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公务员考试行测速算技巧每日一练(7月22日)

合集下载

2013年公务员考试行测速算技巧带答案和解析

2013年公务员考试行测速算技巧带答案和解析

1、在地震面前,科学还是大有作为的。

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人们发现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前者传播速度更快,但破坏力较小,而后者则相反,因此,人们通过地震监测台网,监测到传播速度更快的地震波纵波,向监测中心发出信号,监测中心即可通过客户端用无线电波向公从和重点设施发现警报。

也就是说,地震警报是无线电波和地震横波的一场“赛跑”,在地震横波尚未到达时,给人们以警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地震波横波的监测难度高于纵波B.地震警报系统的精度和速度亟待提高C.无线电波技术的发展是实现震前预测的前提条件D.科学利用两种地震波的时间差可以发现有效的地震警报52、传统的纯文学杂志正在悄然地进行一场“时尚革命”,最近一段时间,陆续有著名纯文学杂志宣布“触网”,这些杂志都有几十年历史,从来都是“几十页纸走天下”,所以此番赶时髦引发了众多围观,不过本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文学期刊大多面临传统读者减少、年轻读者难寻的窘境。

因此“触网”对它们而言固然是时尚,也是一种顺应时代的自我救财赎。

这段文字没有论及的是()A.传统文学期刊面临着如何吸引年轻一代读者的问题B.纯文学杂志走向数字化是摆脱目前困境的唯一救赎C.传统文学期刊“触网”是顺应时代潮流,大势所趋D.过去的几十年,纯文学杂志保持着纸质媒价的传统3、下列房地产投资项目的财务报表中,用于考查房地产项目全部投资盈利能力的是( )。

A.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B.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C.项目投资各方现金流量表D.项目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标准答案: A解析:考察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目的。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目的是考察项目全部投资的盈利能力。

4、“甲写字楼位于火车站的北侧”表示的是甲写字楼的( )。

A.环境B.方位C.距离D.朝向标准答案: B解析:考察方位的概念。

方位是指方向和位置,例如,某写字楼位于火车站东南侧。

5、我们现在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地图应该仅仅是对某一片特定区域的____记录,它必须严谨如卫星所拍摄到的照片一样。

公务员考试十大速算技巧(完整版)

公务员考试十大速算技巧(完整版)

★【速算技巧一:估算法】 “估算法”毫无疑问是资料分析题当中的速算第一法,在所有计算进行之前必须考虑能否先行估算。

所谓估算,是在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一般在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

估算的方式多样,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多加训练与掌握。

进行估算的前提是选项或者待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并且这个差别的大小决定了“估算”时候的精度要求。

★【速算技巧二:直除法】李委明提示:“直除法”是指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或首两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

“直除法”在资料分析的速算当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并且由于其“方式简单”而具有“极易操作”性。

“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一、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最大/小的数为最大/小数;二、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

“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一、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二、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三、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要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

【例1】56.10134.489294.13343.559310.7454.813222.0349.738、、、中最大的数是( )。

【解析】直接相除:30.2294.837=30+,10.7454.8132=30-,94.13343.5593=30-,56.10134.4892=30-, 明显30.2294.837为四个数当中最大的数。

【例2】324094103、328954701、239553413、128941831中最小的数是( )。

【解析】32409/4103、23955/3413、12894/1831都比7大,而32895/4701比7小,因此四个数当中最小的数是32895/4701。

李委明提示:即使在使用速算技巧的情况下,少量却有必要的动手计算还是不可避免的。

行测资料速算技巧

行测资料速算技巧

行测资料速算技巧《行测资料速算技巧:让数字不再“磨人”!》嘿,各位考公的小伙伴们!说到行测资料分析,那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呐!爱它是因为如果掌握了速算技巧,就能快速拿下不少分数;恨呢,就是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算起来真能让咱一个头两个大。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我对行测资料速算技巧的真实感受和见解,保准带点幽默感,让你轻松愉快地看下去!还记得我刚开始接触资料分析的时候,那真是一脸懵啊!看着那一串串数字,我心想:这都是啥呀!然后就开始硬着头皮算,那叫一个费劲啊。

手指头都快不够用了,算得我是满头大汗,结果还经常出错。

不过,慢慢地我就发现了一些速算技巧的妙处。

就比如说那个“截位直除法”,简直就是我的救星啊!以前看到除法题就头疼,现在好了,截位之后瞬间觉得轻松多了。

以前要算半天,现在几秒钟就能搞定,那感觉,就像是从蜗牛变成了火箭,一下子就飞起来了。

还有那个“特殊分数法”,真是太好用啦!遇到一些特殊的分数,比如1/2、1/3、1/4 啥的,直接把数字转化一下,计算就简单多啦。

想象一下,别人还在那里吭哧吭哧地算,咱已经用特殊分数法快速得出答案啦,那优越感,嘿嘿!不过啊,技巧虽好,可不能乱用哦!有时候我就着急,一看到题就想用速算技巧,结果没看清题目,用错了方法,那可就得不偿失啦。

