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增长动力的量化分析研究
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成长互因关系研究——对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四地区的分析
个地 区人 力 资本 的供给 水平 不仅 取决 于 它 吸引 外 来 劳动 力 的 能力 , 长 期 看其 区域 人 从
力资本 的 “ 内生性 ” 长对 于 区域经 济持 续发 展更 显 重要 。因此 , 析 不 同 区域 内人 力 资本 的 成 分 形 成模 式 与人力 资本 再投 资模 式 , 区域 内政 府 公共 财政 、 民个人 对人 力 资本 的投入 水平 等 如 居 因素 , 以揭 示经 济增 长 与人力 资本 之 间 的互 因关 系 。近 期 一些 研 究 成 果对 本 文 提供 了一 些 可 借 鉴 和启示 , 如朱 宝树 研究 了长 三角 城市 圈 的劳 动力 迁 移 对人 力 资本 的提升 及 其差 别 效应 ,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项 目“ 人力资本 成长 与 区域发展互 因关 系机理研 究” 项 目批准号 :0 7 0 1 阶 ( 76 3 4 )
段成果 。
作者简介 : 罗润东 , 经济学博士 , 山东大学劳动经济研 究所 ( 威海) 教授 、 博士 生导 师; 杨新铭 , 南开大学经济研 究所博 士研究生。
中图 分 类 号 : 10 4 F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1 8—16 (0 8 0 0 8 0 0 5 9 20 )3— 0 5— 8
改革 开放 以来 , 中国 出现 了大规模 的劳动 力转 移 , 实 际上 反 映 了经 济 发 展 过程 中 , 区 这 地
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空间分布之间不相匹配 , 短期 区域 内人力 资本形成不能及时为相应区域 经 济增 长提 供充 分支 持 , 只能通 过外 源性 人力 资 本 的引入 增加 区域 人力 资本 供 给 , 而 以满 足特 定 区域 经济 快速 增长 的需 要 。珠 三角 、 三角 以及 京 津 地 区正 是 这 种 经济 发 展 模 式 的典 型 代 长 表 。这 些地 区各 自具 有不 同的优 势特 点 , 同时 又在 一 定 程 度 上 表现 出一 定 的 局 限性 。重 要 原
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原因分析
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原因分析李东军;张辉【摘要】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偏离份额法等方法,研究了1979-2011年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且从产业结构红利和需求收入弹性两个方面分析了此关系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其原因是北京市1978年以后资源主要是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而北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劳动生产率差别不大,以致北京市的产业结构红利并不显著,而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需求收入弹性相差不大.因此,作为全国率先发展的北京市,经济发展已经到了更多依赖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行业自身效率的改善,而不是依赖于市场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效应.【期刊名称】《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15)002【总页数】6页(P148-153)【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红利;需求收入弹性【作者】李东军;张辉【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1一、问题的提出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一般采用各产业的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之比,或者各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等指标作为产业结构的衡量指标。
对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初要追寻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做好结构调整是宏观经济的五大目标之一。
在这个大背景下,研究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库兹尼茨(1949)[1]对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作了规范的定义,即国家的产业结构定义为其资源和最终产品在不同产业之间的分配,国民收入定义为国家该年度生产系统生产的、流向消费者或者国家资本积累的产品和服务的净产出,从而为以后的研究界定了范围。
奇迹的背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奇迹的背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摘要】本文探索了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增长的真正动力。
利用经济增长数据测算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技术进步,这种效率提升引致的经济增长占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总量增长的比例超过了一半,占人均量增长比例更是约三分之二,而且我们的测量对折旧率参数等选取是稳健的。
【关键词】经济增长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一、引言过去的三十年间,中国历了堪称奇迹的长期高速经济增长。
从1980到2010这一段时期,中国经过购买力平价调整的经济总量年均真实增长率超过了12%,人均gdp年均增长也超过了8.3%。
而同时期内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经购买力评价调整的经济总量增长率只有约6.1%,人均增长率更是只有1.53%。
这一经济奇迹惠泽了几代中国人,让数以亿计的人脱离了贫困,开始享受前辈人所难以想象的物质财富。
正是由于经济增长对提高群众物质财富和生活水平的决定性作用,弄清经济增长奇迹背后的驱动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些驱动因素同样指引着未来的持续增长和人们的福利水平。
有些让人遗憾的是关于我国经济增长奇迹背后的驱动因素依然众说纷纭,还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统一理论。
我们常常能够从财经媒体或者一些经济观察家口中听到诸如“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类的说法,但事实上这种说法更准确的说是描述了经济在短期(例如一年)内的均衡,而非长期的增长。
一些学者和政府官员认为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这种“投资驱动”的观点更加强调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推动作用,而且与中国一直以来的高投资率相适应。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增长奇迹来自于技术等要素使用效率的进步,而这些效率进步来源于我国这一时期内所进行的例如市场化和城市化等制度改革。
这些不同观点不但对过去几十年高速增长的解释存在分歧,这些分歧还体现在对当前中国经济状况和未来持续增长的政策上面。
如果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源自投资——即要素积累,那么以中国目前已经非常高的投资率以及资本边际效用递减,我国的经济增长将是不可持续的;而且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资本折旧同样会加速,如果投资总量必须加速才能保持经济增长速度,而我国目前的投资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很难再有所提高,因此依照“投资驱动”的观点目前中国经济并不稳定,存在经济长期严重下滑的可能性。
发展经济学研究方法
发展经济学研究方法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旨在通过研究经济现象来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并为实际经济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发展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在探索发展经济学的领域中,研究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是一种以实证数据和定量分析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收集和整理经济数据,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工具,对经济问题进行量化评估和定量分析。
