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茶盏——极致的茶器美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茶盏——极致的茶器美学
宋代是一个东方美学登峰造极的时代,也是一个茶事的美学化的高峰朝代,完成了饮茶活动的艺术化。

宋朝,煮茶变为点茶,不再将研磨罗筛好的茶末投入茶釜中沸煮;而是变为先茶后水,将细研好的茶粉先入茶盏中,以沸水冲点,还要在饮器中充分击荡搅拌,造就茶汤表面丰富的泡沫,以至于“乳雾汹涌,溢盏而起”,甚而斗茶时以沫饽表现为胜负。

因此,同时作为饮茶器和斗茶器的茶盏自然成为了当时茶具中的第一重器。

整套的唐代小型茶器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藏
宋代饮茶器相较唐代茶碗而言,具有特有的时代造型特征:口更敞,腹壁更斜,底更小,盏身更矮。

极像漏斗,口径与盏高之比例几乎都是2:1。

日本德川美术馆布置的宋代整套茶器
大中小型三种建盏对比
上图口径20cm,左下口径12cm,右下口径8cm
宋朝茶盏的型号也有大中小之分,大盏是人多聚会时用来集中点茶,然后分与众人饮。

大型的茶盏有专有的名字——“(上)敝(下)瓦”;中型茶盏是斗茶专用;小茶盏同样是自己独饮茶时的个人用具。

流传日本被尊为日本国宝的诸多天目茶盏都是中型茶盏这一类。

一般
口径在12厘米以内;深度变浅,高不过6~7厘米,盏身更加内收。

建盏指沟设计的妙处
宋代茶盏除了在尺规上逐步固定,渐渐越发注重细节,特别是茶盏口沿的变化,一直影响到后世的茶器设计。

茶盏敛口似乎取法寺院里的僧钵,向内曲线而收,特别适宜点茶,在快速点茶的击沸过程中,茶汤始终在茶盏内的流转,不易外溅,在建阳出土的茶盏中有近半数是敛口茶盏,可见是被广泛接受的非常成功的工业设计。

束口油滴盏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茶盏的束口则是根据点茶的实际需要而专门设计的,在点茶时束口盏内凸的杯壁能使点茶者容易的判断水线的位置,并且能够更好的呈现茶汤边缘的色彩。

撇口油滴日本静嘉堂藏
撇口茶盏是指茶盏的口沿向外撇,形如喇叭口。

敞口兔毫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敞口盏,口沿与盏壁一样斜直。

与敛口和束口站在点茶角度设计而言,撇口和直口更多的考虑饮茶者的实用情况,因为宋代点茶的浓度极高,茶汤黏稠近乳粥,这种很斜盏壁很容易就能把盏中浓茶一饮而尽,不留残茶。

除了器型而外,宋代的美学崇尚极简中的丰富,在保持造型的简
约同时,在坚持对黑釉的偏爱同时(黑釉特别印称类似白色的茶汤沫饽),对于那些自然耀出的天然斑纹格外的珍视,比如恍如宇宙星空的“曜变天目”,比如“兔毫条达”,比如“油滴天目”。

虽然这些名耀千年的宋代的极致茶盏现在都在日本,但毕竟是我中华的智慧之作,是我中华奉献给全人类的瑰宝。

回复【】内的数字,查看往期相关图文:
【033】建盏为什么是斗茶最适用的茶器;
【044】宋代建盏的器型类别与辨识;
【085】建盏之美;
文字部分转自兰原《宋代茶盏——极致的茶器美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