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潮州市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人大代表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工作安排既正视困难,更看到我们面临的有利条件和机遇,强
调积极作为,工作重点突出,措施有力。

②赵德健通过大量走访调研,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的基础上制定县域发展目标,才更能反映民情民意,切合本地实际。

③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关键是。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融合发展是媒体转型的不竭动力。

A . 扬长避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B . 扬长避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C . 取长补短扬长避短集思广益
D . 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扬长避短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B . 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根本在于加快地方立法,一方面制定强制统一收购餐厨垃圾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协调环保、城管、工商等部门对餐厨废油的管理力度。

C . 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D . 有专家认为,保护圆明园遗址的首要任务绝不是复建,哪怕是“部分”复建,而是研究、发掘后她展现出的遗存或废墟的价值。

3.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黄河像母语,从大地上流过,________我们的生活,从述说者与倾听者身上同时获得反光。

________汉语,是一条流淌在我血管里的黄河,________,无论词汇还是语法,都构成强烈刺激。

我为黄河写诗,等于在血液里淘金。

我努力________一个人与黄河的血缘关系。

A . 滋润然而奔流而下开始
B . 照亮因而一往无前发现
C . 照耀而泥沙俱下发掘
D . 滋养但是坚定不移展现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4. (6分) (2020高一下·柳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手机或许不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

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

手机似乎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

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手是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一样。

手机是另一个说话器官,是一个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因为有了手机,人的语言能力增加了,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

同样,人们的听觉也增加了,耳朵居然能神奇般地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

我们看到了人体身上的新的四位一体:手,嘴巴,耳朵和一个金属铁盒----手机。

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手机深深地植根于人体,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

离开了人体,离开了手,它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

正如人们对它的称呼“手机”那样,它只有依附于手,才能获得它的存在性。

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交流。

手机这一最基本的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间距离而超越孤立的状态。

这是人们使用手机的最根本和最初的原因。

一个危机时刻的人,如果有手机相伴,就可能会迅速地解除这种危机。

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用手机,他发现不了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但是,一旦他使用了手机,他会发现,没有手机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也就是说,人已经进化到手机人的状态。

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

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

事实是,手机确实越来越普及了。

手机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

手机抑制了人体的某些官能:它抑制了行动能力,人们尽可能减少身体运动;抑制了书写能力,人们越来越借助机器通话;抑制了记忆能力,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储存消息。

有时候,手会无意识地去寻找手机,去摸索手机,去把玩手机。

人们偶然丢失了手机,他就会变得烦躁不安。

正是因为人们如此地依赖于手机,反过来,人们又被它所折磨和打扰。

手机成为每天要面对的问题。

如何处理手机?这是每个人的日常性的自我技术――开机还是关机?静音还是震动?短信还是会话?是将这个器官暂行性
地关闭,还是让它随时随地警觉地待命?总是要反复地抉择――手机变成了日常生活的难题。

焦急地等待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或者惧怕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常常会令人不安。

手机融合了文字和声音的双重交流功能,它将书信和电话融为一体,而且更为便捷。

不过,同书信姗姗来迟相比,手机将等待的美好期望一扫而空。

等待和期盼趋于消失。

手机在扫荡了书信的同时,也扫荡了书信的特有抒情,扫荡了埋伏在书信中的品味和生活风格。

手机让人通向一个公共空间,它是打开公共空间的钥匙。

因为手机上储存着如此之多的名字和号码,你能够随时迅速地跟他讲话,但是,夜深人静之际,你想要跟一个人说说话,将手机上的号码逐个地翻阅一遍,你真正想拨打的号码一个都不存在。

(摘编自汪民安《论家用电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手机不是人的一个工具,事实上,手机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好像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

B . 手机已经成为说话器官,是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借助这一器官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距离非常远的地方。

C . 手机的运用,不但使得人们的语言能力增加了,也使得听觉能力增加了,能够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

D . 手,嘴巴,耳朵和手机构成了人们身体上的新的四位一体,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手机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

如果离开了人体和手,手机也就不具备了的存在的意义。

B . 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距离超越孤立的状态。

C . 如果某个手机人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那么保持手机的沉默是一种必然,此时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也没有体现出来。

D . 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手机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行动能力、书写能力、记忆能力,甚至会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难题。

B . 过分依赖手机的人们也备受手机的折磨和打扰,如何处理手机?每天面对的两难选择问题经常令人们心绪
难宁。

C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人们对书信特有的情怀已然被手机扫荡。

D . 古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生活情形与文中夜深人静之际想给别人打电话而最终没有拨出的情形是一致的。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7高一下·泉港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鄂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

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

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

”未几,捷书至。

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

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荣:赞誉
B . 及肄射,将先破的的:箭靶中心
C . 吏籍为盗者系狱籍:登记
D . 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举:全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 .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 .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 .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

