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

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

所以这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教育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启智七年级是有六名学生组成,全部都是男生,年龄在14—19岁之间,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较强。

本班学生可分为两类:
A类:朱海龙、车明浩、胡钧豪。

能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且完成效果较好,识字能力强、阅读分析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

B类:宋明富、高铭、任崇彬。

能够完成基本的教育教学任务,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在老师的帮助和提示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图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

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难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运用教学分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环境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你喜欢旅游吗?上节课我们初步游览了风景秀丽的桂林。

今天我们继续桂林之旅。

希望同学们在游览的过程中能仔细观察,用心体会。

(谈话导入时,出示图片,对课文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激发学生进一步欣赏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为下面的课文分析做铺垫。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第6课,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第6课的课题是什么?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课题的印象,了解课文的描写重点。

二、分析课文
(一)播放视频课文朗读及画面,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

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

(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课文的朗读,观察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生回答问题:说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及作用。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是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课文的朗读,让学生能够学会概括和提炼课文的
主要内容,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

(二)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老师提问: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给予提示与指导)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

)
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总—分—总”的叙述方法。

(三)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1、教学漓江的水的特点。

教师: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我们来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学生齐读后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在描写漓江的水的特点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①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

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

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②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

特点之一“静”。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

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

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要求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呀”。

“真静啊”一句,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

“真清啊”一句,读轻声,但比上句的声音稍高些,略带惊奇之感,好像让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真绿呀”一句,声音响亮些,饱满些,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

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设计意图:向学生渗透对比的描写方法。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分析,和教师的讲解,配合运用多媒体课件精美的图片,帮助学生体会山水之秀,语言之美。

图文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的重点字词的意思,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说话能力。

培养了语感。

让学们自主探究的同时,加深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更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达到预期的效果。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读出美感。

2、教学桂林山的特点
教师出示思考题: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结合思考题,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结合图片进行演示,并进行补充。

生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

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桂林的山很“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还有的山像什么?(师出示图片)
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翠绿的屏障”的意思、“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词意。

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学生读后一部分。

教师指导朗读: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学,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又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思维。

加深学生对排比句式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读出美感。

3、作者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

教师提问:
①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联系?
②山水交融,已经很美了,不仅如此,在这山水之间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茫,山间的绿树、红花、江水的竹筏小舟的点缀,使这幅画显得更美了。

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行船,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生齐读课文,回答问题:
①水的周围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因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

②因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丽的画卷,因此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就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

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荡舟漓江的深刻感受。

师讲解:“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你是怎样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讲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

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桂林山和水关系,进一步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总结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总结全文
根据板书,谁能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总结全文:课文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描写了桂林山水奇特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
情。

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练习
1、桂林的山的特点是()()();漓江的水的特点是()()()。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特点和整篇课文内容的掌握。

四、知识拓展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赞美桂林的山水。

比如画一幅桂林山水图。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性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

五、作业:
背诵《桂林山水》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真正表达对桂林山水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陶冶爱美的情趣。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2
[设计特色]
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澜、瑕”,理解“波澜壮阔、无瑕”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漓江水的特点,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的美。

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排比和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仿照课文例句写句子。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背诵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

[学习重点]
了解漓江水的特点,感受漓江水独特的美。

[学习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排比和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触发情感。

1、谈话导入:
第一次见面,老师看见你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很高兴。

如果你们在课堂上能举起自信的小手、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我会更兴奋!你们能做到吗?(能)老师太感动了!今天奖励你们跟着老师去游览一处人间仙境,好吗?带上行李,走吧!
2、范读课文。

(出示图文结合的课件)
3、导出课题:
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叫什么?(板书:桂林)
那里最美的是什么?(板书:山水)
4、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1)桂林的山水自古以来就有一个美称,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给个提示,在第一自然段肯定能找到答案。

(出示:桂林山水甲天下。

)
(2)有谁知道“甲”是什么意思?(板书:甲)
(就是第一位的,超过其它的)也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怎样?(天下第
一)。

(3)小结:“桂林山水甲天下。

”是全文的总起句。

下文就是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水和山两个方面作具体的描写,我们也一起来赞赞桂林吧……
二、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1、自由朗读课文。

桂林的山水真的天下第一美吗?今天我们就走进桂林,验证这一句名言的真假。

2、检查生字的读音。

刚才我们已经把课文认真地读了几遍了,现在老师来验收你们对生字的读音是否过关,谁愿意带头拼读?[读得字正腔圆!]全班来展示一下。

这两个多音字也不会难倒你们吧?
提高难度,男女比拼一下。

女孩优先,来……男生……我宣布字音
关顺利闯过!
3、默读课文:想想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下一关是要求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开始吧!
第一段总述桂林山水甲天下,[很聪明,懂得抓中心句来归纳。

