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地理专题高考必背知识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专题01 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1.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知识点1:认识自然资源
1.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利用并产生价值的自然环境要素的总称。

2.分类
按照自然属性可分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

3.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
1.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
①石油对外依存度偏高,能源供应受国际能源市场影响大。

①能源供给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①能源结构不合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缓慢。

①能源分布不均,运输成本日益攀高。

①能源消费模式不经济,环保压力不断增大。

2.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
(1)石油供需关系变化
①20世纪60年代之前,石油和石油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①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成为自给有余的进口国。

③1993年再次成为原油净进口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④我国进口石油来源:俄罗斯及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2)石油安全问题原因
①出口国社会动荡。

②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高度依赖。

③石油长距离运输。

3.保障国家石油安全
易错点1: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的方法
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就要看:
①是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
②能否用于生产和生活。

凡是既符合①,又能满足②的物质或能量,就是自然资源。

只符合其中任何一条的,则不属于自然资源。

易错点2:资源供给和消费方面保障资源安全的措施
(1)资源供给方面,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
1.我国稀土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过量开采,储量减少;不合理开发,造成土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水平低,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价格低,创汇少。

2.合理开发利用稀土资源的建议
①增加对稀土新材料研发的投入;
②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③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④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保护好土地,对遭受破坏的土地及时开展复垦工作;
⑤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加强环保措施实施力度,防治资源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⑥提高稀土出口价格等等。

素养能力1:应对能源问题的措施--“开源”“节流”和“储备”
1.“开源”
2.
3.“储备”:建立石油储备基地,保证能源安全。

专题02 中国的耕地与粮食安全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知识点1:耕地资源 1.耕地:指自然土壤经过农业生产活动的利用、培育和改良,形成的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2.耕地资源⎩⎪⎨⎪⎧已开发利用的耕地尚未开发利用的宜耕荒地
3.耕地资源的特点⎩
⎪⎨⎪⎧数量的稀缺性
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
4.耕地的价值: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
知识点2:我国耕地资源
1、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
2① 耕地总量呈减少趋势
②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
③耕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
4.我国保护耕地资源的措施
1.保障粮食数量安全
(1)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复种指数等。

(2)保护耕地的措施:必须坚持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决守住18
亿亩耕地红线,同时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2.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1)粮食质量安全依赖于耕地质量安全。

(2)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内容: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3)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三大支柱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

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

立足国内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5.中国耕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素养能力1: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1)增加粮食总产量: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增加人力、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耕地利用率、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水平等。

(2)跨区域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

(3)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

(4)建立粮食储备。

维持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

专题03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知识点1:海洋空间资源概述
1.概念:海洋空间资源是指海洋水体所占据的空间,也称海域。

2.组成:主要由水体、礁石、海岛、海床(包括海底和底土)和海岸线、潮间滩涂等构成。

3.用途
1.维护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权益
(1)目前形势
①我国与全部海上邻国部分岛屿的主权归属、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划界等主张存在重叠和冲突。

②我国大部分进出口商品的国际海上通道运输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2)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途径
①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手段,确保国家对所属海域的控制和使用;
②与世界沿海国家寻求合作,共同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2.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1)存在的问题
①我国海洋空间资源开发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多以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近岸过度开发与深海开发不足问题突出。

②海岸侵蚀、海洋灾害、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对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保护措施
素养能力1: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1)缓解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通过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建造人工岛屿或海上城市,可以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

(2)缓解陆地上自然资源紧缺:开发与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等,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意义重大。

(3)减少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海底水温低且变化平缓、压力稳定,可以储存石油、矿石、化工原料、核燃料等。

专题04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中国际合作的重要
知识点1:碳循环
1.含义:碳元素不断地在四大圈层之间进行转移和交换,构成了自然界的碳循环。

2.过程
3.自然界的碳循环
量返还给地面。

知识点2:全球气候变暖
1.基本原理
①示意图式
②结构图式
③文本式:大气具有允许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低层,并阻止地面和低层大气长波辐射逸出大气层的作用。

地面接受太阳短波辐射后增温,同时地面还向外释放长波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温度升高,并把热量返还给地面。

这种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2.全球气候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知识点2:碳交易和碳减排1.碳排放的影响
2.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1)产生根源:
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需要治理,而治理温室气体则会给企业造成成本差异;既然日常的商品交换可看作是一种权利(产权)交换,那么二氧化碳排放权也可进行交换;由此,借助碳权交易便成为市场经济框架下解决污染问题的最有效的方式。

(2)基本原理:
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碳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

(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1)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2)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严格的环保巡查制度,转变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3)调整能源结构,推广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生产,鼓励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

(4)对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经验加以推广,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5)开征环境保护税。

专题05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知识点1:自然保护区
1.概念: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或地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
1.生态安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原因: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动植物物种灭绝加速,影响到国家生态安全,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①地位: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素养能力1:生态文明与国家安全
(一)转变传统发展模式,构建生态文明
1.传统发展模式:往往是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为目的。

这使得人类的社会生产多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形成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

2.可持续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平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以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

3.具体措施
1.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1)圈定范围: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

(2)要求: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工程建设。

2.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
(1)风险预警:通过对风险信息的分析、推断,发布具有警示性的信息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

(2)风险防控:是根据风险预警的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升应急响应水平和风险规避水平。

3.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1)基础: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建立系统、严格和规范的环境应急管理制度。

(2)一般规定:规范的流程和相应的责任主体。

专题06 污染物跨境转移和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1.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2.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知识点1: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1.含义:当污染物从一国的管辖地区转移至另一国或者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地区,就会造成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2.主要形式
(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危害: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反而使污染向异地蔓延和扩散,并形成新的污染危害。

(2)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原因
(1)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①禁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物。

②越境转移危险废物时,出口国必须持有进口国政府的书面批准书。

③发达国家通过技术转让、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2)我国治理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措施
1.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1)环境保护的三大基本政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2)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技术手段。

(3)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2.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
(2)
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易错点1: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
素养能力1:环境安全影响国家安全
我国主要环境安全问题及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基本途径(1)我国主要环境安全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