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近现代报刊的史料价值及其保护和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报刊的史料价值及其保护和整理
倪俊明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广州510110)
〔摘 要〕现存中国近现代报刊数量庞大,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应进一步加强报刊文献脱酸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提高报刊文献原生性保护的水平。

同时,加强近现代报刊的影印出版、缩微复制、数字化加工,以及相关检索工具的编辑、出版,以提高近现代报刊文献的利用率。

〔关键词〕近现代报刊;史料价值;保护;整理
〔中图分类号〕G25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167(2010)06-0230-08
1 近现代报刊存留简况
根据新闻史学者的研究,中国近现代报刊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807年(嘉庆十三年)。

1807年6月4日,葡萄牙文《消息日报》在澳门天主教圣若瑟修道院出版,这是目前可知在中国领土出版的最早的外文报刊。

1815年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

1833年4月,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创办《杂闻篇》;8月,德国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为中国境内出版最早的近代中文报刊〔1〕。

这些早期近代报刊的面世,揭开了中国近现代报刊出版的序幕。

从1807年至1949年,140余年间中国出版了多少报刊,目前仍未有比较准确的统计。

据《中国近代报刊名录》统计,1815年至1911年间,中国和海外出版的中文报刊1753种,国内出版的外文报刊136种,共10889种〔2〕。

新编《清史·报刊表》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646种,即1911年以前近代报刊达20535种〔3〕。

民国时期,报刊的出版量比清代更是成倍增加,有学者估计,民国中文报刊总数至少达到400000种以上,其中报纸4000余种,期刊360000余种〔4〕。

仅以上述统计,近现代报刊已达420500多种。

而据《18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增订本和补充本,全国56个省市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所藏的旧中文期刊共达360400余种〔5〕。

又据《中文报纸联合目录》(初稿)收载的旧报纸则达70800余种〔6〕。

前后两种报刊联合目录,共收旧报刊总数达440200种。

考虑以上联合目录尚未涵盖所有图书馆,以及众多的档案馆、博物馆,缺漏在所难免,因此,保守估计现存近现代报刊应有500000种以上。

这是一座尚未被学者充分利用,而又极富史料价值的文献宝库。

关于国内各图书馆近现代报刊收藏的情况,据初步了解,藏量较多的主要有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

国内部分图书馆近现代报刊收藏一览表〔7〕
单 位期 刊报 纸
上海图书馆190444种110147种
国家图书馆130000余种20万册件200000余册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130200余种600000余册10516种40000余册
南京图书馆约100000种10000多种
北京大学图书馆90000余种
浙江图书馆60354种
天津图书馆30735种80431册225种10919册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30000种
首都图书馆20800多种120000多册171种10800册
山东图书馆20400余种400余种
2 近现代报刊的史料价值
近现代报刊是中国近现代文明进步的见证。

作为一种有别于中国传统文献的独特的文献形态,报刊成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直接表达政治诉求,传播经济、军事、社会、思想、文化信息的最重要的载体。

它从不同侧面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蕴含的丰富而独特的史料,更是其他类型文献所未能替代的。

近代以降,不少报人学者对报刊的史料价值,曾有精到的论述。

著名学者章太炎指出:“日报之录,近承乎邸抄,远乃与史官编年系日者等。

”〔8〕“夫报章者,诚史官之支与余裔也。

”〔9〕《湘学报》主笔唐才常认为:“泰西不立史馆,盖报馆即其史馆也……。

盖今日之报章,即异日之史料。

”〔10〕民国著名报人史量才曾对报刊与史学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历史本为人类进化之写真,此则写真之程度,且更超于陈史之上,而其所以纪载行迹,留范后人者,又与陈史相同。

”因而报刊
032
“属于史部,而更超于史部之刊物。

”负有“对民族生命与文化历史之责任”〔11〕“一旦政治清明,朝失而求之与野,此笺笺报纸,或将为修史者所取才乎。

”〔12〕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家李大钊在《报与史》一文中,对报刊的史料价值有着更清晰的阐述:“报的性质,与纪录的历史,尤其接近,由或种意味言之,亦可以说:‘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的报。

