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同步测试卷,单元测试卷、期末测试题:高中同步测试卷(九) Word版含解析
最新人教物理选修3-3: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含解析
最新人教版物理精品资料高中同步测试卷(七)第七单元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金属制成的汽缸中装有柴油与空气的混合物,有可能使汽缸中柴油达到燃点的过程是()A.迅速向里推活塞B.迅速向外拉活塞C.缓慢向里推活塞D.缓慢向外拉活塞2.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会发现胎内气体温度升高,这是因为()A.胎内气体压强不断增大,而容积不变B.轮胎从外界吸热C.外界空气温度本来就高于胎内气体温度D.打气时,外界不断对胎内气体做功3.行驶中的汽车制动后滑行一段距离,最后停下;流星在夜空中坠落并发出明亮的火焰;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条形磁铁在下落过程中穿过闭合线圈,线圈中产生电流.上述不同现象中所包含的相同的物理过程是()A.物体克服阻力做功B.物体的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C.物体的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D.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4.如图,内壁光滑、导热良好的汽缸中用活塞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缸内气体()A.内能增加B.对外做功C.压强增大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5.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保持压强恒等于1.0×105 Pa的状况下,体积从20 L膨胀到30 L,这一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热4×103 J,则气体内能的变化为()A.增加了5×103 J B.减少了5×103 JC.增加了3×103 J D.减少了3×103 J6.重庆出租车常以天然气作为燃料.加气站储气罐中天然气的温度随气温升高的过程中,若储气罐内气体体积及质量均不变,则罐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 A.压强增大,内能减小B.吸收热量,内能增大C.压强减小,分子平均动能增大D.对外做功,分子平均动能减小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Ⅰ(p1,V1,T1)被压缩至状态Ⅱ(p2,V2,T2),已知T2>T1,则该过程中()A.气体的内能一定是增加的B.气体可能向外界放热C.气体可能从外界吸收热量D.气体对外界做正功8.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密封在绝热(即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容器中,容器内装有一可以活动的绝热活塞.今对活塞施以一竖直向下的压力F,使活塞缓慢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气体的体积减小.若忽略活塞与容器壁间的摩擦力,则被密封的气体()A.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内能减少B.温度降低,压强增大,内能减少C.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内能增加D.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内能增加9.如图为某种椅子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M可沿N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在M向下滑动的过程中()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加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10.如图所示,A、B两点表示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两个状态,当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时()A.体积必然变大B.有可能经过体积减小的过程C.外界必然对气体做功D.气体必然从外界吸热11.一物理实验爱好者开展探究性课外活动研究气体压强、体积、温度三量间的变化关系.导热良好的汽缸开口向下,内有理想气体(即分子势能可忽略的气体),汽缸固定不动,缸内活塞可自由滑动且不漏气.一温度计通过缸底小孔插入缸内,插口处密封良好,活塞下挂一个沙桶,沙桶装满沙子时,活塞恰好静止.现给沙桶底部钻一个小洞,细沙慢慢漏出,外部环境温度恒定,则()A.绳的拉力对沙桶做正功,所以气体对外界做功B.外界对气体做功,温度计示数不变C.气体体积减小,同时从外界吸热D.外界对气体做功,温度计示数增加12.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汽缸内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汽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汽缸壁和隔板均绝热.初始时隔板静止,左右两边气体温度相等.现给电热丝提供一微弱电流,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当缸内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与初始状态相比()A.右边气体温度升高,左边气体温度不变B.左右两边气体温度都升高C.左边气体压强增大D.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0分)如图所示p-V图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ACB过程至状态B,气体对外做功280 J,吸收热量410 J;气体又从状态B经BDA过程回到状态A,这一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200 J.求:(1)ACB过程中气体的内能是增加还是减少?变化量是多少?(2)BDA过程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14.(10分)如图所示是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的气体实验装置,开始时封闭的空气柱长度为22 cm,现在用竖直向下的外力F压缩气体,使封闭空气柱长度变为2 cm,人对活塞做功100 J,大气压强为p0=1×105 Pa,不计活塞重力.问:(1)若用足够长的时间缓慢压缩气体,求压缩后气体的压强为多大?(2)若以适当的速度压缩气体,向外散失的热量为20 J,则气体的内能增加多少?(活塞的横截面积S=1 cm2)15.(10分)如图所示,一导热汽缸放在水平面上,其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活塞通过定滑轮与一重物连接,并保持平衡,已知汽缸高度为h,开始时活塞在汽缸中央,初始温度为t摄氏度,活塞面积为S,大气压强为p0.物体重力为G,活塞质量及一切摩擦不计,缓慢升高环境温度,使活塞上升Δx,封闭气体吸收了Q的热量.(汽缸始终未离开地面)求:(1)环境温度升高了多少度?(2)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16.(10分)某同学想要估测每秒钟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上的能量,他用一个横截面积S =3.2 dm2的保温圆筒,筒内装有质量为m=0.4 kg的水,让太阳光垂直照射t=3 min,水升高的温度Δt=2.2 °C,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 J/(kg·℃),地球半径为R=6 400 km,试求出太阳向地球表面辐射能量的功率.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65430099]解析:选A.迅速向里推活塞压缩气体时,对气体做功,使气体内能急剧增加,气体来不及向外传热,温度很快升高,达到柴油的着火点,使之燃烧起来.2.[导学号:65430100]解析:选D.给自行车轮胎打气,外界对胎内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D正确.3.[导学号:65430101]解析:选AD.这四个现象中物体运动过程都受到阻力作用,汽车主要是受制动阻力,流星、降落伞受空气阻力,条形磁铁下落受磁场阻力,因而物体都克服阻力做功,A项正确.四个物体运动过程中,汽车是动能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流星、降落伞、条形磁铁是重力势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总之是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D 项正确.4.[导学号:65430102]解析:选AB.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压强不变,缸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理想气体不考虑分子力,内能仅由物质的量和温度决定,温度升高,气体的内能增加,正确选项为A、B.5.[导学号:65430103]解析:选C.气体等压膨胀过程对外做功W=pΔV=1.0×105 Pa×(30-20)×10-3 m3=1.0×103 J.这一过程气体从外界吸热Q=4×103 J.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由于气体对外做功,W应取负值,则可得ΔU=-1.0×103 J+4.0×103 J =3.0×103 J,即气体内能增加了3×103 J.故选项C正确.6.[导学号:65430104]解析:选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宏观标志,故天然气的温度升高过程中,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又天然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不需要考虑分子势能,而气体质量不变,气罐内天然气分子数不变,所以气体分子总动能增大,故内能增大,A、D项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体积不变,内能增大,则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B项对;天然气体积不变,随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C项错.7.[导学号:65430105]解析:选ABC.理想气体内能只考虑分子动能,T2>T1,故分子动能增加,内能一定是增加的,ΔU取正值.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理想气体被压缩,外界对气体做功,W取正值,但不知W与ΔU数值,Q可正可负.8.[导学号:65430106]解析:选C.向下压活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对活塞受力分析可得出气体的压强增大,故C选项正确.9.[导学号:65430107]解析:选A.M筒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又由于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的内能增加,选项A正确.10.[导学号:65430108]解析:选ABD.连接OA、OB,得到两条等容线,故有V B>V A,所以A正确.由于没有限制自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过程,所以可先从A状态减小气体的体积再增大气体的体积到B状态,故B正确.因为气体体积增大,所以是气体对外界做功,C错误.因为气体对外界做功,而气体的温度又升高,内能增大,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气体一定从外界吸热,D正确.11.[导学号:65430109]解析:选B.汽缸导热良好,细沙慢慢漏出,故活塞缓慢上升,有足够的时间与外界进行热交换,故温度不变,而压强变大.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而内能又不变,故向外界放热,B项正确.12.[导学号:65430110]解析:选BC.通电后,右边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推动隔板,对左边气体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左边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压强变大,A项错误,B、C项正确;由于右边气体吸热的同时,膨胀对左边气体做功,所以内能的增加小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D项错误.13.[导学号:65430111]解析:(1)ACB过程内能增加,ACB过程中W1=-280 J,Q1=410 J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 B-U A=W1+Q1=130 J气体内能的变化量为130 J.(2)BDA过程中气体放热因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BDA过程中气体内能变化量U A-U B=-130 J又因外界对气体做功200 J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 A-U B=W2+Q2,Q2=-330 J放出热量330 J.答案:(1)增加130 J(2)放热330 J14.[导学号:65430112]解析:(1)设压缩后气体的压强为p,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l0=22 cm,l=2 cm,V0=l0S,V=lS缓慢压缩气体温度不变,由玻意耳定律得:p0V0=pV,解得:p=1.1×106Pa.(2)大气压力对活塞做功:W1=p0S(l0-l)=2 J人做功W2=100 J,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ΔU=W1+W2+Q,将Q=-20 J代入解得ΔU=82 J.答案:(1)1.1×106 Pa(2)82 J15.[导学号:65430113]解析:(1)活塞缓慢移动,任意时刻都处于平衡状态,故气体做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可知:V T=ΔVΔT得ΔT=2Δxh(273+t)K.(2)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设汽缸内压强为p,由平衡条件得:pS=p0S-G,封闭气体对外做功W=pSΔx=(p0S-G)Δx,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ΔU=Q+(-W)=Q-(p0S-G)Δx.答案:见解析16.[导学号:65430114]解析:水吸收的能量:Q=cmΔt=4.2×103×0.4×2.2 J=3 696 J太阳光在1 s内垂直照射到S0=1 m2面积上的功率:P=QSt=3 6963.2×10-2×3×60W=6.4×102W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上能量的功率:P ′=P ×πR 2S 0=6.4×102×3.14×(6 400×103)2W =8.2×1016W.答案:8.2×1016W。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章末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章末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章末质量评估(第七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A. 长期放煤的地方,地面下1 cm深处的泥土变黑B. 炒菜时,可使满屋子嗅到香味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的热运动来解释的是()C.大风吹起地上的尘土到处飞扬D・食盐粒沉在杯底,水也会变咸解析:长期放煤的地方,地面下lcm深处的泥土变黑,炒菜时,可使满屋子嗅到香味,食盐粒沉在杯底,水也会变咸,都属于扩散现象.答案:C2.下述现象中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作用的是()A.两块纯净铅柱的接触面刮平整后用力挤压可以粘在一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物体C.磁铁能吸引小铁钉D.自由落体运动解析:把接触面磨平,使两个铅块的距离接近分子间引力发生作用的距离,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两个铅块的分子之间就存在着引力,故A正确;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物体是静电吸附,故B错误;磁铁能吸引小铁钉,为磁场力作用,故C错误;自由落体运动为万有引力作用,故D错误.答案:A3.关于分子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数相同的任何物质,分子数都相同B.摩尔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子质量一定相同C. 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不等于它们的摩尔质量之比D. 密度大的物质,分子质量一定大解析:不同物质分子质量不同,质量数相同的不同物质,分子数不一定相 同,A 错;摩尔质量相同,分子量也相同,分子质量一定相同,B 正确,C 错 误;密度大的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大,但分子质量不一定大,D 错误.答案:B4. 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颗粒越大,与颗粒撞击的分子数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C. 如果没有外界的扰动,经过较长时间,布朗运动就观察不到了D. 温度高低对布朗运动没有影响解析:布朗运动是由微粒周围的液体分子对微粒作用的不均衡性引起的, 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因此A 正确,B. D 错误;布朗运动 永不停息,C 错误.答案:A5. 同学们一定都吃过味道鲜美的烤鸭,烤鸭的烤制过程没有添加任何调料, 只是在烤制之前,把烤鸭放在腌制汤中腌制一定时间,盐就会进入肉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如果让腌制汤温度升高,盐进入鸭肉的速度就会加慢烤鸭的腌制过程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把盐分子吸进鸭肉里C. 在腌制汤中,有的盐分子进入鸭肉,有的盐分子从鸭肉里面出来D. 把鸭肉放入腌制汤后立刻冷冻,将不会有盐分子进入鸭肉解析:盐分子进入鸭肉是因为盐分子的扩散,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A 错 误;盐进入鸭肉是因为盐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不是因为分子引力,B 错误; 盐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有的进入鸭肉,有的离开鸭肉,C 正确;冷 冻后,仍然会有盐分子进入鸭肉,只不过速度慢一些,D 错误.A. 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B.答案=C6.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与斥力共同产生,并随着分子间距的变化而A. 分子间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变化,则()B.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D.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解析:如图所示,根据分子力和分子间距离关系图象,选B.答案:B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能为零、内能不为零是可能的B.温度相同,质量相同的物体具有相同的内能C.温度越高,物体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D.0 °C的冰的内能比等质量的0 °C的水的内能大解析:A正确,因为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而分子动能又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所以分子动能不可能为零.那么物体的内能当然也不可能为零;B不正确,因为物体的内能由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来决定与物体运动的宏观速度无关;C也不正确,原因同上;由于0 °C的冰的体积比0 °C的水大,温度相同,有的同学错认为D正确,实际上有较为复杂的反常膨胀的现象,我们用体积来讨论其内能是不适合的,可以从能量角度来讨论,因为0 °C的冰熔化为0 °C的水要吸收热量或对它做功,所以冰溶化为水内能增加,所以0 °C的水的内能比等质量的0 °C的冰的内能大,该题正确的选项为A.答案:A&在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m (平衡位置)变为10心的过程中,关于分子间的解析:分子间距r=r 0时,分子力F=0;随尸的增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当/ = 10/0时,F=0,所以F 先增大后减小.在分子间距由心至10心的过程中, 始终克服分子引力做功,所以分子势能一直增大,所以B 正确,其他选项错误.答案:B9.有甲、乙两个物体,已知甲的温度比乙的温度高,则可以肯定()A. 甲物体的内能比乙物体的内能大B. 甲物体含的热量比乙物体含的热量多C. 甲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比乙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大D. 如果降低相同的温度,甲比乙放出的热量多解析: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高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 而内能则是所有分子动能、势能的总和,故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A 错 误、C 正确;热量是热传递过程内能的迁移,与内能的多少无关,故B 错误; 降低温度时,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及比热容有关,与温度高低无关,D 错误.答案:C10・两个相距较远(此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可以忽略)的分子在靠近的过程中A. 分子间的引力减小,斥力增大B. 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增大C. 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 ・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增大作用力F 和分子间的势能Ep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F 不断减小,目不断减小F 先增大后减小,Ep 不断增大F 不断增大,血先减小后增大F 、Ep 都是先减小后增大A. B. C. D.解析:开始时由于两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做正功.分子间的距离一直减小,则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当距离减为m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做负功,随距离的减小斥力增大.故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当距离减为m时,分子势能最小,故选B.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A.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1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C.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或斥力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A错误;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D错误.答案:AD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之和等于这个物体的动能B.物体的分子势能由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决定C.自行车轮胎充气后膨胀,主要原因是气体分子间有斥力D.物体的内能和其机械能没有必然联系,但两者可以相互转化解析:所谓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的宏观运动的动能,而非微观的分子的动能,故A错.物体的分子势能由物体的体积决定,故B错.自行车轮胎充气后轮胎膨胀,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气体对轮胎有压强,故C错.答案:ABC13・下列事实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是()A.气体可以充满整个空间B.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最后气体很难被压缩C. 给热水瓶灌水时,瓶中水也很难被压缩D. 万吨水压机可使钢锭变形,但很难缩小其体积解析: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打气时,需要用力是由 于要克服气体压强的原因.答案:CD14. 在显微镜下观察布朗运动时,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 与悬浮颗粒的大小有关,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与悬浮颗粒中分子的大小有关,分子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与观察时间的长短有关,观察时间越长,布朗运动越趋平稳 解析: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碰撞悬浮颗粒引起的,温度一定,布朗运动 的激烈程度就不变,与运动的时间无关.答案:A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照 题目要求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 (9分)在“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1)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①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 ②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③在蒸发皿内盛一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 ④在蒸发皿上覆盖透明玻璃,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油膜的面 积.改正其中的错误: A. B.C. 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D.(2)若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浓度为0.10%, 一滴溶液的体积为4.8X10—3皿匚其形成的油膜面积为40 cm2,则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m.解析:(1)②由于一滴溶液的体积太小,直接测量时相对误差太大,应用微 小量累积法减小测量误差.③液面上不撒痒子粉时,滴入的油酸酒精溶液在酒精挥发后剩余的油膜不 能形成一块完整的油膜,油膜间的缝隙会造成测量误差增大甚至实验失败.(2)由油膜的体积等于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内纯油酸的体积可得: 7 4・8><10一叹10*0・10% d=S = 40X10"4答案:(1)②在量筒中滴入N 滴溶液③在水面上先撒上库子粉(2)1.2X10—9 16. (9分)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时,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 为每2 000 mL 溶液中有纯油酸1 mL ・用注射器测得1 mL 上述溶液有200滴, 把一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表面撒有痒子粉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测得油酸膜的近似轮廓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lcm,则每一滴油酸酒精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________ m.解析: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由题图可知油酸膜的面积是41 cm 2, m = 1.2X 10-9m.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mL,油酸膜的面积是 cml 据上述 17= ------- X y 2 000 ^^mL = 2.5X 10_6mL.由公式d=右得d=6.1 X 10_10in.答案:2.5 X10"6 41 6.1 X1O"1017.(10分)已知铜的摩尔质量为6.4X10—2 kg/mol,密度为8.9X103 kg/m3,18. (13分)2009年末,世界环境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引起全球关注,环 境问题越来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说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我们知道被 动吸烟比主动吸烟害处更大.