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三篇课时优案1(含解析)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三篇
课时优案1
1.读准字音
①厚赐.( ) ②不堪.( )
③弥.补( ) ④苇.草( )
⑤乙烯.( ) ⑥杯皿.( )
⑦茎.叶( ) ⑧推衍.( )
⑨清晰.( )
答案①cì②kān③mí④wěi⑤xī⑥mǐn
⑦jīng⑧yǎn⑨xī
2.词语辨用
(1)领会·领略
这次来延安,我们不是延安的风景,而是深刻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2)赋予·付与
如今的昆明大观楼多了许多时代的产物,原来的珠帘画栋、暮雨朝云都苍烟落照,只赢得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3)流逝·流失
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珍藏的翡翠白菜,是其镇馆之宝,很可能是慈禧陵中之物,但随着时间的,慈禧陵中其他被盗珍宝到底去了哪里,谁也说不清了。
答案(1)领略领会(2)赋予付与(3)流失流逝
解析(1)二者都是动词,都有“了解、明白”的意思。
“领会”,指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着重于理性上的了解。
“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着重指感性上的体验和欣赏。
(2)二者都有“交给”的意思。
但所交的对象不同。
“赋予”,指交给(重大任务、使命
等)。
“付与”,指拿出、交给(钱、物等)。
(3)二者都有“消失”的意思。
“流逝”,指像流水一样消逝。
主要用于时光、岁月等。
“流失”,①指自然界的矿石、土壤自己散失或被水、风力带走,也指河水等白白地流掉;
②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③比喻人员离开本地或本单位。
3.成语辨析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随着新的一年到来,所有人都盼望着今年能够风和日丽
....,五谷丰登。
( ) 解释:
(2)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绝不是我们的座右铭,幼稚而火热的梦想让我们躁动不安
....,让我们无法安分守己。
( )
解释:
(3)对于专业的摄影师来讲,他要做的是,在拍照的过程中捕捉稍纵即逝
....的表情,全面展示生命的美丽。
( )
解释:
(4)邵逸夫的传奇,与实干有关。
功成名就、垂暮之年
....的邵逸夫,仍能坚持每天工作16个小时,试问这份锐意进取有几人能够企及?( )
解释:
(5)退休生活并非枯燥无味
....,它是人生又一个新的开始。
将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结合起来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而且充满乐趣。
( )
解释:
答案(1)×风和日丽: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多用于春天)不合语境。
根据语境中的“五谷丰登”,此处应该用“五风十雨”。
(2)√躁动不安:指因急躁而活动,不安稳。
使用正确。
(3)√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时机等极易失去。
使用正确。
(4)√垂暮之年:垂,将要;暮,晚。
快要到老年。
使用正确。
(5)√枯燥无味:形容单调,没有趣味。
使用正确。
1.梳理文章结构脉络,完成填空。
02享受生活的正确方法□03思想形成人的伟大□04人的尊严答案□01“我”享受生命□
在于思想□05童年生活的基本规矩
2.第一篇文章的题目是“热爱生命”,为什么在最后一段说到死亡?
答:
答案一般人都害怕死亡,但作者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因为“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用死衬托生命的珍贵。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田认为“度日”就是消磨时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作者不愿意去“度”。
B.蒙田之所以随时准备告别人生且毫不惋惜,是因为他知道生之本质在于死。
C.帕斯卡尔在文中认为:人没有了思想,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生了。
D.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因为他在自然界中最脆弱,能用思想追求自己的尊严。
答案 A
解析蒙田认为“消磨时光”是指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句话真可谓难得的空谷足音
....,它不仅生动地说明了人的脆弱性,还揭示了人不同于苇草的最重要的本质——能思想。
B.假如人什么情绪都没有,对什么样的人和事都泰然处之
....,心平气和,或都能忍之,远之,这是不是麻木的一种表现呢?
C.国庆期间,各大城市服装市场热闹非凡,商家都摆出了积极应战的姿态,除了引进质
量优、款式新的产品外,还纷纷推出了降价、抽奖等促销活动,引得众多消费者慷慨解囊
....。
D.蒙田的《热爱生命》一文,既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华美的语言,读后却能使人如.
