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实训原理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D5 VD6 是保护二极管,可先用2CP10
变压器T选用220V/18—22V 40—50W 优质成品电源变压器。

或选用二次绕组电压的电源变压器,如6 12 24V 等,这样要加装分挡选择开关,可减小三端成稳压器功率。

制作与调试如下:
将所有电子元件安装在一块自制的印制电路板上,并将其装入大小合适的塑料盒内,有条件可在塑料盒上安装一个微型电压表,没有微型电压表可在塑料盒上安装一电阻电位后,加装一个有指示标志的旋钮,用万用表测出输出电压后分几挡标注在塑料字盒上,如1.25 1.5 2.0 2.5 3.0 4.5 6.0 9.0 12 .15 18v
为保证稳压器正常工作,应将稳压器安装在合适的散热片上,如LM317的散热面积一般不应小于100平方毫米;应特别注意4个整流二极管和电容C1的极性不能接反,整流二极管接错可能会烧毁集成稳压器甚至烧毁电源变压器。

电容C1的极性接反有可能会使电容爆裂。

在外接电路全部接好后,应首先检查各个元器件本身是否完好,连接是否正确,有无虚焊错焊或短路之处。

在上述各个点都检查正确之后,方可通电,进行调试。

当正确电路无误时进行通电试验。

观察电路有无冒烟焦煳味放电火花等异象,如果有,立即切断电源,查出原因。

如无异常现象,可用万用表的交流电压挡测量变压器一次绕组电压,应为220V左右,二次绕组电压应为18V左右,用直流电压挡测整流滤波后的直流输出电压为22V左右。

调节电位器R2,直流输出应在1.25—18v内连续调节,若调节范围达不到要求,应重新调整R2和R1的阻值。

输出电流的调整。

调节R2 直流输出电压等于4.5V改变负载电阻RL,使输出电流分别为100毫安和1.5安,此时LM317变压器等元器件应无异常现象发生。

2.1 元件介绍及检测
2.1.1电阻的介绍及检测
一电阻介绍
电阻在电路中用“R”加数字表示,如:R15表示编号为15的电阻。

电阻在电路中的要作用为分流、限流、分压、偏置、滤波(与电容器组合使用)和阻抗匹配等。

参数识别主要靠电阻的阻值,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倍率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等。

换算方法是:1兆欧=1000千欧=1000000欧电阻的参数标注方法有3种,即直标法、色标法和数标法。

数标法主要用于贴片等小体积的电路,如:472 表示47×102Ω(即4.7K); 104则表示100K。

电阻是所有电子电路中使用最多的元件。

电阻的主要物理特征是变电能为热能,也可说它是一个耗能元件,电流经过它就产生热能。

电阻在电路中通常起分压分流的作用,对信号来说,交流与直流信号都可以通过电阻。

二电阻的检测
将两表笔(不分正负)分别与电阻的两端引脚相接即可测出实际电阻值。


了提高测量精度,应根据被测电阻标称值的大小来选择量程。

由于欧姆挡刻度的非线性关系,它的中间一段分度较为精细,因此应使指针指示值尽可能落到刻度的中段位置,即全刻度起始的20%~80%弧度范围内,以使测量更准确。

根据电阻误差等级不同。

读数与标称阻值之间分别允许有±5%、±10%或±20%的误差。

如不相符,超出误差范围,则说明该电阻值变值了。

B 注意:测试时,特别是在测几十kΩ以上阻值的电阻时,手不要触及表笔和电阻的导电部分;被检测的电阻从电路中焊下来,至少要焊开一个头,以免电路中的其他元件对测试产生影响,造成测量误差;色环电阻的阻值虽然能以色环标志来确定,但在使用时最好还是用万用表测试一下其实际阻值。

2.1.2电容的介绍及检测
一电容的介绍
电容在电路中一般用“C”加数字表示(如C25表示编号为25的电容)。

电容是由两片金属膜紧靠,中间用绝缘材料隔开而组成的元件。

电容的特性主要是隔直流通交流。

电容容量的大小就是表示能贮存电能的大小,电容对交流信号的阻碍作用称为容抗,它与交流信号的频率和电容量有关。

电解电容作用如下:
1,滤波作用,在电源电路中,整流电路将交流变成脉动地直流,而在整流电路之后接入一个较大容量地电解电容,利用其充放电特性,使整流后地脉动直流电压变成相对比较稳定地直流电压。

