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循吏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循吏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史记循吏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
语文阅读理解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史记循吏列传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
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
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
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
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
二年,市不豫贾。
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四年,田器不归。
五年,士无尺籍①,丧期不令而治。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
以高弟为鲁相。
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
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
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
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
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太史公曰:孙叔敖出一言,郢市复。
子产病死,郑民号哭。
公仪子见好布而家妇逐。
石奢纵父而死,楚昭名立。
李离过杀而伏剑,晋文以正国法。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①尺籍:汉制,把杀敌斩首的功劳记录在一尺长的竹板上,称“尺籍”。
此句是说男子不必再当兵出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俗盛美,政缓禁止禁:禁令。
B.闻君嗜鱼,遗君鱼遗:赠送。
C.不私其父,非孝子也私:偏袒。
D.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当:应当。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徒慕君之高义也
B.丧期不令而治尽吾志也而不能至
C.坚直廉政,无所阿避若属皆且为所虏
D.子则自以为有罪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篇明义,作者一开始就表达了对循吏的肯定,他认为官吏奉职循理,就可以此治理好天下,不一定非要用严刑峻法。
B.子产在国政混乱的时候担任郑相,治理郑国二十六年,郑国因他而大治,老百姓非常爱戴他,以至在他逝世时为他哭泣。
C.公仪休担任鲁相,遵奉法度,使得百官品行端正,他不轻易接受别人的礼物,也拒绝与民争利,为不影响百姓曾出妻焚机。
D.石奢是楚相,他为尽孝而放了杀人的父亲,为守法而自我监禁,楚王认为这是下属的问题想要宽恕他,他不接受,最终自刎。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2)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4.D (当:判罪。
)
5.B (A代词,他/结构助词,的;B都是连词,表示转折;C助词,所字结构,和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助词,和“为”构成被动句式;D连词,如果/连词,却。
)
6.D “认为是下属的问题”是晋文公对李离事情的态度。
)
7.(1)法令用以引导民众向善的,刑罚用来阻止坏人作恶的。
(判断句2分,“所以”一个1分,句子通顺流畅1分。
)
(2)青壮年痛哭失声,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儿”“去”各1分,宾语前置1分,句子通顺流畅1分。
)
《史记循吏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二」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相追之相:他,代其父B.王赦其罪,上惠也惠:恩赐C.不私其父私:偏袒D.纵其父而还自系焉纵:放
1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王赦其罪
A.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C.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坚直廉正,无所阿避阿避:指阿谀和逃避
B.夫以父立政,不孝也立政:指树立政绩
C.废法纵罪,非忠也废法:指废除法律
D.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傅:指把罪责推给别人
14、“过听杀人,自拘当死”在文中的意思是()
A.过分听信别人而错杀人,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刑。
B.听察案情有过失而错杀人命,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刑。
C.听察案情有过失而错杀人命,就把自己拘禁起来等待死刑。
D.过分听信别人而错杀人,就把自己拘禁起来等待死刑。
15、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石奢、李离都严守法纪,以身殉法,维护了法纪的尊严。
B.石奢为官清廉,李离严守法纪,二人都值得称道。
C.石奢清廉正直,李离勇于自责,后者更值得称道。
