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云:建立“阳光下之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金云:建立“阳光下之家”
作者:暂无
来源:《环球慈善》 2013年第2期
与其他公益组织不同的是,“深圳市阳光下之家社会帮教服务中心”帮扶的都是正在服刑
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而它的创办人王金云,也曾经是一名服刑人员。

文/安琪
图/被访者提供
刑满后立志帮助失足者
对于刑满释放人员,王金云更喜欢按照香港的说法把他们称为“更生人士”,他觉得“刑
满释放人员”这个词在字面上还是有冲击力的,会对人造成心理压力。

而王金云自己,也是这
样一名“ 更生人士”。

王金云1 9 7 8 年生于湖北黄冈,大学毕业后到深圳工作,很快晋升为某集团人力资源部
部长,年薪近20万元。

2000年9月,他将从深圳市公安局申请来的港澳多次往返通行证指标(当时有指标控制) 转让给他人,并从中收取了好处费1万元。

之后,他因“出售出入境证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2003年出狱后,王金云投了20多份求职简历,并在简历中如实写下了自己曾获刑两年,
结果可想而知,每封简历都如石沉大海。

苦闷无人可以诉说,他只好在网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没想到却由此引发了做公益的机缘,“刚开始找工作四处碰壁,在心情极度郁闷、压抑的情况下,我把自己的故事放在一些网站的BBS上,没想到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

大多数人都是鼓
励和支持我的,这让我感觉到温暖,同时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一些和他有相似经历的人聚
集在他周围,还有人请他为监狱里的家人、朋友做疏导。

于是他想,不如建一个个人网站,让
大家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可以给更多人以警示和启迪。

2 0 0 3年9月,王金云拿出之前打工的积蓄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失足者帮教公益网站——“中华失足者热线”。

从此,王金云在公益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同年12月,他开通了深圳第一条失足者心理咨询热线;2005年9月注册成立国内首个刑释解教人员帮教中心“深圳市阳光下
之家文化发展中心”;2006年,他将业务扩展到对在逃犯罪人员的劝导。

2 0 1 2年9月2 6
日上午,王金云从深圳市民政局领到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深圳市阳光下之家社会帮
教服务中心”正式被批准为公益组织。

为了这一天,他已经等待了许久。

这些年做公益的过程中,不被别人理解对于王金云来说是常有的事。

“一个坐过牢的人还
能做什么?”“找不到工作才来做这个吧。

”面对这样的言论,他一概不去理会。

王金云说,“最开始做这个,其实是为了自我救赎,为了释放内心的压力,后来感觉到这是一种志愿服务
的精神。

现在,我把这个当作自己的孩子,当作事业、生活的一部分。

其实,失足者需要的不
过是一个平等的眼光和一抹善意的微笑,而这很有可能改变一个失足者的一生。


成功劝说37名在逃犯自首
2008年3月20日,经过1年多的电话和网络沟通,犯案在逃5年多的陕西安康人周三石(化名)在王金云和志愿者的陪同下到上海投案自首。

周三石当年犯罪时只有1 7岁,他被一位大他10岁的男子拉着参与了一起绑架案。

逃亡期间,靠在工地上打工生存。

周三石记得很清楚,他是2007年平安夜联系上王金云的,借口是帮一个朋友咨询,他通过QQ、手机短信等和王金云交流了三四个月,最后决定到深圳见面。

当面
交谈之后,王金云的故事和他本人的阳光形象感动了周三石,在逃5年多的案犯投案自首,被
判缓刑。

之后,王金云安排周三石到上海的爱心企业上班,一段时间后又鼓励他回陕西老家创业。

如今的周三石拥有了投资400多万元、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汽车修理厂,该厂还安置了20多
名刑释人员,陕西省司法厅领导多次到该厂调研。

周三石还用自己的经历劝说3名在逃人员投
案自首,2012年他被评为“汉阴县十大杰出创业青年”,还被汉阴县委县政府评为“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

周三石说,“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人,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被社会抛弃。

没有金云哥,就没有我的今天。

我现在做的,其实就是把他给我的爱,传给别人。


有一个网名为“好想哭”的网友在网上给王金云留言,“我盗过窃,还没满1 8岁,现在
虽有一份工作,但用的是假名,非常苦闷。

过年了,不敢回家,母亲眼睛最近也看不见人了,
我心里很难过,每个月只能偷偷地寄些钱回家。

我的压力很大,我还年轻,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我甚至想过再去做错事……”王金云与他见面后聊了4个多小时,之后他主动去自首。