实证分析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从事实角度探索问题背后的规律和关系。
例如,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时,可以利用实证数据分析该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人力资本投资、科技创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找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经济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二、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一种以具体实例或个案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深入、细致地研究一个或几个特定的经济现象或事件,以获取详尽的信息和深刻的见解。
在发展经济学研究中,案例研究法可以用于探索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经验,发现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从中总结出有普适性的经验教训。
例如,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时,可以选择某个具体地区或企业进行案例研究,深入了解其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教训。
三、政策评估法政策评估法是一种评估和分析经济政策效果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比较政策实施前后的经济状况、社会影响等指标,评估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效果。
在发展经济学领域,政策评估法可以用于评估特定政策对贫困减轻、教育改善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
例如,研究某个国家的扶贫政策时,可以通过政策评估方法,对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定量评估,发现政策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四、理论模型方法理论模型方法是一种通过构建经济理论模型来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
它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经济体系中的关键变量和机制进行形式化描述和分析,并通过推导和演算,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基本规律与机理。
经济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研究方法
经济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研究方法导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城市化进程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研究方法,并介绍一些经典的方法论。
一、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是城市化进程研究中较为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对城市化进程进行量化分析,以揭示其中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
1.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定量研究方法中的一种常用手段。
通过搜集城市化相关的数据指标,如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率、经济增长率等,利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对城市化进程的定量描述。
例如,可以通过计算城市化率的变化趋势来评估城市化的速度和发展程度。
2.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一系列指标对城市化进程进行预测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回归模型,可以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例如,通过回归模型可以研究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影响,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定性研究方法除了定量研究方法外,定性研究方法也是研究经济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方法之一。
与定量研究方法不同,定性研究方法更加注重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文化和政策等因素的深入理解和描述,以及对其潜在机制的探索。
1. 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定性研究方法的一种常见形式。
通过查阅相关的学术文献、政策文件、调研报告等,对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演变、政策措施、社会影响等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得出对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认识。
例如,可以通过研究城市化政策的演变和实施效果,评估经济发展的城市化进程。
2. 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定性研究方法的另一种形式。
通过选择一定数量的城市化个案,深入调查和分析其背后的因素和机制,以揭示城市化进程中的独特特征和规律。
例如,可以选择几个代表性的城市,通过深入访谈和观察,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经济变迁和政策变化。
增长极溢出效应的空间计量分析——以环首都经济圈为例
使用“ 回波” 的概念 , 描述了区域经济增长极 的溢出
效应 。 北京 作 为 环 首都 经 济 圈 的增 长极 点城 市对 边 缘城 市 是 否产 生 溢 出效 应 , 产 生 何 种 溢 出效 应 以及 影 响强 度 如何 , 目前 多 为理 论 探 讨 要素 ,按照规模报酬不变原理生产 ; ( 4 )工业 品运 输成 本较 高 ,企业 市场 局 限在 企业 周
系 ?瑞 典 经 济 学 家缪 尔 达 尔 ( Mu r d a 1 . G u n n a r , 1 9 5 7 )
品价格差的敏感度 ; ( 2 ) 工人数量既定 , 而且工人人
均 消费一 定数 量农 产 品 以及 工业 品 ; ( 3 ) 工业 品生产
仅使用劳动力作为唯一 的投入要素 ,并按照规模报 酬递增原理生产 ;农产品则需要使用劳动力 以及土
2 0 1 3年 8 月 第2 7卷 第 8 期
经济与管理
Ec o no my a nd M an a ge me nt
Au g . , 201 3 Vo 1 . 27 - 8
● 区域 经 济
增长极溢出效应的空问计量分析
— —
以环首都 经济 圈为例
陈晓永 , 高
欣
层) 则不太 明显, 即北京经济增长 的空 间溢 出效应具有显著 区位差异性。 因此 , 增 长极 的形 成及 溢出效应的利用应 该在跨 区域 的范 围内统筹兼顾 , 实现 资源 的优化 配置。 关键词 : 空间计量模 型; 增长极溢 出效应; 环首都经济 圈 中图分类号 : F 4 0 3 .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3 8 9 0 ( 2 0 1 3 ) 0 8 — 0 0 8 9 — 0 4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数量方法和技术经济理论来分析经济问题的学科。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部门的生产和发展,通过对供求关系、价格数量等关键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揭示经济中存在的规律和问题,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一、经济增长与发展。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学可以通过运用数量经济和技术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生产总值(GDP)、劳动生产率、科技创新等指标的变化与产出增长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可以研究不同经济体制下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