’……报纸上所记的事,虽然是片片段段,一鳞一爪的东西,而究其性质,实与纪录的历史原无二致。

故新闻记者的职分,亦与历史研究者极其近似。

今日新闻记者整理所纪述的材料,即为他日历史研究者所当蒐集的一种重要史料。

”〔13〕报刊的重要史料价值,于此可见一斑。

报刊史料价值的特点,大致可体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内容的广泛性。

报刊作为近现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信息媒介,其内容异常丰富,除综合、政治性报刊外,还有宗教、外交、军事、警务、格致、数学、地学、科技、商务、工业、农业、金融、铁路、广告、文学、历史、国学、文娱、小说、戏剧、图画、图书、文摘、医学、卫生、教育、学务、体育、音乐、妇女、儿童、青年、幼儿园、学校、企业等各类报刊〔14〕。

至于具体报刊的栏目设置,也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1897年创刊的湖南第一份近代报刊《湘学新报》,设有奏折、章程、论说、各报近事节要、译著连载和书目提要等栏目,其中论说又分史学、掌故学、舆地学、算学、商学、交涉学、格致学等门类,系统介绍“中西有用之学”。

1904年创刊于上海的《东方杂志》,设有谕旨、社说、内务、军事、外交、教育、财政、实业、交通、商务、宗教、杂志、调查、附录、小说、丛谈、新书介绍等栏目,另有时评、图画,为一内容宏富的综合性时事杂志。

20世纪20年代的《广州民国日报》也设有评论、大元帅令、本报专电、东方通讯社电、特别纪载、本省要闻、小言、本省新闻、本市新闻、各属新闻、琐闻、中外要闻、外国通电、译闻等栏目,以及各类副刊和广告等。

上至国内外重大政经动态、社会新闻,下至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无不涵盖其中。

其二,记叙的真实性。

近现代报刊受主客观条件所限,难免有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之弊。

但总体而言,报刊所报道的消息,均为当时所发生的事件或人物的活动,大多为记者亲自实地采访。

时空的一致性,使报刊保存的史料,相比日后的口述历史、回忆录、文史资料等,更接近客观史实,因而真实性更高。

即使因立场不同而导致报刊观点有异,也可供研究者通过多侧面的比对参照而探寻真相。

如何香凝曾否为蒋介石、宋美龄结为夫妇证婚的问题。

1984年,何香凝之女廖梦醒在回忆录中坚称:“母亲拒绝”当蒋宋联姻的“证婚人”,“没有参加蒋介石的婚礼。

”但有学者通过查阅1927年12月初上海《申报》关于何香凝与
蔡元培、李德全等人一同参加蒋、宋婚礼的详细报道,得出结论:“何香凝不仅出席了蒋宋的婚礼,而且还是证婚人之一。

”〔15〕
其三,披露的连续性。

近现代报刊中旋生旋灭,寿命短暂者,固然不乏其数。

但也有许多创办时间长、发行卷数多的报刊。

尤其是日报,绵延数年,乃至数十年,如持续逾六、七十年的上海《申报》、香港《中外新报》、《华字日报》和《循环日报》等。

报刊连续出版的特性,使得它可以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全过程,进行集中的报道,对一定阶段某一区域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等进行持续的反映。

如1832年创刊于广州的《中国丛报》:“记载了鸦片战争前后二十年期间有关中国社会、经济、语言、文字、风俗……方面的调查研究,其中包括了中外关系和外国人在中国的活动等许多极有价值的资料,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开端时期的重要参考文献。

”〔16〕1838年在澳门创办的《澳门宪报》,记载大量早期澳门华人社会、华商崛起,以及澳门市政建设、邮政、交通、金融、教育、宗教、文化、移民、娼妓、乞丐等资料,是“一座澳门近代史原始资料的宝库。

”〔17〕1900年香港创办的《中国日报》对孙中山领导的历次武装起义的记载;以及上海《申报》对上海城市近代化、香港《华字日报》对清末民初香港和广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广州《民生日报》对民国初年广州的社会变迁等的持续报道,均为学界研究相关课题提供不少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其四,报道的精细性。

