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7课《短文两篇》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5.感知山川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领悟并学习苏轼面对逆境时旷达的胸怀。

【重点难点】
1.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知识链接】
1.《答谢中书书》相关知识。

(1)关于作者。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mò)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

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

入梁,隐居句曲山(即今茅山)。

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

”(《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2)历史背景。

《答谢中书书》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茅山。

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3)题目解说。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谢徵的一封信,信中称道江南山水之美,仅六十八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故称之谢中书。

2.《记承天寺夜游》相关知识。

(1)背景资料。

苏轼少时即精通经史,长于写文章。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

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

(2)题目解说。

《记承天寺夜游》是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入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

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派遣的特殊心情。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消散(2)四时俱备:四季(3)五色交辉:交相辉应
(4)夕日欲颓:坠落(5)沉鳞竞跃:争相跳出水面(6)解衣欲睡:想要
(7)欣然起行:愉快地(8)步于中庭:庭院
2.作者及文体简介。

(1)《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

“书”的意思是信,“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回谢中书的信。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北宋文学家家,书画家家。

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三苏”。

二、合作探究。

1.课文《答谢中书书》的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也流露出能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该如何理解?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作者表面上是自嘲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得──月夜处处都有,但只有人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作者在政
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他却屡次被贬,被贬黄州的苏轼,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的自得只不过是一种自慰罢了。

3.作者在《记承天寺夜游》文中抒发的感情是什么?
作者在文中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抒发遭遇贬谪的悲凉,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悠闲赏月的欣喜等复杂微妙的感情。

三、当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2)沉鳞(鱼)竞跃(争着跳跃)
(3)四时俱(都、全)备
(4)晓(早晨)雾将歇(消散)
(5)夕日欲(将要)颓(坠落)
(6)遂(于是,就)至(到)承天寺寻张怀民
(7)念(考虑、想到)无与为乐者
(8)相与(共同、一起)步于(在)中庭
(9)但(只是)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2.翻译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5)庭下如积水空明。

月光照在院子里像水一样空明澄澈。

(6)水中藻荇交横。

水中藻、荇交织纵横。

3.试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同:写景。

异:⑴表达方式的不同:前者主要运用描写和议论;后者除此之外。

还运用了记叙。

⑵思想感情的不同。

前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也流露出能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后者表达了遭遇贬谪的悲凉,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悠闲赏月的欣喜等复杂微妙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苏轼的传说故事。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