二、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学可以运用产业结构模型来研究不同产业间的关系,并通过数量分析的方法,评估不同产业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例如,可以运用现代科技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三、市场竞争与反垄断。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学可以通过统计方法研究市场竞争的程度,评估不同市场结构对消费者福利和生产者利润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分析市场中存在的垄断行为,并给出相应的反垄断政策建议。
四、资源配置与环境经济学。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学可以通过应用数学模型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效率,评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金融与投资分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学可以运用统计学和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对金融市场和公司投资决策进行分析。
通过对金融市场的模型建立和量化分析,可以帮助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机理,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综上所述,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是一门多领域交叉的学科,通过对经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揭示经济问题的实质和内在规律,为经济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决策者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这门学科在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的量化分析方法和模型
宏观经济学的量化分析方法和模型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以及相关的政府政策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研究者们发展了多种量化分析方法和模型。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几种主要量化分析方法和模型,并探讨它们的应用和局限性。
一、传统1.1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是一种利用微观基础建模方法来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模型。
它将经济系统理解为一个相互作用的代理人个体组成的总体,通过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的相互作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现象。
DSGE模型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微观经济基础,并允许对多种政策冲击和市场扰动进行模拟和分析。
1.2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新凯恩斯主义模型是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该模型强调价格和工资的粘性,认为这是决定经济波动和失业的关键因素。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的核心是市场失灵的分析,通过分析市场失灵的原因和机制,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3 大规模计量经济模型大规模计量经济模型是基于历史数据和经验规律构建的模型,通过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来定量分析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这种模型通常包括了大量的经济变量和参数,能够对多个经济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预测。
然而,该模型的应用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能力,并且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求较高。
二、新兴2.1 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是一种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经济模型,通过考察变量之间的自回归关系,推断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冲击传递机制。
该模型能够解释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帮助分析经济政策的效果和经济冲击的传导途径。
2.2 反事实分析方法(Counterfactual Analysis)反事实分析方法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用于评估不同政策措施对经济变量的影响。
通过构建合理的对照组和对照实验,可以预测在不同政策选择下的经济结果。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政策制定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并评估政策调整的潜在效果。
北京CBD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北京CBD经济、社会效益分析1.1CBD社会经济效益的量化分析北京CBD项目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不过,在账面效益之外,CBD还具有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经济效益。
作为最大化公共福利的政府,在对CBD 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估时,我们必须将这些潜在社会和经济效益考虑在内。
在对潜在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时,最有利的分析工具就是影子价格。
影子价格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和项目评估中。
下面,我们首先对项目评估和影子价格的基本概念进行分析,然后应用该理论对北京CBD项目进行了数量化的估计和分析。
1.1.1项目评估与影子价格项目评估的目的就是正确计算项目的所有成本和收益,从而做出是否应该进行项目建设的结论。
因此,一个项目评估包括对两个参数的估计:项目成本和项目收益。
同时,应该指出,项目成本和收益并不是唯一的,项目不同规划方案的成本和收益可以是完全不同的。
更重要的是,即使对于同一个项目规划方案,根据委托人的不同,项目方案的成本和收益也可以完全相异。
一般来讲,不同的委托人具有不同的分析视角,不同的着眼点。
一般情况下,委托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公共部门,它们需要评估项目的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
作为最大化经济福利的部门,公共部门(政府、世界银行等)必须考虑项目的所有社会收益和成本。
社会收益和成本是指某一项目对整个社会造成的全部收益和成本。
社会收益和成本与私人公司账目收益和成本相对应。
社会收益和成本包括了外部效果,外部效果是指不能够包含在经济实体会计账目上的费用或者收益。
这时,为了正确的反映经济体的所有成本和收益,我们就需要引入影子价格的概念:为了评估项目,给投入物选定的价格或者成本称为影子价格(Show Price)。
当市场投入价格或者市场产出价格不能够代表正确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时,我们就需要使用影子价格。
可见,影子价格主要用来反映市场价格所不能反映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
比如,工厂污染物的影子价格就大于1,这里1代表市场价格,也就是说,工厂污染物具有潜在地社会成本。
基于计量经济学的经济增长模型研究
基于计量经济学的经济增长模型研究引言:经济增长一直是各个国家政府、学者和企业界关注的重点问题。
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家们的研究目标。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利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学科,通过建立经济增长模型,可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方法、关键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学研究经济增长模型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回归分析、面板数据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等。