所以啊,一定要先认真审题,搞清楚题目要求,再选择合适的速算技巧。

要说这速算技巧啊,真的就像是武功秘籍。

我们要不断地修炼,才能把它运用得炉火纯青。

平时一定要多做题,多练习,把这些技巧都变成自己的本能反应。

这样到了考场上,才能应对自如,快速准确地答题。

总之,行测资料速算技巧就像是我们考公路上的一把利剑,只要我们用好它,就能在资料分析这个战场上所向披靡。

小伙伴们,加油吧!让我们一起用速算技巧打败那些“磨人的小数字”,冲向成功的彼岸!。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三、不带百分号(%)的除法运算——首数法
公务员考试的选项设置,虽精度差别不小,但量级基本相同。所以我们在计算时无需过多考 虑小数点、百分号等对数量级有影响的因素,只需考虑相关数字的前几位,用他们来估算结果的 前几位数字即可。具体方法为: (1)如果选项首位不同,取前两位,第三位需要四舍五入: (2)如果选项首位相同,第二位不同,取前三位,第四位四舍五入; (3)如果选项首两位或者三位相同,不截位,精确计算。 常见形式
3 37.5% 8
5 62.5% 8
1 11.1% 9
5 55.6% 9
8 88.9% 9
1 9.1% 11
1 8.3% 12
1 7.7% 13
1 7.1% 14
1 6.7% 15
注 : 运 用
1 1 m% n% , 上 表 的 数 字 可 以 反 过 来 运 用 , 例 如 n m
【答案】C。根据基期量公式:基期量=现期量/(1+增长率) ,代入材料中数据,银行间债券 市场发行债券 3927.9+5780.5≈9709,减少率 4.7% <5%,利用化除为乘公式,则 2013 年 1—2 月 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约为: 9709/ (1-4.7%)≈ 9709+9709× 4.7%≈ 9709+470=10179。因 此,选择 C 选项。
【答案】B。2012 年某市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 51.52 万人,占应参保人数的比重为 90.90%, 所 以 2012 年 该 市 应 参 加 生 育 保 险 的 人 数 为
51.52 ,首位商 5,排除 C、D 选项。由于 90.9%
51.52 51.52 51.52 ,因此,选择 B 选项。 90.9% 100%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速算技巧之—有效数字法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速算技巧之—有效数字法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速算技巧之—有效数字法资料分析成绩的提升,其核心在于列式和计算,对于公式的掌握和具体复杂的计算是重中之重,特别是计算更是成为了考生们解题过程中最难过的一个“坎”,今天教大家一招有效数字法,帮你快速秒杀资料分析中的一些计算。

一、什么是有效数字有效数字是指在一个数中,从该数的第一个非零数字起,直到末尾数字止的数字称为有效数字,如0.618的有效数字有三个,分别是6、1、8。

资料分析数据均为真实数据,因此计算过程十分繁琐,如果精算,显然浪费太多时间。

而考试均为单选题,因此广大考生只要估算得当,是可以选择到正确答案的。

估算时,可以根据取舍原则取前几位有效数字。

二、取舍原则A×B型,取两位有效数字,看第三位:②若第三位都为0、1、2,则全舍;②若第三位都为8、9,则全进;③第三位取值为其他情况时,一进一舍(小数字四舍五入,大数字反向变化)。

【例1】4227×12.13%=( )A.452.3B.488.1C. 512.7D.525.4【答案】C。

中公解析:两数的第三位有效数字分别为2与1,根据第一条取舍原则,将两数全舍,4227×12.13%≈4200×12%=504,选择C项。

【例2】:8494×15.85%=( )A.1346.3B.1424.1C.1546.6D.1635.3【答案】A。

中公解析:两数的第三位有效数字分别为9与8,根据第二条取舍原则,将两数全进,8494×15.85%≈8500×16%=1360,选择A项。

【例3】28629×14.53%=( )A.3840.4B.4001.5C.4159.8D.4305.1【答案】C。

中公解析:两数的第三位有效数字分别为6与5,根据第三条取舍原则,将前三位有效数字小的,小数字14.53%四舍五入,进为15%,另一个数字反向变化,舍为28000,原式≈28000×15%=4200,选择C项。

公务员行测考试速算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考试速算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考试速算题技能人生就是无数次的挑选,转眼又到了一年国考季。

你有没有报考呢?你知道公务员行测复习重点有哪些吗?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速算题技能,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考试运用速算巧解题1. 一个四位数能同时被15、12和10整除,且被这三个数除尽时所得的三个商的和为1365,问这个四位数中四个数字的和是多少?A.17B.16C.15D.14【答案】C。

