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工业流程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工业流程题(含答案)
一、海水资源的多重利用
1.制盐工业: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 外,还含有MgCl 2、CaCl 2、Na 2SO 4以及泥沙等杂质。
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溶解
BaCl Na 蒸发、结晶、烘干粗盐2NaOH 2CO 3HCl
精盐
过量④过量过量①②③⑥⑦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 。
(2)第②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 (填化学式,下同),第⑥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 。
(3)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 4、Mg(OH)2、 (填化学式)。
(4)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 代替NaOH ,理由是 。
(5)在制备精盐的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是否可以颠倒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 __。
2.金属镁的冶炼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氯
化镁。
下图是从海水
中提取镁的简单流
程。
上述提取Mg 的过程中,试剂A 最好选用 (从我市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考虑)。
沉淀B 与试剂C 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沉淀B 的化学式为 ,由无水MgCl2制取Mg 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电解无水MgCl 2的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
海水本身就是含有MgCl 2的溶液,它与通过步骤①、②得到的MgCl 2溶液有何不同:。
3.氨碱工业
海水“制碱”。
下图是海水
“制碱”的部分简单流程。
步骤Ⅲ、步骤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制氨盐水的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
如果反过来,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会降低。
这是因为 。
已知有关物质重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NH 4Cl +X====2NH 3↑+CaCl 2+2H 2O NH 4Cl ==== NH 3↑+HCl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拓展)
(1)盐水精制的过程是除去溶液中各种杂质的过程。
为将盐水中含有的Ca 2+、Mg 2+等沉积,可以向其一和加入过量纯碱.此时将混合液中不溶物除去的方法是 ;溶液中多余的纯碱可以加 试剂来除去。
(2)氨碱工业最关键的一步是:在加压的条件下不断向饱和的氨盐水中通人二氧化碳气体,溶液中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
试分析该流程需要加压条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3)在氨碱工业的历史上.如何处理流程中剩余的氯化铵溶液,出现了两种工艺:一是“索尔维法”.即在氯化镀溶液中加入物质X (填化学式),产生了可循环使用的氢气和大量固体废弃物氯化钙;二是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即在氯化铵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钠晶体.降低了氯化氨的 ,使氯化铵晶体单独析出得到另一种产品——氮肥.氯化钠溶液则可以循环利用。
(4)在氨碱工业处理剩余的氯化铵溶液时.为何不直接蒸发结晶析出氯化铵固体? 答: 。
二、传统能源工业(化石燃料的利用、及合成氨工业等)
1、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
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
B .由煤加工成焦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 .家用“液化石油气”就是煤隔绝空气加热得到的产品
D .煤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2)煤的加工产品有很多用途,其中焦炭广泛应用于炼铁。
右图是高炉炼铁的示意图。
请根据图例回答:
①焦炭在炼铁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
②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炼铁的原理 ;
③高炉炼铁会产生大量的高炉气体,其主要成分是高浓度的CO
和氧化铁尘粒。
请你对高△
炉气体的处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
(3)化肥厂生产合成氨的原料是煤、空气、水。
生产简要流程如下:
煤气发生炉中主要反应:① C + O 2 = CO 2;② C + H 2O = CO + H 2。
两个反应必须进行调控才能保持一定的炉温。
判断:反应②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将合成的氨气部分通入碳化塔,既除去了二氧化碳又得到了化肥NH 4HCO 3,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石灰石工业
1、用作牙膏摩擦剂的轻质碳酸钙可以用矿石A 来制备,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2种转化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a .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CO 2+Ca(OH)2===CaCO 3↓+H 2O , CaCO 3+ H 2O + CO 2===Ca(HCO 3)2;
b .碳酸氢钙微溶于水,微热易分解:
Ca(HCO 3)2===== CaCO 3↓+H 2O+ CO 2↑;
c .生石灰与水充分反应后可得到颗粒非常细小的熟石灰浆。
(1)小王主张用流程①、②、④和操作Ⅱ的设计,认为其工艺简单。
请写出反应①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④ ;
操作Ⅱ包括 等工序。
(2)制轻质碳酸钙时,D 为 (选填“悬浊液”或“溶液”或“乳浊液”),
理由是: .
(3)小李认为流程①、②、③和操作I 比小王的主张更好,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操作I 包括搅拌和微热等工序。
四、污水处理工业
1、有一种工业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少量的银离子以及污泥。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回收银和硫酸亚铁晶体。
方案流程如下:
煤、空气、水 水 微热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需加入的物质是,分离所得混合物的方法是。
(2)步骤③中:需加入的物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某同学认为经过步骤②后所得固体就是纯净的银,不需要进行步骤③,你认为是否合理?,理由是 .