回归分析是计量经济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经济增长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将经济增长率作为因变量,将诸如人口增长率、资本投入、技术进步等因素作为自变量,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回归分析,估计这些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另一个常用的方法是面板数据模型。
该模型可以同时考虑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数据,通过建立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这种模型在考察跨国经济增长比较方面具有优势。
时间序列模型是运用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一种方法。
该模型通过分析经济增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
常用的时间序列模型有ARMA模型、ARIMA模型等,其优点在于能够捕捉和预测经济增长中的周期性和趋势性。
二、经济增长模型的关键因素经济增长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人力资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
人力资本的积累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育水平的提升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知识,从而提高整体产出水平和生产率。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和数量,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
资本积累也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之一。
大量的资本投入能够提高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政府应该提供有利的投资环境,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增加资本的积累。
技术进步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
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比较研究
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比较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根据2009年统计数据,从量化的角度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对所选的经济指标做因子分析,得出三个意义较为明确的公共因子,从而得到各地区的不同经济发展质量状况,然后根据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对31个地区进行分类,并分析了各地区的差异及产生原因,可以为各地区制定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政策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区经济;发展质量;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一、引言在当今中国,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之下,要求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发展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而地区作为国家的经济、政治、科学和教育文化的中心,它已经成为经济循环的主角,决定每个地区在激烈市场搏击中的地位、作用、未来的发展趋势的主导因素是它们各自拥有的经济发展水平。
但是,如何评价经济发展质量,特别是如何量化经济发展质量的总体水平,一直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构建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的方法来评价我国各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发展质量的总体水平,并分析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
二、指标体系的选取本文从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益、对资源能源消耗等几个方面来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同时考虑数据获取的可能性等方面来构建指标体系。
具体包括以下七个指标:1.城乡居民收入之比(x1)(倒数),它用来衡量地区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2.gdp增长率(x2),它是反映经济发展速度的指标。
3.人均gdp(x3),它用来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4.第三产业所占比例(x4),它用来反映地区经济发达程度。
5.单位gdp能耗(x5)(倒数),它是一个环境与资源再利用指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衡量经济发展好的重要指标。
6.投资效益系数(x6),它是反映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所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数量的指标,用该指标来反映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宏观经济效果的变化趋势。
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量化分析
型时期 , 就业 弹性 不仅 要看 到表 面数 字 的变化 , 对 还
应 分析 引起 变 化 的深 层 次原 因 。
业增 长率 却基 本呈 下 降趋 势 , 业 弹 性 基本 呈 下 滑 就
趋 势 。这表 明在社 会 主义市 场 经济逐 步建 立 和完善
经济结 构 和劳 动力成 本等 因素 决定 了就 业弹 性
随着 “ 十五 ” 计划 的顺 利 完 成 , 国经 济 继 续保 我 持 高 速增 长 , 由此 带 来 了就业 和再 就 业 等 一 系 列 但 问题 。如何 正确 理解 和处 理经 济发 展 和就业增 长 的 关系 , 进 就业增 长 和经 济发 展 的协 调 发展 , 促 是保 证
济保 持较 高增 长速 度 且 相 对 稳 定 的前 提 下 , 持 较 保 高 的就业 弹性 无论 对就 业还 是再 就业 都具 有重 要 的 现实 意义 。这 就 要 求 我 们 在 制 定 和 实 施 政 策 的 时
就 业增 长速 度 与经 济增 长 速度 的 比值 , 经 济增 长 即 每 变 化 一 个 百 分 点 所 对 应 的 就 业 数 量 变 化 的 百
分 比。
在 现实 的经 济运 行 中 , 由于受 到经济 结构 、 济 经
增 长方 式等 诸多 因 素 的 影 响 , 经济 增 长 与 就 业 增 长 之 间往 往表 现 出不 同 的 互 动模 式 , 就业 弹 性 的 强度
维普资讯
蒋 月锋
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量化分析
失业 问题严 重 , 就业 容量 亟待 扩 大 。 二 、 济增 长 与就 业弹 性的 数量 关 系研 究 经 研究 两者 的关 系 , 通过 对 弹 性 系 数 的 变化 来 即
经济发展的经济学方法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应用
经济发展的经济学方法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应用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需要经济学方法的支撑来深入研究和解析。
定量和定性分析是经济学中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它们在经济发展的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意义。
一、定量分析在经济发展研究中的应用定量分析是指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运用数学和统计等方法进行定量计算和模型的建立,以此来描述和解释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在经济发展的研究中,定量分析具有以下的应用:(一)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定量分析可以通过测量国家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收入等指标来计算经济增长率。
通过对不同时间段进行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可以得出经济增长的趋势和速度,从而深入了解经济发展的状况。
