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合集下载

(期末复习)七年级上《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试卷有答案(PDF版)

(期末复习)七年级上《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试卷有答案(PDF版)

人教版七年级初中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几何体中,面的个数最少的是()A.B.C.D.2.下列几何体中,其面既有平面又有曲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若在其中的三个正方形A、B、C内分别填上适当的数,使得将这个表面展开图沿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则填在A、B、C的三个数依次是()A.0,﹣3,4B.0,4,﹣3C.4,0,﹣3D.﹣3,0,4 4.下列图形中,不可以作为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的是()A.B.C.D.5.如图,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可走,为了尽快到达,人们通常选择其中的直路.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垂线段最短D.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一条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6.兴隆通往半壁山的公路经过八品叶梁盘旋而上,现在要沿着山脚打山洞而过,这样通往两地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在数学中也就是“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这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直线比曲线短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两点之间直线最短7.如图,∠AOB=130°,射线OC是∠AOB内部任意一条射线,OD、OE分别是∠AOC、∠BOC的角平分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OE的度数不能确定B.∠AOD=∠EOCC.∠AOD+∠BOE=65°D.∠BOE=2∠COD8.如图,点O在直线AB上,OD是∠AOC的平分线,OE是∠COB的平分线.若∠DOC=70°,则∠BOE的度数是()A.30°B.40°C.25°D.20°9.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③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④两点之间直线最短;⑤若AB=BC,则点B是AC的中点.A.1个B.2个C.3个D.4个10.如图,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用细绳在墙的两端之间拉一条参照线,使砌的每一层砖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做的依据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垂线段最短D.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点二.填空题(共7小题)11.如图,已知∠AOD=150°,OB、OC、OM、ON是∠AOD内的射线,若∠BOC=20°,∠AOB=10°,OM平分∠AOC,ON平分∠BOD,当∠BOC在∠AOD内绕着点O以3°/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t秒时,当∠AOM:∠DON=3:4时,则t=.12.用橡皮泥做一个棱长为4cm的正方体.如图(1),在顶面中心位置处从上到下打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体通孔,再在正面中心位置处(按图(2)中的虚线)从前到后打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体通孔,那么打孔后的橡皮泥的表面积为cm2;(注意:图形(3)不用)13.下面的几何体中,属于柱体的有个.14.如图,点B、O、D在同一直线上,且OB平分∠AOC,若∠COD=150°,则∠AOC的度数是.1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它的六个面上分别写有“构建和谐社会”六个字,将其围成正方体后,与“社”在相对面上的字是.16.已知线段AC=10m,BC=6m,且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点M、N分别为线段AC和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为17.大雁迁徙时常排成人字形,这个人字形的一边与其飞行方向夹角是54°44′8″,从空气动力学角度看,这个角度对于大雁队伍飞行最佳,所受阻力最小.则54°44′8″的补角是.三.解答题(共5小题)18.把棱长为1cm的若干个小正方体摆放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然后在露出的表面上涂上颜色(不含底面)(1)该几何体中有小正方体?(2)其中两面被涂到的有个小正方体;没被涂到的有个小正方体;(3)求出涂上颜色部分的总面积.19.如图,已知线段AB=a,延长BA至点C,使AC=AB.点D为线段BC的中点.(1)画出线段AC;(2)求CD的长;(3)若AD=6cm,求a.20.如图,已知O为直线AD上一点,∠AOC与∠AOB互补,OM、ON分别是∠AOC、∠AOB的平分线,∠MON=56°.(1)∠COD与∠AOB相等吗?请说明理由;(2)求∠BOC的度数;(3)求∠AOB与∠AOC的度数.21.如图,点A,M,B,C,N,D在一条直线上,若AB:BC:CD=2:3:2,AB的中点M与CD的中点N的距离是11cm,求AD的长.22.如图,已知点O为直线AB上一点,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1)如图1,将三角板的一边ON与射线OB重合,过点O在三角板的内部,作射线OC,使∠NOC:∠MOC=2:1,求∠AOC的度数;(2)如图2,将三角板绕点O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到图2的位置,过点O在三角板MON的内部作射线OC,使得OC恰好是∠MOB对的角平分线,此时∠AOM与∠NOC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几何体中,面的个数最少的是()A.B.C.D.【解答】解:三棱柱有5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圆锥有一个曲面和一个底面共2个面;圆柱有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共3个面,面的个数最少的是圆锥,故选:C.2.下列几何体中,其面既有平面又有曲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解答】解:球只有1个曲面;圆锥既有曲面又有平面;正方体只有平面;圆柱既有平面又有曲面;故选:B.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若在其中的三个正方形A、B、C内分别填上适当的数,使得将这个表面展开图沿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则填在A、B、C的三个数依次是()A.0,﹣3,4B.0,4,﹣3C.4,0,﹣3D.﹣3,0,4【解答】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A”与“0”是相对面,“B”与“3”是相对面,“C”与“﹣4”是相对面,∵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A、B、C内的三个数依次是0、﹣3、4.故选:A.4.下列图形中,不可以作为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的是()A.B.C.D.【解答】解:根据长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图A和图C、图D是长方体展开图,而图B不能折叠成长方体,不是长方体展开图.故选:B.5.如图,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可走,为了尽快到达,人们通常选择其中的直路.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垂线段最短D.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一条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解答】解: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可走,为了尽快到达,人们通常选择其中的直路,理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A.6.兴隆通往半壁山的公路经过八品叶梁盘旋而上,现在要沿着山脚打山洞而过,这样通往两地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在数学中也就是“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这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直线比曲线短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解答】解:由线段的性质可知,“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这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C.7.如图,∠AOB=130°,射线OC是∠AOB内部任意一条射线,OD、OE分别是∠AOC、∠BOC的角平分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OE的度数不能确定B.∠AOD=∠EOCC.∠AOD+∠BOE=65°D.∠BOE=2∠COD【解答】解:∵OD、OE分别是∠AOC、∠BOC的平分线,∴∠AOD=∠COD,∠EOC=∠BOE,又∵∠AOD+∠BOE+∠EOC+∠COD=∠AOB=130°,∴∠AOD+∠BOE=∠EOC+∠COD=∠DOE=65°.故选:C.8.如图,点O在直线AB上,OD是∠AOC的平分线,OE是∠COB的平分线.若∠DOC=70°,则∠BOE的度数是()A.30°B.40°C.25°D.20°【解答】解:∵OD是∠AOC的平分线,∴∠AOC=2∠COD=140°,∴∠BOC=180°﹣∠AOC=40°,∵OE是∠COB的平分线,∴∠BOE=∠BOC=20°,故选:D.9.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③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④两点之间直线最短;⑤若AB=BC,则点B是AC的中点.A.1个B.2个C.3个D.4个【解答】解:①射线AB与射线BA不是同一条射线,故①错误;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②正确;③两条端点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故③错误;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④错误;⑤若AB=BC,则点B不一定是AC的中点,故⑤错误.故选:A.10.如图,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用细绳在墙的两端之间拉一条参照线,使砌的每一层砖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做的依据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垂线段最短D.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点【解答】解: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用细绳在墙的两端之间拉一条参照线,使砌的每一层砖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做的依据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选:A.二.填空题(共7小题)11.如图,已知∠AOD=150°,OB、OC、OM、ON是∠AOD内的射线,若∠BOC=20°,∠AOB=10°,OM平分∠AOC,ON平分∠BOD,当∠BOC在∠AOD内绕着点O以3°/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t秒时,当∠AOM:∠DON=3:4时,则t=.【解答】解:∵射线OB从OA逆时针以3°每秒的旋转t秒,∠BOC=20°,∴∠AOC=∠AOB+∠COB=3t°+10°+20°=3t°+30°.∵射线OM平分∠AOC,∴∠AOM=∠AOC=t°+15°.∵∠BOD=∠AOD﹣∠BOA,∠AOD=150°,∴∠BOD=140°﹣3t.∵射线ON平分∠BOD,∴∠DON=∠BOD=70°﹣t°.又∵∠AOM:∠DON=3:4,∴(t+15):(70﹣t)=3:4,解得t=.故答案是:.12.用橡皮泥做一个棱长为4cm的正方体.如图(1),在顶面中心位置处从上到下打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体通孔,再在正面中心位置处(按图(2)中的虚线)从前到后打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体通孔,那么打孔后的橡皮泥的表面积为118cm2;(注意:图形(3)不用)【解答】解:表面积S1=96﹣2+4×4=110(cm2);表面积S2=S1﹣4+4×1.5×2=118(cm2);故答案为118.13.下面的几何体中,属于柱体的有4个.【解答】解:柱体分为圆柱和棱柱,所以柱体有圆柱、正方体、六棱柱,三棱柱共4个.故答案为:4.14.如图,点B、O、D在同一直线上,且OB平分∠AOC,若∠COD=150°,则∠AOC的度数是60°.【解答】解:∵点B、O、D在同一直线上,∠COD=150°,∴∠COB=180°﹣150°=30°,∵OB平分∠AOC,∴∠AOC=2×30°=60°,故答案为:60°.1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它的六个面上分别写有“构建和谐社会”六个字,将其围成正方体后,与“社”在相对面上的字是和.【解答】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与“社”在相对面上的字是和.故答案为:和.16.已知线段AC=10m,BC=6m,且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点M、N分别为线段AC和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为2cm或8cm【解答】解:1、如图1,当点B在线段AC上时,由AC=10m,BC=6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得MC=AC=×10=5m,NC=BC=×6=3m,由线段的和差,得MN=MC﹣NC=5﹣3=2m;2、如图2,点B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当点B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时,由AC=10m,BC=6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得MC=AC=×10=5m,NC=BC=×6=3m,由线段的和差,得MN=MC+NC=5+3=8m.故答案为:2m或8m.17.大雁迁徙时常排成人字形,这个人字形的一边与其飞行方向夹角是54°44′8″,从空气动力学角度看,这个角度对于大雁队伍飞行最佳,所受阻力最小.则54°44′8″的补角是125°15′52″.【解答】解:180°﹣54°44′8″=179°59'60''﹣54°44'8''=125°15'52'',故答案为:125°15'52''.三.解答题(共6小题)18.把棱长为1cm的若干个小正方体摆放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然后在露出的表面上涂上颜色(不含底面)(1)该几何体中有14个小正方体?(2)其中两面被涂到的有4个小正方体;没被涂到的有1个小正方体;(3)求出涂上颜色部分的总面积.【解答】解;(1)由图可得,该几何体中有:1+4+9=14(个)小正方体,故答案为:14个;(2)由图可得,中两面被涂到的有4个小正方体;没被涂到的有1个小正方体,故答案为:4,1;(3)涂上颜色部分的总面积为:1×1×(12+9+8+4)=33cm2,即涂上颜色部分的总面积为33cm2.19.如图,已知线段AB=a,延长BA至点C,使AC=AB.点D为线段BC的中点.(1)画出线段AC;(2)求CD的长;(3)若AD=6cm,求a.【解答】解:(1)如图,线段AC即为所求.;(2)∵AB=a,AC=AB,∴AC=a,∴BC=AC+AB=a,∵点D为线段BC的中点,∴CD=BC=a;(3)∵AD=6,AD=CD﹣AC,由(2)可知:AC=a,CD=a,∴a﹣a=6,解得:a=24.20.如图,已知O为直线AD上一点,∠AOC与∠AOB互补,OM、ON分别是∠AOC、∠AOB的平分线,∠MON=56°.(1)∠COD与∠AOB相等吗?请说明理由;(2)求∠BOC的度数;(3)求∠AOB与∠AOC的度数.【解答】解:(1)∠COD=∠AOB.理由如下:如图∵点O在直线AD上,∴∠AOC+∠COD=180°,又∵∠AOC与∠AOB互补,∴∠AOC+∠AOB=180°,∴∠COD=∠AOB;(2)∵OM、ON分别是∠AOC、∠AOB的平分线,∴∠AOM=∠COM,∠AON=∠BON,∴∠BOC=∠BOM+∠COM,=∠BOM+∠AOM,=(∠MON﹣∠BON)+(∠MON+∠AON),=2∠MON,=112°;(3)由(1)得:∠COD=∠AOB,∵∠AOB+∠BOC+∠COD=180°,∴∠AOB=(180°﹣∠BOC)=(180°﹣112°)=34°,∴∠AOC=180°﹣∠AOB=180°﹣34°=146°.21.如图,点A,M,B,C,N,D在一条直线上,若AB:BC:CD=2:3:2,AB的中点M与CD的中点N的距离是11cm,求AD的长.【解答】解:设AB=2xcm,BC=3x,CD=2x.∵M是AB的中点,∴MB=xcm.∵N是CD的中点,∴NC=xcm,∵MN=11cm,∴x+3x+x=11.解得:x=2.2.AD=2x+3x+2x=7x=15.4cm.22.如图,已知点O为直线AB上一点,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1)如图1,将三角板的一边ON与射线OB重合,过点O在三角板的内部,作射线OC,使∠NOC:∠MOC=2:1,求∠AOC的度数;(2)如图2,将三角板绕点O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到图2的位置,过点O在三角板MON的内部作射线OC,使得OC恰好是∠MOB对的角平分线,此时∠AOM与∠NOC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NOC:∠MOC=2:1,∴∠MOC=90°×=30°,∴∠AOC=∠AOM+∠MOC=90°+30°=120°.(2)∠AOM=2∠NOC,令∠NOC为β,∠AOM为γ,∠MOC=90°﹣β,∵∠AOM+∠MOC+∠BOC=180°,∴γ+90°﹣β+90°﹣β=180°,∴γ﹣2β=0,即γ=2β,∴∠AOM=2∠NOC.。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与“建”字所在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A .美B .丽C .云D .南D解析:D【分析】 如图,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特征,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1-4-1”型,折成正方体后,“建”与“南”相对,“设”与“丽”相对,“美”与“云”相对.【详解】如图,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折成正方体后,“建”与“南”相对,“设”与“丽”相对,“美”与“云”相对.故选D .2.如图,工作流程线上A 、B 、C 、D 处各有一名工人,且AB=BC=CD=1,现在工作流程线上安放一个工具箱,使4个人到工具箱的距离之和为最短,则工具箱安放的位置( )A .线段BC 的任意一点处B .只能是A 或D 处C .只能是线段BC 的中点E 处D .线段AB 或CD 内的任意一点处A解析:A【详解】要想4个人到工具箱的距离之和最短,据图可知:•位置在A 与B 之间时,距离之和;AD BC >+‚位置在B 与C 之间时,距离之和;AD BC =+ƒ位置在C 与D 之间时,距离之和.AD BC >+则工具箱在B 与C 之间时,距离之和最短.故选A .3.下列语句正确的有( )(1)线段AB 就是A 、B 两点间的距离;(2)画射线10AB cm =;(3)A ,B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最短的是线段AB ;(4)在直线上取A ,B ,C 三点,若5AB cm =,2BC cm =,则7AC cm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A解析:A【分析】根据两点之间距离的定义可以判断A 、C ,根据射线的定义可以判断B ,据题意画图可以判断D .【详解】∵线段AB 的长度是A 、 B 两点间的距离,∴(1)错误;∵射线没有长度,∴(2)错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正确;∵在直线上取A ,B ,C 三点,使得AB=5cm ,BC=2cm ,当C 在B 的右侧时,如图,AC=5+2=7cm当C 在B 的左侧时,如图,AC=5-2=3cm ,综上可得AC=3cm 或7cm ,∴(4)错误;正确的只有1个,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与射线的定义,线段的和差,熟记基本定义,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4.“枪挑一条线,棍扫一大片”,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为( ).A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B .线动成面,面动成体C .点动成线,面动成体D .点动成面,面动成线A解析:A【分析】根据从运动的观点来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进行解答即可.【详解】“枪挑”是用枪尖挑,枪尖可看作点,棍可看作线,故这句话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线、面得关系,难度不大,注意将生活中的实物抽象为数学上的模型. 5.已知柱体的体积V =S•h ,其中S 表示柱体的底面面积,h 表示柱体的高.现将矩形ABCD 绕轴l 旋转一周,则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等于( )A .2 r h πB .22?r h πC .23?r h πD .24?r h π C解析:C【分析】 根据柱体的体积V=S•h ,求出形成的几何体的底面积,即可得出体积.【详解】∵柱体的体积V=S•h ,其中S 表示柱体的底面面积,h 表示柱体的高,现将矩形ABCD 绕轴l 旋转一周,∴柱体的底面圆环面积为:π(2r )2-πr 2=3πr 2,∴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等于:3πr 2h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圆柱体体积公式,根据已知得出柱体的底面面积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在数轴上有A ,B ,C ,D 四个整数点(即各点均表示整数),且2AB =BC =3CD ,若A ,D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5和6,点E 为BD 的中点,在数轴上的整数点中,离点E 最近的点表示的数是( )A .2B .1C .0D .-1A解析:A【分析】根据A 、D 两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求得AD 的长度,然后根据2AB=BC=3CD ,求得AB 、BD 的长度,从而找到BD 的中点E 所表示的数.【详解】解:如图:∵|AD|=|6-(-5)|=11,2AB=BC=3CD ,∴AB=1.5CD ,∴1.5CD+3CD+CD=11,∴CD=2,∴AB=3,∴BD=8,∴ED=12BD=4,∴|6-E|=4,∴点E所表示的数是:6-4=2.∴离线段BD的中点最近的整数是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比较线段的长短.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7.对于线段的中点,有以下几种说法:①若AM=MB,则M是AB的中点;②若AM=MB=12AB,则M是AB的中点;③若AM=12AB,则M是AB的中点;④若A,M,B在一条直线上,且AM=MB,则M是AB的中点.其中正确的是()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B 解析:B【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和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若AM=MB,M不在线段AB上时,则M不是AB的中点,故①错误,若AM=MB=12AB,则M是AB的中点,故②正确;若AM=12AB,M不在线段AB上时,则M不是AB的中点,故③错误;若A,M,B在一条直线上,且AM=MB,则M是AB的中点,故④正确;故正确的是:②④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和性质,线段上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是线段的中点.8.