解析:能被15和12整除的数定能被3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各数位上数字之和应当为3的倍数,C是惟一一个满足条件的选项。

2. 花店购进一些康乃馨和玫瑰来包装花束,若平均每束花使用6枝康乃馨、5枝玫瑰花正好使用完;若将8枝玫瑰花换成康乃馨,采取平均每束4枝康乃馨、3枝玫瑰的包装方式,也正好都用完。

花店共购进多少枝花?A.341B.350C.371D.308【答案】D。

解析:每束花使用6枝康乃馨、5枝玫瑰花能包装完,即每束花有11支,花总数该为11的倍数。

每束4枝康乃馨、3枝玫瑰能包装完,即每束花有7支,花总数该为7的倍数;花总数为77的倍数,答案为D。

3. 一个人骑自行车过桥,上桥的速度为每小时12公里,下桥的速度为每小时24公里。

上下桥经过的路程相等,中间没有停顿。

问此人过桥的平均速度是( )公里/小时?A.14B.16C.18D.20【答案】B。

解析:设桥长为24,则上桥时间为2,下桥时间为1,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48÷3=16。

4. 一批商品以70%的利润出售,售出80%后,剩下商品全部以5折出售,求商品的终究利润率?A.50%B.53%C.46%D.48%【答案】B。

解析:设本钱为100,总量为1。

170×0.8+85×0.2=153。

5. 某年甲企业的利润比丙企业少210万元,甲乙两企业的利润之比为2:3,乙丙两企业的利润之比为4:5,问该年丙企业的利润为多少万元?A.450B.500C.550D.600【答案】C。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_速算十大技巧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_速算十大技巧
r≈r1+r2+r3+......rn/n
(实际上左式略小于右式,增长率越接近,误差越小)
求平均增长率时特别注意问题的表述方式,例如:
1."从2004年到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表示不包括2004年的增长率;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
"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
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11/1.4代替324/53.1与313/51.7作比较",因为11/1.4>313/51.7(可以通过"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简单得到),所以324/53.1>313/51.7。
,在可以使用其它方式得到答案并且截位误差可能很大时,尽量避免使用乘法与除
法的截位法。
★【速算技巧四:化同法】
要点:所谓"化同法",是指"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将这两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化为相同
或相近,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速算方式。一般包括三个层次:
一、 将分子(或分母)化为完全相同,从而只需要再看分母(或分子)即可;
"化除为乘"原则:相乘即交叉。
★【速算技巧六:插值法】
"插值法"是指在计算数值或者比较数大小的时候,运用一个中间值进行"参照比较"
的速算方式,一般情况下包括两种基本形式:
一、在比较两个数大小时,直接比较相对困难,但这两个数中间明显插了一个可以

2013辽宁公务员考试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2013辽宁公务员考试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2013辽宁公务员考试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辽宁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资料分析是比较重要的,考生一定要掌握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下面科信教育教授考生如何运用资料分析的速算技巧,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公务员考试避免不了要面对大量繁杂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

就目前公务员行测考试趋势来看,这种针对考生对各种资料进行准确理解和分析的综合能力的考查也变得尤为突出。

科信教育对历年考情的调查发现,大部分考生已经足够重视资料分析的复习,但在行测考试中这部分的得分仍较低。

经过大量的研究与辅导,针对这种情况教研中心经过大量的沉淀与研究提炼出一种资料分析速算技巧:口算终极六步(最后只需其中一步即可)。

资料分析口算终极六步法则资料分析速算技巧第一步:定位;资料分析速算技巧第二步:选取百分数规则;资料分析速算技巧第三步:五舍六入法则;资料分析速算技巧第四步:分子分母大小关系,引起的差与和问题;资料分析速算技巧第五步:倍数关系转化;资料分析速算技巧第六步:百分数为此类运算的最终结果。

(1)349.34/(1+23.06%) 、 349.34/(1+3.06%)第一步:任何百位数(十位、千位数)除以1+百分比,所得的结果仍为百位数(十位、千位数);运算前期,可将百分比写成小数,以便后续对位作差或和。

案例(1)最终结果为三位数。

第二步:选取百分数的基数为“分母”,分为三个层级,层级越细,精确程度越高;案例(1)百分数选取如下:层级一,100%对应123.06;层级二,10%对应12.306;层级三,1%对应1.2306。

第三步:资料分析速算技巧四舍五入规则在此类运算中小改动, 6则进位、 5则舍掉;如,349.34可当做349;123.06可当做123;因为最终的运算时允许一定范围的误差,而作为公考要求已经远远足够。

第四步:参照分母选取的百分数,目的是使分子、分母之间的差值接近,以便于三个层级的依次运用;而考试未必用到第三层级,往往第一层级已经足够。

公务员考试十大速算技巧(完整版)

