推动12.51米,随后,他又用头顶着客车的尾部将客车向前推动了25.06米,并用肚脐顶住钢矛尖让人推着打转,这一绝活,使他成功挑战吉尼斯纪录的愿望如愿以偿。
今年,柯有才又练就了一身硬功夫,能穿一双重达300斤的铁鞋在大街上行走自如。
今年,40岁的柯有才自幼练习孔门拳,在当地拳师的指导下,他除了学习拳法套路外,就是苦练孔门硬气功“铁罗汉”。
经过30余年的刻苦训练,如今,只要他一气贯丹田,就能浑身坚硬如铁,一般的刀砍斧劈都难伤分毫。
靠一身真功夫,柯有才曾经兵不血刃地用“狮子吼”功夫喝退过30多个手持凶器的闹事青年。
近两年,他在巡逻执勤中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180多人。
亟待发扬光大
自1984年大冶武术协会成立以来,大冶的民间武术活动日渐规范,影响也日渐增大。
1988年,在当时的大冶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王贤亮、卫扬兴、余盛炳、尹传伟、胡运积、苏中江等人发起了国内首次只设擂台主、不论公斤级别、冲擂打擂的仿古擂台赛。
这是在国家体育总局尚未制定出相关规则、管理方法的情况下举办的一次擂台赛,因此它轰动了大江南北,为1989年散手被列为国家体育正式竞赛项目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稍后,大冶武术协会会员发展到了2500人,许多村庄、许多单位的青少年都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武术,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年轻一代的拳师纷纷改行,使大冶民间武术人才出现了青黄不接、甚至断代的现象。
对此,大冶市武术协会秘书长余盛炳进行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他认为大冶民间武术无人问津的原因有二:一是过去集体时民间习武用的多是教场子的方式,利于传统民间武术的教学,而现在学武术成为个人行为,学武也是前往学校学习,学校里很少开办民间传统武术班;二是国家正规比赛的时间限制使民间武术根本无法适应,加上近年来国家取消了传统民间拳术这一比赛项目,故民间武术对现代青年的吸引力已经逐渐消失。
据余盛炳介绍,目前大冶民间老拳师日渐减少,中年拳师能打全套传统拳术的已为数不多,年轻一辈习民间拳术的少而又少。
虽然大冶武术协会挖掘整理了一些民间武术套路,但目前只能当作资料保存。
面对这一现状,余盛炳认为,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对传统民间武术加以保护挖掘弘扬,那么,在大冶流传了数百年的传统民间武术,要不了多久就会面临失传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