已知线段AB=6cm,反向延长线段AB到C,使BC=83AB,D是BC的中点,则线段AD的长为____cmA.2 B.3 C.5 D.6A 解析:A【分析】由BC=83AB可求出BC的长,根据中点的定义可求出BD的长,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AD的长即可.【详解】∵BC=83AB,AB=6cm,∴BC=6×83=16cm,∵D是BC的中点,∴BD=12BC=8cm,∵反向延长线段AB到C,∴AD=BD-AB=8-6=2cm,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利用中点的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关键.9.如图所示,在∠AOB的内部有3条射线,则图中角的个数为().A.10 B.15 C.5 D.20A解析:A【分析】根据图形写出各角即可求解.【详解】图中的角有∠AOB、∠AOD、∠AOC、∠AOE、∠EOB、∠EOD、∠EOC、∠COB、∠COD、∠DOB,共10个.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角的个数,解题的关键是依次写出各角.10.如下图,直线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都正确B.只有②正确C.只有③正确D.都不正确C解析:C【分析】用直线的表示方法解答,通常直线用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详解】∵通常直线用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例直线AB,直线a.故选C.本题考查了几何中直线的表示方法,是最基本的知识.二、填空题11.下午3:40时,时钟上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_________度.130【分析】分别求出时针走过的度数和分针走过的度数用分针走过的度数减去时针走过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时针每小时走30°分针每分钟走6°∴下午3:40时时针走了3×30°+×30°=110°分针解析:130【分析】分别求出时针走过的度数和分针走过的度数,用分针走过的度数减去时针走过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时针每小时走30°,分针每分钟走6°∴下午3:40时,时针走了3×30°+ 4060×30°=110° 分针走了40×6°=240°∴夹角=240°-110°=13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钟面角问题,易错点在于计算时针走过的度数时,往往大部分人只计算了前面3个小时时针走过的度数,容易忽略后面40分钟时针也在走.12.如图,记以点A 为端点的射线条数为x ,以点D 为其中一个端点的线段的条数为y ,则x y -的值为________. 【分析】先根据射线和线段的定义求出xy 的值再代入求解即可【详解】以点为端点的射线有射线AC 和射线AB 共两条故点为其中一个端点的线段有线段ADODBDCD 共四条故将代入中原式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 解析:2-【分析】先根据射线和线段的定义求出x ,y 的值,再代入求解即可.【详解】以点A 为端点的射线有射线AC 和射线AB ,共两条,故2x =点D 为其中一个端点的线段有线段AD 、OD 、BD 、CD ,共四条,故4y =将2x =,4y =代入x y -中原式242=-=-故答案为:2-.本题考查了代数式的运算,掌握射线和线段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3.植树节,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所在的直线,这是因为两点确定_______条直线.一【分析】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根据直线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解: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所在的直线用数学知识解释其道理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答案为:一【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性解析:一【分析】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根据直线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解:“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所在的直线”用数学知识解释其道理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答案为:一.【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直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按照图填空:(1)图中以点0为端点的射线有______条,分别是____________.(2)图中以点B为端点的线段有______条,分别是____________.(3)图中共有______条线段,分别是_____________.射线3线段6线段【解析】【分析】判断射线与线段的关键是:射线有一个端点有方向;线段有两个端点无方向表示射线必须把端点字母写在前面与线段的表示不同两字母书写时不能颠倒有始点无终点【详解】(1)由射线的解析:射线OA,OB,OC 3 线段AB,BC,OB 6 线段OA,OB,OC,AB,AC,BC【解析】【分析】判断射线与线段的关键是:射线有一个端点,有方向;线段有两个端点,无方向.表示射线必须把端点字母写在前面,与线段的表示不同.两字母书写时不能颠倒,有“始点”无“终点”.【详解】(1)由射线的含义可得以点O为端点的射线有3条,分别是OA、OB、OC;(2)由射线的含义可得以点B为端点的线段有3条,分别是AB,BC,OB;(3)由线段的含义可得图中共有6条线段,分别是线段OA、OB、OC、AB、AC、BC.【点睛】此题考查直线、射线、线段,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性质定义.15.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M,N,P分别是线段AC,BC,AB的中点.若3AC=,1CP=,则线段PN的长为________.【解析】【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计算即可CB的长结合图形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CN的长进而得出PN的长【详解】∵AP=AC+CPCP=1∴AP=3+1=4∵P为AB的中点∴AB=2AP=8∵CB=解析:3 2【解析】【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计算即可CB的长,结合图形、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CN的长,进而得出PN的长.【详解】∵AP=AC+CP,CP=1,∴AP=3+1=4,∵P为AB的中点,∴AB=2AP=8,∵CB=AB-AC,AC=3,∴CB=5,∵N为CB的中点,∴CN=12BC=52,∴PN=CN-CP=32.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掌握线段的中点的性质、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立体图形是由哪一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请按对应序号填空.A对应___,B对应___,C对应___,D对应__,E对应__.adecb【分析】根据面动成体的特点解答【详解】a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锥体对应Ab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台对应Ec旋转一周得到的是两个圆锥体对应的是Dd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台和圆柱对应的是Be旋转一周得到的解析:a d e c b【分析】根据面动成体的特点解答.【详解】a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锥体,对应A,b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台,对应E,c旋转一周得到的是两个圆锥体,对应的是D,d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台和圆柱,对应的是B,e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锥和圆柱,对应的是C,故答案为:a,d,e,c,b.【点睛】此题考查了面动成体的知识,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是解题的关键.17.一个圆的周长是62.8m,半径增加了2m后,面积增加了____2m.( 取3.14)16【分析】先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得到原来圆的半径进一步得到半径增加了2m后的半径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分别得到它们的面积相减即可求解【详解】解:314×(628÷314÷2+2)2﹣314×(628÷31解析:16.【分析】先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得到原来圆的半径,进一步得到半径增加了2m后的半径,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分别得到它们的面积,相减即可求解.【详解】解:3.14×(62.8÷3.14÷2+2)2﹣3.14×(62.8÷3.14÷2)2=3.14×(10+2)2﹣3.14×102=3.14×144﹣3.14×100=3.14×44=138.16(m2)故答案为:138.16.【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本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18.若∠B 的余角为57.12°,则∠B=_____°_____’_____”5248【分析】根据互为余角列式再进行度分秒换算求出结果【详解】5712°=根据题意得:∠B=90°-=-==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余角的定义正确进行角度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解析:52 48【分析】根据互为余角列式,再进行度分秒换算,求出结果.【详解】57.12°='''57712︒根据题意得:∠B=90°-'''57712︒='''895960︒-'''57712︒=()8957︒-()'597-''(60-12) ='''325248︒故答案为'''325248︒.【点睛】本题考查余角的定义,正确进行角度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9.如图,90AOC BOD ∠=∠=︒,70AOB ∠=︒,在∠AOB 内画一条射线OP 得到的图中有m 对互余的角,其中AOP x ∠=︒,且满足050x <<,则m =_______.3或4或6【分析】分三种情况下:①∠AOP =35°②∠AOP =20°③0<x <50中的其余角根据互余的定义找出图中互余的角即可求解【详解】①∠AOP =∠AOB=35°时∠BOP=35°∴互余的角有∠解析:3或4或6【分析】分三种情况下:①∠AOP =35°,②∠AOP =20°,③0<x <50中的其余角,根据互余的定义找出图中互余的角即可求解.【详解】①∠AOP =12∠AOB =35°时,∠BOP=35° ∴互余的角有∠AOP 与∠COP ,∠BOP 与∠COP ,∠AOB 与∠COB ,∠COD 与∠COB ,一共4对;②∠AOP =90°-∠AOB =20°时,∴互余的角有∠AOP 与∠COP ,∠AOP 与∠AOB ,∠AOP 与∠COD ,∠COD 与∠COB ,∠AOB 与∠COB ,∠COP 与∠COB ,一共6对;③0<x <50中35°与20°的其余角,互余的角有∠AOP 与∠COP ,∠AOB 与∠COB ,∠COD 与∠COB ,一共3对.则m =3或4或6.故答案为:3或4或6.【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20.如图,::2:3:4AB BC CD =,AB 的中点M 与CD 的中点N 的距离是3cm ,则BC =______.5cm 【分析】运用方程的思想设AB=2xcmBC=3xcmCD=4xcm 求出MB=xcmCN=2xcm 得出方程x+3x+2x=3求出即可【详解】解:设AB=2xcmBC=3xcmCD=4xcm ∵M 是解析:5cm【分析】运用方程的思想,设AB=2xcm ,BC=3xcm ,CD=4xcm ,求出MB=xcm ,CN=2xcm ,得出方程x+3x+2x=3,求出即可.【详解】解:设AB=2xcm ,BC=3xcm ,CD=4xcm ,∵M 是AB 的中点,N 是CD 的中点,∴MB=xcm ,CN=2xcm ,∴MB+BC+CN=x+3x+2x=3,∴x=0.5,∴3x=1.5,即BC=1.5cm .故答案为:1.5cm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应用,关键是能根据题意得出关于x 的方程.三、解答题21.已知:O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COD ∠是直角,OE 平分BOC ∠.(1)如图1.若30AOC ∠=︒.求DOE ∠的度数;(2)在图1中,AOC a ∠=,直接写出DOE ∠的度数(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3)将图1中的DOC ∠绕顶点O 顺时针旋转至图2的位置,探究AOC ∠和DOE ∠的度数之间的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解析:(1)15DOE ∠=︒;(2)12DOE a ∠=;(3)2AOC DOE ∠∠=,理由见解析.【分析】 (1)先根据补角的定义求出∠BOC 的度数,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COE 的度数,根据∠DOE =∠COD -∠COE 即可得出结论;(2)同(1)可得出结论;(3)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COE =∠BOE =12∠BOC ,再由∠DOE =∠COD -∠COE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COD ∠是直角,30AOC ∠=︒, 180903060BOD ∴∠=︒-︒-︒=︒,9060150COB ∴∠=︒+︒=︒,∵OE 平分BOC ∠,1752BOE BOC ∴∠=∠=︒, 756015DOE BOE BOD ∴∠=∠-∠=︒-︒=︒.(2)COD ∠是直角,AOC a ∠=,1809090BOD a a ∴∠=︒-︒-=︒-,9090180COB a a ∴∠=︒+︒-=︒-,∵OE 平分BOC ∠,119022BOE BOC a ∴∠=∠=︒-, ()11909022DOE BOE BOD a a a ∴∠=∠-∠=︒--︒-=. (3)2AOC DOE ∠=∠,理由是:180BOC AOC ∠=︒-∠,OE 平分BOC ∠,119022BOE BOC AOC ∴∠=∠=︒-∠,90COD ∠=︒,()909018090BOD BOC AOC AOC ∴∠=︒-∠=︒-︒-∠=∠-︒,()11909022DOE BOD BOE AOC AOC AOC ⎛⎫∴∠=∠+∠=∠-︒+︒-∠=∠ ⎪⎝⎭, 即2AOC DOE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的计算,熟知角平分线的定义、补角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如图,射线OA 的方向是北偏东15°,射线OB 的方向是北偏西40°,∠AOB =∠AOC ,射线OE 是射线OB 的反向延长线.(1)求射线OC 的方向角;(2)求∠COE 的度数;(3)若射线OD 平分∠COE ,求∠AOD 的度数.解析:(1)射线OC 的方向是北偏东70°;(2)∠COE =70°;(3)∠AOD =90°.【分析】(1)先求出∠AOC=55°,再求得∠NOC 的度数,即可确定OC 的方向;(2)根据∠AOC=55°,∠AOC=∠AOB ,得出∠BOC=110°,进而求出∠COE 的度数; (3)根据射线OD 平分∠COE ,即可求出∠COD=35°再利用∠AOC=55°求出答案即可.【详解】(1)∵射线OA 的方向是北偏东15°,射线OB 的方向是北偏西40°即∠NOA =15°,∠NOB =40°,∴∠AOB =∠NOA +∠NOB =55°,又∵∠AOB =∠AOC ,∴∠AOC =55°,∴∠NOC =∠NOA +∠AOC =15°+ 55°70=°,∴射线OC 的方向是北偏东70°.(2)∵∠AOB =55°,∠AOB =∠AOC ,∴∠BOC =∠AOB +∠AOC =55°+55°=110°,又∵射线OD 是OB 的反向延长线,∴∠BOE =180°,∴∠COE =180°-110°=70°,(3)∵∠COE =70°,OD 平分∠COE ,∴∠COD =35°,∴∠AOD =∠AOC +∠COD =55°+35°=9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向角的表达即方向角一般是指以观测者的位置为中心,将正北或正南方向作为起始方向旋转到目标的方向线所成的角(一般指锐角),通常表达成北(南)偏东(西)多少度.23.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4倍小30,求这个锐角的度数和这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度数.解析: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为40︒,补角的度数为130︒.【分析】设这个锐角为x 度,根据余角的和等于90°,补角的和等于180°表示出这个角的补角与余角,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设这个锐角为x 度,由题意得:()18049030x x -=--,解得50x =.即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905040︒︒︒-=,18050130︒︒︒-=.答: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为40︒,补角的度数为130︒.【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与补角,熟记“余角的和等于90°,补角的和等于180°”是解题的关键. 24.P 是线段AB 上任一点,12AB cm =,C D 、两点分别从P B 、同时向A 点运动,且C 点的运动速度为2/cm s ,D 点的运动速度为3/cm s ,运动的时间为t s .(1)若8AP cm =,①运动1s 后,求CD 的长;②当D 在线段PB 上运动时,试说明2AC CD =;(2)如果2t s =时,1CD cm =,试探索AP 的值.解析:(1)①3cm ;②见解析;(2)9AP =或11cm.【分析】(1)①先求出PB 、CP 与DB 的长度,然后利用CD=CP+PB-DP 即可求出答案;②用t 表示出AC 、DP 、CD 的长度即可求证AC=2CD ;(2)t=2时,求出CP 、DB 的长度,由于没有说明点D 再C 点的左边还是右边,故需要分情况讨论.【详解】解:(1)①由题意可知:212,313CP cm DB cm =⨯==⨯=,∵8,12AP cm AB cm ==,∴4PB AB AP cm =-=,∴2433CD CP PB DB cm =+-=+-=;②∵8,12AP AB ==,∴4,82BP AC t ==-,∴43DP t =-,∴2434CD DP CP t t t =+=+-=-,∴2AC CD =;(2)当2t =时,224,326CP cm DB cm =⨯==⨯=,当点D 在C 的右边时,如图所示:由于1CD cm =,∴7CB CD DB cm =+=,∴5AC AB CB cm =-=,∴9AP AC CP cm =+=,当点D 在C 的左边时,如图所示:∴6AD AB DB cm =-=,∴11AP AD CD CP cm =++=,综上所述,9AP =或11cm.【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线段的简单计算以及线段中动点的有关计算.此题的难点在于根据题目画出各线段.25.已知:如图,18cm AB =,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C 把线段MB 分成:2:1MC CB =的两部分,求线段AC 的长.请补充下列解答过程:解:因为M 是线段AB 的中点,且18cm AB =,所以AM MB ==________AB =________cm .因为:2:1MC CB =,所以MC =________MB =________cm .所以AC A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m). 解析:12,9,23,6,MC ,9,6,15. 【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M ,根据线段的比,可得MC ,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解:∵M 是线段AB 的中点,且18cm AB =, ∴19cm 2AM MB AB ===. ∵:2:1MC CB =, ∴26cm 3MC MB ==. ∴9615(cm)AC AM MC =+=+=.故答案为:12,9,23,6,MC,9,6,15.【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线段中点的性质得出AM,线段的比得出MC是解题关键.26.如图,已知平面上有四个村庄,用四个点A,B,C,D表示.(1)连接AB,作射线AD,作直线BC与射线AD交于点E;(2)若要建一供电所M,向四个村庄供电,要使所用电线最短,则供电所M应建在何处?请画出点M的位置并说明理由.解析:(1)如图所示.见解析;(2)如图,见解析;供电所M应建在AC与BD的交点处.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分析】(1)根据射线、直线的定义进而得出E点位置;(2)根据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短;结合题意,要使它与四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就要使它在AC与BD的交点处.【详解】(1)如图所示:点E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点M即为所求.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作图与应用作图,关键是掌握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短.27.如图,平面上有四个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画直线AB、CD交于E点;(2)画线段AC、BD交于点F;(3)连接E、F交BC于点G;(4)连接AD,并将其反向延长;(5)作射线BC.解析:见解析.【分析】(1)连接AB、CD并向两方无限延长即可得到直线AB、CD;交点处标点E;(2)连接AC、BD可得线段AC、BD,交点处标点F;(3)连接AD并从D向A方向延长即可;(4)连接BC,并且以B为端点向BC方向延长.【详解】解:所求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及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以下知识,即直线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画出图形即可.28.如图,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AOC=40°,求∠BOD的度数.结合图形,完成填空:解:因为∠AOC+∠COB=°,∠COB+∠BOD=①所以∠AOC=.②因为∠AOC=40°,所以∠BOD=°.在上面①到②的推导过程中,理由依据是:.解析:90,90,∠BOD,40,同角的余角相等【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求解.【详解】解:因为∠AOC+∠COB=90 °,∠COB+∠BOD=90 ° -﹣﹣﹣①所以∠AOC=∠BOD .﹣﹣﹣﹣②-因为∠AOC=40°,所以∠BOD=40 °.在上面①到②的推导过程中,理由依据是:同角的余角相等.故答案为:90,90,∠BOD,40,同角的余角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及角的和差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小结复习(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小结复习(一)
小结复习(一)
一、复习回顾
几何图形
立体图形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展开立体图形
直线、射线、线段
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
角的度量

