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预学案设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3 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3 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三课。
本课包含两首现代诗:《我想》和《对韵歌》。
这两首诗风格迥异,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多样性和魅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诗的意境,还要求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现代诗的理解和欣赏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现代诗的特点,学会欣赏现代诗,并能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学会欣赏现代诗,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学会欣赏现代诗,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氛围中,感受诗歌的美;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发现现代诗的特点,学会欣赏现代诗;通过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两首现代诗的内容,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音乐等。
2.学生准备:预习两首现代诗,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教师简要介绍两首现代诗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两首现代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朗读技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朗读两首现代诗,互相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诗歌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再别康桥》和《乡愁》两首现代诗歌。
这些诗歌描绘了作者对故乡和祖国的深深眷恋,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爱国教育。
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于韵律、节奏有一定的感受能力。
但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深层含义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2.难点: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两首诗歌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两首诗歌,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接着,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意境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导学案一、导学目的通过学习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写作能力。
二、导学内容1. 诗歌背景•现代诗歌是20世纪末以来兴起的文学风格,突破了传统诗歌的格律和主题,更加直观、现实和个性化。
•《3.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包括两首现代诗歌:《沁园春》和《画眉鸟》。
2. 诗歌赏析《沁园春》•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展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慨。
•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美好。
《画眉鸟》•诗人通过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行为,表达对自然生命的赞美和敬畏。
•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引发读者对自然的思考和感慨。
3. 学习任务•阅读《3.现代诗二首》,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体味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展示个人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三、导学过程1.课前准备:预习教材《3.现代诗二首》,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主题。
2.导学引入:介绍现代诗歌的特点和《沁园春》、《画眉鸟》的内容。
3.课堂活动:学生分组阅读诗歌,共同讨论诗歌的意义和感受。
4.学习反馈:请学生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和思辨。
5.课堂总结: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创作的欲望。
四、课后延伸1.鼓励学生开展现代诗歌创作活动,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和挑战。
2.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展示个人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3.建议学生多阅读现代诗歌作品,拓展文学视野,丰富审美体验。
通过学习《3.现代诗二首》,学生将更加了解现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激发对文学的热爱和创作的热情。
希望学生在诗歌的海洋中尽情徜徉,感受诗歌带给人的美好体验和启迪。
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导学案的内容,希望能引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激情。
四年级上册 语文 3 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 3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会写“巢、苇、罗、眠、霸、占”6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 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中独特的意境和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 感受现代诗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三、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让学生在预习时,读熟两首诗,圈出生字词,尝试理解诗歌大意。
2. 准备资料:查找关于作者刘大白和徐志摩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诗歌的朗诵音频、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如江上的秋景、花牛的形象等)。
四、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秋江晚景图(可以是PPT上的图片或者是在黑板上简单勾勒几笔),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如果让你们用文字来描述,你们会怎么写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秋晚江上景色的现代诗——《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学习生字词1. 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秋晚的江上》,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朗读情况,纠正读音。
2. 疏通字词- 指名读诗,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读错的地方。
重点指导“巢”(cháo)、“苇”(wěi)的读音。
- 学习生字的书写。
-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巢”字的写法,先写上面的三个“〈”,再写中间的“果”字,最后写下面的“木”,强调笔画顺序和书写规范。
- 同样示范“苇”字,“苇”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艹”要写得宽一些,盖住下面的“韦”。
- 学生在练习本上每个生字写3 - 5遍,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书写错误。
3. 读出节奏- 教师范读诗歌,划分节奏: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两首》(教案)-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交流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从古至今很多诗人对秋天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归巢斜阳头白芦苇妆成压扁霸占剪秋罗滴溜溜强调“归巢”的“巢”、“压扁”的“压”读音,补充“剪秋罗”图片及资料。
2.指生分小节读诗文。
【设计意图】学习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
三、自由读诗,了解诗意。
(一)赏析《秋晚的江上》。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指生回答。
3.探究:秋晚的江上,还会有哪些景物呢?4.学生自由想象,回答交流。
5.通过齐读、赛读、配乐朗读等形式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设计意图】在音乐中感受诗的情怀,想象诗的意境。
(二)赏析《花牛歌》1.作者简介。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想:在这首诗中又描绘了哪些景物?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指生回答。
3.小结:作者通过描写了花牛在草地里坐、在草地里眠、在草地里走、在草地里做梦,表现了花牛悠闲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4.想想淘气的花牛在草地里还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儿,模仿课文形式,仿写一小节诗歌。
