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道自然观
老子(约前580—前500)开创。 庄子(约前369—前286)继承、发扬。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 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 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7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通于天者,道也。 道者万物之所由也,……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一篇 自然观
自然观:
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 律的根本观点。
1
自然
1.客观世界;2.自然而然。
1.天然自然;2.人化自然。 1.未知自然;2.天然自然;3.初知自然; 4.初至自然;5.人化自然;6.人工自然.
2
(侧重自然观历史发展角度讲解)
4
《周易》--儒家的最高典籍
《易经》大约形成于殷周之际,传说伏羲 氏始作八卦,周文王推演为六十四卦。 《易传》旧说孔子(前551—前479)所作, 近认为是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生生之谓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 象生八卦。 刚柔者,立本者也。 刚柔相推而成变化。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物载德。
10
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朴素的唯物辩证法 强调关系(阴阳、五行)、波场(气); 朴素辩证法(阴阳辩证法); 自发运动变化(《易》-循寰演化、生成论); 规律与本体相联系(阴阳变化、道); 自然、人生和社会相联系(天人合一)。
11
中国古代自然观 古希腊自然观 近代科学初期的自然观 19世纪的科学和辩证自然观 20世纪科学和自然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
3
中国古代自然观
春秋战国(前770—221)学术繁荣、百家 争鸣,初步奠定中国古代知识体系。正好 与古希腊的繁荣交映生晖。 百家争鸣,主要有:儒、墨、道、法、名、 阴阳。最重要:儒、道二家。 两汉到明清,总体儒道交融,墨学中绝。儒 学主导,道学延绵。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 古代科学影响很大。
8
阴阳五行学说
《尚书· 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 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春秋战国,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结合起来。 顺序:木、金、火、水、土。 西汉董仲舒(约前178—前104)体系化。 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五行相 胜。天人感应,人副天数。 近代(日常):金、木、水、火、土。
9
李约瑟:五行的概念不是一系列五种基本 物质的概念,而是五种基本过程的概念。 中国人的思想在这里独特地避开本体而抓 住了关系。 张岱年:先秦认为五行是生活中的五种基 本资料。董仲舒以后多认为五行是构成万 物的五种元素,但不是最基本的元素,五行 从属于天地阴阳。董:最高实体;宋明理 学:最高实体是太极。
道自然观
老子(约前580—前500)开创。 庄子(约前369—前286)继承、发扬。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 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 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7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通于天者,道也。 道者万物之所由也,……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一篇 自然观
自然观:
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 律的根本观点。
1
自然
1.客观世界;2.自然而然。
1.天然自然;2.人化自然。 1.未知自然;2.天然自然;3.初知自然; 4.初至自然;5.人化自然;6.人工自然.
2
(侧重自然观历史发展角度讲解)
4
《周易》--儒家的最高典籍
《易经》大约形成于殷周之际,传说伏羲 氏始作八卦,周文王推演为六十四卦。 《易传》旧说孔子(前551—前479)所作, 近认为是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生生之谓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 象生八卦。 刚柔者,立本者也。 刚柔相推而成变化。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物载德。
10
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朴素的唯物辩证法 强调关系(阴阳、五行)、波场(气); 朴素辩证法(阴阳辩证法); 自发运动变化(《易》-循寰演化、生成论); 规律与本体相联系(阴阳变化、道); 自然、人生和社会相联系(天人合一)。
11
中国古代自然观 古希腊自然观 近代科学初期的自然观 19世纪的科学和辩证自然观 20世纪科学和自然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
3
中国古代自然观
春秋战国(前770—221)学术繁荣、百家 争鸣,初步奠定中国古代知识体系。正好 与古希腊的繁荣交映生晖。 百家争鸣,主要有:儒、墨、道、法、名、 阴阳。最重要:儒、道二家。 两汉到明清,总体儒道交融,墨学中绝。儒 学主导,道学延绵。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 古代科学影响很大。
8
阴阳五行学说
《尚书· 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 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春秋战国,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结合起来。 顺序:木、金、火、水、土。 西汉董仲舒(约前178—前104)体系化。 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五行相 胜。天人感应,人副天数。 近代(日常):金、木、水、火、土。
9
李约瑟:五行的概念不是一系列五种基本 物质的概念,而是五种基本过程的概念。 中国人的思想在这里独特地避开本体而抓 住了关系。 张岱年:先秦认为五行是生活中的五种基 本资料。董仲舒以后多认为五行是构成万 物的五种元素,但不是最基本的元素,五行 从属于天地阴阳。董:最高实体;宋明理 学:最高实体是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