试估算一个高约2・8 m,若只有一人吸了一根烟(人正常呼吸一次吸入气体300 cm 3, 一根烟大约吸10次).(1)估算被污染的空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2)另一不吸烟者一次呼吸大约吸入多少个被污染过的空气分子?解析:(1)吸烟者抽一根烟吸入气体的总体积为10X300 cm 3,含有空气分子 数为 X 6.02 X 1023 个=8・1 X 1022个. 办公室单位体积空间內含被污染的空气分子数为 8 舄°X2.8个/米3=2.9X1021个/米打每个污染分子所占体积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X1023 mol 1,试估算铜原子的直径(要求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解析:每一个铜原子的体积为 M 殊 6・4><10一2=P^V A =8.9 X103 X 6.0 X1023in %L2X1°积约10 m?的办公室, 10X300X1Q-6=22・4><10一3 每一个铜原子的直径为 答案:3X10_10m7=2.93所以平均距离为Z=VP=7X10-8m・(2)被动吸烟者一次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分子数为2.9X102,X300X10'6个=8.7X10” 个.19. (13分)将甲分子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乙分子答案:(1)7X10_8m (2)8.7X IO"个间作用力与距离间关系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若质量为加= 1X10—26 kg的乙分子从尸3(心=12〃,〃为分子直径)处以r=100 m/s的速度沿x轴负方向向甲分子飞来,仅在分子力作用下,则乙分子在运动中能达到的最大分子势能为多大(选无穷远处分子势能为零)?解析:在乙分子靠近甲分子的过程中,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动能和势能之和不变.又因为无穷远处分子势能为零,当r=r3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可认为为零,所以当速度为零时,分子势能最大.即Ep m=|//w2=|x 10_26X 1002 J = 5X10-23 J.答案:5X10—23 J章末质量评估(第八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民间常用'‘拔火罐”来治疗某些疾病,方法是将点燃的纸片放入一个小罐内,当纸片燃烧完时,迅速将火罐开口端紧压在皮肤上,火罐就会紧紧地被“吸”在皮肤上.其原因是,当火罐内的气体()A.温度不变时,体积减小,压强增大B.体积不变时,温度降低,压强减小C.压强不变时,温度降低,体积减小D.质量不变时,压强增大,体积减小解析:纸片燃烧时,罐内气体的温度升高,将罐压在皮肤上后,封闭气体的体积不再改变,温度降低时,由牛=C(恒量)知封闭气体压强减小,罐紧紧“吸” 在皮肤上,B选项正确.答案:B2.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它们的压强和体积发生变化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压强和体积都增大时,其分子平均动能不可能不变B.压强和体积都增大时,其分子平均动能有可能减小C•压强增大,体积减小时,其分子平均动能有可能不变D•压强减小,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平均动能有可能增大解析:质量一定的理想气体,分子总数不变,体积增大,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减小;体积减小,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大,根据气体的压强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可判知A、C> D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答案:B3.—端封闭的玻璃管开口朝下浸入水中,在某一深度恰好能保持静止.如果水面上方大气压突然降低一些,玻璃管在水中的运动情况是()A.加速上升,直到玻璃管一部分露出水面B.加速下降,直到水底C・先加速下降,后减速下降至某一深度平衡D.仍然静止解析:上方大气压突然降低,玻璃管中的气体体积增大,将管中的水挤出一部分而上升,上升过程中压强进一步减小,管内气体进一步膨胀,继续加速上升,直到玻璃管一部分露出水面,A正确.答案:A7月份与1月份相比较,正确的是()A.空气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情况几乎不变B.空气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减弱了C.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地面的撞击次数增多了D.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单位面积地面撞击次数减少了解析:由表中数据知,7月份与1月份相比,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温度升高使气体分子热运动更加剧烈,空气分子与地面撞击一次对地面的冲量增大,而压强减小,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单位面积地面的冲量减小.所以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单位面积地面的撞击次数减少了,因而只有D项正确.答案:D5•温度计是生活、生产中常用的测温装置.如图为一个简易温度计,一根装有一小段有色水柱的细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烧瓶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水柱位置将上下变化.已知A. D间的测量范围为20〜80 °C, A. D间刻度均匀分布.由图可知,A. D及有色水柱下端所示温度分别为()A ・ 20 °C> 80 °C 、64 °CB. 20 °C 、80 °C 、68 °CC ・ 80 °C. 20 °C 、32 °CD ・ 80 °C 、20 °C 、34 °C解析:由热胀冷缩原理可知力点为80 °C, D 点为20 °C,由题意可知,每 格表示4 °C,则有色水柱下端表示32 °C,选C.答案:C6.已知湖水深度为20 m,湖底水温为4 °C,水面温度为17 °C,大气压强 为1.0X10' Pa ・当一气泡从湖底缓慢升到水面时,其体积约为原来的(取m/s 2, 〃水=l ・0Xl ()3kg/m3)( )解析:湖底压强大约为p.+p 水劝,即3个大气压,由气体状态方程得洋磊 =17^2739当一气泡从湖底缓慢升到水面时,其体积约为原来的3・1倍,选项 C 正确.答案:c7•用活塞式抽气机抽气,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从玻璃瓶中抽气,第一次抽 气后,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到原来的要使容器内剩余气体的压强减为原来的抽气次数应为( )A ・12.8倍 C ・3・1倍B. 8.5 倍D. 2.1 倍A.2次B.3次C.4次D.5次解析:设玻璃瓶的容积是匕 抽气机的容积是卩o, 气体发生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可得 pV=^ W+S, 5=寸匕设抽n 次后,气体压强变为原来的m , 由玻意耳定律,可得4抽一次时:pV=p\ (K+l^o ), P\=W ,抽两次时:p {v=p 2 (r+Fo ),⑷2得02 =同P ,则 n=4. 答案:c内封住一定质量的空气,缸套与活塞无摩擦,活塞截面积为(大气压强为內, 则() A.气缸内空气的压强等于"o+讐B.气缸内空气的压强等于必一赞C.内外空气对缸套的作用力为(M+加)g&如图所示,活塞质量为 加,缸套质量为M,通过弹簧吊放在地上,气缸抽〃次时:<7777777777777/ OD.内外空气对活塞的作用力为加g 解析:对缸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力的平衡: pS=poS+Mg 9 所以p="u+讐, A 对、B 错;内外空气对缸套和活塞的作用力为pS-p^S=M gj 所以C 、D 均错.答案:A9.如图为一注水的玻璃装置,玻璃管D 、E 上端与大气相通,利用玻璃管 C 使/、〃两球上部相通,D. C 、£三管与两球接口处紧密封接.当/、B 、D 的水面高度差如图所示时,E 管内水面相对B 中水面的高度差h 应等于()B ・0.5米D ・1.5米解析:表面看,1区、2区液面不在同一水平面,但1、2区以管C 相通, P1=P2=PC ・即 P\=P^pgh\, Ai = 1.5 m,Pi =P\ =Pa+pgh ,则 A = 1.5 m, D 正确.注意:若液柱倾斜,仍有p=po+pgh,而〃为液柱竖直高度.A. 0米 C. 1米答案:D10•如图为伽利略设计的一种测温装置示意图,玻璃管的上端与导热良好的 玻璃泡连通,下端插入水中,玻璃泡中封闭有一定量的空气.若玻璃管内水柱A ・温度降低,压强增大B.温度升高,压强不变C. 温度升高,压强减小D. 温度不变,压强减小nl/ T解析: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牛=C,得出卩=弔•当温度降低,压强增 大时,体积减小,故A 正确;当温度升高,压强不变时,体积增大,故B 错; 当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时,体积增大,故C 错;当温度不变,,压强减小时,体 积增大,故D 错.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1.关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当压强不变而温度由100 °C 上升到200 °C 时,其体积增大为原来的2 倍B.气体由状态1变到状态2时,一定满足方程卩[=營体积增大到原来的4倍,可能是压强减半,热力学温度加倍上升,则外界大气的变化可能是(C.D.压强增大到原来的4倍,可能是体积加倍,热力学温度减半解析: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号f=绘中的温度是热力学温度,不是摄氏温度, A错误,B正确;将C、D中数据代入公式中即可判断C正确,D错误.答案:BC12 •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p-V图线,若其状态由且A-B等容,B-C等压,C-力等温,则气体在ABC三个状态时()A.单位体积内气体的分子数n A=n B=n cB.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v A>v B>v cC.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器壁的平均作用力巧>F B,F B=F CD・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次数N A>N C 解析:由图可知B-C,体积增大,密度减小,A错.C->/等温变化,分子平均速率血=%, B错.而气体分子对器壁产生作用力,B-C为等压过程, P B=P C,F B=F C,F&>F B, C正确.A^B为等容降压过程,密度不变,温度降低,N A>N B,为等温压缩过程,温度不变,密度增大,应有M>Nc, D正确.答案:CD13 •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U形管竖直放置,管内有水银柱封住一段空气柱, 如果沿虚线所示的位置把开口一侧的部分截掉,保持弯曲部分管子位置不动,则封闭在管内的空气柱将()左解析:设玻璃管两侧水银面高度差是乩大气压为內,封闭气体压强p=p. -h9沿虚线所示的位置把开口一侧的部分截掉,h变小,封闭气体压强p=p Q 一方变大;气体温度不变,压强变大,由玻意耳定律可知,封闭气体体积变小,故A、C正确,B、D错误.答案:AC14•如图所示为竖直放置的上细下粗密闭细管,水银柱将气体分隔为A. B两部分,初始温度相同.使A. B升高相同温度达到稳定后,‘体积变化量为△ 匕、A V B9压强变化量Ap八对液面压力的变化量为AF/、A F B,则()A.水银柱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B.卜V A<、V BC・、P B~P AD ・ A Fx = A F B解析:假定水银柱不动,升高相同的温度,对气体力:幷=纬=算同理知";2_f =齐又因为P A>P B9故P A"—P A>P B"~P B9所以水银柱向上移动,水银柱上下液面压强差更大,所以△ pipB,因此A、C两项正确;因为水银不可压缩,故5=5, B项错误;因为△巧=皿・S A, A F B=、P B・S B,故D项错.故正确答案为A、C・答案:A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照题目要求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 (6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体积保持不变时,其压强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当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因 答案:(1)每个分子每次碰撞器壁的平均作用力增大(2)单位时间内对器壁 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增多16. (9分)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以/>、K 卩三个状态参量中的两个为 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上描点能直观地表示这两个参量的数值.如 图甲、图乙和图丙所示,三个坐标系中,两个点都表示相同质量某种理想气体的两个状态.根据坐标系中不同点的位置来比较第三个参量的大小・(2)V-T 图象(图乙)中C 、Q 两个状态, _____ 状态压强小.解析:图甲画出的倾斜直线为等容线,斜率越小,体积越大,所以V B >V A . 图乙画出的倾斜直线为等压线,斜率越小,压强越大,所以p D >p c .图丙画出的 双曲线为等温线,离原点越远,温度越高,所以*>7>・答案:(1M ⑵C (3)F 17. (13分)如图所示,长31 cm 内径均匀的细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 齐口水银柱封住10 cm 长的空气柱,若把玻璃管在竖直平面内缓慢转动180。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3全册复习测试卷【有答案】
选修3-3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分子质量,可以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B.已知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分子体积,可以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C.当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一定减小D.当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势能一定减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内部分子间吸引力作用的结果B.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C.天然水晶是晶体,熔化后再凝固的水晶(即石英玻璃)也是晶体D.当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液晶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强度不同,就显示不同颜色3.下列关于分子运动和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势能B.一定量100 ℃的水变成100 ℃的水蒸气,其分子平均动能增加C.一定量气体的内能等于其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D.如果气体温度升高,那么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加4.关于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的性质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更接近固体B.小液滴成球状,说明液体有一定形状和体积C.液面为凸形时表面张力使表面收缩,液面的凹形成表面张力使表面伸张D.硬币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所受浮力大于重力5.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所示,图中记录的是()。
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B.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D.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6.做这样的实验:先把一个棉线圈拴在铁丝环上,再把环在肥皂水里浸一下,使环上布满肥皂的薄膜,如图所示,如果用热针刺破棉线里那部分薄膜,则棉线圈将成为( )A.椭圆形B.长方形C.圆形D.任意形状7.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分子间平均距离减小,压强变大B.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分子间平均距离减小,压强减小C.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分子间平均距离增大,压强增大D.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分子间平均距离减小,压强不变8.带有活塞的气缸内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气体开始处于状态a,然后经过过程ab到达状态b或经过过程ac到达状态c,b、c状态温度相同,如图所示.设气体在状态b和状态c的压强分别为和,在过程ab和ac中吸收的热量分别为和,则( )A.p b>p c,Q ab>Q acB.p b>p c,Q ab<Q acC.p b<p c,Q ab>Q acD.p b<p c,Q ab<Q ac9.图中的四个图象是一定质量的气体,按不同的方法由状态a变到状态b,则反映气体变化过程中从外界吸热的是( )A B C D10.如图所示,天平右盘放砝码,左盘是一个水银气压计,玻璃管固定在支架上,天平已调节平衡,若大气压强增大,则( )A.天平失去平衡,左盘下降B.天平失去平衡,右盘下降C.天平仍平衡D.无法判定天平是否平衡二、多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4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同步测试卷(二)
高中同步测试卷 (二)第二单元温度和内能(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此题共 13 小题,每题 5 分,共 65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罕有一个选项切合题目要求.所有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以下对于热力学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热力学温度的零值等于-273.15 ℃B.热力学温度的 1 K 的大小和摄氏温度的 1 ℃的大小是相等的C.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永久达不到D.1 ℃就是 1 K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两个系统处于热均衡时,它们必定拥有同样的热量B.假如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均衡,那么这两个系统也必然处于热均衡C.温度是决定两个系统能否达到热均衡状态的独一物理量D.热均衡定律是温度计能够用来丈量温度的基来源理3.以下对于系统能否处于均衡态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开空调 2 分钟内教室内的气体处于均衡态B.两个温度不一样的物体互相接触,这两个物体构成的系统处于非均衡态C.0 ℃的冰水混淆物放入 1 ℃的环境中,冰水混淆物处于均衡态D.压缩密闭容器中的空气,空气处于均衡态4.有两瓶质量和温度都相等的氢气和氧气,则()A.两瓶中每个分子运动的动能都相等B.两瓶中分子运动的总动能相等C.氢气分子的总动能大于氧气分子的总动能D.氢气分子的总动能小于氧气分子的总动能5.必定质量的0 ℃的水在凝固成0 ℃的冰的过程中,体积变大,内能的变化是()A .分子均匀动能增大,分子势能减小B.分子均匀动能减小,分子势能增大C.分子均匀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增大D.分子均匀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减小6.回收“神舟十号”飞船的过程中,飞船在轨道上运转的高度渐渐降低进入大气层,最后安全着陆.因为与大气的高速摩擦,使得飞船壳体表面温度上涨到近二千摄氏度,从分子动理论和能量方面以下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飞船壳体资料每个分子的动能均增大B.飞船壳体资料分子的均匀动能增大C.飞船的内能向机械能转变D.飞船的机械能向内能转变7.对于内能和机械能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内能和机械能各自包含动能和势能,所以,它们在实质上是同样的B.运动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均不为零C.一个物体的机械能能够为零,但它的内能永久不行能为零D.物体的机械能变化时,它的内能能够保持不变8.以下对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物体的内能越大,所含热量越多C.物体的温度越高,它的分子热运动的均匀动能越大D.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也不变9.如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r 的关系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当 r 大于 r 1时,分子间的作使劲表现为引力B.当 r 小于 r 1时,分子间的作使劲表现为斥力C.当 r 等于 r 2时,分子间的作使劲为零D.在 r 由 r 1变到 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使劲做负功10.寒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边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用以下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拿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挂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而后将瓶提出,立刻从瓶外察看温度计的示数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拿出,立刻读出示数11.小丽丈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将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极少一部分,而后如图中那样去丈量和读数,她这样做被小宁发现了,小宁指出她的错误以下,你认为小宁找得对的是()A.不该倒入另一烧杯中,这会使温度降低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可以完整淹没C.读数时,视野应当与刻度线相平,而不该斜视D.应当将温度计拿出读数,而不该当放在水里读12.以下图,甲分子固定在座标原点O,乙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沿 x 轴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分子势能最小值为-E0.若两分子所拥有的总能量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乙分子在P 点 (x= x2)时,加快度最大B.乙分子在P 点 (x= x2)时,其动能为E0C.乙分子在Q 点(x= x1)时,处于均衡状态D.乙分子的运动范围为x≥x113.对于物体的内能,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单个水分子的内能比冰分子的内能大B.物体所处的地点越高,分子势能就越大,内能越大C.必定质量的0 ℃的水变为0 ℃的冰,内能必定减少D.同样质量的两个同种物体,运动物体的内能必定大于静止物体的内能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二、非选择题 (此题共 3 小题,共 35 分.解答时应写出必需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可以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一定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0 分 )小明在家制作了简略温度计,一根装有一小段有色水柱的细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烧瓶内,关闭必定质量的气体.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水柱位置将上下挪动.当有色水柱下端分别与 D 和 A 对齐时,温度分别为20 ℃和 80 ℃ .A、D间刻度均匀散布.由图可知,图中有色水柱下端所示温度为多少℃?15.(10 分 )一木块静止在圆滑的水平面上,被沿水平方向飞来的子弹击中,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为d,木块相对于水平面挪动了L ,设木块对子弹的阻力恒为 F ,则产生的内能和子弹损失的动能分别为多大?二者的比值为多大?16.(15 分 )回答以下问题:(1)已知某气体的摩尔体积为V A,摩尔质量为M A,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由以上数据可否估量出每个分子的质量、每个分子的体积、分子之间的均匀距离?(2)当物体体积增大时,分子势能必定增大吗?(3)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画出分子力 F 和分子势能 E p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图象,要求表现出E p最小值的地点及 E p变化的大概趋向.参照答案与分析1.[ 导学号: 65430017]分析:选ABC.依据热力学温标零值的规定可知A 学温度的 1 K 的大小和摄氏温度的 1 °C 的大小是相等的,但 1 °C 不是 1 K , B 正确;热力正确,D错误;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只好无穷靠近而永久不行能达到, C 正确.2.[导学号: 65430018]分析:选BCD.热均衡的系统都拥有同样的状态参量——温度,所以 A 项错, C 项正确;由热均衡定律知,若物体 A 与物体 B 处于热均衡,它同时也与物体 C 处于热均衡,则物体 B 与 C 的温度也相等,这也是温度计用来丈量温度的基来源理,故B 、D 项正确.3. [ 导学号: 65430019]分析:选B.开空调2分钟内教室内的气体温度、体积均要变化,故不是均衡状态, A 错误;两物体温度不一样,接触后高温物领会向低温物体传热,是非均衡态, B 正确; 0 °C 的冰水混淆物放入 1 °C 的环境中,四周环境会向冰水混淆物传热,不是均衡态, C 错误;压缩密闭容器中的空气,要对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变为热能,不是均衡态, D 错误.4. [ 导学号: 65430020] 分析:选 C. 温度同样,分子均匀动能相等,但分子的总动能还与分子数量有关,氢气分子数多,故氢气的分子总动能大;当温度同样时,每个分子动能未必相等.5. [ 导学号: 65430021]分析:选D.温度同样,分子的均匀动能同样,体积改变,分子势能发生了变化.因为不清楚由水变为冰分子力做功的状况,不可以从做功上来判断.由水变为冰是放出热量的过程,所以说分子势能减小.6. [ 导学号: 65430022]分析:选BD.此题以飞船与大气摩擦为背景,考察了分子动能、分子均匀动能、物体内能及其变化等有关知识,要点考察的是温度的微观意义(温度是分子均匀动能的标记 ).飞船壳体表面温度高升,说明分子的均匀动能增大,故 A 错,B 对;飞船的高度渐渐降低,与大气高速摩擦,机械能向内能转变,故C错,D对.7.[ 导学号: 65430023] 分析:选 BCD. 机械能包含宏观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内能包含分子动能、分子势能,有实质的差别, A 项错误;物体的分子在做永不断息的运动,内能不为零,运动物体的机械能也不为零,所以B、C 项正确;机械能和内能在必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变,物体的机械能变化时,它的内能可能保持不变, D 项正确.8.[ 导学号: 65430024] 分析:选 C.物体的内能是一个状态量,而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物体之间只发生热传达时内能的改变量才等于热量,故 A 、B 项均错误;温度越高,分子的均匀动能越大, C 项正确;物体的内能由物质的量、温度、体积等要素共同决定,温度不变时,内能可能改变,故 D 项错误.9.[ 导学号:65430025]分析:选BC. 分子间距等于r 0时分子势能最小,即r 2= r0.当r 小于r1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r 大于r 1小于r2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r 大于r 2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所以 A 错, B、C正确.在r 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斥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 D 错误.10.[导学号: 65430026]分析:选C.要丈量冰下水的温度,一定使温度计与冰下的水达到热均衡,再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可是隔着冰又无法直接读数,把温度计拿出来,显示的B 又不是原热均衡状态下的温度,所以选项 A 、D 的做法不正确,选项C 的做法正确.选项的做法也失掉了本来的热均衡,饮水瓶提出后,再用温度计丈量,这时,四周空气也参加了热互换,测出的温度不再是冰下水的温度.11. [导学号: 65430027]分析:选ABC.题中将少许水倒入另一烧杯丈量,有两处错误:其一,少许水没能淹没温度计的玻璃泡,达到热均衡时丈量的不是水的温度;其二,少量水倒入另一烧杯,这少许水与另一烧杯又达到一个新的热均衡,温度已改变,再用温度计丈量时,测出的是这个新的热均衡状态的温度,而不是待测水的温度.