近现代报刊编辑、出版的特性,使得其在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或重大历史人物活动的时候,更注重深度的信息挖掘和细节描写。

如《申报》报道的晚清四大奇案之一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案子即是一例。

从1874年案件发生到1877年4月11日为此案平反的谕旨下达为止,《申报》对该案的起因、审理、到最后平冤,系统详细地报道了达三年之久。

这些详尽的报道,从新闻史、戏剧史、法律史、社会史诸角度,均独具史料价值〔18〕。

又如现代史上著名的“陈炯明叛变事件”,相关文献的记载多是粗线条、概括性的。

而当时的上海《民国日报》、《申报》、《时报》、《字林西报》、《上海商报》、广州《广东群报》、香港《华字日报》、长沙《大公报》、沈阳《盛京时报》等均刊载大量孙中山与陈炯明的相关文电、谈话和活动报道,这些具体的史料对准确把握孙、陈关系的裂变、事件的缘由,比较客观地还原历史,意义重大〔19〕。

即使是报刊日常披露的形形式式有关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的琐碎消息、统计数字,也是研究有关课题学者千方百计寻找的资料。

甚至广告栏上五花八门的各色广告,也具有多学科的史料价值。

有学者利用清末民初省港澳报刊上的上述资料,系统地研究了清末民初广州城市的消费文化〔20〕。

有学者利用《申报》广告栏上刊登的“讣告”,解决了纷扰多年的著名
132
维新思想家郑观应卒年的争论问题〔21〕。

可见报刊资料的细节报道,再与其他类型资料彼此参证“可以补充连续性和细节记述的不足,并且测量社会的反应。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报刊,能够逐渐回到历史现场,感同身受,从而对当时的人与事具有了解之同情。

”〔22〕
关于报刊的史料价值,1925年戈公振在《时报》索引绪言中强调“报纸之功用,非只传递消息而已。

举凡世界大事,人群进化,科学发明,文艺著述,莫不统见于是,洵一活页之历史也。

报纸之取材,除供人逐日浏览之外,亦极有参考之价值。

试详言之:(一)供给最近之消息,与最新之学说。

凡科学工艺有所发明,朝夕间即可披露,较书本杂志,尤为迅速。

故研究学术者,欲得最新学理与发明,非参考报纸不可。

(二)报纸所载之材料,有因范围极小,为书本杂志所未及者;或因篇幅有限,不能撰成专书者,往往在报上发表。

如名人之演讲,发明家之口述等,均极有参考之价值。

(三)报纸逐日出版,内容极为复杂。

其中虽多一时一地之事,但纪载一事,其起因结果,无不详为采讨。

苟汇而存之,于历史上极有参考之价值。

(四)所载事项,每采取各方面之意见,及各地方之消息逐一披露,较书本杂志,似少偏倚。

”〔23〕可谓对报纸史料价值特征的精到论述。

3 近现代报刊的保护
如果从1807年近代报刊诞生算起,近代报刊的历史仅两百年,至于民国期间出版的报刊,更是仅有数十年的历史。

相比起历史久远的宋、元、明、清的古籍善本,这些近现代报刊却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保存危机。

据国家图书馆的检测数据显示,国家图书馆所藏近现代文献,特别是报刊的纸张耐久性25年后将下降40~50%,按照目前的老化速率,25年后有40%的报纸耐折度将低于2次,60%的图书纸张的耐折度将低于10次,成为低劣纸或不坚固纸,50年后,有30%的图书、报刊纸张将毁于自身的老化过程之中〔24〕。

而以视为测定纸张保存情况良莠标准的酸碱值(P H值)测试结果也显示,国家图书馆20世纪20—40年代图书的P H值一般都低于610,属于较严重酸化。

而早期报纸、期刊P H值,平均仅有411、412,为测试的14类文献中P H值最低的两种,属于严重酸化〔25〕。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近现代报刊同样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困境,由于广东地处北纬20~26度之间,大部分区域属亚热带气候,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直接加剧了近现代文献的酸化、老化。