(二)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定量分析可以通过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比如,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就业水平和收入分配等指标,可以了解到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三)经济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可以通过建立经济模型,研究不同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比如,通过对国内外贸易、人口增长和技术创新等因素的定量评估和分析,可以找出对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为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定性分析在经济发展研究中的应用定性分析是一种以文字描述和解释为主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现象、因素和问题进行详细剖析,从而得出对经济发展的深入认识。
在经济发展的研究中,定性分析具有以下的应用:(一)政策效果的定性评估定性分析可以通过对政策措施的研究和评估,了解到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效果。
比如,通过对某项经济政策实施前后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对政策的定性评估,为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
(二)经济发展的深度解读定性分析可以通过对经济发展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解读,揭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2022年分宜县国企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2年分宜县国有企业工作人员招聘考试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说明】1.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公正;2.请严格按照规定在试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编号;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答题;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请将试题、答题纸和草稿纸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收取并清点完毕后方可离开考场。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陈忠实有一部小说被称为“民族的秘史”,它是()。
A.《白鹿原》B.《红高粱》C.《活着》D.《平凡的世界》【答案】:A2.在人类探测月球的过程中,可以用不同方式将月球探测器送入月球轨道,我国“嫦娥一号”采用的经济稳妥的方式是:()A.将月球探测器送入环地大椭圆轨道,在大椭圆轨道近地点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B.火箭将月球探测器送入近地轨道,然后探测器自行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C.火箭将月球探测器送到地月引力平衡点处,探测器加速进入月球轨道到达月球D.火箭将月球探测器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答案】:A3.人们在使用黑白电视机后自然会提出使用彩色电视机的要求,之后又提出了液晶电视的要求,这些要求促进了电视机的升级换代,这主要体现出()。
A.消费与生产彼此独立,没有关联B.生产决定消费1/17C.生产决定消费对象D.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答案】:D4.在平均利润率既定的条件下,利息率主要取决于:()A.货币的流通速度B.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C.工商企业的经营状况D.币值的高低【答案】:B5.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成就是()。
①万吨水压机研制成功②原子弹爆炸成功③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④氢弹爆炸成功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6.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钱花在旅游,休闲活动等方面,这种现象反映出:A.基尼系数变大B.恩格尔系数变小C.恩格尔系数变大D.基尼系数变小【答案】:B7.老王是某地的水果零售商,一天,他到果农老李处批发水果。
如何讲解量化经济
当我们谈论量化经济时,我们指的是将经济活动转化为可衡量和可计量的指标和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分析经济的运行情况。
首先,我们可以解释量化经济的重要性。
通过量化经济,我们可以使用数字和统计数据来描述和衡量经济现象,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经济的整体状况和趋势,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经济的发展轨迹。
其次,我们可以介绍量化经济的应用领域。
量化经济方法常常在经济学研究、政策制定和经济预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量化经济方法来分析经济模型、评估政策效果和预测经济走势。
政府和机构也可以借助量化经济数据来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
同时,我们应该强调量化经济方法的局限性。
尽管数字和数据可以提供对经济现象的定量描述,但它们并不能完全捕捉经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例如,人们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往往无法用简单的数字来衡量,而这些因素在经济中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最后,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常见的量化经济指标和其解释。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产出的指标,就业率表示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通货膨胀率衡量物价水平的上涨速度等。
总的来说,在讲解量化经济时,我们应该强调其重要性、应用领域、局限性,并且给出一些常见的量化经济指标作为案例来帮助人们理解这个概念。
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醒人们量化经济仅仅是经济研究和分析的一种方法,把握经济全貌还需要结合其他非量化因素来进行综合分析。
北京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量化研究
北京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量化研究【摘要】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北京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研究其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促进中国其他城市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利用规模报酬不变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计量模型,并对其进行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检验,得出北京经济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怎样影响的结论。
【关键词】经济结构;经济增长;cobb-douglas生产函数1.引言当今的时代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
生产生活从以农业为主转换到以工业为主,再到许多发达地区的以服务产业为主,每一个转变都有着跨时代的意义。
经济的发展要以农业为生活物质基础,以工业为生产物质基础,才能够达到稳定持续的增长,才能够满足进军后工业时代的基本条件。
当代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接连十年以上经济增长率始终保持在7%以上的高速率。
而北京作为环渤海京津冀的中心城市之一,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肩负着成为世界中心城市的重要责任。
2009年,北京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以上,经济结构发生明显转变,是中国最先一批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城市之一。