A.石奢、李离都严守法纪,以身殉法,以保住自己的名誉。
答案:
11、A12、D13、C14、B15、A
参考译文: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
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
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
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
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
”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
”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
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
”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刎颈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
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
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
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
”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
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wěi,伟)于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
”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
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
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
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
”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
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授湖北枝江知县。
雍正三年,迁贵州黔西知州,父忧归。
服阕,署威宁府。
未几,乌蒙土司叛,德荣赴威宁防守。
城陴①颓圮,仓猝聚米桶,实土石,比次甃②筑,墉堞③屹然。
贼焚牛卫镇,去城三十里,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
总兵哈元生援至,贼败走。
寻以母忧去官。
服阕,授江西广饶九南道。
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
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
时群苗交煽,军事方殷,古州姑卢硃洪文诸叛案,德荣治鞫④,详慎重轻,咸称其情,众心始安。
及苗疆渐定,驻师与屯将吏多以刻急见能。
二年,贵阳大火,德荣谒经略曰: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广泗感动,戒将吏如德荣言。
四年,署布政使,疏言: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
小民难於工本,不能变瘠为腴。
桑条肥沃,亦不知蚕缫之法。
自非牧民者经营而劝率之,利不可得而兴
也。
今就邻省雇募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择地试种,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
一年必有规模,三年渐期成效。
诏允行。
乃给工本,筑坝堰,引山泉,治水田,导以蓄泄之法。
官署自育蚕,於省城大兴寺缫丝织作,使民知其利。
六年,疏陈课民树杉,得六万株。
七年,贵筑、贵阳、开州、威宁诸州、县报垦田至三万六千亩。
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比户机杼相闻。
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
又大修城郭、坛庙、学舍。
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
益囚粮。
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
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
设义学二十四于苗疆,风气丕变。
十一年,迁安徽布政使,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
十二年,卒于官。
(选自《清史稿·循吏列传》,略有改动。
)
注:①陴,音pí,附属的土墙②甃,音zhòu,修砌③堞,音dié,城上如齿状的矮墙
④鞫,音jū,审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疏:上奏
B.六年,疏陈课民树杉课:督促
C.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比户机杼相闻比:近来
D.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勖:勉励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寻以母忧去官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 桑条肥沃,亦不知蚕缫之法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 乃给工本,筑坝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 十二年,卒于官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陈德荣宽厚仁慈品格的一组是()