来王金云到他家中探望,才知道他妈妈患脑瘤双目失明,为治病家里负债5万多元,爸爸没有
任何职业,还有赌博的恶习,经常打他。

这件事让王金云很震惊,“一个人犯罪是有很多原因的,与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社会风气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这也更坚定了我要把帮扶失足者工
作坚持到底的决心。


同在逃犯交流需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

王金云说,要特别小心不问对方的姓名,不问在哪里,不问联系方式,不问他犯了什么事。

总而言之,就是不能给对方任何压力,让他有一个轻松的空间。

取得对方的信任之后,王金云
会同对方一起进行相关的法律分析,排除他的顾虑,包括提前给他联系好出狱后的工作单位,
而且告诉他,会一直关注他的情况,只要有需要,就会尽力为他提供帮助。

王金云说,这些年接触的在逃犯中,也有很多人没有选择投案自首,这是因为他们有很多
顾虑。

而自己能做的,就是站在他们徘徊的十字路口,给他们一些温暖,拉他们一把。

他印象
最深的是经他劝导投案自首现在正在新疆服刑的一个人说过一句话:“你在逃期间拥有的所有
幸福和金钱,都是空的。


目前正在与王金云联系的是一名在逃了12年的男人,联系好几个月了,他用的全部是公用电话。

他告诉王金云,自己有一个女朋友,女友不知道他的过去,三番五次提出要结婚,但他
不敢说出真相。

最令自己痛苦的是,12年来他未敢联系家里人,现在年过6旬的老父母都不知
道怎么样了。

“阳光下之家”
“阳光下之家”位于深圳宝安固戍社区一栋旧厂房中。

现在,“阳光下之家”共开展六个
服务项目:投案自首及预防犯罪服务;监狱帮教及亲属服务;就业安置及职业发展服务;社区
矫正及志愿者服务;法制宣传及心理疏导服务;中途宿舍服务。

有3名专职工作人员,4名兼
职工作人员。

在全国有8000多名志愿者,其中深圳就有100多名由大学教授、法律专家、心理咨询专家、社工、五星级义工、社会学者、司法工作者、退休干部、部分事业有成的服务对象
等组成的专业志愿者。

为走出监狱大门的人找份工作是王金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

在王金云的努力下,现在与“阳光下之家”有合作的爱心企业有300多家,已经签订了安置协
议的有100多家,深圳居多,主要是珠三角的企业。

到现在为止,王金云和他的伙伴已经帮助150多人找到工作,他们分散在不同的企业,只有人力资源主管和老板知道他们过去的经历。

几年来,王金云已经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帮教模式:第一步,走进高墙开展面对面社会帮教,写信和赠书给狱中服刑人员,以树立他们的积极人生态度和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为他们顺利回
归社会作准备;第二步,通过热线电话、心理信箱、QQ网聊和回复信件、邮件等方式对出狱人
员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他们获释后的心理压力,消除各种不良情绪;第三步,通过“刑释解
教人员安置就业合作企业(单位)网”,以分散的形式对部分求助的出狱人员进行就业培训和
安置;创办“阳光下安置基地”,并联合全国已有的安置基地,按照相关管理原则对另一部分
求助的获释人员进行过渡性就业安置,以帮助他们真正地融入社会。

今年,王金云还打算编写两本书,一本是《社会帮教志愿者手册》,把他们9年的专业经
验进行总结,这样,可以给那些想参与到社会帮教志愿队伍中来的人士一些专业参考。

另一本
是《更生人士回归手册》,是将他们这些年来的案例汇总成一本书,“更生人士”在保险、家庭、婚姻、工作、心理等方面都会遇到各自不同的问题,王金云希望有一些指向性的东西送到
他们手里,帮助他们更快地回归社会,同时也是把这些年来的工作经验分享给这一领域的其他NGO。

王金云2 0 0 7年开始创业,到现在有了两家小公司。

他用公司的盈利支持着“阳光下之家”的发展,而这些,离不开妻子的支持。

王金云与妻子的相识缘于文学,那时,他们经常同
时在深圳的报纸上发表文章,有时文章挨在一起,相互名字很熟,两人最终相识相知,走到了
一起。

这些年来,“阳光下之家”始终没有接受社会的捐赠,其经费全部来源于创办人王金云
自己控股和参股企业的部分利润,以及其个人文化产品销售和稿费的部分收入。

很多人把失足人员看作“危险人群”,但王金云说,实际上他们可能更是“弱势群体”,“在他们努力自我改正的同时,应该得到更多让他们改正的机会与渠道。


“阳光下之家”联系方式:
QQ:4006230255;电话:0755-********。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阳光下之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