研究其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促进中国其他城市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2.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运用规模报酬不变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利用eviews5.0软件,建立数量模型,并对其进行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检验,对北京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北京经济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1 模型的建立本文将从总供给的角度建立计量模型,研究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首先,利用经济学中一个规模报酬不变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1)式表示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是如何决定生产能力的。
(1)y——产出k——资本存量l——劳动?——资本的产出弹性ε——随机扰动项,表示资本和劳动以外的其他生产因素对产出的影响a——特定时期的技术结构特征然后,将(1)式左右两边同除以l,得出人均产出函数:(2)再另y=y/l ,k=k/l,得出规范式:(3)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统一组成经济结构,因此所建模型应表现出它们的变化是如何通过影响资本效率或经济规模刺激经济增长的。
经济学专业毕论文参考选题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1.收入分配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2.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的原因分析3.要素价格扭曲与收入差距变化的关系研究4.要素市场扭曲对生产率的影响分析5.货币供给量变化对资产价格或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6.房地产价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7.中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问题研究8.中国企业高负债历史成因分析9.中国经济高投资率的因素分析10.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11.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12.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13.中国退休制度研究14.北京空间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分析15.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研究16.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研究17.中国房地产价格变化的区位特征研究18.XX地区对外贸易结构优化问题研究19. 完善中国期货市场的制度研究20.中国期货品种的创新研究2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研究22.消费品质量(食品药品、家用电器、汽车等)的提高路径研究23.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政策有效性研究24.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5.中外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比较分析26.通货膨胀问题研究27.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研究28.中国经济周期研究29.中国经济转型问题研究30.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研究31.总部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32.中国工业生产函数模型研究33.中国进出口函数模型的建立与分析34.中国货币需求量化模型分析35.中国城乡居民食品需求比较分析36.北京市居民消费分析与预测37.北京市投资函数模型的构建与分析38.网络经济环境下消费者行为研究39.网络经济环境下价格理论再研究40.城市化与经济增长41.垄断竞争与企业创新42.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探讨43.北京市旅游业发展分析预测44.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45.房地产行业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研究46.科技信息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47.区域现代商务发展水平的产业因素研究48.中关村科技创新驱动力研究49.西方科技创新驱动论研究50.中国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51.经济增长与股市收益率的关系:来自新兴市场的证据52.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研究53.我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分析54.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55.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56.北京产业发展规模化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57.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的预测分析58.北京市能源发展的预测分析59.北京市资源环境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60.北京市教育发展的经济学分析6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政府作用研究6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63.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64.民生财政与公共服务研究65.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作用研究66.村庄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研究67.“中等收入国家”的教育财政研究68.“中等收入国家”的卫生财政研究69.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措施的经济学分析70.出租车市场的管制与开放71.农村土地流转的产权经济学研究72.北京市CPI变化规律研究73.欧债危机对宏观经济学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研究74.垄断与反垄断研究75.经济发展新阶段下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76.经济周期波动与经济转型77.新凯恩斯主义粘性价格、粘性信息理论研究。
中国直辖市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北京、天津、上海面板数据的分析
中国直辖市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北京、天津、上海面板数据的分析李晓燕;王栋【摘要】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with Lucas’s “endogenousgrowth”model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the data of Beijing,Tianjin and Shanghai as research subjects and panel data model as the research approach,make a comprehensive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municipalities have rough economic growth mode at present stage,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y a minor role in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third industry in the economy is lager and larger,but its contribution rate to economic growth is relatively small.%以卢卡斯的“内生增长”模型为理论基础,选取北京、天津和上海三个直辖市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方法,对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经济结构做出的调整进行综合性与对比性的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直辖市现阶段还是以粗犷的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科学技术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还很小;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经济增长动力的量化分析研究稿源单位:请选择-- | 作者:夏沁芳冯艳| 发布时间:2010-07-26论文提要: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那么,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何在?未来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又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从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出发,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础上构建模型,对各因素的作用进行量化分析。
