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经典测试卷(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任何不饱和溶液降温后都会变成饱和溶液B
解析:B
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例如氯化钠溶液,可以是液体例如酒精溶液,也可是气体例如汽水,故B正确;
C、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故C错;
D、氢氧化钙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会变成饱和溶液,故D错。
故选:B。
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B>C=A
C.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A、C两溶液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B中含有少量A,要提纯B,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D
解析:D
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25g
100%20%
100g25g
⨯=
+
,故选项错误;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故选项错误;
C、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C析出固体,C是饱和溶液,A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D、B中含有少量A,要提纯B,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故有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得失电子也可以形成原子D
解析:D
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与氨分子的质子数相同,但水分子与氨分子不属于同种元素,此选项错误;
C、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有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浓硫酸溶于水是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
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得失电子也可以形成原子,此选项正确。
故选D。
4.如图表示X、Y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t1℃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
B.X、Y都属于易溶性物质
C.将t1℃时X、Y的饱和溶液均分别降温至t℃,析出的X比Y的多
D.当X中含有少量Y时,能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X C
解析:C
A、由图像可知,t1℃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选项A正确;
B、20℃时,X、Y的溶解度均大于10g,是易溶物质,选项B正确;
C、由于没有说明X和Y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不能比较析出的X、Y质量多少,选项C错误;
D、当X中含有少量Y时,能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X,因为X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减小较多,降温过程中大部分X成为晶体析出,而Y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降温过程中几乎没有Y晶体析出,选项D正确。
故选C。
5.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
B.t2℃时,将1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降温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t2℃时,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丙B
解析:B
A、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乙>甲=丙错误,因为降温后乙的溶解度大于甲,丙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说法错误;
B、t2℃时,将1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正确,因为溶液是中溶质和溶剂都不变,说法正确;
C、降温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错误,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说法错误;
D、t2℃时,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丙,甲>乙>丙错误,说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2℃时,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15g丙溶解于50g水中能形成65g溶液
C.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C
解析:C
A、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根据题意可知,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相等,则两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也相等。
A正确;
B、t2℃时,丙的溶解度为30g,则表示在该温度下,10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丙30g。
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g的丙,形成溶液的质量为:15g+50g=65g。
B正确;
C、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顺序为:甲>乙>丙。
现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2℃时,由于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降温时,溶液依然为饱和溶液且有溶质析出,且降温后,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则该温度下,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而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且小于甲。
则降温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C错误;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N点是该温度下的甲的不饱和溶液,M点是该温度下的甲的饱和溶液。
可以选择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进行转化。
D正确。
故选C。
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B.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
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A
解析:A
A、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则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B、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都有固体析出,得到的溶液仍饱和;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0g,将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
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纯甲
C.将t1℃时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比乙大
D.t2℃时,用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配制饱和溶液,得到甲溶液的质量大于乙B
解析:B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该温度下,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液状态未知,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故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将t1℃时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乙变为不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升温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用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配制饱和溶液,甲所需溶剂的质量小于乙,故得到甲溶液的质量小于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固体的溶解度曲线,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得出: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9.下表是小东同学进行的四个实验,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结论
火焰熄灭降温可以灭火
A用灯帽盖灭燃着的酒精灯
B 将氧化铜与碳粉混合高温加热
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碳有还原性