题中 C 选项读数时的错误小宁找得对,可是小宁在 D 选项中要把温度计拿出来读数就不对了.当把温度计取出来时,在空气中温度计与空气间存在温度差,有热传达,会损坏本来的热均衡,示数会变化.12. [导学号: 65430028]分析:选BD.由题图知当x= x2时,分子势能最小,所以此地点为分子均衡地点,分子力为零,加快度为零(最小 ),则 A 、 C 错误;依据总能量为零,即 E p+ E k= 0,乙分子在 P 点动能最大,为 E0,在 Q 点动能最小 (为零 ),所以乙分子的运动范围为 x≥x1,则 B、 D 正确.13.[导学号: 65430029] 分析:选 C. 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研究单个分子的内能没存心义, A 错误;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一样性质的能,它们之间无直接联系, B 、D错误;必定质量的0 °C 的水变为0 °C 的冰,放出热量,内能减小,C 正确.14. [导学号: 65430030]分析:由题图知A、 D 间共有15 个格,每个格表示温度为80- 20℃= 4 ℃ .图中有色水柱的下端离 D 点 3 个格,即 3×4 ℃= 12 ℃,所以温度为t=20 ℃+12 ℃= 32 ℃.答案: 32 ℃15.[导学号: 65430031]分析:子弹损失的动能等于子弹战胜阻力所做的功,子弹的位移为打入深度 d 和木块挪动的距离L 之和,有:E k= F(d+ L),产生的内能为:Q=Fd.Q d故有:=.答案: Fdd F(L+ d)d+ L16. [导学号: 65430032]分析: (1) 可估量出每个气体分子的质量m0=M A;由于气N A体分子间距较大,由V0=V A求得的是一个分子占有的空间而不是一个气体分子的体积,故N A不可以估量每个分子的体积;由 d=3V0=3 V A可求出分子之间的均匀距离.N A(2)在 r > r0范围内,当 r 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在 r< r0范围内,当 r 增大时,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故不可以说物体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必定增大,只好说当物体体积变化时,其对应的分子势能也变化.(3)答案:看法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 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 综合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如图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2.在显微镜下观察稀释了的墨汁,将会看到()A.水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B.炭颗粒无规则运动的情况C.炭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D.水分子和炭颗粒无规则运动的情况3.温度都是0 ℃的水和冰混合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冰将熔化成水B.水将凝固成冰C.如果水比冰多的话,冰熔化;如果冰比水多的话,水结冰D.都不变,冰水共存4.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布朗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布朗运动又叫热运动B.布朗运动是组成固体微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C.布朗运动是固体颗粒周围液体(或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D.春风刮起的砂粒在空中的运动是布朗运动5.固体分子的热运动表现是它们总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无规则的振动.我们只讨论其中的两个分子,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变小的过程,就是分子力做正功的过程B.这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变小的过程,就是分子力做负功的过程C.这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变小的过程,分子势能是先变小后变大D.这两个分子间的距离最近的时刻,就是分子动能最大的时刻6.关于理想气体,正确的说法是()A.只有当温度很低时,实际气体才可当作理想气体B.只有压强很大时,实际气体才可当作理想气体C.在常温常压下,许多实际气体可当作理想气体D.所有的实际气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当作理想气体7.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O,乙分子从无穷远处静止释放,在分子力的作用下靠近甲.图中d点是分子靠得最近的位置,则乙分子速度最大处可能是()。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单元测评(一)分子动理论(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4・阿伏加德罗常数是mol -1 2,铜的摩尔质量是冰g/mol ,铜的密度是p kg/m3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pNkA . 4 m3铜中所含的原子数为——B . 一个铜原子的质量是7?N AC・一个铜原子所占的休积是£pNkD . 4 kg铜所含有的原子数目是Q Mm p-V P N K解析:1 rrP铜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N»= Nx= , A正确・一个铜原子的质量为/7A)= —> B正确・一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K)= —= ~7, c正确.1 kg铜所含原子数目N KN K pNk1 N A为n=_・N» = —, D错误.““答案:D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的物休中的分子有热运动,冷的物体中的分子无热运动B・气体分子有热运动,固体分子无热运动C・高温物体的分子热运动比低温物体的分子热运动激烈D・运动物体中的分子热运动比静止物休中的分子热运动激烈解析:不论物休处于何种状态以及温度高低,分子都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只是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答案:C3・甲、乙两杯水,水中均有颗粒在做布朗运动,经显微镜观察后,发现甲杯中的布朗运动比乙杯中的布朗运动激烈,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杯中的水温咼于乙杯中的水温B・甲杯中的水温等于乙杯中的水温C・甲杯中的水温低于乙杯中的水温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解析: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跟温度和颗粒大小有关系,故无法判断・答案:D4 •一般情况下,分子间同时存在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若在外力作用下两分子的间距达到不能再靠近为止,且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可自由移动,则去掉外力后,当乙分子运动到相距很远时,速度为乙则在乙分子的运动过程中(乙分子的质量为77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A .乙分子的动能变化量为21B.分子力对乙分子做的功驾加1c •分子引力比分子斥力多做了严的功1D・分子斥力比分子引力多做了匚力以的功2解析:由动能定理可知A、B正确,乙分子远离过程中,分子斥力做正功,引力做负功,1 1动能增加$刃僅,故斥力比引力多做3刃事的功,C错误,D正确.答案:C5・一定质量的0乜的水在凝结成0 P的冰的过程中,休积变大,它内能的变化是()A.分子平均动能增加,分子势能减少B・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分子势能增加C・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增加D・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减少解析:温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体积改变,分子势能发生了变化・由于不清楚由水变成冰分子力做功的情况,不能从做功上来判断•从水变成冰是放出热量的过程,因此说势能减少,D对.答案:D6・(多选题)两个原来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分开后,由于外界的影响,其中一个系统的温度升高了5 K,另一个系统温度升高了 5 °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系统不再是热平衡系统了B・两个系统此时仍是热平衡状态C・两个系统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D・两个系统的状态没有变化解析:两个系统原来温度相同而处于热平衡状态,分开后,由于升高的温度相同,两者仍处于热平衡状态,新的热平衡状态下温度比以前升高了,两个系统的状态都发生变化・答案:BC7・容器中盛有冰水混合物,冰的质量和水的质量相等且保持不变,则容器内()A・冰的分子平均动能大于水的分子平均动能B・水的分子平均动能大于冰的分子平均动能C・水的内能大于冰的内能D・冰的内能大于水的内能解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七,冰、水温度相同,故二者分子平均动能相同,A、B错;水分子势能大于冰分子势能,故等质量的冰、水内能相比较,水的内能大于冰的内能,C对,D错.答案:CF A8・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0 ,乙分子从远处静止释放,在分子力作用下靠近甲•图中b 点是引力最大处,〃点是分子靠得最近处,则乙分子加速度最大处可能是()A・召点 B . 6点C . G点D. 〃点解析:日点和c点处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乙分子的加速度为零・从日点到c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速度增加,从c点到〃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由于到〃点分子的速度为零,因分子引力做的功与分子斥力做的功相等,即F比Led二Fac Lac ,所以/=>甩•故分子在〃点加速度最大・正确选项为D.答案:D9・实验室有一支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20 °C ;在测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乜•下面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41 9时对应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为60 °C时温度计的示数,其中正确的是()A . 44 °C 60 °CB . 21 °C 40 °CC ・ 35 °C 56 °CD ・ 35 °C 36 °C100 5解析:此温度计每-刻度表示的实际温度为応»c=-七,当它的示数为41七时,5它上升的格数为41 -20 = 21(格),对应的实际温度应为21 x- °C = 35 °C ;同理,当实际温O60度为60 °C时,此温度计应从20开始上升格数匚二36(格),它的示数应为(36 + 20) °C = 56 °C.53答案:C10・(多选题)如图所示,把一块洗浄的玻璃板吊在测力计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用手缓慢竖直向上拉测力计,则玻璃板在拉离水面的过程中(A・测力计示数始终等于玻璃板的重力B・测力计示数会出现大于玻璃板重力的情况C・因为玻璃板上表面受到大气压力,所以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D・因为拉起时需要克服水分子的吸力,所以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解析:玻璃板被拉起时,要受到水分子的引力,所以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与大气压无关,所以选B、D.答案:BD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状态参量是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时各部分的参量不发生变B・当系统不受外界影响,且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其内部各部分状态参量将会相同C・只有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才有状态参量D・两物体发生热传递时,它们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解析: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系统也有状态参量,而且参量会发生变化•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系统若不受外界影响就会达到平衡状态,各部分状态参量将会相同,故B 项正确,A 、C 项 错误,而处于热传递时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故D 项错误.答案:B12・(多选题)有关温标的说法正确的是()A ・温标不同,测量时得到同一系统的温度数值可能是不同的B ・不同温标表示的温度数值不同,则说明温度不同C ・温标的规定都是人为的,没有什么理论依据D ・热力学温标是从理论上规定的解析:温标是温度的测量方法,不同温标下,同一温度在数值表示上可能不同,A 正确, B 错误;热力学温标是从理论上做出的规定,C 错误,D 正确.答案:AD第II 卷(非选择题,共52分)13 .(6分)为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在各种生产活动中都应严禁污染水源.在某一水库中, 一艘年久失修的快艇在水面上违规快速行驶,速度为8 m/s ,导致油箱突然破裂,柴油迅速流入水中,从漏油开始到船员堵住漏油处共用1.5分钟・测量时,漏出的油已在水面上形成 宽约为a- 100 m 的长方形厚油层・已知快艇匀速运动,漏出油的体积|/= 1.44x10-3 m 3.⑴该厚油层的平均厚度(2)该厚油层的厚度Q 约为分子直径〃的 ______ 倍?(已知油分子的直径约为1O-io m ) 解析:(4)油层长度 L-vt- 8x90 m = 720 m1/ 1.44x10-3 油层厚度P=Za = 720x100 D 2x10-8⑵"丁k=2°°(倍)•答案:(1)2x10-8m (3 分)(2)200 倍(3 分)14・(8分)在“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4)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① 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② 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③ 在蒸发皿内盛一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④ 在蒸发皿上覆盖透明玻璃,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油膜的面积・改正其中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实验题(本题有2小 共14分•请按 目要求作答)m = 2x10-8 m(2)若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浓度为0.10% , 一滴溶液的体积为4.8x10-3mL ,其形成的油膜解析:(4)②由于一滴溶液的体积太小,直接测量时相对误差太大,应用微小量累积法减 小测量误差.③液面上不撒痒子粉时,滴入的油酸酒精溶液在酒精挥发后剩余的油膜不能形成一块完 整的油膜,油膜间的缝隙会造成测量误差增大甚至实验失败・(2)由油膜的体积等于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内纯油酸的体积可得:1/ 4.8x10-3x10-6x0.10%答案:(1)②在最筒中滴入N 滴溶液(2分)③在水面上先撒上療子粉(2分)(2)1.2x10-9(4 分)三、计算题(本题有3小题,共3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 . (40分)已知潜水员在岸上和海底吸入空气的密度分别为1.3 kg/m3和2.1 kg/rrP ,空 气的摩尔质量为0.029 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 = 6.02x1023 mol J 若潜水员呼吸一次吸 入2 L 空气,试估算潜水员在海底比在岸上每呼吸一次多吸入空气的分子数・(结果保留一位 有效数字)解析:设空气的摩尔质量为〃,在海底和岸上的密度分别为炖和°,一次吸入空气的休 积为 I/,则有二 --------- --- N»,代入数据得 A/7= 3x1022.(10 ^)M答案:3x1022个16・(12分)已知气泡内气体的密度为1.29 kg/m3 ,平均摩尔质•为0.029 kg/mol.阿伏加 德罗常数7^ = 6.02x1023 mol -1 ,取气体分子的平均直径为m ・若气泡内的气体能完全变为液体,请估算液体体积与原来气体体积的比值・(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解析:设气休休积为U8 ,液体体积为WTTCP气体分子数/?=—W 二 肓(或\A = ncfi ) , (4分)p p则歹嬴叫或百芽叭S 分)解^—=1x10-4(9x10-5^2X10-4均可)• (4 分) %答案:4X 10・4(9X 10・5~2X 40・4均可)17.(16分)利用油膜法可以粗略测出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密度p= 0.8x103 kg/m3的某种 40x10-4m = 1.2x10-9 m. 算步油,用滴管滴出一滴在水面上形成油膜,已知这滴油的休积为l/=0.5x10-3 cm3 ,形成的油膜面积为S 二0.7 m2•油的摩尔质量M- 0.09 kg/mol.若把油膜看成是单分子层,每个油分子看 成球形,只需要保留一位有效数字,那么:fl )该油分子的直径是多少?(2)由以上数据可粗略测出阿伏加德罗常数M 的值是多少?(先列出计算式,再代入数据 计算)1/解析:⑴由c/= —R I 得:0.5x10-3x10-6* —- — m=7x1O-io m(4^)1(2)每个油分子的休积(3分)M油的摩尔体积l/mol = -(3分)P假设油是由油分子紧密排列而成的,有:代入数据可得 *6x1023 mol-V (3分) 答案:⑴7x10「0m (2)见解析单元测评(二)气体(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 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A ・同一温度下,氧气分子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B ・随着温度的升高,每一个氧气分子的速率都增大N A = Knol 6MTT 赢(3分)1 .下图是氧气分子在不同温度(0乜和100 °C )下的速率分布,由图可得信息()C・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分子中速率小的分子所占的比例髙D・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变小解析: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质量不变,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每个分子的速率不一定增大,A正确,B. C、D错误.答案:A2 •教室内的气温会受到室外气温的影响,如果教室内上午10时的温度为15 °C ,下午2 时的温度为25 °C ,假设大气压强无变化,则下午2时与上午10时相比较,房间内的()A・空气分子密集程度增大B.空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C・空气分子的速率都增大D・空气质量增大解析: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平均每个分子对器壁的冲力将变大,但气压并未改变,可见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一定减小,故A项、D项错误、B项正确;温度升高,并不是所有空气分子的速率都增大,C项错误・答案:B3•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休,在休积不变时,压强增大到原来的二倍,则气休温度的变化情况是()A・气体的摄氏温度升高到原来的二倍B.气体的热力学温度升高到原来的二倍C・气休的摄氏温度降为原来的一半D・气体的热力学温度降为原来的一半pi pi pzT\解析:-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不变时,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亍N,得花=石= 271 , B 正确.答案:B4 •一个气泡由湖面下20 m深处上升到湖面下10 m深处,它的体积约变为原来休积的(温度不变)()A.3倍B.2倍C・4.5倍D・0.7倍解析:一个大气压相当于10 m水柱产生的压强,Vi pi po + p/h po + 2po 3根据玻意耳定律有:~~ = ~ = ----- = -------- = 二,故选C・~ ,故选C.W pz po + phz P Q +P Q 2答案:C5・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压强不变,它从0乜升到5七的休积增量为AM ;从10 9升到15 °C的体积增量为△论,则()A ・B ・C . △WvA%D .无法确定S % △!/解析:由盖•吕萨克定务乜蔷可知5=5 , A正确.答案:A6 •(多选题)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其压强变为原来的2倍,则(A・气休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B・气休的密度变为原来的2倍C・气体的休积变为原来的一半D・气体的分子总数变为原来的2倍解析: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由于温度厂不变,故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1据玻意耳定律得pil/i = 2p%, =Pi =即型=2。
统编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物理选修3-3:高中同步测试卷(二)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同步测试卷(二)第二单元温度和内能(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关于热力学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力学温度的零值等于-273.15 ℃B.热力学温度的1 K的大小和摄氏温度的1 ℃的大小是相等的C.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永远达不到D.1 ℃就是1 K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时,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热量B.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也必定处于热平衡C.温度是决定两个系统是否达到热平衡状态的唯一物理量D.热平衡定律是温度计能够用来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3.下列关于系统是否处于平衡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空调2分钟内教室内的气体处于平衡态B.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这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处于非平衡态C.0 ℃的冰水混合物放入1 ℃的环境中,冰水混合物处于平衡态D.压缩密闭容器中的空气,空气处于平衡态4.有两瓶质量和温度都相等的氢气和氧气,则()A.两瓶中每个分子运动的动能都相等B.两瓶中分子运动的总动能相等C.氢气分子的总动能大于氧气分子的总动能D.氢气分子的总动能小于氧气分子的总动能5.一定质量的0 ℃的水在凝结成0 ℃的冰的过程中,体积变大,内能的变化是()A.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分子势能减小B.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分子势能增大C.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增大D.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减小6.回收“神舟十号”飞船的过程中,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高度逐渐降低进入大气层,最后安全着陆.由于与大气的高速摩擦,使得飞船壳体外表温度上升到近二千摄氏度,从分子动理论和能量方面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飞船壳体材料每个分子的动能均增大B.飞船壳体材料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C.飞船的内能向机械能转化D.飞船的机械能向内能转化7.关于内能和机械能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内能和机械能各自包含动能和势能,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B.运动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均不为零C.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它的内能永远不可能为零D.物体的机械能变化时,它的内能可以保持不变8.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物体的内能越大,所含热量越多C.物体的温度越高,它的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D.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也不变9.如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C.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D.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10.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挂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11.小丽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将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很少一部分,然后如图中那样去测量和读数,她这样做被小宁发现了,小宁指出她的错误如下,你认为小宁找得对的是()A.不应倒入另一烧杯中,这会使温度降低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里读12.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沿x轴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分子势能最小值为-E0.若两分子所具有的总能量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分子在P点(x=x2)时,加速度最大B.乙分子在P点(x=x2)时,其动能为E0C.乙分子在Q点(x=x1)时,处于平衡状态D.乙分子的运动范围为x≥x11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单个水分子的内能比冰分子的内能大B.物体所处的位置越高,分子势能就越大,内能越大C.一定质量的0 ℃的水变成0 ℃的冰,内能一定减少D.相同质量的两个同种物体,运动物体的内能一定大于静止物体的内能。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3综合检测试卷【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3综合检测试卷一、单选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一定质量的气体经历一缓慢的绝热膨胀过程.设气体分子间的势能可忽略,则在此过程中()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2.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布朗运动.这里的“布朗运动”指的是()A.水分子的运动B.花粉分子运动C.花粉微粒的运动D.花粉微粒和花分子的运动3.房间里气温升高3 ℃时,房间内的空气将有1%逸出到房间外,由此可计算出房间内原来的温度是()A.-7 ℃B. 7 ℃C. 17 ℃D. 27 ℃4.一定质量的气体从状态a,经历如图所示的过程,最后到达状态c,设a、b、c三状态下的密度分别为、ρb、ρc,则()A.ρa>ρb>ρcB.ρa=ρb=ρcC.ρa<ρb=ρcD.ρa>ρb=ρc5.当两个分子从相距很远处逐渐靠拢直到不能再靠拢的全过程中,分子力做功和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是()A.分子力一直做正功,分子势能一直减小B.分子力一直做负功,分子势能一直增加C.先是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后是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D.先是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后是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6.有甲、乙两个分子,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由无穷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再靠近为止,在这整个过程中,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是()A.