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我市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渡期,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78-1990年的38.9%提高为1990-2004年的57.1%。
2)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结构调整、产权制度市场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长期看,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优化资源配置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3)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下降,由1978-1990年的25.7%降为1990-2004年的6.4%;结构调整的作用大大增强,贡献率由1978-1990年的7.7%上升为1990-2004年的35.2%;产权制度市场化的贡献率逐步上升,由1978-1990年的8.3%上升为1990-2004年的15.8%。
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快速发展,北京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经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
如何抓住各种机遇,正确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是“十一五”期间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因此,在“十一五”开局之年,以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定量分析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
一、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结构主义发展理论及制度变迁理论。
这四种经济增长理论都对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及内生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的长期作用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从长期看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动力。
“新”增长理论以“内生”技术进步为核心,通过建立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方程,成功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发现人力资本的规模、生产效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结构主义发展理论针对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所忽略的结构因素,将需求结构变量及劳动力结构变量引入多部门模型,发现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处于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反馈系统中。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因素与其说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不如说是经济增长的本身;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变迁,一种提供适当个人刺激的有效产权制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综合上述理论,我们认为,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结构变动、制度创新等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和源泉。
二、各种影响因素对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为定量分析各因素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我们以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综合经济增长的各种特征,利用北京市1978-2004年相关数据,首先采用经典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及由此变形的索洛增长速度方程,测算出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将全要素生产率细化,引入技术进步、结构变动、制度创新等导致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影响因素,建立推广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利用增长速度方程测算这些因素各自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
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我市经济发展的特点,确定如下变量分别代表全市总产出以及各影响因素(详见表1)依次引入经典和推广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进行测算。
其中,技术进步因素分解为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两个变量,结构变动因素分解为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两个变量,制度创新因素分解为对外开放和产权制度市场化两个变量。
同时,考虑到1990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第二个经济周期与第三个经济周期的“分水岭”,且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建设思路发生转变,明确了“要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的发展思路,北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为此,我们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时期以1990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即1978-1990年,1990-2004年),分阶段测算各因素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1]。
(一)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经典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将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该模型主要用于量化分析要素规模扩大和要素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其中,Y、K、L、A分别代表总产出、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α、β分别为资本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
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变形后可得到:将其求全微分并整理即可得到索洛增长速度方程:a=y-αk-βl式中a、y、k、l分别为全要素生产率、总产出、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的增长速度,而a/y即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
