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辛集中学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选择题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氧气是我们身边的常见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一定是氧气
B.鱼虾等在水中能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
解析:C
A、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不一定是氧气,如二氧化碳,A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B错误。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C正确。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D错误。
故选:C。
2.如图表示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反应过程中某物质的质量与时间关系,其中对应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与时间关系B.表示溶液中水的质量与时间关系
C.表示过氧化氢的质量与时间关系D.表示二氧化锰的质量与时间关系B
解析:B
A、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刚加入一瞬间并没有氧气生成,此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故A项错误;
B、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水和氧气生成,随着反应进行,水的质量在增加,当过氧化氢反应完全时,水的质量不再增加,故B项正确;
C、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少量二氧化锰,过氧化氢的质量在减少直至反应完全,故C项错误;
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D项错误;答案:B。
3.同时加热等质量两份氯酸钾,其中一份混入少量的二氧化锰(b曲线),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C
解析:C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
故a、b二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向b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a是纯净的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来制氧气,b所需温度较低,首先发生分解,a 所需温度较高,加热到较高温度才分解。
完全反应后,加入二氧化锰的氯酸钾产生氧气的速度快,所需时间较短。
因为氯酸钾的质量相同,所以a与b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观察选项,C图象符合要求。
故选:C。
4.实验室也常用氯酸钾制取氧气,今有A、B两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A为纯氯酸钾,B 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均完全反应,得到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A.B.
C.D. A
解析:A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
A、B两质量相等的固体,A为纯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在A中氯酸钾
的质量比B 中多,A 中产生氧气的质量比B 中多;
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均完全反应,加热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氧气,A 所需的温度高,反应速率慢;加入二氧化锰的B 所需温度低,反应速率快,至反应结束所需的时间最少; 观察图象,A 符合变化过程。
故选A 。
5.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
如图中的点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
A .a 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
B .b 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
C .c 点表示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
D .d 点表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C
解析:C
A 、a 点对应的时间是0,高锰酸钾还未反生分解,则a 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故正确;
B 、b 点时高锰酸钾已分解了一段时间,b 点时试管内物质为剩余的高锰酸钾、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故正确;
C 、c 点相对于b 点又反应了一段时间,但高锰酸钾还没有完全分解,c 点时试管内物质仍为剩余的高锰酸钾、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故错误;
D 、d 点之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高锰酸钾恰好完全分解,故正确; 故选:C 。
6.下列物质燃烧时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更旺,发生白光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解析:B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更旺,发生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
7.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32 CaCO Ca O+CO 高温
B .2232CO +2NaOH =Na CO +H O
C .()22 C+H O CO+H 高温蒸气
D .32243NH +CO +H O= NH HCO A
解析:A
【分析】
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变多”。
A 、该反应属于“一变多”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正确。
B 、该反应不属于“一变多”的反应,不是分解反应。
错误。
C 、该反应不属于“一变多”的反应,不是分解反应。
错误。
D 、该反应不属于“一变多”的反应,不是分解反应。
错误。
故选A 。
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 .给试管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预热,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B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C .实验室制备气体时,先加入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将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玻璃导管口,再将导管插入胶皮管C 解析:C
A 、给试管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预热,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试管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
B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
C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D 、将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玻璃导管口,再将导管插入胶皮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
9.反思是进步的阶梯,下列实验反思错误的是
A .通过空气成分测定实验,我们可以反思得出氮气不支持燃烧
B .通过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反思得出检验氧气的方法
C .通过对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我们可以反思得出收集所有气体都可以用排水法
D .通过碳、硫、磷、铁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不同,我们可以反思得出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和氧气的浓度有关C
解析:C
A 、通过空气成分测定实验,足量的红磷最后在集气瓶中会有剩余,可以反思得出氮气不支持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
B、通过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反思得出检验氧气的方法,即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C、有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例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通过碳、硫、磷、铁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不同,我们可以反思得出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和氧气的浓度有关,即其它条件相同时,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
B.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加热铜绿时,绿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A
解析:A
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D、加热铜绿时,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绿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1.实验室分别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氧气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完全分解所需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会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得的氧气比高锰酸钾多D
解析:D
A、由图中信息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完全分解所需时间较长的是氯酸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不能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但是能够加快反应速率,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 、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方程式为:232MnO 2KClO 2KCl+3O Δ↑,由此可知245份的氯酸钾完全反应生成96份质量的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程式为:
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由此可知316份质量的高锰酸钾完全反应生成32份质量的氧气,故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得的氧气比高锰酸钾多,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
12.下列气体中会污染空气的是
A .二氧化碳
B .氧气
C .氢气
D .二氧化硫D
解析:D
A 、空气中含有0.03%的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不会污染空气,故A 不符合题意;
B 、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所以氧气不会污染空气,故B 不符合题意;
C 、氢气燃烧生成水,不会对空气和环境造成影响,不会污染空气,故C 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以进一步生成硫酸,会形成酸雨,所以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13.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夹试管的铁夹夹的过紧;③试管外壁潮湿;④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⑤忘了加催化剂;⑥试管没加棉花;⑦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
A .全部
B .①②④
C .没有⑤⑥
D .没有②③C
解析:C
【分析】
根据造成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1.加热前没有给试管预热,受热不均匀;2.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没擦干;3.试管接触到灯芯;4.试管口部高于试管底部,导致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5.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酒精灯。
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造成试管炸裂可能原分析,⑤忘了加催化剂,⑥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不会造成试管炸裂;②夹试管的铁夹夹的过紧,可能导致试管炸裂;
由此可知: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夹试管的铁夹夹的过紧;③试管外壁潮湿;④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⑤忘了加催化剂;⑥试管没加棉花;⑦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中除⑤⑥外可能造成试管炸裂;
故选:C 。
14.在空气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当属氧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不需要加热就可以进行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氧气具有可燃性
C .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氧气具有氧化性D
解析:D
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气,需要加热,A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B错误;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不是所有物质,C错误;
D.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说明氧气具有氧化性,D正确;
故选:D。
15.同学们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后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其中错误的是
A.B.