角的比较与 运算
角的平分线
余角和补角
一、复习回顾
几何图形
立体图形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展开立体图形
直线、射线、线段
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
角的度量

角的比较与 运算
角的平分线
余角和补角
一、复习回顾
N
B
所以 MC 1 AC ,NC 1 BC .
2
2
从而可得:
MN MC NC 1 ( AC BC) 1 AB .
2
2
又因为AB=6,
所以 MN=3.
二、典型例题
例4 如图,点C在线段AB上, AB=6,点M、点N分别是线段AC、 BC的中点,求MN的长度. 直线AB
A MC N B
(1)点C在线段AB上
分析: 点M是线段 AC的中点
点N是线段 BC的中点
A MC N B
MC 1 AC 2
NC 1 BC 2
MN MC NC
MN MC NC 1 ( AC BC) 1 AB
2
2
二、典型例题
例4 如图,点C在线段AB上, AB=6,点M、点N分别是线段AC、
BC的中点,求MN的长度.
A M C 解:因为点M、点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
直线的基本事实
二、典型例题
例3 (2)如图,从A地到B地有不同的路线可以到达,
其中__③__是最短的,理由是_两__点__之__间__,__线__段__最__短___.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专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专练(含答案)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专题训练1.(2019秋•越秀区期末)如图,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在线段AC与线段BC上,且AM=2MC,BN=2NC.(1)若AC=9,BC=6,求线段MN的长;(2)若MN=5,求线段AB的长.2.(2019秋•龙岗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已知OB,OC是∠AOD内部的两条射线,OM平分∠AOB,ON平分∠COD.(1)若∠BOC=25°,∠MOB=15°,∠NOD=10°,求∠AOD的大小;(2)若∠AOD=75°,∠MON=55°,求∠BOC的大小;(3)若∠AOD=α,∠MON=β,求∠BOC的大小(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3.(2019秋•东莞市期末)直角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C在直线DE上,CF平分∠BCD.(1)在图1中,若∠BCE=40°,∠ACF=;(2)在图1中,若∠BCE=α,∠ACF=(用含α的式子表示);(3)将图1中的三角板ABC绕顶点C旋转至图2的位置,若∠BCE=150°,试求∠ACF与∠ACE的度数.4.(2019秋•肇庆期末)已知O是直线AB上的一点,∠COD是直角,OE平分∠BOC.(1)如图∠,若∠AOC=30°,求∠DOE的度数.(2)在图∠中,若∠AOC=a,求∠DOE的度数(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3)将图∠中的∠DOC绕顶点O顺时针旋转至图∠的位置,且保持射线OC在直线AB上方,在整个旋转过程中,当∠AOC的度数是多少时,∠COE=2∠DOB.5.(2019秋•封开县期末)如图,∠AOB=90°,OE、OF分别平分∠BOC、∠AOB,如果∠EOF=60°.(1)求∠BOE的度数;(2)求∠AOC的度数.6.(2019秋•黄埔区期末)如图,OB、OC是∠AOD内部的两条射线,OM平分∠AOB,ON平分∠COD,∠MON=80°.(1)若∠BOC=40°,求∠AOD的度数;(2)若∠AOD=x°,求∠BOC的度数(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7.(2019秋•斗门区期末)如图,O为直线AB上的一点,∠AOC=48°24′,OD平分∠AOC,∠DOE=90°.(1)求∠BOD的度数;(2)OE是∠BOC的平分线吗?为什么?8.(2019秋•白云区期末)如图,已知∠AOB=75°,OC是∠AOB内部的一条射线,过点O作射线OD,使得∠COD =∠AOB.(1)若∠AOD=120°,则∠BOC=°;(2)若∠AOD=5∠BOC,则∠BOD=°;(3)当∠COD绕着点O旋转时,∠AOD+∠BOC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大小;若变化,说明理由.9.(2019秋•光明区期末)填空,完成下列说理过程.如图,点A、O、B在同一条直线上,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1)求∠DOE的度数;(2)如果∠COD=65°,求∠AOE的度数.解:(1)如图,因为OD是∠AOC的平分线,∠AOC所以∠COD=12因为OE是∠BOC的平分线,所以∠COE=12所以∠DOE=∠COD+=12(∠AOC+∠BOC)=12∠AOB=°(2)由(1)可知∠DOE=90°因为∠COD=65°所以=∠COD=65°则:∠AOE=∠AOD+=°10.(2019秋•潮阳区期末)如图所示是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设AB=x,若AD=4x,AN=3x.(1)求长方形DEFG的周长与长方形ABMN的周长(用字母x进行表示);(2)若长方形DEFG的周长比长方形ABMN的周长少8,求原长方体的体积.11.(2019秋•海珠区期末)如图,有一个长方形纸条ABCD,点P,Q是线段CD上的两个动点,且点P始终在点Q左侧,在AB上有一点O,连结PO、QO,以PO,QO为折痕翻折纸条,使点A、点B、点C、点D分别落在点A′、点B′、点C′、点D′上.(1)当∠POA=20°时,∠A'OA=°.(2)当A′O与B′O重合时,∠POQ=°.(3)当∠B′OA′=30°时,求∠POQ的度数.12.(2019秋•番禺区期末)如图,点D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A和B重合),C是线段AD的中点,AB=4cm.(1)若D是线段AB的中点,求线段CD的长度.(2)在图中作线段DB的中点E,当点D在线段AB上从左向右移动时,试探究线段CE长度的变化情况.13.(2019秋•潮阳区期末)已知:如图,OB、OC分别为定角(大小不会发生改变)∠AOD内部的两条动射线,(1)当OB、OC运动到如图1的位置时,∠AOC+∠BOD=100°,∠AOB+∠COD=40°,求∠AOD的度数.(2)在(1)的条件下(图2),射线OM、ON分别为∠AOB、∠COD的平分线,求∠MON的度数.(3)在(1)的条件下(图3),OE、OF是∠AOD外部的两条射线,∠EOB=∠COF=90°,OP平分∠EOD,OQ 平分∠AOF,求∠POQ的度数.14.(2019秋•云浮期末)如图,以点O为端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作射线OA、OB、OC、OD.(1)若∠AOC、∠BOD都是直角,∠BOC=60°,求∠AOB和∠DOC的度数.(2)若∠BOD=100°,∠AOC=110°,且∠AOD=∠BOC+70°,求∠COD的度数.(3)若∠AOC=∠BOD=α,当α为多少度时,∠AOD和∠BOC互余?并说明理由.15.(2019秋•顺德区期末)已知线段m、n.(1)尺规作图:作线段AB,满足AB=m+n(保留作图痕迹,不用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点O是AB的中点,点C在线段AB上,且满足AC=m,当m=5,n=3时,求线段OC的长.16.(2019秋•顺德区期末)如图,Rt∠ABC中,∠C=90°,AC=15,面积为150.(1)尺规作图:作∠C的平分线交AB于点D;(不要求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条件下,求出点D到两条直角边的距离.17.(2019秋•惠城区期末)如图,已知点A,O,B在同一条直线上,OE平分∠BOC,∠DOE=90°.(1)填空:与∠COD互余的角有;(2)若∠COE=30°,求∠AOE的度数;(3)求证:OD是∠AOC的平分线.18.(2019秋•东莞市期末)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OD平分∠AOC,∠DOE=90°.(1)若∠AOC=50°,求∠COE和∠BOE的度数;(2)猜想:OE是否平分∠BOC?请直接写出你猜想的结论;(3)与∠COD互余的角有:.19.(2019秋•南海区期末)两个圆柱体容器如图所示,容器1的半径是4cm,高是20cm;容器2的半径是6cm,高是8cm,我们先在容器2中倒满水,然后将里面的水全部倒入容器1中,问:倒完以后,容器1中的水面离容器口有多少厘米?20.(2019秋•揭西县期末)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COD=3∠BOD,∠BOD=20°,求∠COD、∠BOC、∠AOD 的度数.21.(2019秋•南海区期末)已知:∠AOB=90°,∠COD=20°,OM平分∠AOC,ON平分∠BOD (1)如图1,∠COD在∠AOB内部,且∠AOC=30°.则∠MON的大小为.(2)如图1,∠COD在∠AOB内部,若∠AOC的度数未知,是否能求出∠MON的大小,若能,写出你的解答过程;若不能,说明理由.(3)如图2,∠COD在∠AOB外部(OM在OD上方,∠BOC<180°),试求出∠MON的大小.22.(2019秋•罗湖区期末)如图,一渔船在海上点E开始绕点O航行,开始时E点在O点的北偏东43°40′,然后∠COB.绕O点航行到C,测得∠COE=2∠AOE继续绕行,最后到达D点且OD=3海里,∠COD=12(1)求∠BOC的度数;(2)说明渔船最后到达的D点在什么位置.23.(2019秋•怀集县期末)如图,已知AOB是一条直线,∠1=∠2,∠3=∠4,∠AOF=∠BOF=90°.则(1)∠AOC的补角是;(2)∠AOC的余角是;(3)∠COF的补角是;(4)∠EOF的余角是.24.(2019秋•香洲区期末)如图是一个长方体纸盒的表面展开图,已知纸盒中相对两个面上的数互为相反数.(1)填空:a=,b=;(2)先化简,再求值:(2a2﹣5b)﹣3(a2﹣b).25.(2019秋•中山市期末)直线AB,CD交于点O,将一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置于点O处,使其两条直角边OE,OF,分别位于OC的两侧.若OC平分∠BOF,OE平分∠COB.(1)求∠BOE的度数;(2)写出图中∠BOE的补角,并说明理由.26.(2019秋•香洲区期末)已知点O为直线AB上一点,将一个直角三角板COD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并使OC边始终在直线AB的上方,OE平分∠BOC.(1)如图1,若∠DOE=70°,则∠AOC=°;(2)如图1,若∠DOE=α,求∠AOC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3)如图2,在(2)的条件下,若在∠AOC的内部有一条射线OF,(∠AOF﹣∠DOE),试确定∠AOF与∠DO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满足∠BOE=1227.(2019秋•福田区期末)如图,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1)若∠AOB=50°,∠DOE=30°,那么∠BOD是多少度?(2)若∠AOE=160°,∠AOB=50°,那么∠COD是多少度?28.(2019秋•惠城区校级期末)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1)若∠DCE=35°,∠ACB=;若∠ACB=140°,则∠DCE=;(2)猜想∠ACB与∠DCE的大小有何特殊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保持三角尺BCE不动,三角尺ACD的CD边与CB边重合,然后将三角尺ACD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任意转动一个角度∠BCD.设∠BCD=α(0°<α<90°)∠∠ACB能否是∠DCE的4倍?若能求出α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三角尺ACD转动中,∠BCD每秒转动3°,当∠DCE=21°时,转动了多少秒?29.(2019秋•南山区期末)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B,点P是线段AB外一点.(1)按要求画图,保留作图痕迹;∠作射线P A,作直线PB;∠延长线段AB至点C,使得AC=2AB,再反向延长AC至点D,使得AD=AC.(2)若(1)中的线段AB=2cm,求出线段BD的长度.30.(2019秋•盘龙区期末)如图,线段AB=8,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1)求线段AD的长;BC,求AE的长.(2)若在线段AB上有一点E,CE=1431.(2019秋•普宁市期末)如图1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O在直线AB上,OC,OD是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射线OE平分∠AOD.(1)若∠COE=40°,则∠BOD=.(2)若∠COE=α,求∠BOD(请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3)当三角板绕O逆时针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其它条件不变,试猜测∠COE与∠BOD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2.(2019秋•福田区校级期末)我们已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那么你会用他们解决有关问题吗?(1)如图1所示,将长方形笔记本活页纸片的一角折过去,使角的顶点A落在A′处,BC为折痕.若∠ABC=54°,求∠A′BD的度数.(2)在(1)条件下,如果又将它的另一个角也斜折过去,并使BD边与BA′重合,折痕为BE,如图2所示,求∠CBE的度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32小题)1.【解答】解:(1)如图,AC =9,BC =6,则AB =AC =BC =9+6=15, ∠AM =2MC ,BN =2NC .∠MC =13AC =3,NC =13BC =2, ∠MN =MC +NC =3+2=5,答:MN 的长为5;(2)由(1)得,MN ═MC +NC =13AC +13BC =13AB , 若MN =5时,AB =3MN =15,答:AB 的长为15.2.【解答】解:(1)∠OM 平分∠AOB ,ON 平分∠COD∠∠AOB =2∠MOB =30°,∠COD =2∠NOD =20°∠∠AOD =∠AOB +∠BOC +∠COD =30°+25°+20°=75°(2)∠∠AOD =75°,∠MON =55°,∠∠AOM +∠DON =∠AOD ﹣∠MON =20°,∠∠BOM +∠CON =∠AOM +∠DON =20°,∠∠BOC =∠MON ﹣(∠BOM +∠CON )=55°﹣20°=35°,(3)∠OM 平分∠AOB ,ON 平分∠COD ,∠∠AOM =∠BOM =12∠AOB ,∠CON =∠DON =12∠COD , ∠∠BOC =∠MON ﹣∠BOM ﹣∠CON=∠MON −12∠AOB −12∠COD =∠MON −12(∠AOB +∠COD ) =∠MON −12(∠AOD ﹣∠BOC )=β−12(α﹣∠BOC ) =β−12α+12∠BOC , ∠∠BOC =2β﹣α.3.【解答】解:(1)如图1,∠∠ACB =90°,∠BCE =40°, ∠∠ACD =180°﹣90°﹣40°=50°,∠BCD =180°﹣40°=140°, 又CF 平分∠BCD ,∠∠DCF =∠BCF =12∠BCD =70°,∠∠ACF =∠DCF ﹣∠ACD =70°﹣50°=20°;故答案为:20°;(2)如图1,∠∠ACB =90°,∠BCE =α°,∠∠ACD =180°﹣90°﹣α°=90°﹣α,∠BCD =180°﹣α,又CF 平分∠BCD ,∠∠DCF =∠BCF =12∠BCD =90°−12α,∠∠ACF =90°−12α﹣90°+α=12α; 故答案为:12α;(3)如图2,∠∠BCE =150°,∠∠BCD =30°,∠CF 平分∠BCD ,∠∠BCF =12∠BCD =15°, ∠∠ACF =90°﹣∠BCF =75°,∠ACD =90°﹣∠BCD =60°,∠∠ACE =180°﹣∠ACD =120°.4.【解答】解:(1)由已知得∠BOC =180°﹣∠AOC =150°,又∠∠COD 是直角,OE 平分∠BOC ,∠∠DOE =∠COD −12∠BOC =90°−12×150°=15°; (2)由(1)知∠DOE =∠COD −12∠BOC , ∠∠DOE =90°−12(180°﹣∠AOC )=12∠AOC =12α;(3)设∠AOC =α,则∠BOC =180°﹣α,∠OE 平分∠BOC ,∠∠COE =12×(180°﹣α)=90°−12α, ∠BOD =90°﹣(180°﹣α)=α﹣90°,∠∠COE =2∠DOB ,∠90°−1α=2(α﹣90°),2解得α=108°.综上所述,当∠AOC的度数是108°时,∠COE=2∠DOB.5.【解答】解:(1)∠∠AOB=90°,OF平分∠AOB,∠AOB=45°∠∠BOF=12又∠∠EOF=60°,∠∠BOE=60°﹣45°=15°;(2)∠OE平分∠BOC,∠∠BOC=2∠BOE=30°.