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一附中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原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大一附中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说明: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S:32 K:
39 Fe:56 Cl: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50分)
1.实验室将NaClO3和Na2SO3,按物质的量之比2:1倒入烧瓶中,用水浴加热,同时滴入硫酸溶液,产生棕黄色气体X,反应后测得NaClO3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X为()
A.Cl2B.ClO2 C.Cl2O3D.ClO3
2.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1mo1·L-1的H2SO4溶液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 a%,此时物质的量浓度为c2mo1·L-1。
则c1和c2的关系是()
A.c2=2 c1B.c2<2 c1 C.c2>2 c1 D.c1=2 c2
3.如图所示,密闭筒形的容器内有活塞位于距一端全长1/5处,在标准状况下若将H2、O2混合气点燃引爆,活塞先左弹(设容器不漏气),
恢复原温度后,活塞右滑停留于筒的中央,
则原来H2和O2的体积比最接近的是()
A.7:3 B.1:3 C.1:1 D.3:1
4.右图是氯化铯晶体的晶胞(晶体中最小重复单元),已知晶体中2个最近的C s+核间距离为αcm,氯化铯的式量为M,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氯化铯晶体的密度(单位:g·cm-3)为()
1 2 3 4
A .A N M 38α
B .A
N M 83α C .A N M 3α
D .
A
N M
3α
5.如图所示,(1)编号1-6代表六种物质, 它们分别是:A :石灰水;B :铁;C :硝酸银 溶液;D ;碳酸钾溶液;E :盐酸;F :氯化铝溶液。
(2)凡连线两端方框内的物质都能相互发生反应。
试根据图中关系,确定方框内的物质按序号1-6依次为(用代码A~F 表示)( )
A .FDAEBC
B .BCAEFD
C .ACBDFE
D .DFEABC
6.丁烷催化裂化时,碳键按两种方式断裂生成两种烷烃和烯烃。
如果丁烷的裂化率为90%,且裂化生成的两种烯烃的质量相等,则裂化后得到的式量最小的气体在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为( )
A .11%
B .19%
C .40%
D .50%
7.在25℃时,向5瓶盛有95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或通入各5g 下列物质:①NaCI ②NH 3 ③SO 3 ④CaO ⑤CuSO 4·5H 2O,分别得到5种溶液,则5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为( )
A .③>①=②>⑤>④
B .③>①=②>④>⑤
C .④>③>①=②>⑤
D .①=②=③=④=⑤
8.aL 标准状况下的H 2、CI 2混合气体经光照,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恰好使溶液中b mo1NaOH 完全转变为盐,则a 、b 的关系不可能为( )
A .4.22a b =
B .4.22a
b
C .4.22a b
D .2
.11a
b ≤
9.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按括号内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得到无色、碱性、澄清溶液的是()
A. 3
Fe、Na+、Cl-、S2-(1:2:3:1)B.NH4+、Ba2+、OH-、CI-(1:1:1:2)
C.K+、H+、I-、HCO3-(1:1:1:1)D.Na+、AI3+、Cl-、OH-(4:1:3:4)
10.将NaC1和NaBr的混合物mg溶于足量水中,配制成500mL溶液A,再向A中通入足量氯气,充分反应后,蒸发溶液至干得晶体(m-2)g。
则A溶液中Na+、C1-、Br-的物质的量之比肯定不正确的是()
A.3:2:1 B.3:1:2 C.4:3:1 D.3:1:4
选择题答题卡
二、非选择题
11.(10分)向100mL BaC12、A1C13和FeC13的混合溶液A中逐滴加入Na2SO4和NaOH的混合溶液B,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加入溶液B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1)当加入110mL B溶液时,溶液中的沉淀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2)溶液B中Na2SO4与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_________。
当B溶液加到90mL~100mL这10mL一段时间中,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将A、B溶液中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填入下表中。
12.(10分)如图所示,直径为3.57cm的U形管内装有汞,烧瓶内装有足量的稀H2SO4,它的橡皮塞除导管外还有两根铂丝,铂丝可上下移动,且下端系有0.28g 铁丝。
整个装置密闭性好,装置内空气体积为500mL(O2占1/5),已知开始时大气压为101kPa,温度为0℃。
反应前U形管中汞面两边相平。
现把铂丝伸下,使铁丝全部浸入稀H2SO4中,完全反应后,装置内混合气体体积变化了△V1mL(温度恢复到原温)。
然后再用电火花反复多次引燃装置内气体,充分反应后,恢复至原温,测得装置内气体的体积与原始空气的体积差为△V2mL。
(假定反应前后烧瓶中溶液体积不变,且△V1、△V2只取绝对值)。
试回答下列问题:
铂电极
(1)U 形管的截面积是_________cm 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电火花反复引燃后,U 形管内的汞面____________(填“左”或“右”)边高。
(3)△V 1与△V 2的关系是___________(填编号)。
A .△V 1=△V 2
B .△V 1=2△V 2
C .△V 1>△V 2
D .△V 1<2△V 2
(4)设电火花引燃前U 形管内汞面的高度差为h ,试写出U 形管内汞面高度差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0分)A 、B 、C 、D 均是常见的四种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C 代表一类化合物;甲、乙、丙是三种单质,这些化合物和单质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
(1)单质乙、丙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A 、B 的电子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物D 形成的晶体为_______________晶体(填“原子”、“离子”或“分子”)
(3)单质甲与化合物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4.(10分)X、Y、Z是主族元素的单质,K、H是化合物,它们有如下反应(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和反应条件略)
①X+K=H+Y ②X+Z→H ③Y+Z→K。
(1)若X和Y的组成元素不是同一族,请写出符合①式的三个不同的化学方程式(配平)。
(三个式子中的三种X和三种Y分别由不同族的元素组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有某化合物W,它跟化合物K或CO2反应,都能生成单质Y。
符合反应化学方程式①、②、③的单质X是________________,单质Y是________________,单质Z是______________,化合物W是__________________。
(均写化学式)
15.(10分)由H2和Cl2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光照充分反应后,通入100mLlmol·L-1的NaOH溶液中,图甲表示溶液中某种离子的物质的量随着通入气体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乙表示溶液中的导电性随着通入气体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1)图甲表示溶液中_____________离子的变化曲线,说明曲线下降的原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当通入的混合气体体积大于V1时,引起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的主要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n=0.02mol时,光照前的混合气体中H2和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3C.4C.5A.6B.7A.8D.9BD.10D
11.(1) Fe(OH)3 BaSO4
(2)1:1 Al(OH)3+OH-==AlO2-
+2H2O Ba2++SO42-==BaSO4↓
(3)10,10,10,2,1
12.(1) 10cm3(2)右(3)C,D (4)76 (500+112)==(76+h)(500+10h/2)
13.(1)C.H
(2)
分子晶体
(3)CxHy +(x+y/4)→xCO2+y/2 H2O
14.(1)2Al+6HCl==2AlCl3+3H2↑ 2Mg+CO2==2MgO+C 2F2+2H2O==4HF+O2 (2).F2, O2, H2, Na2O2
15.(1).ClO -
当通入的气体开始过量时,溶液呈酸性,ClO
-
结合H+生成弱电解质HClO,使C
(ClO
-)减少
(2)H+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