不断增大B.不断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二、多选题(共7小题,每小题5.0分,共35分)7.(多选)如图所示为竖直放置的上细下粗的密闭细管,水银柱将气体分隔为A、B两部分,初始温度相同.使A、B升高相同温度达到稳定后,体积变化量为ΔVA、ΔVB,压强变化量ΔpA、ΔpB,对液面压力的变化量为ΔFA、ΔFB,则()A.水银柱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B.ΔVA<ΔVBC.ΔpA>ΔpBD.ΔFA=ΔFB8.(多选)有两个分子,它们之间的距离大于10r0,其中一个分子以一定的初动能向另一个分子靠近,在两个分子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r0时,分子势能不断减小,分子动能不断增大B.r=r0时,分子势能为零,分子动能最大C.r<r0时,分子势能增大,分子动能减小D.r具有最小值时,分子动能最小,分子温度最低9.(多选)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要密B.液体表面层内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C.表面张力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万有引力D.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相切,与分界线垂直10.(多选)一定质量的气体做等压变化时,其V-t图象如图所示,若保持气体质量不变,而改变气体的压强,再让气体做等压变化,则其等压线与原来相比,下列可能正确的是()A.等压线与V轴之间夹角变小B.等压线与V轴之间夹角变大C.等压线与t轴交点的位置不变D.等压线与t轴交点的位置一定改变11.(多选)关于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力学温标中的每1 K与摄氏温标中每1 ℃大小相等B.热力学温度升高1 K大于摄氏温度升高1 ℃C.热力学温度升高1 K等于摄氏温度升高1 ℃D.某物体摄氏温度为10 ℃,即热力学温度为10 K12.(多选)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是由于()A.非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不同B.非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相同C.非晶体内部结构的无规则性D.非晶体内部结构的有规则性13.(多选)下面关于气体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对器壁产生的压强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器壁而产生的B.气体对器壁产生的压强等于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C.从微观角度看,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密集程度有关D.从宏观角度看,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小题10.0分,共20分)14.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所示,坐标纸上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0 mm,该油酸膜的面积是________ m2;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4×10-6mL,则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 m.(上述结果均保留1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共3小题,每小题18.0分,共54分)16.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从状态B变化到状态C.已知状态A 的温度为480 K.求:(1)气体在状态C的温度;(2)试分析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整个过程中,气体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17.如图甲所示,内壁光滑的导热汽缸竖直浸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水槽中,用不计质量的活塞封闭压强为1.0×105Pa、体积为2.0×10-3m3的理想气体,现在活塞上方缓慢倒上沙子,使封闭气体的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然后将汽缸移出水槽,缓慢加热,使气体温度变为127 ℃.(1)求汽缸内气体的最终体积;(2)在图乙上画出整个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状态变化(外界大气压强为1.0×105Pa).18.如图所示,均匀薄壁U形管竖直放置,左管上端封闭,右管上端开口且足够长,用两段水银封闭了A、B两部分理想气体,下方水银的左右液面高度相差ΔL=10 cm,右管上方的水银柱高h=14 cm,初状态环境温度为27 ℃,A部分气体长度l1=30 cm,外界大气压强p0=76 cmHg.现保持温度不变,在右管中缓慢注入水银,使下方水银左右液面等高,然后给A部分气体缓慢升温,使A 部分气体长度回到30 cm.求:(1)右管中注入的水银高度是多少?(2)升温后的温度是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绝热过程是指气体膨胀过程未发生热传递.膨胀过程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正功,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由ΔU=W=U2-U1知,气体内能减小.由于气体分子间的势能可忽略,分子总数不变,所以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2.【答案】C【解析】3.【答案】D【解析】以升温前房间里的气体为研究对象,由盖—吕萨克定律:=,解得:T=300 K,t=27 ℃,所以答案选D.4.【答案】D【解析】一定质量的气体从a到b温度不变,压强减小,体积增大,由ρ=可知ρa>ρb,由状态b 到c等容变化,密度不变,ρb=ρc,故D项正确.5.【答案】C【解析】分子距离较远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靠拢过程中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后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C对.6.【答案】D【解析】当乙分子由无穷远处向r0移动时,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当乙分子由r0向甲分子继续靠近时,要克服分子斥力做功,分子势能增大.所以移动的整个过程,分子势能是先减小后增大,选项D正确.7.【答案】AC【解析】假定水银柱不动,升高相同的温度,对气体A:=,得=,同理知=,又因为pA>pB,故pA′-pA>pB′-pB,所以水银柱向上移动,水银柱上下液面压强差更大,所以ΔpA>ΔpB,因此A、C两项正确;因为水银不可压缩,故ΔVA=ΔVB,B项错误;因为ΔFA=ΔpA·SA,ΔFB=ΔpB·SB,故D项错.故正确答案为A、C.8.【答案】AC【解析】r=r0时分子势能最小(与分子势能为0不是一回事);对单个分子而言温度是没有意义的,故选项B、D错误.在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动能增大,选项A正确;在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分子动能减小,选项C正确.9.【答案】BD【解析】在液体与气体相接触的表面层中,液体分子的分布较内部稀疏,分子力表现为引力,A项错,B项对;表面张力的实质是分子力,方向与液面相切,与分界线垂直,C项错,D项对.10.【答案】ABC【解析】对于一定质量气体的等压线,其V-t图象的延长线一定与t轴交于-273.15 ℃点,故C 正确,D错误;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压强p的变化情况,因此A、B都有可能,故选A、B、C. 11.【答案】AC【解析】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尽管是不同标准下的计数方式,但仅是起点不同,热力学温标中变化1 K与摄氏温标中变化1 ℃是相同的,故A、C对,B错.摄氏温度为10 ℃的物体,热力学温度为283 K,D错.12.【答案】BC【解析】非晶体的各向同性是非晶体内部结构的无规则性使不同方向上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相同.13.【答案】ABCD【解析】气体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器壁而产生的,大小等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一定气体的压强大小,微观上取决于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宏观上取决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14.【答案】8×10-35×10-10【解析】正方形小方格的个数约为80个,油膜的面积为:S=80×102mm2=8×10-3m2油酸分子的直径为:d==m=5×10-10m15.【答案】5.0×10-10m【解析】V=××10-6m3=10-10m3d==m=5.0×10-10m16.【答案】(1)160 K (2)见解析【解析】(1)A、C两状态体积相等,则有=得TC=TA=K=160 K.(2)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得TB=TA=K=480 K由此可知A、B两状态温度相同,故内能相等,因VB>VA,从A到B气体对外界做功.要使A、B两状态内能不变,气体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17.【答案】(1)1.47×10-3m3(2)见解析图【解析】(1)在活塞上方倒沙的全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即p0V0=p1V1解得p1=p0=×1.0×105Pa=2.0×105Pa在缓慢加热到127 ℃的过程中压强保持不变,则=所以V2=V1=×1.0×10-3m3≈1.47×10-3m3.(2)整个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状态变化如图所示18.【答案】(1)30 cm (2)117 ℃【解析】(1)设右管中注入的水银高度是Δh,对A部分气体分析,其做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1V1=p2V2p1=p0+14 cmHg+10 cmHg,p2=p0+14 cmHg+ΔhV1=l1S,V2=(l1-ΔL)S代入数据解得再加入的水银高Δh=30 cm.(2)设升温前温度为T0,升温后温度为T,缓慢升温过程中,对A部分气体分析,升温前V2=(l1-ΔL)S,p2=p0+14 cmHg+Δh升温结束后V3=l1S,p3=p0+14 cmHg+Δh+ΔL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T0=300 K解得T=390 K则升温后的温度为t=117 ℃.。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模块综合检测卷.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收集整理物理选修3-3(人教版)模块综合检测卷(测试时间:5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如图是密闭的气缸,外力推动活塞P压缩气体,对缸内气体做功800 J,同时气体向外界放热200 J,缸内气体的( )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600 JB.温度升高,内能减少200 JC.温度降低,内能增加600 JD.温度降低,内能减少200 J分析:已知做功和热传递的数据,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求得气体内能的改变量及温度的变化.解析:外界对气体做功,W=800 J;气体向外散热,故Q=-200 J;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ΔU=W+Q;故ΔU=800 J-200 J=600 J;气体内能增加,则温度升高;故选A.答案:A点评: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各量符号的意义;ΔU的正表示内能增加,Q为正表示物体吸热;W为正表示外界对物体做功.2.如图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 )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解析:铅柱由于分子间的引力而粘在一起,故D项正确.答案:D3.图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可以在N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在M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解析:在M向下滑的过程中,气体体积变小,外界对气体做功,W>0,没有热交换,Q=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气体内能增大.故A正确.选A.答案:A4.某自行车轮胎的容积为V.里面已有压强为p0的空气,现在要使轮胎内的气压增大到p,设充气过程为等温过程,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轮胎容积保持不变,则还要向轮胎充入温度相同,压强也是p 0,体积为多少的空气?( )A.p 0p VB.p p 0V C.⎝ ⎛⎭⎪⎫p p 0-1V D. ⎝ ⎛⎭⎪⎫p p 0+1V解析:气体做等温变化,设充入V ′的气体,p 0V +p 0V ′=pV ,所以V ′=p -p 0p 0V ,C 项正确. 答案:C5.(2014·上海卷)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开口向下的试管内用水银封闭一段气体,若试管自由下落,管内气体( )A .压强增大,体积增大B .压强增大,体积减小C .压强减小,体积增大D .压强减小,体积减小分析:初始状态p 0=p x +p h ,若试管自由下落,则p h =0,p x =p 0,所以压强增大,气体做等温变化,故体积减小解析:初始状态p 0=p x +p h ,若试管自由下落,则p h =0,p x =p 0,所以压强增大,由玻意耳定律知,pV=C,故V减小.故选B.答案:B点评:关键知道试管自由下落时,水银柱的压强消失掉.6.(2014·上海卷)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加时,分子间的( )A.引力增加,斥力减小 B.引力增加,斥力增加C.引力减小,斥力减小 D.引力减小,斥力增加解析: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斥力和引力均变小,只是斥力变化的更快一些,C项正确.答案:C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7.(2014·广东卷)用密封性好、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包裹易碎品,如图所示,充气袋四周被挤压时,假设袋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则袋内气体( )A.体积减小,内能增大 B.体积减小,压强减小C.对外界做负功,内能增大 D.对外界做正功,压强减小分析:充气袋四周被挤压时,外界对气体做功,无热交换,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内能的变化.解析:充气袋四周被挤压时,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知气体的内能增大.故A项正确;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根据气体方程pVT=C气体的压强必定增大,故B项错误;气体的体积减小,气体对外界做负功,内能增大,故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AC点评:对于气体,常常是气态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综合应用,当气体的体积减小时,外界对气体做正功,相反体积增大时,气体对外界做正功.8.(2014·新课标全国卷I)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bc、ca回到原状态,其p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过程ab中气体一定吸热B.过程bc中气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C. 过程ca中外界气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所放的热D.a、b和c三个状态中,状态a分子的平均动能最小,b和c 两个状态中,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不同分析:由图示图象判断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应用气态方程判断气体体积如何变化,然后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答题.解析:由图示可知,ab过程,气体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则气体发生等容变化,气体体积不变,外界对气体不做功,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吸收热量,故A项正确;由图示图象可知,bc过程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气体内能不变,压强减小,由玻意耳定律可知,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可知,气体吸热,故B项错误;由图象可知,ca 过程气体压强不变,温度降低,由盖·吕萨克定律可知,其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W>0,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ΔU<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要放出热量,过程ca中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小于气体所放热量,故C项错误;由图象可知,a状态温度最低,分子平均动能最小,bc过程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气体内能不变,压强减小,由玻意耳定律可知,体积增大,b、c状态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不同,b和c两个状态中,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不同,故D项正确;故选A、D两项.答案:AD点评:本题考查气体的状态方程中对应的图象,要抓住在pT图象中等容线为过原点的直线.9.图为某同学设计的喷水装置,内部装有2 L水,上部密封1 atm 的空气0.5 L;保持阀门关闭,再充入1 atm的空气0.1 L.设在所有过程中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且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充气后,密封气体压强增加B.充气后,密封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增加C.打开阀门后,密封气体对外界做正功D.打开阀门后,不再充气也能把水喷光解析:密闭气体压强的微观原因是单位时间内撞击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次数和每次撞击的平均作用力.温度不变,分子撞击器壁的平均作用力不变,充气之后单位时间内撞击单位面积的分子次数增加,压强增大,A项正确;温度是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B项错误;打开阀门,气体膨胀,对外界做功,C项正确;膨胀过程温度不变属于等温变化,若都喷完容器中的水,则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小于外界气体压强,所以水不能喷完,D项错误.(打开阀门时内部气体压强大于1 atm,把水“压向”外流出,直到内部气体压强加上水的压强小于1 atm为止.)故C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A、C两项.答案:AC10.根据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冰箱的工作过程表明,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B.空调机在制冷过程中,从室内吸收的热量少于向室外放出的热量C.科技的进步可以使内燃机成为单一的热源热机D.能源的过度消耗使自然界的能量不断减少,形成“能源危机”解析: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但会引起其他变化,A项正确;空调机在制冷过程中,从室内吸收的热量少于向室外放出的热量,因为电能也部分转化为热能,B项正确;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全部用来对外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C项错误;对能源的过度消耗将形成能源危机,但自然界的总能量守恒,D项错误;故选A、B 两项.答案:AB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力学定律的应用和生活中应用热力学定律可以解释的问题.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1.(1)(4分)(2014·海南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并指向液体内部B.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C.单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的排列具有空间周期性D.通常金属在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都相同,所以金属是非晶体E.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同时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特征答案:CE(2)(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把一枚针轻放在水面上,它会浮在水面,这是由于水表面存在表面张力的缘故B.水在涂有油脂的玻璃板上能形成水珠,而在干净的玻璃板上却不能,这是因为油脂使水的表面张力增大的缘故C.在围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中,自由飘浮的水滴呈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D.在毛细现象中,毛细管中的液面有的升高,有的降低,这与液体的种类和毛细管的材质有关E.当两薄玻璃板间夹有一层水膜时,在垂直于玻璃板的方向很难将玻璃板拉开,这是由于水膜具有表面张力的缘故答案:ACD(3)(4分)(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B.空中的小雨滴呈球形是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C.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D.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温度较低的缘故E.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水蒸发吸热的结果解析: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水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A项错误;空中的小雨滴呈球形是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B 项正确;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C项正确;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是由于高原地区气压低,故水的沸点也较低,D项错误;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是由于湿泡外纱布中水蒸发吸收热量,使湿泡的温度降低的缘故,E项正确.答案:BCE(4)(4分)(2014·上海卷)在“用DIS研究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将注射器活塞置于刻度10 mL处,然后将注射器连接压强传感器并开始实验,气体体积每增加测一次压强,最后得到和的乘积逐渐增大.由此可推断,该同学的实验结果可能为图______.解析: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T =k ,V 1p图象的斜率的物理意义为kT ,随着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斜率变大,图线向上弯曲,故选图a.答案:a12.如图所示,粗细均匀、导热良好、装有适量水银的U 形管竖直放置,右端与大气相通,左端封闭气柱长l 1=20 cm(可视为理想气体),两管中水银面等高.先将右端与一低压舱(未画出)接通,稳定后右管水银面高出左管水银面(环境温度不变,大气压强p 0=75 cmHg)(1)(12分)求稳定后低压舱内的压强.(用“cmHg ”做单位) (2)(8分)此过程中左管内的气体对外界________(填“做正功”、“做负功”“不做功”),气体将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解析:(1)设U形管横截面积为S,右端与大气相通时左管中封闭气体压强为p1,右端与一低压舱接通后左管中封闭气体压强为p2,气柱长度为l2,稳定后低压舱内的压强为p.左管中封闭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1V1=p2V2①p1=p0;②p2=p+p h;③V1=l1S④V2=l2S;⑤由几何关系得:h=2(l2-l1)⑥联立①②③④⑤⑥式,代入数据得p=50 cmHg⑦(2)做正功吸热答案:(1)50 cmHg (2)做正功吸热13.(2014·江苏卷)一种海浪发电机的气室如图所示.工作时,活塞随海浪上升或下降,改变气室中空气的压强,从而驱动进气阀门和出气阀门打开或关闭.气室先后经历吸入、压缩和排出空气的过程,推动出气口处的装置发电.气室中的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1)(10分)压缩过程中,两个阀门均关闭.若此过程中,气室中的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内能增加了3.4×104J,则该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活塞对该气体所做的功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4×104J.(2)(10分)上述过程中,气体刚被压缩时的温度为27 ℃,体积为0.224 m3,压强为1个标准大气压.已知1 mol气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0 ℃时的体积为22.4 L,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 mol -1.计算此时气室中气体的分子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解析:(1)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改变气体的内能的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与外界绝热的情况下,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又因为气体的内能由温度决定,所以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平均动能增大;由ΔU=W+Q可知气体内能的增量等于活塞对气体所做的功.(2)设气体在标准状态时的体积为V1,等压过程:VT=V1T1气体物质的量:n=V1V0,且分子数为:N=nN A解得:N=VT V0TN A代入数据得:N=5.0×1024(或6×1024)答案:(1)增大等于(2)5.0×1024(或6×1024)。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物理选修3-3:高中同步测试卷(三) Word版含解析.pptx
B.此时封闭气体的压强是 ρg(H-h)
C.此时封闭气体的压强是 ρg(H+h)
D.此时封闭气体的压强是 ρg(H-l)
3.如图所示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两条等温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从等温线可以看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发生等温变化时,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B.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线是不同的
手,氢气球就会飞向天空,上升到一定高度会胀破,是因为( )
A.球内氢气温度升高
B.球内氢气压强增大
C.球外空气压强减小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倒插入水银槽中,管竖直放置时,管内水银面比管
外高 h,上端空气柱长为 l,如图所示,已知大气压强为 ρgH,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此时封闭气体的压强是 ρg(l+h)
C.由图可知 T1>T2 D.由图可知 T1<T2 4.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为 3 atm,保持温度不变,当压强减小了 2 atm,体积变化了
4 L,则该气体原来的体积为( )
4 A.3 L
B.2 L
8 C.3 L
D.3 L
5.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由 0 ℃升高到 10 ℃时,其压强的增加
气体对接触面处薄膜的压力.