预设:花牛在草地里跑,五彩的花儿跟它一起跳舞。
【设计意图】检验对诗的感悟程度,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
5、指生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形式配乐再读诗歌。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品读了两首现代诗,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诗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2.掌握《春泥》和《西游》两首现代诗的内容和感情,能够准确朗读并理解其中的意蕴。
3.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进行感悟和解读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现代诗的特点及《春泥》、《西游》两首诗的内容理解。
2.学会朗读《春泥》、《西游》两首诗,并领会其中的感情。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细致品味和深入解读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现代诗的感情理解和领会。
2.学生对《春泥》、《西游》两首诗中隐含的情感和意义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春泥》和《西游》两首现代诗的课件。
2.课堂摆设:美化课堂环境,营造诗意氛围。
3.学生用品:准备学生诗集,让学生跟读诗歌。
4.教学素材:备有相关现代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并感受现代诗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与春天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展开畅想并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学习《春泥》(15分钟)1.教师朗读《春泥》,让学生跟读。
2.学生理解诗意,共同探讨诗人所描绘的春天风景及表达的情感。
3.分组讨论,学生展示对诗歌的理解。
阅读理解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与《春泥》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学生在小组内解答。
第二课时复习与导入(5分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引入本节课学习《西游》。
学习《西游》(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西游》,并解释生词和短语。
2.学生讨论诗歌情感,共同体验和领悟其中蕴含的情感。
3.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西游》诗意。
创作与表达(15分钟)学生分小组,将所学《春泥》、《西游》两首诗的情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诗歌创作。
每组选派一位代表朗读创作诗歌。
第三课时诗歌分享(15分钟)每组代表朗读诗歌,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反思与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诗歌教学的过程与收获。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节课选入了朱自清的《春》和冰心的《小桔灯》两首现代诗。
这两首诗都是经典的作品,语言优美,意蕴深刻,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他们对于诗歌的概念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现代诗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学会欣赏现代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现代诗的美,提高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学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欣赏现代诗的美,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的意境,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2.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诗歌的表达方式和美感。
3.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激发他们的文学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准备:预习两首现代诗,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春天的图片、音频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将两首现代诗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人教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巢、苇”等6个生字。
正确理解“归巢、芦苇”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4.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文的蕴意,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文的蕴意,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几句关于秋天的诗句呢?2.出示关于秋天的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叶绍翁《夜书所见》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现代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4.板书课题:3、现代诗二首二、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cháo wěi luó mián bà zhàn巢苇罗眠霸占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4)图片认读生字归巢芦苇(5)古文识字罗,甲骨文(网,捕鸟的罩具)(隹,鸟雀),表示小鸟被罩在网罩里。
造字本义:动词,用网罩捕鸟。
占,甲骨文(骨块)(卜,魔杖,降神道具)(口,巫师的解说),表示用兽骨刻录巫师的解说。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案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体会诗中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诗歌,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他们对于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在朗读和表达方面,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读“朦胧、飘逸”等词语,能够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歌的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词语,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歌的美。
2.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诗中的意象,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
3.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词语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语和诗句。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诗歌解读、朗读音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现代诗二首》。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美。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第一首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然后教师进行讲解,解释诗中的意境和意象。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意境的理解。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提高朗读技巧。
5.拓展(5分钟)教师展示第二首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进行讲解和讨论。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3课 现代诗二首 教案 (2)
3*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巢、苇”等6 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教学重点)3. 抓住文中富有诗意的表达,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过程Ⅰ复习导入,了解作者1. 图片引入,回顾学法。
课件出示《观潮》和《走月亮》所描写的画面,说说在学习这两篇写景的课文时,是怎么想象画面的。
预设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抓住句中的重点词语想象画面)预设2: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调动嗅觉想象画面)2. 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学习《现代诗二首》,看看这两首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 认识作者。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课中想象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诗题,了解作者,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阅读兴趣。
