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两测三学”线上教学模式探究——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小学数学“两测三学”线上教学模式是解决线上教学“自我管理难,开展互动难,作业批改难,辅导学生难”等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为例,论述“两测三学”线上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两测三学;线上教学;三角形;内角和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1)17-0023-02
一、“两测三学”的提出理念
1.提出背景
自线上教学启动以来,一些教师抱怨“不适应”,说“线上教学太难了”:自我管理难,开展互动难,作业批改难,辅导学生难……一些教师不满意线上的教学生态,忧虑线上的教学效果。

如何改变线上教学的现状,提高线上教学的效率呢?我校数学教师开展网络教研,分享线上教学经验,交流线上教学问题,研讨线上教学对策,力图通过建构线上教学模式来改变当前线上教学的状态,提高线上教学的质量。

2.提出理念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刺激反应模式的建立,而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

因此,线上教学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并对学生进行导学和助学。

信息加工理论指出,学习实质上是由习得和使用信息构成的。

面对琳琅满目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师要进行甄别与筛选,必要时要自主开发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一套可深度学习的资源。

龙泉驿区在开展“三性教育”课堂改革中,在研究了国内外课堂教学的中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综合各级各类关于学习理论和学习过程的研究,以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为基础,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解决知识形成过程的“四学”活动,即首学、互学、群学与共学。

首学是个体独立先学,互学是组内互助分享,群学是组间交流质疑,共学是师生共享学习成果,以此实现认识性问题和操作性问题的全面解决。

二、“两测三学”的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的实际问题,依据“三性教育”的“四学”教学模式,我校建构了“两测三学”线上教学模式(如下图),其中“两测”是指课前测评(前测)和课后测评(后测),“三学”是指首学、互学和共学。

流程
教师
学生
(1)前测。

教师在“小勾学习圈”选择10~15道口算题作为作业,然后将作业通知转发在班级群;学生看到任务及时上线,完成作业并提交,一般1~2分钟即可完成。

教师借助智能平台不仅能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而且能掌握学生是否在线学习,以便及时与没有上线的学生的家长联系,提醒他们快速进入学习。

(2)首学。

教师设计以探究活动为主的首学单,并提供学习资源(电子教材和微课);学生根据首学单自主探究,遇到问题时阅读电子教材或观看微课,完成首学。

(3)互学。

学生将首学成果在小组群、班级群里通过语音进行交流;教师深入组群或班群,收集案例,适时指导。

(4)共学。

师生进入腾讯会议直播,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提出疑惑,教师讲解重难点并答疑。

(5)后测。

教师精选练习,即时布置;学生答题后提交;平台智能批改并形成班级作业报告,教师将作业报告发到班级群,让学生和家长及时了解情况。

同时,教师根据作业报告准确把握线上教学效果,及时调整线上教学方案。

该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人工智能平台运用于线上教学,投放到“前测”与“后测”,不仅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使得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得到及时反馈,而且将前测后的数据分析结果直接运用于调控首学、互学、共学的任务和状态,将后测的数据分析结果用于评判学习成效,以调整下一阶段线上教学的内容,从而实现精准化教学。

三、“两测三学”的课堂实践
线上教学的学习时空转向了自由时空,学生分
小学数学“两测三学”线上教学模式探究——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
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小学校(610100)黄慧章
教例剖析
散,时间难统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效果难以保证。

采取“两测三学”线上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这些缺点,保证教学效果。

下面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谈谈“两测三学”线上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1.前测
前测::智能测评
智能测评,,在线打卡
教师在“小勾学习圈”平台上布置了10道口算题,学生快速完成。

从数据(首次完成的平均分为95.39,平均用时2分26秒;改错后的平均分为100)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掌握情况较好,且全体学生都已上线,这让接下来的线上教学有了人员保障。

2.首学
首学::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对话资源
线上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而学习的关键环节是思维和体验过程。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首学单,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并提供深度学习的资源(电子教材和微课)。

学生首先根据首学单自主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想一想、填一填、量一量、算一算、撕一撕、折一折等活动自主建构。

当遇到困难时,阅读教师推送的电子教材或观看微课,根据教材或微课的指令进行思考、体验、反省、内化和外显,让线上学习真正发生。

3.互学
互学::群内交流
群内交流,,外化思维
为了保证线上教学的互动,我们建立了“云班级”和“云小组”。

学生完成首学任务后,将首学成果在“云小组”或“云班级”里通过语音或视频进行交流,借助语言将思维外化。

以下是某个小组的“云分享”:生1:我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我分别量了首学单上的3个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再把它们各自加起来,发现都是180°。

由此我推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2:我也量了这3个三角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但是加起来一个是180°,一个是179°,还有一个是181°呢?不都是180°呀!
生3:我找了1个三角形,把3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平角。

因为平角是18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4:我把一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折在一起,也成了一个平角,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共学
共学::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直播讲解
师生进入腾讯会议直播,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感悟学习内容中的精神内涵,分享学习感受;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最后利用共享屏幕功能播放课件,讲解重难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师:同学们,你们不仅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还用量、算、撕、折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在学习过程中,还遇到什么问题吗?
生5:有些同学在量的过程中发现这3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不都是180°,这是为什么呢?
生6:可能是因为量的时候在读每个角的度数时有误差,所以有点差别,但是它们的和都接近180°。

因此,我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课件再次感受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吧!
教师利用课件动态再现了学生的验证过程,并站在更高层面引导学生通过折直角三角形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再通过把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5.后测
后测::效果检测
效果检测,,及时反馈
接下来是学习效果检测。

学生在平台上完成教师布置的检测题,及时提交并改错。

学生完成情况如下:首次完成的正确率只有69.8%,改正后的正确率是96.7%,说明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不太好。

教师根据这个数据,对第二天的线上教学进行了调整,放慢教学节奏:首先对检测题错误较多的地方进行在线直播讲解,接着上了一节“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练习课,然后再次进行检测。

本次检测结果为首次完成的正确率达到了80.5%,改错后正确率达到99.3%,说明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好了很多。

可见,线上教学的后测是教师研判学生学习效果、制订强化和补救措施的重要依据。

四、“两测三学”的实践反思
实践证明,“两测三学”线上教学模式能提高线上教学实效,实现精准化教学,体现线上教学的本质,即导学、自学和助学。

导学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需要教师依据学情整合资源,确定学习目标,并将资源转化为学习程序和学习内容,制订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首学任务单。

自学则是将首学任务单转化为学生学习行为,它是线上教学的主要表现。

因此,学生会利用首学任务单开展首学与互学,自主探究,遇到问题主动与课本对话、与资源对话、与同伴对话,经历感觉、思维、体验、感悟等。

而助学则是在共学环节教师帮助学生疏解学习卡点、堵点,破解学习难点,强化学习重点,解决学生学习的困惑和疑点。

另外,还可以将人工智能平台用于“两测”,用可视化的数据让学生成为明白的学习者,让教师成为明白的施教者,让家长成为明白的支持者。

[参考文献]
[1]郑大明.践行养育“核心素养”的三性教育[J].教育科学论坛,2016(11).
[2]林小琴.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1).
(责编吴美玲)
教例剖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