坐春风
...,从而明白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答案 D
解析D项,“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使用正确。
A项,“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与句中“难得”重复。
B项,“泰然处之”,形容对待困难或紧急情况,心情安定,态度从容。
句子中指“任何事”,而“泰然处之”仅指“在困难或紧急情况下”。
C项,“慷慨解囊”,指大方地拿出钱财来帮助别人或赞助别人。
此处是面对商家的活动,消费者纷纷购买,这里并非是帮助别人,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人生的坎坎坷坷,我们要有勇气解决人生道路上的困境。
B.与自然界某些事物相比,人的确很脆弱,如一根苇草,随时有折断的可能。
C.能思想的苇草——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仅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
D.蒙田阅历广博,思路开阔,行文无拘无束,其散文对弗兰西斯·培根、莎士比亚等人影响颇大。
作品《随笔集》名列世界文学经典,被人们视为写随笔的巨匠。
答案 B
解析A项,句式杂糅,“解决……困境”杂糅,可改为“摆脱……困境”或“解决……
问题”。
C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把“不仅是”改为“不是”。
D项,偷换主语,“被视为……巨匠”的主语应是蒙田。
3.下列语句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①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②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③,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④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⑤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⑥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A.因为一同然而还尽管而
B.但才能然而仍然因为而
C.但才能因此还虽然但是
D.因为一同因此仍然尽管但是
答案 B
解析第①空,前后句是转折而非因果关系,应用“但”,排除A、D两项。
第②空,前后句是条件关系,应用“才能”。
第③空,前文极言人之脆弱,后文则讲人之高贵,前后文构成转折关系,应用“然而”,排除C项。
第④空,前后句是让步关系,“仍然”较“还”更顺畅。
第⑤空,前后句是因果关系,前句是果,后句是因。
第⑥空,前后句是转折关系。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拿上边的任何一条,推衍到老练、通达的成年期中,实践于你的家庭生活,或者你的工作,或者你的社区,或者你的生活圈子,都行。
B.我很能想象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
(因为只是经验才教导我们说,头比脚更为必要)然而,我不能想象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生了。
C.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D.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
答案 A
解析B项,小括号前面的句号应放在小括号后面;C项,“质点”后的逗号应为分号;D项,“即”后的冒号应删掉。
二、精段鉴赏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5~7题。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
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
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
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
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语)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
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
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
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5.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独特理解、深刻感悟和“自得其乐”的处理方式,表现了作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行文风格。
B.现实的生命历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阳光明媚的日子,也有淫雨霏霏的时候。
坏日子既然不可避免,那就让我们选择热爱生命中的好日子。
作者表现出了一种积极进取的情怀,而不是随遇而安的态度。
C.文章不仅告诉我们热爱生命的题旨,而且告诉我们如何去热爱生命。
前者使我们“知”,后者使我们“行”,这是先哲用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来晓谕后辈去实践“热爱生命”这一人生主题。
D.“热爱生命”需着眼于现实,热爱现实的生命,不做不切实际的空想,只有抓住现实才是热爱生命的最好态度,不对来世存任何希望,体现了作者的现实主义态度和及时享受、及时行乐的思想。
答案 C
解析A项,没有表现出作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行文风格,而是亲切自然的风格。
B 项,文中表现的是随遇而安的现实主义态度。
D项,文中没有体现“及时享受、及时行乐的思想”。
6.作者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有乐趣”,最后一段又说“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这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
答:
答案不矛盾。
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出生就预示着死亡,生死相依,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把死亡的阴影除掉,而专注于眼前的生,“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解析“值得称颂,富有乐趣”是因为生命本身是美好的,而“不惋惜告别人生”是因为由生而死是生命规律,明白了这一点,关注于生,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所以不矛盾。
7.最后一段说“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那么应讲究哪些方法呢?试做简要概括。
答:
答案①享受生活需要关心我们的生活。
②享受生活需要增加生命的分量。
③享受生活需要看破死亡。
解析由“这倒不是……”可得出“享受生活需要看破死亡”;由“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可得出“享受生活需增加生命的分量”;由“我比别人……”可得出“享受生活需关心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