Ⅱ 初读诗歌,认读字词1.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1)自读诗歌。
要求: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
(2)课件出示本课字词,认读字词。
①指名认读。
提示:“巢”是翘舌音,“眠”不能读成“mín”。
②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巢”的小篆字形。
:“巢”是象形字,下边是树木,树木上是三只鸟和鸟窝。
合起来表示鸟筑巢于树上。
课件出示“眠”,引导组词:安眠、睡眠、失眠、冬眠、不眠之夜。
③课件出示“芦苇”“剪秋罗”的图片,看图理解词语。
(请学生指图读词语)2.再读诗歌,读出节奏。
听范读,教师指导停顿。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美,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
Ⅲ共同学习《秋晚的江上》,想象画面1. 学生自由朗读《秋晚的江上》,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二首诗。
2.说说诗中描绘了那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怎样的画面。
3.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描写的自然之美。
4.体会作者对描写景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学过的几首现代诗吗?有哪些诗句让你记忆犹新,久久不忘呢?师:这些诗句真让人难忘,太美了!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两首现代诗:《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
板书课题,它们一样会让你们喜欢。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遍吧!二、学习生词,整体感知1.师:听完了课文朗读,你有什么感觉呢?2.我想孩子们一定迫不及待地要自己读一读吧!下面就打开课本第8页,大声地朗读这两首诗吧!注意读准字音。
3.瞧,你们认真读书的劲头吸引来了一个小伙伴,它想考考你们呢?谁来试着读一读这些生词:归巢芦苇剪秋罗眠霸占4.看来同学们预习完成的非常棒!三、学习《秋晚的江上》1.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学习《秋晚的江上》这首小诗吧!2.谁来读一读。
3.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你也来读一读。
4.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诗的作者刘大白。
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
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5.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思考:你觉得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6.你最喜欢的是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多角度、多感官的去想、去叙述。
)7.再读课文,配乐、老师领读第一节,学生读第二节。
8.把你喜欢的句子构成的画面写下来,写一小段读给大家听,看谁描绘的最美!四、学习《花牛歌》1.我们领略了秋天晚上江上的美景,接下来再去草原上看看花牛们的可爱姿态吧!2.谁来读读诗呢。
3.介绍作者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现代诗二首》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现代诗二首》一、教学内容《现代诗二首》选自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本课旨在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歌,使学生初步感知现代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和情感美,培养他们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所选诗歌分别为《我爱这土地》和《乡愁》,两首诗均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家乡的深厚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尤其是《乡愁》中抽象的时间意象。
2. 引导学生体会现代诗歌的韵律美,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内容和背景资料。
2. 诗歌朗诵音频: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教学挂图:展示诗歌中的关键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引入本课主题。
2. 诗歌朗诵:播放诗歌朗诵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读:逐句解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5.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现代诗歌,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我爱这土地》、《乡愁》。
2. 诗歌关键意象:如“土地”、“乡愁”等。
3. 诗歌韵律特点:如押韵、节奏等。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两首诗歌。
2. 选择一首诗歌,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感悟。
3. 尝试创作一首现代诗歌,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歌,让学生初步感知了现代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和情感美。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激发了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同时,本节课也培养了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学案
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学习目标】1.认识“巢、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想象力,激发写诗的兴趣。
【学习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学习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写诗的兴趣。
【学习过程】一、资料链接。
1.教材分析:《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2.作者介绍:刘大白(1880—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
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
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
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
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
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
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他写的《卖布谣》,是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有名诗篇。
早期作品结集为第一本诗集《旧梦》。
付印时自己曾评论说这些诗“用笔太重,爱说尽,少含蓄”,而且“传统气味太重”。
后来,作者又加以增补修订分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卖布谣》4本诗集。
1926年末续出诗集《邮吻》,感情真挚,诗意更为圆熟。
二、预习课文。
1.给加点的汉字写拼音。
归巢.()芦苇.()2.精挑细选。
装妆()扮假()3.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眨眼,比喻很短的时间。
()(2)鸟或蜂、蚁等的窝。
()4.课文整体梳理。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一幅倦鸟、斜阳的画面。
5.重点段落品析。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从“头白的芦苇”景物可以表达出诗中描写的是。
(季节)(2)从“斜阳”表达出是。
(时间)(3)“把斜阳掉在江上”是真的斜阳掉入江中吗?你以为是什么?(4)“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红颜”指的是什么?参考答案:1.cháo wěi2.妆装3.一瞬巢4.归巢倒映江面5.(1)秋天。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导学案设计
准生字,读通诗歌。 (2)小组内相互读读,比一比谁读得 更好。 (3)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1)指两名学生分别朗读诗歌,相机
一比谁读得更正确、更通顺。
诗歌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
(3) 小 组 内 交 流 识 记 生 字 的 方 果,必须重视学生的吟哦诵读。
法。
本环节要重点指导学生将诗歌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 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要 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
(2)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2.组织学生交流。 (1)指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秋晚
的景物,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动脑、动口、动手,促进学生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象到的 阅读能力的发展。 画面,同学之间相互补充,争取 2.用语言来表述自己想象到的
1.齐读课题。 2.朗读导读要求,了解本课学习 任务及学习策略。(反复朗读, 想象画面)
可以让学生从导读要求中 明确诗歌阅读的一般策略。
1.围绕自读要求,自主阅读诗
歌:
(1)自主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
