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技术方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工程分析中常用物料衡算项目:总物料衡算、有毒 有害物料衡算、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
• 应用条件或前提:建设项目产品方案、工艺路线、 生产规模、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治理措施确定
3、资料复用法 • 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或可行性
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 特点:方法简单,但数据准确性很难保证 • 适用范围:评价工作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 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 1、基本工作内容(见P11表2-1,掌握)
重点工程分析 • 重点工程指造成主要环境影响的工程,包括: 指工程规模比较大、影响范围大或时间比较长的; 位于环境敏感区附近的,其规模不一定很大,但造
成的环境影响却不小的 重点工程的确定方法包括: 可研设计报告与现场踏勘相结合确定 类比调查与设计文件相结合 借助于投资分项(列入投资核算中的所有内容)
艺过程某一步骤或生产设备
G 投 入 G 产 品 G 流失
排污系数法 • 根据《产排污系统手册》提供的实测和类比数据,
按规模、污染物、产污系数、末端处理技术以及排 污系数来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方法(掌握) • 采样点数目:一级≥10,二级≥ 6,
三级:2~4或0 公路铁路项目: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
• 固体废物分析与核算: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 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分类,其中废液说明种类、 成分、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处置方式和去 向等;废渣说明有害成分、溶出物浓度、是否属 于危险废物、排放量、处理处置方式和贮存方法 等
• 噪声和放射性分析与核算:应列表说明源强、剂 量及分布
• 污染物源强统计:按P15表2-4分别列废水、废气、 固体废物排放表,噪声单列
注意事项1:需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特征和生产管理 以及外部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
注意事项2:要全面了解生产工艺、化学反应、副反 应及管理等情况;掌握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成 分和消耗定额
2、物料衡算法
• 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即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系
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出的产品量和物料流失量
• 分析内容为活动强度、范围和方式 • 分析指标为占地类型(湿地、滩涂、耕地、林地等)
与面积,植被破坏量(特别是珍稀植物的破坏量), 淹没面积,移民数量,水土流失量等
• 施工期分析重点:重点关注一些特殊性的问题, 如可能影响环境敏感区的施工区段施工方案分析; 以及一些非规范性问题,如施工道路设计、施工 营地设置等分析
• 全过程分析:全过程包括选址选线期(工程预可 研期)、设计方案(初步设计与工程设计)、建 设期(施工期)、运营期和运营后期(结束期、 闭矿、设备退役和渣场封闭),应分期进行分析
• 污染源分析:明确主要产生污染的源,污染物类 型、源强、排放方式和纳污环境等。污染可能发 生于施工与运营期,控制要求选择与纳污环境功 能区划密切相关
从环境敏感性调查入手反推,类似于影响识别 同时应特别注意设计文件以外的工程,如 水利工程的复建公路(淹没原路而修补的山区公
路) 公路修建时的保通工程(草原上无保通工程会造
成重大破坏) 矿区的生活区建设
3. 施工期、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熟悉)
• 分析对象为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造成生态环 境影响的活动
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污染物排放类型、浓度、 强度与数量,排放方式与去向以及污染方式与途 径等
环境特征的相似。气象条件、地貌状况、生态特 点、环境功能以及区域污染情况等
• 手段2:利用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来计算污 染物排放量。(公式中符号意义见P9-P10) AAD M AD BD (aD bD cD dD )
• 地形地貌
• 土壤与水土流失
• 气候与气象
• 动植物与生态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技术要求(了解) • 社会经济: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包括人口、
工业与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
• 文物与景观: 文物及景观的概念
• 人群健康状况:项目传输某种污染物或拟排污染物 毒性较大时进行