C.D. A
解析:A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会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A、氯化钾是生成物,加热一段时间后至反应所需温度反应开始,氯化钾开始生成,质量从0开始增加,直到氯酸钾分解完后不再变化,A不正确;
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化学反应中不变,B正确;
C、氧气是生成物,加热一段时间后至反应所需温度反应开始,氧气开始生成,质量从0开始增加,直到氯酸钾分解完后不再变化,C正确;
D、氯酸钾是反应物,加热一段时间后至反应所需温度反应开始,氯酸钾的质量开始减少,直到氯酸钾分解完后降至0,D正确;
故选A。
16.小雪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四个图象是他总结反映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用相等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A
解析:A
A、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但不可能减少至0,故选项错误;
C、用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
选用
45mL的18×180mm的试管和针筒注射器进行了实验,效果良好。
关于以上两组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图Ⅰ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
②图Ⅰ实验等到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③若图Ⅰ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止水夹始终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④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⑤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灯,待冷却并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10mL刻度处才停止。
其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C
解析:C
①图Ⅰ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该选项说法正确。
②图Ⅰ实验等到红磷熄灭后,不能立即打开止水夹,否则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③若图Ⅰ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止水夹始终未夹紧,会导致集气瓶中部分气体通过导管逸出,测定结果偏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④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不漏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⑤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灯,待冷却并打开弹
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1
15mL45mL6mL
5
﹣=刻度处才停
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8.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B
解析:B
A、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是因为氧气的浓度比空气中大,故A推理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双氧水遇二氧化锰后会迅速分解,水遇二氧化锰不分解,是因为反应物不同,不能说明催化剂影响反应速率,故B推理错误,符合题意;
C、碳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是因为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故C推理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是由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不同,故D推理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B.用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水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D.密闭装置内燃烧一定质量的镁条,装置内固体总质量随时间变
化关系A
解析:A
A、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受热后,氯酸钾达到分解温度后,氯酸钾失氧转化为氯化钾和氧气,氯酸钾失氧导致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减小,完全分解后,二氧化锰中的氧元素质量并没有减少,故A选项正确;
B、过氧化氢分解会产生氧气和水,所以反应过程中水的质量增加,但过氧化氢溶液中本来就含有水,故图像不应该从原点开始,正确的画法是,图像沿y轴向上平移一段,故B选项错误;
C、催化剂的有无只是改变了反应速率,与生成物的多少无关,所以产生氧气的质量应该是相等的,所以图像的正确画法应该是反应结束部分(折点后部分)应该是重合的,故C选项错误;
D、镁条在密闭容器内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应该是大于镁的质量,所以固体的质量是有增加的过程,反应结束后,不再变化,画法应该是与B选项正确图的画法一样,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选A。
【点睛】
解答此类图像题目时,要分析好横纵坐标各表示的意义,抓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实质,同时还要其中隐含的知识点对变量的影响,如本题的第三个选项,不但要注意产生氧气的多少与时间的关系,还要注意催化剂对产生氧气多少的影响,从而把知识综合结来,解决问题。
2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B.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红磷
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D.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一定量双氧水 D
解析:D
A、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减少,但不能减少为零,此选项错误;
B、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压强变大,反应消耗氧气,无气体生成,压强逐渐变小,小于反应前的压强,此选项错误;
C、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氧气的质量由0逐渐增大,此选项错误;
D、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一定量双氧水,生成水、氧气,氧气的质量由0逐渐增大,当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增大,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像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转折点、终点位置是否正确。
2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手持技术,探究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在密闭容器中混合,这一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
从图中所获信息错误的是
A.该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50s前,双氧水与二氧化锰还未接触
C.50~100s,生成气体是压强增大的原因之一
D.100~150s,压强减小是因为无气体生成D
解析:D
A、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有热量放出,该选项说法正确;
B、50s前,压强、温度无明显变化,说明双氧水与二氧化锰还未接触,该选项说法正确;
C、50~100s,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生成气体是压强增大的原因之一,该选项说法正确;
D、100~150s,压强减小是因为无气体生成,温度降低,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22.在盛有空气的密封容器内,蜡烛燃烧至熄灭过程中的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蜡烛燃烧过程中生成了CO
B.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C.此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A
解析:A
A、蜡烛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图示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一氧化碳的含量应增大,蜡烛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一氧化碳的含量应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蜡烛燃烧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同时生成水,生成物至少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象可知,蜡烛熄灭时,氧气并没有完全耗尽,只是浓度小到不能再支持燃烧了,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红热的铁丝伸入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
D.红磷点燃后伸入氧气中产生大量白烟A
解析:A
【分析】
A、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选项说法错误;
B、红热的铁丝伸入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选项说法正确;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点燃后伸入氧气中产生大量白烟,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4.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
B.空气中的少量稀有气体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利用空气中氧气与各组分性质的差异,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C
解析:C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是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
B、空气中的少量稀有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C、利用空气中氧气与各组分性质的差异,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正确;
D、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臭氧,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