公务员考试十大速算技巧(完整版)

★【速算技巧一:估算法】“估算法”毫无疑问是资料分析题当中的速算第一法,在所有计算进行之前必须考虑能否先行估算。

所谓估算,是在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一般在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

估算的方式多样,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多加训练与掌握。

进行估算的前提是选项或者待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并且这个差别的大小决定了“估算”时候的精度要求。

★【速算技巧二:直除法】李委明提示:“直除法”是指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或首两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

“直除法”在资料分析的速算当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并且由于其“方式简单”而具有“极易操作”性。

“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一、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最大/小的数为最大/小数;二、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

“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一、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二、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三、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要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

【例1】56.10134.489294.13343.559310.7454.813222.0349.738、、、中最大的数是()。

【解析】直接相除:30.2294.837=30+,10.7454.8132=30-,94.13343.5593=30-,56.10134.4892=30-,明显30.2294.837为四个数当中最大的数。

【例2】324094103、328954701、239553413、128941831中最小的数是()。

【解析】32409/4103、23955/3413、12894/1831都比7大,而32895/4701比7小,因此四个数当中最小的数是32895/4701。

李委明提示:即使在使用速算技巧的情况下,少量却有必要的动手计算还是不可避免的。

教你如何巧算行测

教你如何巧算行测

行测巧算(内部使用)八种巧算法一、十几乘十几的巧算口诀:头乘头是高位积,尾加尾是中积,尾乘尾是末尾的积。

最后再排列,遇到满十的向前位进一就是了。

例如:12×13=156方法:头乘头1×1=1;尾相加2+3=5;尾相乘2×3=6。

最后再排列起来就是156。

15×17=255方法:头乘头1×1=1;尾相加5+7=12;尾相乘5×7=35,最后排列时,高位积本是1,要加进上来的中位积12中的1,就是2了;中位积本是2,加尾积进上来的3就是5了;末尾积就是5。

就是255。

说明:这种巧算只限于十几乘十几的乘法,不能什么乘法都用此方法。

好处:上了初中不用背平方表了,掌握好了可以大大的提高小学生的运算速度。

二、多位数与11相乘的巧算例如:36×11=396方法:首积照着写3,中积是3+6=9,尾积照着写6就是了。

遇到要进位的同上向前一位进一就是了。

2476×11=3236方法:首积本是2,但后面的4+7=11,要向前一位进1,首积就成了2;中间依次写是4+7=11,个位是1本应该写1,可后面的7+6=13又向前一位进1,所以就写2,再写3;尾积就是原来数中的尾数6了。

说明:这种方法掌握好了,可以大大的提高运算速度,同样像乘22,33,88等一系列的乘法都可以运用此法,因为22可以分解为11×2、33可以分解为11×3……三、首数相同,尾数之和为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巧算口诀:第一个首数加1后,头乘头得前面两个积,尾乘尾得后面两个积,再把这四个数依次排列起来。

(两数之积是一位数的,前面用0补足)例如:26×24=624方法:首数2+1=3,3×2=6;6×4=24;排列起来就是624。

85×85=7225方法:首数8+1=9,9×8=72;5×5=25;排列起来就是7225。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一、基本公式法所谓基本公式,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一些公式,比如说增速公式,增速公式里面肯定含有年增速、复合增速以及倍数增速公式,我们先看看这些常用的公式。

增速公式,我们在这主要介绍两种,一个是年增速,一个是复合增速,这两个的难度都不是很高,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只要记住公式,套用公式就可以了。

+++++++++++++++++++++++++++++++++++++++++++++++++++++年增速=末期值/基期值-1=(末期值-基期值)/基期值=增加量/基期值;复合增速=r1+r2+r1×r2(其中:r1是末期的增速,r2是基期的增速);增加量=末期值-基期值=末期值×增速/(1+增速)比重增减公式=(A/B)×(a-b)/(1+a)(其中a为A的增速,b为B的增速)+++++++++++++++++++++++++++++++++++++++++++++++++++++我们学习这些公式,不是为了记忆,而是要应用,所以我们在记忆的同时,一定要理解这些公式,对于之前没有接触的公式,我们可以在复习的时候,自己化简一下,这样就有助于记忆。

这些公式,记住了,然后就是应用啦,我们来看看相应的试题吧。

**************************************************************************************【真题示例1】“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增加2664元,年均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年均增长8.9%。

比“十五”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速度高 3.6个百分点。

116.“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名义增长率约为()。

A.58.2% B.63.7% C.74.5% D.81.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增长率这一知识点,着重考查估算能力。