据抽样测检,其所藏近现代报纸的平均P H值为3172,期刊的平均P H值为3141,其中P H值最低的仅有2196。

根据美国历史性出版物与纪录委员会于1981年修订颁布的《优良纸张制造标准》规定,纸张的酸碱值即P H值在715以上者属于优良纸张,P H值为7表示纸张是中性或无酸纸,处于良好状态,P H值低于7则表示纸张呈酸性,P H值越低表示含酸量越高,纸张的质量也就越差〔26〕。

按《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P H值小于4,则为一级破损,属特别严重破损。

即中山图书馆所藏近现代报刊几乎全属特别严重破损,均处于“遗体保护状态。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旧报纸纸张酸碱度测验一览表
名称位置一位置二位置三平均PH值
《东方报》
1906年9月29日
3165314231583155
《华南报》
1929年10月1日
3160315931743164
《越华报》
1936年7月5日
3186319031823186
《华商报》
1946年6月1日
3198317831723182
总平均PH值
3172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旧期刊纸张酸碱度测验一览表
名 称书中间天头书口每页平均P H值《两广官报》宣统三年七月十一日第184页3119310331053109
《两广官报》宣统三年七月十一日第92页2196311231083105
《社会科学论丛》1928年第1期第100页3124314031543139
《社会科学论丛》1928年第5期第81页4103316431373168
《社会科学》1937年第8期第15页3125313731483136
《社会科学》1937年第14期第15页3152313031203134
《新亚》1944年第1期67页4107318031703185
《新亚》1944年第2期67页3156314531573152
《新亚》1944年第3期67页4100317031443171该刊平均P H值
3107
3153
3135
3169
总平均P H值
3141
国外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据上世纪80年代美国图书馆界书刊劣化的调查显示,耶鲁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3711%已脆化,8216%已酸化;纽约公共图书馆500万册馆藏中有一半正在劣化;明尼苏达大学400万册图书中有
232
国外大批量纸张脱酸技术一览表〔30〕
种类名 称使用机构效 果缺 点年处理量费 用
气相脱酸法二乙基锌法
(D E Z)
美国国会图书馆
多所大学图书馆
90%图书去酸完全,P H值可
达7155~9150;碱残留量达
115~210%;耐折度提高3~
5倍
有气味、白色残留物、环状物;纸张起
皱、褪色及粘接剂流失;存在燃烧或爆
炸的危险;工艺要求高,投资大;空气
污染
25万册15美元/册
干式氨气环氧乙烷
法(DA E Process)
日本国会图书馆
P H值由4156提高到9176;
纸张抗拉伸强度程度3~5倍
有异味;有甲醛气体产生,对人体、环
境有危害;耐久性差
不明不明
液相脱酸法中的有机溶剂脱酸法巴特尔法
(氟里昂一乙醇镁,
Battelle)
德国国家图书馆
瑞士国家图书馆
瑞士联邦档案馆
P H值达8~9;碱残留量达1
~2%
114%的图书和66%的档案纸张强度降
低;16%的图书和近33%的档案去酸
效果不明显;部分文献出现纸张变色、
白色沉淀物、牛顿环、字迹褪色和扩散
等;有异味
4万册
15-20马克
/册
氧化镁脱酸法
(氟晨昂一氧化镁
book keeper)
美国国会图书馆
荷兰国家图书馆
多所大学图书馆
80%的图书寿命提高300%;
P H值从413~715提高到716
~910;碱残留量大于115%;
操作简单,设备占用面积小
厚的书皮产生白点;较厚图书去酸后碱
残留量不足
12万册
11175美元/

氟里昂一丁氧基镁
(F M C法)
美国北卡罗莱那

P H值达813~911;碳酸镁残
留量达017~219%;耐折度
从小于4,上升到大于20
吸收水分、变色、褪色;有黄色和半透
明污点;有气味
30万册
14~30美元
/kg
韦驮法
(Wei T’o)
加拿大图家档案

加拿大国家图书

P H值达815~915;碱残留量
达017~018%
去酸不均匀,约35%图书没有完全去
酸;有褪色、变色、气味、白斑、起
皱、粘合剂渗出;产生有毒的甲醇、二
氯二氟甲烷、三氯三氟乙烷;污染环境
4万册
8133美元/

