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蒹葭》的朦胧美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秦风·蒹葭?
读这首诗时,许多人提出了问题:“所谓伊人〞是谁?是男还是女?一会儿说在这儿,一会儿说在那儿,那个“伊人〞到底在什么地方?天寒水冷,一个人跑到芦苇塘干什么?诗中的“我〞又是谁?这个“我〞最后与“伊人〞相会了没有?诗中写的是现实,是想象,还是梦境?而这一切,在诗中是没有答案的。

也有人试图破解这些问号,然而,结果是越弄越乱,越弄越糟。

其实,这些问号的存在,也正是诗美之所在,真的有了答案,诗也就不美了。

可以说,?蒹葭?之美,就是朦胧之美,就是这些问号之美。

“蒹葭苍苍〞,芦苇长得很茂盛,遮挡视线;“白露为霜〞,晨光不明,视物不清,这本身就是个朦胧的背景。

在这个背景中出现的“所谓伊人〞,更是朦胧得连面目都没有了。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并没有具体的位置。

“我〞与“伊人〞到底距离多远,到达有多难?只是说出了“道阻且长〞,模糊得很。

“我〞“溯游从之〞之后,那个“伊人〞,还是“宛在水中央〞,仍然是面
目不清晰。

为了造成朦胧的意境,诗中还特意使用了“所谓〞“宛〞这样的词。

诗面整个是不清晰的,全是朦胧的。

然而,这并不是一首朦胧诗,诗的主题是非常清晰的:鲜明地表现对心中爱人的急迫的追求和强烈的思念。

那个心上人看都看着了,可就是看不清楚,就是到不了跟前,这种心情已经让读者体会到了。

诗到这里也就不用再说了。

诗与小说不同,它的任务并不是告诉人们原因、结果和经过,诗也不告诉人们答案正确与否。

诗表达的只是情感,并且激发出读者的同感。

这首?蒹葭?,需要表达的已经表达了,作为读者,我们也为之产生了冲动,诗的目的已经到达了。

所以说这是一首好诗。

至于诗中的那些问号,就全交给读者了。

那个“伊人〞可以轻盈,可以饱满,可以有微微的笑,可以有淡淡的愁,全凭读者自己想象了,有一千个读者,就可以有一千位“伊人〞。

正是由于诗的朦胧,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给了读者再创造的时机,才使我们读这首诗时,有了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参与诗中的快感。

这样的朦胧也正是诗的美好之处。

之所以说?蒹葭?是?诗经?中的精品,是我国诗歌遗产中的瑰宝,具有朦胧之美就是重要的原因。

试想一下,如果寻一个演员扮饰其中的“伊人〞,再找一个演员饰其中的“我〞,再让导演、剧务、化装、灯光、布景也掺乎进来,将诗中的一切都说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想那一定没有味道了。

因为一切全固定了,时间、地点、人的相貌,全由屏幕图像给出了,
全不用我们自己的大脑了,我们的情感无法参加其中了。

看了这样的东西,实际只是等待答案,相当在解数学题,得到的是另一种愉快——绝不是读诗的愉快。

?蒹葭?之美是朦胧之美,是写意之美,是诗之美。

读?蒹葭?时,所谓字字落实的考据,其错误宛如将精美的古瓷打碎,去研究碴口。

?蒹葭?这首诗,可能是写了一个梦境,梦中的东西模模糊糊,正是这样。

让心爱的人进入梦中,往往比真的见面更为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