2013年行测指导:计算问题常用技巧总结.doc

2013年行测指导:计算问题常用技巧总结.doc

计算问题在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数学运算部分,整体难度不大,通常用普通方法都是可以得到答案的,但相对而言,速度比较慢,而借用一些良好的技巧,则可以快速的得到答案。

近年公务员考试中计算问题考侧重考查考生对常见方法技巧的理解、掌握与灵活运用。

在本文中对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用的凑整法、尾数法、分组或消去法、公式法、估算法方法等方法一一进行了解读。

计算问题的各种方法技巧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用的主要有:凑整法、尾数法、分组或消去法、公式法、估算法等。

在下文中0(将对这些方法一一进行解读。

凑整法:就凑整法而言,在看到25和4时将这两者组合起来优先相乘,这是大家对凑整法的最初印象,也是凑整法最基本的应用。

但这种考查方式在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很少出现了。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对凑整法的要求提高到考生能够自己想到凑出适当的数来满足凑整法的需求,例如看到25时,不能寄希望于考题中给出一个4,而要想到自己去搭配一个4.凑整法的再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是:明白凑整法更本质的是一种思想。

这种思想是要求考生能够在考题中凑出任何自己需要的数字,这个数字不一定是25或者125,而是自己需要的数字,例如在星期日期问题中,本质的凑整是凑出7这个常用数字。

尾数法:尾数法是数量关系中特别常用的方法,其适用的范围并不局限于计算问题,而是可以广泛的应用到各种数量关系的问题中。

应用尾数法的要求就是:选项中出现尾数不同。

在计算的时候,要时刻注意是不是可以应用尾数法。

分组或消去法:在计算问题中,如果题目项数比较多时,常见的思路有两个,一是分组,二是消去。

所谓分组,就是对题目中给出的各个项,在适当的划分后可以保证每一组内都等于同一个数,则分组可以快速得到相应的答案。

所谓消去,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分组,其特殊在分组后每组内的值都为零,也即相应的项完成一个相消的关系。

公式法: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数学运算部分常用公式并不多,诸如完全平方和差公式、立方和差公式、平方差公式等,在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考查较少,记住公式即可。

行测速算技巧公式法

行测速算技巧公式法

行测速算技巧公式法行测考试中,速算技巧可是能让咱们在考场上如虎添翼的好帮手。

今儿就跟大家唠唠这神奇的公式法。

咱先来说说啥是公式法。

其实啊,就是通过一些已经被验证过的、固定的数学公式来快速解决计算问题。

就像给咱们配了一把万能钥匙,遇到特定类型的锁,一用就开,又快又准!比如说,在等差数列的计算中,有个公式:总和 = (首项 + 末项)×项数 ÷ 2 。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给学生们讲这个公式的时候,有个小家伙瞪着大眼睛问我:“老师,这公式咋来的呀?”我就跟他们说:“咱们来假设一个等差数列,1、3、5、7、9,首项是 1,末项是 9,项数是 5 。

那咱们把这些数字两两相加,1 + 9 = 10,3 + 7 = 10,是不是刚好能凑出一样的和?一共能凑出多少对呢?就是项数除以2 这么多对。

所以总和就是(首项 + 末项)×项数 ÷ 2 啦。

”这一下子,孩子们都恍然大悟。

再比如,在等比数列中,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 - 1) ,其中 a1是首项,q 是公比,n 是项数。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啊,假如有一个等比数列,首项是 2,公比是 3,要算第 4 项是多少。

那就是 2 × 3^(4 - 1) =2 × 27 = 54 。

还有,在平均数的计算中,咱们有个公式:平均数= 总和÷个数。

这就好比咱们分糖果,一堆糖果总数知道了,要分给几个人也知道了,那每人能拿到多少,用这个公式一算就清楚。

还有平方差公式:(a + b)(a - b) = a^2 - b^2 。

这在简化计算的时候可太有用了。

比如说,计算 48×52 ,咱们就可以把它变成 (50 - 2)×(50 + 2) ,然后用平方差公式,就等于 50^2 - 2^2 = 2500 - 4 = 2496 。

总之啊,这些公式就像是咱们数学世界里的秘密武器,掌握好了,就能在行测的战场上大杀四方。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暑期向前冲资料分析:数据计算技巧(1)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暑期向前冲资料分析:数据计算技巧(1)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暑期向前冲资料分析:数据计算技巧(1)从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部分题目的特点来看,数据的计算量不大,利用常见的技巧化简之后即可估算出答案的范围,从而排除错误选项。

