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能力测试试卷B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能力测试试卷B卷
附答案
单选题(共45题)
1、肝藏血功能表现在
A.贮藏血液
B.调节血流量
C.防止出血
D.固摄血液
E.推动血行
【答案】 A
2、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教育最根本的特点是( )。

A.以升学为最终目的
B.升学是为了就业
C.以人为核心.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
D.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答案】 C
3、中国的书法字体主要有( )
A.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正楷
B.大篆、钟鼎文、楷书、行书、草书
C.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
D.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狂草
【答案】 C
4、许多上了年纪的老北京人都对小时候庙会上看到的绝活念念不忘,如今,这些绝活有了更为正式的称呼——民间艺术。

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中国民俗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城市环境不断变化,人们兴趣及爱好快速分流和转移,加上民间艺术人才逐渐消失,这一切都使民间艺术发展面临困境。

A.市场化是民间艺术的出路
B.民俗文化需要抢救性保护
C.城市建设应突出文化特色
D.应提高民间艺术人才的地位
【答案】 B
5、1954年,国际少年儿童书籍协会在苏黎士设立了以童话大师( )的名字命名的国际儿童文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这是20世纪儿童文学发展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A.夏尔?贝洛
B.卡洛尔
C.安徒生
D.格林兄弟
【答案】 C
6、下列观点不属于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是( )。

A.生物在代代相传的繁育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变异
B.变异的长期积累,导致各个物种出现千变万化
C.变异是长期存在、逐步发展的,进化是逐渐发生的
D.生物进化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幸者生存”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存在主义是19世纪流行于西方的哲学思潮
B.玛雅文化以南美洲的秘鲁为中心
C.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D.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
【答案】 D
8、当一只鱼鹰捕捉到一条白鲢、一条草鱼或一条鲤鱼而飞离水面时,往往会有许多鱼鹰几乎同时跟着飞聚到这一水面捕食。

但是,当一只鱼鹰捕捉到的是一条鲶鱼时,这种情况却很少出现。

以下哪项如果正确,最能合理地解释上述现象?( )
A.草鱼或鲤鱼比鲶鱼更符合鱼鹰的口味
B.在鱼鹰捕食的水域中,白鲢、草鱼和鲤鱼比较多见,而鲶鱼比较少见
C.白鲢、草鱼或鲤鱼经常成群出现,而鲶鱼则没有这种习性
D.白鲢、草鱼和鲤鱼比鲶鱼较易被鱼鹰捕食
【答案】 C
9、7.环境承载力是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量的限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保护环境承载力措施的是( )。

A.政府规定每平方公顷草场放牧的牧畜数量
B.某地政府出资修缮年久失修的道路,并规定载重超过20吨的车辆禁止通行
C.为防止外人随意游牧,政府将草场划分给牧民个人并在边界安装围栏
D.某风景旅游区规定,每天进入景区的旅游人数不得超过1000人
10、学生小勇沉迷游戏,班主任教育他要好好学习,而他却说:“学习是我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

”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正确,受教育是学生的权利,学生可以放弃
B.正确,玩游戏可以锻炼大脑,不妨碍学习
C.错误,努力学习是学生的义务
D.错误,学生必须尊重教师,必须对教师惟命是从
【答案】 C
11、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实行( )。

A.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B.校长负责制
C.教职工代表大会负责制
D.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答案】 B
12、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

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

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

王某的伤害由()承担责任。

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13、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
B.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C.古代诗歌按内容分为叙事诗、山水诗、科学诗、咏物诗四类
D.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
【答案】 C
14、备案号是"国妆备进字J××XXX×××"的是
A.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
B.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
C.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
D.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
【答案】 D
15、贯穿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和灵魂是( )
A.鼓励和赞美
B.职责和要求
C.权利和义务
D.爱与责任
【答案】 D
16、下列属于蒙古族特有的乐器的是( )。

A.手鼓
B.马头琴
C.弹布尔
D.扎木聂
【答案】 B
17、《朝花夕拾》、《子夜》、《激流》三部曲、《白洋淀纪事》这些作品与其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曹禺、茅盾、李健吾
B.鲁迅、茅盾、巴金、孙犁
C.郭沫若、曹禺、巴金、李健吾
D.郭沫若、茅盾、巴金、孙犁
【答案】 B
18、在Word中,添加下划线的快捷键是()。

A.Ctrl+O
B.Ctrl+I
C.Ctrl+U
D.Ctrl+B
【答案】 C
19、某节英语课上,吴老师让学生反复记忆当堂课的8个单词后,点名让小明上黑板默写这8个单词,小明写对了6个。

