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电影资料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道战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

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1943年夏天,高传宝利用地道的翻口击毙了冒充武工队混进高家庄的特务。

日军分队长山田纠集了几个据点的兵力进行报复,但却被在地道高家庄人乘胜前进,把地道从村最终,高家庄民兵和八路军主力部队及游击队一道并肩作战,一举拔掉了黑风口据点,消灭了进犯高家庄的敌人,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2.地雷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山东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地雷是当时最重要的作战武器。

抗战时期,地雷大显神威,不仅在山东海阳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在胶东抗战史上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196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地雷战》是一部经典之作,影响甚大。

剧情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胶东抗日根据地边缘村庄赵家庄和附近几个村庄,经常遭日伪军的袭击和“扫荡”,损失惨重。

为此,区武委会雷主任和赵家庄民兵队长赵虎依靠群众,想出了对策。

他们一方面把几个村庄的民兵组成联防,壮大了武装力量;一方面用土造的地雷封锁了附近的日伪据点,从而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为对付地雷阵,日军中队长中野特地从青岛搬来了工兵,攻入赵家庄,大肆烧杀抢掠。

赵家庄的民兵总结了教训,不断改进地雷技术,使敌人的工兵无法起雷。

麦收季节,日伪军乘联防民兵抢收麦子的机会,又一次偷袭了赵家庄,掳走一部分村民。

他们让被俘村民在队伍前踩地雷,再次进攻赵家庄。

赵虎领导民兵巧摆地雷阵,用子母雷、连环雷、钉子雷、碎石雷、铁夹子雷、头发丝雷等各种各样的土造地雷打击敌人。

在八路军主力部队的配合下,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终于解救了被俘的群众,全歼进犯之敌。

本片采取了教学与叙事双重叙事的技巧,现在看来很是有些先锋意味。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期间最艰苦的年月。

本片所描写的,是当时在胶东抗日根据地发生的事情。

那时候,日本强盗不断地向我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扫荡。

军区为了粉碎敌人的蚕食政策,加强边沿地区的对敌斗争,特地从主力部队抽调一批干部,来组织和领导各地的民兵武装;同时,还
集训了一批民兵骨干,学习使用地雷的本领,号召人们对日本强盗展开地雷战。

影片剧情的组织生动、感人,导演以黄村民兵在威震敌胆的地雷战中大显身手的史实为素材,处理得质朴而灵活。

民兵英雄的勇敢、智慧、不屈不挠与日寇的狡诈、凶险和残酷形成尖锐的对峙,并在反复较量中展现出各自的形象特征。

该片还较好地烘托了胶东农村的地方风貌,不仅带来了一定的审美价值,同时也对体现人民战争的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董存瑞
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9年10月15日生于河北省(原察哈尔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南山堡村,小时因家境贫穷,只读过一年书。

1940年,南山堡建立抗日政权,他参加了儿童团,并被选为儿童团长。

15岁,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小民兵。

[1] 1945年7月,董存瑞光荣地成为一名人民军队的战士,以后历任
副班长、班长。

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镇独石口遭遇战中,他机智地夺下敌人的一挺机枪而被记大功一次,被部队授予勇敢奖章。

1947年初的长安岭狙击战,他在班长牺牲、副班长受重伤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长,如期完成了狙击任务,又立大功一次。

经过党的培养教育和战火锤炼,董存瑞在两年多时间,立过三次大功,四次小功,荣获三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奖章。

1947年3月,在平北整训期间,董存瑞入了党。

毛泽东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后,各战略区的部队纷纷练习城市攻坚战。

电影简介:董存瑞(1929——1948),河北省怀来人,著名战斗英雄。

电影《董存瑞》:讲述董存瑞了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我军被敌暗堡所阻。

董存瑞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但找不到炸药支架,为保证整个战斗胜利,他毅然手托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暗堡,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董存瑞》电影导演郭维;摄制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映时间1955年。

4.《红灯记》
为八个样板戏之一;《红灯记》的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后被改编为同名连环画、交响组曲、电视连续剧、潮剧等;其中尤以钢琴伴唱《红灯记》最为人所知,这一艺术形式把京剧这一我国传统艺术和钢琴这一外国传统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保留了京剧的唱腔和打击乐队的特点,又发挥了钢琴宽广、气势雄伟、富于表现力的特长,是中西艺术结合的一个成功尝试,气势雄伟,使人耳目一新,曾受到京剧爱好者和钢琴爱好者的不同程度的赞誉。

