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美玉】玉刀—龙山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天美玉】玉刀—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玉刀(A面)
龙山文化—玉刀(B面)
龙山文化—玉刀(刃部)
1989年出土于山东省临朐县,现存于山东省考古研究所。
玉器为墨绿色,平面呈梯形,棱角分明、规整。
刃部较宽,锋利,中部略内弧,可能为使用磨损所致,背部较平,两侧边微显弧形。
玉刀表面钻有四个穿孔,其中三孔横向排列。
通体磨制抛光,十分精致。
如果您对我们有好的建议或者有新的见解和发现,欢迎您与我们联系:*****************。
我们期待您的消息。
玉刀局部放大图
玉刀局部放大图
扩展文献
从玉器造型品种的起始演变去断代
中国玉器,不同的造型计有百余种。
①新石器时期: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其造型只有30余种:主要作佩饰用的有玦、璜、管、坠、环、瑗、手镯、戒指、项串等;主要作礼器用的有琮、璧等;
②夏商时期:夏商玉器品种,有的是新出现的,最突出的是一种称为礼仪用的玉器,另一类玉器是以鸟兽鱼虫为标本摹作的写实和神化形动物。
夏商玉器中的另一新情况是前期大量制作的玉琮、玉璧及近似石工具的玉器,有的相对少或逐步走向衰落,有的则走向消亡。
以写实
为本,显示贵族王侯权威的玉器走向鼎盛。
③西周时期:玉器的基本类别与夏商时期基本相同,但在造型上和数量方面有明显的变化。
显示统治者威严和权力的玉器逐渐消亡,有的则向小型化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如夏商时期并不很多的玉龙、玉凤等神化动物,至此时则数量大增,甚至在许多玉器上也广泛用其饰纹。
西周玉器中,也出现一些在以往玉器中未见的品种,最突出的是首次出现“六器”中的所谓玉圭和可能是武器柄的玉饰。
④春秋时期:春秋玉器中最兴盛的品种,常见和新出现的有成组佩玉、传供死者面部盖罩的玉面具、剑饰物等。
此外,一些圆球形扁平玉器,如玉璧、瑗和环等,在夏至西周时相对衰落后,又有了复兴。
⑤战国时期:重要的创新器是玉带钩、玉印等。
在春秋兴起的成组佩玉及玉具剑饰物,此时则走向鼎盛期,而且形式千姿百态。
写实动物中,所见的只有玉马。
人物造型中有仕女形舞形佩等。
供死者用的玉面罩仍偶尔有见。
玉韘已从商代的实用器转变为低矮的佩饰器,并向汉代的玉鸡心形佩发展演变。
战国玉器也是一个大变革时期,一些玉器虽早期已有,但至此时,在造型方面则有明显的差异,主要特点是所有器物或动物形器,其整体或局部,皆多作英文字母的“C”和“S”形弯曲,玉具剑中的玉剑首,从春秋晚期的梯形演变为扁圆形,人物也多从以往作跪地式或蹲跪式转变为多直立形。
而且开始出现能识别为童子和仕女的造型,而以往夸张的人神韵已消失。
璧璜多在内外楼雕出廓的龙凤和作双瑗合并形等。
⑥两汉时期,保留前期的玉器有玉印、玉具剑饰物、玉带钩、玉璧、玉圭等。
在春秋战国还能看到或兴盛起来的成组佩玉、玉面罩、玉玦、玉琮等,此时有的消失,有的改作他器用。
两汉是玉器品种大增的时期,所增品种主要的有专供死者陪葬的玉衣、玉枕、玉眼盖等。
⑦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期玉器是一个相对衰落期,其数量品种均较历代少,品种造型几乎都是两汉器物的延续。
⑧唐代:玉器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对衰落后,又有所复兴。
所见玉器,除个别品种,其他前流行的器物几乎全消失。
新出现的玉器,有供玉带上嵌饰的带板(包括和铊尾),以西域各族人为本摹作的玉胡人及由胡人与动物绘雕的立雕器及玉梳及玉发簪和各式杯等。
尤以玉杯的形式变化引人注意,有写实性的云形杯、莲花形杯、瓜棱形杯、三鸠式杯和椭圆式杯等。
上述全新造型玉器的出现,为今后玉器的新变化开创了中国玉器史上又一新纪元。
⑨两宋、辽、金、元时期:玉器造型风格和品种大多沿续唐物,但也不是全盘照搬,在局部构造上略有变化。
⑩明代玉器:除了仿古、伪古及立体器皿等数量较多和形式变化较大外,其他品类大都沿续宋元。
玉器中的文房用具,如玉砚,自宋始制作,但不多,及至明代,文具中的玉器除玉砚外,尚有玉笔管、玉笔架、玉洗、玉砚滴、王镇纸等。
《每天美玉》扩展链接部分为网上资料或坊间流传的说法,不代表我们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特此说明。
撰稿琳琳
国际珠宝鉴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