中公教育专家将按照考生在考试中的应用频率进行排序,分两次介绍八种常用计算技巧。

希望考生准确把握技巧的精髓,从而能够快速解题。

尾数法主要指通过运算结果的末位数字来确定选项,因此若选项中末尾一位或者几位各不相同,可以通过尾数法判断答案。

在资料分析中常用于和、差的计算,偶尔用于乘积的计算。

尾数可以指结果的最末一位或者几位数字。

1.加法中的尾数法两个数相加,和的尾数是由一个加数的尾数加上另一个加数的尾数得到的。

示例:2452+613=3065,和的尾数5是由一个加数的尾数2再加上另一个加数的尾数3得到的。

2.减法中的尾数法两个数相减,差的尾数是由被减数的尾数减去减数的尾数得到的,当不够减时,要先借位,再相减。

示例:2452-613=1839,差的尾数9是由被减数的尾数2借位后再减去减数的尾数3得到的。

3.乘法中的尾数法两个整数相乘,如果积的所有有效数字都保留,那么积的尾数是由一个乘数的尾数乘以另一个乘数的尾数得到的。

示例:2452×613=1503076,积的尾数6是由一个乘数的尾数2乘以另一个乘数的尾数3得到的。

首数法与尾数法类似,是通过运算结果的首位数字或前两、三位数字来确定选项的一种方法。

除适用于选项中首位数字或前几位数字各不相同的情况外,还可用于分数的大小比较,如各分数的分子、分母位数相同,可根据化为小数时的首数大小找出最大和最小的分数。

首数法一般运用于加、减、除法中,在除法运算中最常用。

1.加法中的首数法两个数相加,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和的首数是由一个加数的首数加上另一个加数的首数得到的,但还要考虑首位后面的数相加后是否能进位;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时,和的首数与较大的加数一致或者为较大的加数的首数加1。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四大速算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四大速算技巧

资料分析四大速算技巧(一)李委明提示:“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

例如: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差分数...”作比较...:..“大分数...”与.“小分数...”代替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11/1.4代替324/53.1与313/51.7作比较”,因为11/1.4>313/51.7(可以通过“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简单得到),所以324/53.1>313/51.7。

特别注意:一、“差分法”本身是一种“精算法”而非“估算法”,得出来的大小关系是精确的关系而非粗略的关系;二、“差分法”与“化同法”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化同法紧接差分法”与“差分法紧接化同法”是资料分析速算当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形。

三、“差分法”得到“差分数”与“小分数”做比较的时候,还经常需要用到“直除法”。

四、如果两个分数相隔非常近,我们甚至需要反复运用两次“差分法”,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但如果运用熟练,同样可以大幅度简化计算。

【例1】比较7/4和9/5的大小【解析】运用“差分法”来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关系:大分数小分数9/5 7/49-7/5-1=2/1(差分数)根据:差分数=2/1>7/4=小分数因此:大分数=9/5>7/4=小分数李委明提示:使用“差分法”的时候,牢记将“差分数”写在“大分数”的一侧,因为它代替的是“大分数”,然后再跟“小分数”做比较。

公务员考试十大速算技巧(完整版)

公务员考试十大速算技巧(完整版)

★【速算技巧一:估算法】“估算法”毫无疑问是资料分析题当中的速算第一法,在所有计算进行之前必须考虑能否先行估算。

所谓估算,是在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一般在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

估算的方式多样,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多加训练与掌握。

进行估算的前提是选项或者待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并且这个差别的大小决定了“估算”时候的精度要求。

★【速算技巧二:直除法】李委明提示:“直除法”是指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或首两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

“直除法”在资料分析的速算当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并且由于其“方式简单”而具有“极易操作”性。

“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一、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最大/小的数为最大/小数;二、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

“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一、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二、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三、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要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

【例1】56.10134.489294.13343.559310.7454.813222.0349.738、、、中最大的数是( )。

【解析】直接相除:30.2294.837=30+,10.7454.8132=30-,94.13343.5593=30-,56.10134.4892=30-, 明显30.2294.837为四个数当中最大的数。

【例2】324094103、328954701、239553413、128941831中最小的数是( )。

【解析】32409/4103、23955/3413、12894/1831都比7大,而32895/4701比7小,因此四个数当中最小的数是32895/4701。

李委明提示:即使在使用速算技巧的情况下,少量却有必要的动手计算还是不可避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公务员考试行测速算技巧每日一练(7月22日)一、单选题(每题1分,以下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错选均不得分)1、传统的创新观念认为创新没有固定结构,不遵从规则和模式。

想要成为创新者的人被告知要“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尽情拓展思路,用与你的产品和服务毫不相关的东西做类比”。