《红灯记》,是一部京剧艺术片,亦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大样板戏之一,为革命现代京剧;八一电影制片厂1970年摄制,彩色普通银幕,时长112分钟。

影片根据中国京剧团的现场演出拍摄,片中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

本片导演成荫,编剧阿甲,监制李燕,制作人毕建平,出品人王晓棠。

中国京剧团《红灯记》剧组演出。

原作剧情
故事《红灯记》改编自电影《自有后来人》
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

在东北敌占区某城市中住着一家祖孙三代人。

老奶奶是女工出身,儿子叫李玉和是铁路工人,孙女叫李铁梅。

一家人生活得非常和睦,谁也不知他们家的来历,连铁梅也不知道,只有奶奶和父亲知道他们的家史。

民国14年,大连的铁路工人闹罢工,李师傅有两个徒弟,师兄叫张大喜,是工会主席,师弟就是李玉和。

一天夜里,张大喜在家里和工人们开会,敌人突然闯进来,在搏斗中,李师傅、张大喜和其妻被敌人打死。

李玉和带着师母和张大喜的女儿铁梅从大连逃出来。

从此这不同姓的三代人就成了一家人。

共产党员李玉和接到党的指示,地下交通员将送来一份密电码,必须尽快转移到游击队去。

但是交通员在途中发生了意外,跳车时被敌人打伤。

李玉和背着交通员猛跑,王巡
长在后面作掩护。

到了家里,交通员把密电码交给李玉和就死去了。

日本宪兵队长鸠山也同时接到指示,立即全城戒严搜捕。

李玉和几次想把密电码转移出去,但都没有成功,于是只好带着铁梅把密电码埋在铁路的路基里。

鸠山搜不到密电码,却得到了一条重要线索,就是王巡长左臂的枪伤,显然不是被人打的,而是自己开枪打的。

意志薄弱的王巡长,经不起考验,叛变了革命,全部如实招
供。

鸠山假借与李玉和是老相识,请李玉和前去赴宴,叫李玉和把密电码交出来。

岂知李玉和是一个硬骨头,软硬不怕,宁死不屈。

阴险狡猾的鸠山,自以为是“中国通”,大讲起人情,提着礼物来到李家,企图利用母子之情,从奶奶的手中骗出密电码。

但是富有斗争经验的李奶奶早就识破鸠山的骗局。

第二天,鸠山又为李玉和的一家三代安排了一次会面,暗中窥听密电码的下落,也毫无结果。

鸠山用尽心机,不得其果,立刻把李玉和一家三代拉到刑场上,转而逼问铁梅。

但是铁梅在这场尖锐的斗争中,特别是当她知道李家的家史之后,她成长了,已经不再是年轻幼稚的小姑娘了。

奶奶和父亲的英雄行为给她树立了榜样,所以当鸠山用奶奶和父亲的死作代价,向她逼问密电码的下落时,铁梅毅然地走向刑场。

这时,枪声响起,奶奶和父亲倒下,英勇牺牲。

鸠山把铁梅放出来,并派叛徒王巡长与铁梅联系。

铁梅虽然已经知道有叛徒,但却不知道就是坐在她面前的王巡长。

当她发现王巡长左臂的伤,不禁大吃一惊,义愤填膺。

但她抑制住内心的愤怒,骗走了王巡长。

乘机跑出去取出密电码,向江岸跑去。

游击队派来的张大爷尾随其后,将铁梅带到游击队驻地,铁梅终于完成了奶奶和父亲未完成的革命任务。

5.红色娘子军
区红三团下属的一支武装力量。

该武装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村青年妇女,有的来自农民赤卫队,有的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

该部队旗帜鲜明,作战勇敢,曾在第二次琼崖苏区反围剿中担任掩护任务。

其事迹已于建国初期被改编成芭蕾舞剧而被全国群众所熟知。

一九三一年五月一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在乐会县第四区赤赤乡内园村正式成立,这就是著名的“红色娘子军”。

