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主要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层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S HA NGHA I B US I NE S S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其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长三角地区的“同城效应”、“同区效应”日益显现。
目前存在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使得长三角的经济发展趋缓。
然而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却发展迅速。
由于长三角各地区发展条件、经济状况、自然禀赋不尽相同,导致了各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层次也各不相同。
由此各地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的努力方向和重点也应有所差别。
一、长三角各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总量分析
各区域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评价各区域经济发展实力的一个重要指
长三角主要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层次分析
卢立伟
标。
对长三角十六个城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这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分析长三角各地区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特点,以便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长三角各地区的发展战略,更有效地推动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和经济的全面繁荣与发展。
评价一个地区或城市服务业发展状况,我们可以采用该地区或城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这个指标来进行总量分析。
如左下表1, 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总值为19141.62亿元,从总量上看大概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超4000亿元的“超级巨人”上海;
第二层次:包括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等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在1000
亿元左右5个城市;
第三层次:包括台州、绍兴、南通、常州、嘉兴、镇江、扬州、泰州、湖州和舟山等年国内生产总值在500亿元以下10个城市;
在这16个城市中,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遥遥领先,位列全国第一,突破4000亿元大关,苏州、杭州、无锡分别排全国大中城市的第5、8、10名。
二、长三角各城市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层次分析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于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方法。
其主要特征是,它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的决策结合起来,按照思维、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
该方法自1982年被介绍到我国以来,以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来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的特
点,以及其系统灵活简洁的优点,迅速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内,如能源系统分析、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科研评价等,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应用。
1、指标的确定
为了衡量长三角地区十六个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综合水平,用A来表示,这里将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长三角服务业中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
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以及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等四项指标,来衡量长三角各城市服务的发展规模,具体用B1,B2、B3、B4来表示,它们在绝对水平上衡量了各城市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如下图1:
图1 层次结构模型图
其中C1表示第三产值增加值,C2表示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C3表示第三产业增加值速度,C4表示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C5表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C5表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C6表示金融业本外币的存款余额。
如下页表2的各项指标。
2、权重的确定
根据李江帆教授在其《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第五篇表5-10中有涉及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权重,由于其所选的指标几乎与本论文所需的指标相符,所以这里对其权重直接加以应用。
如表3:
2
006
泛长三角
表1 2005年长三角各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
3、综合评价
第一步,我将各个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钢化处理,其公式如下:
第二步,计算评价结果.
评价公式为:
公式中, Wi为AHP法所确定的各个评价指标的评价值,乘以100目的是为了使综合评价值介于0~100之间。
4、评价的结果
评价的结果如右表4:
从表4可以看出,综合评价的结果与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分析相一致,这说明了用此方法对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还是比较合理的。
根据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总
体水平较低。
评价的结果满分为100分。
在参与评价的长三角16个城市中,得分
超出40分以上的只有6个,其余均在40
分以下。
总体平均分为36.65.这表明长
三角地区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并不乐
观,仍然存在不足,各部门需加大扶
持的力度。
第二、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存在较
大的差距。
从综合得分来看,上海市得
分最高,为74.6,遥遥领先,得分最低为
泰州市,仅为16.03分,相差约59分,
差距很大。
从总体上来看,江苏省服
务业的发展与浙江省服务业的发展大
体相当,其中江苏省以南京和苏州为
中心,而浙江以杭州和宁波为中心。
从城市功能定位来看,我们可把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城市等级体系可以
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核心城市——
上海;二级城市——南京、苏州、无
锡、杭州、宁波;剩下的为三级或其
它级别城市。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大都市
圈内二级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于核
心城市经济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二级城市的现代
服务业是可以实现水平分工的,但是
实现水平分工的关键在于二级城市的
现代服务业必须实现和核心城市的错
位发展,从而更能促进该区域服务业
的全面发展。
可见,长三角地区的各
主要城市的服务业应实行错位发展,
更能促进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共
同繁荣以及经济的进一步持续发展。
(作者:卢立伟,台州学院)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