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强: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
从汉、英句子结构看思维方式的不同
生长于某种文化中的人们会很自然地接受该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作为人类主要交际工具的语言,则传达着人们的思想。
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萨佩尔 ( EdwardSapir ) 说:语“言是社会现实的向导。
”也就是说,把握了语言的特征,并加以使用,就可以了解一个种族的思维及生活的特点。
另一位语言学家沃尔夫则认为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或组织外语句子,所以会很自然地把母语的习惯套在外语上,这是不符合语言交际规律的。
因此,要了解汉英句子结构的
异同,以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笔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汉英句子的区别,试图探究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句子结构上的反映。
一、
汉英句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主 +谓+宾,然而这两种语言句子的形成却大不一样。
其中,
英语的句子是一种以动词为中心的空间结构体,也
就是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并通过大量的关系词、连词、介词把句子的各个成分分层搭架而成,从而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图式。
而汉语句的脉络是一种有逻辑的时间流,它是以意义的完整为目的,并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以流水句的形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和事理推移的方法,一件件交代清楚,一层层铺张开来。
如 He jumped up and hastened to the mirrorin the bathroom,taking away the towel to exam the cut upon his cheek. (他跳起来,连忙跑到卫生间的镜子前,拿掉毛巾,仔细查看脸上的伤口。
) 其中,英语句子除了一主动词 (两个并列动词 ) 外,其他动词都分别变成了分词和不定式;汉语则用多个动词按时间先后将一个个动作介绍清楚。
又如,He didn’t remember his father who died when he was three years old,这句话以限定动词 remember 为中心搭建,可以直译为“他不记得他三岁时死去的父亲。
”这种句式在汉语里显得过于“紧凑”、且不够顺畅,因为它是以“形”(动词中心的框架)译“意”的。
而按汉语的语言习惯,这句话应该译成:“他三岁就死了父亲,已记不得他父亲的模样了。
”这就是一种按逻辑顺序展开的时间流。
笔者认为,汉语句意合于英语句子,而形合之别则反映了汉文化的整体综合与英文化在细节分析的思维方式上的差别。
这一区别表现为中国人认识和处理事物时习惯于概括综合、整体把握,而不强求形式的分析和逻辑推理。
这与向内探索,以认识自身、完善自身为获得自由途径的中国的内向型文化不谋而合;英语国家的人则往往注重个体成分的独立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强调形式分析和规则的制约。
这与西方民族从古希腊开始就注重形式逻辑、抽象思维,并力求独立于自然界中某种单纯形式的简单观念,追求一种纯粹的单一元素,也是不无关系的。
头发搽粉,却倒在床上看着帐子出神。
”(茅盾)That day Miss Lin returnedfromschool with her lips pouting. She flung her Satchel and lay down on the bed staring up at the dressing table to comb her hair and powder her nose. 此例中,英文用四个 her 跟 Miss Lin (或she )前后照应、相互攀连,这在汉语来说是多余的。
如 You
shouldwear glasses to protect your eyes fromsunshine. 你该戴上眼镜以免阳光照射。
Y ou’dbetter raise your hands when you have questions. (你若) 有问题,最好举手
示意等。
He
was hurt in the leg. 他的腿受伤了。
Hetook meby thearm. 他拉住我的胳膊。
英语句强调主体的作用,清楚地反映出他们强调主观作用、以主体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而汉语句体现的主客体融合,也正好反映出其注重的是主客体一致的融合关系。
汉语句子一般趋势是重点在后面,往往先说出一切条件、环境和有关状态,等等,然后画龙点睛,把主要动词点出,这与中国人传统的内向型思维不谋而合。
如“他每天早上在厂里辛勤工作。
”英语造句手法则是偏于从关系上反映,从关系上求说明,它注重空间搭桥,先搭起主语和主要动词,然后用各种关系词把有关的材料组成各种关系结构,具体地说,就是反映了一种开门见山的思维方式。
例如, I went to the surburb by car. Our main task is to developthe students’ability.
英语叙述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而汉语的顺序则多是从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个体,在时间、地点、姓名、称谓、组织系统、位置表达、人物介绍等排列顺序中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例如,I saw the film on Tuesday evening last week. “我上星期二晚上看过那部电影。
”Japan lies to the east of China. 日“本位于中国的东方”等等。
所举的英汉句法的若干原则尽管不能完全涵盖整
个汉英结构系统,但它们确实反映了英汉句法结构的某些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确实体现了与英汉民族文化紧密相联的英汉民族的感知,并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形式的不同。
例如,英语国家的思维习惯于形式分析、开门见山、从小到大,并突出主观作用和以主题为中心;中国人思维的习惯则往往是整体把握、含蓄委婉、从大到小,从实际出发,注重主客体融合。
英汉两种语言句子结构的差异集中表现为形合、
意合之别,而英汉文化思维方式的核心区别则是英文化的自我中心 ( ego-centrism ) 和汉文化的群体观念( group-oriented )。
当然,不能否认人类思维活动的某些共性以及由此而表现在不同民族的语言语法结构上的一些相通之处,但同时也要注意不同之处。
本着这一原则,本文重在对比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旨在排除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思维的干扰,以使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运用外语。
参考文献:
[1]Harry Hoijer.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J].Language in Culture:Conference
on the Interrelation of language and other Aspects of Culture:94.
[2]Francis L.K.Hsu.Americans and Chinese[M].New Y ork:National History Press,1970.
[3]方梦之.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
[4]傅新安.汉英语法比较指南[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