女子军特务连连长为庞琼花(后为冯增敏),指导员为王时香。

全连有三个排,一排长冯增敏(后为卢赛香),二排长庞学莲(后为李昌香),三排长黄敦英(后为曹家英)每排三班,每个班有十名战士,全连九个班,加上连部的传令兵、旗兵、号兵、庶务、挑夫和三个膳食员,全连共有一百零三人。

除了两名年纪较大的庶务、挑夫和一名十三岁的小号兵是男同志外,其余都是女同志。

她们绝大多数是农村青年妇女,有的来自农民赤卫队,有的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

电影简介: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60年,著名导演谢晋执导,主要剧情为:贫农女儿吴琼花受到南霸天的残酷压迫,化装成华侨富商的红军干部洪常青将她救出,琼花在他们的帮助下,决心走上革命道路,娘子军战士们决心打下椰林寨、活捉南霸天。

但琼花见到仇人分外愤怒,致使南霸天漏网。

连长严肃批评了琼花,让她深刻反省,琼花对自己的错误悔恨不已。

部队与敌人展开了激烈战斗,洪常青不幸被捕,英勇就义。

琼花毅然担负起烈士遗下的斗争重担,她率领娘子军与主力部队汇合重新解放了椰林寨,罪大恶极的南霸天终于得到应有的下场。

6.洪湖赤卫队
本片讲述了发生在红军团在同敌斗争拉锯战中暂离彭家墩,国民党保安团和当地“湖霸”彭霸天趁虚而入。

地方革命武装洪湖赤卫队在韩英和刘闯的领导下,依托湖区与敌巧妙周旋,沉重地打击了来犯的敌人。

新版电视剧《洪湖赤卫队》播出短短几天收视就创下央视今年播出电视剧收视的新高,获得观众的好评如潮。

7.刘胡兰。

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
成为中共候补党员。

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

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

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

毛泽东当年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这在于她从儿童团起就接受了党的教育,并看到了党领导的土地改革给贫苦农民带来的根本利益。

她为了捍卫本阶级的利益,她既不贪财,又不怕死,最后面对敌人的利诱,只回答说:“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白。

”在刑场上,她大声喊道:“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电影故事梗概:刘胡兰生长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在反动的封建军阀阎锡山统治的黑暗年代,恶霸地主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刘胡兰的心灵里从小就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红军来了,把地主吕善卿家的财物分给了穷人。

刘胡兰从红军战士孙同志讲的故事里,懂得了革命的道理。

刘胡兰渐渐长大了,为了担负家庭的生活重担,她和邻居家的孩子小青,一起去山里驮炭,俩人渐渐产生了爱情。

日本鬼子占领了文水县,地主吕善卿又当上了村长。

孙同志回到这里,领导农民们建起了农会、民兵队、妇救会,刘胡兰担任了妇救会的领导。

小青要参军了,刘胡兰鼓励他要勇敢战斗,争取入党。

刘胡兰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群众反扫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刘胡兰经受了严峻的斗争考验,党组织吸收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5年,日本投降,小青所在的八路军回到山西,将日本军队的武器收缴。

但蒋介石又发动了阿庆嫂: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

胡传魁:忠义救国军司令。

9《闪闪的红星》
这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优秀的儿童片,它以在一个叫柳溪的山村里,讲述着一个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的几十户贫苦人家里头所发生的故事。

以一位年仅八岁的孩子——潘冬子为人物中心安排情节,设置矛盾,体现了主人公在党和前辈的教育、帮助下,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

剧情介绍
根据李心田同名小说改编。

急风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的家乡——柳溪镇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

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惶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问。

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

柳溪建立了闪闪的红星
红色政权,潘冬子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

潘行义在对敌作战中负伤,他在手术中主动将麻药让给阶级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

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

潘行义随部队转移。

临行前,他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

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潘冬子和母亲暂时离开柳溪,转入了深山老林。

在当地领导游击队和革命群众进行斗争的红军干部吴修竹,向他们传达了遵义会议的精神,增强了潘冬子和母亲坚持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潘冬子的母亲壮烈牺牲,潘冬子看到母亲的死,变得更加坚强。

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靖卫团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他和椿伢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把敌人的运粮船弄沉了,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三多次狡猾的试探和盘
问,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

