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顶尖名校】2019年湖南省长沙一中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湖南省长沙一中高考历史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1.韩非子认为战国时期的君臣是买卖关系,即“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
市”更明白地说就是主卖官爵,臣卖智力”,并强调“明主之史,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韩非子的说法反映了当时()
A. 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雇佣关系
B. 君臣之间互不信任、互相利用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
D. 周代的世禄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2.东晋舍人在中书省中,位居九品、一般选自寒族・土族亦不屑于为此小官。
到南朝
时“诏命专出含人”,正官即使如朱异(南朝梁大臣,出身官宦之家)大到做了散骑常侍、侍中、左右卫将军、领军,也要兼一个舍人。
南朝官制上的变化()
A. 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
B. 根源于动乱的社会环境
C. 旨在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D. 包含了阶层变动的意义
3.唐代城市居民虽有“坊郭户“”之称,但没有单独设立户籍。
宋代实行城多分治,
单独设立城镇户口的“坊郭户”户籍,有常产的民户被称为“主户”,承担赋税与“科配“(临时性赋税),“客户”则为城镇贫民。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唐代城市居民独立意识弱
B. 宋代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C. 宋代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衛
D. 宋代放松了重农抑商政策
4.鲁迅先生曾评价古代某小说:“不外描写世情,尽其情伪,又缘衰世,万事不纲,
爱发苦言,每极峻急,然亦时涉隐曲,猥黩者多。
后或略其他文,专注此点,因予恶谥。
”这部小说是()
A. 《水浒传》
B. 《西游记
C. 《金瓶梅》
D. 《红楼梦》
5.1878-1884年,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双方在各条航
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
据材料可知()
A. 洋务派向列强大肆出卖国家利益
B. 洋务企业的实力得到外商的认可
C. 民族资本主义突破重重发展障碍
D. 列强试图垄断近代中国水上运输
6.晚清时期流行一首童谣:“前门开,后门张,前门引进虎,后门又进狼。
不管虎与
狼,终朝每日铛、铛、铛(指官员出门鸣锣开道之声,以示・威严')。
”童谣的创作者旨在()
A. 揭露帝国主义侵略行径
B. 抨击清政府的无能腐败
C. 批评农民起义祸乱中国
D. 讽刺地方官员东南互保
7.《论自由是英国思想家穆勒1859年的名著,其要义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个
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
1903年,严复将其翻译为《群己权界论》,并强调个人只有明白了己“在群中的地位,“己”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自由之说“乃可用耳”。
严复这么做主要是因为()
A. 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的深渊
B. 中国未发展成发达的工业国
C. 受到传统”家国”观念的影响
D. 彼时中西国民素质差异较大
8.1988-1990年,国务院致力于“改善经济环境”,压缩投资规模,严控信贷规模,
放弃取消物价管制,以实现经济的“硬着陆”。
阅读这一时期中国的各项经济数据表,其中的数据表明()
A. 计划仍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B. 中国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
C.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有限
D. 民众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9.《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人之所以能取得非凡
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希腊人住的地方离埃及和两河流域最早的文明中心很近,能够从后者最早的成就中得到好处,但是,还没有近到不能保持自己的特点的地步。
这说明希腊文化()
A. 其繁荣奠基于东方文明
B. 深受东方文明的影响
C. 根本上受地缘因素支配
D. 深刻影响了东方文明
10.16世纪初,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一书中宣称“君主应强军弄权,将蛮族赶出意
大利马基雅维利的这一主张()
A. 符合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有进步性
B. 与共和国进程相抵触,有反动性
C. 反映了启蒙时代国内人民的要求
D. 推动了意大利走向统一
11.1778年,法国外交事务大臣维尔仁在其致西班牙政府的信中写道:“天意注定这
个时代要让一个做慢、贪婪的大国受到屈辱。
…光荣和不可估量的利益将归于我们的两位国王。
”这封信体现了()
A.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B. 北美独立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
C. 英法事实上的同盟关系
D. 维尔仁维护君主制的外交目的
12.据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赫尔回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的对华政策“第
一是有效地进行战争,第二是为了准备一个战后国际组织以及建立东方的稳定和繁荣,承认开促使中因成为子与国、英国和美国具有同等地位的主要大国”・因比,中国的抗日战争()
A. 得到了美国的积极援助
B. 有了胜利的根本保证
C. 促使美国改变中立态度
D. 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0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所谓“同治中兴”的说法。
同治年间(一八六ニ至一八七四年),人民的大起义既逐一失败,対外关系也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的》下雏持着和平局面,所以当时官僚地主站在统治者的立场竟自夸为“同治中兴”。
如编辑《同治中兴京外奏议约编》的陈弢,一八七五年歌颂同治政绩是“削平借伪,缓靖边睡,伟烈丰功,为书契以还所军觏”---即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意思。
好可怜而可耻的”中兴”
啊!所谓的“缓靖边隆”
实际上岂不就是向外国侵略者屈膝么?所谓“剂平僭伪”实际上岂不就是借外国力量镇压人民么?