∠∠AOC=∠AOB+∠BOC=120°.6.【解答】解:(1)∠∠MON﹣∠BOC=∠BOM+∠CON,∠BOC=40°,∠MON=80°,∠∠BOM+∠CON=80°﹣40°=40°,∠OM平分∠AOB,ON平分∠COD,∠∠AOM=∠BOM,∠DON=∠CON,∠∠AOM+∠DON=40°,∠∠AOD=∠MON+∠AOM+∠DON=80°+40°=120°;(2)∠∠AOD=x°,∠MON=80°,∠∠AOM+∠DON=∠AOD﹣∠MON=(x﹣80)°,∠∠BOM+∠CON=∠AOM+∠DON=(x﹣80)°,∠∠BOC=∠MON﹣(∠BOM+∠CON)=80°﹣(x﹣80)°=(160﹣x)°.7.【解答】解:(1)∠∠AOC=48°24′,OD平分AOC,∠AOC=24°12′,∠∠1=∠2=12∠∠BOD=180°﹣∠1=180°﹣24°12′=155°48′;(2)OE是∠BOC的平分线.理由如下:∠∠DOE=∠2+∠3=90°,∠2=24°12′,∠∠3=90°﹣24°12′=65°48′,∠∠BOD=∠DOE+∠4=155°48′,∠∠4=155°48′﹣90°=65°48′,∠∠3=∠4=65°48′,∠OE是∠BOC的平分线.8.【解答】解:(1)∠∠COD=∠AOB.即∠AOC+∠BOC=∠BOC+∠BOD,∠∠AOC=∠BOD,∠∠AOD=120°,∠AOB=75°,∠∠AOC=∠BOD=120°﹣75°=45°,∠∠BOC=∠AOB﹣∠AOC=75°﹣45°=30°,故答案为:30,(2)设∠BOD=x°,由(1)得∠AOC=∠BOD=x°,则∠BOC=75°﹣x°由∠AOD=5∠BOC得,75+x=5(75﹣x),解得,x=50,即:∠BOD=50°,故答案为:50;(3)不变;∠∠COD=∠AOB=75°,∠AOC=∠BOD,∠∠AOD+∠BOC=∠AOC+∠BOC+∠BOD+∠BOC=∠AOB+∠COD=75°×2=150°,答:当∠COD绕着点O旋转时,∠AOD+∠BOC=150°,其值不变.9.【解答】解:故答案为:∠BOC,∠COE,90,∠AOD,∠DOE,155.10.【解答】解:(1)∠AB=x,若AD=4x,AN=3x,∠长方形DEFG的周长为2(x+2x)=6x,长方形ABMN的周长为2(x+3x)=8x;(2)依题意得8x﹣6x=8,解得:x=4,原长方体的容积为x•2x•3x=6x3,将x=4代入,可得体积6x3=384.故原长方体的体积是384.11.【解答】解:(1)根据折叠可知:OP平分∠A′OA∠∠A′OA=2∠POA=40°;故答案为40°;(2)当A′O与B′O重合时,∠AOA′+∠BOB′=180°∠OP、OQ分别平分∠AOA′、∠BOB′∠∠POQ=∠POA′+∠QOB′=1(∠AOA′+∠BOB′)2=90°,故答案为90°;(3)当∠B′OA′=30°时,∠AOA′+∠BOB′=180°﹣∠B′OA′=150°∠OP、OQ分别平分∠AOA′、∠BOB′∠∠POQ=∠POA′+∠QOB′+∠B′OA′=1(∠AOA′+∠BOB′)+∠B′OA′2=75°+30°=105°.当B'在A'左侧时,∠AOP+∠A′OP+∠BOQ+∠B′OQ﹣∠B′OA′=180°,即2∠A ′OP +2∠B ′OQ ﹣30°=180°,解得∠A ′OP +∠B ′OQ =105°,∠∠POQ =∠POA ′+∠QOB ′﹣∠B ′OA ′=105°﹣30°=75°.答:∠POQ 的度数为105°或75°.12.【解答】解:(1)∠AB =4,点D 在线段AB 上,点D 是线段AB 的中点, ∠AD =12AB =12×4=2, ∠点C 是线段AD 的中点, ∠CD =12AD =12×2=1;(2)因为点D 在线段AB 上,点C 是线段AD 的中点,点E 是线段BD 的中点, ∠CD =12AD ,DE =12BD ,∠CE =CD +DE =12AD +12BD =12(AD +BD )=12AB ,∠AB =4,∠CE =2,∠线段CE 长度不变.13.【解答】解:(1)当OB 、OC 运动到如图1的位置时,∠∠AOC +∠BOD =100°,∠∠AOC +∠COD +∠BOC =100°∠AOD +∠BOC =100°∠∠∠AOB +∠COD =40°,∠∠AOD ﹣∠BOC =40°∠∠+∠得2∠AOD =140°∠∠AOD =70°.∠∠BOC =30°答:∠AOD 的度数为70°.(2)在(1)的条件下(图2),∠射线OM 、ON 分别为∠AOB 、∠COD 的平分线,∠∠CON =12∠COD ,∠BOM =12∠AOB ∠∠MON =∠CON +∠BOM +∠BOC=12(∠AOB +∠COD )+∠BOC=12×40°+30°=50°.答:∠MON 的度数为50°.(3)在(1)的条件下(图3),OE 、OF 是∠AOD 外部的两条射线,∠EOB=∠COF=90°,∠OP平分∠EOD,OQ平分∠AOF,∠EOD∠∠POD=12∠AOF∠AOQ=12∠∠POQ=∠AOD+∠POD+∠AOQ(∠EOD+∠AOF)=70°+12=70°+1(∠EOB﹣∠BOD+∠COF﹣∠AOC)2[(90°+90°﹣(∠BOD+∠AOC)]=70°+12×100°=70°+90°−12=110°.答:∠POQ的度数为110°.14.【解答】解:(1)∠∠AOC=90°,∠BOD=90°,∠BOC=60°,∠∠AOB=∠AOC﹣∠BOC=90°﹣60°=30°,∠DOC=∠BOD﹣∠BOC=90°﹣60°=30°;(2)设∠COD=x°,则∠BOC=100°﹣x°,∠∠AOC=110°,∠∠AOB=110°﹣(100°﹣x°)=x°+10°,∠∠AOD=∠BOC+70°,∠100°+10°+x°=100°﹣x°+70°,解得:x=30即,∠COD=30°;(3)当α=45°时,∠AOD与∠BOC互余;理由是:要使∠AOD与∠BOC互余,即∠AOD+∠BOC=90°,∠∠AOB+∠BOC+∠COD+∠BOC=90°,即∠AOC+∠BOD=90°,∠∠AOC=∠BOD=α,∠∠AOC=∠BOD=45°,即α=45°,∠当α=45°时,∠AOD与∠BOC互余.15.【解答】解:(1)如图所示,线段AB即为所求;(2)如图,∠点O 是AB 的中点,∠AO =12AB =12(m +n ), 又∠AC =m ,∠OC =AC ﹣AO =m −12(m +n )=12m −12n , ∠当m =5,n =3时,OC =52−32=1.16.【解答】解:如图所示,(1)CD 即为所求作的∠C 的平分线交AB 于点D ;(2)在(1)的条件下,作DE ∠BC ,DF ∠AC 于点E 和F ,∠DE =DF ,∠∠C =90°,AC =15,面积为150,∠BC =20,∠S ∠ADC +S ∠BDC =S ∠ABC12AC •DF +12BC •DE =150 15DF +20DE =300DE =DF∠DE =607点D 到两条直角边的距离为607.17.【解答】解:(1)∠OE 平分∠BOC ,∠∠COE =∠BOE ,∠∠COD +∠COE =∠DOE =90°,∠∠COD +∠BOE =90°,与∠COD 互余的角有∠BOE 、∠COE ;故答案为:∠BOE 、∠COE ;(2)∠OE 平分∠BOC ,∠∠COE=∠BOE=30°,∠∠AOE=180°﹣30°=150°;(3)证明:∠OE是∠BOC的平分线,∠∠COE=∠BOE,∠∠DOE=90°,∠∠COD+∠COE=90°,且∠DOA+∠BOE=180°﹣∠DOE=90°,∠∠DOC+∠COE=∠DOA+∠BOE,所以∠DOC=∠DOA,所以OD是∠AOC的平分线.18.【解答】解:(1)∠OD平分∠AOC,∠AOC=50°,∠∠COD=∠AOD=12∠AOC=12×50°=25°,∠∠DOE=90°.∠∠COE=∠DOE﹣∠COD=90°﹣25°=65°,∠BOE=180°﹣∠AOD﹣∠DOE=180°﹣25°﹣90°=65°;(2)结论:OE平分∠BOC.理由:设∠AOC=2α,∠OD平分∠AOC,∠AOC=2α,∠∠AOD=∠COD=12∠AOC=α,又∠∠DOE=90°,∠∠COE=∠DOE﹣∠COD=90°﹣α,又∠∠BOE=180°﹣∠DOE﹣∠AOD=180°﹣90°﹣α=90°﹣α,∠∠COE=∠BOE,即OE平分∠BOC;(3)与∠COD互余的角有:∠COE、∠BOE.故答案为:∠COE、∠BOE.19.【解答】解:设倒完以后,第一个容器中的水面离容器口有xcm,则:π×42×(20﹣x)=π×62×8,解得:x=2,答:第一个容器中的水面离容器口有2 cm.20.【解答】解:∠∠BOD=20°,∠COD=3∠BOD,∠∠COD=60°,∠BOC=23∠COD,∠∠BOC=60°×23=40°,又∠OC是∠AOB的平分线,∠∠AOB=2∠BOC=2×40°=80°,∠∠AOD=∠AOB+∠BOD=80°+20°=100°.21.【解答】解:(1)如图1,∠∠AOB =90°,∠COD =20°,OM 平分∠AOC ,ON 平分∠BOD ∠∠DON +∠COM =12(∠BOD +∠AOC )=12(90°﹣20°)=35°, ∠∠MON =∠DON +∠COM +∠COD =35°+20°=55°,故答案为:55°.(2)能,如图1,∠OM 平分∠AOC ,ON 平分∠BOD ,∠∠MOC =12∠AOC ,∠NOD =12∠BOD ,∠∠MON =∠NOD +∠DOC +∠MOC ,=12∠BOD +12∠AOC +20°,=12(∠BOD +∠AOC )+20°, =12(90°﹣20°)+20°,=55°.故答案为:55°,(3)∠OM 平分∠AOC ,ON 平分∠BOD ,∠∠MOC =12∠AOC ,∠NOD =12∠BOD , ∠∠MON =∠NOD +∠DOC ﹣∠MOC ,=12∠BOD +20°−12∠AOC , =12(90°+∠AOD )+20°−12(∠AOD +20°), =45°+12∠AOD +20°−12∠AOD ﹣10° =55°.22.【解答】解:(1)E点在O点的北偏东43°40′,即∠BOE=43°40′,∠AOE=90°﹣43°40′=46°20′∠∠COE=2∠AOE=2×46°20′=92°40′,∠∠BOC=∠COE﹣∠BOE=92°40′﹣43°40′=49°,∠COB.(2)∠∠COD=12×49°=24°30′,∠∠COD=12∠∠BOD=∠BOC+∠COD=49°+24°30′=73°30′,∠OD=3海里,即:D点在O点的北偏西73°30′且距离O点3海里的位置.23.【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1)∠AOC+∠BOC=180°,故答案为:∠COB;(2)∠3=∠4,∠AOC+∠3=90°,故答案为:∠3、∠4;(3)∠∠3=∠4,∠∠COF的补角是∠AOE,故答案为:∠AOE;(4)∠∠EOF+∠4=90°,∠∠4是∠EOF的余角,∠∠3=∠4,∠∠3也是∠EOF的余角,∠∠EOF的余角是∠3、∠4,故答案为:∠3、∠4.24.【解答】解:(1))∠纸盒中相对两个面上的数互为相反数,∠观察图形可知,a=﹣1,b=3.故答案为:a=﹣1,b=3;(2)原式=2a2﹣5b﹣3a2+3b=﹣a2﹣2b当a=﹣1,b=3时原式=﹣(﹣1)2﹣2×3=﹣7.25.【解答】解:(1)∠OC平分∠BOF,OE平分∠COB.∠∠BOE=∠EOC=1∠BOC,∠BOC=∠COF,2∠∠COF=2∠BOE,∠∠EOF=3∠BOE=90°,∠∠BOE=30°,(2)∠∠BOE+∠AOE=180°∠∠BOE的补角为∠AOE;∠∠EOC+∠DOE=180°,∠BOE=∠EOC,∠∠BOE+∠DOE=180°,因此∠∠BOE的补角为∠DOE;答:∠BOE的补角有∠AOE和∠DOE;26.【解答】解:(1)∠∠DOE=70°,∠COD=90°∠∠COE=90°﹣70°=20°,∠OE平分∠BOC.∠∠COE=∠BOE=20°∠∠AOC=180°﹣2∠COE=140°,故答案为:140.(2)解:∠DOE=α,∠COD=90°∠∠COE=90°﹣α,∠OE平分∠BOC∠∠BOC=2∠COE=180°﹣2α,∠∠AOC=180°﹣∠BOC=180°﹣(180°﹣2α)=2α;(3)∠AOF+∠DOE=180°,∠∠BOE=1(∠AOF﹣∠DOE),2∠2∠BOE=∠AOF﹣∠DOE,∠∠BOC=∠AOF﹣∠DOE,∠180°﹣∠AOC=∠AOF﹣∠DOE,∠∠DOE=α,∠AOC=2α,∠∠AOC=2∠DOE,∠180°﹣2∠DOE=∠AOF﹣∠DOE,∠∠AOF+∠DOE=180°,即∠AOF与∠DOE互补.27.【解答】解:(1)OB是∠AOC的平分线,∠∠BOC=∠AOB=50°;∠OD是∠COE的平分线,∠∠COD=∠DOE=30°,∠∠BOD=∠BOC+∠COD=50°+30°=80°;(2)OB是∠AOC的平分线,∠∠AOC=2∠AOB=100°,∠∠COE=∠AOE﹣∠AOC=160°﹣100°=60°,∠OD是∠COE的平分线,∠COE=30°.∠∠COD=1228.【解答】解:(1)∠∠ACD=∠ECB=90°,∠DCE=35°,∠∠ACB=180°﹣35°=145°.∠∠ACD=∠ECB=90°,∠ACB=140°,∠∠DCE=180°﹣140°=40°.故答案为:145°,40°;(2)∠ACB+∠DCE=180°或互补,理由:∠∠ACE+∠ECD+∠DCB+∠ECD=180.∠∠ACE+∠ECD+∠DCB=∠ACB,∠∠ACB+∠DCE=180°,即∠ACB与∠DCE互补.(3)∠当∠ACB是∠DCE的4倍,∠设∠ACB=4x,∠DCE=x,∠∠ACB+∠DCE=180°,∠4x+x=180°解得:x=36°,∠α=90°﹣36°=54°;∠设当∠DCE=21°时,转动了t秒,∠∠BCD+∠DCE=90°,∠3t+21=90,t=23°,答:当∠DCE=21°时,转动了23秒.29.【解答】解:(1)射线P A,直线PB、线段AC、AD为所作;(2)∠AC=2AB=2×2=4cm,∠AD=AC=4cm,∠BD=AD+AB=4+2=6(cm).30.【解答】解:(1)∠AB=8,C是AB的中点,∠AC=BC=4,∠D是BC的中点,∠CD=12BC=2,∠AD=AC+CD=6;(2)∠BC=4,CE=14BC,∠CE=14×4=1,当E在C的左边时,AE=AC﹣CE=4﹣1=3;当E在C的右边时,AE=AC+CE=4+1=5.∠AE的长为3或5.31.【解答】解:(1)若∠COE=40°,∠∠COD=90°,∠∠EOD=90°﹣40°=50°,∠OE平分∠AOD,∠∠AOD=2∠EOD=100°,∠∠BOD=180°﹣100°=80°;(2)∠∠COE=α,∠∠EOD=90﹣α,∠OE平分∠AOD,∠∠AOD=2∠EOD=2(90﹣α)=180﹣2α,∠∠BOD=180°﹣(180﹣2α)=2α;(3)如图2,∠BOD+2∠COE=360°,理由是:设∠BOD=β,则∠AOD=180°﹣β,∠OE平分∠AOD,∠∠EOD=12∠AOD=180°−β2=90°−12β,∠∠COD=90°,∠∠COE =90°+(90°−12β)=180°−12β, 即∠BOD +2∠COE =360°.故答案为:80°.32.【解答】解:(1)∠∠ABC =54°, ∠∠A ′BC =∠ABC =54°,∠∠A ′BD =180°﹣∠ABC ﹣∠A ′BC =180°﹣54°﹣54°=72°;(2)由(1)的结论可得∠DBD ′=72°, ∠∠2=12∠DBD ′=12×72°=36°,∠ABD ′=108°, ∠∠1=12∠ABD ′=12×108°=54°, ∠∠CBE =∠1+∠2=90°.。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选择题(每小题3分, 共30分)1.如图是一个小正方体的展开图, 把展开图折叠成小正方体后, 有“建”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A.和B.谐C.社D.会如图所示, 一个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三边的中点用虚线连接, 如果将三角形沿虚线向上折叠, 得到的立体图形是().(A)三棱柱(B)三棱锥(C)正方体(D)圆锥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射线可以延长(B)射线的长度可以是5米(C)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D)射线不可以反向延长4.把一条弯曲的河道改成直道, 可以缩短航程, 其中的道理可以解释为...).(A)线段有两个端点(B)过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C)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D)线段可以比较大小5.经过三点中的任意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A一条直线 B两条直线 C一条或三条直线 D三条直线6.如图, OC是∠AOB的平分线, OD是∠BOC的平分线, 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COD=12∠AOB (B)∠AOD=23∠AOB (C)∠BOD=13∠AOD (D)∠BOC=23∠AOD 第6题图7..用度、分、秒表示91.34°为().A.91°20/24/.... B.91°34.... C.91°20/4/....D.91°3/4//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锐角的余角比这个角大(B)一个锐角的余角比这个角小(C)一个锐角的补角比这个角大(D)一个钝角的补角比这个角大操场上, 小明对小亮说: “你在我的北偏东30°方向上”, 那么小亮可以对小明说: “你在我的()方向上”.(A)南偏西30°(B)北偏东30°(C)北偏东60°(D)南偏西60°10.已知∠1.∠2互为补角, 且∠1>∠2, 则∠2的余角是.. ).(A)12(∠1+∠2)(B)12∠1 (C)12(∠1-∠2)(D)12∠2二、填空(每题3分, 共24 分)11.圆柱有______个平面组成和______曲面组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入门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性质、相交线、平行线、垂直、角的度量等。

