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探析
明晰性质,知“身在何方”
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的主体部分,主要回答“教/学什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以期让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改革。

其由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构成,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设计语文学习任务时,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从“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三个层面分别设置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归属于整合性较强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新课标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有一段文字性的概述: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这段话直接指向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分三个层次简明扼要地概括实现目标的途径、内涵,起到统领作用。

前两层指向“文学阅读”,第三层指向“创意表达”。

“文学阅读”指的是“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及“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

阅读对象从“文学语言、形象”到“文学作品”(局部到整体),阅读素养要求由“感受”到“欣赏、评价”,审美能
力从“获得审美体验”到“提高审美品位”,这种“进阶型”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本学习任务群分学段的学习内容安排中也有很好地体现。

何谓“创意表达”?。

“创意表达”指的是“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细读可发现,与“文学阅读”对标的“创意表达”的对象是“自然与社会”,载体是文学作品,目的是“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所指认的“创意表达”落脚于“表达内容的独特性”“呈现方式的新颖性”和“思维表达的创意性”,内容、形式和思维“三位一体”。


对比解读,晓“往哪里去”
对比了新旧课标相关内容,试图从“变”与“不变”中探寻教学的前进方向。

新课标把原有的“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为“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两部分,突出“课程内容”的独立性。

对。

比新旧课标的“课程目标”,新课标新增了“核心素养。

内涵”,足见新课标倡导的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目标。

族群。

新课标新增的“课程内容”用“学习任务群”来。

组织和呈现,以期让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改革。

还着重对比了新旧课标“课程目标”板块有关“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论述,总的来说,变动不大。

对比总目标发现,相比于旧课标,新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很好地覆盖了多个课程目标且侧重体现审美创造核心素养;学段目标具体内容几乎没有变动,只是称呼上由“阅读”调整为“阅读与鉴赏”,这两个变动侧重凸显了审美创造核心素养的
旨趣,是核心素养“审美创造”的外显表现;旧版课标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第一学段是“写话”)在新课标中整合为“表达与交流”,其融通了说与写。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正是依据旧版课标精心编写,及时关注渗透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重要精神,如学习任务群,其本身有很强的先进性,相信在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基础上重点抓住新课标的新精神和新理念是可以很好实施“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的。

具体来说就是要融通说与写,关注审美创造能力的提升。


梳理探究,寻“前进路径”
(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梳理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学习内容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主题创设阅读和表达的情境,具体分为“革命故事”“人与自然”“儿童生活”三项,第三学段又增加了“人与社会”。

新课标特别突出强调“革命文化”且在全学段一以贯之。

纵向观察,“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相关内容在表述的时候注意了序列性、连续性和进阶性。

例如,阅读对象从“短小的诗文”到“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表达能力要求由“讲述故事、诵读诗文”进阶到“创意复述,运用文学表现手法描述成长故事”。

与之相呼应,评价关注点也循序上升:从“大体感受”到“具体感受”,最后要求能够“领悟且进行创意表达”。

横向观察,“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相呼应,整合了阅读与表达。

“学习内容”与“教学提示”相互呼应,前后承接。

“教学提示”分别从“主题/情境”“学习活动”“评价关注点”三个方面提出具体指导,强化“怎么教/学”,怎么“评”的指导,实现教、学、评三者的良性互动。

(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与统编版教科书对应关系梳理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容与要求与学业质量标准保持高度一致,二者之间紧密呼应。

受到启发,又进行了细致地梳理且发现了一些序列。

篇幅关系不再具体梳理。

2.关于编号,第一个数字代表年级,第二个数字代表册次,第三个数字代表单元。

总体来看,统编教科书都在相应的学段编排了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相对应的内容。

与“文学阅读”相对应的主要是“文学性课文”(主要包括文学语言和形象、文学作品、语言文字
作品);与“创意表达”相对应的主要是口语交际、习作板块的相关内容;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相互促进、融合的关系,还编排了相应的综合性学习。


用好教科书,实施有效教学
(一)尊重教科书编排体例,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按照“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双线编排单元,在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为主体的。

学习单元中大部分融合、渗透了其他学习任务群,同属呼应了不同学习任务群相互交融、相互交叉的特点。

教师在开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本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特点,如其审美创造的旨趣;同时关注不同学习任务群的内在联系,在具体教学时要主动进行融通、延展,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二)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凸显审美创造旨趣
用语文的方式上语文课,这是对“文道统一”的呼应。

何谓语文的方式,即语文学科实践活动,也就是传统所说的“听说读写”,新课标分学段目标中的四大语文实践活动,课堂上更为具象的语文学科实践活动。

实施“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应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提升文学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

“文学阅读”是输入,“创意表达”是输出,联系两者的桥梁是思考,具体表现为“感知、感受、联想想象”等这些内化活动,三者相互促进、包含、融通,形成“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循环学习路径。

这无疑嵌
合了余文森教授所应许的“读一思一达”大教学法,具体教学时要关注三者的融通、循环,以凸显审美创造核心素养的旨趣。

特别要聚焦“朗读”这一传统语文实践活动。

朗读是阅读方法,也是审美表达,师生于朗读中感悟文学作品的魅力,也通过朗读表达审美体验。

(三)强化表现性评价,建立教学评良性互动机制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学是核心,是归宿,教是。

为了学,评这个“指挥棒”更应指向学,教学活动即是。

评价活动,二者相互嵌套。

实施“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中,要建立教学评良性互动机制,特别。

要在“评”的阶段牢牢守住“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审美创造旨趣,强化表现性评价。

现实教学中要谨防两种倾向:现实课堂的“一成不变”和公开课上的“推翻重来”。

新课标呼唤新课堂和新教学,教师们理当积极行动起来,在遵循新课标理念的同时积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和语文课程改革几十年来的优秀成果。

就“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来说,要特别关注定篇,关注那些文学经典作品(古诗文、名家作品等)。

掌握定篇本身就是教学目的,所以定篇最好单篇教学、逐字理解。

而不是不顾文本特点,不了解学情,各种新教学方法一股脑儿一拥而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