我们则主张一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在众所周知的框架内思考,不要跳出它的范围。

人在专注于某个状况或问题的内部因素时,创造力才是最强的,通过对某个特定的创新任务进行界定,之后对其外延加以封闭,由此,我们大多数人才可能会更具持久的创造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专注是提升创造力的重要影响因素B.框架内的思维往往会更有助于创新C.忽视规则和模式的观念不利于激发创造力D.没有固定结构的创新会限制创新者的思维2、从统计学角度看,用平均数指标反映趋势虽精确敏感,但也有其致命弱点,尤其是平均数的“”,很容易掩盖个体之间的差异。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以管窥天 B.削峰填谷C.大而化之 D.等量齐观3、①各国对于发动机的制造工艺是严格保密的,甚至对一些顶级的发动机严格控制出口②发动机可以说是工业的心脏③因此,自主研发成为治愈中国工业“心脏病”最为现实的选择④发动机制造水平上不去,是中国工业的“心脏病”⑤这使得进口高级发动机的生产线成为奢望⑥从轮船、汽车、飞机到火箭,都离不开发动机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②⑥④①⑤③B.⑥④②⑤①③C.①③⑤④⑥②D.④②⑥③①⑤4、交流是复杂的艺术,有声语言并不是表达意义的唯一方式,辅以动作和面部表情,可以使表达生动形象,也折射出历史和文化智慧的光芒。

各民族间的形体语言,有的形式和意义相同(如握手致意),有的虽然形式相同,意义却。

如果不能正确解读就可能产生误会,甚至引起严重的后果。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南辕北辙 B.针锋相对C.截然相反 D.纷繁复杂5、在美国的电影院线,无论是重磅大片,还是低成本制作,票价都是相同的。

这看上去并不符合“需求大小决定价格高低”的经济学理论。

有研究人员指出,任何一家影院同期上映的所有电影票价均相同,这一现象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

不仅电影业如此,体育赛事和演出也都遵循这一规律。

虽然在某些时候和某些地区,机动定价能够使电影公司和影院获得更高的收益,但对于影院来说,保持不同电影的票价相同仍然利大于弊。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A.不同电影票价相同对影院更有利的原因B.美国电影行业确定票价的主要参考因素C.电影制作成本和观众需求与影片定价的关系D.体育赛事和演出等其他行业票价的形成规律6、新闻是客观的报道,评论是主观的判断,评论要想摆脱主观臆断而尽可能保持客观理性,必须以新闻事实为基础,而不是依靠自己的想象。

这决定了评论永远只能跟在新闻的后面,根据新闻事实,作出相应的评论和价值判断,而不能跑在新闻的前面,不能作出超越新闻事实的判断,不能根据碎片化的想象拼凑出一个事实,然后大加挞伐。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A.评论是新闻报道的延伸B.评论源于新闻却高于新闻C.评论是对新闻事实的提炼与升华D.评论虽有主观性但仍须基于新闻事实7、尽管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但却迫在眉睫,不容。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是对立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一定要以环境的能力为基础;另一方面,环境保护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会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推脱承受抑制B.推脱承载制约C.推托承受抑制D.推托承载制约8、根据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可以将产业划分为不同类型。

下列对应错误的是()A.土地密集型产业——畜牧业、采掘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钢铁业、化工业C.技术密集型产业——微电子工业、现代制药业D.资本密集型产业——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9、回溯整条产业链,中国奶粉业的困境是上游小农经济的困境。

中国处于人口出生高峰期,所需奶粉量与出产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高质量的奶源是稀缺产品,尤其在草场退化,奶农自养为主的今天,传统的畜牧模式已经成为中国奶粉发展最大的掣肘。

我国的奶源无法满足暴涨的市场需求,如果要保障有质量的奶源,需要将目前的小农式散养模式,转变为工业牧场式养殖模式,而这需要土地流转、农业人口分流、原始资本大量投入等诸多根本性改革,难度比恢复奶粉信用还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中国奶粉业()A.产业链布局上存在先天不足B.从生产模式上变革困难重重C.短时间内难以摆脱进口依赖D.恢复自身行业信用尚待时日10、下列俗语与对应的成语,二者本意所指属于同一物理现象的是()A.宝剑锋从磨砺出——百炼成钢B.酒香不怕巷子深——近朱者赤C.小小秤砣压千斤——举重若轻D.近水楼台先得月——海市蜃楼11、在嘈杂环境下,大脑会自动不熟悉的人的声音,只身边熟人所发出的声音。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不熟悉的话语声只好面对的命运。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筛选保留置若罔闻B.过滤接收充耳不闻C.淘汰选择灰飞烟灭D.排除存储烟消云散12、1996年,意大利帕尔马的脑科学研究人员发现,在猴子大脑里存在一种特殊的细胞,叫镜像神经元。

让猴子看到或听到一个动作,当它自己做这一动作时,这些细胞会兴奋。

后来的研究证明,人脑中也存在这种镜像神经元,能够感受对象的害怕和愤怒、难过和恶心;复杂的感受如害羞、孤独和不受欢迎,也都能够通过镜像神经元明显地感受到。

当我们看到别人的表情或者经历过的情感状态,镜像神经元就会被激活,让我们体验到他人的感受,走进别人的情感世界。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A.“同情”的魔力 B.何谓神经元C.脑科学的新发现 D.“爱”的潜在根源13、广义相对论发表以来,一直是最成功的引力理论,已经了无数次的天文观测和各种实验的检验。