在实际中,为了防止电路各部分供电电压因负载变化而产生变化,所以在电源地输出端及负载地电源输入端一般接有数十至数百微法地电解电容.由于大容量地电解电容一般具有一定地电感,对高频及脉冲干扰信号不能有效地滤除,故在其两端并联了一只容量为0.001--0.lpF地电容,以滤除高频及脉冲干扰.
2,耦合作用:在低频信号地传递与放大过程中,为防止前后两级电路地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常采用电容藕合.为了防止信号中韵低频分量损失过大,一般总采用容量较大地电解电容。

二电解电容的检测
电解电容常见的故障有,容量减少,容量消失、击穿短路及漏电,其中容量变化是因电解电容在使用或放置过程中其内部的电解液逐渐干涸引起,而击穿与漏电一般为所加的电压过高或本身质量不佳引起。

判断电源电容的好坏一般采用万用表的电阻档进行测量.具体方法为:将电容两管脚短路进行放电,用万用表的黑表笔接电解电容的正极。

红表笔接负极(对指针式万用表,用数字式万用表测量时表笔互调),正常时表针应先向电阻小的方向摆动,然后逐渐返回直至无穷大处。

表针的摆动幅度越大或返回的速度越慢,说明电容的容量越大,反之则说明电容的容量越小.如表针指在中间某处不再变化,说明此电容漏电,如电阻
指示值很小或为零,则表明此电容已击穿短路.因万用表使用的电池电压一般很低,所以在测量低耐压的电容时比较准确,而当电容的耐压较高时,打时尽管测量正常,但加上高压时则有可能发生漏电或击穿现象.
2.1.3 二极管的介绍及检测
一二极管的介绍
二极管种类有很多,按照所用的半导体材料,可分为锗二极管(Ge管)和硅二极管(Si管)。

根据其不同用途,可分为检波二极管、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开关二极管、隔离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等。

按照管芯结构,又可分为点接触型二极管、面接触型二极管及平面型二极管。

点接触型二极管是用一根很细的金属丝压在光洁的半导体晶片表面,通以脉冲电流,使触丝一端与晶片牢固地烧结在一起,形成一个“PN结”。

由于是点接触,只允许通过较小的电流(不超过几十毫安),适用于高频小电流电路,如收音机的检波等。

面接触型二极管的“PN结”面积较大,允许通过较大的电流(几安到几十安),主要用于把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的“整流”电路中。

平面型二极管是一种特制的硅二极管,它不仅能通过较大的电流,而且性能稳定可靠,多用于开关、脉冲及高频电路中。

发光二极管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功耗低、寿命长、可靠性高和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可以用作各种标志的发光器件,广泛地应用于指示灯、显示屏、交通管理和生产自动化中.推导出了发光二极管的作用距离公式,并针对常用的观测设备进行了分析.使用最低照度0.02 lux和中等分辨率摄像机作为观测设备,辐射功率为6 mW、辐射半顶角为25°的发光二极管作用距离可达1.5 km.给出了相应的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稳压二极管(又叫齐纳二极管)它的电路符号是:此二极管是一种直到临界反向击穿电压前都具有很高电阻的半导体器件.在这临界击穿点上,反向电阻降低到一个很少的数值,在这个低阻区中电流增加而电压则保持恒定,稳压二极管是根据击穿电压来分档的,因为这种特性,稳压管主要被作为稳压器或电压基准元件使用.稳压二极管可以串联起来以便在较高的电压上使用,通过串联就可获得更多的稳定电压.
二二极管的检测
把万用表拨在R×100或R×1挡上,用红表笔接二极管的一头,黑表笔接另一头,看一下万用表停留的位置,记下此时的电阻值,然后把二极管调一头,再和万用表的两个表笔相接,再看一下阻值。

两次测试中如果一次阻值大,一次阻值小,则说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作用二极管是好的。

而且可知阻值小的一次和黑表笔所接的一头是二极管的正极;如果两次测量时万用表的指针摆动特别大则说明二极管是击穿的,如果阻值特别小则说明二极管是断路的。

2.1.4三极管的介绍及检测
一三极管的介绍
三极管是一种控制元件,主要用来控制电流的大小,以共发射极接法为例(信号从基极输入,从集电极输出,发射极接地),当基极电压UB有一个微小的变化时,基极电流IB也会随之有一小的变化,受基极电流IB的控制,集电极电流IC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基极电流IB越大,集电极电流IC也越大,反之,基极电流越小,集电极电流也越小,即基极电流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变化。

