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荒漠化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荒漠化⼟地总⾯积为262.2万km2,占国⼟⾯积的27.3%.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荒漠化⼀直在加速扩展,特别是全球⽓候变暖后,我国荒漠化地区普遍存在⼲旱化倾向,随着今后⼈⼝压⼒的增加和⼈类经济活动的进⼀步加强,如不采取应急措施,荒漠化将以更快的速度扩展。

⼀、荒漠化成因分析
⾃然地理条件和⽓候变异形成荒漠化的过程是缓慢的,⼈类活动则激发和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1.⼈为活动
⼈⼝增长对⼟地的压⼒,是⼟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旱⼟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垦荒、⽔资源的不合理利⽤、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地荒漠化的⼈为活动。

另外,不合理灌溉⽅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候因素
⼲旱、半⼲旱及亚湿润⼲旱地区深居⼤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量最少、蒸发量、最为⼲旱脆弱的环境地带。

当⽓候变⼲时,荒漠化就发展,⽓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近年来频繁发⽣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荒漠化危害
据联合国资料,⽬前荒漠化已影响到世界1/5的⼈⼝和全球1/3的陆地,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23万亿美元,⽽且荒漠化正以每年5万~7万km2的速度扩展。

荒漠化给我国的⼯农牧业⽣产和⼈民⽣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农业⽣产条件恶化,1300多万hm2农⽥受到荒漠化的危害,粮⾷产量低⽽不稳,耕地退化率超过了40%,草场退化率已达56%以上。

荒漠化造成了环境的恶化。

植被退化加剧了沙尘暴的发⽣,流⼊河流的泥沙增加。

同时,我国荒漠化地区也是⽬前贫困⼈⼝最集中的地区,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地荒漠化防治的对策
1.宏观措施
①⼴泛深⼊地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全民族的思想认识⽔平。

关⼼、爱护环境,⾃觉地参与改造和建设环境,形成全社会的风尚。

②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督,依法保护环境,促进荒漠化防治。

③严格执⾏计划⽣育政策,控制⼈⼝的过速增长,不断提⾼⼈⼝素质。

④发展荒漠化地区的各类科教事业。

培养基层的科技技术⼒量,尽快完善农村科技市场,搞好科技服务,提⾼荒漠化地区群众的⽂化技术素质。

⑤建⽴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投资机制和符合现阶段国情的经营机制。

⑥建⽴先进的荒漠化动态监测与预报系统,搞好决策,搞好信息管理与服务。

⑦在荒漠化地区开展持久的绿⾊⾰命,以加速荒漠化过程逆转,逐步改善农业⽣态系统的基础功能。

⑧加强防治荒漠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资⾦与外援。

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合理配置农、林、牧、副各业⽐例,积极发展养殖业、加⼯业,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减轻⼈⼝对⼟地的压⼒。

⑩优化农牧区能源结构,⼤⼒倡导和⿎励⼈民群众利⽤⾮常规能源,如风能、光能,以减轻对林、草地等资源的破坏。

2.技术措施
(1)⽣物措施
①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实⾏⼀定的保护措施(设置围栏),建⽴必要的保护组织(护林站),严禁⼈畜破坏,给植物以繁衍⽣息的时间,逐步恢复天然植被。

封育同时可以加以⼈⼯补植补种和管理,加速⽣态逆转。

②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飞播具有速度快、⽤⼯少、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尤其对地⼴⼈稀、交通不便、偏远荒沙、荒⼭地区恢复植被意义更⼤。

飞播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有:预测⽓候,选择⽴地条件,确定适宜的播区,确定适宜的播量,种⼦处理技术,防治鸟兽病⾍害,封禁保护等。

③通过植物播种、扦插、植苗造林种草固定流沙直播造林固沙:在草原流沙上播种,保证幼苗达到⼀定密度(15~20
株/m2),⼀定⾼度(15~20cm),⼀定⾯积(>1000m2),就可以把风蚀变为沙埋的植物群体,使沙丘固定。

