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检测
2022届高三高考语文理解性背诵默写检测15
高考理解性背诵默写检测15班级:姓名:成绩: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夸张手法展现阿房宫宫殿楼阁接连不断、高大雄伟之态的句子是:“,。
”2.李白《蜀道难》“”一句正面描写了入蜀必经之地——剑阁的高峻险要地势。
3.《逍遥游》中描述鹏鸟到达南海后,击水千里,乘风高飞的两句是:“,。
”4.《饮酒》“,”两句,富有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5.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一心想替君主收复国家失地,取得世代相传美名的句子是:“,。
”6.韩愈在《师说》中发现,“”这类问题,人们热衷拜师学习,“”这类问题,人们却羞以为师,韩愈对此提出批评。
7.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两句是:“,。
”8.《氓》中,用比兴手法劝诫女人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9.《孟子•鱼我所欲也》中,作者认为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应“”,当生命与大义不可兼得时,应“”。
10.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才会有所成就的两句是:“,。
”1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极写刘裕为恢复中原而大举北伐时的威猛声势。
12.李商隐在《锦瑟》中以“,”两句点明了创作本诗的缘由。
13.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用“,”两句委婉道出了自己被囚之久,直言回忆之痛。
14.《逍遥游》中“,”两句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变化才是真正逍遥。
1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述了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热闹场面。
1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直言蜀国已经达到了危急关头,“”一句言明大业未成,“”一句言明国力衰微。
17.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从肖像、仪态上描摹出周瑜的儒雅之态。
18.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两句中,描写琵琶女调弦定调之中,情感已然流露。
19.杜甫在《登高》一诗“,”两句中,一则抒发了漂泊之苦,体衰之悲,二则也隐隐流露出不服命运之抗争之意。
高中语文默写单元 易错题难题自检题检测试题
一、高中语文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2)王维《使至塞上》中,写诗人抵达边塞后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以“________,________”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而已。
(2)《逍遥游》中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写出了真正逍遥的三种人及其状况。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具体描写“江山如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琵琶行》中,白居易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乐声的婉转流畅和压抑滞涩。
(2)韩愈在《马说》中沉痛地表示,因为没有伯乐,即使有名马,也会“________,________”,而不会有千里之名。
(3)在《赤壁赋》中,苏轼认为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强求,但是“________,________”,却可以“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尽情享用。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________,________”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
(2)《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5.按要求填空。
(1)彼童子之师,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挨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在抱怨中__________其实生活永远是公平的,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如果说有,就该抱怨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棱角分明,遇事宁折不弯,还自以为是一种__________,却往往碰得头破血流。
后来渐渐明白,真正的处世之道当足__________A.蹉跎执拗外圆内方B.蹉跎执著外圆内方C.徘徊执著外柔内刚D.徘徊执拗外柔内刚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知名民校横空出世,受益的将不仅是对优质教育资源有迫切需求的家长们,还有部份教育培训机构也将依托这些知名民校得到扩张发展。
B.研究人员发现: 1300 名糖尿病患者喝凉开水泡的茶,持续半年,82%的糖尿病患者明显减轻,大约 9%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彻底恢复正常。
C.2022 最热韩剧《太阳的后裔》在中国首播时,凭借 14.3%的收视率毫无悬念地夺得了荧屏收视冠军,其收视率远超同时段其他电视剧。
D.浮现突发情况时,应急车道被占用,会导致执行紧急救援任务的车辆受阻,无法及时到达现场处理事故、排险、抢救伤员以及疏导交通。
3.下面各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3 分)A.绕过假山草坪,范大昌奔向两幢平行建造的新楼,楼房在夜里呈现出银灰色,静静地盘踞在雾气沼沼的地平线上。