]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一带的山,[概括得相当准确。

]最后一段写了山水相融的美景。

这样的结构就是总—分—总。

三、潜心品读,领悟写法。

1、找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进行批注。

过渡:(漓江景)爱动脑筋的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漓江水美的句子吗?不用着急,先看清要求:
出示:请用“____”画出漓江水美的句子,再用“△”标出关键字,还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独特感受。

师:其实,我们在句子上画的写的就是批注,(板书:批注)批注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如果我们能养成边读边批注的习惯,它能促使我们边读边想,还提高了我们理解句子的能力。

现在请你们在描写漓江水的句子中作批注吧!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汇报交流:
(1)课文哪个句子写出漓江的水美?
找到的请举手,预料之中。

你做代表,是哪一句?
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提示“啊”的不同读音。

你们都同意吗?我要提醒你们,“啊”是多音字,前面两个读“a”,最后一个读“ya”。

②全班齐读这一句话。

现在请同学们一齐来感受漓江水的美。

(2)指导生字“瑕”的写法,理解“无瑕的翡翠”。

①理解“无瑕”的字意。

“瑕”是生字,请同学回忆一下,“瑕”跟以前学过的哪个字换了偏旁?
“瑕”的右边其实就是“假”的意思,王字旁就是玉。

“瑕”字表示玉不纯正。

“无瑕”就是说玉非常纯正、没有任何斑点。

②指导“瑕”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瑕”是右中左结构,写的时候每一部分都要写窄一点,要注意田字格位置的分配。

请在本子上练写一个吧!(检查写字姿势) 过渡:写得真规范,老师奖你们观赏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

③出示翡翠图。

这是什么?(翡翠)。

错,应该是“无瑕的翡翠”,你们看,它是多么纯洁,没有任何斑点。

(出示漓江图)这块宝贝与漓江的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颜色)[观察细致]作者把漓江的水比作“无瑕的翡翠”恰当吗?
(3)从标点符号体会排比句式:
作者观察得太仔细了,我也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出示句子):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特别?(为什么“啊”后面不用“!”,为什么用分号不用句号?)[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这样发现问题的。

]
谁来解释?不知道?没关系,但要认真听:
第一,因为该句中的感叹句并不是结束句,该句中“啊”后面使用逗号,主要是为了引出句子后面补充说明的部分。

第二,该句是由三个连续的感叹句组成的排比句(板书:排比)。

排比句中间一般使用分号表示几个并列的句子。

记得了吗?
(4)导出漓江水的特点。

这三个分句,分别写出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板书:静、清、绿)你的概括能力很高,值得表扬。

(5)领悟补充说明的写法:
漓江水的这三个特点,每一处后面都有补充说明,都用上了一个“得”字,注意到没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我们来对比一下吧!
②比较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问:这两个句子,哪个描写得更具体?为什么?[分析得很到位。

]
(因为每一个特点后面都有补充说明。

)
对,第一句的语气虽然加强了一些,但是漓江的水静得怎样,清得怎样,绿得怎样,我们感受到了吗?(没有)但第二句作者抓住了“静、清、绿”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让我们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对吧?
(6)有感情在朗读句子。

漓江的水美得太独特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赞美之情吧!
(7)仿写句子。

这么好的写作方法,我们也来试一试。

出示:我们的校园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校园真美啊,美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校园真洁啊,洁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在本子上仿写,(边检查边说)会填哪一处就先写上,有些地方想暂时不出来也没关系,汇报的时候就会集合同学们的智慧,肯定能帮你解决问题的。

第一个空谁来补充?还有别的答案吗?第二个空……第三个空……谁最厉害,三个空一起来![你们看,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课后把没填好的补充上去。

3、指导对比写法:
(1)导出对比句:
作者为了突出漓江水独特的美,除了运用排比外,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板书:对比),你们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汇报后出示句子)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2)指导书写“澜”,理解“波澜壮阔”的意思。