本章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和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几何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会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理解相交线、平行线、垂直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性质,相交线、平行线、垂直的概念及性质。

2.教学难点:相交线、平行线、垂直的判断和证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几何图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几何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讲解法:教师针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圆规、模型、实物等。

2.课件:制作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教室里的桌子、窗户等,引导学生关注平面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平面图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矩形的性质,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实际操作题,如用直尺和圆规作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知识点总结及精选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知识点总结及精选题

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总结及精选题1、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1)几何图形的组成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圆柱柱体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球体(按名称分) 圆锥椎体棱锥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棱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相同的多边形,直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

棱柱的侧面有可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7、三视图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射线,直线 名称 不同点联系 共同点延伸性 端点数 线段 不能延伸 2 线段向一方延长就成射线,向两方延长就成直线都是直的线射线 只能向一方延伸 1 直线可向两方无限延伸无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

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点A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直线上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 ,或者直线AB一条射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端点字母写在前面),如射线l ,射线AB一条线段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线段l ,线段AB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试卷四 几何图形初步(含答案)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试卷四 几何图形初步(含答案)

2018-2019七上期末复习试题四学生版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几何体中,属于柱体的有( )①长方体;②正方体;③圆锥;④圆柱;⑤四棱锥;⑥三棱柱.A.2个 B.3个 C.4个 D.5个2.下列语句:①点A在直线上;②直线的一半就是射线;③延长直线AB到点C;④射线OA与射线AO是同一射线.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3.如图,圆柱体的表面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4.如图四个图形都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其中是正方体展开图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如图所示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是( )6.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一个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如图,则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A.3个B.4个C.5个D.6个7.若∠与∠互为补角,∠是∠的2倍,则∠为()A.30°B.40°C.60°D.120°8.下列立体图形中:①圆柱;②圆锥;③正方体;④四棱柱,面数相同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9.已知∠AOB=20°,∠AOC=4∠AOB,OD平分∠AOB,OM平分∠AOC,则∠MOD的度数是()A.20°或50° B.20°或60° C.30°或50° D.30°或60°10.4点10分,时针与分针所夹的小于平角的角为()A.55°B.65°C.70°D.以上结论都不对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木工师傅用刨子可将木板刨平,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就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用数学知识解释其依据为: .12.如图,一个正方体的每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5,6.根据图中该正方体三种状态所显示的数据,可推出“?”处的数字是 .①②③13.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 cm ,4 cm ,3 cm ,把它们叠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长方体,在这些新的长方体中,表面积最大是14平面上有三点A 、B 、C ,①连接其中任意两点,可得线段3条;②经过任意两点画直线,可得到直线 .15如图,∠AOC=50°,∠BOC=20°,OE 平分∠BOC ,OF 平分∠AOC ,则∠EOF 的度数为 .三、解答题(共75分) 16.(6分)已知∠与∠互余,且∠比∠小25°,求2∠-51∠的值.17.(6分)如图,C 为线段AD 上一点,点B 为CD 的中点,且AD =8cm ,BD =2cm . (1)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2)求AC 的长;(3)若点E 在直线AD 上,且EA =3cm .求BE 的长.18.(7分)点A 、B 、C 在同一直线上。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汇总一、知识结构框图二、具体知识点梳理(一)几何图形(是多姿多彩的)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1、几何图形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主(正)视图---------从正面看;2、几何体的三视图 侧(左)视图-----从左面边看;俯视图---------------从上面看.(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图形不一样的.(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4、点、线、面、体(1)几何图形的组成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体:几何体也简称体.(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二)直线、射线、线段1、基本概念图形直线射线线段端点个数无一个两个表示法直线a直线AB(BA)射线AB线段a线段AB(BA)作法叙述作直线AB作直线a 作射线AB作线段a作线段AB、连接AB延长叙述不能延长反向延长射线AB延长线段AB反向延长线段BA 2、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1)度量法(2)用尺规作图法4、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1)度量法(2)叠合法5、线段的中点(二等分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定义: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图形:A M B符号:若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AM=BM=AB ,AB=2AM=2BM.126、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7、两点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8、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点在直线上; (2)点在直线外.(三)角1、角: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2、角的表示法(四种):∠1 ; ; ; .α∠β∠ABC ∠3、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4、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5、角的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6、角的和、差、倍、分及其近似值7、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1)借助三角尺能画出15°的倍数的角,在0~180°之间共能画出11个角.(2)借助量角器能画出给定度数的角.(3)用尺规作图法,可以作出任意给定的角.8、角的平线线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图形: 符号:9、互余、互补(1)若∠1+∠2=90°,则∠1与∠2互为余角.其中∠1是∠2的余角,∠2是∠1的余角.(2)若∠1+∠2=180°,则∠1与∠2互为补角.其中∠1是∠2的补角,∠2是∠1的补角.(3)余(补)角的性质:同(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等)角的补角相等.10、方向角(1)正方向;(2)北(南)偏东(西)方向;(3)东(西)北(南)方向.。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 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  单元练习题