14.(9 分)一竖直放置、缸壁光滑且导热的柱形汽缸内盛有一定量的氮 气,被活塞分隔成Ⅰ、Ⅱ两部分;已知活塞的质量为 m,活塞面积为 S, 达到平衡时,这两部分气体的体积相等,如图甲所示;为了求出此时上部 气体的压强 p10,将汽缸缓慢倒置,再次达到平衡时,上下两部分气体的 体积之比为 3∶1,如图乙所示.设外界温度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求:图甲中上部气 体的压强 p10.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同步测试卷(八) 含解析
高中同步测试卷(八)第八单元热力学第二定律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热力学定律表明自然界中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A.有的只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B.有的只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C.有的既不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D.所有的都遵守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能全部变成内能是不可能的B.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是因为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C.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D.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全部变成功是可能的3.下列供热方式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用煤做燃料供热B.用石油做燃料供热C.用天然气或煤气做燃料供热D.用太阳能灶供热4.下列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微观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微观的角度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个统计规律B.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减小的方向进行C.有的自然过程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有的自然过程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减小的方向进行D.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会减小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绝对零度是可以达到的B.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C.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并使之全部变成有用的机械功是不可能的D.热量能够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6.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每次碰撞对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压强一定增大B.体积减小,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多,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C.绝热压缩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时,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压强一定增大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向真空自由膨胀时,体积增大,熵减小7.关于“温室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辐射到地球上,由此产生了“温室效应”B.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由此产生了“温室效应”C.“温室效应”使得地面气温上升、两极冰雪融化D.“温室效应”使得土壤酸化8.关于气体向真空中扩散的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气体分子数越少,扩散到真空中的分子全部回到原状态的可能性越大B.气体分子数越多,扩散到真空中的分子全部回到原状态的可能性越大C.扩散到真空中的分子在整个容器中分布越均匀,其宏观态对应的微观态数目越大D.气体向真空中扩散时,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9.下列现象属于能量耗散的有()A.利用水能发电转化为电能B.电能通过灯泡中的电阻丝转化为光能C.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火炉把房子烤暖10.关于空调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冷空调机工作时,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B.制暖空调机工作时,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C.冷暖空调机不论是制冷还是制暖时,热量总是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D.以上说法都不对11.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四个活动方案,哪些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A.改进热机的生产工艺,总有一天热机的效率可达到100%B.发明一种制冷设备,使温度降至绝对零度以下C.汽车尾气中各类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后严重污染了空气,想办法使它们自发地分离,既清洁了空气,又变废为宝D.将房屋顶盖上太阳能板,可直接用太阳能来解决照明和热水问题12.如图所示,两个相通的容器P、Q间装有阀门K,P中充满气体,Q内为真空,整个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打开阀门K后,P中的气体进入Q中,最终达到平衡,则()A.气体体积膨胀,内能增加B.气体分子势能减小,内能增加C.气体分子势能增大,压强可能不变D.Q中气体不可能自发地全部退回到P中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中悬浮的颗粒越大,某时刻撞击它的分子越多,布朗运动越不明显B.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导致分子平均动能增大C.冰箱内低温食品的热量自发地传到了冰箱外高温的空气中D.当人们感到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小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10分)在风力资源丰富的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的玉门设计建一个大型风力发电场,其单机的额定功率为600 kW.通过实验测得风力发电机的功率与风速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从图示资料可知:当平均风速大于________m/s时就可以发电,当平均风速达到________m/s 时达到额定功率.气象资料显示:河西走廊常年平均风速为v=12 m/s,则一台风力发电机的年发电量约为________kW·h.15.(12分)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从一份科技攻关课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酸雨区已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农业每年因遭受酸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亿多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1)在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硫地面浓度.在20世纪的60~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增加了35%,但由于建造高烟囱的结果,地面二氧化硫浓度降低了30%之多.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是否可取,说明其理由.(2)用传统的煤、石油作燃料,其主要缺点是什么?与传统的煤、石油作燃料相比,哪种物质可以作为新能源?主要优点是什么,缺点又是什么?16.(13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数量迅猛增长,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目前已占整个污染源的一半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研制开发的太阳能汽车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如图所示,是某研究所研制的太阳能汽车,它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利用电动机来驱动的一种新型汽车.设太阳光照射到电池板上的辐射功率为7 kW.在晴朗的天气里,太阳能电池对着太阳时产生的电压为160 V,并对车上的电动机提供12 A的电流,请你求出:(1)在这种情况下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大?(2)如果这辆汽车的电动机将电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75%,当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180 N,则在1 min内这辆汽车行驶了多少米?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65430115]解析:选D.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对所有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成立,D项正确,A、B、C项错误.2.[导学号:65430116]解析:选D.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故A错;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是因为它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故B错;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如果不是自发地,是可以进行的,故C错;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是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全部变为功的同时也引起了其他的变化,是可能的,故D项对.3.[导学号:65430117]解析:选D.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利用,使人类获得大量的内能.但由于这些燃料中含有杂质以及燃烧的不充分,使得废气中含有的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了大气.而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的能源,应大力推广,故答案应选D.4.[导学号:65430118]解析:选A.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个统计规律,A对;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本质看,一切不可逆过程总是沿着大量分子热运动无序程度增大的方向进行,B、C错;任何自然过程总是朝着无序程度增大的方向进行,也就是熵增加的方向进行,故D错.所以选A.5.[导学号:65430119]解析:选BD.绝对零度是永远也达不到的,只能趋近,A错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可知B正确;由开尔文表述可知C错误;由克劳修斯表述可知D正确.6.[导学号:65430120]解析:选C.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如果气体体积增大,压强不一定增大,A错;体积减小,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多,如果对外放热,气体的内能可能减小,B错;孤立系统总是从熵小的状态向熵大的状态发展,D错.只有C 对.7.[导学号:65430121]解析:选BC.“温室效应”的产生是由于石油和煤炭等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它的危害是使地面气温上升,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海水向河流倒灌、耕地盐碱化等,故B、C选项正确.8.[导学号:65430122]解析:选ACD.气体分子向真空中扩散时,分子数越少,分子全部分布于原状态下即全部回到原状态的概率越大,分子数越多,分子全部分布于原状态下即全部回到原状态的概率越小,则A正确、B错误.扩散到真空中的分子在整个容器中均匀分布的概率最大,即其宏观态对应的微观态最多,并且这一宏观态的无序性最强,C、D 正确.9.[导学号:65430123]解析:选D.能量耗散是指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最终流散在周围环境中无法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的现象,能够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的能不能称为能量耗散.本题中的电能、光能都可以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如用光作能源的手表等.只有当用电灯照明时的光能被墙壁吸收之后变为周围环境的内能,才无法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但本题没有指明该光能用来做什么,故不能算能量耗散.火炉把房子烤暖后使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并流散在周围的环境中,无法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属于能量耗散.10.[导学号:65430124]解析:选AB.空调机制冷,压缩机消耗电能是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的;空调机制暖时,消耗电能,使发热装置发热,热量从发热的高温物体传递到房间内.11.[导学号:65430125]解析:选D.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A项错误;绝对零度不可达到,B项错误;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不会与空气自动分离,C项错误;太阳能可以发电和进行加热,D项正确.12.[导学号:65430126]解析:选D.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知,自然界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D项正确.容器内气体自由膨胀,气体与外界之间不做功也没有热交换,故气体的内能不变,A项不正确.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很弱,气体体积变化时,气体分子势能可认为不变,B、C项也不正确.13.[导学号:65430127]解析:选AD.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并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选项B 错误;压缩机做功,使冰箱内低温食品的热量传到了冰箱外高温的空气中,选项C 错误.14.[导学号:65430128] 解析:由题图可知,横坐标为风速、纵坐标为功率,起点处纵坐标为零,横坐标在2~3之间,所以当平均风速大于2 m/s 时,就有电功率输出,就能发电.再由图线可知,在风速达到14 m/s 时,电功率稳定,所以此时达到额定功率.风速v =12 m/s 时,对应电功率为530 kW ,应用W =Pt 公式,将数据代入求解整理可得W =4.64×106 kW·h.答案:2 14 4.64×10615.[导学号:65430129] 解析:(1)不可取,因为排放总量并没有减少,进一步形成的酸雨仍会造成对全球的危害.(2)煤、石油是不易再生的化石燃料,其资源是有限的,其次,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等严重污染大气,进而形成酸雨,燃烧后产生的CO 2又会造成温室效应.第一,可以用水作为原料来制取氢燃料;其次,氢燃料燃烧时放热多,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汽油的3倍;第三,氢燃料的最大优点是燃烧产物为水,不易污染环境,还可循环使用.答案:见解析16.[导学号:65430130] 解析:(1)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P =UI =160 V ×12 A =1 920 W.(2)由P =W t得 W 电=Pt =1 920 W ×60 s =115 200 J由题意W 机=W 电η=115 200 J ×75 %=86 400 J又由W =Fs 得汽车行驶的距离s =W 机F =86 400180m =480 m. 答案:(1)1 920 W (2)480 m。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物理选修3-3:高中同步测试卷(12)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二)学业水平测试卷(B)(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某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则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的质量是M/N AB.单位体积内分子的个数是ρN A/MC.分子的体积一定是M/(ρN A)D.平均每个分子占据的空间是M/(ρN A)2.有经验的柴油机维修师傅,不用任何仪器,只要将手伸到柴油机排气管附近,去感受一下尾气的温度,就能判断出这台柴油机是否节能,真是“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关于尾气的温度跟柴油机是否节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尾气的温度越高,柴油机越节能B.尾气的温度越低,柴油机越节能C.尾气的温度高低与柴油机是否节能无关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3.关于永动机和热力学定律的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二类永动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B.如果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C.外界对物体做功,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D.做功和传热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从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观点来看这两种改变方式是有区别的4.如果选取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那么关于分子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分子间距离为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大B.当分子间距离为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为零C.当分子间距离为平衡距离时,由于分子力为零,所以分子势能为零D.在相互靠近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势能逐渐增大5.氧气瓶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密封不严,出现缓慢漏气,其瓶内氧气的压强和体积变化如图中A到B所示,则瓶内氧气的温度(设环境温度不变)()A.一直升高B.一直下降C.先升高后降低D.不变6.一个密闭的绝热容器内,有一个绝热的活塞将它隔成A、B两部分空间,在A、B两部分空间内封有相同质量的空气,开始时活塞被销钉固定,A部分气体的体积大于B部分气体的体积,两部分气体温度相同,如图所示.则拔出销钉后,达到平衡时,A、B两部分气体的体积V A与V B的大小关系是() A.V A>V B B.V A=V BC.V A<V B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7.根据分子动理论和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B.固体压缩后撤力恢复原状,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C.使密闭气球内气体的体积减小,气体的内能可能增加D.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将散失在环境中的内能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而不引起其他变化8.科学家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进行了一次在微重力条件(即失重状态)下制造泡沫金属的实验.把锂、铝、钛等轻金属放在一个石英瓶内,用太阳能将这些金属熔化成液体,然后在熔化的金属中充进氢气,使金属内产生大量气泡,金属冷凝后就形成到处是微孔的泡沫金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失重条件下液态金属呈现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B.失重条件下充入金属液体的气体气泡不能无限地膨胀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约束C.在金属液体冷凝过程中,气泡收缩变小,气体内能增大D.泡沫金属物理性质各向同性,说明它是非晶体9.如图是压力保温瓶的结构简图,活塞a与液面之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假设封闭气体为理想气体且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向下压a的过程中,瓶内气体()A.内能增大B.体积增大C.压强增大D.温度不变10.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表示在如图所示的p -V 图上,气体先由a 状态沿双曲线经等温过程变化到b 状态,再沿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变化到c 状态,a 、c 两点位于与纵轴平行的直线上,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a 状态至b 状态的过程中,气体放出热量,内能不变B .由b 状态至c 状态的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增加,平均每个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与器壁碰撞的次数不变C .c 状态与a 状态相比,c 状态分子平均距离较大,分子平均动能较大D .b 状态与a 状态相比,b 状态分子平均距离较小,分子平均动能相等11.如图所示,一演示用的“永动机”转轮由5根轻杆和转轴构成,轻杆的末端装有用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叶片.轻推转轮后,进入热水的叶片因伸展而“划水”,推动转轮转动.离开热水后,叶片形状迅速恢复,转轮因此能较长时间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转轮依靠自身惯性转动,不需要消耗外界能量B .转轮转动所需能量来自形状记忆合金自身C .转动的叶片不断搅动热水,水温升高D .叶片在热水中吸收的热量一定大于在空气中释放的热量1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沿图示状态变化方向从状态a 到状态b ,到状态c 再回到状态a .三个状态的体积分别为V a 、V b 、V c ,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 .V a =V bB .V a =V cC .V b =327600V cD .V c =32754V a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8分)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 000 mL 油酸酒精溶液中有油酸0.6 mL ,用滴管向量筒内滴50滴上述溶液,量筒中的溶液体积增加1 mL ,若把一滴这样的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中,由于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展开,稳定后形成单分子油膜的形状如图所示.(1)若每一小方格的边长为30 mm,则油酸薄膜的面积为________m2;(2)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________m3;(3)根据上述数据,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m.14.(10分)某热机使用热值q=3.0×107J/kg的燃料,燃烧效率为η1=80%,汽缸中高温、高压的燃气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η2=40%,热机传动部分的机械效率为η3=90%,若热机每小时燃烧m=40 kg的燃料,那么热机输出的有用功率为多少?15.(10分)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气体从状态A经状态B、C、D再回到状态A.问AB、BC、CD、DA是什么过程?已知气体在状态A时的体积是1 L,则在状态B、C、D时的体积各为多少?并把此图改为p-V图.16.(12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其状态变化过程的p-V图象如图所示.已知该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为27 ℃,求:(1)该气体在状态B、C时的温度分别是多少?(2)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是多少?(3)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的热量是多少?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65430180]解析:选C.M/(ρN A)是平均每个分子占据的空间,并不一定是一个分子的体积,C选项错.2.[导学号:65430181]解析:选B.气体的内能不可能完全转化为柴油机的机械能,柴油在汽缸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是一个高温热源,而柴油机排气管排出的尾气是一个低温热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这两个热源之间的能量差就是转换的机械能,燃烧相同的燃料,要想输出的机械能越多,尾气的温度就要越低,即这样的柴油机越节能,故选项B 是正确的.3.[导学号:65430182]解析:选D.第二类永动机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并不是违反能量守恒定律,故A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知内能的变化由做功W和传热Q两个方面共同决定,只知道做功情况或只知道传热情况无法确定内能的变化情况,故B、C错误;做功和传热都可改变物体内能.但做功是不同形式能间的转化,而传热是同种形式能间的转移,这两种方式是有区别的,故D正确.4.[导学号:65430183]解析:选B.根据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的关系可知,两分子距离不断减小时,分子势能先减小到最小值(此时分子间距离为r0),接着分子势能再增大.当分子间距离为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小且为负值,不为零.分子势能是标量,在图象中比较势能时要看正负号,正负号能反映大小,正值一定大于负值.5.[导学号:65430184]解析:选D.易错选B,错误原因是只简单地对A、B及A到B的过程进行分析后,作出各状态下的等温线,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T A>T1>T2>T B,从而误选B,而忽略了只有一定质量的气体才满足T A>T1>T2>T B,正确选项应为D.密封不严说明漏气,说明气体质量变化,B不正确;漏气缓慢进行,故氧气瓶中氧气可充分同外界进行热交换,隐含与外界“等温”.6.[导学号:65430185]解析:选A.初态两边气体的质量相同,V A>V B,因此气体分子的密度ρA<ρB,又因为温度相同,根据气体压强的决定因素可知p A<p B.当拔出销钉时,因为p A<p B,所以活塞向A部分气体的方向移动,活塞对A部分气体做功,B部分气体对活塞做功,导致A部分气体的密度增加,温度升高,而B部分气体的密度减小,温度降低,直至p′A =p′B,此时T′A>T′B.又因为最终只有两边气体的压强相等活塞才能静止,而两边气体的质量相等,A部分气体的温度高于B部分气体的温度,两边气体的压强要想相等,只有A部分气体的密度小于B部分气体的密度,故最终一定是V′A>V′B,A正确.7.[导学号:65430186] 解析:选BC.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选项A 错误;固体压缩后撤力恢复原状,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选项B 正确;使密闭气球内气体的体积减小,必须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可能增加,选项C 正确;不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将散失在环境中的内能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而不引起其他变化,选项D 错误.8.[导学号:65430187] 解析:选B.液态金属呈现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A 错B 对;在金属液体冷凝过程中,气泡收缩变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C 项错误;金属属于多晶体,D 项错误.9.[导学号:65430188] 解析:选AC.向下压a 的过程为绝热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A 对D 错,由pV T=C ,体积减小,温度升高,压强增大,B 错C 对,本题选AC.10.[导学号:65430189] 解析:选AD.由a 到b 的过程是等温过程,所以内能不发生变化,气体体积减小,所以外界对气体做功,放出热量,分子平均距离减小,分子平均动能不变,A 、D 正确;由b 到c 的过程是等压过程,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所以气体对外界做功,应该吸收热量,因为压强不变,且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碰撞次数减少,B 错误;由c 到a 的过程是等容过程,压强减小,温度降低,所以分子平均距离不变,分子平均动能减小,C 错误.11.[导学号:65430190] 解析:选D.转轮转动,机械能增加,必须从外界吸收能量,A 、B 错误;转动叶片从水中吸收能量,水温降低,C 错误;叶片吸收的热量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选项D 正确.12.[导学号:65430191] 解析:选BC.根据图象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p 0V a 300=2p 0V b 327=2p 0V c 600,可得:V a =V c ,V b =327600V c .本题答案为B 、C. 13.[导学号:65430192] 解析:(1)查格数算面积:对于边缘的部分,多于半格的算一个,不足半个方格的舍去,共为91个,油膜面积为S =91×(3.0×10-2m)2=8.19×10-2m 2.(2)因50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1 mL ,且溶液含纯油酸的浓度为0.06%,故每滴油酸酒精溶液含纯油酸的体积为V 0=1 mL 50×0.06%=1.2×10-11m 3. (3)把油酸薄膜的厚度视为油酸分子的直径,可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d =V 0S≈1.5×10-10m.答案:(1)8.19×10-2 (2)1.2×10-11 (3)1.5×10-1014.[导学号:65430193] 解析:根据题意,热机每小时做的功为W =qmη1η2η3=3.0×107×40×80%×40%×90% J =3.456×108 J由功率的定义式P =W t =3.456×10860×60W =96 000 W =96 kW. 答案:96 kW15.[导学号:65430194] 解析:AB 过程是等容升温升压过程,BC 过程是等压膨胀过程,CD 过程是等温膨胀过程,DA 过程是等压压缩过程.现求A 、B 、C 、D 各点的体积:已知V A =1 L ,V B =1 L(等容过程),由V C T C =V B T B(等压过程),得V C =T C V B T B =⎝⎛⎭⎫900×1450 L =2 L ;由p D V D =p C V C (等温过程),得V D =V C p C p D =⎝⎛⎭⎫2×31L =6 L.改画为p -V 图如下图所示.答案:见解析16.[导学号:65430195] 解析:(1)对于理想气体A →Bp A T A =p B T B T B =100 K B →C V B T B =V C T CT C =300 K. (2)A →C 由温度相等得:ΔU =0.(3)A →C 的过程是吸热过程吸收的热量Q =-W =p ΔV =2 000 J.答案:(1)100 K 300 K (2)0 (3)吸热 2 000 J。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物理选修3-3:高中同步测试卷(五)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同步测试卷(五)第五单元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根据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B.一块均匀薄片,沿各个方向对它施加拉力,发现其强度一样,则此薄片一定是非晶体C.一个固体球,如果沿其各条直径方向的导电性不同,则该球一定是单晶体D.一块晶体,若其各个方向的导热性相同,则一定是多晶体2.如图所示,甲、乙两种薄片的表面分别涂有薄薄的一层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的针尖分别接触这两种薄片,接触点周围熔化了的石蜡的形状分别如图所示.对这两种薄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熔点一定高于乙的熔点B.甲薄片一定是晶体C.乙薄片一定是非晶体D.以上说法都错3.关于石墨与金刚石的区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墨与金刚石是同种物质组成,空间结构不同的晶体B.金刚石晶体结构紧密,所以质地坚硬,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所以质地松软C.石墨和金刚石是不同物质的微粒组成的不同晶体D.石墨导电,金刚石不导电是由于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不同4.如图所示,先把一个棉线圈拴在铁丝环上,再把铁丝环在肥皂液里浸一下,使铁丝环上布满肥皂液薄膜.如果用热针刺破棉线圈里那部分薄膜,则棉线圈将成为圆形,主要原因是()A.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斥力作用B.液体表面受重力作用C.液体表面的张力作用D.棉线圈的张力作用5.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利用了毛细现象()A.用粉笔吸干纸上的墨汁B.在建造房屋时,在砌砖的地基上铺一层油毡或涂过沥青的厚纸C.用棉线作酒精灯的灯芯D.想保存地下的水分,把地面上的土壤锄松6.一块密度和厚度都均匀分布的矩形被测样品,长AB是宽AC的两倍,如图所示.若用多用电表沿两对称轴O1O1′和O2O2′测其电阻阻值均为R,则这块样品一定是()A.单晶体B.多晶体C.非晶体D.金属7.下列现象中,是由液体的表面张力造成的是()A.游泳时弄湿了的头发黏在一起B.熔化的铁水注入内空且为球形的砂箱,冷却后铸成一个铁球C.脱湿衣服感觉很费劲D.绸布伞有缝隙但不漏雨水8.下列属于液晶分子示意图的是()9.假设宇宙飞船在太空轨道上运行时,舱内有一玻璃烧杯中盛有少许水银,那么水银在烧杯中呈现的形状为(如图所示)()10.对下列几种固体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有()A.食盐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食盐是晶体B.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C.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不规则D.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B.当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液晶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强度不同C.当氢气和氧气的温度相同时,它们分子的平均速率相同D.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温度有关12.人类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是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入的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液晶的分子势能与体积有关B.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C.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D.露珠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13.水对玻璃是浸润物体,而水银对玻璃是不浸润物体,它们在毛细管中将产生上升或下降的现象,现把不同粗细的三根毛细管插入水和水银中,如图所示,正确的现象应是()14.在水中浸入两个同样细的毛细管,一个是直的,另一个是弯的,如图所示,水在直管中上升的高度比在弯管中的最高点还要高,那么弯管中的水将()A.不断地流出B.不会流出C.不一定会流出D.无法判断会不会流出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8分)在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属于非晶体的是__________;属于单晶体的是__________;属于多晶体的是__________.(填物质代号)A.玻璃B.雪花C.橡胶D.铁块E.单晶硅F.沥青16.(6分)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以得到物质表面原子排列的图象,从而可以研究物质的构成规律.下面的照片是一些晶体材料表面的STM图象,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看到这些材料都是由原子在空间排列而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则构成这些材料的原子在物质表面排列的共同特点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6分)要想把凝在衣料上面的蜡或油脂去掉,只要把两层吸墨纸分别放在这部分衣料的上面和下面,然后用热熨斗在吸墨纸上来回熨烫就可以了,为什么这样做可以去掉衣料上的蜡或油?18.(10分)如图所示为食盐晶体结构示意图,食盐晶体是由钠离子(图中○)和氯离子(图中●)组成的,这两种离子在空间中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都是等距离地交错排列的.已知食盐的摩尔质量是58.5g/mol,食盐的密度是2.2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1023mol-1,试估算食盐晶体中两个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65430065]解析:选C.多晶体和非晶体都显示各向同性,只有单晶体显示各向异性,所以A、B错误,C正确.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性,仅是指某些物理性质,并不是所有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换言之,某一物理性质显示各向同性,并不意味着该物质一定不是单晶体,所以D错.2.[导学号:65430066]解析:选B.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和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故甲薄片一定是单晶体,从图中无法确定熔点的高低,B正确.3.[导学号:65430067]解析:选AB.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原子组成的,由于空间结构不同,造成金刚石坚硬、石墨松软,A、B选项正确.4.[导学号:65430068]解析:选C.由于液体表面层内分子间距离比较大,液体表面张力使得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故松弛的棉线圈变为圆形,C正确.5.[导学号:65430069]解析:选AC.粉笔和棉线内部有许多细小的孔道,起着毛细管的作用,所以A、C正确;砖的内部也有许多细小的孔道,会起到毛细管的作用,在砌砖的地基上铺一层油毡或涂过沥青的厚纸,可以防止地下水分沿着夯实的地基以及砖墙的毛细管上升,以保持房屋干燥,故B错误;土壤里面有很多毛细管,地下的水分可沿着它们上升到地面,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破坏这些土壤里的毛细管,故D错误.6.[导学号:65430070]解析:选A.通过测量知O1O1′与O2O2′长度不同而电阻R相同,说明该样品呈现各向异性,一定是单晶体.7.[导学号:65430071]解析:选AD.B项中铁球的形状决定于砂箱的形状;C项中脱湿衣服费劲是附着力造成的.A、D选项正确.8.[导学号:65430072] B9.[导学号:65430073]解析:选D.因为水银不浸润玻璃,所以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水银的形状只由表面张力决定.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水银的表面要收缩至最小,所以最终水银成球形.10.[导学号:65430074]解析:选A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食盐具有这样的特点,则说明食盐是晶体,选项A正确;蜂蜡的导热特点是各向同性的,是非晶体,烧热的针尖使蜂蜡熔化后呈椭圆形,说明云母片的导热特点是各向异性,故云母片是晶体,选项B错误;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则该物质微粒在空间的排列是规则的,选项C错误;石墨与金刚石皆由碳原子组成,但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是不同的,选项D正确.11.[导学号:65430075]解析:选ABD.当氢气和氧气的温度相同时,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但平均速率不相同,选项C错误.12.[导学号:65430076]解析:选AD.液晶是一类处于液态和固态之间的特殊物质,其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在体积发生变化时需要考虑分子间力的作用,分子势能和体积有关,A正确.晶体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单晶体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多晶体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B错误.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但不是每一个分子动能都增大,C 错误.露珠由于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表面积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即呈球形,D正确.13.[导学号:65430077]解析:选AD.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或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为毛细现象,管子越细,现象越明显,A、D项正确,B、C项错误.14.[导学号:65430078]解析:选B.因为水滴从弯管口N处落下之前,弯管口的水面在重力作用下要向下凸出,这时表面张力的合力竖直向上,使水不能流出,选项B正确.15.[导学号:65430079]解析:B、D、E为晶体,A、C、F为非晶体,B、E为单晶体,D为多晶体.答案:BDE ACF BE D16.[导学号:65430080]解析:本题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晶体材料的构成规律,尽管不同材料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情况不同,但原子都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都具有一定的对称性.答案:(1)在确定方向上原子有规律地排列,在不同方向上原子的排列一般不同(2)原子的排列具有一定的对称性17.[导学号:65430081] 解析:熔化的蜡或油脂浸润吸墨纸,放在衣料上、下面的吸墨纸内有许多细小的孔道起着毛细管的作用,当蜡或油脂受热熔化成液体后,由于毛细现象,它们就会被吸墨纸吸掉.答案:见解析18.[导学号:65430082] 解析:1 mol 食盐中有N A 个氯离子和N A 个钠离子,离子总数为2N A .摩尔体积V mol 、摩尔质量M 与物质密度ρ的关系为:V mol =M ρ, 所以一个离子所占的体积为:V 0=V mol 2N A =M 2N A ρ由题图可知V 0是图中每个小立方体的体积,此正立方体的边长d =3V 0=3M 2N A ρ 而最近的两个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r =2d = 23M 2N A ρ=1.41× 358.5×10-32×6.0×1023×2.2×103 m =4×10-10 m. 答案:4×10-10 m。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物理选修3-3: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三) Word版含解析.pptx
学无 止 境
增大,C 对,D 错. 10.[导学号:65430205] 解析:选 AC.充气袋被挤压时,体积减小,气体对外界做负
功,袋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气体
体积减小,温度升高,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得压强增大,故 A、C 正确,B、D 错误. 11.[导学号:65430206] 解析:选 D.C 管两端开口,将 A、B 两球中的空气连成一整
学无止 境
14.(10 分)在游泳世锦赛女单 10 米跳台决赛中,中国小将司雅杰夺得金牌.假如她一 次呼吸吸入 450 cm3 的空气,则她一次呼吸所吸入的空气质量是多少?所吸入的气体分子数 是多少?(按标准状况估算,空气的摩尔质量是 m=29 g/mol)
15.(10 分)如图所示,绝热汽缸 A 与导热汽缸 B 均固定在地面上, 由刚性杆连接的绝热活塞与两汽缸间均无摩擦,开始时两形状相同的 长方体汽缸内装有理想气体,压强均为 p0、体积均为 V0.缓慢加热 A 中气体,使 A 中气体体 积变为原来的 1.2 倍.设环境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答案:4 天
14.[导学号:65430209] 解析:司雅杰一次呼吸所吸入的空气质量为:m′=
450×10-6 22.4×10-3
×29×10-3 kg=5.8×10-4 kg.