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

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为占得便宜而返回。

B . 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监狱皆空。

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

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 . 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

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

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 . 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

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②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四、诗歌鉴赏 (共4题;共30分)
6. (8分)(2017·兰州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①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乌,能将代马②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阁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①代郡;这里指雁门。

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

B . 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

C . 颈联有版本作“雾里”,比“雨里”更能表现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和“峰烟”当作烽火而时时紧张的心理。

D . 作者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了他们好酒安时的生活习惯。

E . 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有“时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

(2)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7. (7分)(2020·常德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和卢国华)
辛弃疾
汉节东南①,看驷马、光华周道。

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

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

问不知、何处著君侯,蓬莱岛。

还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怀抱。

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②。

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③无根潦④。

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

[注]①汉节东南:指卢国华时任福建提刑使。

②旌纛:军中之旗。

③易除殆类:指南宋朝廷中那些不以金人为
意,专事享乐的人。

④根潦:指浮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汉节东南”几句写卢国华任福建提刑使时,乘坐四匹马拉的车子光彩满路,仕途上春风得意。

B . “须信是”几句写相信友人为官之处的七闽大地会有福星来到,也是期望友人在任能有所作为。

C . “庭草”两句描述卢国华做官闲暇时光的惬意生活,闲看秋草自生、秋阳照在榕树上而心满意足。

D . “但欲搜”几句紧扣标题中的“和卢国华”,写“我”现在只想寻找一些好的词语来答谢您的新词。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8. (7分)(2020·鄂尔多斯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独不见
沈佳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① ,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②。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风城③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④?
【注释】①卢家少妇郁金堂:萧衍《河中之水歌》曰:“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含香。

”②辽阳:在今辽宁省境,为当时边防要地;下句的白狼河(今名大凌河),即在这里。

③丹凤坡:指长安。

传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善吹箫,引来凤凰集于城上,后来称京城为丹凤城。

④流黄:一种帷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诗借用乐府古题“独不见”。

郭茂倩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

”这恰如李白诗言:“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B . 开头两句“郁金堂”、“玳瑁梁”描绘女主人公的闺房之美。

第二句中的“海燕双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海燕相互依偎的情态。

C . 颈联承接颔联中的苦苦相“忆”,思妇在京城苦苦思忆丈夫,哪曾想夫婿音讯断绝,思妇在京城满怀担忧,惴惴不安。

D . 尾联构思新颖,先写主人公愁苦至极的内心独白,再写其不胜愁苦而迁怒于明月,意境较前人开拓一步,增添了抒情色彩。

(2)本诗言愁有“深文隐蔚,余味曲包”之感,作者是如何表现主人公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

9. (8分) (2017高二上·南宁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莎衣①
杨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②紫绶金章③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即蓑衣。

②直饶:犹纵使,即使。

③紫绶金章:绶,系印环的丝带。

金章,金质的官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软绿柔蓝”写出了蓑衣的特点。

“绿”“蓝”写色彩鲜明,“软”“柔”点明质地轻柔。

B . “倚船吟钓正相宜”,意思是在船上,一边吟诗一边钓鱼,正是最合适的搭配。

C . 颔联中“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一幅雨中美景图。

D . 颈联写醉后和晴时脱蓑衣的情形,表现出诗人无拘无束、洒脱不羁的个性。

E . 尾联“未肯轻轻博换伊”的“伊”指的是“紫绶金章”,表现了诗人视官爵如敝屣的思想。

(2)诗歌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五、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10. (3分) (2019高二上·金台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从新时代的要求来看,父母不应该单纯是孩子们的“银行卡”,________,他们将“游客”带入到人生这一繁华旅途之中自由观赏和探索奥秘。

________;“旅客”为长路漫漫遇到挫折而气馁时要给予温柔鼓励。

________,只有父母做好了孩子人生的第一任导游,孩子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加顺畅自如。

11. (5分) (2017高一下·蚌埠期中) 下面是某校学生会招聘流程图,请将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5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生命之树伟岸的人,首先是一个灵魂根系深广的人。


关于这句话,你有怎样经历和感想?请你根据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答案:4-1、
答案:4-2、
答案:4-3、
考点:
解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答案:5-1、
答案:5-2、
答案:5-3、
答案:5-4、
考点:
解析:
四、诗歌鉴赏 (共4题;共30分)答案:6-1、
答案:6-2、
考点:解析:
答案:7-1、答案:7-2、
考点:
解析:
答案:8-1、答案:8-2、
考点:
解析:
答案:9-1、答案:9-2、
考点:
解析:
五、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答案:10-1、
考点:
解析:
答案:11-1、
考点:
解析: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2-1、
考点: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