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单元练习题:几何图形初步一.选择题1.把一段圆柱形木材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成的圆锥体积是削去部分的体积的() A.300%B.200%C.50%D.30%2.将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的立体图形是()A.B.C.D.3.一个正方体体积为125立方厘米,则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平方厘米.A.45B.125C.150D.1754.一个圆的半径为3,它的周长为()A.3πB.6πC.9π5.如图,已知BC是圆柱底面的直径,AB是圆柱的高,在圆柱的侧面上,过点A,C嵌有一圈路径最短的金属丝,现将圆柱侧面沿AB剪开,所得的圆柱侧面展开图是()A.B.C.D.6.下列平面图形中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A.B.C.D.7.王老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节目中,看到游行的第26号“立德树人”方阵中,“打开的书本”生长出硕果累累的“知识树”,数据链组成的树干上耸立着“教育云”,立刻把如图图形折叠成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折叠后与“育”相对的字是()A.知B.识C.树D.教8.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六棱柱,截面的形状不可能是()A.三角形B.五边形C.七边形D.九边形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一点P只能作一条直线B.直线AB和直线BA表示同一条直线C.射线AB和射线BA表示同一条射线D.射线a比直线b短10.在墙壁上固定一根横放的木条,则至少需要()枚钉子.A.1B.2C.3D.随便多少枚二.填空题11.一块长、宽、高分别为5cm,4cm,3cm的长方体橡皮泥,要用它来捏一个底面半径为2cm的圆柱,设它的高是h cm,根据题意列方程为.12.笔尖可以看作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就形成了线,这可以说点动成线;汽车的雨刷在档风玻璃上画出一个扇面,这可以说.13.制作一节圆柱形铁皮通风管长24米,底面直径是0.2米,需铁皮平方米.14.一张光盘的刻录面为环形,内圆的直径是4厘米,外圆直径是12厘米,这张光盘刻录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15.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表示,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若图中的“锦”表示正方体的右面,则“”表示正方体的左面.16.如图①是边长为2的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它可以围成如图②所示的正方体,则图①中小正方形的顶点A,B在围成的正方体上的距离是.17.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正方体中相对的面上的数字或式子互为相反数,则y的值为.18.用平面去截球体与圆柱,如果得到的截面形状相同,那么截面的形状是.19.如图,铁路上依次有A、B、C、D四个火车站,相邻两站之间的距离各不相同,则从A到B售票员应准备种不同的车票.20.如图,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A,B两个点,可以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三.解答题21.修建一些圆柱形的沼气池,底面直径是3m,深2m.在池的侧面与下底面抹上厚度为0.02m的水泥.( 取3.14)(1)修建一个圆柱形的沼气池,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2)如图是一个水泥罐尺寸的示意图,这个水泥罐的内部都装满水泥(水泡罐壁的厚度忽路不计).在使用水泥过程中没有损耗的情况下.这个水泥罐中的水泥最多可以满足修建多少个圆柱形的沼气池的水泥用量?22.在一个长方形中,长和宽分别为4cm、3cm,若该长方形绕着它的一边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是多少?(结果用 表示)23.观察表中几何体,解答下列问题:(1)补全表中数据;(2)观察表中的结果,试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n棱柱的顶点数:,棱数:,面数:;(3)观察表中的结果,你发现a,b,c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请写出关系式.名称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图形顶点数a61012棱数b91218面数c5672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110,现有一块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为3180cm.(1)这块冰的体积是多少?(2)有一种饮料瓶,瓶身是圆柱形(不包括瓶颈),如果把融化后的3180cm的水倒入瓶子,瓶颈向上正放时(如图①)水面高度是20cm,瓶颈向下倒放时(如图②)空余部分的高度是4cm,求饮料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3)如果把融化后的3180cm的水倒入大圆柱形空杯中,大空杯底面积236.28cm.现把一个圆柱形小杯放入大杯内,小杯底面半径2cm,高6cm.通过计算判断杯内的水是否会流入小杯内,如果流入小杯,求小杯内水面高度;如果没流入小杯,求此时大杯内水面高度.(说明:大杯的高足够高;小杯放入大杯后,假设底面重合)25.计算涂色部分的周长,长方形里面的是半圆.(单位:厘米 取3.14,保留两位小数)26.如图是一个用硬纸板制作的长方体包装盒展开图,已知它的底面形状是正方形,高为12cm.(1)制作这样的包装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2)若1平方米硬纸板价格为5元,则制作10个这的包装盒需花费多少钱?(不考虑边角损耗)27.小明用若干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准备拼成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拼完后,小明看来看去觉得所拼图形似乎存在问题.(1)请你帮小明分析一下拼图是否存在问题:若有多余块,则把图中多余部分涂黑;若还缺少,则直接在原图中补全;(2)若图中的正方形边长6cm,长方形的长为8cm,宽为6cm,请求出修正后所折叠而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28.如图所示,是一个长方体纸盒平面展开图,已知纸盒中相对两个面上的数互为相反数.求a,b,c的值?29.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10cm,高是18cm,把这个圆柱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1)如果用一个平面沿水平方向去截这个圆柱,所得的截面是什么形状?(2)如果用一个平面沿竖直方向去截这个圆柱,所得的截面是什么形状?(3)怎样截时所得的截面是长方形且长方形的面积最大,请你求出这个截面面积.30.如图,在同一平面内有四个点A、B、C、D,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注此题作图不要求写出画法和结论)(1)作射线AC;(2)作直线BD与射线AC相交于点O;(3)分别连接AB、AD;(4)我们容易判断出线段AB AD与BD的数量关系是,理由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B .3.C .4.B .5.A .6.C .7.D .8.D .9.B .10.B .二.填空题11.3454h π⨯⨯=.12.线动成面.13.245π. 14.32π.15.程.16.2.17.1.18.圆.19.6.20.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三.解答题21.解:(1)22333.14()2 3.14225.905()22m ⨯+⨯⨯⨯=, 答:修建一个圆柱形的沼气池,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225.905m ;(2)222231333[3.14()12 3.14()6][3.14()2 3.14(0.02)(20.02)]23222⨯⨯+⨯⨯⨯÷⨯⨯-⨯-⨯- 222231333[()12()6][()2(0.02)(20.02)]23222=⨯+⨯⨯÷⨯--⨯- 31.50.163008=÷193≈(个),答:这个水泥罐中的水泥最多可以满足修建193个圆柱形的沼气池的水泥用量.22.解:绕长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圆柱体积为:233436cm ππ⨯⨯=. 绕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圆柱体积:234348cm ππ⨯⨯=.故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是336cm π或348cm π.23.解:(1)四棱柱的顶点数为8;五棱柱的棱数为15;六棱柱的面数为8;答案:8,15,8;(2)由题可得,n 棱柱的顶点数为2n ,棱数为3n ,面数为2n +; 答案:2n ,3n ,2n +;(3)a ,b ,c 之间存在的关系式为:2a c b +-=.24.解:(1)31180(1)200()10cm ÷-=, 答:这块冰的体积是3200cm ;(2)2180209()cm ÷=,39436()cm ⨯=,318036216()216cm +==(毫升),答:饮料瓶的容积是216毫升;(3)水会流入小杯内,此时小杯内水面高度为3cm , 理由如下:小杯底面积:22212.56()cm π⨯⨯=,则312.56624()cm π⨯=,336.286217.68()cm ⨯=, 3217.6875.36142.32()cm ∴-=,180142.32>,∴水会流入小杯内,∴小杯内水面高度180142.323()12.56cm -==, 答:小杯内水面高度为3cm .25.解:1842828.56()2x cm π⨯++≈, 答:涂色部分的周长28.56cm .26.解:(1)由题意得,22(12612666)360cm ⨯⨯+⨯+⨯=; 答:制作这样的包装盒需要360平方厘米的硬纸板;(2)36010000510 1.8÷⨯⨯=元,答:制作10个这的包装盒需花费1.8元钱.27.解:(1)多余一个正方形如图所示;(2)表面积268462=⨯⨯+⨯219272264cm =+=.折叠而成的长方体的体积3686288cm =⨯⨯=.28.解:由长方体表面展开图的特征可知,标有数字“2”的对面是标有数字“1c + “的面,标有数字“4”的对面是标有数字“2b - “的面,标有数字“3-”的对面是标有数字“2a + “的面, 又纸盒中相对两个面上的数互为相反数.120c ∴++=,240b -+=,230a +-=,1a ∴=,2b =-,3c =-,答:a 、b 、c 的值分别为1,2-,3-.29.解:(1)所得的截面是圆;(2)所得的截面是长方形;(3)当平面沿竖直方向且经过两个底面的圆心时,截得的长方形面积最大, 这时,长方形的一边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另一边等于圆柱的底面直径, 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210218360()cm ⨯⨯=.30.解:(1)(2)(3)如图所示:(4)AB AD BD +>,理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答案:AB AD BD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复习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复习课件

下面的知识点你掌握了吗?
(4)线段的基本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两点间的距离: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
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6)线段的特点: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任何
一方伸展,可以度量,可以比较长短.
知识点2:射线
(1)射线的概念: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 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
(2)射线的表示方法:可用两个大写字母 表示,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它的端点; 也可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探究一、有关距离问题
1.如图,在一条笔直的公路a两侧,分别有 A、B两个村庄,现要在公路a上建一个 汽车站C,使汽车站到A、B两村距离之 和最小,问汽车站C的位置应该如何确 定?
A
a B
··
2.平原上有A、B、C、D四个村庄,如图 所示,为解决当地缺水问题,政府准备 投资修建一个蓄水池,不考虑其他因 素,请你画图确定蓄水池H的位置,使 它与四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
角度的加减: 1.同种情势相加减; 2.度加(减)度;分加(减)分; 秒加(减)秒 3.超60进一;减一成60
1 度量法 2 叠合法
∠ABC<∠DEF ∠ABC=∠DEF
∠ABC>∠DEF
用尺规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角的平分线
1、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 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图例
表示方法
特征
性质
A 直线 B
.
(1)直线AB或 没有端点, 两点确
直线BA (字 无始无终无 定一条
. 母无序)
(2)直线m
方向,看不 直线。 见首尾,无 长度。
射线 O
.
n C
(1)射线OF(字 一个端点,
F 母有序) (2)射线n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汇总七年级数学期末复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汇总1.几何图形①定义:几何图形是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

②分类:几何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③平面图形: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如直线、三角形等。

④立体图形: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如圆柱体。

2.常见的立体图形①柱体:A棱柱,B圆柱。

②椎体:A棱锥,B圆锥,球体等。

3.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从正面、上面、左面三个不同方向看一个物体,然后描出三张所看到的图(分别叫做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这样就可以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①会观察小正方体堆积图形画出三视图。

②会根据三视图知道堆积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4.立体图形的展开图①圆柱的平面展开图是矩形。

②圆锥的平面展开图是扇形。

③ n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n个形,n棱柱有个底面,都是n边形,n棱柱的平面展开图是多边形。

④ n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n个形,n棱锥有个底面,是n 边形,n棱锥的平面展开图是多边形。

⑤正方体的展开图共分四类。

①掌握在正方体展开图中找相对面的方法。

②会根据展开图中的图案判断是哪个图形的展开图。

5.点、线、面、体几何图形的组成:由点、线、面、体组成。

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6.直线①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第一种关系: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点;第二种关系: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点。

②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7.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①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平行和相交。

②当两条不同的直线相交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8.射线①表示方法:端点字母必须写在前。

②判断两条射线是同一条射线的方法:它们有一个公共端点,并且在这个公共端点的一侧的点相同。

9.线段①基本性质:线段是有限长的直线段,有两个端点。

②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线段的长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期末考试复习: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填空题精选(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期末考试复习: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填空题精选(含答案)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填空题精选1.(2019秋•东莞市期末)将三角形AOB绕顶点O旋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若∠AOD=100°,∠AOC=20°,则∠BOA=.2.(2019秋•越秀区期末)如图是一个小正方体的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小正方体后,有“守”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3.(2019秋•罗湖区校级期末)如图①,在长方形ABCD中,E点在AD上,并且∠ABE=30°,分别以BE、CE为折痕进行折叠并压平,如图①,若图①中∠AED=n°,则∠DEC的度数为度.4.(2019秋•潮州期末)如图,点A在点B的北偏西30°方向,点C在点B的南偏东60°方向.则∠ABC 的度数是.5.(2019秋•肇庆期末)如图,已知C为线段AB的中点,D在线段CB上.若DA=6,DB=3,则CD=.6.(2019秋•封开县期末)如图:已知∠AOB=55°,射线OC是∠AOB的平分线,则∠AOC=度.7.(2019秋•黄埔区期末)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E在线段AB上,点D是线段AE的中点,若线段AB=a,CE=b,则线段CD的长为.8.(2019秋•斗门区期末)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CB=5cm,DB=8cm,点D为线段AC的中点,则线段AB的长为.9.(2019秋•白云区期末)如图,已知点O是直线AB上一点,∠AOC=63°,射线OD、OE将∠BOC三等分,则∠AOD=.10.(2019秋•光明区期末)如图,将三个同样的正方形的一个顶点重合放置,如果∠1=50°,∠3=30°,那么∠2的度数是.11.(2019秋•光明区期末)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正方体的各面上标有“知识就是力量”六个字,则原正方体中与“知”字相对的字是.12.(2019秋•番禺区期末)笔尖可以看作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就形成了线,这可以说点动成线;汽车的雨刷在档风玻璃上画出一个扇面,这可以说.13.(2019秋•南沙区期末)如图,BD在∠ABC的内部,∠ABD=13∠CBD,如果∠ABC=80°,则∠ABD =.14.(2019秋•南沙区期末)如图,把一根绳子AB以中点O对折,点A和点B重合,折成一条线段OB,在线段OB取一点P,使OP:BP=1:3,从P处把绳子剪断,得到三段绳子.若剪断后的三段绳子中最短的一段为16cm,则绳子的原长为cm.15.(2019秋•南沙区期末)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当天在天安门广场举办70周年阅兵,小花通过电视直播看完阅兵仪式后,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打算设计一个正方体装饰品,她在装饰品的平面展开图的六个面上分别写下了“七十周年阅兵”几个字.把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与“年”字一面相对的面上的字是.16.(2019秋•罗湖区期末)一副三角板AOB与COD如图摆放,且∠A=∠C=90°,∠AOB=60°,∠COD=45°,ON平分∠COB,OM平分∠AOD.当三角板COD绕O点顺时针旋转(从图1到图2).设图1、图2中的∠NOM的度数分别为α,β,α+β=度.17.(2019秋•荔湾区期末)如图,射线OA的方向是北偏西65°,射线OB的方向是南偏东20°,则∠AOB 的度数为.18.(2019秋•揭西县期末)如图,∠AOC和∠BOD都是直角,且∠DOC=30°,OM是∠DOC平分线,ON是∠COB的平分线,则∠MON的度数是.19.(2019秋•龙华区期末)已知图1是图2所示的小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小正方体从图2所示的位置依次翻到第1格、第2格、第3格,这时小正方体朝上一面的字是.20.(2019秋•龙华区期末)将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含有30°、60°的三角板P AB与PCD如图1放置,A、P、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现将三角板P AB绕点P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如图2,若PE 平分∠APD,PF平分∠BPD,则∠EPF的度数是°.21.(2019秋•龙岗区期末)如图,∠BOC=2∠AOC,OD平分∠AOB,OE平分∠AOC,则∠DOE与∠AOB 的数量关系为:.22.(2019秋•罗湖区期末)如图,铁路上依次有A、B、C、D四个火车站,相邻两站之间的距离各不相同,则从A到B售票员应准备种不同的车票.23.(2019秋•怀集县期末)如图,OC平分∠AOD,OE是∠BOD的平分线,如果∠AOB=130°,那么∠COE=.24.(2019秋•福田区期末)如图,点O是直线AB上一点,OC平分∠AOD,∠BOD=60°,则∠AOC =°.25.(2019秋•盐田区期末)(多选)借助一副三角板(分别含30°,60°,90°与45°,45°,90°的角)的拼摆,能画出.A.50°的角B.75°的角C.105°的角D.130°的角26.(2019秋•盐田区期末)如图,∠AOC与∠BOD都是直角.若∠AOB=100°,则∠COD=°.27.(2019秋•南海区期末)如图,点A在点O的北偏西15°方向,点B在点O的北偏东30°方向,若∠1=∠AOB,则点C在点O的方向.28.(2019秋•普宁市期末)如图,某海域有三个小岛A,B,O,在小岛O处观测小岛A在它北偏东63°49′8″的方向上,观测小岛B在南偏东38°35′42″的方向上,则∠AOB的度数是.29.(2019秋•惠城区期末)如图,某海域有三个小岛A,B,O,在小岛O处观测到小岛A在它北偏东62°的方向上,观测到小岛B在它南偏东38°12′的方向上,则∠AOB的补角的度数是.30.(2019秋•云浮期末)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D平分∠AOC,若∠AOD=20°,则∠COB的度数为度.31.(2019秋•中山市期末)如图,线段AB被点C,D分成2:4:7三部分,M,N分别是AC,DB的中点,若MN=17cm,则BD=cm.32.(2019秋•揭阳期末)12点30分时,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所成夹角是度.33.(2019秋•惠来县期末)如图,将一副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重合,摆放在桌面上,若∠BOC=35°,则∠AOD=°.34.(2019秋•怀集县期末)如图,若CB=4cm,DB=7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cm.35.(2019秋•荔湾区期末)延长线段AB到C,使BC=12AA,反向延长AC到D,使AD=12AA,若AB=8cm,则CD=cm.36.(2018秋•坪山区期末)如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若将其折叠成正方体,则与b相对的数是.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填空题精选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36小题)1.【解答】解: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BOD =∠AOC =20°, 所以∠BOA =∠AOD ﹣∠BOD =100°﹣20°=80°.故答案为:80°.2.【解答】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 ∴“守”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善”.故答案为:善.3.【解答】解:折叠后的图形如下:∵∠ABE =30°,∴∠BEA '=∠BAE =60°,又∵∠CED '=∠CED ,∴∠DEC =12∠DED ',∴∠DEC =12(180°﹣∠A 'EA +∠AED ) =12(180°﹣120°+n °)=(30+12n )° 故答案为:(30+12n ). 4.【解答】解:如图:由题意,得∠ABD =30°,∠EBC =60°.∴∠FBC =90°﹣∠EBC =90°﹣60°=30°.∵∠DBF =90°,∴∠ABC =∠ABD +∠DBF +∠FBC =30°+90°+30°=150°, 故答案为:150°.5.【解答】解:∵DA =6,DB =3,∴AB =DB +DA =3+6=9,∵C 为线段AB 的中点,∴BC =12AB =12×9=4.5,∴CD =BC ﹣DB =4.5﹣3=1.5.故答案为:1.5.6.【解答】解:∵∠AOB =55°,射线OC 是∠AOB 的平分线, ∴∠AOC =∠BOC =12∠AOB =27.5°,故答案为:27.5.7.【解答】解:∵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AB =a ,CE =b ,。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则①AC =BC ;②AC =12AB ;③BC =12AB ;④AB =2AC ;⑤AB =2BC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 2.如图所示,90AOC ∠=︒,COB α∠=,OD 平分AOB ∠,则COD ∠的度数为( )A .2αB .45α︒-C .452α︒- D .90α︒- 3.α∠和β∠的顶点和一边都重合,另一边都在公共边的同侧,且αβ∠>∠,那么α∠的另一半落在β∠的( )A .另一边上B .内部;C .外部D .以上结论都不对 4.如图,O 是直线AC 上一点,OB 是一条射线,OD 平分∠AOB ,OE 在∠BOC 内,且∠DOE =60°,∠BOE =13∠EOC ,则下列四个结论正确的个数有( ) ①∠BOD =30°;②射线OE 平分∠AOC ;③图中与∠BOE 互余的角有2个;④图中互补的角有6对.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5.已知∠α与∠β互补,且∠α>∠β,则∠β的余角可以表示为( )A .12α∠B .12β∠C .()12αβ∠-∠D .()1+2αβ∠∠ 6.如图,90AOB ∠=︒,AOC ∠为AOB ∠外的一个锐角,且40AOC ∠=︒,射线OM 平分BOC ∠,ON 平分AOC ∠,则MON ∠的度数为( ).A .45︒B .65︒C .50︒D .25︒ 7.“枪挑一条线,棍扫一大片”,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为( ).A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B .线动成面,面动成体C .点动成线,面动成体D .点动成面,面动成线 8.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O 在AD 上,且OE ⊥BC 于点E ,∠BAC=60°,∠C=80°,则∠EOD 的度数为( )A .20°B .30°C .10°D .15°9.如图,CD 是直角三角形ABC 的高,将直角三角形ABC 按以下方式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右侧几何体的是( ).A .绕着AC 旋转B .绕着AB 旋转C .绕着CD 旋转 D .绕着BC 旋转 10.如图,把APB ∠放置在量角器上,P 与量角器的中心重合,读得射线PA 、PB 分别经过刻度117和153,把APB ∠绕点P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A PB ''∠,下列结论: ①APA BPB ''∠=∠;②若射线PA '经过刻度27,则B PA '∠与A PB '∠互补;③若12APB APA ''∠=∠,则射线PA '经过刻度45.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11.一个小立方块的六个面分别标有字母A ,B ,C ,D ,E ,F ,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形如图所示,则字母D 的对面是( )A .字母AB .字母FC .字母ED .字母B 12.在钟表上,1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A .150°B .165°C .135°D .120° 13.下列图形中,不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A .B .C .D . 14.由A 站到G 站的某次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A 站——B 站—C 站——D 站——E 站——F 站——G 站,那么要为这次列车制作的火车票有( )A .6种B .12种C .21种D .42种 15.两个锐角的和是( )A .锐角B .直角C .钝角D .锐角或直角或钝角 二、填空题16.请写出图中的立体图形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17.(1)375324'''°=________°;(2)1.45︒=________′.18.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它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的度数为_____.19.植树节,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所在的直线,这是因为两点确定_______条直线.20.如图,点C ,M ,N 在线段AB 上,且M 是AC 的中点,CN :NB=1:2,若AC=12,MN=15,则线段AB 的长是_______.21.木工师傅在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木料上画出两个点,然后过这两个点弹出一条墨线,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22.如图所示,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有________个,以点A 为顶点的角有________个,图中所有大于0°小于180°的角有________个.23.如图,若AOB ∠是直角,OM 平分AOC ∠,ON 平分COB ∠,则MON ∠=________.24.已知线段AB 的长度为16厘米,C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E ,F 分别是AC ,CB 的中点,则E ,F 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25.如图,在自来水管道AB 的两旁有两个住宅小区C ,D ,现要在主水管道上开一个接口P 往C ,D 两小区铺设水管,为节约铺设水管的用料,接口P 应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请说明依据的数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如图所示,若∠AOC =90°,∠BOC =30°,则∠AOB =________;若∠AOD =20°,∠COD =50°,∠BOC =30°,则∠BOD =______,∠AOC =________,∠AOB =________.三、解答题27.作图:如图,平面内有 A ,B ,C ,D 四点 按下列语句画图:(1)画射线 AB ,直线 BC ,线段 AC(2)连接 AD 与 BC 相交于点 E.28.如图,已知∠BOC=2∠AOC,OD平分∠AOB,且∠COD=20°,求∠AOB的度数.AB BC CD=,点M是线段AC的中29.如图,点B、C在线段AD上,且::2:3:4MN=.点,点N是线段CD上的一点,且9(1)若点N是线段CD的中点,求BD的长;(2)若点N是线段CD的三等分点,求BD的长.30.如图,把下列物体和与其相似的图形连接起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的性质、角的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等知识。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形模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规律,提升学生的几何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学会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几何语言的表达。