B.每条山岭都是那末的温和,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都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C.灯笼草不在乎生存环境的优劣,不在乎花朵的大小,不追求果实的甜美与赞誉,它活得单纯,甚至是清心寡欲。
D.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各儿闹去了。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清晨,登上山顶遥望骆马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样充满灵气,那样富于魅力。
最新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检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检测试卷(含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鲲.鹏(kūn)抟.扶摇而上(zhuān)尘埃.(āi)B.北冥.(míng)游于濠.梁(háo)汝.安知鱼乐(rú)C.鲦.鱼(tiáo)徙.于南冥(xī)请循.其本(xún)D.齐谐.(xié)其正色邪.(yé)逍.遥游(xiāo)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安.知鱼之乐(怎么,哪里)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C.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生的马)D.是.鱼之乐也(这)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鹏/之徙于南冥也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去/以六月息者也4.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B.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C.《齐谐》者,志怪.者也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5.填空。
庄子,名周,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他是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代表作有《》《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怒.而飞②六月息.(2)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重点知识测试《逍遥游》含答案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重点知识测试《逍遥游》一、重点实词释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高三语文名句名篇默写专题检测及答案
高三语文名句名篇默写专题检测及答案高三语文名句名篇默写专题检测答案:姓名:得分:( 试卷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名句名篇默写高考真题(36分)1.(xx·新课标全国Ⅱ卷)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庄子·逍遥游》指出“ ,”就像倒在堂舱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2.(xx·新课标全国Ⅰ卷)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决地表示:“ ,。
”(2)王维《使至塞上》中“ ,”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xx·新课标全国Ⅱ卷)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盘旋,最后境界顿开,用“,”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4.(xx·新课标全国Ⅰ卷)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5.(xx·新课标全国Ⅱ卷)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
(1)蚓无爪牙之利,,上食埃土,,用心一也。
(《荀子·劝学》)(2)每至晴初霜旦,,,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高考名篇名句默写检测周周练(第3周)《逍遥游》
高考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检测姓名: 得分:一、原文默写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是鸟也,。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
不亦悲乎!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
二、理解性默写1. 庄子在《逍遥游》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鲲鹏展翅奋飞时的情形的两句是:“,。
”2. 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语句描写大鹏徙于南冥时的壮观场面的两句是:“,。
”3. 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语句表现大鹏一飞冲天的磅礴气势的两句是:“,。
”4. 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大鹏“,”。
苏轼的“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均由此化用而来。
高三早读:早自习
4.检测背诵情况(6:50)
早自习任务
2022年5月30日
1.默写64篇中的《琵琶行》前二段。(6:10—6:35完成) 2.背诵(6:35—6:40完成)
征途风云起,芳龄国任担
我辈青年,当有鸿鹄之志,即使前途道阻且长,定将“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辈青年,当树创新之思,即使征程波谲云诡,定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
结尾:中国,如鹏腾飞而起,在世界浩瀚汪洋中翱翔,声震寰宇。向前,是 未知的挑战和黑暗,可背后,有无数点点星光为其闪耀,你依旧可无畏前行。
4.检测背诵情况(6:50)