吴老师对写错的单词进行反复提醒,小明却怎么也写不出来,气得吴老师对小明说:“人家都是从哪跌倒从哪爬起来,你倒好,从哪跌倒,在哪跌死。

”吴老师的做法()。

A.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B.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C.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D.及时指出了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答案】 A
20、学生的( )体现在学生入学后,自然地把老师作为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的对象,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

A.主体性
B.创造性
C.依赖性
D.向师性
【答案】 D
21、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 )。

A.四条
B.六条
C.八条
D.十条
【答案】 B
22、孙老师给小华写了这样的评语:“填空题错了一题,其他题型全部答对,能够非常好地运用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等知识,等级评定为优秀。

”关于孙老师的做法,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孙老师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
B.孙老师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
C.孙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
D.孙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答案】 A
23、如果将“三五十辆……一项战斗任务”分为两层,最恰当的分法是( )。

A.①一④/⑤~⑥
B.①一⑥/⑦一11
C.①~⑦/⑧~11
D.①~⑩/11
【答案】 A
24、卫气的功能有
A.温养脏腑
B.防御外邪
C.调节汗液
D.温煦皮肤
E.生化津液
【答案】 A
2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必须由具有我国国籍、在我国境内定居,并具备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我国学校的( )
A.教师
B.校长
C.行政人员
D.教辅人员
【答案】 B
26、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是
A.心的主血
B.脾的统血
C.肝的藏血
D.肝的疏泄
E.肺朝百脉
【答案】 B
27、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镂金作制传荆俗,剪绿为人起晋风。

”这句诗描绘的是中国哪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A.春联
B.年画
C.窗花
D.皮影
【答案】 C
28、“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专业性
【答案】 A
29、放学以后,教师王某将小梅独自一人锁在教室,致使小梅独自留在学校一夜。

王某的行为()。

A.不合法,王某侵犯了小梅的人身自由权
B.不合法,王某侵犯了小梅的人格尊严权
C.合法,教师有权指导教育学生
D.合法,学生具有维护班级管理的义务
【答案】 A
30、我国唐代的教育家韩愈提出教师应“以身立教”,这样的教师才会“教存”。

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中的( )。

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师爱
C.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D.职业信念
【答案】 C
31、血管支架是
A.第一类医疗器械
B.第二类医疗器械
C.第三类医疗器械
D.特殊用途医疗器械
【答案】 C
32、研究发现,人类利用婴儿和成人之间形态上的典型差异作为重要的行为线索。

幼年的特征可以唤起成年人的慈爱和养育之心,许多动物的外形和行为具有人类婴儿的特征。

人们被这样的动物所吸引,把它们培养成宠物。

A.某些对童年时代过分留恋的人会在穿衣打扮方面表现出明显幼稚化的倾向
B.子女长大成人离开家庭后,老人们喜欢养宠物,寄托抚爱之情,打发寂寞时光
C.长期以来,迪斯尼的艺术家赋予温良可爱的卡通形象米老鼠越来越年轻化的外形
D.在生活方面被过度照顾的孩子,心理成长会受到一定影响,往往表现得比较脆弱
【答案】 B
33、我国《教育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 )创造条件。


A.教育
B.平等教育
C.普及教育
D.终身教育
【答案】 D
34、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正在形成,但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

为此,教师应该( )。

A.降低或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答案】 C
35、下列不属于昆虫的是()
A.蚂蚁
B.甲虫
C.蜘蛛
D.蝴蝶
【答案】 C
36、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无私奉献
D.忠于人民教育事业
【答案】 D
37、元朝时直接负责管辖台湾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
【答案】 C
38、在教育法规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答案】 B
39、小兰、小明、小强是摄影协会的成员,三人趁着寒假约好一起去韩国旅游。

旅游途中为了留下更好的相片,每个人都拿着另一个人的单反相机,背着剩下一个人的背包(即不负责自己的东西)。

A.小兰背的是小明的背包
B.小明拿着小强的相机
C.小强背的是小明的背包
D.小强拿的是小兰的相机
【答案】 A
4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为保证贯彻依法治教的( )的原则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A.教育机会平等
B.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C.教育法制统一
D.权利义务相一致
【答案】 B
41、英国科学家指出,在南极上空,大气层中的散逸层顶在过去40年中下降了大约8公里。

在欧洲上空,也得出了类似的观察结论。

科学家认为,由于温室效应,大气层可能会持续收缩。

在21世纪,预计二氧化碳浓度会增加数倍,这会使太空边界缩小20公里,使散逸层以上区域热电离层的密度继续变小,正在收缩的大气层至少对卫星会有不可预料的影响。

A.太空边界缩小的幅度会逐渐加大
B.温室效应会使大气层继续收缩
C.大气层中的散逸层顶会不断下降
D.正在收缩的大气层对卫星的影响不可预料
【答案】 B
42、事实表明对坐飞机感到恐惧是没有道理的。

