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教为学,从立足学生的经验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教为学,从立足学生的经验开始
作者:何日爱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40期
摘要: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除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也应该进行适当的革新,在变教为学的核心思想的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发生了转变。
在变教为学的视角下,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为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并以适当的指导与点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而不是放在教师的“教”上。
本文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教学为例,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进行了变教为学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变教为学;24时计时法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乏教师将教学目标定的“光鲜亮丽”,在要求学生达成知识目标的同时忽略了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学生受益终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的培养,其背后的真实原因就是教师过于重视自己的“教”,对于学生进行的“学”没有投入足够的关注。
变教为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今天,逐步得到了教师对这一理念的肯定,各种变教为学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
现笔者结合针对自身对变教为学的理解,利用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的教学实例来论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变教为学理念的践行方式。
一、植根学生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积极性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入手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搭建好桥梁,发挥自己作为引导者的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进行“24时计时法”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时钟引入。
首先,在课上出示时钟,引导学生根据时钟的特点来说说自己对时钟的了解,主要是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对时间观念的认识。
其次,教师在课上播放自己录制好的时钟视频,主要涉及的内容是时针的转动,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午12时和晚上12时的不同。
然后,教师以问题“明明7点钟开始吃早饭”“明明7点钟开始吃晚饭”来促使学生认识到12小时计时法的不便之处,让学生意识到“7点钟明明吃了早饭又吃晚饭”确实容易引起歧义,并自发地产生学习其他计时方法的动力。
这堂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时钟为实物导入,同时将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饮食问题设置为激起学生思考的矛盾问题,有助于學生迫切地产生解决问题的想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课上的生成。
二、变教学为点拨,实施启发式教学
直观的讲解与讲授并不能保证学生能够理解教师阐述或点明的数学问题,学生面对冗长的讲解直观的反应就是难以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情况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不到位的、笼统的指导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在课上获得提升。
在变教为学理念的引领下,教师需要将教学过程中的讲解和阐述变为针对学生的指导与点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并针对学生的学习经历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得学生能够在启发式教学的引导下顺利完成数学学习。
例如,在讲解具体的例题时,教师很难保证学生都能够理解题意并正确答出答案,尤其是“24时计时法”的例题需要学生注意到时间之间的加减并不是十进制的。
在讲解例题“李红为了锻炼身体决定在市区内进行自行车骑行,她7时45分出发,10时35分回到家。
问李红从出发到回家之间用时多久?”时,学生会直接进行减法的运算,用10时35分减去7时45分,这时,也就容易出现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有些学生会错算为2时90分,有些学生甚至会算为3时10分,这不仅仅是学生在计算时出现了问题,还说明学生对于时间之间的运算方式并不理解。
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解题过程,在学生叙述的过程中不停地以点头、皱眉等方式表示出自己的肯定或疑惑,并针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问题。
比如,有学生说道:“我在计算时就是直接利用10时35分减去7时45分,分钟数不够用需要向时针借一位,所以得出2时90分。
”教师可以出示时钟模型,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来明确一小时中的分钟数,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来加强学生对时间的理解。
三、增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顺利完成知识的建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需要学习的新内容很多都是从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学生想要完全掌握新知识,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和知识的建构能力。
作为教师,应该在了解变教为学策略的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授课,深入分析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学生已经累积的学习经验,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使得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锻炼学生自身知识建构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24时计时法”时,教师可以将先从学生熟悉的年月日的基本知识引入,让学生在课上自由讨论自己对年月日的认识,在分析学生时间观念基础的同时引导学生针对其中的“日”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意识到一日是由白天和夜晚构成的。
同时,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在小组内部针对每一天内的时间进行相关讨论与分析,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来进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学习信息的共享。
最后,教师依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适当的指点与总结,帮助学生顺利将一天内24小时的概念纳入已有的时间观念的系统中,借助知识之间的联系完成知识的建构。
总之,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应用变教为学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探索与研究,对于学生实际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可以说,不只是在“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其余数学知识的教学也可以采取变教为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上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葛敏辉.变教为学,从立足学生的经验开始——“24时计时法”教学实践与磨课感悟[J].小学数学教育,2018(05):27-30+35.
[2] 蔡日跃,赖丽燕.让生活信息串起学生的“数学思考”——黄爱华“24时计时法”教学片段赏析[J].江西教育,2016(29):60-61.
[3] 沈冰珊,吴燕娜.“24时计时法”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数学教育,2015(19):61-63.
(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