战斗迎来了胜利。

1938年,在江南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奉党中央命令,准备开赴抗日前线。

上级派潘行义来接吴修竹领导的游击队下山。

潘冬子和父亲终于见面了。

潘冬子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该片曾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评奖活动中获二等奖。

10《英雄儿女》
这是一部优秀的军事题材影片,并借助父子、父女、老战友之间的生死离别、劫后重逢来渲染气氛、结构故事,表现了革命事业的艰难历程。

影片在巴金原小说的基础上,充实了王成的故事,以细腻的笔触突出了这个英雄战士的成长过程以及对其他战士的影响。

11电影《大渡河》中“飞夺泸定桥”选段
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

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故事梗概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来到金沙江到大渡河之间的天险纵横的重叠山川中。

数十万国民党中央军和军阀武装围追、堵截,蒋介石的座机也飞临川军首脑驻地,两种决定中国命运的力量对峙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树堡、暗渡安顺场的战斗。

红军进入冕宁县城后,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释放了被反动政权拘押的群众,使这片彝族聚居地区,成为红军走向胜利的通衢。

先遣团迅速夺取了安顺场渡口,17位勇士孤舟奋勇,直扑对岸守敌。

老谋深算的蒋介石也迅速调整了部署,调集部队左右夹击安顺场,妄图半渡而击,将渡河的红军分割围歼,扬言要红军重蹈石达开的覆辙。

毛主席等首长及时变通部署,将计就计,一面继续造成在安顺场涉渡的假象,一面另辟泸定桥为强渡点。

之后,又以刘伯承佯攻雅安,作直取成都状,迷乱了川军,调开了固守泸定的川军二0八旅。

蒋介石察觉了真相后,恼羞成怒,走马换将,命令新任川军司令何湘辉火速调二0八旅回援泸定。

这时,我左路部队已占领桥头,攀着十三根凌空摇荡的铁索向右岸突击。

当蒋介石打电话训示右岸守敌时,接电话的已是红军战士小张……毛主席安步走下泸定桥头,对身边的战友们说:"梦想我们当石达开第二的那个人作何感想呢?”
12智取威虎山
1958年,上海京剧院据曲波小说《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并参考同名话剧改编,最初由上海京剧院一团创演于1958年夏。

剧情梗概1946年冬季,解放战争初期,东北牡丹江一带。

我军某部团参谋长少剑波率
领三十六人的追剿队,在击破奶头山之后,乘胜进军,准备消灭座山雕匪帮。

侦察排长杨子
荣得知座山雕逃回威虎山,向少剑波汇报。

少剑波下令继续向前方侦察,到黑龙沟会合。

《智取威虎山》
座山雕匪帮在回威虎山途中,一路洗劫,又来到夹皮沟烧杀抢掠,强掳青壮男女上山修筑工事。

李勇奇深受大害,儿子被匪徒摔死,妻子被座山雕枪杀。

李勇
奇极力反抗,但寡不敌众,被匪掳走。

杨子荣等四人沿途侦察,访问了躲藏在深山的常猎户父女。

常户的女儿常宝闻知杨子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山剿匪,为民除害,她怀着深仇大恨,控诉了座山雕的滔天罪行。