---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材料二同治中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王朝中兴,同时也是第一次试图在不对传统价值观和体现这些价值观的制度进行草命改這的条件下改善中国政府、使之在近代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努力。
…虽然其成就十分辉煌,但其最终归于失败,它是一系列努力中最接近于成功的一次。
--【美】芮玛丽《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最后的抵抗(1862-1874)》
材料三江南制造总局从1871年到1879年期间謝译了71部著作,其中历史和政治3册,地理1册,自然科学和哲学4册,数学18册,天文和气象3册,理学和工程学6册,航海技术、战术、炮术18册,地质学2册,化学5册,药学1册,杂志5册,エ艺5册。
---【日】滨下我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很多历史学家重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以材料一为例,请分别列举作者所用之“史”和所发之“论”。
(注意:不能照抄材料)
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芮玛丽的主要观点与胡绳有何不同。
概括材料三所列翻译著作的特点,并分析历史背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从上述历史地图中提取至少两则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8世纪中叶或末期开始,俄国局势的发展提出了两个根本性的问題题,而正确地安排好俄国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則取决于这两个问題的解决:第一,关于解除强制性农奴劳动问题;第二,关于各个阶层恢复参与政治经济事务的问题。
--【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材料二19世纪以后,饿国发生了多次革命和政苹。
1825年,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提出建立欧洲式的立宪政权。
随后,民粹派喊出了“土地与自由”的口号。
1861年,沙皇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宣布解放农奴,接着又进行了地方自治和司法制度的改革。
…在1905年的革命中,争取人民的民主权利和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仍然是草命的首要目标。
在革命风暴的压力下,沙皇虽然颁布了设立国家杜马的法令,但他一直任意解散杜马。
在随后的斯托雷平的土地改草中,既没有解放农民,也没有真正给农民土地所有权
--柳植《20世纪俄国历史曲折发展的启示》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沙皇是怎样解决材料一所谓“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的。
综合上述材料,试分析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争是赢得了,但和平却还没有。
在战时团结一致的大国,现在却在解决和平的办法上分手了。
世界被许诺有免于恐惧的自由;但事实上战争结東后恐惧却大大增加。
世界被许诺有免于匮乏的自由;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却面临饥馑,而另一部分人则养处优。
各国人民被许诺获得解放和正义;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并且现在还在看到这样悲惨的景象:以“解放”自居的军队向那些要求独立和社会平等的人民开火,而用武装力量来支持那些国家里最能为既得利益者服务的政党和个人。
领土问題和权力之争,尽管已是陈腐了的东西,但仍然压倒了共同幸福和正义的基本要求。
--摘自爱因斯坦战争是赢得了,但和平却还没有1945年)材料二我们在这里向你们提出的,是这样一个严峻的、可怕的、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要羅人类于末日,还是人类该弃绝战争?作为人,我们要向人类呼呼:记住你们的人性,而忘掉其余。
--摘自《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1955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社会思想。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克伦威尔大事年表
在材料所列事件中哪一个是克伦威尔政治生涯中最重大的转折点?说明你的理由。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克伦威尔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依据材料中韩非的君臣是买卖关系的内容可以看出战国时期加强君主专制
的趋势,故C项正确。
雇佣关系出现在明朝中叶后,故A项错误。
材料强调君臣是买卖关系,体现不出君臣之间互不信任、互相利用,故B项错误。
D项不符合史实,世禄制仍然存在,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考查法家思想主张。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法家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东晋舍人在中书省中,位居九品、一般选自寒族”可知南朝官制的
变化体现的是庶族地主的兴起,包含了阶层变动的意义,D选项符合题意。
君主专制体现的是君主对臣下的控制力,A选项排除。
材料与社会环境动荡无关,B选项排除。
材料与行政效率无关,C选项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从汉到元选官用官的制度变化,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
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变化的准确把握。
3.【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宋代实行城多分治,单独设立城镇户口的“坊郭户”户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市民阶层扩大,为加强对市民的管理,宋朝在城市设置户籍,B选项符合题意。
A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宋朝放松重农抑商政策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商业发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宋朝商业发展
的准确把握。
4.【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瓶梅》是一部描写世情的小说,且男女之事描写过于直露,受世人攻击,符合材料中所说“描写世情,尽其情伪……亦时涉隐曲,猥黩者多……因予恶谥”,故C为正确答案。
