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溴素化工企业化学毒物危害现状及风险管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溴素化工企业化学毒物危害现状及风
险管控
摘要: 目的分析某溴素化工企业化学有毒物质危害现状,并进行风险评估,提出切实可行的管控措施,减少事故发生。

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
及风险评估法对溴素生产企业进行综合分析和定量评价。

结果氯气可能发生职
业病危害的等级属于高风险,溴、硫酸、氯化氢、氢氧化钠、二氧化硫属于中等
风险。

结论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分级管控措施,指导企业进行科学管理。

关键词:溴素化工;化学毒物;危害现状;风险管控
溴素作为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来制取溴化物,可用作各行业的分析试剂、氧化
剂以及有机合成的溴化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溴素生产企业日益增加。

溴素
生产过程存在多种化学有毒物质:氯气、氯化氢、溴、硫酸、二氧化硫、氢氧化
钠等,其中氯气属于高毒物质,一旦泄露易导致急性中毒事故。

因此,把握溴素
化工生产企业化学毒物的产生环节以及关键控制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天津
市某溴素生产企业为例,对其工作场所存在的化学毒物进行危害现状分析和风险
评估,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的分级管控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天津市某溴素化工企业为研究对象,年产溴素约7000吨。

生产使用的
主要原辅料包括浓海水、液氯、硫磺、硫酸、氢氧化钠等。

生产岗位主要包括氯
气岗、硫磺岗、班长岗、中控岗、压溴岗,班制为四班两运转,每班12h。

溴素生产工艺采用空气吹出二氧化硫吸收法,即酸法工艺进行提溴。

工艺过
程包括浓海水供给、溴的吹出富集、蒸馏、二氧化硫制备、灌装等。

主要装置设
备密闭化、DCS系统控制;主要反应封闭循环、连续生产;生产过程设置安全连
锁及报警;设置控制室主要生产过程在控制室内控制操作,作业工人主要操作方
式为巡检。

1.2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风险评估法[1-2],对该溴素化工企业进
行化学毒物的危害识别、现状分析和危害风险分析,进一步明确溴素生产过程中
化学毒物的危害控制关键环节以及防控措施。

1.2.1职业卫生调查法
通过对生产过程、作业环境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调查,确定工作场所存在
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数量、存在形态、存在部位、劳动者接触人数、接触
方式及接触时间等
1.2.2检测检验法
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检测相关规范和标准方法,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
对其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
进行评定。

现场检测测定条件在正常生产状况下进行,现场检测所使用的仪器设
备全部经计量检定合格。

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的相关要求,选取有代表性的定点采样点位和个体采样对象。

1.2.3风险评估法
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为风险矩阵半定量分析技术,主要过程:(1)搜集生产工艺、防护措施、化学物质性质、职业暴露情况等相关资料;(2)识别化学物质危害,确定危害等级(HR);(3)评价暴露程度或暴露的可能性,确定暴露等级(ER);(4)基于化学物质危害等级和暴露等级,确定风险等级,Risk=[HR×ER]1/2;(5)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决定相应风险的防控措施优先级,
以采取有效的防护控制措施。

按照风险指数或风险矩阵将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
即可忽略风险、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

2 结果
2.1化学毒物职业暴露情况调查
溴素生产过程溴的吹出富集系统(吹出塔)、蒸馏及液氯存储、气化系统存在氯气逸散;蒸馏、包装工序存在溴素逸散;焚硫炉及溴的吹出富集系统(吸收塔)存在二氧化硫逸散;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溴化氢及氯化氢;硫酸用于酸化浓海水,主要存在储存系统、泵及相应输送管道及吹出塔、吸收塔。

该化工企业溴素生产过程化学毒物识别及暴露情况见表1。

表1 溴素生产过程化学毒物识别及暴露情况
2.2职业病防护及应急措施
溴素生产采用成熟、先进的生产工艺,主要工艺过程DCS系统自动控制,密闭、机械化操作;主要反应封闭循环、连续生产,产品密闭自动灌装;生产过程
设置安全连锁及报警;设置控制室、操作室,作业工人主要巡检,减少与有毒有
害环境的直接接触;选用密闭性能好的设备、管件,减少有害物料泄漏逸散;液
氯气化、二氧化硫制备、吹出等工段的工艺装置采用半敞开式或露天布置,利于
有毒气体流通扩散,减少积聚;蒸馏间、硫磺操作间、锅炉房设置轴流风机,满
足全面排风需要;溴储罐区半地下设置,周围设计围堰。

生产现场设置氯气、溴、二氧化硫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喷淋洗眼器,氯气泄漏吸收装置、氯气捕消器及
液碱池,应急柜等。

2.3化学毒物检测结果
2022年该溴素生产企业正常工况下,各岗位检测的氯、溴、氯化氢、硫酸、
二氧化硫、氢氧化钠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
有害因素》(GBZ2.1-2019)的要求,且均低于1/2职业接触限值,具体检测结
果详见表2。

表2溴素生产过程化学毒物检测结果
2.4风险评估分析
依据《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技术指南》DB12/T 881-2019相关内容要求,通过收集整理现场化学毒物防护措施、原辅料和产品的化学毒物特性、生产工艺过程和操作环境以及劳动者操作方式、暴露因素、暴露途径、暴露时间、暴露频率、暴露量、暴露浓度等相关内容,对该化工企业溴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氯、溴、氢氧化钠、氯化氢、硫酸、二氧化硫进行风险分级,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溴素生产过程化学毒物风险等级分析
该溴素化工企业化学毒物危害风险分级结果显示,氯气作为高毒物质,可能发生职业病危害的等级为高风险,其他化学毒物为中等风险。

结论
该溴素生产企业针对高风险化学毒物,应加强有效的工程控制措施,保证设备管路的密闭化,增强防护效果,预防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减少职业暴露时间和频次,定期进行化学毒物浓度监测,定期进行培训和职业健康检查,为作业人员配备高防护效率的个体防护用品,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开展演练,控制并降低风险。

中等风险的化学毒物,可继续维持现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定期进行化学毒物浓度检测、员工培训和职业健康检查。

结合职业暴露现场调查情况分析,溴素生产过程液氯钢瓶更换、溴素槽车接卸、蒸馏工序巡检为氯、溴高暴露操作,氯、溴为关键控制危害因素,配氯、压溴、中控等人员为关键控制高暴露人员;高暴露操作过程有效的个人防护、长期生产设备的密闭性及应急设施的有效性为关键控制措施,应在日常生产中加强管理,防止意外泄漏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 DB12/ T881-2019,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技术指南[S].
[2] 黄德寅,薄亚莉,管树立,等.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健康风险分级方法的研究及应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9,22(1):69-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