(二)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水平衡分析与核算(掌握) • 水平衡:存在于任一用水单元内的水量平衡关系,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可进行质量平衡计算
污水回用量W
取水量Q
用
水
物料带入
量
水量A
Y
耗水量H 排水量P 漏水量L
重复用水量C
Q+A=H+P+L
• 取水量:取自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海水、城市 污水及其它水源的总水量。建设项目工业取水量包括 生产用水(包括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和锅炉用水) 和生活用水。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方法
2009
一、工程分析
(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的方法(掌握) 1、类比法 • 手段1: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
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具体应用时要求: 工程一般特征相似。建设项目的性质、建设规模、
车间组成、产品结构、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料、 燃料成分与消耗量、用水量和设备类型等
• 运营期分析重点:运营方式分析说明,如水电站 的调峰运行情况、矿业的采掘情况等。同时关注 不同环境条件下特别敏感的工程活动内容,如旅 游高峰期的工程设计和应急措施分析
二、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自然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熟悉)
• 地理位置
• 地面水环境
• 地质
• 地下水环境
2. 项目组成、布置和工程特点分析方法(掌握) 项目工程组成 • 建设项目的工程组成通常分为主体工程、辅助工
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和环保工程。有时将作 业场等支柱性工程称为“大临”工程,或分出储 运工程系列 • 重要的辅助工程包括:对外交通、施工道路、料 场、工业场地、施工营地、弃土弃渣场
工程组成分析基本内容 • 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在设计文件中都有详细的描述,
务区、车站等评价范围内布点 城市道路项目:不受布点数目限制
• 布点原则 (p43,p44表3-7) • 一级评价项目 • 二级评价项目 • 三级评价项目 • 公路铁路项目: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
务区、车站等评价范围内布点 城市道路项目:根据道路布局和车况流量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方法(掌握) 统计分析指标: • 现状监测数据达标分析:小时、日均等监测浓度是
Cmin-Cmax的浓度范围,分析最大浓度占标率、监测 期间的Cmax超标率以达标情况 • 超标率的统计计算 • 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分析:污染物日变化图,变化 规律分析,分析重污染时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施工道路:施工道路在大多数设计文件中是不具 体的,需要在环评中做深入的调查分析。对于已 设计的施工道路,说明其布线、修筑方法,主要 考察是否影响到敏感保护目标,是否注意了植被 保护或水土流失防治,弃土是否进入河道等;对 尚未设计的施工道路,需明确选线原则,提出合 理的修建原则与建议,尤其应给出禁止线路占用 的土地或地区
的可依托性、接纳外排废水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 可依托性
(二)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
1. 技术要点(掌握) • 工程组成完全:要将所有工程活动都纳入分析中,
包括临时的、永久的,施工期的或运营期的,直接 的或相关的。一般应提供完善的项目组成表,明确 的占地、施工、技术标准等主要内容
• 重点工程明确:主要造成环境影响的工程,应作为 重点的工程分析对象,明确重点工程名称、位置、 规模、建设方案、施工方案、运营方式等。一般还 应将涉及的环境作为分析对象
• 达标排放分析与核算:适用于最终排入环境的污染 物,以项目最大负荷为基础进行核算。如燃煤锅炉 SO2、烟尘排放量以锅炉最大产汽量所耗燃煤量为 基础进行核算(原则上按公称能力)
• 废气排放分析与核算:按点源、面源、线源进行核 算,说明源强、排放方式和排放高度及存在的有关 问题
• 废水排放分析与核算:说明种类、成分、浓度、排 放方式及去向
料场:包括土料场、石料场、砂石料场等施工建设 的料场。需要明确各料场的点位、规模、采料作业 时期及方法,尤其需要明确有无爆破等特殊施工方 法。此外还有运输方式和运输道路问题
工业场地:工业场地布设,占地面积,主要作业内 容等。一般应提供工业场地布置图,说明各项作业 的具体安排,使用的主要加工设备(如碎石设备、 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搅拌设备)采取的环保措施。 所有工业场地逐一说明
• 重复用水量:生产厂(建设项目)内部循环使用和循 序使用的总水量
• 耗水量:整个工程项目消耗掉的新鲜水量总和(包括 产品含水;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洗涤用水、直接 冷却水及其他工艺用水;锅炉运转耗水;水处理用水; 生活用水)