A、B、D均不符合,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明清小说。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描写世情,尽其情伪……亦时涉隐曲,猥黩者多……因予恶谥”。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
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
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5.【答案】B
【解析】
材料中并不能体现洋务派出卖国家利益,排除A;
通过材料可以看出,轮船招商局与外国公司达成协议。
在航线上统一定价,说明中国洋务企业得到了外国的认可,故B正确;
洋务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C;
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轮船招商局与外国公司共同发展,说明列强并没有垄断中国海上运输,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主要考察,然后运动时期民用工业的发展。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理解轮船招商局与外国公司达成协议,统一定价和分配方案。
这反映了洋务派与外国公司的竞争能力加强,得到了外国公司的认可。
6.【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前门开,后门张,前门引进虎,后门又进狼。
不管虎与狼,终朝每日铛、铛、铛”可知童谣是在抨击清政府的无能腐败,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近代化道
路曲折性的准确把握。
7.【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因此严复强调个人的作用和责任,以救亡图存,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历史人物。
考查严复思想主张及其原因。
解题的关键是结合近代中国时代特征和维新思想目的对材料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严复思想主张及其原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压缩投资规模,严控信贷规模,放弃取消物价管制”结合表格数据信息可知A正确,排除B。
C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
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9.【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中的“希腊人住的地方离埃及和两河流域最早的文明中心很近,能够从后者最早的成就中得到好处”可以看出希腊文化深受东方文明的影响,故B 正确。
从“还没有近到不能保持自己的特点的地步”可以排除A。
C说法太绝对,D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希腊人住的地方离埃及和两河流域最早的文明中心很近,能够从后者最早的成就中得到好处”“还没有近到不能保持自己的特点的地步”。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
等能力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
10.【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加强君主权力有利于意大利的统一和政治稳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稳定的国内环境,故A项正确。
B项,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加强君主权力有利于意大利的统一和政治稳定,不具有反动性,排除。
C项,启蒙时代是在18世纪,排除。
D项,19世纪意大利得以统一,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进程,考查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进程,本题掌握文艺复兴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11.【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间是178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依据材料“1778年”可知,处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依据材料“法国外交事务大臣维尔仁在其致西班牙政府的信”、“天意注定这个时代要让一个做慢、贪婪
的大国受到屈辱。
…光荣和不可估量的利益将归于我们的两位国王”,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法国、西班牙、荷兰为了维护其利益,先后对英
宣战,由此可知,材料体现了北美独立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故B项正确。
英法当时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激化,不是同盟国,故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材料体现了维尔仁维护法国其国家利益的外交目的,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
考查独立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
题干时间,对“法国外交事务大臣维尔仁在其致西班牙政府的信”、“天意注定
这个时代要让一个做慢、贪婪的大国受到屈辱。
…光荣和不可估量的利益将
归于我们的两位国王”的分析,结合独立战争时期法国等国参战独立战争的
目的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独立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
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A
【解析】
A.美国有意识的要提高中国的大国地位,表明当时抗日战争中国得到了美
国的积极援助。
B.美国对华的支持和援助不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
C.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就支持中国的抗战。
D.美国对华的支持不是战争的转折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二战的过程特征和美国对华政策的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
基础知识功底。
13.【答案】【小题1】(1)史:根据“同治年间(1862至1874年),人民的大起义
逐一失败”得出同治年间,人民的大起义逐一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根据“对外关系也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下维持着和平局面”得出《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签订;根据“当时官僚地主站在统治者的立场竟自夸为‘同治中兴’”得出陈弢等官僚地主歌颂同治政绩。