C打开汽水瓶盖汽水自动喷出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加而减小
D 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集气瓶
中加入活性炭
红棕色消失碳与NO2发生化学反应
A.A B.B C.C D.D B
解析:B
A、用灯帽盖灭燃着的酒精灯,是隔绝氧气,故A不正确;
B、将氧化铜与碳粉混合高温加热,碳得到氧气,被氧化,是还原剂,故B正确;
C、打开汽水瓶盖,汽水自动喷出,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C不正确;
D、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了二氧化氮,故D不正确。
故选B。
10.如图所示是NH4Cl与Na2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时NH4Cl的溶解度比Na2SO4的大
B.采用升温的方法可将60℃Na2SO4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C.除去Na2SO4中少量NH4Cl时比较高效的物理方法是将40℃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过滤D.25℃时将NH4Cl与Na2SO4各35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Na2SO4C
解析:C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NH4Cl的溶解度比Na2SO4的小,故A错误;
B、大于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采用降温的方法可将
60℃Na2SO4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最大,所以除去Na2SO4中少量NH4Cl时比较高效的物理方法是将40℃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过滤,故C正确;
D、25℃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硫酸钠的溶解度,所以将NH4Cl与Na2SO4各35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氯化铵,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a
B.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C.t3℃时,a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
D.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b>a=c A
解析:A
A、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a;故选项正确;
B、c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故选项错误;
C、 t3℃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则a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
50g
100%33.3%
100g50g
⨯≈
+
;故选项错误;
D、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b>c;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和比的溶解度都减小,但b大于a,c物质的溶解度变大,但质量分数不变,则a、c、b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b>a>c;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2.KCl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0204060
溶解度/g27.634.040.045.5
A.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20 ℃时,100 g KCl饱和溶液中含KCl 34.0 g
C.40 ℃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0%
D.60 ℃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D
解析:D
A、饱和溶液只能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而对其他的固体来说,一定是不饱和的,KCl饱和溶液中不能溶解KCl,但能再溶解其他物质,故选项错误;
B、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克,指的是100克水中所含的氯化钾是34克,故选项错误;
C、40℃时,饱和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40g
140g
×100%≈29%,故选项错误;
D、由溶解度表可以看出,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降温饱和溶液会有晶体析出,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13.下列对“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的解释正确的是:
A.20℃时,31.6gKNO3溶解在水中
B.20℃时,100g溶液中含有31.6gKNO3
C.31.6g KNO3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31.6g KNO3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D
解析:D
A、没有指明溶剂质量、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故A错;
B、是131.6克饱和溶液中含有31.6g硝酸钾,故B错;
C、没有指明温度,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是不变的,故C错;
D、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指的是:20℃时,31.6g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1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中,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P点表示t1℃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C.20℃时,给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有晶体析出的是A物质
D.从A、B的混合物中提纯A应采用降温结晶法C
解析:C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
B、C三种物质中,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说法正确;
B、P点表示t1℃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说法正确;
C、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20℃时,给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有晶体析出的是C物质,说法错误;
D、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从A、B的混合物中提纯A应采用降温结晶法,说法正确。
故选:C。
1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固体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D.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大B
解析:B
【分析】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A、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甲的溶解度,乙的溶解度的大小,故A不正确;
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则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C、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t1℃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固体后仍为饱和溶液,故C不正确;
D、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但是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析出固体的质量的大小,故D不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
16.下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乙的溶解度_____甲的溶解度(填“>”、“<”或“=”)。
(2)3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_____乙物质溶液的质量(填“>”、“<”或“=”)。
(3)20℃时,向盛有6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甲物质,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
(保留到0.1%)
(4)取乙进行如图2所示的实验,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下同),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
<>286CB
解析:<>28.6%C B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10℃时,乙的溶解度<甲的溶解度,故填:<;
(2)3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乙溶液析出的晶体多,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乙物质溶液的质量,故填:>;