2.难点: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以及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模型,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反馈评价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图形。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几何模型,如三角形、四边形等,方便学生直观理解。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基础练习题和拓展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平面图形的概念,如教室的黑板、窗户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几何图形。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介绍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线段、角、相交线和平行线等。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综合复习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综合复习题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综合复习题一、单选题1.(2022·福建三明·七年级期末)如图,下列图形全部属于柱体的是()A.B.C.D.2.(2022·福建龙岩·七年级期末)下列图形中,绕铅垂线旋转一周可得到如图所示几何体的是()A.B.C.D.3.(2022·福建泉州·七年级期末)在开会前,工作人员进行会场布置,如图为工作人员在主席台上由两人拉着一条绳子,然后以“准绳”摆放整齐的茶杯,这样做的理由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垂线段最短D.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4.(2022·福建宁德·七年级期末)如图,已知线段a,b.按如下步骤完成尺规作图,则AC的长是()①作射线AM;①在射线AM 上截取2AB a =;①在线段AB 上截取BC b =.A .a b +B .b a -C .2a b +D .2a b -5.(2022·福建莆田·七年级期末)如图,点,C D 在线段AB 上.则下列表述或结论错误的是( )A .若AC BD =,则AD BC =B .AC AD DB BC =+- C .AD AB CD BC =+- D .图中共有线段12条6.(2022·福建南平·七年级期末)如图,线段6,4AB BC ==,点D 是AB 的中点,则线段CD 的长为( )A .3B .5C .7D .87.(2022·福建福州·七年级期末)在同一条直线上按顺序从左到右有P 、Q 、M 、N 四个点,若MN QM PQ -=,则下列结论正确是( )A .Q 是线段PM 的中点B .Q 是线段PN 的中点C .M 是线段QN 的中点D .M 是线段PN 的中点8.(2022·福建泉州·七年级期末)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OA 方向是北偏东30°B .OB 方向是北偏西15°C .OC 方向是南偏西25°D .OD 方向是东南方向9.(2022·福建莆田·七年级期末)如图,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画出方向十字线,①AOE =m °,①EOF =90°,OM ,ON 分别平分①AOE 和①BOF ,下面说法:①点E 位于点O 北偏西m °的方向上;①点F 位于点O 北偏东m °的方向上;①①MON =135°,其中正确的有( )A.3个B.2个C.1个D.0个∠的余角的度数为()10.(2022·福建泉州·七年级期末)如果52a∠=︒,则aA.38︒B.48︒C.52︒D.128︒二、填空题11.(2022·福建漳州·七年级期末)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果相对面上所标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x-y=_____.12.(2022·福建泉州·七年级期末)如图,是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的正方体的一种展开图,那么在正方体的表面上,与“祝”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______.13.(2022·福建福州·七年级期末)木工师傅用两根钉子就能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了,这其中含有的数学知识是___.14.(2022·福建南平·七年级期末)植树时,只要定出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使同一行树坑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是根据___.(应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填空)15.(2022·福建漳州·七年级期末)已知,线段AB=6,点C在直线AB上,AB=3BC,则AC= ___.16.(2022·福建三明·七年级期末)如图,两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O重叠在一起,且OB恰好平分①COD,则①AOD的度数是____度.∠三等分,若图中所有小于平角的角的度17.(2022·福建龙岩·七年级期末)如图,射线OA,OB把POQ∠的度数为_____.数之和是300,则POQ18.(2022·福建泉州·七年级期末)把两块三角板按如图所示那样拼在一起,则①ABC等于___°.三、解答题19.(2022·福建宁德·七年级期末)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中都标有1个有理数,其中4个已经涂上阴影.现要在网格中选择2个空白的小正方形并涂上阴影,与图中的4个阴影正方形一起构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1)图1是小明涂成的一个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求该表面展开图上6个有理数的和;(2)你能涂出一种与小明涂法不一样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吗?请在图2中涂出;(3)若要使涂成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上的6个有理数之和最大,应该如何选择?请在图3中涂出.20.(2022·福建龙岩·七年级期末)如图,已知四点A、B、C、D,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按下列要求与步骤画出图形;(1)画直线AB;(2)画射线CB;(3)延长线段DA 至点E ,使AE=AD (保留作图痕迹).21.(2022·福建泉州·七年级期末)已知A ,B ,C ,D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1)点D 在线段AB 上,且AB =6,13BD BC =,求线段CD 的长度; (2)若点E 是线段AB 上一点,且AE =2BE ,当:2:3AD BD =时,线段CD 与CE 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2.(2022·福建福州·七年级期末)如图,已知线段10AB =,点C 是AB 的中点,点D 是线段上一点,3AD =.求线段CD 的长.23.(2022·福建厦门·七年级期末)如图,,B C 两点在射线AM 上,AC BC >,在射线BM 上作一点D 使得BD AC BC =-.(1)请用圆规作出点D 的位置;(2)若6cm AD =,求线段AC 的长.24.(2022·福建泉州·七年级期末)如图,在数轴上有A 、B 两点(点B 在点A 的右边),点C 是数轴上不与A 、B 两 点重合的一个动点,点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1)如果点A 表示4-,点B 表示8,则线段AB = ;(2)如果点A 表示数a ,点B 表示数b ,①点C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求线段MN 的长度(用含a 和b 的代数式表示);①点C 在点B 右侧运动时,请直接写出线段MN 的长度: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a 和b 的代数式表示). 25.(2022·福建福州·七年级期末)如图,以直线AB 上一点O 为端点作射线OC ,使70AOC ∠=︒,在同一个平面内将一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注:90DOE ∠=︒)(1)如图1,如果直角三角板DOE 的一边OD 放在射线OA 上,那么COE ∠的度数为______;(2)如图2,将直角三角板DOE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到某个位置,如果OC 恰好平分AOE ∠,求COD ∠的度数;(3)如图3,将直角三角板DOE 绕点O 任意转动,如果OD 始终在AOC ∠的内部,请直接用等式表示AOD ∠和COE ∠之间的数量关系.26.(2022·福建厦门·七年级期末)如图,对于线段AB 和A OB ''∠,点C 是线段AB 上的任意一点,射线OC '在A OB ''∠内部,如果AC A OC AB A OB ∠=∠'''',则称线段AC 是A OC ''∠的伴随线段,A OC ''∠是线段AC 的伴随角.例如:10,100AB A OB '='=∠︒,若3AC =,则线段AC 的伴随角30A OC ∠=''︒.(1)当8,130AB A OB '='=∠︒时,若65A OC ∠=''︒,试求A OC ''∠的伴随线段AC 的长;(2)如图,对于线段AB 和,6,120A OB AB A OB ''''∠=∠=︒.若点C 是线段AB 上任一点,E ,F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A OE A OC A OF ''∠∠'∠'''分别是线段,,AE AC AF 的伴随角,则在点C 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不与A ,B 重合),E OF ''∠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会,请说明理由;如果不会,请求出E OF ''∠的大小.(3)如图,已知AOC ∠是任意锐角,点M ,N 分别是射线,OA OC 上的任意一点,连接MN ,AOC ∠的平分线OD 与线段MN 相交于点Q .对于线段MN 和AOC ∠,线段MP 是AOD ∠的伴随线段,点P 和点Q 能否重合?如果能,请举例并用数学工具作图,再通过测量加以说明;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27.(2022·福建三明·七年级期末)已知,O 为直线AB 上一点,①DOE =90°.(1)如图1,若①AOC =128°,OD 平分①AOC .①求的①BOD 度数;①请通过计算说明OE 是否平分①BOC .(2)如图2,若①AOD :①DOB =4:5,求①BOE 的度数.28.(2022·福建泉州·七年级期末)时钟上的分针和时针像两个运动员,绕着它们的跑道昼夜不停地运转.以下请你解答有关时钟的问题:(1)分针每分钟转了几度?(2)中午12时整后再经过几分钟,分针与时针所成的钝角会第一次等于121︒?(3)在(2)中所述分针与时针所成的钝角等于121︒后,再经过几分钟两针所成的钝角会第二次等于121︒?参考答案:1.C【解析】解:A 、有一个是三棱锥,故不符合题意;B 、有一个是不规则的多面体,故不符合题意;C 、分别是一个圆柱体、两个四棱柱;D 、有一个是圆台,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2.A【解析】面动成体.由题目中的图示可知:此圆台是直角梯形转成圆台的条件是:绕垂直于底的腰旋转.解:A 、是直角梯形绕高旋转形成的圆台,故A 正确;B 、是直角梯形绕底边的腰旋转形成的圆柱加圆锥,故B 错误;C 、绕直径旋转形成球,故C 错误;D 、绕直角边旋转形成圆锥,故D 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直角梯形转成圆台的条件:应绕垂直于底的腰旋转.3.B由两人拉着一条绳子,然后以“准绳”摆放整齐的茶杯,这样做的理由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故选B .4.D【解析】根据题意作出图形,根据线段的和差进行求解即可解:如图,根据作图可知,AC AB BC =-2a b =-故选D本题考查了尺规作图作线段,线段和差的计算,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5.D【解析】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的含义和求法,以及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认识,逐项判断即可. 解: A. 因为AD=AC+CD,BC=CD+DB,若AC=BD ,所以可得AC=BD ,此选项说法正确;B. AC AD DB BC =+-,此选项说法正确;C. AD AB CD BC =+-,此选项说法正确;D.由图形可得图中共有线段6条所以,此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的含义和求法,以及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认识,要熟练掌握.6.C【解析】根据点D是AB的中点,可得BD=3,再由CD=BD+BC,即可求解.解:①AB=6,点D是AB的中点,①BD=3,①BC=4,①CD=BD+BC=3+4=7.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中点的计算,明确题意,准确得到线段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7.D-=,得出线段之间的关系,逐项进行判断即【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MN QM PQ可.①PQ不一定等于QM,①Q不一定是线段PM的中点,故A错误;-=,①MN QM PQ=+=,①MN PQ QM PM①PM MN PN+=,①M是线段PN的中点,故B错误,D正确;-=,①MN QM PQ>,①MN QM①M不是线段QN的中点,故C错误.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8.A试题分析:方向角一般是指以观测者的位置为中心,将正北或正南方向作为起始方向旋转到目标的方向线所成的角(一般指锐角),通常表达成北(南)偏东(西)多少度.根据定义就可以解决.解:A、OA方向是北偏东60°,此选项错误;B、OB方向是北偏西15°,此选项正确;C、OC方向是南偏西25°,此选项正确;D、OD方向是东南方向,此选项正确.错误的只有A.故选A.9.B【解析】观察方向图形,根据方向角解答即可.解:①点E位于点O北偏西(90﹣m)°的方向上,原结论错误;①①①AOE+①EOD=90°,①DOF+①EOD=90°,∴①DOF=①AOE=m°,∴点F位于点O北偏东m°的方向上,原结论正确;①①①AOE+①BOF=90°,OM,ON分别平分①AOE和①BOF,①①MOE+①NOF=45°,①∠MON=135°,原结论正确;其中正确的有2个.故选:B.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方向角,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明确方向角的意义,熟练运用角平分线和余角的性质推导角的关系.10.A【解析】根据余角的定义,利用90°减去52°即可.a∠的余角=90°-52°=38°.故选A.本题考查求一个数的余角,关键在于牢记余角的定义.11.5【解析】由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中的相对面中间一定隔着一个面的特点出发,确定相对面,再求解,x y的值,从而可得答案.解:由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可得:3和y相对,2-与x相对,而相对面上所标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3,2,y xx y23235,故答案为:5本题考查的是正方体展开图中相对面上的数字,掌握正方体是立体图形,从相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是解本题的关键.12.功【解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即可作答.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① “你”与“试”相对,“考”与“成”相对,“祝”与“功”相对,①与“迎祝”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功”.故答案为:功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3.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解析】细木条为一条线段,两根钉子相当于两个点,即可求解.解:细木条代表一条直线,两根钉子相当于两个点,两个点确定,细木条代表的直线就确定了,故答案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此题考查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并运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1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解析】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即可求解.解:根据题意得的:这是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答案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的基本事实,熟练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解题的关键.15.4或8【解析】先求出BC的长,根据点C的位置分别计算可得答案.解:①AB=6,AB=3BC,①BC=2,当点C在线段AB上时,AC=AB-BC=6-2=4;当点C在线段AB延长线上时,AC=AB+BC=6+2=8;故答案为:4或8.此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计算,掌握分类思想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避免漏解的现象.16.135°【解析】本题是有公共定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问题,通过图形可知①AOC+①BOC=90°,①BOD+①BOC=90°,同时①AOC+①BOC+①BOD+①BOC=180°,可以通过角平分线性质求解.①OB平分①COD,①①COB=①BOD=45°,①①AOB=90°,①①AOC=45°,①①AOD=135°.故答案为135.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角的平分线与对顶角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记角平分线的性质是将两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17.90°【解析】先找出所用的角,分别用含字母x的代数式将每个角的度数表示出来,再列方程即可求出x的值,进一步求出①POQ的度数.设①QOB=x,则①BOA=①AOP=x,则①QOA=①BOP=2x,①QOP=3x,①①QOB+①BOA+①AOP+①QOA+①BOP+①QOP=10x=300°,解得:x=30°,①①POQ=3x=90°.故答案为:90°.本题考查了确定角的个数及角的度数的计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方程.18.120解:由图可知①ABC=30°+90°=120°.故答案为:12019.(1)-6(2)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1)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即可得答案;(2)根据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添加即可;(3)根据正方体表面展开图,选择两个数字的和最大的添加即可.(1)-4+2+6+1+(-3)+(-8)=-6,答:该表面展开图上6个有理数的和是-6.(2)根据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添加如下:(3)根据正方体表面展开图可添加数字如下:-4+4=0,-6+(-8)=-14,-6+4=-2,-6+3=-3,-6+(-1)=-7,3+(-1)=2,①涂成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上的6个有理数之和最大,①添加3和-1,如图所示:本题考查有理数加法运算及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熟练掌握正方体11种展开图是解题关键.20.(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1)画直线AB,直线向两方无限延伸;(2)画射线CB,C为端点,再沿CB方向延长;(3)画线段DA,延长线段DA,以A为圆心,AD为半径作弧交DA的延长线于E,则AE=AD.(1)画出直线AB;(2)画出射线CB;(3)延长线段DA,以A为圆心,AD为半径作弧交DA的延长线于E,则AE=AD(要求保留作图圆弧的痕迹,弧线和点E各画直线),所以,AE为所求作的线段(或表述E为所求作的点),如图所示: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关键是掌握直线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不能向两方无限延伸.21.(1)线段CD的长度为2;(2)5CD=3CE或CD=15CE.理由见解析【解析】(1)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求出BC,根据题意计算即可;(2)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D在线段AB上和点D在BA延长线上时,利用设元的方法,分别表示出AB以及CD、CE的长,即可得到CD与CE的数量关系.(1)解:如图1,①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6,①BC=12AB=3,①BD=13 BC,①BD=1,①CD=BC-BD=2;(2)解:5CD=3CE或CD=15CE.理由如下:当点D在线段AB上,如图2,设AD =2x ,则BD =3x ,①AB =AD +BD =5x ,①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①AC =12AB =52x , ①CD =AC -AD =12x , ①AE =2BE ,①AE =23AB =103x , CE =AE -AC =56x , ①CD CE =1256x x ,即5CD =3CE ; 当点D 在BA 延长线上时,如图3,设AD =2a ,则BD =3a ,①AB =BD -AD =a ,①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①AC =12AB =12a , ①CD =AC +AD =52a , ①AE =2BE ,①AE =23AB =23a , CE =AE -AC =16a , ①CD CE =5216a a ,即CD =15CE . 综上,5CD =3CE 或CD =15CE .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正确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解第2问注意分类讨论.22.2CD =【解析】根据中点的性质可得AC 的长,再根据线段的和差计算出CD 的长即可. ①10AB =,点C 是AB 的中点 ①1110522AC AB ==⨯= ①5AC =,3AD =①532CD AC AD =-=-=本题考查了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3.(1)见解析(2)3cm【解析】(1)以C 为圆心,以AC 的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CM 交于点D ,点D 即为所求; (2)根据BD AC BC =-,BD CD BC =-,得到AC CD =,由此即可得到答案.(1)解:如图所示,点D 即为所求;(2)解:①BD AC BC =-,BD CD BC =-,①AC CD =, ①13cm 2AC AD ==. 本题主要考查了尺规作图—作线段,线段的和差计算,熟知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4.(1)12 (2)①1()2b a -;①1()2MN b a =-【解析】(1)结合数轴根据两点距离求解即可;(2)①由点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得AC BC AB b a +==-,进而根据12MN CM CN AB =+=求解即可; ①同理可得12MN CM CN AB =-=. (1) 点A 表示4-,点B 表示8,()8412AB ∴=--=故答案为:12(2)如果点A 表示数a ,点B 表示数b , ①点C 在线段AB 上,点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12CM AC ∴=,12CN BC =,AC BC AB b a +==-, 11()22MN CM CN AB b a ∴=+==-; ①点C 在点B 右侧运动时,设C 点表示的数为c ,点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12CM AC ∴=,12CN BC =,()()AC BC c a c b b a -=---=-, ()11()22MN AC BC b a ∴=-=- 故答案为:1()2MN b a =-. 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距离,线段段中点的性质,线段和差的计算,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 25.(1)20︒;(2)20︒;(3)20COE AOD ∠-∠=︒或20COE AOD ∠=︒+∠.【解析】(1)如图1,如果直角三角板DOE 的一边OD 放在射线OA 上,则①COE =20°; (2)由角平分线可得70COE AOC ∠=∠=︒,再利用角的和差进行计算即可;(3)分别用①COE 及①AOD 的式子表达①COD ,进行列式即可.解:(1)①90DOE ∠=︒,70AOC ∠=︒①907020COE DOE AOC =∠-∠=︒-︒=︒∠故答案为:20︒(2)①OC 平分AOE ∠,70AOC ∠=︒,①70COE AOC ∠=∠=︒,①90DOE ∠=︒,①907020COD DOE COE ∠=∠-∠=︒-︒=︒.(3)①90COD DOE COE COE =∠-∠=︒-∠∠, 70COD AOC AOD AOD =∠-∠=︒-∠∠ ①9070COE AOD ︒-∠=︒-∠①20COE AOD ∠-∠=︒或20COE AOD ∠=︒+∠.故答案为:20COE AOD ∠-∠=︒或20COE AOD ∠=︒+∠.本题考查了角的和差关系,准确表达出角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6.(1)AC =4;(2)不会,①E ′OF ′=60°.理由见解析(3)能,理由见解析【解析】(1)根据伴随角和伴随线段的定义定义列出等式即可求解;(2)由中点的定义可得EF =12AB ,再利用伴随角和伴随线段的定义列出等式,可得出结论; (3)由伴随角和伴随线段的定义可得,点P 和点Q 重合时,是MN 的中点,画出图形,测量即可.(1) 解:由伴随角和伴随线段的定义可知,AC A OC AB A OB ∠=∠'''',, ①65181302AC ︒==︒, ①AC =4;(2)解:不会,①E ′OF ′=60°.理由如下:①点E ,F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①EC =12AC ,CF =12BC , ①EF =12AB =3. ①①A ′OE ′,①A ′OC ′,①A ′OF ′分别是线段AE ,AC ,AF 的伴随角, ①AE A OE AB A OB ∠=∠'''',AC A OC AB A OB ∠=∠'''',AF A OF AB A OB ∠=∠'''', ①EF =AF -AE , ①12EF AF AE A OF A OE E OF AB AB AB A OB A OB A OB ∠∠'''''''''''∠'=-=-==∠∠∠, ①①A ′OB ′=120°,①①E ′OF ′=60°;(3)解:能,理由如下:①OD 是①AOC 的平分线,①①AOD =12①AOC ,①线段MP是①AOD的伴随线段,①12MP AODMN AOC∠==∠.即点P是MN的中点.若点P和点Q重合,则点Q为MN的中点.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下所示:测量得出当点P和点Q重合时,NP=MQ=1.25cm.本题属于线段和角度中新定义类问题,涉及中点的定义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关键是理解伴随角和伴随线段的定义.27.(1)①①BOD=116°;①OE平分①BOC,见解析(2)①BOE=10°.【解析】(1)①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①AOD的度数,再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①BOD的度数;①根据角的和差求出①COE=①DOE-①DOC=90°-64°=26°,①BOE=①BOD-①DOE=116°-90°=26°,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解;(2)设①AOD=4x,则①DOB=5x,根据平角的定义列出方程求出x,进一步求出①BOE的度数.(1)解:①①OD平分①AOC,①AOC=128°,①①AOD=①DOC=12①AOC=12×128°=64°,①①BOD=180°-①AOD=180°-64°=116°;①①①DOE=90°,又①①DOC=64°,①①COE=①DOE-①DOC=90°-64°=26°,①①BOD=116°,①DOE=90°,①①BOE=①BOD-①DOE=115°-90°=26°,①①COE=①BOE,即OE平分①BOC;(2)解:若①AOD :①DOB =4:5,设①AOD =4x ,则①DOB =5x ,又①①AOD +①DOB =180°,①4x +5x =180°,①x =20°,①①AOD =4x =80°,①①DOE =90°,①①BOE =180°-80°-90°=10°.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运算.结合图形找到其中的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8.(1)6︒(2)22 (3)23611【解析】(1)根据分针一小时转一圈即360°,用360°除以60计算即得;(2)根据分针每分钟转6°,时针每分钟转0.5°,时针与分针转过的角度差是121︒,列方程解答即可;(3)相对于12时整第二次所成的钝角第二次等于121︒时,时针与分针转过的角度差超过180°,这个差与121︒之和是360°.(1)解:①分针一小时转一圈即360°,①分针每分钟转过的角度是:360606︒÷=︒ ,答:分针每分钟转了6度;(2)设中午12时整后再经过x 分钟,分针与时针所成的钝角会第一次等于121°,①时针一小时转动角度为: 3601230︒÷=︒,时分针每分钟转过的角度是:30600.5÷︒=︒ ;①分针与时针所成的钝角会第一次等于121︒,①时针与分针转过的角度差是121︒,①60.5121x x -=,解得:22x =,答:中午12时整后再经过22分钟,分针与时针所成的钝角会第一次等于121°;(3)设经过y 分钟两针所成的钝角会第二次等于121︒,则从12时算起经过(y +22)分钟两针所成的钝角会第二次等于121︒,因为时针与分针转过的角度差超过180°,这个差与121︒之和是360°,故列得方程:6(22)0.5(22)121360y y +-++=,解得:6(22)0.5(22)121360y y +-++=, 解得:23611y =, 答:经过23611分钟两针所成的钝角会第二次等于121︒. 本题通过钟面角考查一元一次方程,掌握时针分针的转动情况,会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选择合适的初始时刻会简化理解和运算难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汇总一、知识结构框图二、具体知识点梳理(一)几何图形(是多姿多彩的)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1、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主(正)视图---------从正面看; 2、几何体的三视图 侧(左)视图-----从左面边看;俯视图---------------从上面看.(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图形不一样的.(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4、点、线、面、体(1)几何图形的组成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体:几何体也简称体.(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二)直线、射线、线段1、基本概念2、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1)度量法(2)用尺规作图法4、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1)度量法(2)叠合法5、线段的中点(二等分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定义: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图形:A M B符号:若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AM=BM=12AB ,AB=2AM=2BM. 6、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7、两点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8、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点在直线上; (2)点在直线外.(三)角1、角: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2、角的表示法(四种):∠1 ; α∠ ; β∠ ; ABC ∠.3、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4、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5、角的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6、角的和、差、倍、分及其近似值7、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1)借助三角尺能画出15°的倍数的角,在0~180°之间共能画出11个角.(2)借助量角器能画出给定度数的角.(3)用尺规作图法,可以作出任意给定的角.8、角的平线线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图形: 符号:9、互余、互补(1)若∠1+∠2=90°,则∠1与∠2互为余角.其中∠1是∠2的余角,∠2是∠1的余角.(2)若∠1+∠2=180°,则∠1与∠2互为补角.其中∠1是∠2的补角,∠2是∠1的补角.(3)余(补)角的性质:同(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等)角的补角相等.10、方向角(1)正方向;(2)北(南)偏东(西)方向;(3)东(西)北(南)方向.。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线段、射线、直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的研究,形成对几何图形特征的概括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能够运用所学几何知识进行严密的论证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平面图形的密铺等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将几何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基本概念。线段是有两个端点的有限长度的部分,射线是一个端点出发无限延伸的部分,直线则是无端点无限延伸的部分。它们是构成各种几何图形的基础,也是我们研究几何学的重要起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我们教室的黑板边缘可以看作是一条直线,而黑板擦则可以看作是一个线段。这些实际例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理解并掌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计算。
-举例: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外角和为36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外角和为360度。
2.教学难点
-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分与应用:学生容易混淆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需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加强理解。
-举例:线段AB与射线AB的区别在于射线无限延伸,而线段有限定长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计算。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几何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和应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或用几何图形拼图来理解平面图形的密铺。