早自习任务
2022年5月4日
1.默写64篇中的《逍遥游》第一段。(6:10—6:35完成) 2.背诵(6:35—6:40完成) 分论点的拟写形式 引用诗句(名言)法 勇者无惧,强者无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挑战,当勇敢直视,乐观以对。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生逢盛世,当发挥优势,自信昂扬。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危机,当坚持革故鼎新,上下 求索。 3.背诵(6:40--6:50)主题二:青年精神 开头:青春,是一种生机勃勃、百折不饶的人生;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饱 藏奉献的精神;是一种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改革开放四十 余年,中国已经进入多种价值取向并存、多重转换共振的关键时期,矛盾、 争议、混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集,年轻一代的青春应该赋予怎样的内涵, 定下怎样的方向,沉淀什么样的价值? 4.检测背诵情况。(6:50)
3.背诵(6:40—6:50完成)主题五:愚公精神
结尾: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以李保国为镜,赓续他所留下的“愚公精神”,我们就必定能在全面小康的时 代画布上,书写下新的篇章。 4.检测背诵情况(6:50)
《逍遥游》练习(含答案)
《逍遥游》练习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北冥.(mínɡ ) 鲲.(kūn )抟.扶摇(tuán ) 坳.堂(ào )B.夭阏.(è ) 决.起(jué )抢.榆枋(qiānɡ ) 蓬蒿.(hāo )C.斥(yàn ) 舂.粮(chōnɡ )朝.菌(zhāo ) 蟪蛄.(gū )D.沮.丧(jǔ ) 泠.然(línɡ )恶.乎待哉(wū ) 蜩.(tiáo )解析:“决”读“xuè”。
答案:B2.下列各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小知不及大知②此小大之辩也③举世非之而不加沮④而御六气之辩⑤而彼且奚适也⑥而征一国者⑦北冥有鱼⑧而莫之夭阏者A.①②⑥⑦B.②④⑤⑧C.①③⑤⑦D.③④⑥⑧解析:③⑤⑧没有。
①“知”通“智”,②“辩”通“辨”,④“辩”通“变”,⑥“而”通“耐”,⑦“冥”通“溟”。
答案:A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虽.然,犹有未树也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③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④彼且.恶乎待哉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解析:虽,都解释为“虽然”。
且,前者为“况且”,表递进;后者为“还”,助词。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之二虫又何知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彼且恶乎待哉D.遂见用于小邑解析:A、B、C三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被动句。
答案:D5.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解析:A项,“海运”古义:海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B项,“羊角”古义:“旋风”;今义:羊的犄角。
D项,“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逍遥游》 练习含答案
课时达标训练逍遥游(节选)、基础巩固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解析:选BA 项,“反”同“返”,返回;C 项,“知”同“智”,智慧;D 项,“辩”同“变”,变化。
解析:选A 抢:集,着落。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抢榆枋而止 抢:触,碰。
B.我决起而飞 决:快速的样子。
C.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D.《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C 项,绝:直上穿过。
5.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A.北冥(ming) 尘埃Gi) 坳堂G 。
) 抟扶摇而上(chudn) B.鲲鹏(kun)夭阏(yu) 蓬蒿(hao) 学鸠jiu) C.晦朔(shuo)泠然(ling) 宿舂粮(chOng) 決起(jue) D.蟪蛄(hui) 榆枋(fang) 蜩与学鸠(tiao)数数然(shu&shuo)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答案:D 解析:A.抟扶摇而上tuan;B •夭阏Q;C.決起xuQ2.A .B .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C . 小知不及大知D . 御六气之辩3. 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抢.榆枋,时则不至抢:抢夺B .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反:同“返”C .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征:信D .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劝:勉励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二虫又何知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解析:选D均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A项,连词,抑,或许/代词,他。
B项,动词,至U,往/代词,此,这。
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翼若垂天之云C.我腾跃而上举世非之而不加沮D.以五百岁为春去以六月息者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庄子逍遥游译注(检测含答案)
逍遥游[题解]《逍遥游》以义名篇。