所吸入的气体分子数为:N=mm′NA=52.98××1100--34×6.02×1023=1.2×1022(个).
答案:5.8×10-4 kg 1.2×1022 个
塞上,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后连接在一个小桶上,开始时活塞静止,
现不断向小桶中添加细砂,使活塞缓慢向右移动(活塞始终未被拉出
汽缸),则在活塞移动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同步测试卷(十一)
高中同步测试卷 (十一 )学业水平测试卷 (A)(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此题共 12 小题,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起码有一个选项切合题目要求.所有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奥运祥云火炬的焚烧系统由燃气罐 ( 内有液态丙烷 )、稳压装置和焚烧器三部分构成.当稳压阀翻开此后,燃气以气态从气罐里出来,经过稳压阀后进入焚烧室进行焚烧.则()A.燃气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中不必定对外做功B.燃气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中分子的分子势能减少C.燃气在焚烧室焚烧的过程是熵增添的过程D.燃气焚烧后开释在四周环境中的能量很简单被回收再利用2.对于永动机不行能制成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第一类永动机违犯了能量守恒定律B.第二类永动机违犯了能量守恒定律C.第一类永动机不可以制成说了然自然界中进行的波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拥有方向性D.第二类永动机不可以制成说了然自然界中进行的波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拥有方向性3.以下对于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两张纸湿润后很难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只有同种物质的分子间才存在分子力的作用C.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斥力增大,引力减小D.表面光滑的太空船很简单“黏合”尘埃是因为分子力的作用4.被压瘪但还没有破碎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泡一会儿,就会从头鼓起来.这一过程乒乓球内的气体 ()A .吸热,对外做功,内能不变B.吸热,对外做功,内能增添C.温度高升,体积增大,压强不变D.压强增大,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加5.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热量自觉地从甲物体传到乙物体,甲的内能不必定比乙大B.汽油是一种洁净能源C.水能是可重生能源,所以可制造一台利用水能的机器,效率可达100%D.煤、石油等惯例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断的6.如下图,对于液体在器壁邻近发生的曲折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表面层 1 内分子的散布比液体内部疏B.表面层 2 内分子的散布比液体内部密C.附着层 1 内分子的散布比液体内部疏D.附着层 2 内分子的散布比液体内部密() 7.在某一容器中关闭着必定质量的气体,对此气体的压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气体压强是由重力惹起的,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等于容器内气体所受的重力B.气体压强是由大批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屡次碰撞惹起的C.容器以9.8 m/s2的加快度向下运动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为零D.因为分子运动无规则,所以容器内壁各地方受的气体压强不必定相等8.必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如下图的状态变化1→ 2→3过程,则三个状态的温度之比是 ()A.1∶3∶5B.3∶6∶5C.3∶ 2∶ 1D. 5∶6∶39.如下图,活塞将汽缸分红两个气室,汽缸壁、活塞、拉杆是绝热的,且都不漏气,U A和 U B分别表示A、B 气室中气体的内能.则将拉杆向外拉动的过程中()A.U A不变, U B变小B. U A增大, U B不变C.U A增大, U B变小D.U A不变, U B增大10.如图为某实验器械的构造表示图,金属内筒和隔热外筒间关闭了一定体积的空气,内筒中有水.在水加热升温的过程中,被关闭的空气() A.内能增大B.压强增大C.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D.所有分子运动速率都增大11.如下图, a、 b、 c、 d 表示必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四个状态,图中 ad 平行于横坐标轴,dc 平行于纵坐标轴,ab 的延伸线过原点,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从状态 d 到 c,气体不吸热也不放热B.从状态 c 到 b,气体放热C.从状态 a 到 d,气体对外做功D.从状态 b 到 a,气体吸热12.如下图,玻璃管 A 和 B 相同粗细, A 的上端关闭,两管下端用橡皮管连通,两管中水银柱高度差为h,若将 B 管慢慢地提起,则()A . A 管内空气柱将变长B.A 管内空气柱将变短C.两管内水银柱高度差将增大D.两管内水银柱高度差将减小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二、非选择题 (此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需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可以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一定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 (9 分) 体积为 1.2 ×10- 3cm3的油滴在静止的水面上扩展为 4 m2的单分子油膜,假定分子间是密切摆列的,则可估量出这类油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____m ,1 mol 这类油的体积为 ____________m3,油分子质量为 ____________ . (油的密度为 0.8 ×103kg/m3) 14.(9 分 ) 若将气泡内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气泡从湖底上涨到湖面的过程中,对外界做了 0.6 J 的功,则此过程中气泡 ________(填“汲取”或“放出”)的热量是 ________J.气泡到达湖面后,温度上涨的过程中,又对外界做了0.1 J 的功,同时汲取了 0.3 J 的热量,则此过程中,气泡内气体内能增添了________J.15. (10 分 )一高压气体钢瓶,容积为V0,用绝热资料制成,开始时关闭的气体压强为p0,温度为 T0= 300 K ,内部气体经加热后温度升至T1= 350 K ,求:(1)温度高升至 T1时气体的压强;(2)若气体温度保持 T1= 350 K 不变,迟缓地放出一部分气体,负气体压强再回到p0,此时钢瓶内节余气体的质量与本来气体总质量的比值为多少?16.(12 分 )如下图,一集热箱里面关闭着必定量的气体,集热板作为箱的活塞且正对着太阳,其面积为S.在 t 时间内集热箱里气体膨胀对外做的功数值为W,其内能增添了U ,已知照耀到集热板上太阳光的能量有50%被箱内气体汲取,求:(1)这段时间内集热箱内气体共汲取的热量;(2)此地点太阳光在垂直集热板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参照答案与分析1. [ 导学号: 65430164] C2. [ 导学号: 65430165]分析:选AD.第一类永动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第二类永动机违反了热传达的方向性.所以,正确选项为 A 、D.3.[ 导学号: 65430166]分析:选BC.两张湿润的纸靠得很近,使分子间的距离变得很小,进入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A 正确;不一样物质的分子间也存在互相作使劲, B错误;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斥力和引力都增大,斥力增大得快, C 错误;当表面光滑的太空船在太空中与尘埃互相摩擦时,能够使飞船表面与尘埃的距离达到分子力的作用范围而发生“黏合”,所以是分子力的作用, D 正确.所以选B、 C.4. [ 导学号: 65430167]分析:选B.乒乓球内的气体汲取热量后,温度高升,内能增加,体积变大,对外做功, A 错误, B 正确.乒乓球能鼓起来,说明内部气体的压强必定增大,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减少,C、 D 均错误.5. [ 导学号: 65430168]分析:选A.热量自觉地从甲传到乙,说明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但物体的内能除与温度相关外,还与物体体积及物质的量等要素相关,甲的内能不一定大于乙的内能, A 对;汽油焚烧会惹起一些化合物的产生,致使有毒气体的生成, B 错;水能固然是可重生能源,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效率不行能达到100% , C 错;煤、石油等存量是有限的,是不行重生能源, D 错.6.[ 导学号: 65430169]分析:选 A. 表面层 1、 2 内的分子散布都比液体内部疏,分子引力起主要作用,出现表面张力.而附着层 1 内分子的散布比液体内部密,出现浸润现象,附着层 2 内分子的散布比液体内部疏,出现不浸润现象,所以B、C、D 都错.7. [ 导学号: 65430170]分析:选 B. 气体压强是由大批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屡次碰撞引起的,它由气体的均匀动能和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决定,故 A 、C、 D 错误, B 正确.8. [ 导学号: 65430171]分析:选 B.依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可得 B 项正确.9. [ 导学号: 65430172]分析:选 C. 该题中的汽缸壁、活塞、拉杆是绝热的,说明汽缸中的气体与外界不发生热互换.对 A 气室中的气体,若以U A表示其内能的增量,则由热力学第必定律有U A= Q A+W A,因为 Q A=0,则U A= W A.在题述过程中,因 A 气室中气体的体积减小,外界(活塞 )对气体做功, W A>0 ,所以U A>0 ,即 U A增大.同理, B 气室中气体的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活塞 )做功, W B<0 ,所以U B<0 ,即 U B 减小.应选 C.10. [导学号:65430173]分析: 选AB. 空气体积不变,故做功为0,即 W = 0.又因为外壁隔热,而内壁因为水的升温会汲取热量,故Q>0,由热力学第必定律U =W +Q 可得U>0,内能增添,A 正确;空气体积不变,分子数密度不变,气体内能增添,温度高升,分子热运动变强烈,对器壁撞击增强,故压强变大,B 正确;分子间距离不变,故作使劲大小不变, C 错误;气体温度高升,分子的均匀热运动速率加快,不代表每一个分子运动都加快, D 错误.11.[ 导学号: 65430174] 分析:选 BCD. 从状态 d 到 c ,温度不变, 理想气体内能不变,可是因为压强减小,所以体积增大,对外做功,还要保持内能不变,必定要汲取热量,应选项 A 错;气体从状态 c 到状态 b 是一个降压、降温过程,同时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而气体的内能还要减小(降温 ),就必定要陪伴放热的过程,应选项 B 对;气体从状态 a 到状态 d 是一个等压、升温的过程,同时体积增大,所以气体要对外做功,选项 C 对;气体从状态 b 到状态 a 是个等容变化过程, 随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温度高升, 内能增大, 而在这个过程中气体的体积没有变化, 就没有做功, 气体内能的增大是因为气体吸热的结果,应选项D 对.12.[ 导学号: 65430175] 分析:选 BC. 将 B 管慢慢地提起, 能够以为气体温度不变. 封闭气体的压强增大,体积减小,所以空气柱将变短,而p A = p 0+ p h ,所以高度差将增大.13. [导学号: 65430176]分析: 油分子的直径V- 3 - 61.2 ×10 ×10-10d = S=m = 3×10 m4一个油分子的体积V =16πd 31×3.14 ×(3 ×10 -10 323 3 - 6 31 mol 油的体积 V 0= V ·N A =) ×6.02 ×10 m ≈ 8.5 × 10m61 mol 油的质量 M 0 = ρV一个油分子的质量m = M 0 = ρ VN A 1 3- 26N A N A=ρ·6πd ≈ 1.1 × 10kg.答案: 3×10 - 108.5 ×10- 6- 261.1 ×10 kg14.[导学号: 65430177]分析: 热力学第必定律 U =W + Q ,温度不变 U = 0, W =- 0.6 J ,则 Q = 0.6 J ,所以吸热. W ′=- 0.1 J , Q ′= 0.3 J , U ′= 0.2 J ,内能增添.答案: 汲取 0.6 0.215. [导学号: 65430178]分析: (1) 由查理定律可得: p 0 =p 1=T 1 7 T 0 ,解得: p 1 T 0p 0= p 0.T 1 6V 0 6(2)由玻意耳定律可得: p 1V 0= p 0V ,解得: V = 7,所以节余气体的质量与本来质量的比值为 6∶ 7.7答案: (1)6p 0 (2)6∶ 716. [导学号: 65430179]分析: (1) 设汲取的热量为 Q ,依据热力学第必定律得:U =-W +Q ,Q =U +W.(2)在垂直集热板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Q = U +W =2( U +W ). P =St η St ×50%St 答案: (1) U + W2( U + W )(2)St。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同步测试卷(六)
高中同步测试卷 (六)第六单元饱和汽与饱和汽压、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互换(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此题共 12 小题,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罕有一个选项切合题目要求.所有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用吹风机的热风吹一支蘸了酒精的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示数()A .先降低后高升B.先高升后降低C.向来降低D.向来高升()2.饱和汽压随温度变化的原由,正确的选项是A.温度高升,单位时间里从液体表面飞出的分子数减少B.温度降低,单位时间里从液体表面飞出的分子数增加C.温度高升,单位时间里从液体表面飞出的分子数增加,液体持续蒸发,压强增大D.温度降低,单位时间里从液体表面飞出的分子数大于返回液体表面的分子数3.干湿泡湿度计的湿泡温度计与干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距越大,表示()A .空气的绝对湿度越大B.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小C.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实质压强离饱和程度越近D.空气中的水蒸气的绝对湿度离饱和程度越远4.高压锅又叫压力锅,用它能够将被蒸煮的食品加热到100 ℃以上,所以食品简单被煮熟,且用高压锅煮食品比用一般锅煮食品省时间省燃料,特别做出的米饭香软爽口,很受人们欢迎.下表是 AS22 — 5— 80 高压锅的铭牌,对此以下解说正确的选项是()AS22— 5— 80容量 5 升净重8.92 kg锅帽重89.0 g气压 1.21 atm水的温度121 ℃A. 食品遇到的压强盛而易熟B.高压锅保温性能好,热量损失少而使食品易熟C.锅内温度能达到100 ℃以上,食品因高温而易熟D.高压锅的密封性好,减少水的蒸发而使食品易熟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 1 g 0 ℃的冰和1 g 0 ℃的水的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和内能均同样B.1 g 0 ℃的冰比 1 g 0 ℃的水的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和内能都要小C.1 g 100 D. 1 g 100℃的水和 1 g 100℃的水的内能比℃的水蒸气分子均匀动能和分子总动能都同样1 g 100 ℃水蒸气的内能小6.以下属于融化的是()A .糖放在水中后渐渐化成了糖水C.露珠的形成B.夏季放棒冰的杯子外壁有小水珠D.棒冰变为了糖水7.对于汽化热的观点,以下描绘中正确的是()A.某种液体汽化成必定温度的气体时所汲取的热量和其质量之比B.某种液体沸腾时,所汲取的能量和其质量之比C.某种液体在必定的温度下汽化时所汲取的能量与其质量的比值D.某种液体汽化成同温度的气体时所需的能量与其质量之比8.由饱和汽和饱和汽压的观点,以下结论中正确的选项是()A.饱和汽和液体之间的动向均衡,是指汽化和液化同时进行的过程,且进行的速率相等B.必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密度为必定值,温度高升,饱和汽的密度增大C.必定温度下的饱和汽压与体积没关D.饱和汽压跟热力学温度成正比9.我们感觉空气很湿润时,是因为()A.这时空气中所含水汽许多B.这时的气温较低C.这时的绝对湿度较大D.这时空气中的水汽离饱和状态较近10.如下图,在一个烧杯 A 内放一个小烧杯B,杯内都放有水,现对 A 的底部加热,则()A .烧杯 A 中的水比B 中的水先沸腾B.两烧杯中的水同时沸腾C.烧杯 A 中的水会沸腾, B 中的水不会沸腾D.上述三种状况都可能11.吉尼斯大全中,记述了一个人赤着脚在米的“世界之最”纪录.下边说法正确的选项是()650 ℃的焚烧着的一长堆木炭上步行约7.5A.这个表演者必定在脚下预先抹上了一种高级绝热防备剂B.这个表演者必定是跳跃式地走过去的,这样做接触时间短,炭火来不及灼伤脚C.这个表演者必定是用汗脚踩在炭火上一步步轻轻地走过去的D.这个表演者必定是轻轻地踮着脚走过去的,这样做接触面积小,即便灼伤也不厉害12.在一个大气压下, 1 g 100 ℃的水汲取 2.26 ×103 J 热量变为 1 g 100 ℃的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以下四个关系式正确的选项是()A . 2.26 ×103 J=汽的内能+水的内能B.2.26 ×103 J=汽的内能-水的内能C.2.26 ×103 J=汽的内能+水的内能+水变为汽体积膨胀对外界做的功D. 2.26 ×103 J=汽的内能-水的内能+水变为汽体积膨胀对外界做的功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二、非选择题 (此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解答时应写出必需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可以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一定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8 分 )如下图,试说明晶体从开始加热到所有融化为液体的过程中内能的转变状况 (分融化前、融化时、融化后三个阶段说明) .14.(10 分 )某食堂的厨房内,温度是30 ℃,绝对湿度是p1= 2.1 ×103Pa,而这时室外温度是 19 ℃,绝对湿度是 p2= 1.3 ×103Pa.那么,厨房内外空气的相对湿度相差多少?在厨房内感觉湿润,仍是在厨房外感觉湿润?(30 ℃时水的饱和汽压为p3= 4.2 ×103 Pa, 19 ℃时水的饱和汽压为p4= 2.2 ×103 Pa)15.(12 分)绝热容器里盛有少许温度是0 ℃的水,冷静器里快速往外抽气的时候,部分水急剧地蒸发,而其余的水都结成0 ℃的冰,则结成冰的质量是原有水质量的百分之多少?6516.(10 分 )阅读下边的资料,回答相关问题.“热管”是 80 年月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事特别大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事大上千倍.“热管”的构造其实不复杂,它是一根两头关闭的金属管,管内壁衬了一层多孔的资料,叫做汲取芯,汲取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余简单汽化的液体(见图 ).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量会很快传到另一端,这是什么道理呢?本来,“热管”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汲取芯中的液体因吸热而汽化,蒸气沿着管子由受热一端跑到另一端.另一端因为未受热,温度低,蒸气就在这一端放热而液化.冷凝的液体被汲取芯吸附,经过毛细作用又回到了受热的一端.这样来去循环,热管里的液体不停地通过汽化和液化,把热量从一端传达到另一端.液体汽化随和体液化时要分别汲取和放出大批的热,热管正是利用了这一性质,达到高效传达热量的目的.“热管”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发挥侧重要作用.请回答:(1) “管热”被加热的那一端的温度为何不会很快升上去?“热管”没有被加热的那一端的温度为何会高升?(2)以下物体都能导热,此中导热本事最好的是________.A .铁管B.铝管C.铜管D.热管(3)用“热管”能够很快地把一个物体内部产生的热量发散出来,你能想出它的一个应用实例吗?参照答案与分析1. [ 导学号: 65430083]分析:选A.温度计表面的酒精要发生蒸发现象,所以要从温度计吸热,故温度计温度先降低;当蒸发完成后,因为是热风,温度计的温度又会高升,故选 A.2. [ 导学号: 65430084]分析:选C.饱和汽压依旧决定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的均匀速率.当温度高升(降低 )时,分子的均匀速率变大(变小 ),这样单位时间内从液体表面飞出的分子数增加(减少 ),饱和汽压就变大(变小 ).3. [ 导学号:65430085]分析:选BD. 示数差距越大,说明湿泡的蒸发越快,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小,即水蒸气的实质压强、绝对湿度离饱和程度越远,故 B 、 D项正确, A 、C 项错误.4. [ 导学号:65430086]分析:选 C. 高压锅蒸煮的食品易熟是因为:高压锅蒸煮食品时,高压锅盖上后就是一个密封容器了,加热时锅内水温不停高升,水的蒸发不停加速,由于锅是密封的,锅内水面上方的水蒸气愈来愈多,锅内水蒸气的压强就愈来愈大,直到气压阀被顶起为止,锅内气压才不再增大,此时锅内气压一般达到 1.2 atm,在这样的气压下,水的沸点靠近120 ℃,比一般锅内温度超出约20 ℃,所以食品就简单熟了,只有选项 C 是正确的.5.[ 导学号: 65430087]分析:选CD.0℃的冰融化成0 ℃的水,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分子总数不变,总动能不变,而冰在融化过程中汲取的热量用来增大分子势能,内能增大, A 、B 项错误;对水的汽化过程同理可知C、D 项正确.6. [ 导学号: 65430088]分析:选D.糖放在水中形成糖水,这是化学上在水分子和糖分子共同作用下的溶解,融化是由温度造成的固态变液态,放棒冰的杯子外壁的小水珠是液化形成的,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7. [ 导学号: 65430089]分析:选D.汽化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发生,故提到汽化热时必定要注意是在什么温度下的汽化热.8. [ 导学号: 65430090]分析:选ABC.由动向均衡观点可知 A 正确;在必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密度是必定的,它跟着温度高升而增大,故 B 正确;必定温度下的饱和汽压与体积没关, C 正确.饱和汽压随温度高升而增大,原由是:温度高升时,饱和汽的密度增大;温度高升时,水蒸气分子均匀速率增大.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不合用于饱和汽,饱和汽压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不可正比, D 错.9. [ 导学号: 65430091]分析:选D.影响人们对干爽与湿润感觉的要素,不是空气中水蒸气的绝对数目,也不是气温的高低,而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的差距,人对湿度的感觉由相对湿度决定,相对湿度越大,人感觉越湿润,故 D 对.10. [导学号:65430092]分析:选 C.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 能持续吸热.对烧杯 A 加热到水的沸点后,若持续加热,烧杯 A 中的水会沸腾.因为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即烧杯 B 中的水也达到沸点,但因为它与烧杯 A 中的水处于热均衡状态,两者无温度差,没法再从烧杯 A 的水中吸热,所以烧杯 B 中的水不会沸腾.11.[导学号: 65430093]分析:选 C.当赤着的脚踩上炭火时,灼热的炭火使脚底的汗水快速汽化,立刻在脚底下形成一个很薄的蒸气层.因为气体是热的不良导体,在一段短暂的时间内,对脚底板起到绝热防备作用,行走中步与步之间脚上流出的汗水部分地赔偿了汽化所需的水分.假如脚底下还沾上了一层炭灰(未汽化完的汗水成为调合剂 ) ,将使表演者能多走上几步.这里的重点是表演者要有足够的汗水和不让保护层无效,所以只好是轻轻地一步一步走.因为跳跃、踮着脚走均不可以供给足够的汗水,且简单使脚陷进炭火,进而使保护层无效, C 正确.12.[导学号: 65430094]分析:选 D. 液体汽化时汲取的热量一部分用来战胜分子引力做功,增添内能,一部分用来膨胀对外界做功, D 对.13.[导学号: 65430095]分析: (1) 融化前:晶体从外界汲取热量,主要用来增添构成点阵构造的微粒的均匀动能,使物体的温度高升,其体积一般也有所增大,也有小部分能量用来增添微粒的势能.(2)融化时:当温度高升到熔点时,点阵构造中的一部分微粒已有足够的动能,能够克服其余微粒的约束走开均衡地点,损坏点阵构造,开始融化.持续加热,微粒所汲取的热量不再用来增添其均匀动能,而完整用在损坏点阵构造上,即用来增添势能.(3)融化后:液体汲取的能量主要转变为分子动能,只需持续加热,温度就要高升.答案:看法析14. [导学号: 65430096] 分析:厨房内的相对湿度B1=p1 2.1 ×103p3×100%=4.2×103×100%= 50%厨房外的相对湿度B2=p2 1.3 ×103×100%=3×100%=59% p4 2.2× 10厨房内外空气的相对湿度相差B= B2- B1= 59%- 50%= 9%厨房外的相对湿度较大,即厨房外感觉湿润.答案: 9%厨房外感觉湿润15. [导学号: 65430097] 分析:设蒸发的水的质量是m1,结成冰的质量是m2,蒸发所需汲取的热量Q1= m1L ,水结成冰所放出的热量Q2= m2λ,因为容器与外界不发生热互换,由 Q1= Q2,即 m1L =m2λ,得m2=L.所以结成冰的质量与原有水质量之比:m2=L=m1λ 1 +m2λ+ Lm2.49 ×1063.34×105+2.49×106=0.88,即m2=88%m水.答案:看法析16. [导学号: 65430098](1) “管热”被加热的一端,汲取芯中的液体在汽化时要吸热,所以这一端的温度不会很快升上去.没有被加热的那一端,本来温度较低,汲取芯中液体汽化的蒸气在这一端液化放热.所以,它的温度会高升.(2)D(3)将“热管”安装在航天器上,将摩擦产生的热量快速导走,防备烧坏航天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同步测试卷(一)