但是集电极电流的变化比基极电流的变化大得多,这就是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IC 的变化量与IB变化量之比叫做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β=ΔIC/ΔIB, Δ表示变化量。

),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一般在几十到几百倍。

三极管在放大信号时,首先要进入导通状态,即要先建立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也叫建立偏置,否则会放大失真。

二三极管的检测
具体方法是将万用表调至电阻挡的R×1k挡,先用红表笔放在三极管的一只脚上,用黑表笔去碰三极管的另两只脚,如果两次全通,则红表笔所放的脚就是三极管的基极(B)。

如果一次没找到,则红表笔换到三极管的另一个脚,再测两次;如还没找到,则红表笔再换一下,再测两次。

如果还没找到,则改用黑表笔放在三极管的一个脚上,用红表笔去测两次看是否全通,若一次没成功再换。

这样最多测量12次,总可以找到基极。

三极管只有两种类型,即PNP型和NPN型。

判别时只要知道基极是P型材料还N型材料即可。

当用万用表R×1k挡时,黑表笔代表电源正极,如果黑表笔接基极时导通,则说明三极管的基极为P型材料,三极管即为NPN型。

如果红表笔接基极导通,则说明三极管基极为N型材料,三极管即为PNP型。

2.2 万用表
万用表又叫多用表、三用表、复用表,是一种多功能、多量程的测量仪表,一般万用表可测量直流电流、直流电压、交流电压、电阻和音频电平等,有的还可以测交流电流、电容量、电感量及半导体的一些参数(如β)。

2.2.1 万用表的结构(以500型为例)
万用表由表头、测量电路及转换开关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1)表头:它是一只高灵敏度的磁电式直流电流表,万用表的主要性能指标基本上取决于表头的性能。

表头的灵敏度是指表头指针满刻度偏转时流过表头的直流电流值,这个值越小,表头的灵敏度愈高。

测电压时的内阻越大,其性能就越好。

表头上有四条刻度线,它们的功能如下:第一条(从上到下)标有R或Ω,
指示的是电阻值,转换开关在欧姆挡时,即读此条刻度线。

第二条标有∽和V A,指示的是交、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值,当转换开关在交、直流电压或直流电流挡,量程在除交流10V以外的其它位置时,即读此条刻度线。

第三条标有10V,指示的是10V的交流电压值,当转换开关在交、直流电压挡,量程在交流10V时,即读此条刻度线。

第四条标有dB,指示的是音频电平。

(2)测量线路
测量线路是用来把各种被测量转换到适合表头测量的微小直流电流的电路,它由电阻、半导体元件及电池组成,它能将各种不同的被测量(如电流、电压、电阻等)、不同的量程,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如整流、分流、分压等)统一变成一定量限的微小直流电流送入表头进行测量。

(3)转换开关
其作用是用来选择各种不同的测量线路,以满足不同种类和不同量程的测量要求。

转换开关一般有两个,分别标有不同的档位和量程。

2.符号含义
(1)∽表示交直流。

(2)V-2.5KV4000Ω/V表示对于交流电压及2.5KV的直流电压挡,其灵敏度为4000Ω/V。

(3)A-V-Ω表示可测量电流、电压及电阻。

(4)45-65-1000Hz表示使用频率范围为1000 Hz以下,标准工频范围为45-65Hz。

(5)2000Ω/V DC表示直流挡的灵敏度为2000Ω/V。

钳表和摇表盘上的符号与上述符号相似(其他因为符号格式不对不能全部写上『表示磁电系整流式有机械反作用力仪表『表示三级防外磁场『表示水平放置)))
2.2.2 万用表的使用
(1)熟悉表盘上各符号的意义及各个旋钮和选择开关的主要作用。

(2)进行机械调零。

(3)根据被测量的种类及大小,选择转换开关的挡位及量程,找出对应的刻度线。

(4)选择表笔插孔的位置。

(5)测量电压:测量电压(或电流)时要选择好量程,如果用小量程去测量大电压,则会有烧表的危险;如果用大量程去测量小电压,那么指针偏转太小,无法读数。

量程的选择应尽量使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2/3左右。

如果事先不清楚被测电压的大小时,应先选择最高量程挡,然后逐渐减小到合适的量程。

a交流电压的测量:将万用表的一个转换开关置于交、直流电压挡,另一个转换
开关置于交流电压的合适量程上,万用表两表笔和被测电路或负载并联即可。

b直流电压的测量:将万用表的一个转换开关置于交、直流电压挡,另一个转换开关置于直流电压的合适量程上,且“+”表笔(红表笔)接到高电位处,“-”表笔(黑表笔)接到低电位处,即让电流从“+”表笔流入,从“-”表笔流出。