“逍遥”是悠然自得、自由自在的意思。
“游”是邀游于自然界。
《逍遥游》是一篇与惠施辩论的文章。
庄子针对惠施的“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的命题和“执一不化”的观点,运用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方法与惠施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本篇有三个层次:从“北冥有鱼”到“圣人无名,”是写从有待到无待的境界。
这是庄子超世主义的人生哲学。
从“尧让天下于许由”到“肩吾问于连叔”,阐述了无名、无功、无己的观点,这是达到无侍的唯一手段和途径,反映了庄子的利己主义。
在惠施与庄子的两段对话中,惠施以大瓤来影射庄子的大而无用的观点,庄子却把无用说成大用,这是他的主观随意性的方法,也是他的处世哲学。
从《逍遥游》中的观点可以看出,庄子所追求的绝对的精神自由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小大无别是相对主义的,无名、无功、无己是利己主人的。
但是,也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承认事物发展变化的因素。
北冥有鱼(1),其名为鳏(2)。
鳏之大(3),不知其几千里也(4)。
化而为鸟(5),其名为鹏(6)。
鹏之背(7),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8),其翼若垂天之云(9)。
是鸟也(10),海运则将徙于南冥(11)。
南冥者,天池也(12)。
[注释](1)北冥:北极大海。
冥,通厚,广阔幽深的大海。
北冥有三解:慧琳《一切经音义》引司马注“溟,谓南北极也。
”朱季海《庄子故言》谓“冥为极地大水”。
陆德明《经典释文》,释德清《庄子内篇注》,胡远浚《庄子诠诂》、曹础基《庄子浅注》皆训为北海。
钟泰训冥为冥冥之义。
司马注可从。
(2)眼(kūn):大鱼。
(3)之:的。
大:指体积巨大。
(4)几:指不定的数目。
(5)化:变化,化成。
为:变成,成为。
在《庄子》中有许多辩证法的思想,承认事物的发展变化,鲲变鹏就是其中一例。
(6)鹏(pé}ng):大鸟名。
古文风字。
(7)背:脊背。
(8)怒:奋飞,奋起。
(9)若:如,好象。
垂:挂缒。
(10)是,此,这只。
逍遥游练习及参考答案
《逍遥游》知识点归纳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北冥有鱼通,译:2、三餐而反通,译:3、小知不及大知通,译:4、此小大之辩也通,译:5、旬有五日而后反通,译:6、而御六气之辩通,译:二、一词多义1、之:①鹏之徙于南冥也(之:)②之二虫又何知!(之:)③穷发之北(之:)2、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息:)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息:)3、其:①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其:)②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③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其:)4、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以:)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以:)③以八千岁为春(以:)④奚以知其然也(以:)⑤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以:)三、指出词类活用,并解释词义1、怪:《齐谐》者,志怪者也活用,译:2、南: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活用,译:3、致:彼于致福者活用,译:4、合、征: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活用,译:5、非: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活用,译:四、重点虚词、实词怒而飞(怒:)志怪者也(志:)以六月息者也(去:;以:)则风斯在下矣(斯:)莫之夭阏者(夭阏:)之九万里(之:众人匹之(匹:))之二虫(之:彼且奚适(奚:))是鸟也(是:)抟扶摇(抟:)置杯焉则胶(置:;胶:)而后乃今陪风(陪:)而后乃今将图南(图:)适百里(适:)以久特闻(特:)穷发之北(发:)恶乎待哉(恶:;待:)五、古今异义词1、腹犹果.然.:古义:;今义:。
2、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今义:。
3、野.马.也,尘埃也:古义:;今义:。
4、小.年.不及大.年.:古义:;今义:。
5、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古义:;今义:。
六、翻译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译:2、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译: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译:4、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译: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译:七、名句填空。
逍遥游过关检测
《逍遥游》过关检测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20=20)
鲲.()鹏抟.()齐谐.()坳.()堂
迁徙.()夭阏.()蟪.()数数.()然
榆枋.()斥鴳.()舂.()米晦朔.()泠.()然蓬蒿.()恶.()乎待哉蜩.()
穷发.()之北知.()效一官决.()起而飞北冥.()二、默写。
(2×24=48)
1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
3 ,小年不及大年。
4我,不,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
6故夫知效一官,,,,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7有鸟焉,其名为鹏,背,翼,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8夫列子御风而行,____ __________,旬有五日而后反。
9若夫乘天地之正,而,以游无穷者,!故曰:至人无己,,。
10,蟪蛄不知春秋。
三、翻译下列句子。
(8×4=32)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也以息相吹也。
2.之二虫又何知!
