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和破解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牧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和破解路径
畜牧业是农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它既能满足城市和农村人民“吃好”的需要,又能为社会就业和农民增收提供路径。
1 未来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长期以来,人们对畜禽的最大需要是提供动物制品,如肉、蛋、奶和皮革。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畜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资源环境压力、动物疾病、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加速了我国畜牧业发展方式的变革,强化了风险控制,充分发挥了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作用。
1.1 需求结构的改变消费市场需求的改变给畜禽生产带来了新的目标。
《中国食品和营养发展纲要》规定,到2024 年,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为38kg,牛肉为6.39kg,羊肉为4.52kg。
中国人均食用肉(不含鱼)37.28kg,而奶制品仅消耗13.97kg。
肉类消费总量已接近目标,但是目前奶制品消费水平与目标差距较远。
中国人均猪肉消费19.32kg,而牛肉、羊肉则分别是1.98kg 和1.15kg。
然而,近年来,牛肉、羊肉、乳制品等的食草牲畜消费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猪肉。
中国猪肉类产量占全国肉制品产量的比重由改革前的92%降至改革后的63%。
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我国“猪粮型”的农业生产结构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为满足需求结构的变化,今后的发展必须从内部结构调整,以乳制品、肉牛和羊为重点。
1.2 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对相关动物的需求日益增长畜牧业在为人们提供食品、服饰等需求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文化和生态价值。
比如,从传统马匹(骆驼)工业中,发展了马术、马术运动、马术休闲娱乐等现代马(骆驼)产业,以及饲料、良种、兽药、养殖、加工、骑马、旅游业等。
但目前,这一发展趋势尚未引起政府的关注。
由于对传统畜牧业的保护与利用,对其文化价值的发掘十分薄弱,限制了畜牧业的迅速发展。
1.3 畜牧生产与环境保护均衡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迫使我们在发展畜牧生产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的人口基础很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畜牧产品,这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基础上,以消耗资源为基础,发展畜牧业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
这种发展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
(1)由于对肉制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大豆、玉米、豆粕等产品和饲料的需求不断减少,导致对饲料的供给能力下降。
(2)由于土地、环保设施不健全、消费空间受限、规模化养殖所造成的畜禽粪便污染、动物疾病等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我国大规模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规的颁布,规模化养殖排泄物污染的治理已是一大难点。
总体上,我国的耕地、淡水资源十分匮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不能以“扁平化”、“粗放”的方式发展畜牧业。
随着国家政策、法规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转变,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必须转变为标准化、有序化、高质量、安全、环保的发展方式。
1.4 我国畜牧业正处在转型的关键阶段面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矛盾。
有些发达国家的粮食资源非常丰富。
我国畜牧业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较大的投入、较高的技术水平、较好的管理水平、健全的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稳定的畜产品消费市场,急需寻求新的资源、产品和技术出口。
中国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存在着巨大的需求:饲料和肉制品的进口将会降低中国饲料的消费量,缓解中国的粮食供需矛盾,调节国内的过剩和不足。
2 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今后的发展不仅要注重规模的扩大,还要注重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
当前,要解决好观念问题、认识问题、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是当前的重点。
2.1 发展理念需要转变不同时期的畜牧业发展目标也不尽相同。
过去,畜牧业追求生产目标、产值目标和直接收益指标,主要是根据产品的产量来衡量发展效益,生产指标和收益指标也是基于“数量胜利”,对就业、社会、经济、社会、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的评价。
然而,与其他行业相比,畜牧业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和纵向一体化的广阔空间。
然而,目前中国的农业政策还停留在“以猪为食”的传统观念上,大部分耕地都被用来发展粮食,而忽视了与畜牧业发展
关系密切的饲草业。
在饲料方面,仅以生态功能为主,忽视饲料是一个独立的行业,这就要求有专门的扶持政策。