仅在1986年一年,高速公路事故使得4.6万人死亡,而从1980年至今,大的国内航空公司平均年死亡人数仅为77人,地方航空公司的事故死亡人数略多一点。

A.多次乘飞机旅行的经验是否会减轻对坐飞机的恐惧
B.有多少人报告说对乘坐飞机的恐惧如此强烈以致他们无法乘坐飞机
C.自1980年以来通过高速公路旅行的人次和乘坐飞机旅行的人次各是多少
D.自1980年以来,地方航空公司的事故率比大的国内航空公司的事故率高出多少
【答案】 C
43、陶行知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予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这种观点体现了()。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重视学生的发展性
B.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C.学生是独特的人,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D.学生是自主发展的人,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答案】 C
44、下列画家中,以画马著称的是()。

A.徐悲鸿
B.吴冠中
C.齐白石
D.黄宾虹
【答案】 A
45、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A.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B.比喻人不经过培养、锻炼,不能成材
C.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D.说明磨难的重要作用
【答案】 D
大题(共10题)
一、四(1)班王红的语文、英语两科成绩都很好,惟独数学差,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爸妈小时候数学都不好,遗传!”刚接到这个班数学课的张老师很惋惜,她想:怎样让王红爱学教学,会学数学呢?在全面了解王红的学习现状以后,张老师决定从习得学习方法,消除数学畏惧入手帮助王红。

张老师先是和王红一起总结语文和英语的学习方法,归纳其中相同的地方,知道王红尝试将其应用在数学学习上,课堂上,张老师提问王红时,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适当进行启发,并给王红提供机会说出解题思路,逐渐提高了王红的听课效果。

在操作性学习活动中,王红常常不知如何下手,针对这些问題,张老师一方面鼓励王红大胆操作,不要怕犯错误,另一方面教给她具体的操作方法,指导她逐步体验,渐入佳境。

当作业难度较大时,张老师便给王红搭一个“脚手架”,涉及较容易的题目让她先完成,然后找到题目之间的联系,最终完成作业,对于王宏的作业,张老师采用面批的形式,及时反
馈,以便王红适时改进。

经过张老师和王红的共同努力,王红数学成绩大幅度提高,王红再也不说自己“学不好数学”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答案】张老师的教育行为遵循了以人为本学生观的相关要求,值得肯定。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材料中,张老师认为王红具有发展的潜力,能学好数学,采用各种方法帮助她学习,提高数学成绩。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具有差异性,老师要因材施教。

材料中张老师针对王红的特点,为她设计学习的方法,帮助她提高数学成绩。

最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

材料中,张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最终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要持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

@jin
二、材料:苏老师班里有不少留守儿童,经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她三令五申之后,还是有几个学生没有多大改变,最令她生气的是学习委员晓玲,也有两三次不交作业了。

晓玲今天又没交作业,苏老师把晓玲叫到办公室?厉声责备道:“你怎么也这样?”晓玲不安地说:“老师,我……”“我什么我!今天放学不许回家,不完成作业,你的学习委员也别当了!”晓玲哭着跑了出去。

下午上课时,苏老师看到晓玲座位空着,便问道:“晓玲呢?”“她哭着走了。

她说不读书了,得回去照顾爷爷。

”苏老师听后惊异地问:“怎么回事?”晓玲同村的一个学生回答说:“她爷爷的腰受伤了,只能躺床上。

”苏老师后悔没听晓玲解释。

放学后,苏老师来到晓玲家,只看到躺在床上的爷爷。

知道了苏老师的来意后,老人说:“家里平时就我们爷孙俩,我干活,她做家务。

现在我伤成这样,可苦了她了。

眼前的情景让苏老师既怜悯、又自责。

一会儿晓玲回来了,看到苏老师,很诧异,苏老师迎上前说:“我错怪你了,对不起!”“老师,不怪您,可我没法上学了。

”苏老师赶紧说:“学一定得上,有困难,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帮助你的。

”晓玲如释重负,笑着对苏老师说:"谢谢老师!我会好好学习的!”问题:
【题干】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苏老师的教育行为。

【答案】苏老师的教育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

第一、教师应当进行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

关爱学生的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

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

材料中苏老师起初不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一味的批评,是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

了解到晓玲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后,又耐心帮助鼓励晓玲继续回学校学习,体现了苏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第二、教师应当践行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

知荣明耻,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

材料中舒老师发现错怪小玲后向晓玲道歉。

表示帮助晓玲重回学校,体现了教师犯错后并没有
否认而是及时改正,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体现了苏老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做到关心爱护学生了解与研究学生。

针对学生的差异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世界各国文化都包含无形和有形两个层面,这二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称为“道”和“艺”。