七年级数学上册 4 几何图形初步期末复习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4 几何图形初步期末复习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根本概念〔一〕几何图形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1、几何图形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主〔正〕视图---------从正面看2、几何体的三视图侧〔左、右〕视图-----从左〔右〕边看俯视图---------------从上面看〔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根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现图形不一样的。

〔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4、点、线、面、体〔1〕几何图形的组成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根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直线、射线、线段1、根本概念直线射线线段图形端点个数无一个两个表示法直线a直线AB 射线AB线段a线段AB〔BA〕〔BA〕作法表达作直线AB;作直线a作射线AB作线段a;作线段AB;连接AB延长表达不能延长反向延长射线AB延长线段AB;反向延长线段BA2、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单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画一条线段等于线段〔1〕度量法〔2〕用尺规作图法4、线段的大小比拟方法〔1〕度量法〔2〕叠合法5、线段的中点〔二等分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定义: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图形:A M B符号:假设点M是线段AB的中点,那么AM=BM=AB,AB=2AM=2BM。

6、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单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7、两点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

8、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点在直线上〔2〕点在直线外。

〔三〕角1、角: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表示法〔四种〕:3、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4、角的分类∠β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范围0<∠β<90°∠β=90°90°<∠β<180°∠β=180°∠β=360°5、角的比拟方法〔1〕度量法〔2〕叠合法6、角的和、差、倍、分7、画一个角等于角〔1〕借助三角尺能画出15°的倍数的角,在0~180°之间共能画出12个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基本概念
(一)几何图形
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1、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主(正)视图---------从正面看
2、几何体的三视图侧(左、右)视图-----从左(右)边看
俯视图---------------从上面看
(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现图形不一样的。

(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4、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直线、射线、线段
1、基本概念
2、直线的性质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单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1)度量法
(2)用尺规作图法
4、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5、线段的中点(二等分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定义: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图形:
A M B
符号: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则AM=BM=AB,AB=2AM=2BM。

6、线段的性质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单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7、两点的距离
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

8、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点在直线上(2)点在直线外。

(三)角
1、角: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表示法(四种):
3、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
4、角的分类
5、角的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6、角的和、差、倍、分
7、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借助三角尺能画出15°的倍数的角,在0~180°之间共能画出12个角。

(2)借助量角器能画出给定度数的角。

(3)用尺规作图法。

8、角的平线线
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9、互余、互补
(1)若∠1+∠2=90°,则∠1与∠2互为余角。

其中∠1是∠2的余角,∠2是∠1的余角。

(2)若∠1+∠2=180°,则∠1与∠2互为补角。

其中∠1是∠2的补角,∠2是∠1的补角。

(3)余(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余)角相等。

10、方向角
(1)正方向
(2)北(南)偏东(西)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