杨子荣在常猎户父女的帮助下得悉威虎山的山路和土匪的野狼嗥的行踪。

杨子荣从一撮毛身上获得了载有土匪秘密联络地点的“联络图”,胜利归来,并侦积压此为座山雕垂涎已久。

杨子荣又审讯了栾平,核实了“联络图”的情况。

由于威虎山工事复杂,不宜强进攻,大家都认为只能智取。

杨子荣自请改扮土匪胡彪,假借献图,打入威虎山。

杨子荣来到匪窟威虎厅,战胜了座山雕的种种试探,并把“联络图”献给了座山雕,取得了初步信任。

座山雕“封”杨子荣为威虎山的“老九”和“上校团副”。

夹皮沟群众饥寒交迫。

李勇奇冒死逃出匪窟,转回家来,母子相逢,悲喜交集。

少剑波率追剿队进驻夹皮沟,当地人民因久匪患,不明真相,加以敌视。

少剑波对李勇奇母子耐心宣传党的政策,解除疑虑,表示全力支援解放大军,消灭座山雕匪帮。

毛泽东主席接见《智取威虎山》演职人员
座山雕对杨子荣深存戒心,满腹怀疑,设下毒计,再一次进行试探。

杨子荣深入敌人的心脏,又一次战胜了座山雕的试探,将搜集到的情报送下山冈。

孙达得及时取回杨子荣的情报。

这时押运犯人的小米车二道河被土匪炸毁,野狼嗥炸死,栾平逃走。

少剑波考虑到栾平若逃往威虎山,将破坏整个歼敌大计,便下令急速出兵。

追剿队由李勇奇带路,迎着风雪,翻山越岭,滑雪疾进。

栾平突然逃到威虎山,他在座山雕面前指控杨子荣。

杨子荣在这生死成败关头,发挥了革命军人的大智大勇,战胜了栾平,并把这个顽匪置于死地。

在“百鸡宴”上,杨子荣把匪徒灌醉,追剿队及时赶到,全歼匪众,无一漏网。

13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剧情简介
河北易县,山峦重叠,气势磅礴。

两千年前,燕国太子丹曾在这里送别去刺秦王的壮士荆轲。

两千年后,五位八路军战士,又在这铭刻着壮士遗迹的地方,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更为光辉的诗篇。

1941年秋,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大扫荡。

八路军某部班长马宝玉和战士葛振林、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接受了阻击日军的任务,登上狼牙山棋盘陀主峰。

日军以三千兵力猛扑狼牙山。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

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

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

完成任务撤离时,留
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

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

《狼牙山五壮士》DVD图片
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

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

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

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马宝玉等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宋学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陀峰顶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碑”。

1959年5月重建,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聂荣臻为纪念塔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宋学义转业到地方工作,1978年逝世。

葛振林1981年7月离职休养,离休前任湖南省军区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2005年3月逝世。

14冰山上的来客
影片从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悬念出发,争生活,惊险紧张、引人入胜。

该片同时融入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抒情调子,运用镜头画面和音乐音响等各种视听手段,抒情而传神地再现了祖国西北边疆的绮丽风光和塔吉克族人民的风情民俗。

片中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浓重的抒情韵味迅速征服观众,至今仍为大众所喜爱。

该片曾获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小百花奖”的最佳导演奖。

剧情介绍
[1]1951年的夏天,我边防军某边卡得到一群匪特潜入金沙川的情报。

一日,新疆萨里尔山口牧民纳乌茹孜从外地娶来一个冒名古兰丹姆的新娘子,她实为匪首热力普逃跑时潜伏下来的女特务古里巴儿。

新娘子的来到,勾起解放军哨所新战士阿米尔的一段辛酸回忆。

他和古兰丹姆自小青梅竹马,情深意笃,后因古兰丹姆被她的叔叔卖给江罕达尔和热力普为奴仆,改名买日乌莉,从此杳无音讯。

真假古兰丹姆
晚上,阿米尔随同杨排长前去参加婚礼。

假冒古兰丹姆的古里巴儿知道阿米尔和古兰丹姆的童年往事,便对阿米尔显得分外亲昵。

此后,为了刺探边防军情报,假古兰丹姆不分白天黑夜,多次到哨所寻找阿米尔,要求与他重温旧情。

阿米尔虽再三以解放军纪律相拒,但仍摆脱不了她的纠缠。

这一现象引起杨排长的高度警觉,并且很快发现她并不是阿米尔所爱的古兰丹姆。

不久,热力普、江罕达尔根据“新娘子”的密电报告,率领小股特务偷越边防,被解放军冰峰哨所全歼。

次日,边防又发现两个不速之客。

男的叫阿曼巴依,女的叫古兰丹姆。

她确是阿米尔所爱的古兰丹姆。

但是杨排长发现了阿曼巴依是特务的真面目,他只是利用真古兰丹姆。

于是杨排长精心策划了真古兰丹姆和阿米尔的重逢,在童年的歌声中他们幸福地相见。

当假古兰丹姆的身份已暴露时,即派人将她杀害,并策划在巴罗脱节的刁羊比赛时,乘抢夺制高点的机会,以枪声和火把为号,里应外合,接应热力普冲过边防线,实现他们的美梦。

岂知杨排长早已将计就计,为他们布下了天罗地网,将敌人一网打尽。

阿米尔和真古兰丹姆也得以重逢,他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