(4)步骤④的操作是,溶液2和溶液3为什么要混合? .
五、金属回收工业
1、坐落于常熟的江苏常福电缆厂是一家以生产电缆类产品为主的企业.在电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如:零碎电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得知这一情况后,围绕“从含铜废料中回收铜”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甲同学根据已学知识,提出了一套回收方案:
乙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方程式为:2Cu+2H2SO4+O2 2CuSO4+2H2O),于是他提出了另一套方案:
(1)甲方案的②③三个步骤中,与铜或铜的化合物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②;③.
(2)从环保角度对两套方案的不同部分进行比较,你认为 (选填“甲”或“乙”)的方案更合理.理由是:.
(3)丙认为,无论是甲还是乙的方案,在“加铁屑”这一步时,应该加入略过量的铁屑.你认为丙这么说的道理是:.
丁又提出了疑问:“如果铁过量,剩余的铁会混在红色粉末中,该用什么化学方法处理?”.请提出你的想法:.
(4)最后,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但同时指出:方案最后一步所得浅绿色滤液结晶后,会得到一种俗称“绿矾”的工业产品,可增加经济效益.请写出使“绿矾”结晶的两种可能方法:、 (“绿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高温
答案
1.制盐工业答案:(1)加快粗盐溶解 (2)Na 2SO 4 NaOH 、Na 2CO 3 (3)CaCO 3、BaCO 3
(4)会引进新的杂质KCl (5)不可以。
碳酸钠作用是既除去Ca 2+,又除去多余的氯化钡
(6)除去多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2、 Mg(OH)2 MgCl 2 通电 Mg+Cl 2↑ 后者是经过富集和分离后的溶液(或海水中含有氯化钠等多种溶质,氯化镁的浓度很低)
3、 NaCl+NH 3+H 2O+CO 2=NaHCO 3+NH 4Cl 2NaHCO 3△ Na 2CO 3+ H 2O+CO 2↑ 氨气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更易于吸收二氧化碳
(拓展)(1)过滤 盐酸 (2)促进更多CO 2溶解反应充分 (3)C a (O H )2 溶解度(4)氯化铵受热易分解
二、传统能源工业
(1)AD (2)①制取CO 、提供热量②Fe 2O 3 + 3CO 2Fe + 3CO 2③回收利用
(3)吸收 CO 2 + NH 3 + H 2O = NH 4HCO 3
三、石灰石工业
四、污水处理工业(1).Fe 过滤
(2).稀硫酸 Fe+H 2SO 4=FeSO 4+H 2 ↑
(3).不合理 因为要使Ag + 完全置换出来,必须加入过量的铁
(4).两种滤液中都含有硫酸亚铁,可得到更多的硫酸亚铁,综合利用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五、金属回收工业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A ~I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 是红棕色粉末,A 、C 常温下是气体,A 和B 在高温下反应能生成C 和D ;B 和E 反应生成黄色的G 溶液;F 溶液和G 溶液反应能生成H 、I 两种沉淀,其中H 不溶于稀硝酸。
(1)物质I 的化学式是____;固态C 的俗名是____。
(2)A 和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B 和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该反应在工业上可用于____。
(3)物质F 属于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4)F 和G 的反应属于___(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3Fe(OH) 干冰 2323CO+Fe O 3CO +2Fe 高温
23242432Fe O +3H SO Fe SO +()3H =O 除铁锈 碱 复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
B 是红棕色粉末,则B 是氧化铁;A 、
C 常温下是气体,A 和B 在高温下反应能生成C 和
D ,则A 是一氧化碳,C 是二氧化碳,D 是铁;根据H 是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则H 可能是硫酸钡或氯化银;由于F 溶液和G 溶液反应能生成H 、I 两种沉淀,则H 是硫酸钡,I 是氢氧化铁,G 是硫酸铁,F 是氢氧化钡;B 和
E 反应生成黄色的G 溶液;则E 是硫酸。
【详解】
(1)I 是氢氧化铁,化学式为3Fe(OH),C 是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的俗名是干冰;故填:3Fe(OH),干冰。
(2)A 和B 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323CO+Fe O 3CO +2Fe 高温,B 和E 是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3242432Fe O +3H SO Fe SO +()3H =O ,该反应在工业上也用于除铁锈;故填:2323CO+Fe O 3CO +2Fe 高温,23242432Fe O +3H SO Fe SO +()3H =O ,除铁锈。
(3)F 是氢氧化钡,属于碱,故填:碱。
(4)F 和G 的反应是氢氧化钡和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硫酸钡的反应,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且有沉淀产生,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故填:复分解反应。
3.如图是命题老师智能手机的屏幕解锁图形,好像有点简单哦。
若A 、B 、C 、D 、E 、F 、G 分别是炭粉、水、二氧化碳、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铁溶液中的一种,其中B 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C 是人体胃液中的主要成分。
图中“一”表示两物质能发生反应。
请完成下列各题:
(1)C 、D 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