7、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统计内容(掌握)
• 统计内容:无组织排放源分布及无组织排放量 • 统计方法: • 物料衡算法(通过全厂物料投入产出分析来核算无
之和
G 投 入 G 产 品 G 流失
• 总物料衡算:当投入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 反应时采用,确定污染物总排放量
G 排 G 放 投 G 入 回 G 收 处 G 理 转 G 化 产品
• 单元工艺过程或单元操作的物料衡算:确定单元工 艺过程或单一操作的污染物产生量
施工营地:集中或单独建设的施工营地,以及与 其配套的供热、采暖、供水、供电和炊事、环卫 设施,都需要逐一说明。其中,占地类型与面积、 事后的恢复属于分析的重点
弃土弃渣场:包括设置点位、每个场的弃土弃渣 量,弃土弃渣方式,占地类型与面积,事后复垦 或进行生态恢复的计划等。说明弃渣场坡度、径 流汇集情况,以及拟采取的安全设计措施和防止 水土流失措施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建项目源强统计:参见P16表2-5。按废水和废气 污染物分别统计各种污染物排放总量,固体废物按国 家规定统计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产生量-消减量=排放量
技改扩建项目源强统计:分别统计技改扩建前污染 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 成后污染物排放量。相互关系为(P16表2-6): 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代老”消减量+技改扩 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4、使用工艺流程图进行产污环节分析(掌握)
• 环境影响评价工艺流程图:在可研或设计文 件基础上,根据工艺过程的描述及同类项目 生产的实际情况绘制而成
• 关注重点:工艺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部位、 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
• 流程图绘制:重点考虑产生污染物的装置和 工艺过程,简化不产生污染物的过程和装置, 相应标出污染物产生种类和数量,有化学反 应发生的工序列出主要化学反应和副反应式
• 类型:装置流程图(适用于大型项目)或方 块流程图(适用于中小型项目)
5、源强分析与核算(掌握)
• 分析核算内容:污染源分布、污染物类型及排放量 • 分析核算时期划分:建设过程和运营过程两个时期,
某些项目还应包括退役期(如核电项目) • 污染源分布分析:依据绘制的污染流程图,按排放
点标明污染物排放部位,列表逐点统计各种污染物 的排放强度、浓度和数量
组织排放量); • 类比法(与工艺相同、使用原料类似的同类工厂类
比); • 反推法(通过对同类工厂,正常生产时无组织排放
监控点进行现场监测,利用面源模式反推)
8、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熟悉)
• 分析项目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 分析项目采用污染处理措施后,排放污染物达标的
可靠性 • 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投资中占的比例 • 依托设施的可行性分析:改扩建工程原有环保设施
注意选取与环境有关的内容就可以 • 应详细了解辅助工程内容,必要时通过类比调查确
定,详细包括: 对外交通:新建者需了解其走向,占地类型与面积
和修筑方式,框算土石方量;大型项目,对外交通 有时单列,按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环评;已建者,要 做现状调查,阐明基本工程情况,进行回顾性环境 影响分析和采取补救性环保措施
1.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掌握) 现场实测法 • 如排气筒排放的SO2、NOx或颗粒污染物,可根据实
测废气流量和污染物浓度计算(P37公式3-1)
Q i( k/h g ) Q N ( m 3 /h )C i( m /m 3 ) g 1 60
物料衡算法 • 适用于某些无法实测的污染源 • 既适合于整个生产过程,也适用于生产过程任何工
• 应用条件或前提:建设项目产品方案、工艺路线、 生产规模、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治理措施确定
3、资料复用法 • 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或可行性
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 特点:方法简单,但数据准确性很难保证 • 适用范围:评价工作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 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 1、基本工作内容(见P11表2-1,掌握)
重点工程分析 • 重点工程指造成主要环境影响的工程,包括: 指工程规模比较大、影响范围大或时间比较长的; 位于环境敏感区附近的,其规模不一定很大,但造
成的环境影响却不小的 重点工程的确定方法包括: 可研设计报告与现场踏勘相结合确定 类比调查与设计文件相结合 借助于投资分项(列入投资核算中的所有内容)
艺过程某一步骤或生产设备
G 投 入 G 产 品 G 流失
排污系数法 • 根据《产排污系统手册》提供的实测和类比数据,
按规模、污染物、产污系数、末端处理技术以及排 污系数来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方法(掌握) • 采样点数目:一级≥10,二级≥ 6,
三级:2~4或0 公路铁路项目: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