若表笔接反,表头指针会反方向偏转,容易撞弯指针。

(6)测电流:测量直流电流时,将万用表的一个转换开关置于直流电流挡,另一个转换开关置于50uA到500mA的合适量程上,电流的量程选择和读数方法与电压一样。

测量时必须先断开电路,然后按照电流从“+”到“-”的方向,将万用表串联到被测电路中,即电流从红表笔流入,从黑表笔流出。

如果误将万用表与负载并联,则因表头的内阻很小,会造成短路烧毁仪表。

其读数方法如下:
实际值=指示值×量程/满偏
(7)测电阻:用万用表测量电阻时,应按下列方法*作:
1. 选择合适的倍率挡。

万用表欧姆挡的刻度线是不均匀的,所以倍率挡的选择应使指针停留在刻度线较稀的部分为宜,且指针越接近刻度尺的中间,读数越准确。

一般情况下,应使指针指在刻度尺的1/3~2/3间。

2. 欧姆调零。

测量电阻之前,应将2个表笔短接,同时调节“欧姆(电气)调零旋钮”,使指针刚好指在欧姆刻度线右边的零位。

如果指针不能调到零位,说明电池电压不足或仪表内部有问题。

并且每换一次倍率挡,都要再次进行欧姆调零,以保证测量准确。

3. 读数:表头的读数乘以倍率,就是所测电阻的电阻值。

(8)测二极管
用表显示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单位是mV。

通常好的硅二极管正向导通电压应为500mV~800mV,好的锗二极管正向导通电压应为200mV~300mV。

假若显示“000”,则说明二极管击穿短路,假若显示“1”,则说明二极管正向不通。

此档也可以用来判断三极管的好坏以及管脚的识别。

测量时,先将一支表笔接在某一认定的管脚上,另外一支表笔则先后接到其余两个管脚上,如果这样测得两次均导通或均不导通,然后对换两支表笔再测,两次均不导通或均导通,则可以确定该三极管是好的,而且可以确定该认的管脚就是三极管的基极。

若是用红表笔接在基极,黑表笔分别接在另外两极均导通,则说明该三极管是NPN 型,反之,则为PNP 型。

最后比较两个PN 结正向导通电压的大小,读数较大的是be 结,读数较小的是bc结,由此集电极和发射极都识别出来了。

(9)测三极管
先假定A脚为基极,用黑表笔与该脚相接,红表笔与其他两脚分别接触其他两脚;若两次读数均为0.7V左右,然后再用红笔接A脚,黑笔接触其他两脚,若均显示"1",则A脚为基极,否则需要重新测量,且此管为PNP管。

那么集电
极和发射极如何判断呢?数字表不能像指针表那样利用指针摆幅来判断,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利用“hFE”档来判断:先将档位打到“hFE”档,可以看到档位旁有一排小插孔,分为PNP和NPN管的测量。

前面已经判断出管型,将基极插入对应管型“b”孔,其余两脚分别插入“c”,“e”孔,此时可以读取数值,即β值;再固定基极,其余两脚对调;比较两次读数,读数较大的管脚位置与表面“c”,“e”相对应。

2.2.3 万用表使用注意事项
1. 如果无法预先估计被测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则应先拨至最高量程挡测量一次,再视情况逐渐把量程减小到合适位置。

测量完毕,应将量程开关拨到最高电压挡,并关闭电源。

2. 满量程时,仪表仅在最高位显示数字“1”,其它位均消失,这时应选择更高的量程。

3. 测量电压时,应将数字万用表与被测电路并联。

测电流时应与被测电路串联,测直流量时不必考虑正、负极性。

4. 当误用交流电压挡去测量直流电压,或者误用直流电压挡去测量交流电压时,显示屏将显示“000”,或低位上的数字出现跳动。

5. 禁止在测量高电压(220V以上)或大电流(0.5A以上)时换量程,以防止产生电弧,烧毁开关触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