甲氧———乙氧甲基
镁水溶液去酸(氟
里昂———甲醇镁)
法国国家图书馆
萨布莱技术中心
P H值从315~413提高到712
~811;去酸液可重复使用4

硬皮封面收缩弯曲;有些图书出现白色
沉淀物;有乙醇气味;氟利昂12污染
环境;费用较高
5—6万

24~40法郎
/册
丙醇镁
德国莱比锡图书
保护研究院
可大批量处理,纸张稳定性
好,可对图书进行冷冻干燥处

需要特殊设备,投资大
100-200
万册
20欧元/kg 碳酸氢镁法德国耐雄公司
P H值达812以上;碱残留量
达1~2%;有脱酸、固色、
加固多种功能;增强抗撕裂强
度达30%;价格低廉
工序复杂、处理周期长不明不明
吗啉脱酸法
Biehmond Vir2
grinea图书馆
能规模化、批量处理;速度
快,费用低;处理有效率达
99%以上;明显降低张老化速
度,效果稳定
对火棉胶封面、皮封面颜色有影响,使
新闻纸发黄;仪器、设备投资大;有异
味,对人体有害
不明
0170美元/
kg
100万册不能流通;纽约公共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密西根大学、耶鲁大学和史丹大学等图书馆的馆藏中,有26%~40%不等的图书,因为太脆以致不能流通。

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中,P H值小于410的占26%,小于610的占91%,大于7的仅占3%〔27〕。

造成近现代报刊文献大面积酸化、老化的直接原因是近现代报刊用纸的“先天不足”。

中国传统古籍所用纸张均选用棉、麻、竹等植物韧皮纤维用手工工艺制成,一般呈中性偏碱性,耐久性优良,故有“纸寿千年”之说。

1854年,美国发明了木材纸浆的化学造纸工艺,以来源广泛,数量充足的木浆,取代传统的棉、麻、竹等材料。

木浆的成份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纤维素的长短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由于木材纤维的长度较其他植物纤维短,经过打浆机处理后,纤维显得更短,因而制出的纸张韧性较弱;半纤维素是一种化学很难定义的多醣类,是引起漂白纸浆变色的根源;木质素为一种复杂的有机酸,会直接导致纸质之酸化。

除了造纸原料影响纸张的酸化外,由于机器替代手工打浆,打浆过程分离的铁离子,不但直接降低纸的白度,还会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而引起纸张的劣化。

而当空气中有二氧化硫时,更会催化其形成硫酸。

同时,纸厂采用氯漂白纸浆,氯的残余物留在纸中,最后会转变为盐酸。

特别是为改善纸张的吸墨性,造纸过程采
332
用明矾松脂混合物,其中的硫酸根离子和空气中的水气混合后,经水解产生硫酸。

这些附着于纸张的硫酸、盐酸加剧了纸张的酸化,破坏了纸张的纤维,使纸张进一步地脆弱〔28〕。

而这也正是近代机器纸不如古代手工纸的原因所在。

我国自清末民初,造纸工艺也逐步以机器造纸取代手工造纸,酸性的机械磨木浆成了造纸的主要原材料,所生产的纸张酸性高,耐久性较差。

尤其是1930年以前,我国大多数造纸厂采用亚硫酸盐制浆法造纸,其含酸量达到6~10%,P H值介于311~314之间。

因此这个时期的大部分报刊资料更容易损坏〔29〕。

此外,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气的污染日益严重,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侵蚀,并在微量金属离子的催化下,与水气反应生成硫酸、亚硫酸、碳酸,这些酸性物质直接加剧纸张的酸化;而各收藏机构普遍长期忽视报刊文献的存放环境,以及相关修复保护技术的滞后等一系列的“后天失调”,也加剧了报刊文献的酸化损毁。

如何有效地抢救、保护日趋酸化损毁的近现代文献,国外的普遍做法是采取纸张脱酸法。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科学家就开始纸张酸化问题的研究。