在这句子中,有一个生字笔画比较多的,是……出示“澜”,
“澜”就是很大的波浪,与水有关。

右边是一扇门藏着一张请柬,对吧?请同学们举起手跟老师一齐写。

边师板书(澜)边说明:右边要定好“点”与“竖”的位置,写“柬”的时候注意笔顺。

请你们在田字格练写一个。

②理解“波澜壮阔”的意思。

我们写“澜”字时,感觉气势蛮大的。

“波澜”是大型的波浪。

“波澜壮阔”水势雄伟壮丽。

(出示图片)感受到吗?
(3)体会对比的写法。

(出示图文)
师:“波澜壮阔的大海”(出示文字)是雄伟壮丽的美;“水平如镜的西湖” (出示图文)是宁静柔和的美。

而漓江的水呢?(出示图)是一种独特的美。

(出示字)因此作者这样写……(出示句子)
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比出了漓江的水更独特,更配得上“甲天下”的美称。

(4)漓江的水真美啊!作者完全被陶醉了,当他从美景中醒过来时,才发觉,(出示句子)读……这是作者的真实感受。

如果在习作时,能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进作文中,肯定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齐读第二段。

会读书的孩子会把关键字、句子转换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的。

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同坐在漓江的小舟上……(让孩子跟着老师读)
(6)小结:
师:画面太美了!刚才我们通过识字、理解、诵读和仿写等方法来品味第二段,品出味道来了吧?利用“品读”(板书:品读)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句子,会让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体会句子的内涵。

4、指导背诵。

(出示句子)
(1)指导背诵:
这么美的景,这么美的语句,值得我们记在脑海中。

现在来一个男女大比拼,看谁的记忆力强,给你们一分钟左右的时间练习背诵。

老师提示一下:背诵的时候只要记住“静、清、绿”三大特点的写作顺序,就容易多了。

马上开始吧!
(2)学生试背。

(3)出示关键词,学生背诵。

先来考考女生的记忆力,来吧……男生……
此时此刻我送给你们一个字是最合适的,你们的表现是“甲”。

(4)小结:
把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背诵下来(板书:背诵),永远地积累在我们的脑海里,这是多美的事情啊!
5、归纳学法,谈收获。

(1)刚才我们用了哪些学习方法来感受了漓江水独特的美的?(学生读板书:批注——品句——背诵)这是读懂文段的很好学习方法,学习第三段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按这样的方法来自学。

(3)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机动)
这节课已经到尾声了,回顾一下,你们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你们实在太棒了,老师最后奖励你们享受一顿丰盛的自助餐:(出示文字)
四、作业自助餐。

第一碟:我是书法家(正确、端正地抄写第二段)
第二碟:我是记忆王(正确、有感情地背诵第二段)
第三碟:我是收藏家(收集描写风景的四字词)
第四碟:我是小导游(根据课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的语句,设计一段导游词)
总会挑到一碟感兴趣的吧?记得回去要好好品尝呀?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初步了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

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课前调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课堂展示,教师帮助学生归纳、
提炼,提升学生的桂林山水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课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

先看看山吧。

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

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

(课件展示1)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

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我给大家读读: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在老师的描述中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著名的风景区了吗?(板书:桂林山水)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儿的独特景象。

二、新授
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名称由来。

1.既然我们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况。

请同学们打开课前老师发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上的这段话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先请大家:
(1)读一读这段文字
(2)指一指:地图中桂林的位置
(3)算一算: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2011+214-1=2224年(4)说一说:桂林名称的由来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老师相应补充:
(1)请学生来指图。

(评价)能不能再给大家说说桂林在哪个自治区,在什么方位?
(2)桂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她不仅是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从古至今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称。

早在1982年就成为了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时节,在郁郁葱葱的桂树掩映下的桂林,不时飘来阵阵桂花的香气,真是令人心醉呀!
3.过渡:同学们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风景更美!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

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评价)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桂林山水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呢?
第二部分:感觉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学重点)
1.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正是独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构成的锦绣画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2.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的。

课前我们班同学已经分成了三大组,每一组围绕一个主题,按照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纲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学习。

现在就要请三组同学分别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了。

比一比,哪一组介绍的最好。

(1)我们就按照顺序,首先请第一组来介绍山。

师总结:好,让我们用掌声感谢第一组的介绍。

现在我明白了“诸峰如笋拔地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的含义了。

桂林的山真是神姿仙态,婀娜秀丽啊!
(2)接着请第二组同学给我们介绍水。

师总结:同样也用掌声感谢第二组的介绍。

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他们在介绍漓江的水时仍离不开讲桂林的山,是吗?其实这正是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秀山围绕着清水,清水倒映着秀山,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所以才会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奇观!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句,来体会它的含义“群峰倒影山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