①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②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
③苗亦人类,曷可尽杀④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
⑤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⑥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
A.②⑤⑥ B.①②④ C.①③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德荣防守威宁时,他设法加固城墙,与叛军相持,令叛军不敢攻城,直至援军到来,打败敌人,表现出他的勇敢与谋略。
B.陈德荣担任贵州按察使,对苗族叛乱,处置谨慎公平,大得民心。
他告诫属下将领,对苗裔不能一味镇压。
C.陈德荣任贵州布政使期间,采取雇募临省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设立机构进行集体培训等措施,推广先进技术,发展生产。
D. 陈德荣不仅重视农业,而且在兴礼宣教方面也不遗余力,他大修坛庙、学舍,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13.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3分)
(2)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
(3分)
(3)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
(4分)
参考答案:
9.C(比:接近,临近) 10.A.( A介词,因为 B. 助词,的/ 代词,这些C. 连词,于是/ 副词,竟然 D. 介词,在 / 介词,对) 11.D(①表现传主的忠勇,②表现传主的政治才干⑥说的是具体工作) 12. B (他禀告的是经略,经略很感动,又转告其部下将领。
)
13.(1)天意如此,应当竭尽诚意,修身反省,苗裔也是人类,怎么可以杀尽?(省1分;曷,怎么,难道,1分;句意1分)(2)陈德荣据实禀告皇帝,多次得到温暖旨意的称赞奖励。
(数1分,句意2分)(3)冬天寒冷,关怀顾念那些没有棉衣的老人、病人、寡妇、孤儿等。
(恤嫠各1分,定语后置句式 1分,句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
康熙五十一年进士,被授于湖北枝江知县。
雍正三年,升任贵州黔西知州,因父丧归家。
守丧期满,暂时代理威宁府。
没多久,乌蒙土司叛乱,陈德荣赴威宁防守,当时城墙坍塌,赶忙堆聚米桶,用土石填充,用糯米、石灰汁混合而成的三合土砌筑块石加固城池,城墙巍然屹立。
叛贼焚毁了牛卫镇,离城三十里驻扎,陈德荣日夜备战,叛贼不敢逼近。
总兵哈元生援军到后,叛贼败走。
不久因母丧卸任。
守丧期满,被授于江西广饶九南道。
把九江、大孤两关积弊全部革除。
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上疏推荐,提升陈德荣为贵州按察使。
当时苗裔互相勾结煽动,军事行动频繁,古州姑卢硃洪文等叛乱案件,陈德荣负责处置审问,他周密审慎,考量轻重,大家都称赞处置恰当,民心才得以安定。
等到苗疆渐渐平定,驻军与屯田的将吏大多用苛刻严酷的`手段来表现自己的能力。
乾隆二年,贵阳发生大火,陈德荣禀告经略张广泗说:天意像这样,应当竭尽诚意,修身反省,苗裔也是人类,如何能杀尽?张广泗颇受感动,用陈德荣的话来告诫将吏。
乾隆四年,陈德荣暂时代理贵州布政使,上疏皇帝: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
但百姓缺少资金,不能变瘠为腴。
桑树繁盛,但百姓不知加工蚕丝成衣之法。
如果父母官不亲自经营并且做表率,实利就不能得到并且兴旺。
现在雇募邻省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择地试种,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
一年必有规模,三年渐期成效。
诏谕允许。
于是给百姓提供资金,修筑坝堰,导引山泉,治理水田,导以蓄泄之法。
官署自己育蚕,在省城大兴寺开缫丝织布作坊,让民众知道它的好处。
乾隆六年,陈德荣上疏陈述督促百姓种植杉树,种植了六万株杉树。
乾隆七年,贵筑、贵阳、开州、威宁等州县上报开垦的田地达三万六千亩。
开野蚕山场百馀所,家家户户户机杼相闻。
陈德荣据实禀告皇帝,多次得到温和恳切的诏谕和称赞奖励。
陈德荣又大力修建城郭、坛庙、学舍。
广泛设置收容所,收纳生病的行旅之人。
多多储备粮食。
冬天寒冷,他关怀顾念那些没有棉衣的老人、病人、寡妇、孤儿等。
陈德荣亲自督促学生,用孔子的修身养性之学来勉励他们。
在苗疆设义学(免费学校)二十四所,当地民风气大变。
乾隆十一年,升任安徽布政使,他救助凤、颍两地水灾,使逃难的民众有了安定之所。
乾隆十二年,卒于任上。
《史记循吏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篇四」
史记循吏列传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
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
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
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
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
二年,市不豫贾。
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四年,田器不归。
五年,士无尺籍①,丧期不令而治。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
