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5.3 吸收作用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五章第三节吸收作用课型新授课课时20 教育
教学目的知识方面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阐述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原理
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举例说出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说明无土栽培的要领和发展前景。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思想教育
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法
根毛细胞对水分的吸收;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
难点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法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关键
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教法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教具玻璃瓶,种子等。
教学过程师生
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课前综艺:
新课引入:
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提示:
●根据生活事实,组内围绕着黄
瓜细胞吸水或失水的条件进行讨论,
然后提出问题,并就其中一个问题进
行研究。
●检验假设制定计划时,建议选用萝
卜或马铃薯做实验材料。设计的实验方案要能够获得实验数据,可考虑使用下列实验器具:小菜板和菜刀,天平及砝码,500ML量筒、烧杯(4个)、清水、20%食盐水。
●在实施实验方案前,设计一个表格
记录你组获得的实验数据。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教师引入新
课
教师引导学
生进行争论。
并作出提示
在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
水”实验前,向学生提出“植物组织
吸水是细胞吸水还是细胞间隙吸水”
“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失水”等问
题,引起学生争论和激发学生探究的
兴趣,再启发学生用实验取证的方式
证明自己的观点。
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时,要引导学
生准确阐述本组的观点(假设),实验
设计计划要有利于检验本组的假设。
在学生执行实验计划的全过程中,要
提醒他们关注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是
否一致,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建议方案:
实验假设:当外界溶液浓度较高时,植物细胞失水。
材料器具:小菜板和菜刀,天
平及砝码,500ML量筒,烧杯、清水、20%食盐水。萝卜或马铃薯
方法步骤:
1)利用20%盐水分别配制5%、10%、15%的盐水,取等量的不同浓度的食盐水置于B、C、D三个烧杯中,A烧杯中放入等量的清水。
2)在小菜板上用菜刀将萝卜切成
大小相同的四条,分别称重和记录数据。然后,萝卜依次放入A、B、C、D 四个烧杯中,静置5MIN后观察各个试管中萝卜条的形态变化。
3)设计如下的表格,用于记录实
验数据。
4)将萝卜条取出,观察烧杯中溶
液体积的变化,同时测量萝卜条的质量,将数据填在表格中。
5)用曲线图对实验数据进行处
理。分析本组数据并得出结论,分析实验处理的时间长短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一、根对水分的吸收
活动:观察根毛
结论:植物根部生有大量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
根毛吸水:根毛的细胞液浓度总是大于土壤溶液浓度,于是,根毛细胞吸收土壤里的水分。
烧苗: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的细胞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
二、无机盐的吸收
演示:观察土壤液培养的幼苗。
将两株同样大小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器皿中继续培养。两周以后,观察这两株玉米幼苗的长势和颜色是否相同。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设计实验
学生执行实验计划
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进行数据统计
学生进行记录
学生进行分析
学生正确分析实验
结果
学生得出实验结
论
师生共同探究
师生共同小结
教师提出目的要求
使学生总是处在探究的欲望中。
注意问题:
A)本活动为学生独立活动,教师
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
设计,以保证实验方案的有效
性。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案时,
要提醒学生设置实验对照。
B)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引导学生
树立定量实验的意识,想办法
获得实验的具体数据,通过实
验数据来检验假设。
C)萝卜、胡萝卜、马铃薯等都可
以作为实验材料。鼓励学生设
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并提供多
种实验材料。
实验完成后,要启发学生正确分析
实验结果,并准确地表述本组得出
的实验结论。
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探
究根毛数目、形态、结构与其吸收
水分的适应特征,以
及根毛细胞吸水的原理。
在“无机盐的吸收”部分,结合“观
察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的演示
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幼苗的不同
生长状况说明了什么”“如何探究某
种无机盐对植物的生理作用”,从而
使学生深入理解无机盐的生理作
用。“无土栽培”是植物生理方面的
应用性知识,植物为什么可以“无
土”栽培?这个问题不仅激发学生
探究无土栽培原理的兴趣,而且使
他们产生参观或尝试进行水培、沙
培或砾培的实践活动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