在发展畜牧业时,只注重发展农业,而忽略了对资源的处理与转化。
需要指出的是,许多牲畜,如猪,家禽,缺乏基础设施投资,科学技术支持,政治支持和监管。
2.2 生产与营销管理的有效方法还不完善近几年中国畜牧业尤其是猪肉市场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性,有效地降低了市场的变化。
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加,盲目扩大生产,信息不对称,生产与销售之间的联系很困难。
3 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定位与政策设计
当前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
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双重的巨大压力。
消费者对健康、营养、多样化的需求日益强烈,同时也存在着市场创新和波动的风险,对环境和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新的挑战面前,畜牧业必须不断发展。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从思想上、观念上、定位上、制订出一套未来的畜牧发展方针。
3.1 中国畜牧业已进入供需短缺的发展阶段,进入了生产与质量、利益与环保并重的发展时期在此发展时期,我国的畜牧业在农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以草食为主的畜牧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规范化、规模化的创作,产业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随着我国畜牧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的提高,生态、绿色、环保等畜牧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
这就需要农业和畜牧业的结构调整,改变畜牧业的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环保、安全、高效、环保。
3.2 需要制订一个全面发展的政治架构需要针对各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和潜在的市场需要,制订出适合各区域的特色的政策。
中国地域广阔,拥有丰富的资源。
发展畜牧业需要多种资源。
另一方面,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猪肉、鸡肉等传统市场已形成,对肉制品、羊肉制品的需求量迅速增长。
除肉食需求之外,精细加工工业对畜产品的需求也迅速增长。
为此,应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地域特点、品种生物学特性、品质控制与安全、市场变化及国际贸易等因素,采取差异化、多层次、多元化发展之路。
3.3 对农业和畜牧业进行结构调整,对两种资源、两种市场进行灵活开发随着饲料、粮食供给和环境压力的增大,生猪产量趋于平稳,畜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保持原有品种优势的同时,加快发展肉牛、牛、羊等品种和特色品种。
北方牧区在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商贸、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了特色动物养殖和优质畜种。
坚持粮草结合、农牧结合的方针,促进耕地的合理使用。
4 养殖生产与生态环境
当前,以集约化、规模化、高密度养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高技术产业化生产模式,使养殖基地彻底转变为以饲料为原料生产动物蛋白的植物型养殖场,其核心是提高饲料转化率。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促进了生物安全风险的大幅度上升,对农业生产的内部、外部和生物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原料品质及环境污染问题,例如由于原料品质的不严格而引起的食品品质与安全问题,饮用水污染,尤其是化工行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污染。
水和空气是养殖和生产牲畜所必需的环境。
其品质对奶牛及禽类的卫生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废水中存在多种毒性、危险的污染物,比如:重金属。
大气中的硫化物和氢氧化钠会导致呼吸系统的病变,从而损害了机体的免疫力。
由于食品中的氨基酸平衡、钙磷平衡等因素的失调,以及菌类的毒性和毒性,不但可以引起疾病,而且还会严重地破坏机体的平衡,从而为病菌的入侵和致病提供有利的环境。
此外,畜禽粪便、动物尸体处理不当,要解决畜禽生产中的某些配套环节和后期问题,对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生态环境都有积极影响。
5 生态保护与畜牧生产均衡发展
5.1 创新的路径和理念在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环保等诸多问题,但最终都是因为动物和动物的生态系统不能维持均衡与和谐,以及人为制造和改变大自然而造成的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损害。
所以,最基本的办法是恢复大自然的本真。
需要从根本上调动人们的主观
能动性,转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遵循和利用大自然的生态规律、分析制定符合需要的畜牧业生产项目,建品牌和特色发展之路。
5.2 改进生产方式在生产高质量的品牌产品、考虑到动物福利、调整生产模式、减少食物密度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畜牧业的特性。
随着微生物和中药的开发与应用,抗生素逐渐被替代。
加强环保管理设备及程序,减少感染、投药的危险,保障健康的家畜、家禽养殖及食物的安全。
5.3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利用高效的农场吸收牲畜和家禽的排泄物。
同时,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增加土壤的肥力、改良土壤结构、降低肥料用量。
利用生物害虫防治技术,降低杀虫剂用量。
通过立法、奖惩、行政等措施,对非点源农业的污染进行控制。
建立高效运行、均衡运行、种养结合的新型农业生态系统与循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