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23-2_真题-无答案(3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23-2
(总分80,考试时间90分钟)
1. A1型题
1. 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
A. 推动作用
B. 温煦作用
C. 防御作用
D. 气化作用
E. 固摄作用
2. 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不适宜采用塞因塞用法治疗
A. 真实假虚证
B. 真寒假热证
C. 真热假寒证
D. 真虚假实证
E. 虚实夹杂证
3.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属于
A. 反治法
B. 从治法
C. 治标法
D. 标本兼顾法
E. 以上都不是
4. 外感风寒化热,与下列哪种因素密切相关
A. 居住环境
B. 气候特点
C. 饮食不节
D. 体质因素
E. 以上都不是
5. 瘀血所导致的出血特点是
A. 血色浅淡
B. 血色暗红,或有血块
C. 血色鲜红
D. 伴有腹部胀痛
E. 以上都不是
6. 邪的致病特点为
A. 开泄
B. 粘滞
C. 收引
D. 升散
E. 趋下
7. 七情致病影响脏腑气机,下述哪项错误
A. 怒则气上
B. 喜则气缓
C. 悲则气消
D. 思则气结
E. 恐则气乱
8. 《素问.灵兰秘典论》记载:"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其中"主"是指
A. 宇宙
B. 脑
C. 黄帝
D. 歧伯
E. 以上都不是
9. 气虚之人外感,治以益气解表,此属下列哪项治则
A. 扶正
B. 祛邪
C. 标本兼治
D. 急则治标
E. 缓则治本
10. 可引起二便失禁,骨酸痿软,遗精等表现的情志异常是
A. 过度悲伤
B. 过度愤怒
C. 突然受惊
D. 喜乐过度
E. 恐惧过度
11. 《素问.灵兰秘典论》记载:"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体现了
A. 脏腑各有其作用
B. 脏腑之间相互联系
C. 脏腑之间相互制约
D. 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E. 以上都不是
12. "阴平阳秘"和"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的理论,体现了
A. 阴盛阳衰
B. 阴阳两虚
C. 脏腑互克
D. 动态平衡
E. 新陈代谢
13. 塞因塞用不适于下列哪种病证
A. 脾虚腹胀
B. 血枯经闭
C. 肾虚小便不利
D. 气虚便秘
E. 气郁胀满
14. 药物中毒,其发病类型多为
A. 感邪即发
B. 伏而后发
C. 徐发
D. 继发
E. 复发
15. 扶正与祛邪并用,适用于下列哪一种病证
A. 邪气盛,正气未衰
B. 正气虚,邪气也不盛
C. 邪气盛,正气已虚
D. 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耐攻伐
E. 以上都不适宜
16. 下列哪一项为暑、燥、火三邪的共同致病特点
A. 开泄
B. 伤津
C. 耗气
D. 动血
E. 生风
17. 痰停于哪个部位可出现眩晕、昏冒
A. 心
B. 肺
C. 头
D. 咽
E. 胃
18. 由于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的病理状态,为
A. 由实转虚
B. 虚实夹杂
C. 真虚假实
D. 真实假虚
E. 因虚致实
19. 瘀血的病症特点,哪种说法不够准确
A. 刺痛
B. 胀痛
C. 出血
D. 淤斑
E. 痞块
20. 饮食五味失宜,引起"脉凝泣而变色"的是
A. 多食咸
B. 多食酸
C. 多食苦
D. 多食甘
E. 多食辛
21.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意义是
A.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B. 邪气伤人,正气必然受损
C. 正气充足,与邪抗争,祛邪外出
D. 正气旺盛,邪气难以入侵
E. 以上都不是
22. 下列关于整体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 人体各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C. 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
D. 人体各器官相互协调、相互影响
E. 以上都是
23. 下列阴阳失调的病机变化中,"阳"的含义为"阳邪"的是
A. 阴虚则阳亢
B. 阳盛则阴病
C. 阴盛则阳病
D. 阳损及阴
E. 阴盛格阳
24. 气随血脱的生理基础是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能载气
E. 以上都不是
25. 饮食五味偏嗜,引起"皮槁而毛拔"的原因是
A. 多食咸
B. 多食苦
C. 多食酸
D. 多食辛
E. 多食甘
26. 致病后引起人体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的邪气是
A. 风
B. 寒
C. 暑
D. 湿
E. 火
27. 阳病治阴的病理基础是
A. 阳虚
B. 阴虚
C. 阴阳两虚
D. 阳盛
E. 阴盛
28. 劳力过度,则损伤
A. 气
B. 血
C. 津
D. 液
E. 精
29. 阳损及阴的病机,主要是指
A. 阳气虚损,气化不利,水湿阴寒病邪积聚
B. 阳气偏盛,消灼阴液,阴液亏损
C. 阳热内盛,深伏于里,格阴于外
D. 阳气虚损,阴气失制而偏盛
E. 阳气虚损,累及阴液化生,阴亦亏
30. 火热内生的形成原因,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 精神情志刺激,气机郁结化火
B. 精亏血少,阴虚阳亢,虚热内生
C. 外感寒湿燥邪,郁久从阳化热
D. 火热邪气侵及机体,阳热亢盛
E. 食积郁久化热
3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 唯物论和辩证法
B.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C. 同一性和完整性
D.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E. 以上都不是
32.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最适用于
A. 阴盛则寒之证
B. 阳虚则寒之证
C. 阴损及阳之证
D. 阴盛伤阳之证
E. 以上都不是
33. 瘀血所致的疼痛特点是
A. 疼痛白天加重
B. 疼痛日晡加重
C. 疼痛在午间加重
D. 疼痛在夜间加重
E. 以上都不是
34. 真热假寒的病机是
A. 阳盛则阴病
B. 阴虚火旺
C. 阴盛格阳
D. 阳盛格阴
E. 以上都不是
35. 七情影响脏腑气机,怒则
A. 气上
B. 气下
C. 气消
D. 气结
E. 气缓
36. 劳动过度则耗气,可见
A. 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症
B. 纳呆、腹胀、便溏等症
C. 两胁胀痛、嗳气、太息等症
D. 气少力衰,神疲消瘦等症
E. 以上都不是
37. 致病后可导致肢体屈伸不利,头身疼痛的邪气是
A. 风
B. 寒
C. 湿
D. 燥
E. 火
38. 真寒假热的病机是
A. 阳盛则阴病
B. 阴虚火旺
C. 阴盛格阳
D. 阳盛格阴
E. 以上都不是
39. 饮在肠间,沥沥有声者称为
A. 痰饮
B. 悬饮
C. 支饮
D. 溢饮
E. 积饮
40. 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是
A. 调整阴阳
B. 调理气血
C. 扶正祛邪
D. 标本缓急
E. 因人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