1.提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课 字,读通诗句。边读边画出生字
文:
词。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 (2)在小组内相互朗读诗歌,比
3.掌握诗歌阅读的一般策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歌的意境。
反复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歌的意境。
1.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指名朗读导读要求,明确学习任 务和学习策略。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现代诗二首
3.现代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强调字音---一巢(cháo)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3.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
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方法看到了什么?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从飞鸟的双翅到江面,到芦苇丛中,眼前的景物是一片金红色,构成秋天傍晚江上一幅迷人的画卷。
你能通过朗读将这种迷人的画面传递给每一个同学吗?4.熟读诗歌,积累语言。
(1)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2)小组内相互背诵。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学习《花牛歌》1.出示自学清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思考:淘气的花牛在草地上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当时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借助老师提供的这几幅连环画(可以事先发给学生),张开想象的彩翼,来为我们描述一下,并在小组之间交流。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和形式;•学习《3.现代诗二首》中的两首诗,理解情感表达和意义;•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2. 能力目标•能听懂他人的诗歌朗读,感受诗里意境;•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读韵律优美的诗歌。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和好感;•提高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3.现代诗二首》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学会欣赏现代诗的形式和特点。
2.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理解和解读诗歌;•了解现代诗的写作手法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让学生朗读《小小的歌声》,了解现代诗的韵律和写作风格;•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现代诗看似简单,但又很难读懂。
2. 情感输送环节•分别朗读《一棵松树》和《秋天的早晨》,带领学生感受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回答问题:“诗人想表达什么意思?” “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吗?”3. 欣赏交流环节•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诗中的一些难懂的词语和诗句,交流解读;•引导学生讨论:现代诗和古代诗有什么不同之处?现代诗的韵律和古诗有何联系?4. 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个别或分组朗读《3.现代诗二首》,感受诗中的韵律和意境;•让学生自己写一首现代诗,交流欣赏。
5. 教师总结环节•总结课堂内容,简要概括诗歌的特点和意义;•着重强调现代诗的写作手法和特点。
四、教学体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成功理解了《3.现代诗二首》中的两首诗的意义和情感表达,也更加喜欢现代诗,并学会了欣赏现代诗的形式和特点。
教师发现,现代诗相较于古代诗词而言,它更加写实和生活化,可以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诗中的情感和美,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敏感性,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帮助学生理解并感受《现代诗二首》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现代诗二首》的内容和意义。
2.理解现代诗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3.通过朗读《现代诗二首》,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内容《现代诗二首》•诗一:《登高》•诗二:《夜泊》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登高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登高”一诗的主题。
二、学习诗一《登高》(20分钟)1.教师朗读《登高》,学生跟读。
2.分析《登高》的内容和意义。
3.学生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诗歌朗诵(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2.老师点评,给予表现突出的小组奖励。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复习《登高》的内容和主题。
二、学习诗二《夜泊》(20分钟)1.朗读《夜泊》,学生跟读。
2.分析《夜泊》的情感表达和语言技巧。
3.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宁静和孤独。
三、情感体验(15分钟)1.学生闭眼倾听《夜泊》,体会诗中的意境。
2.学生描述自己在夜晚的感受,进行情感分享。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现代诗二首》中的情感和意境,培养了对现代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朗读比赛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诗歌中的情感,提升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课后作业1.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现代诗二首》的理解和感受。
2.背诵《现代诗二首》中的一首诗,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诗中的意义。
七、延伸阅读1.阅读更多现代诗歌,拓展文学视野。
2.参与朗读比赛,提升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现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感。
人教版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学案教学设计教案
4.生谈自己的发现。
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
多媒体充分调动视觉器官,充分感受诗句的意境。
在音乐中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的意境。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五、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
激趣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同时概括了解了古诗内容。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巢、苇”并分别组词。
2.分小节读诗文。
三、范读诗歌,整体感知
出示诗文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读)
不足之处:
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系统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效率不高。看来,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花牛歌
教学
目标
1.认识“罗、眠”等4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导入
一、谈话激趣,交流导入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花牛歌》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感知
1.《秋晚的江上》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江面、________等景物,构成了秋天黄昏的美丽景象。
2.《花牛歌》写花牛在草地里________、在草地里________、在草地里______பைடு நூலகம்_、在草地里________的情景。
资料搜集
徐志摩,现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是________派代表诗人,代表作品:诗歌《________》《________》,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现代诗二首
学生预学案设计
课题
现代诗二首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预学内容
熟读课文
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诗歌。
预习字词
1.补全本课生字的音节。
____áow________uóm____b________àn
巢苇罗 眠霸占
2.选择能组成词语的字,打“√”。
(巢 窠)穴 芦(韦 苇)(罗 萝)列
(霸 灞)主 睡(岷 眠)(占 站)领
3.选词填空。(填序号)
A.驮B.渡C.翻D.甩
()斜阳()双翅()尾巴()青峰
4.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斜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霸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