高中同步测试卷 (一)第一单元分子动理论(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此题共 12 小题,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罕有一个选项切合题目要求.所有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对于分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分子是球形的,就像我们平常的乒乓球同样有弹性,只可是分子特别特别小B.所有分子的直径都同样C.不一样分子的直径一般不一样,但数目级基本一致D.测定分子大小的方法只有油膜法一种2.对于扩散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扩散现象是指相互接触的物体相互进入对方的现象B.扩散现象只好在液体中进行C.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之间是有缝隙的D.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没关3.在察看布朗运动时,从微粒在 A 点开始计时,每间隔30 s 记下微粒的一个地点获得B、C、D、 E、F 、G 等点,而后用直线挨次()连结,以下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图中记录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状况B.图中记录的是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微粒在75 s 末时的地点可能在CD的连线上,但不行能在CD 中点D.微粒在前30 s内的位移大小必定等于AB的长度4.有两个分子,假想它们之间相隔10 倍直径以上的距离,渐渐被压缩到不可以再凑近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下边对于分子力变化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分子间的斥力增大,引力减小B.分子间的斥力减小,引力增大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增大得快D.当分子间距离r= r 0时,引力和斥力均为零5.对于分子间距与分子力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水和酒精混淆后的体积小于本来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缝隙;正是因为分子间有缝隙,才能够将物体压缩B.实质上水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距略微变小时,分子间的作用就表现为斥力C.一般状况下,当分子间距r< r 0(均衡距离 )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r= r 0时,分子力为零;当r > r 0时,分子力为引力D.弹簧被拉伸或被压缩时表现的弹力,正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对应表现6.对于分子动理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质是由大批分子构成的B.分子永不暂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或斥力D.分子动理论是在必定实验基础上提出的7.对以下有关物理现象的解说正确的选项是()A.放入菜汤的胡椒粉末最后会沉到碗底,胡椒粉末在未沉以前做的是布朗运动B.液体中较大的悬浮颗粒不做布朗运动,而较小的颗粒做布朗运动,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C.寄存过煤的混凝土地面下一段深度内都有黑色颗粒,说明煤分子、混凝土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D.高压下的油会透过钢壁溢出,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8.以下图,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O,乙分子从无量远处静止开释,在分子力的作用下凑近甲.图中 d 点是分子靠得近来的地点,则乙分子速度最大处可能是()A . a 点C.c 点B. b 点D. d 点9.把墨汁用水稀释后取出一滴放在显微镜下察看,以下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在显微镜下既能看到水分子也能看到悬浮的小炭粒,且水分子不断地撞击炭粒B.小炭粒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就是所说的布朗运动C.越小的炭粒,运动越明显D.在显微镜下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液体,实质上就是由许很多多的静止不动的水分子组成的10.对于液体和固体 (不计分子间的缝隙 ) ,若用 M 表示摩尔质量, m0表示分子质量,ρ表示物质密度, V 表示摩尔体积, V0表示单个分子的体积, 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以下关系中正确的选项是 ()A.N A=VB.N A=ρV V0m0C.N A=MD. N A=m0ρVρV011.利用分子间作使劲的变化规律能够解说很多现象,下边的几个实例中利用分子力对现象进行的解说正确的选项是 ()A.锯条弯到必定程度就会断裂是因为断裂处罚子之间的斥力起了作用B.给自行车打气时越打越费劲,是因为胎内气体分子多了此后相互排挤造成的C.从水中取出的一小块玻璃表面上有很多水,是因为玻璃分子吸引了水分子D.用胶水把两张纸粘在一同,是利用了分子之间有较强的引力12.若以 M 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 m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为标准状况下水蒸气的密度,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V 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边四个关系式:ρV m M M V m① N A=m ② ρ=N A V③ m=N A④V=N A此中正确的选项是()A .①和②都是正确的B.①和③都是正确的C.③和④都是正确的D.①和④都是正确的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二、非选择题 (此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需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可以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一定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0 分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以下给出的是可能的操作步骤,把你以为正确的步骤前的字母按合理的次序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 ,并请增补分验步骤 D 中的计算式.A .将画有油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座标纸上,以坐标纸上面长 1 cm 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出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n.B.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固.C.用浅盘装入约 2 cm 深的水,而后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D.用丈量的物理量估量出油酸分子的直径d= ________.E.用滴管将预先配好的体积浓度为0.05%的油酸酒精溶液逐滴滴入量筒,记下滴入的溶液体积 V0与滴数 N.F.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笔将薄膜的外头形状描绘在玻璃板上.14. (10 分)在“用单分子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1)某同学操作步骤以下:①取必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配制成必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②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③在浅盘内盛必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固;④在浅盘上覆盖透明玻璃,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估测油膜的面积.更正此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若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浓度为 0.10%,一滴溶液的体积为 4.8 ×10 mL ,其形成的油膜面积为40 cm2,则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多少米.15.(10 分)为保证环境和生态均衡,在各样生产活动中都应禁止污染水源.在某一水库中,一艘年久失修的快艇在水面上违规快速行驶,速度为8 m/s ,致使油箱忽然破碎,柴油快速流入水中,从漏油开始到海员堵住漏油处共用t= 1.5 min. 丈量时,漏出的油已在水面上形成宽约为 a= 100 m 的长方形厚油层.已知快艇匀速运动,漏出油的体积 V= 1.44 ×10-3m3,求:(1)该厚油层的均匀厚度 D;(2)该厚油层的厚度 D 约为分子直径 d 的多少倍? (已知油分子的直径约为- 10 10 m)16.(10 分 )好多轿车中设有安全气囊以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轿车在发生必定强度的碰撞时,利用氮化钠 (NaN 3)爆炸产生气体 (假定都是N 2)充入气囊.若氮气充入后安全气囊的容积 V= 56 L ,囊中氮气的密度为ρ= 2.5 kg/m 3,氮气的摩尔质量M= 0.028 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6×1023mol-1.试估量:(1)囊中氮气分子的总个数;(2)囊中氮气分子间均匀距离 d.(结果保存一位有效数字)参照答案与分析1. [ 导学号: 65430001]分析:选C.分子的形状特别复杂,为了研究和学习方便,把分子简化为球形,实质上其实不必定是球形,故 A 项错误.不一样分子的直径一般不一样,但数量级基本一致,为- 1010 m,故 B 项错误, C 项正确.油膜法不过测定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还有其余方法,如扫描地道显微镜察看法等,故 D 项错误.2. [ 导学号: 65430002]分析:选AC.扩散现象是指相互接触的物体相互进入对方的现象,且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扩散现象说了然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之间是有缝隙的.3. [ 导学号: 65430003]分析:选D.题图中记录的是做布朗运动的微粒每段相等时间间隔内的地点连线.B、C、D、E、F、G 平分别为粒子在t=30 s、60 s、90 s、120 s、150 s、180 s 时的地点,但其实不必定沿着折线ABCDEFG 运动,因此正确选项只好是 D.4.[ 导学号: 65430004]分析:选C.当两个分子由相隔10 倍直径以上的距离渐渐压缩到不可以凑近的距离,分子间的引力、斥力均增大,只可是斥力比引力增添得快,当分子间距离 r= r 0时,引力和斥力相等,故 C 正确.5.[ 导学号:65430005]分析:选ABC. 正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才使得水和酒精混淆后,整体积减小,才能够将物体压缩, A 正确;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力表现为斥力,B 正确;由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可知 C 正确;弹簧的弹力是因为弹簧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与分子力是两种不一样性质的力, D 错误.6.[ 导学号: 65430006] 分析:选 ABD. 由分子动理论可知 A 、 B 项正确.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C 项错误.分子动理论是在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等实验基础上提出的,D项正确.7. [ 导学号: 65430007] 分析:选 C. 做布朗运动的微粒肉眼看不到,也不会停下来, A项错误;做布朗运动的不是分子而是固体颗粒,布朗运动反应了分子在做永不暂停的无规则运动,不可以说明分子体积很小,B 项错误;C 项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C 项正确;高压下的油会透过钢壁溢出,这属于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 D 项错误.8. [ 导学号:65430008]分析:选C.从 a 点到 c 点分子间的作使劲表现为引力,分子间的作使劲做正功,速度增添;从 c 点到 d 点分子间的作使劲表现为斥力,分子间的作使劲做负功,速度减小,因此在 c 点速度最大.9.[ 导学号: 65430009]分析:选BC. 在光学显微镜下,只好看到悬浮的小炭粒,看不到水分子,故A 项错误;在显微镜下看到小炭粒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就是布朗运动,且看到的炭粒越小,运动越明显,故B 、C 项正确;D 项明显是错误的.10. [导学号: 65430010]分析: 选 AB. 因为液体和固体的分子间的缝隙能够不计,所以摩尔质量 M 能够看作 N A 个分子质量的和,即 M = N A m 0= ρV;摩尔体积V 能够看作 N A个分子体积的和,即 V = N A V 0=M,化简可知 A 、 B 正确, C 、D 错误.ρ11. [导学号: 65430011]分析: 选 CD. 锯条弯到必定程度就会断裂是因为断裂处罚子 之间的距离大到必定程度时, 分子力不可以发挥作用而断裂; 给自行车打气时越打越费劲, 是因为胎内气体分子多了此后气体的压强增大, 而不是分子之间斥力起作用,应选项 A 、B 错误,选项 C 、 D 正确.12.[导学号: 65430012]分析:选 B. 对于气体, 宏观量 M 、V m 、ρ之间的关系仍合用,MM有 M = ρV,宏观量与微观量之间的质量关系也合用,有mN A = m ,因此 m = N A ,③式正确;N A =M=ρVm,①式正确.因为气体分子间有较大的距离,V m求出的是一个气体分子均匀占m mN A有的空间, 一个气体分子的体积远远小于该空间, 因此④式不正确. 而②式是将④式代入①式,并将③式代入得出的,也不正确.故B 对.13.[导学号: 65430013]分析:依据实验步骤可知合理的次序为 ECBFAD. 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VN 0×0.05%,- 42S = n ×10 m , 因此分子的直径d = V 0 5V 0NS ×0.05% = Nn .答案: ECBFAD5V 0Nn14. [导学号: 65430014]分析: (1) ②在量筒中直接丈量一滴油酸溶液体积偏差太大,应先用积累法测出N 滴溶液体积,再算出一滴的体积.③油酸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形状不易察看,可在水面上先撒上痱子粉,再滴油酸溶液,稳固后就体现出清楚轮廓.(2)一滴油酸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 4.8 ×10-4×0.10% mL ,-4 - 3 - 6由 d =V=4.8 ×10 ×10×10- 10- 4m = 1.2 ×10 m.S40×10答案: (1)②在量筒中滴入N 滴溶液,计算得出一滴溶液的体积 ③在水面上先撒上痱子粉- 10(2)1.2 10× mV15.[导学号: 65430015]分析: (1)油层长度 L = vt = 8×90 m = 720 m ,油层厚度 D = La- 3=1.44 ×10-8720 ×100m =2×10m.- 8D =2×10= 200 倍.- 10(2)n = d10答案: (1)2 ×10-8 m (2)200 倍16. [导学号: 65430016]分析: (1) 设 N 2 的物质的量为 n ,则 n = ρVM 氮气的分子总数 N = nN A = ρVM N A代入数据得 N = 3×1024 个.V(2)每个分子所占的空间为V 0=设分子间均匀距离为d ,则有 V 0= d 3,即 d = 3 V 0 =3 VN- 9代入数据得 d ≈3×10 m.答案: (1)3 ×1024 个 (2)3 ×10-9m。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同步测试卷(十)
高中同步测试卷 (十)期末测试卷(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此题共 12 小题,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罕有一个选项切合题目要求.所有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给旱区送水的消防车停于水平面,在迟缓放水的过程中,若车胎不漏气,胎内气体温度不变,不计分子间势能,则胎内气体()A .从外界吸热B.对外界做负功C.分子均匀动能减少D.内能增添2.将一枚硬币轻轻地平放在水面上,能够不下沉,此时与硬币重力相均衡的力是()A .水膜的弹力B.水的表面张力C.水的浮力和表面张力的协力D.水的浮力和空气的浮力的协力3.汽车封闭发动机后恰能沿斜坡匀速下滑,在这个过程中()A.汽车的机械能守恒B.汽车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变C.机械能渐渐转变为内能,总能量渐渐减小D.机械能渐渐转变为内能,总能量不变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温度高升,物体的动能增大B.气体的体积增大时,分子势能必定增大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D.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和某种气体的密度,就必定能够求出该种气体的分子质量5.对于饱和汽及饱和汽压的正确结论是()A.密闭容器中某种蒸汽开始时假如饱和的,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容器的体积,蒸汽的压强必定会减小B.对于同一种液体,饱和汽压随温度高升而增大C.温度不变时,饱和汽压随饱和汽体积的增大而增大D.同样温度下,各样液体的饱和汽压都同样6.以下对于湿度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绝对湿度大,相对湿度必定大B.相对湿度是100%,表示在当时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已达饱和状态C.同样温度下绝对湿度越大,表示空气中水蒸气越靠近饱和D.露珠老是出此刻夜间和清早,是因为气温的变化使空气里本来饱和的水蒸气液化的缘由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均匀动能增大B.物体温度高升,其分子热运动的均匀动能增大C.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必定增大D.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必定不变8.如下图,ABCD是一厚度均匀的由同一种资料组成的圆板.AB 和CD是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板从图示地点转90°后,电流表读数发生()了变化(两种状况下都接触优秀).对于圆板,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圆板是非晶体B.圆板是多晶体C.圆板是单晶体D.圆板沿各个方导游电性能不一样9.给必定质量、温度为0 ℃的水加热,在水的温度由0 ℃上涨到 4 ℃的过程中,水的体积跟着温度高升反而减小,我们称之为“失常膨胀”.某研究小组经过查阅资料知道:水分子之间存在一种结协力,这类结协力能够形成多分子构造,在这类构造中,水分子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势能.在水失常膨胀的过程中,体积减小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构造发生了变化,但所有水分子间的总势能是增大的.对于这个问题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水分子的均匀动能减小,汲取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分子间的结协力做正功B.水分子的均匀动能减小,汲取的热量一部分用于战胜分子间的结协力做功C.水分子的均匀动能增大,汲取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分子间的结协力做正功D.水分子的均匀动能增大,汲取的热量一部分用于战胜分子间的结协力做功10.以下四幅图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不存在引力和斥力B.估测油酸分子直径大小 d 时,可把油酸分子简化为球形办理C.食盐晶体中的钠、氯离子按必定规律散布,拥有空间上的周期性D.猛推活塞,密闭的气体温度高升,压强变大,气体对外界做正功11.如下图,直立容器内部有被隔板分开的A、B 两部分气体, A 的密度小,B的密度较大,抽去隔板,加热气体,使两部分气体均匀混淆,设在此过程气体吸热 Q,气体内能增量为E,则 ()A .E= Q B.E<QC.E>Q D.