经过数十年的探索,目前已形成多种高效的纸张脱酸技术(见上页表)。

以上诸种脱酸方法,对除却纸张的酸性物质,延长文献寿命,有着良好的功效。

但由于或工艺要求严,存在安全隐患;或机器设备投资大,处理成本高;或有毒物质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或引起书刊变形,字迹褪色等弊端,而影响了脱酸技术在图书馆界的广泛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南京博物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等单位也开展一些纸张脱酸技术的研究,但多处于实验阶段。

近年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与广州市余平图文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图书文献脱酸法。

该方法所用脱酸剂是从十几种植物中提取,再加入特殊的稀释剂配置而成。

可将酸化的报刊图书直接与该脱酸剂接触而脱酸,或将酸化的报刊图书置于特制的机器中,运用超临界流体技术,使该溶液以蒸汽的形式浸渍在纸张内而达到脱酸的目的。

由于超临界流体有和液体一样的密度和溶解度,又具有气体的优点,粘度小,扩散系数大,有良好的传热传质特性,为纸张的脱酸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保证。

利用超临界脱酸技术处理报刊图书,不会产生纸张弯曲、变脆、油墨渗透、交叉染色等问题。

该方法在广东的部分档案馆、图书馆试验后,效果良好,目前正在申报国家专利。

因此,尽快研制、推广一种科学、安全而又高效、经济的脱酸方法,是近现代报刊原生性保护的根本出路。

虽然文献影印、缩微和数字化技术,已为报刊文献的贮存提
供了新的载体,但报刊原件所特有的文物文献价值,是其他任何载体所无法替代的。

对报刊原件的保护,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4 近现代报刊的整理
近现代报刊的整理一般包括检索工具书的编制、专题报刊资料汇编、影印出版、缩微复制和数字化加工等。

检索工具书和专题报刊资料汇编目的在于揭示报刊的内容,汇辑相关主题报刊资料,便于读者使用;影印出版、缩微复制和数字化加工,则是通过改变报刊原有的物理特征和载体形式,使报刊文献原有的内容能客观地保存下来,更便于浏览和传播,并使报刊原件可因减少流通而“静养”起来,这实际上也是报刊文献的再生性保护。

411 检索工具书的编制
近现代报刊虽然内容丰富,史料价值高,但由于信息含量的庞杂,主题的分散和隐蔽,查找费时费力。

因此,各种各样相关报刊检索工具书便应运而生。

索引是检索报刊的最重要工具,我国报刊索引的编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1925年,上海《时报》社为“务使报载各件均足为我国学者参考之助,以求学术上之进步”〔31〕,编制了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份索引,并对索引的收录范围和分类编排作了详细的规定〔32〕。

《时报》索引是专报索引,其出版开启了中国近现代报刊索引编辑出版的先河。

30年代,在上海、广州又出版了多种颇有影响的多报刊索引。

1933年,上海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经济研究室编印了《每周重要书报目录索引》,以《东方杂志》、《时事类编》、《钱业月报》、《经济旬报》、《华侨周报》、《申报》、《时事新报》、《新闻报》、《南京中国时报》、《大阪每日新闻》等一大批当时重要中外报刊为收录对象,一直出版至1936年。

1933年11月30日和1934年5月31日上海中山文化教育馆分别编辑出版了《期刊索引》和《日报索引》,共收录了500余种重要的报刊,逐月刊布,一直出版到抗战前夕。

1935年,广州岭南大学图书馆编辑出版《中文杂志索引》,这是一种回溯性多刊索引,共收录《一般》、《教育杂志》、《东方杂志》、《新青年》、《民报》、《民谊》、《经济半月刊》等105种1912-1929年的期刊。

这些报刊索引的出版发行,深受学界欢迎,《新闻通讯》半月刊称:“《期刊索引》予出版界及治学者以莫大之贡献”,浙江省立图书馆称“《期刊索引》使学者称便……,实伟举也”〔33〕。

建国后,北京、上海等地区陆续编辑出版了一批颇具影响的报刊索引。

如人民日报图书馆编辑,1959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十九种影印革命期刊索引》,收录1954年前后人民出版社影印的《新青年》、《每周评论》、《共产党》、《先驱》、《向导》等19种革命期刊中的论文资料。


4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