利用北京市1978-2004年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分阶段测算,得到如下结果:表2 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弹性系数资本贡献率劳动贡献率全要素贡献率资本弹性劳动弹性(%)(%)(%)1978-20040.3430.65734.8216.2348.961978-19900.350.6540.3820.7638.861990-20040.3220.67829.5713.3557.09注:1978-2004年、1990-2004年的α、β利用回归法估算,模型测算结果通过各项参数检验;1978-1990年的α、β采取经验估计法确定。
根据测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北京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仍较为粗放,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了明显改善。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整体阶段看,要素投入增加对全市经济增长仍起着主导作用,其中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4.82%和16.23%,两者合计超过50%;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96%,低于要素投入的贡献率,表明经济增长方式仍较为粗放。
分阶段看:1978-1990年,我市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本的投入,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38%,劳动力投入的贡献率为20.76%,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不足4成;90年代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化的加速推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以及“首都经济”发展思路的明确等诸多因素使要素生产率大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09%,显示出经济增长方式有了较大改善。
2.全要素生产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小反映出生产过程中投入品转化为产出品的效率。
测算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全要素生产率呈稳步上升趋势,由1978年的0.32上升为2004年的1.11,提高了近2.5倍;分阶段看,1978-2004年,我市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为0.59,其中1978-1990年为0.4,1990-2004年为0.77。
3.经济增长对连续几年的要素投入依存度较强。
从测算过程中可以发现,我市的经济增长不仅依赖于当年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还与前两年尤其是上一年度的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例如,1978-2004年和1990-2004年,上年总产出的自回归系数分别为1.61和1.79。
这表明经济增长存在相当大的惯性,经济发展对要素的连续性投入要求较高。
(二)技术进步、结构变动、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结构变动和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据此,将这些因素的代表性变量同时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推广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原形为:其中,HC、TC、ST、XF、OPEN、CQ分别代表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对外开放和产权制度市场化变量,Υ1、Υ2、λ1、λ2、φ1、φ2分别为上述变量的产出弹性系数。
将全要素生产率(Y/())当作被解释变量,新引入的变量为解释变量,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测算,剔除不显著的变量--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变量后,所得结果见下表:表3 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注:模型测算结果通过各项参数检验。
测算结果显示,技术进步、结构变动、制度创新基本反映了全要素生产率的特征,在各个阶段这三大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之和分别达到46.28%、41.66%和57.33%,与经典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得到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仅分别相差2.68个、2.8个和0.24个百分点。
这说明模型中引入的自变量解释能力较好,未遗漏其他重要的解释变量。
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激活了我市经济增长的潜力,产权制度的逐步市场化对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
1978-2004年,产权制度市场化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8.1%,是导致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最主要因素。
分阶段看,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0年),从农村到城市逐步推进的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微观经济主体的生机和活力逐步增强,由此推动了北京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
这一阶段,产权制度市场化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6%。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各项改革全面铺开,经济体制改革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产权制度市场化加速推进,极大地激活了市场主体的能动性,不同所有制在竞争中共同发展,大大增强了国民经济的活力。
1990-2004年,产权制度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76%,比1978-1990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
2.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但贡献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技术进步在影响生产力诸要素、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改善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978-2004年,我市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15.71%(其中人力资本6.82%,科技创新8.89%)。
分阶段看,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科技、教育、社会各个方面一系列的改革,焕发了广大劳动者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人力资本的累积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劳动者的创新意识大大增强,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1978-1990年,我市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71%(其中人力资本12.34%,科技创新13.37%)。
90年代后尤其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沿海开放地区的快速发展使其对人才的吸引力加大,北京在人力资本方面的竞争优势有所减弱。
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北京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全国的比重(5.1%)比1990年下降1.1个百分点。
另外,尽管近年来我市科技投入强度较大(2005年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5.6%),但科技投入的结构不尽合理,我市企业的科技投入明显不足(约占四成多),研发环节与生产环节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优势不能完全转化为生产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