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高三地理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
文综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2000~2013年中国工业废水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转移路径。

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2000~2013年我国
A.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南方废水污染情况比北方严重
C.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于中西部D.鄂州市废水污染情况最严重
2.导致2000~2013年我国经济重心移动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B.技术水平
C.市场需求D.人口迁移
3.工业废水重心2007年后主要向北移动,原因可能是
A.北方地区水资源利用率提高B.南方地区水资源消耗量减少
C.南方地区大力治理工业废水D.北方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增加
下图示意近50年新疆绿洲农田区三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例。

三种作物中,棉花的生长周期要明显长于小麦和玉米。

据此回答4~6题。

4.与新疆南部相比,新疆北部大规模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水源 D.光照
5.促使新疆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积温的年际波动 B.生态退耕的需要
C.灌溉技术的改良 D.市场需求的变化
6.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最可能导致新疆
A.粮食总产量下降B.棉花价格下降
C.农业耗水结构改变D.土壤盐碱化加剧
西班牙巴塞罗那新城是城市建设中的奇迹,下图示意巴塞罗那新城街区局部俯视图和街区建筑平面图。

据此回答7~8题。

7.巴塞罗那新城的街道没有与经纬线保持平行,而是与其保持约45°的夹角,主要目的是A.方便居民出行B.减轻城市内涝
C.减轻大气污染D.改善建筑通风采光
8.与多数普通街区相比,巴塞罗那新城这种方块街区可以更有效地
A.缓解城市交通拥堵B.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C.提高土地的利用率D.提升治安管理水平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与对流层顶的高度密切相关。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各月多年平均的气压值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A.1—2月B.4—5月C.7—8月D.11—12月10.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
A.植被恢复,吸收大气中CO2最多
B.雨季来临,大气中水汽含量最高
C.全球变暖,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
D.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
11.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
A.经度呈负相关B.纬度呈负相关
C.海拔呈正相关D.河网密度呈正相关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可可原产于美洲雨林地区,其适宜生长条件为年均温22~26℃,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相对湿度不低于90%。

可可叶片宽大而薄,易受风害。

科特迪瓦(下图所示)是世界最大的可可生产与出口国,布瓦凯是该国的可可加工及贸易中心,但加工率仍较低,原料大部分出口。

每年10月到次年1月是该国可可的收获季节,当地农户一般将可可豆晾晒在太阳下,约7~8天即可干燥。

(1)简析科特迪瓦适宜可可种植的气候条件。

(6分)
(2)评价布瓦凯作为可可加工及贸易中心的区位条件。

(6分)
(3)当地可可豆主要采用日晒干燥法而非机械烘干,推测其原因。

(6分)
(4)可可树易受风害影响,请提出当地减轻风害的可行性措施。

(6分)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植被覆盖度反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以及植被生长的茂盛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植被的生长状态和生长趋势。

我国华北平原光热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

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

下图示意华北平原植被生长期内林地和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

(1)说明该地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8分)
(2)试推测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的原因。

(6分)
(3)分析该地耕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出现双峰值的原因。

(8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位于横断山区梅里雪山中部狭长河谷地带的雨崩村(分为上雨崩和下雨崩),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藏族民族文化,不少驴友选择9~10月间徒步进雨崩村。

下图示意德钦县雨崩村位置图。

(1)说明驴友徒步雨崩村多选择在9~10月间的原因。

(4分)
(2)分析雨崩村旅游资源开发可能面临的困难。

(6分)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氯盐类融雪剂,包括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钾等,通称为“化冰盐”,它的优点是价格便宜,仅相当于有机类融雪剂价格的1/10。

我国北方某城市冬季普遍使用氯盐类融雪剂来融化道路上的积雪,有效改善雪后道路交通状况,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

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
地理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
二、综合题部分
36:
(1)科特迪瓦纬度低(靠近赤道),终年高温,热量充足;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生长期降水充足,空气湿度大。

(共6分)
(2)有利条件:地处该国中部,且临近可可主产区,位置优越;陆路交通枢纽,且有铁路与港口相通,交通便利。

不利条件:经济不发达,加工能力不足,加工技术较落后。

(共6分)
(3)收获季节降水相对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无需专业的烘干设备,成本低。

(6分)(4)选择避风的区域栽培;营造防风林,削弱风力;培育矮化、(抗倒伏)抗风品种。

(共6分)
37:
(1)趋势: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8月份(春季开始上升,夏季达到最高,此后开始下降)(4分)。

原因:华北平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1分);春季气温回升,林地植物开始生长(1分);8月份,水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植被覆盖度达到最大;(1分)此后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植被覆盖度随之下降(1分)。

(2)因素:(同一农业耕作区)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密度(植株密度)、叶片大小、植茎高度均不同,因此植被覆盖度的大小差异明显。

(每点3分,答到其中2共6分)
(3)4~5月份峰值原因: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4~5月份正值冬小麦生长后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4分) 6月份是冬小麦的收获期,植被覆盖度下降;(2分)8月份玉米、高粱等达到生长期峰值。

(2分)
43:
(1)9~10月间,气候凉爽,降水降少,适宜徒步;冬春季节,气温低,多降雪;夏季(7~8月)是雨季(多次生地质灾害),交通不便。

(每点2分,任答其中2点得4分)
可能面临的困难:①雨崩村未通公路,只有土路,交通不便;②地处偏远地区,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距离客源市场远;③旅游配套设施落后,地区接待能力差;④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

(每点2分,任答其中3点得6分)
44:
植物吸收水分困难、特殊离子毒害植物、破坏植物正常代谢(3分);融雪剂排入河流和湖泊,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3分);盐类物质随粉尘漂浮在空气中,降低大气质量,危害人体健康(2分);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造成土壤板结,透水性降低(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