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会说谎?!——读书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数据会说谎?!
“自从使用了某某牌牙膏,我们的蛀牙减少了23%”;
“1924级的耶鲁毕业生平均年收入是25111美元”;
“根据相同的收入取样,计算方法也完全正确,同一个小区居民的年平均收入可以是2000英镑,也能是10000英镑”。
只需施展一点小技巧,就能让数据面目全非!
你是否执着于打听智力测验的结果?
你是否对电视上那些专家所言的各种标准坚信不疑?
你是否认为抽烟与成绩的好坏直接相关?抑或受高等教育与晚婚有必然联系?
你是否确信眼见为实?如果图形能让事实的1:2瞬间变为眼前的1:8呢?你还确信自己的感觉吗?
真相果真如此?数字的魔力决不仅止于此!
这本“故事书”般的经典之作将为您轻松揭开谜底。
作为揭露数据造假的经典工具书,达莱尔〃哈夫这本《统计数据会说谎》在上世纪50年代一经出版,就成为有些人的“心头大患”,他们相当害怕读者看到书中的真相。
这本书不仅被奉为“世界统计学普及读物第一畅销书”,而且被誉为“数据造假曝光宝典”,经久不衰。
达莱尔〃哈夫用风趣的插图和通俗的语言把高深的统计写得像“故事书”一样精彩,这种独具一格的行文和编排使得此书更具魅力。
此外,
书中还揭露了大量至今仍被销售员、专家、记者或者广告撰稿人频频使用的“行骗工具”:带有偏差的样本,可以挑选的平均数,没有透露的小小数据,混淆因果关系,滥用一维图形等等。
翻翻报纸,房价,工资,增长率,利润率……你都有可能被这些统计数据狠狠地忽悠一把;看看广告,效果、疗效是真的吗?类似于这样的质疑越来越多,我们要如何才能够看清这些漫天飞舞的数据背后的谎言?
在没有重要数据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轻易相信一个平均数,一张图表,或是一条趋势线。
否则你就会像一个只凭平均气温选择露营地的人一样盲目。
随便处理数据或利用小数点来混淆因果关系比封建迷信强不了多少,而且前者更具误导性。
放在统计学家桌子上的数据一旦到了推销员、公共关系专家、记者和广告文案撰写人的手里,马上就被歪曲夸大、过分简化,或者在层层筛选中变得面目全非。
你可能会认为统计学家能“从包中掏出任何他想要的东西”,但,统计学家应该像我们一样对滥用统计深恶痛绝吧。
专家往往被冠以“虚张声势之人”之名,不无道理。
当你再看见“专家”的字样,先确定字面信息下隐藏的那个人到底是不是权威人士,还是说只和权威沾了点儿边儿。
不能迷信所谓的权威。
没被透露的小小数据之所以带有欺骗性,是因为人们经常意识不到它的缺失,当然这也是这种欺骗性之所以成功的秘诀所在。
问题就出在信息过滤的过程中,从研究者开始,再由作者进行各种耸人听闻或消息不完全的描述,最后读者就很难发现这个过程中遗失的数据。
过分简化事实,搞不清“正常的”和“理想的”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让我们陷入困境的并非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而是我们知道但并不正确的东西。
对某事一无所知往往要好过知道错误信息,只知道个皮毛也许会十分危险。
要怎样做才能不被毫无意义的结论愚弄?难道每个人都必须成为统计学家,亲自分析数据吗?没那么糟糕,有一种简单易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看看没有被透露的小小数据,你留意了,就能看穿是别有用心的手段还是机缘巧合,或是真实的结果。
达莱尔〃哈夫在书中破解了如何识破和反驳虚假统计数据。
当你面对虚假但貌似真实的统计数据时,可以通过提出5个简单的问题:
“谁说的?他是如何知道的?遗漏了什么?是否有人偷换了概念?这个资料有意义么?”
从而通过问题的答案来避免被一些明显似是而非的东西所迷惑。
统计分析让一切假象原形毕露,但遗憾的是,统计未必能够揭示真实,有时候还可能成为假象的帮凶。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统计数据的时候,还要多保持一些
理智和清醒,并要有所保留地看待问题。
有人戏称,世界上有三种谎言:谎言、弥天大谎和统计数据。
无论什么时候你都不能怪我不说实话。
这就是利用统计学说谎的奥妙所在。
统计思维与读写能力一样,是帮你了解真实世界的必备技能。
借助基础知识和工具,建立起自己的判断力,它可以让你不再被形形色色的数据所忽悠,不再让自己的决策南辕北辙。
2018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