• 固体废物分析与核算: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 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分类,其中废液说明种类、 成分、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处置方式和去 向等;废渣说明有害成分、溶出物浓度、是否属 于危险废物、排放量、处理处置方式和贮存方法 等
• 噪声和放射性分析与核算:应列表说明源强、剂 量及分布
• 污染物源强统计:按P15表2-4分别列废水、废气、 固体废物排放表,噪声单列
注意事项1:需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特征和生产管理 以及外部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
注意事项2:要全面了解生产工艺、化学反应、副反 应及管理等情况;掌握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成 分和消耗定额
2、物料衡算法
• 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即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系
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出的产品量和物料流失量
• 分析内容为活动强度、范围和方式 • 分析指标为占地类型(湿地、滩涂、耕地、林地等)
与面积,植被破坏量(特别是珍稀植物的破坏量), 淹没面积,移民数量,水土流失量等
• 施工期分析重点:重点关注一些特殊性的问题, 如可能影响环境敏感区的施工区段施工方案分析; 以及一些非规范性问题,如施工道路设计、施工 营地设置等分析
• 全过程分析:全过程包括选址选线期(工程预可 研期)、设计方案(初步设计与工程设计)、建 设期(施工期)、运营期和运营后期(结束期、 闭矿、设备退役和渣场封闭),应分期进行分析
• 污染源分析:明确主要产生污染的源,污染物类 型、源强、排放方式和纳污环境等。污染可能发 生于施工与运营期,控制要求选择与纳污环境功 能区划密切相关
从环境敏感性调查入手反推,类似于影响识别 同时应特别注意设计文件以外的工程,如 水利工程的复建公路(淹没原路而修补的山区公
路) 公路修建时的保通工程(草原上无保通工程会造
成重大破坏) 矿区的生活区建设
3. 施工期、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熟悉)
• 分析对象为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造成生态环 境影响的活动
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污染物排放类型、浓度、 强度与数量,排放方式与去向以及污染方式与途 径等
环境特征的相似。气象条件、地貌状况、生态特 点、环境功能以及区域污染情况等
• 手段2:利用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来计算污 染物排放量。(公式中符号意义见P9-P10) AAD M AD BD (aD bD cD dD )
• 地形地貌
• 土壤与水土流失
• 气候与气象
• 动植物与生态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技术要求(了解) • 社会经济: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包括人口、
工业与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
• 文物与景观: 文物及景观的概念
• 人群健康状况:项目传输某种污染物或拟排污染物 毒性较大时进行
(二)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水平衡分析与核算(掌握) • 水平衡:存在于任一用水单元内的水量平衡关系,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可进行质量平衡计算
污水回用量W
取水量Q
用
水
物料带入
量
水量A
Y
耗水量H 排水量P 漏水量L
重复用水量C
Q+A=H+P+L
• 取水量:取自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海水、城市 污水及其它水源的总水量。建设项目工业取水量包括 生产用水(包括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和锅炉用水) 和生活用水。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方法
2009
一、工程分析
(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的方法(掌握) 1、类比法 • 手段1: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
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具体应用时要求: 工程一般特征相似。建设项目的性质、建设规模、
车间组成、产品结构、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料、 燃料成分与消耗量、用水量和设备类型等
• 运营期分析重点:运营方式分析说明,如水电站 的调峰运行情况、矿业的采掘情况等。同时关注 不同环境条件下特别敏感的工程活动内容,如旅 游高峰期的工程设计和应急措施分析
二、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自然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熟悉)