直播成功的植物种主要是花棒、杨柴两个沙⽣先锋植物。

可撒播,也可条播或⽳播。

植苗造林固沙:在⼲旱草原流动沙地采⽤适当深植和合理密植的⽅法使沙地固定。

如定边长茂滩林场秋天在沙丘上⽤沟植法密栽油蒿成活形成沙障。

插扦造林固沙:陕西、宁夏流沙区⽤沙柳插扦直接固定沙丘。

榆林群众⽤簇式栽植法,形成疏中有密的格局,既抗风蚀⼜解决⽔分不⾜问题。

簇⾏距0.5m×1.5m,每簇4~5个插条。

④建⽴风沙区防护林体系⼲旱区绿洲防护体系:⼀是绿洲外围的封育灌草固沙带,⼆是⾻⼲防沙林带,三是绿洲内部农⽥林及其他有关林种。

现实情况要⽐典型介绍复杂得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

沙地农⽥防护林:半湿润地区降⾬较多,条件较好,可以乔⽊为主,主带距350m左右。

半⼲旱地区东部条件稍好,西部为旱作边缘,条件很差,沙化最严重。

沙质草原⼀般不风蚀,但⼤⾯积开垦旱作,风蚀发展,极需林带保护。

东部树⽊尚能⽣长,⾼可达10m,主带距200~300m;西部⼴⼤旱作区除条件较好地段可造乔⽊林,其他地区以耐旱灌⽊为主,主带距仅
50m左右。

⼲旱地区风沙危害多,采⽤⼩格窄林带。

北疆主带距170~250m,副带距1000m;南疆风沙⼤,⽤250m×500m 格;风沙前沿⽤(120m~150m)×500m的格,可选树种也多,以乔⽊为主。

⑤沙区牧场防护林护牧林营造技术:树种选择要注意其饲⽤价值,东部以乔为主,西部以灌为主。

主带距取决于风沙危害程度。

不严重者可以25h为防护距离,严重者主带距可为15h,病幼母畜放牧地可为10h.副带距根据实际情况⽽定,⼀般400~800m,割草地不设副带。

灌⽊带主带距50m左右,林带宽主带10~20m,副带7~10m.考虑草原地⼴林少,⼲旱多风,为形成森林环境,林带可宽些,东部林带6~8⾏,乔⽊4~6⾏,每边⼀⾏疏透。

呈疏透结构,或⽆灌⽊的透风结构,⽣物围栏要呈紧密结构。

造林密度取决于⽔分条件,条件好可密些,否则稀些。

(2)⼯程措施沙障固沙:⽤枝条、柴草、秸秆、砾⽯、黏⼟、板条、塑料板及类似材料在沙⾯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以控制风沙流⽅向、速度、结构,达到固沙、阻沙、拦沙、防风、改造地形等⽬的。

沙障作⽤重⼤,是⽣物措施⽆法替代的。

根据防沙原理和设置⽅法不同,沙障可分为平铺沙障和直⽴式沙障两类。

平铺式沙障是固沙型沙障,利⽤柴草秸秆、卵⽯、黏⼟等全⾯或带状平铺沙表层,隔绝风与沙表层的接触,造成风虽过⽽沙不起的效果。

原地固定流沙,保护植物⽣长,但对风沙流中的沙粒阻截作⽤不⼤。

这种措施在东部地区作⽤较⼤,在西部地区影响⽔地⽔分,但有利于沙⼟改良。

⽴式沙障为积沙型沙障,风沙流遇上任何⽴式沙障,风速都会下降,风挟带的沙粒就会沉积⼀部分在沙障前后,从⽽减少输沙量。

多⾏配置⽴式沙障可起到固定障间沙表层和拦截运⾏中沙粒的作⽤。

由于绝⼤部分运动沙粒在近地表30cm内,多数⼜在10cm⾼度内,因此不需要设置过⾼沙障就可以固沙和控制风沙流,防⽌沙害。

化学固沙措施:将稀释了的有⼀定胶结构的化学物质,喷洒于流沙表⾯,⽔分迅速下渗,化学物则滞留在⼀定厚度(1~5mm)沙层间隙中,形成⼀层坚硬的保护壳,以增强沙表层抗风蚀能⼒,达到固沙⽬的。

⽬前已研究出⼏⼗种化学固沙材料,但由于成本⾼,未普及推⼴。

风⼒治沙:是以输出为主的治沙措施,减⼩粗糙度,使风⼒加强,风沙流呈不饱和状态,造成拉沙和地表风蚀的效果。

农业措施:⼀是发展⽔利,扩⼤灌溉⾯积,增施肥料,改良⼟壤;⼆是防风蚀旱农作业措施,带状耕作、伏耕压青、种⾼秆作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