但是几乎所有这些都是在弱引力场下,检验爱因斯坦引力和牛顿引力的微小差别。

如果想使爱因斯坦引力的效应比较明显,则需要在强引力场中才能发生,而这方面的检验还是非常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经历罕见 B.经过需要C.通过迫切 D.经受缺乏14、新闻是客观的报道,评论是主观的判断,评论要想摆脱主观臆断而尽可能保持客观理性,必须以新闻事实为基础,而不是依靠自己的想象。

这决定了评论永远只能跟在新闻的后面,根据新闻事实,作出相应的评论和价值判断,而不能跑在新闻的前面,不能作出超越新闻事实的判断,不能根据碎片化的想象拼凑出一个事实,然后大加挞伐。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A.评论是新闻报道的延伸B.评论源于新闻却高于新闻C.评论是对新闻事实的提炼与升华D.评论虽有主观性但仍须基于新闻事实15、缺乏必要的试错机制,很多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对改革创新都心存情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导致改革创新动力普遍不足。

以此来看,“改革失败”的责任,创造一个宽容的创新环境,才能让更多的政府部门和官员“甩开膀子”谋改革、搞创新。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畏难豁免 B.紧张宽恕C.侥幸淡化 D.抵触忽略16、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深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国际经济环境因素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稳定性的影响越来越大,需要我们密切关注,谨慎对待。

目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粮食和食用油价格上涨对我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造成国内市场相关商品价格上涨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这种输入型成本推动造成的价格上涨的影响,将随着我国对国外石油等重要资源性商品依赖程度的上升,而变得越来越大,可能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长期因素,对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我国输入型成本将随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不断增高B.我国对外依赖型经济模式是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C.国际市场价格对我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很大D.要重视国际经济因素对我国经济稳定性的影响17、据报道,某卫视的亲子节目核心观众群女性观众占比近2/3。

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晚上,年轻的母亲独自带着年幼的孩子,在家看电视上的“爸爸带孩子”,而年轻的爸爸也许还在加班、在应酬,也许只是待在卧室里打游戏、玩电脑——他们的孩子依然延续着没有父亲陪伴的故事。

事实上,这种现象同样发生在母亲身上,在不少现代家庭,养育孩子的职责主要推到上一代老人身上。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A.父母亲情教育缺席现代的家庭生活B.在现实生活中亲子教育的主体缺位C.当下亲子节目赢得共鸣的真正原因D.现实生活中父母与子女间缺少交流18、一跨国企业计划7月份在全球两个大城市同期举办大型室外活动。

为避免降雨影响活动效果,选择下列哪两个城市最为合理()A.北京和纽约 B.东京和马德里C.上海和伦敦 D.罗马和洛杉矶19、缺乏必要的试错机制,很多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对改革创新都心存情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导致改革创新动力普遍不足。

以此来看,“改革失败”的责任,创造一个宽容的创新环境,才能让更多的政府部门和官员“甩开膀子”谋改革、搞创新。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畏难豁免 B.紧张宽恕C.侥幸淡化 D.抵触忽略20、广义相对论发表以来,一直是最成功的引力理论,已经了无数次的天文观测和各种实验的检验。

但是几乎所有这些都是在弱引力场下,检验爱因斯坦引力和牛顿引力的微小差别。

如果想使爱因斯坦引力的效应比较明显,则需要在强引力场中才能发生,而这方面的检验还是非常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经历罕见 B.经过需要C.通过迫切 D.经受缺乏21、中国历代统治者对户口的管理都极为重视,他们将户口多寡作为国力盛衰与社会治乱的标志,建立了从中央至州、县、乡的完备户籍管理体系,但究其原因,是将户籍作为调派劳役、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以此维护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特权。

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烙印,纵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那道印痕仍难以抹去。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A.户籍管理体系的文化背景B.户籍制度存在的历史根源C.中国古代户籍管理体系的构建方式D.户籍制度对维护政治统治的深远影响22、根据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可以将产业划分为不同类型。

下列对应错误的是()A.土地密集型产业——畜牧业、采掘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钢铁业、化工业C.技术密集型产业——微电子工业、现代制药业D.资本密集型产业——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23、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十二万字以上的帛书,其中有一部失传已久的《相马经》,是我国动物学、畜牧学的重要文献。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已从车战演变到骑兵作战,马的身价愈来愈高。

传说中的相马专家是伯乐,事实上,这类专家数量众多,《吕氏春秋》就提到十个相马家,《史记》也提到“以相马立命天下”的人士,这些都可以证明古人对相马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