3.此小大之辩也。
4.小知不及人知,小年不及大年。
120个文言实词过关检测
120个文言实词过关检测D28.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2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30.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谏太宗十思疏》)3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32.洒扫庭除()33.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34.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报任安书》)3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36.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37.与从()弟俱知名38.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39.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谋攻》)40.谢灵运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梦溪笔谈》)41.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陈涉世家》)4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43.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谏太宗十思疏》)44.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4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46.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47.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韩非子·五蠹》)48.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报任安书》)49.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轩志》)50.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文言实词过关检测(21-40)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过秦论》)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3.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5.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7.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8.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9.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时跟踪测试题逍遥游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六)逍遥游(时间:40分钟满分:70分)一、基础巩固(24分,1~3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此小大之辩也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小知不及大知解析:选C A项,冥—溟,海;B项,辩—辨,区别;D项,知—智,智慧。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决.起而飞(快速的样子)B.朝菌不知晦朔.(阴历每月最后一日)C.众人匹.之(比)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毛,指草木)解析:选B B项,“朔”,阴历每月第一天。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而后乃今将图南.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水.击三千里D.左右欲刃.相如解析:选C C项,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其他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如奔腾的野马一样流动的雾气,飞扬着的尘埃,都是生物的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逍遥游(节选)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逍遥游(节选)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各句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其翼若垂天之云②小知不及大知③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④此小大之辩也⑤则其负大舟也无力⑥适莽苍者,三餐而反⑦而御六气之辩⑧彼且恶乎待哉A.②④⑤⑦⑧B.①③④⑥⑧C.②③⑤⑥⑦D.①②④⑥⑦解析:选D③⑤⑧不含有通假字。
①“垂”同“陲”,边际;②“知”同“智”;④“辩”同“辨”,分辨,分别;⑥“反”同“返”;⑦“辩”同“变”。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果然:没有出乎人的意料B.众人匹.之匹:比C.未有知其修.者修:长D.抢.榆枋,时则不至抢:集,着落解析:选A果然:吃饱的样子。
3.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后乃今将图.南A.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齐谐》者,志怪.者也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解析:选C例句与C项均属于名词作动词;A项,名词作状语;B项,形容词作名词;D项,形容词作动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②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④我腾跃而.上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C.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解析:选B第一个“于”是介词,到;第二个“于”是介词,在。
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
5.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南冥者,天池也②奚以知其然也③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④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⑤之二虫又何知⑥《齐谐》者,志怪者也⑦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⑧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A.①③⑥/②④⑤⑦/⑧B.①③⑥/②⑤⑦⑧/④C.①③⑤/④②⑦⑧/⑥D.①③⑤/②⑥⑦⑧/④解析:选B①③⑥均为判断句;②⑤⑦⑧均为宾语前置句;④为状语后置句。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游》检测【重点实词】怒而飞:志怪者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覆杯水于坳堂之上: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抢榆枋:未有知其修者: 绝云气: 故夫知效一官: 行比一乡: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若夫乘天地之正: 其翼若天之云:其正色邪:适莽苍者,三餐而反:此小大之辩也: 知效一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之二虫又何知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南冥者,天池也野马也,尘埃也腹犹果然虽然,犹有未树也小年不及大年 蟪蛄不知春秋 穷发之北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不过数仞而下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句式】而彼且奚适也《齐谐》者,志怪者也去以六月息者也奚以知其然也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而莫之夭阏者 翱翔蓬蒿之间 彼且恶乎待哉【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而后乃今将图南.B.水.击三千里C.顺流而东.也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天之苍苍,其正色..之以息相吹也.. D.生物..邪? B.蟪蛄不知春秋.. C.神人无功3.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名为.鲲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以五百岁为.春D.君为.我呼入4.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B.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矣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5.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②水之积也不厚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④汤之问棘也是已⑤鹏之徙于南冥也⑥楚之南有冥灵者⑦众人匹之⑧之二虫又何知⑨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⑩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①③⑥/②⑤/④⑦⑩/⑧⑨B.①③⑥/②④⑤/⑦⑨/⑧/⑩C.①②③/④⑥⑩/⑤⑦⑨/⑧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且:表示更进一层,译为“再说”)B.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则:那么)C.若夫乘天地之正 (若夫:用于引起下文,可译为“像这样”)D.而后乃今培风 (而后:这样,然后)7.比较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A.①夫列子御风而.行②举世非之而.不加沮B.①奚以.知其然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C.①未数数然.也②虽然.,犹有未树也D.①彼且.奚适也②且.适南冥也8.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后人以“内篇”“外篇”“杂篇”分之。