论:根据“对外关系也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下维持着和平局面”得出维持着和平局面;根据“好可怜而可耻的‘中兴’啊”得出这种“中兴”可怜而可耻;根据“所谓的‘绥靖边陲’实际上岂不就是向外国侵略者屈膝么?”得出“绥靖边陲”就
是外国侵略者屈膝;根据“所谓‘削平僭伪’实际上岂不就是借外国力量镇压人民么?”得出所谓“削平僭伪”本质就是借外国力量镇压人民。
(2)不同:根据“虽然其成就十分辉煌,但其最终归于失败,它是一系列努力中最接
近于成功的一次”得出芮玛丽基本赞同“同治中兴”的说法,充分肯定了洋务派的努力和成就;根据“好可怜而可耻的‘中兴’啊”“所谓的‘绥靖边陲’实际上岂不就是向外国侵略者屈膝么?所谓‘削平僭伪’实际上岂不就是借外国力量镇压人民么?”得
出胡绳反对。
“同治中兴”的说法,指出所谓“中兴”的政绩不过是对外屈膝妥协,并借外国力量镇压人民。
(3)特点:根据材料三所列翻译著作看出,以自然科学和实用科技类书籍为主(种类
多,科技类居多)。
背景:结合所学,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危机并未缓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发起洋务运动和西方科技文化伴随入侵大量传如等角度分析回答。
故答案为:
(1)史:同治年间,人民的大起义逐一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签订;陈弢等官僚地主歌颂同治政绩。
论:维持着和平局面;这种“中兴”可怜而可耻;“绥靖边陲”就是外国侵略者屈膝;所谓“削平僭伪”本质就是借外国力量镇压人民。
(2)不同:芮玛丽基本赞同“同治中兴”的说法,充分肯定了洋务派的努力和成就;而胡绳反对。
“同治中兴”的说法,指出所谓“中兴”的政绩不过是对外屈膝妥协,并借外国力量镇压人民。
(3)特点:以自然科学和实用科技类书籍为主(种类多,科技类居多)。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危机并未缓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发起洋务运动;西方科技文化伴随入侵大量传入。
【小题2】
【小题3】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
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洋务运动的准
确把握。
14.【答案】根据图片中“运河”“东西突厥”及唐朝统一局面,结合所学从隋唐经济重心南移特征、民族关系及政治统一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
故答案为:
(1)隋唐时期,大运河开凿沟通南北,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唐朝时期运河的作用更加明显,有利地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
(2)隋朝时,北方突厥强盛,与中原时有冲突,唐朝时,大败东西突厥,高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或唐朝时广设羁縻州府,实施册封,加强了边疆与中原王朝的联系)(3)隋朝结束南北分裂、隋文帝改革确立一整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为封建社会走向鼎盛奠定基础,唐朝时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统一我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本题掌握隋唐政治经济的特征及影响进行回
答。
15.【答案】【小题1】(1)根据材料一中的“第一,关于解除强制性农奴劳动问题;第二,关于各个阶层恢复参与政治经济事务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俄国沙皇解决问题的措施。
(2)从材料中的“19世纪以后,饿国发生了多次革命和政变”“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提出建立欧洲式的立宪政权”“民粹派……”“1905年的革命”等信息可以看出俄国局势的动荡,从“在革命风暴的压力下,沙皇虽然颁布了设立国家杜马的法令,但他一
直任意解散杜马”“斯托雷平的土地改草中,既没有解放农民,也没有真正给农民土地所有权”可以看出俄国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出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
故答案为:
(1)废除农奴制;建立地方自治制度(或杜马制度)。
(2)落伍的政治,如农奴制度、沙皇制度的阻碍;保守的改革,如1861年改革、斯托雷平改革的效果有限;动荡的局势,如十二月党人起义、民粹派运动、1905年革命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破坏。
【小题2】
【解析】
(1)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俄国沙皇解决“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的措施,考生主要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
(2)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史料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
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考生要综合上述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属于中档题,通过材料解析考查考生的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描述与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体现了课程改革中对考生学科素养的重视。
16.【答案】【小题1】(1)依据材料“战争是赢得了,但和平却还没有。
在战时团结一致的大国,现在却在解决和平的办法上分手了。
世界被许诺有免于恐惧的自由;但事实上战争结東后恐惧却大大增加”、“而用武装力量来支持那些国家里最能为既得利益者服务的政党和个人。
领土问題和权力之争,尽管已是陈腐了的东西,但仍然压倒了共同幸福和正义的基本要求”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反法西斯战争结束,但出现冷战局面;自由与专制在继续斗争;贫富差距,领土争端、权力斗争等威胁着人类的幸福与正义;核武器研究发展,军备竞争重现
(2)依据材料“作为人,我们要向人类呼呼:记住你们的人性,而忘掉其余”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捍卫和平,要求政府和平处理问题与争端,反对战争,反对核武器;站在人类的角度,坚持人性,追求民主、平等、幸福、正义。
故答案为:
(1)反法西斯战争结束,但出现冷战局面;自由与专制在继续斗争;贫富差距,领土争端、权力斗争等威胁着人类的幸福与正义;核武器研究发展,军备竞争重现。
(2)捍卫和平,要求政府和平处理问题与争端,反对战争,反对核武器;站在人类的角度,坚持人性,追求民主、平等、幸福、正义。
【小题2】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