以高弟为鲁相。
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
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
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
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
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
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太史公曰:孙叔敖出一言,郢市复。
子产病死,郑民号哭。
公仪子见好布而家妇逐。
石奢纵父而死,楚昭名立。
李离过杀而伏剑,晋文以正国法。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①尺籍:汉制,把杀敌斩首的功劳记录在一尺长的竹板上,称尺籍。
此句是说男子不必再当兵出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俗盛美,政缓禁止禁:禁令。
B.闻君嗜鱼,遗君鱼遗:赠送。
C.不私其父,非孝子也私:偏袒。
D.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当:应当。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徒慕君之高义也
B.丧期不令而治尽吾志也而不能至
C.坚直廉政,无所阿避若属皆且为所虏
D.子则自以为有罪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篇明义,作者一开始就表达了对循吏的肯定,他认为官吏奉职循理,就可以此治理好天下,不一定非要用严刑峻法。
B.子产在国政混乱的`时候担任郑相,治理郑国二十六年,郑国因他而大治,老百姓非常爱戴他,以至在他逝世时为他哭泣。
C.公仪休担任鲁相,遵奉法度,使得百官品行端正,他不轻易接受别人的礼物,也拒绝与民争利,为不影响百姓曾出妻焚机。
D.石奢是楚相,他为尽孝而放了杀人的父亲,为守法而自我监禁,楚王认为这是下属的问题想要宽恕他,他不接受,最终自刎。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2)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4.D (当:判罪。
)
5.B (A代词,他/结构助词,的;B都是连词,表示转折;C助词,所字结构,和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助词,和为构成被动句式;D连词,如果/连词,却。
)
6.D 认为是下属的问题是晋文公对李离事情的态度。
)
7.(1)法令用以引导民众向善的,刑罚用来阻止坏人作恶的。
(判断句2分,所以一个1分,句子通顺流畅1分。
)
(2)青壮年痛哭失声,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儿去各1分,宾语前置1分,句子通顺流畅1分。
)
《史记循吏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五」
郭祖深,襄阳人也。
梁武帝初起,以客从。
后随蔡道恭在司州。
陷北还,上书言境上事,不见用。
朝政纵弛,祖深舆榇诣阙上封事,其略曰:臣闻人为国本,食为人命,故礼曰国无六年之储,谓非其国也。
推此而言,农为急务。
而郡县苛暴,不加劝奖,今年丰岁稔,犹人有饥色,设遇水旱,何以救之?陛下昔岁尚学,置立五馆,行吟坐咏,诵声溢境。
比来慕法,家家斋戒,不务农桑,空谈彼岸。
今商旅转繁游食转众耕夫日少陛下若广兴屯田贱金贵粟勤农桑者擢以阶级惰耕织者告以明刑如此数年则家给人足廉让可生。
朝廷擢用勋旧【注】,为三陲州郡,不顾御人之道,唯以贪残为务。
迫胁良善,害甚豺狼。
江、湘人尤受其弊。
主将无恩,存恤失理。
上不任信下,转相督促。
州郡竞急切,同趣下城。
令宰多庸才,望风畏伏。
于是敛户课,使人纳重货。
自是所在恣意贪利,以事上官。
夫谋臣良将,何代无之,贵在见知,要在用耳。
臣今直言犯颜,罪或容宥,而乖忤贵臣,则祸在不测。
所以不惮鼎镬,区区必闻者,正以社稷重而蝼蚁命轻。
使臣言入身灭,臣何所恨。
其言深刻。
帝虽不能悉用,然嘉其正直。
普通七年,改南州津为南津校尉,以祖深为之。
加云骑将军,秩二千石。
使募部曲二千。
及至南州,公严清刻。
由来王侯势家出入津,不忌宪纲,侠藏亡命。
祖深搜检奸恶,不避强御,动致刑辟。
远近侧足,莫敢纵恣。
常服故布襦,素木案,食不过一肉。
有姥饷一早青瓜,祖深报以疋帛。
后有富人效之以货,鞭而循众。
朝野惮之,绝于干请。
所领皆精兵,令行禁止。
有所讨逐,越境追禽。
江中常有贼,祖深自率讨之,列阵未敢进,仍令所亲人先登,不时进,斩之。
遂大破贼,威振远近,长江肃清。
(节选自《南史·列传卷七十·循吏》)
【注】勋旧:前朝旧臣。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商旅转/繁游食转/众耕夫日少/陛下若广兴屯田/贱金贵粟/勤农桑者擢以阶级/惰耕织者告以明刑/如此数年/则家给人足/廉让可生
B.今商旅转繁/游食转众/耕夫日少/陛下若广兴屯田/贱金贵粟/勤农桑者擢/以阶级惰耕织者告/以明刑如此/数年则家给人足/廉让可生
C.今商旅转繁/游食转众/耕夫日少/陛下若广兴屯田/贱金贵粟/勤农桑者擢以阶级/惰耕织者告以明刑/如此数年/则家给人足/廉让可生
D.今商旅转/繁游食转/众耕夫日少/陛下若广/兴屯田贱/金贵粟勤农桑者擢以阶级/惰耕织者告以明刑/如此数年/则家给人足/廉让可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舆榇”指载棺以随,表示决死或有罪当死。
B.“五馆”指南朝梁修制五礼的机构,这里借指“儒学”。
C.“彼岸”指另一边、对岸,比喻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
D.“部曲”指古代军队编制单位,魏晋南北朝时指家兵、私兵。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祖深为人正直。
他看到时政废弛,冒死上书,其言论虽不都为所用,但武帝也嘉其“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