各种具体的学问,可称为“艺”;万物共通的道理,可称为“道”。

在中国文化中,“道”和“艺”之间是统一不可分的关系,并着重强调“由艺臻道,以道统艺”,“求道”被作为一切“艺”的根本指归。

“道”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被称为“道文化”也不为过,它以传道、明道、行道为指归,以求道、悟道、振道为根本,以载道为内涵,以达道为究竟。

儒家将其表述为“下学可以言传,上达必有心悟”,下学“人伦日用”,上达“天道性命”,就是说要从具体的“艺”上升到“道”,用“道”来指导“艺”。

“艺”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丰富。

孔子在《礼记》中多次提到要以“六艺”来教育青少年。

“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礼乐指各种礼仪规范、唱歌、跳舞等,属于文艺范畴;射御包括射箭、骑马等体育运动,属于武艺范畴;书数指书法、算数、天文地理等知识,属于技艺范畴。

因此,“艺”包含文艺、武艺、技艺等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

朱熹《大学章句序》中提到:“人生八岁……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可见,古人从小就要学习诸多“艺”层面的知识,这对于提高个人修养非常重要。

举例来说,武艺中的“射”在古代是相当被重视的活动,因为它不仅是简单的体育运动,通过这项活动还可以培养心性:射箭时必须身体端正,精力集中,心无旁骛,若射不中也当反躬自问,而非怨天尤人。

古人通过简单的“射”提炼出了丰富的“道”的内涵。

古代多数老百姓不识字,却懂得做人的道理,他们的观念就是从说唱、戏曲中学得的。

传统戏曲作为一种“高台教化”,其中的正邪虽然过于脸谱化,但恰恰是这些让人们懂得了善恶之分。

艺术的呈现和发展,一定要遵从“由艺臻道,以道统艺”的传统精神,努力恢复艺术陶冶性情、净化人心、提升人生、和谐社会的本来功能,不要让艺术异化为拼比技巧、追逐名利、刺激感官、煽动人欲、腐蚀心灵、污染社会的玩物。

天地万物,道通为一。

《中庸》中讲“道不远人”,但是不是人人都能感受到“道”的存在。

“道”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的“气”,它不是一种简单的物质、精神、能量,跟具体操作层面的气功没有关系,而是一种无法用语言传达的精神力量。

而各种门类的“艺”都是可见、可听、可感的,必须通过视、闻、摸,去体会内部所包含的道理,通过外在的形象,达到对其内在理念、观点的体悟与认同,得到更高层次的智慧。

中国古典文化及其注重对“道”的领悟和把握,将这种更高层次的智慧视为文化之魂魄。

我们可以从提倡、宣扬古典文化中门类丰富的“艺”入手,进而理解并体会更高层次的“道”,以达到恢复、增进、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道与艺》)问题:(1)
【题干】
文章认为中国文化中的“道”与“艺”分别有何特点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2)
【题干】
文章为什么说中国文化中的“道”和“艺”是统一不可分的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①道:是指万物共通的道理,是无形的;在中国文化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艺:是指具体的学问,是有形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丰富,包括文艺、武艺、技艺等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

(2)在中国文化中,“道”和“艺”之间是统一不可分的关系,强调“由艺臻道,以道统艺”,“求道”被作为一切“艺”的根本指归。

?①中国文化的“道”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具体的“艺”要上升到“道”,用“道”来指导“艺”。

?②古人从小要通过学习诸多“艺”层面的知识,来领悟其中丰富的“道”的内涵,这对于提高个人修养非常重要。

?③古代多数老百姓不识字,但能从说唱、戏曲中懂得做人的道理,说明中国传统艺术陶冶性情、净化人心、提升人生、和谐社会的功能。

?中国古典文化极其注重对“道”的领悟和把握,将这种更高层次的智慧视为文化之魂魄,但主张通过古典文化中门类丰富的“艺”入手,进而理解并体会更高层次的“道”。

因此,中国文化的“道”和“艺”是统一不可分的。

四、某学校老师打算在班里开展一次特长展示活动,同学们踊跃报名,有的学生是画画,有的是跳舞,有的是唱歌……在同学们积极报名的同时,老师却发现小刚闷闷不乐,没有报名任何一项特长。

老师问小刚:“你有什么特长啊”小刚回答说:“我削梨又快又好,而且梨皮又薄又长。

”老师说:“这也是你的特长啊!”于是在老师的鼓励下,小刚在班里的特长展示课上给同学表演削梨,同学们为他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教师的行为。

【答案】现代学生观强调“以人为本”,要求教育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面向全体学生。

遵从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

在教育实践中,不能要求学生十全十美,求全责备,而是要帮助学生寻找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

该案例中教师的行为一方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找到了学习的动力,促进其发展。

现代学生观还强调尊重个体的独特性,每个人因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气质、性格和特长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案例中的教师关注到学生的独特性,将其视为一种财富,保护和鼓励这一独特性的发展,使得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