(3)在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向盛有6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甲物质,最多溶解甲物质24g,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此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40g
×100%≈28.6%,故填:28.6%;
100g+40g
(4)乙物质在10℃时的溶解度大于20g,在20℃时的溶解度是40g,在30℃时的溶解度是60g,所以取乙进行如图2实验,属于饱和溶液的是C;A中的溶质是20g,溶剂是
100g,B中的溶质是50g,溶剂是100g,C中溶质是40g,溶剂是100g,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故填:C;B。
17.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泥土B白糖C面粉D食用油
(2)将80gM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②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对此溶液可采取________(填一种)的方法将其转化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B50C加入M物质或蒸发水或降低温度
解析:B 50% C 加入M物质或蒸发水或降低温度
(1)泥土难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白糖溶于水,溶液显无色,食用油、面粉均难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选:B。
(2)①A点时,该溶液溶剂是50g,溶液质量为100g,故溶质质量为100g-50g=50g,该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0g
100%50% 100g
⨯=。
②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C,因为此时溶液质量为130g,恰好将80g固体溶解,温度升高,溶液不会增加。
升高温度,溶液质量增大,即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对此溶液可采取加入M物质或蒸发水或降低温度的方法将其转化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18.现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钠溶液。
请回答:
(1)计算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_____g。
(2)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①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填字母)
②C 操作中应选用_____(10mL、50mL、100mL)量筒量取蒸馏水。
③D 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④完成以上操作“D”后,要把配好溶液装入试剂中,盖好瓶盖,帖上标签,标签的内容为_____
(3)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15%的是(填序号)_____。
①B操作中砝码和食盐放置颠倒(该实验需用到游码)
②D操作中溶液洒落
③A操作中固体洒落
④C操作中有少量蒸馏水洒出EBACDF100搅拌加快溶解15的氯化钠溶液①③
解析:EBACDF 100 搅拌加快溶解 15%的氯化钠溶液①③
(1)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100g×15%=15g。
(2)①配置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为:取用固体药品、称量药品、将药品倒入烧杯内、量取一定的水并将水倒入烧杯内、用玻璃棒搅拌、试剂装瓶并贴上标签,故填:EBACDF。
②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应选择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
该实验中需要85mL的水,所以C 操作中应选用100mL的量筒量取蒸馏水。
③D 操作是溶解,溶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
④完成以上操作“D”后,要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中,盖好瓶盖,帖上标签,标签的内容为15%的氯化钠溶液。
(3)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的原因是溶质偏少或溶剂偏多。
①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如果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被称量药品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B操作中砝码和食盐放置颠倒后,药品质量偏小,此选项符合题意;②溶液具有均一性,D操作中溶液洒落,不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此选项不符合题意;③A操作中固体洒落,溶质质量减少,导致所配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此选项符合题意;④C操作中有少量蒸馏水洒出,溶剂质量偏小,导致所配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①③。
19.(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沉淀、_____(要用到的三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吸附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_____。
自然界的水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成为比较清洁的自来水。
碗碟上的油污用自来水很难洗净,往水中加少量的洗涤剂后,就容易洗洗净,说明洗涤剂具有_____作用。
(2)可用_____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常用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小明同学用图的实验装置,对水通电分解进行了实验探究。
①与甲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_____极,乙量筒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检验此气体的方法是_____;
②若在正极上产生了20L 的气体,则在负极上产生_____L 气体;
③写出水电解的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
④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又生成水,这说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过滤烧杯漏斗玻璃棒蒸馏乳化肥皂水煮沸负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40分解反应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过滤 烧杯 漏斗 玻璃棒 蒸馏 乳化 肥皂水 煮沸 负 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
条伸入气体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40 −−−→+通电水氢气氧气 分解反应 氢元素
和氧元素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过滤需要用到的三种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沉淀只能使悬浮的杂质沉降;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吸附只能除去色素和异味;蒸馏可以除去所有杂质,故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碗碟上的油污用自来水很难洗净,往水中加少量的洗涤剂后,就容易洗净,说明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
(2)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①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甲量筒中气体较多,故是氢气,故与甲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负极;
乙量筒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此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②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若在正极上产生了20L 的气体,则在负极上产生40L 气体;
③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通电水氢气氧气;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④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又生成水,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0.今年3月22~28日是第28届“中国水周”,其主题是“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
(1)下列有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有____(填序号)
A .清澈、透明的矿泉水是纯净物
B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C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D .经过蒸馏可以将硬水变为软水
(2)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经过活性炭净化后的水是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原因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