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A 与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E 与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要用实验的方法证明F 和G 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_。
【答案】HCl Fe 2O 3 红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2FeCl 3+3Ca (OH )2=2Fe (OH )3↓+3CaCl 2 C+CO 2
高温2CO 紫色石蕊试液
【解析】
【详解】
由于B 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所以B 是氢氧化钙;C 是人体胃液中的主要成分,所以C 是盐酸;盐酸还能与氧化铁反应,所以D 是氧化铁;氧化铁除了能和盐酸反应外还能和炭粉反应,所以E 是炭粉;炭粉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F 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所以G 是水;A 是氯化铁,把以上各物质代入框图进行验证,符合题意要求。
故A 是
氯化铁;B是氢氧化钙;C是盐酸;D是氧化铁;E是炭粉;F是二氧化碳;G是水。
(1)C是盐酸,化学式是HCl;D是氧化铁,化学式是Fe2O3两者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现象是红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2)氯化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2FeCl3+3Ca(OH)
2
=2Fe(OH)3↓+3CaCl2;炭粉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CO2高温
2CO;
(3)通过紫色石蕊试液颜色的改变来判断二者发生了反应。
故答案为:
(1)HCl Fe2O3 红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2)2FeCl3+3Ca(OH)2=2Fe(OH)3↓+3CaCl2 C+CO2高温
2CO;
(3)紫色石蕊试液
【点睛】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4.下图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A为常见的化肥,B、D、G、N为气体,且N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C常温下为无色液体,甲的溶液为蓝色,H和I为红色固体。
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B:_____;E:_____。
(2)反应②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其名称为_____。
(3)反应③在医学上曾用于检验_____病。
(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①_____;④_____。
【答案】NH3 Cu(OH)2光合作用糖尿 NH4HCO3
NH3↑+H2O+CO2↑
3CuO+2NH3高温
3Cu+3H2O+N2
【解析】【分析】
根据”B、D、G、N为气体,且N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则N为氮气;根据“A为常见的化肥“,“C常温下为无色液体,甲的溶液为蓝色,H和I为红色固体”,结合图框,则反应②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其名称为光合作用;而反应③在医学上曾用于检验糖尿病,因为葡萄糖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葡萄糖酸、氧化亚铜和水,故推测A 为碳酸氢铵,B为氨气、C为水、D为二氧化碳、E为氢氧化铜,F为有机物葡萄糖,H为氧化亚铜,G为氧气,I为铜,甲可能为硫酸铜溶液,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
(1)根据分析,物质B、E的化学式分别为:NH3;Cu(OH)2。
(2)反应②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其名称为光合作用。
(3)反应③在医学上曾用于检验糖尿病。
(4)反应①为碳酸氢铵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H4HCO3∆
NH3↑+H2O+CO2↑ ;
反应④为氧化铜与氨气反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CuO+2NH3高温
3Cu+3H2O+N2。
故答案为:
(1)NH3;Cu(OH)2.(2)光合作用。
(3)糖尿。
(4)NH4HCO3∆
NH3↑+H2O+CO2↑;3CuO+2NH3
高温
3Cu+3H2O+N2。
5.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丙、X、Y、Z六种物质,其中连线两端的甲、乙、丙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X、Y、Z之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
(1)若Y为黑色固体氧化物,Z为蓝色溶液,则Y为_____ (填物质名称),X生成Y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2)若甲为胃酸的主要成分,乙为一种常见的碱:则乙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_____。
(3)若X、Y、Z为三种常见物质,且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分别属于金属氧化物、碱、盐,则物质Z的一种用途是_____。
【答案】氧化铜化合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 建筑材料
【解析】
【详解】
根据甲、乙、丙、X、Y、Z六种物质,其中连线两端的甲、乙、丙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Y是黑色氧化物,且能得到蓝色溶液,所以Y是氧化铜;甲为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甲是盐酸,乙可改;X、Y、Z为三种常见物质,且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分别属于金属氧化物、碱、盐,所以X是氧化钙,Y是氢氧化钙,Z是碳酸钙.