没法比较12.如下图,一端张口的圆筒中插入圆滑活塞,密闭住一段理想气体,其状态参量为p0、V0、T0,在与外界无热互换的状况下,先压缩气体到p1、 V1、 T1状态,再让气体膨胀到p2、 V2、T2状态,若 V1<V0<V2,则 ()A . T1>T0>T2B. T1= T0=T2C.T1<T0<T2D.没法判断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二、非选择题 (此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需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可以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一定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0分 )(1)太古时代,取火是一件困难的事,火一般产生于雷击或磷的自燃.跟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出现了“钻木取火”等方法.“钻木取火”是经过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把________ 转变为内能.(2)某同学做了一个小实验:先把空的烧瓶放入冰箱冷冻,一小时后取出烧瓶,并快速把一个气球密切地套在瓶颈上,而后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气球渐渐膨胀起来,如图.这是因为烧瓶里的气体汲取了水的________,温度________,体积 ________.14. (10 分 )已知汞的摩尔质量为 M= 200.5 ×10-3kg/mol ,密度为ρ= 13.6 ×103 kg/m3,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6.0 ×1023mol -1.求:(1)一个汞原子的质量(用相应的字母表示即可);(2)一个汞原子的体积(结果保存一位有效数字);(3)体积为 1 cm3的汞中汞原子的个数(结果保存一位有效数字).15.(10分 )如下图,必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 A 等容变化到状态B,再等压变化到状态 D.已知在状态 A 时,气体温度t A=327°C.(1)求气体在状态(2)已知由状态B 时的温度;B→ D 的过程,气体对外做功W,气体与外界互换热量Q,试比较W 与Q的大小,并说明原由.16.(10 分 )如下图,两个截面积均为S 的圆柱形容器,左右两边容器高均为容器上端封闭,左侧容器上端是一个能够在容器内无摩擦滑动的轻活塞(重力不计H ,右侧),两容器由装有阀门的极细管道(体积忽视不计)相连通.开始时阀门封闭,左侧容器中装有热力学温度为T0的理想气体,均衡时活塞到容器底的距离为H ,右侧容器内为真空.现将阀门迟缓翻开,活塞便迟缓降落,直至系统达到均衡,此时被封闭气体的热力学温度为T,且T> T0.求此过程中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已知大气压强为p0)参照答案与分析1.[导学号: 65430147]分析:选A. 把车胎内气体看做理想气体,由气体状态方程pV =TC 可知,在 T 不变的状况下,若 p 减小,则理想气体分子的均匀动能不变、内能不变,V 增大,故气体对外界做功,C、D 错.联合热力学第必定律B 错.温度不变,U= W+ Q,由于 W 为负值,Q>0 即从外界吸热,故 A 正确.2. [ 导学号:65430148]分析:选 A. 水的表面张力是液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液面对硬币的作用;硬币并未进入水中,因此不存在浮力的问题.因此 A 正确.3. [ 导学号:65430149]分析:选 D. 汽车沿斜坡匀速下滑的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故机械能减小,但减小的重力势能没有转变为动能而是转变为内能,而总能量是守恒的,故 A 、B、C 错误,D正确.4. [ 导学号: 65430150]分析:选C.温度高升,物体分子均匀动能增大,温度的高低与物体的动能没关, A 错误;气体的体积增大时,假如表现为引力,则引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假如表现为斥力,则斥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 B 错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C 正确;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和某种气体的密度,只好求出标准气压下气体的分子质量, D 错误.5. [ 导学号: 65430151]分析:选B.饱和汽处在动向均衡中,当温度或体积变化时,只需有足够的液体它还会达到均衡的,即其饱和压强只与液体种类和温度相关,因此饱和汽不切合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B 对.6.[ 导学号: 65430152]蒸气的饱和汽压的比值,因此分析:选 BCD. 相对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温度下水A 错, B、C 对;当绝对湿度不变的状况下,温度降低,饱和汽压降低,因此相对湿度变大,当达到饱和此后,跟着温度的持续降低,水蒸气将液化为水,即露珠,若此时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则为霜.因此 D 对.7.[ 导学号:65430153]分析:选B.温度是分子均匀动能的标记,因此物体温度高升,其分子的均匀动能增大;而物体的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只依据温度变化状况没法确立其内能的变化状况,故 B 正确,A、C、D均错误.8. [ 导学号: 65430154] CD9. [ 导学号: 65430155]分析:选D.温度高升,水分子的均匀动能增大;水分子间的总势能增大说明要战胜分子间的结协力做功,因此 D 正确.10.[ 导学号:65430156]分析:选BC. 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选项 A 错误.估测油酸分子直径大小 d 时,可把油酸分子简化为球形办理,选项 B 正确.食盐晶体中的钠、氯离子按必定规律散布,拥有空间上的周期性,选项 C 正确.猛推活塞,密闭的气体温度高升,压强变大,外界对气体做正功,选项 D 错误.11. [导学号:65430157]分析:选B. 抽去隔板前A、 B 气体的整体重心在中线以下,抽去隔板待气体混淆均匀后重心恰幸亏中线上,因此系统的重力势能增大,由能量守恒定律,汲取的热量一部分增添气体内能,一部分增添重力势能,因此 B 正确.12. [导学号:65430158]分析:选 A. 从题目给出的条件,V1<V0<V2和“与外界无热交换”,依据热力学第必定律,我们能够知道,从V0→V1的过程,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而系统吸放热为零,则内能必定增添,理想气体内能增添意味着温度增添,因此T1>T0.从状态 1 经过状态0 到状态 2,气体体积膨胀,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因此T0>T2,则 T1>T0>T2.此题的正确答案为 A.13.分析: [ 导学号: 65430159](1) 热力学第必定律是对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述方式.热力学第必定律指出,热能能够从一个物体传达给另一个物体,也能够与机械能或其余能量相互变换,在传达和变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因此钻木取火是经过做功把机械能转变为内能.[导学号: 65430160] (2)热量能够从一个物体传达给另一个物体(高温到低温 ),使物体的温度高升;必定质量的气体,当压强保持不变时,它的体积V 随温度 T 线性地变化.所以从冰箱里取出的烧瓶中的空气(低温 )汲取水 (高温 )的热量,温度高升,体积增大.答案: (1)做功 机械能 (2) 热量 高升 增大14. [导学号: 65430161]分析: (1) 一个汞原子的质量为 m 0=M.N AV m M- 3200.5 ×10 3 -29 3(2)一个汞原子的体积为 V 0= N A = ρN A =13.6 ×10 3×6.0 ×10 23m = 2×10 m .3 的汞中含汞原子个数 n = ρ VN A 13.6 ×103×1×10 - 6×6.0 ×1023= 4×10 22(3)1 cm = -3(个 ).M 200.5 ×10答案: (1) M(2)2 ×10-29 3(3)4 22N A m×10 个p A p B15.[导学号: 65430162]分析: (1) 气体由状态 A 变化到状态 B ,由查理定律 T A = T B 可得T B =p BT A = 1×(327 + 273)K = 300 Kp A2因此 t B = 27 °C.(2)由 B →D 的过程, 气体温度高升, 内能增大, 由热力学第必定律U =Q -W > 0 可得Q > W.答案: (1)27 C ° (2)Q > W 原由看法析16.[ 导学号: 65430163]分析: 翻开阀门后,气体经过细管进入右侧容器,活塞迟缓向下挪动, 气体作用于活塞的压强仍为 p 0.活塞对气体的压强也是p 0.设达到均衡时活塞的高度为 x ,依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p 0SH = p 0S ( x + H ) T 0TT解得: x =- 1 HTW = p 0S(H - x) =p 0 SH 2-T 0 .T答案: p 0SH 2-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同步测试卷(九)期中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我国已经展开对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 μm 的悬浮颗粒物,其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矿物燃料的燃烧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PM2.5的运动越激烈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C.周围大量分子对PM2.5碰撞的不平衡使其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D.倡导低碳生活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2.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图中记录的是()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B.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D.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吸引力和排斥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固体分子间的吸引力总是大于排斥力B.气体能充满任何容器是因为分子间的排斥力大于吸引力C.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D.分子间的吸引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而排斥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4.民间常用“拔火罐”来治疗某些疾病,方法是将点燃的纸片放入一个小罐内,当纸片燃烧完时,迅速将火罐开口端紧压在皮肤上,火罐就会紧紧地被“吸”在皮肤上.其原因是,当火罐内的气体()A.温度不变时,体积减小,压强增大B.体积不变时,温度降低,压强减小C.压强不变时,温度降低,体积减小D.质量不变时,压强增大,体积减小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B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作用力C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D .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有统计规律的B .当物体温度升高时,每个分子运动都加快C .气体的体积等于气体分子体积的总和D .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是做无规则运动的液体分子撞击微粒而引起的 7.学习了“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后,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体积为1.2×10-3cm 3的石油滴在平静的水面上,经过一段时间后,石油扩展为3 m 2的单分子油膜,请你估算一下石油分子的直径为( )A .6.0×10-10m B .4.0×10-10m C .4.0×10-8mD .4.0×10-12m8.气体内能是所有气体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其大小与气体的状态有关,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分子势能分别取决于气体的( )A .温度和体积B .体积和压强C .温度和压强D .压强和温度9.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 1、V 1、T 1,在另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 2、V 2、T 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p 1=p 2,V 1=2V 2,T 1=12T 2B .p 1=p 2,V 1=12V 2,T 1=2T 2C .p 1=2p 2,V 1=2V 2,T 1=2T 2D .p 1=2p 2,V 1=V 2,T 1=2T 210.根据下图判断,人们选择的温度计中的测量物质及其依据是( )A .水,水的密度小B .水,水的密度出现异常现象C .汞,汞的密度大D .汞,汞的密度与温度呈规则的线性关系11.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 ,乙分子位于x 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 >0为斥力,F <0为引力.A 、B 、C 、D 为x 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 处由静止释放,选项中四个图分别表示乙分子的速度、加速度、势能、动能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其中大致正确的是()1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如图所示,MN为一条直线,则气体从状态M到状态N的过程中()A.温度保持不变B.温度持续升高C.温度先升高,后又减小到初始温度D.气体的密度在不断减小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8分)(1)如图所示,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璃板重力________的拉力向上拉橡皮筋,原因是水分子和玻璃分子间存在________作用.(2)往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为________现象,是由于分子的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14.(8分)“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的方法及步骤如下:①向体积V油=1 mL的油酸中加酒精,直至总量达到V总=500 mL;②用注射器吸取①中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把它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中,当滴入n =100滴时,测得其体积恰好是V0=1 mL;③先往边长为30~40 cm的浅盘里倒入2 cm深的水,然后将________均匀地撒在水面上;④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在玻璃板上描下油酸膜的形状;⑤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如图所示,数出轮廓范围内小方格的个数N,小方格的边长l=20 mm.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③中应填写:________;(2)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是________mL ; (3)油酸分子直径是________m.15.(12分)(2016·高考全国卷乙)在水下气泡内空气的压强大于气泡表面外侧水的压强,两压强差Δp 与气泡半径r 之间的关系为Δp =2σr ,其中σ=0.070 N/m.现让水下10 m 处一半径为0.50 cm的气泡缓慢上升.已知大气压强p 0=1.0×105 Pa ,水的密度ρ=1.0×103 kg/m 3,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1)求在水下10 m 处气泡内外的压强差;(2)忽略水温随水深的变化,在气泡上升到十分接近水面时,求气泡的半径与其原来半径之比的近似值.16.(12分)内壁光滑的导热汽缸竖直浸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水槽中,用不计质量的活塞封闭压强为1.0×105Pa 、体积为2.0×10-3m 3的理想气体.现在活塞上方缓缓倒上沙子,使封闭气体的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然后将汽缸移出水槽,缓慢加热,使气体温度变为127 ℃.(1)求汽缸内气体的最终体积;(2)在如图所示的p -V 图象上画出整个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状态变化.(大气压强为1.0×105Pa)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65430131] 解析:选B.PM2.5直径小于2.5 μm ,比分子要大得多,所以在空气中做的是布朗运动,不是热运动,B 错误;温度越高运动越激烈,A 正确;布朗运动是由大量液体(气体)分子与布朗颗粒碰撞的不平衡性产生的,所以C 正确;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所以倡导低碳生活,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少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D 正确.2.[导学号:65430132] 解析:选D.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而非分子的运动,故A 项错误;既然无规则所以微粒没有固定的运动轨迹,故B 项错误;对于某个微粒而言,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是不确定的,所以无法确定其在某一个时刻的速度,故也就无法描绘其速度—时间图线,故C 项错误,D 项正确.3.[导学号:65430133] 解析:选ABD.固体分子间距等于平衡距离r 0,引力与斥力平衡,A 错.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引力大于斥力,气体能充满任何容器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B 错.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只是斥力减小得更快,C 对、D 错.4.[导学号:65430134] 解析:选B.体积不变,当温度降低时,由查理定律pT =C 可知,压强减小,故B 项正确.5.[导学号:65430135] 解析:选A.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其大小跟气体的分子数、体积和温度都有关系,由此可知只有A 正确.6.[导学号:65430136] 解析:选AD.少数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受统计规律支配,所以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但单个分子的运动不一定加快,A 正确,B 错误;由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气体的体积要远大于气体分子体积的总和,C 错误;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是因为液体分子撞击的不平衡性产生的,D 正确.7.[导学号:65430137] 解析:选B.d =V S =1.2×10-3×10-63m =4.0×10-10m.8.[导学号:65430138] 解析:选A.由于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气体分子的动能宏观上取决于温度;分子势能是由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间距离共同决定的,宏观上取决于气体的体积.因此选项A 正确.9.[导学号:65430139] 解析:选D.由V 1V 2=T 1T 2可知A 、B 均错;由p 1p 2=T 1T 2可知D 正确;由p 1V 1T 1=p 2V 2T 2可知C 错. 10.[导学号:65430140] 解析:选D.由于水的密度和温度关系的曲线是不规则曲线,如果选水为测温物质,则温度计刻度不均匀;汞的密度与温度呈规则的线性关系,选汞为测温物质,温度计刻度均匀,因此选D.11.[导学号:65430141] 解析:选B.乙分子的运动方向始终不变,故A 错误;加速度的大小与力的大小成正比,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故B 正确;乙分子从A 处由静止释放,分子势能不可能增大到正值,故C 错误;分子动能不可能为负值,故D 错误.12.[导学号:65430142] 解析:选CD.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状态M 和状态N 温度相同,从状态M 到状态N 的过程中温度先升高,后又减小到初始温度,C 对,A 、B 错误;体积一直在增大,所以气体的密度在不断减小,D 对.13.[导学号:65430143] 解析:(1)由于玻璃板除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外还受向下的水分子和玻璃分子间的分子引力,故向上的拉力应大于重力.(2)题目中的现象是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而引起的扩散现象. 答案:(1)大 分子引力 (2)扩散 无规则运动(热运动)14.[导学号:65430144] 解析:(1)为了显示单分子油膜的形状,需要在水面上撒痱子粉或石膏粉.(2)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 V ′=V 0V 油nV 总=1100×1500mL =2×10-5mL.(3)根据大于半个方格的算一个,小于半个方格的舍去,油膜形状占据的方格数大约为114个,故面积S =114×20×20 mm 2=4.56×104 mm 2油酸分子直径d =V ′S =2×10-5×1034.56×104mm ≈4.4×10-7mm =4.4×10-10m. 答案:(1)痱子粉或石膏粉 (2)2×10-5 (3)4.4×10-1015.[导学号:65430145] 解析:(1)当气泡在水下h =10 m 处时,设其半径为r 1,气泡内外压强差为Δp 1,则Δp 1=2σr 1① 代入题给数据得Δp 1=28 Pa.②(2)设气泡在水下10 m 处时,气泡内空气的压强为p 1,气泡体积为V 1;气泡到达水面附近时,气泡内空气的压强为p 2,气泡内外压强差为Δp 2,其体积为V 2,半径为r 2.气泡上升过程中温度不变,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 1V 1=p 2V 2③ 由力学平衡条件有p 1=p 0+ρgh +Δp 1 ④ p 2=p 0+Δp 2⑤ 气泡体积V 1和V 2分别为V 1=43πr 31⑥ V 2=43πr 32⑦ 联立③④⑤⑥⑦式得⎝⎛⎭⎫r 1r 23=p 0+Δp 2ρgh +p 0+Δp 1⑧由②式知,Δp i ≪p 0,i =1、2,故可略去⑧式中的Δp i 项.代入题给数据得r 2r 1=32≈1.3.答案:(1)28 Pa (2)1.316.[导学号:65430146] 解析:(1)在活塞上方缓缓倒沙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即p 0V 0=p 1V 1则p 1= V 0V 1p 0=2.0×10-31.0×10-3×1.0×105Pa =2.0×105Pa.在缓慢加热到127 ℃的过程中压强保持不变V 1T 0=V 2T 2则V 2=T 2T 0V 1=273+127273×1.0×10-3m 3≈1.47×10-3m 3. (2)如图所示答案: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