B.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的散文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既富有想象力有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C.“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逍遥游”不是简单的行动自如、无拘无束,而是精神的绝对自由。
D.鲁迅称庄子的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实际上是赞扬庄子在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风格。
9.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六气之辩”中的六气指的是阴、阳、风、雨、晦、明。
B.“朝菌不知晦朔”其中“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指农历每月的初一。
C.本文集中表现了庄子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思想,这种自由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D.追求绝对自由,也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因而代表了先进阶级的思想。
10.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谐》中有鹏而无鲲,与第一段相比,相连而不显重复,显示庄子为文变化多端。
B.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因其目标不同而准备有异,庄子没有厚此薄彼。
C.“汤问政于棘”语段中关于鲲鹏的文字与开头语意上是重复的,都提到了鹏的来历、鹏的南徙以及受到“小虫”的奚落。
这说明了庄子尽管想象力丰富,但缺乏必要的严谨。
D.朝菌、蟪蛄、鲲、鹏、斥鴳等形象,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被用来阐明“世间万物均有所待”的观点。
《逍遥游》检测【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而后乃今将图南.B.水.击三千里C.顺流而东.也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答案:B。
名作状,在水面上。
解析:AC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分别解释为:向南飞、向东流,游泳。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天之苍苍,其正色..之以息相吹也.. D.生物..邪? B.蟪蛄不知春秋.. C.神人无功答案:D。
(A.古:真正的颜色。
今:纯正的颜色。
C古义:四季。
D.古义:不求名声;)3.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名为.鲲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以五百岁为.春D.君为.我呼入答案:C。
作为,当作。
(A.是,叫;B.表反问语气;D.替。
)4.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B.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矣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答案:C。
解析:C项“其”表示选择,“是……还是……”。
ABD“其”均是代词“它”,代指“鹏”。
5.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②水之.积也不厚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④汤之.问棘也是已⑤鹏之.徙于南冥也⑥楚之.南有冥灵者⑦众人匹之.⑧之.二虫又何知⑨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⑩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①③⑥/②⑤/④⑦⑩/⑧⑨B.①③⑥/②④⑤/⑦⑨/⑧/⑩C.①②③/④⑥⑩/⑤⑦⑨/⑧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答案:B。
解析:①③⑥是结构助词“的”; ②④⑤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不译;⑦⑨是人称代词“他”; ⑧是指示代词“此”; ⑩是动词“到”。
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且:表示更进一层,译为“再说”)B.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则:那么)C.若夫乘天地之正 (若夫:用于引起下文,可译为“像这样”)D.而后乃今培风 (而后:这样,然后)答案:C。
解析:C项“若夫”,用在句首,引起下文,有“至于说到”的意思。
7.比较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A.①夫列子御风而.行②举世非之而.不加沮B.①奚以.知其然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C.①未数数然.也②虽然.,犹有未树也D.①彼且.奚适也②且.适南冥也答案:D。
(将要)解析:A项①表修饰;②表转折;B项①介词,表凭借;②介词,用。
C项①……的样子;②这样。
8.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可见,《庄子》一书并非庄周一个人的著作。
现存33篇,后人以“内篇”“外篇”“杂篇”分之。
B.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的散文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既富有想象力有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C.“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逍遥游”不是简单的行动自如、无拘无束,而是精神的绝对自由。
D.鲁迅称庄子的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实际上是赞扬庄子在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风格。
答案 B. 庄子散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9.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六气之辩”中的六气指的是阴、阳、风、雨、晦、明。
B.“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其中“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指农历每月的初一。
C.本文集中表现了庄子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思想,这种自由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D.追求绝对自由,也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因而代表了先进阶级的思想。
答案:D。
(庄子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思想。
)10.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谐》中有鹏而无鲲,与第一段相比,相连而不显重复,显示庄子为文变化多端。
B.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因其目标不同而准备有异,庄子并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
C.“汤问政于棘”语段中关于鲲鹏的文字与开头语意上是重复的,都提到了鹏的来历、鹏的南徙以及受到“小虫”的奚落。
这说明了庄子尽管想象力丰富,但缺乏必要的严谨。
D.朝菌、蟪蛄、鲲、鹏、斥鴳等形象,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被用来阐明“世间万物均有所待”的观点。
答案:C.11.下列对课文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以后的懈怠。
C.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