(1)Y为黑色固体氧化物,Z为蓝色溶液,所以Y是氧化铜,Z是铜盐溶液,可以是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生成X,X能生成氧化铜,所以X是铜,需要通过化合反应生成氧化铜;
(2)甲为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甲是盐酸,乙为一种常见的碱,所以乙可以是氢氧化钙,丙能与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所以丙是碳酸钠(或碳酸钾),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X、Y、Z为三种常见物质,且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分别属于金属氧化物、碱、盐,所以X是氧化钙,氧化钙能生成氢氧化钙,所以Y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生成碳酸钙,所以Z是碳酸钙,常用作建筑材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物质Z的一种用途是建筑材料。
故答案为:(1)氧化铜,化合反应;(2)Ca(OH)2+Na2CO3=CaCO3↓+2NaOH;(3)建筑材料。
6.物质A﹣G分别代表氧气、碳酸钠、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一氧化碳、氧化铁、水七种物质中的一种,把它们排列成如图所示的“大雁阵”。
图中连线表示两种相邻物质之间能相互转化或相互反应。
已知D是一种盐,A、E、F常温下呈气态,A、B是人的生命活动中两种最重要的物质。
请回答相关问题:
(1)D的化学式是_____。
(2)写出一个D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反应。
(3)写出E转化成F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大雁阵”中的G是一只漂亮的_____色“大雁”。
【答案】Na2CO3 Ca(OH)2+Na2CO3=CaCO3↓+2NaOH复分解 CO2+C 高温
2CO 赤红
【解析】【分析】
根据“物质A ﹣G 分别代表氧气、碳酸钠、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一氧化碳、氧化铁、水七种物质中的一种,把它们排列成如图所示的“大雁阵”。
图中连线表示两种相邻物质之间能相互转化或相互反应。
已知D 是一种盐,A 、E 、F 常温下呈气态,A 、B 是人的生命活动中两种最重要的物质”,则推测:A 为氧气,B 为水,C 为氢氧化钠,D 为碳酸钠,E 为二氧化碳,F 为一氧化碳,G 为氧化铁,代入检验。
【详解】
(1)根据分析,D 的化学式是Na 2CO 3。
(2)写一个D 转化成C 的化学方程式为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 (OH )2+Na 2CO 3=CaCO 3↓+2NaOH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
(3)E 转化成F ,即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C 高温
2CO 。
(4)“大雁阵”中的G 为氧化铁,是一只漂亮的赤色“大雁”。
故答案为:
(1)Na 2CO 3;(2)Ca (OH )2+Na 2CO 3=CaCO 3↓+2NaOH ,复分解。
(3)CO 2+C
高温
2CO 。
(4)赤红
【点睛】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
7.已知A ~G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发生反应。
已知A 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E 是最轻的气体,B 和D 所含元素相同。
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G 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F→E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反应。
【答案】HCl CO 中和酸性土壤 2222H O 2H +O ↑↑通电
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
A ~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A 是盐酸,E 是最轻的气体,所以E 是氢气,氢气和F 可以相互转化,F 会与氧化钙反应,所以F 是水,水和氧化
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G 是氢氧化钙,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B 和D 含有相同的元素,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 是二氧化碳,D 是一氧化碳,A 能够和C 反应,C 能够和D 一氧化碳反应,因此C 是金属氧化物,因此C 可以是氧化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详解】
(1)A 是盐酸,化学式是HCl ,D 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
(2)G 是氢氧化钙,可以中和酸性土壤等。
(3)F→E 是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222H O 2H +O ↑↑通电
,
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
8.某同学将mgZn 加入一定质量的AgNO 3和Cu (NO 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g 。
则:
(1)写出溶液中发生的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滤渣中一定含有②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滤渣成分和与滤渣成分对应的滤液中溶质成分,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
_____
【答案】()332=Z Zn+2AgNO NO n +2Ag (或()2332)=Zn Zn+Cu(NO NO +Cu ) 硝酸锌
【解析】 【分析】
根据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将Zn 加入一定质量的AgNO 3和Cu (NO 3)2的混合溶液中时,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进行分析。
【详解】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 >Cu >Ag ,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 (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 ,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
3
32
Zn +2AgNO =Zn NO +2Ag 65
216
()
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固体质量增加的过程;
()()
Zn+Cu NO=Zn NO+Cu
3232
6564
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固体质量减少的过程。
而反应前后固体质量都是mg,说明硝酸银被置换完了,硝酸铜也发生了置换反应,因此滤渣一定含有银和铜,可能含有锌;滤液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
(2)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