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图书编校中常见问题及其出现的原因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图书编校中常见问题及其出现的原
因浅析
摘要:
医学图书是出版领域的重要选题方向,出版种数较多,学术影响较大,应严格把控出版质量,多出精品,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和医学人才培养
贡献智慧和力量,因此,编校好医学图书是医学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

笔者总结
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医学书稿常见问题,进行分类阐述,并初探了出现的原因,
以资广大作者、编者、编辑参考,共同努力提高医学图书的质量。

关键词:
医学图书;编校;问题;原因浅析
在科技类图书出版中,医学图书所占比重较大,是各类科技出版社、医学出版社常见的选题,年出版种数较多,为我国医学科技水平提高,医疗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传播,医学工作者学习与临床实践的指导,以及医疗事业
的改革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医学图书涉及专业广博,选材范围宽泛,论述角度亦多种多样,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实践性与指导性,但在书稿的编校阶段,编辑常常能够发现一些共性问题。

本文主要就医学书稿中经常出现的共性问
题进行列举与浅探,初步分析其出现的原因,以便广大作者和编辑人员参考借鉴,能够从源头上对一些问题进行规避,提高医学图书出版效率,缩短编校周期,使
出版社更好地为作者服务。

在实际编校工作过程中,医学书稿常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体例、
行文、术语使用、数据与实例、字词和语法等方面。

各类编校问题的具体表现及
原因分析如下。

一、图书编写体例不规范,给阅读造成不便
很多医学书稿不注重体例的规范与统一。

比如在层级设置上,一二三四层级可分别使用“一”“(一)”“1”“(1)”。

有的书稿中,同等重要性的层级有时用(一),有时用“1”,不利于读者对其总分关系的理解。

有的书稿中“1”层级的使用很随意,时而作为三级标题,时而作为直接叙述的正文内容,全书并不统一,使用混乱,既不符合编校规范,也不利于阅读。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作者或编者多为医学专家,主要的精力投入专业内容的编写,而忽略了编校规范的把控。

二、行文风格与文笔水平存在差异,造成各部分内容质量不尽一致
医学著作大多规模大、跨专业、编者多,各位编者并非同一单位、同一专业,大家分工编写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容,虽然保证了术业专攻,但容易造成风格不统一,质量有高低的情况。

在编校中,编辑常常会发现在同本书稿中,有的篇章行文流畅,言简意赅,差错较少,而有的篇章表述晦涩,差错较多。

这主要是因为多人合作,缺乏整体把关和统稿工作所致,期待广大医学作者能够提高统稿意识。

可在图书编写过程中即考虑成稿质量问题,对各部分初稿先进行统筹和把关,与整体内容和风格差异较大的部分及时修改,这部分工作可由编者中一人负责,也可预先联系出版社编辑进行通读,提出意见和建议,以降低成稿后的退改风险。

图书各部分撰稿完成后,由专人进行终稿的整体编排与修改,再交出版社审读,能够较好地控制书稿质量。

三、科学术语不规范,缺乏严谨性
医学书稿中科技术语使用较多,应遵循科技图书编校规范。

但在实际工作中,常有不规范的情况发生。

例如,表示数字区间时前后保留小数位不一致,常有“0.5~1mg”这样的表述出现;量和单位习用旧称,如在表述血压值时使用mmHg做单位,有时不括注换算国际标准单位kpa;有的病名或药名、成分等名词习用旧称;同一名称多种写法,如静脉滴注、静点、点滴等随意使用。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是广大医学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遵循习惯和简捷的原则,交流上没有障碍,不过在出版物中就有失严谨,需要撰稿时特别注意。

四、个别数据和实例比较陈旧,时效性差
有的医学书稿在论述观点时所列举的数据为10多年前甚至更早的,
有的专科所提供的诊断标准或治疗方法是几十年前制定或报道的,这些信息对于
了解学科发展史有价值,对于指导当今的临床实践可能意义不大。

编者在选用时
要注意写作目的,适当使用,多以近年来医学发展成果为依据,充分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使得图书更具有实用价值。

五、错别字、标点符号、语法问题
医学书稿中较常出现字形相近或读音相近的错别字,如“与”和“于”、“至”和“自”用错,意义相差甚远;又如表示疾病程度时,将“中度”误写为“中毒”。

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如一些表示并列关系的短语可用顿号或
逗号间隔,书稿中却常用分号;又如有的书稿“一逗到底”,不便于断句,而有
的书稿句号使用频繁,割裂文意。

语法问题也屡见不鲜,较突出的错误是搭配不
当和成分缺失,如“起到”与“效果”“目的”搭配,“频率”与“缩短”搭配,“面积”与“多少”搭配等;又如“具有止痛、消炎”后面缺乏“的功效”等文字。

文字语法等问题主要由写作水平导致,不过这些问题在编校中较易发现和修改,编辑应注意在尊重作者本意的基础上合理修改,做到信、达、雅,通过自己
的编校为书稿增色。

以上为医学图书出版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原因初探,这五方面问题
往往交织存在,对书稿编校工作量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提高出版工作效率,给作
者带来更高效的服务,上述问题需要编辑与作者方通力配合,协调解决。

首先,编辑在接到作者定稿后,要尽快通读,对书稿形成整体意见。

在确保无导向等问题后,将注意力集中在体例、行文风格、专业术语、数据实效性、文字和语法五方面,对医学稿件常见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编辑不可自
以为是,先入为主去修改稿件。

因为医学稿件的专业性特点,有时编辑的知识结
构未覆盖所有内容,特别对于专业术语表达等方面,如有存疑之处,要广泛查阅
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还要及时向作者请教,如符合医学行业的最新规范,要尽量
尊重作者原意,减少不必要的修改。

如确实存在不规范、不严谨问题,要与作者
探讨,拿出有力的论据说服作者,使作者理解编校的目的,欣然接受修改意见。

其次,在成稿过程中进行内容质量把控。

这需要编辑尽早与作者建
立有效沟通渠道,从作者组稿时就了解书稿进展,可做到及时提供编校意见,从
创作的源头上便介入其中,与作者建立良好的互动,以减少成稿后的大幅修改。

这一点对于一些项目图书、获奖图书、获资助图书非常关键。

因有严格的出版时
间和质量要求,项目图书等往往需要赶进度,同时还要增加编校次数以保证高质量,如出版社不从创作阶段即进行干预,很难按时结项出版。

最后,要求编辑具有项目整体管理的能力。

三审三校工作完成后,
出版工作还远未结束,返回作者审阅、排版修改等工作也是出版流程的重要环节,而且常容易因为进度不好掌握而使预计的出版时间延后。

这需要编辑统筹进度和
强有力地沟通,经常联系作者,强调进度,以敦促作者尽快审阅完毕;交排版修
改后要及时跟踪,按计划时限推进,必要时编辑亲自跟排,保证书稿进度,尽快
付印。

综上所述,医学出版是集专业性、时效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科技出
版领域,广大编辑必须不断提高编校水平,不断跟踪当代医学最新动态,了解最
新成果和技术,提升沟通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才能在医学书籍的编校过程中有
的放矢,游刃有余,使医学书稿在精准性、可读性、指导性上有所提高,最终成
就精品佳作。

参考文献:
1.黎洪波,利来友.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M].第五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图书出版管理手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李延沛,龚江红.编辑出版手册[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