• 地理位置
• 地面水环境
• 地质
• 地下水环境
2. 项目组成、布置和工程特点分析方法(掌握) 项目工程组成 • 建设项目的工程组成通常分为主体工程、辅助工
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和环保工程。有时将作 业场等支柱性工程称为“大临”工程,或分出储 运工程系列 • 重要的辅助工程包括:对外交通、施工道路、料 场、工业场地、施工营地、弃土弃渣场
工程组成分析基本内容 • 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在设计文件中都有详细的描述,
务区、车站等评价范围内布点 城市道路项目:不受布点数目限制
• 布点原则 (p43,p44表3-7) • 一级评价项目 • 二级评价项目 • 三级评价项目 • 公路铁路项目: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
务区、车站等评价范围内布点 城市道路项目:根据道路布局和车况流量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方法(掌握) 统计分析指标: • 现状监测数据达标分析:小时、日均等监测浓度是
Cmin-Cmax的浓度范围,分析最大浓度占标率、监测 期间的Cmax超标率以达标情况 • 超标率的统计计算 • 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分析:污染物日变化图,变化 规律分析,分析重污染时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施工道路:施工道路在大多数设计文件中是不具 体的,需要在环评中做深入的调查分析。对于已 设计的施工道路,说明其布线、修筑方法,主要 考察是否影响到敏感保护目标,是否注意了植被 保护或水土流失防治,弃土是否进入河道等;对 尚未设计的施工道路,需明确选线原则,提出合 理的修建原则与建议,尤其应给出禁止线路占用 的土地或地区
的可依托性、接纳外排废水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 可依托性
(二)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
1. 技术要点(掌握) • 工程组成完全:要将所有工程活动都纳入分析中,
包括临时的、永久的,施工期的或运营期的,直接 的或相关的。一般应提供完善的项目组成表,明确 的占地、施工、技术标准等主要内容
• 重点工程明确:主要造成环境影响的工程,应作为 重点的工程分析对象,明确重点工程名称、位置、 规模、建设方案、施工方案、运营方式等。一般还 应将涉及的环境作为分析对象
• 达标排放分析与核算:适用于最终排入环境的污染 物,以项目最大负荷为基础进行核算。如燃煤锅炉 SO2、烟尘排放量以锅炉最大产汽量所耗燃煤量为 基础进行核算(原则上按公称能力)
• 废气排放分析与核算:按点源、面源、线源进行核 算,说明源强、排放方式和排放高度及存在的有关 问题
• 废水排放分析与核算:说明种类、成分、浓度、排 放方式及去向
料场:包括土料场、石料场、砂石料场等施工建设 的料场。需要明确各料场的点位、规模、采料作业 时期及方法,尤其需要明确有无爆破等特殊施工方 法。此外还有运输方式和运输道路问题
工业场地:工业场地布设,占地面积,主要作业内 容等。一般应提供工业场地布置图,说明各项作业 的具体安排,使用的主要加工设备(如碎石设备、 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搅拌设备)采取的环保措施。 所有工业场地逐一说明
• 重复用水量:生产厂(建设项目)内部循环使用和循 序使用的总水量
• 耗水量:整个工程项目消耗掉的新鲜水量总和(包括 产品含水;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洗涤用水、直接 冷却水及其他工艺用水;锅炉运转耗水;水处理用水; 生活用水)
7、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统计内容(掌握)
• 统计内容:无组织排放源分布及无组织排放量 • 统计方法: • 物料衡算法(通过全厂物料投入产出分析来核算无
之和
G 投 入 G 产 品 G 流失
• 总物料衡算:当投入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 反应时采用,确定污染物总排放量
G 排 G 放 投 G 入 回 G 收 处 G 理 转 G 化 产品
• 单元工艺过程或单元操作的物料衡算:确定单元工 艺过程或单一操作的污染物产生量
施工营地:集中或单独建设的施工营地,以及与 其配套的供热、采暖、供水、供电和炊事、环卫 设施,都需要逐一说明。其中,占地类型与面积、 事后的恢复属于分析的重点
弃土弃渣场:包括设置点位、每个场的弃土弃渣 量,弃土弃渣方式,占地类型与面积,事后复垦 或进行生态恢复的计划等。说明弃渣场坡度、径 流汇集情况,以及拟采取的安全设计措施和防止 水土流失措施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建项目源强统计:参见P16表2-5。按废水和废气 污染物分别统计各种污染物排放总量,固体废物按国 家规定统计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产生量-消减量=排放量
技改扩建项目源强统计:分别统计技改扩建前污染 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 成后污染物排放量。相互关系为(P16表2-6): 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代老”消减量+技改扩 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4、使用工艺流程图进行产污环节分析(掌握)
• 环境影响评价工艺流程图:在可研或设计文 件基础上,根据工艺过程的描述及同类项目 生产的实际情况绘制而成
• 关注重点:工艺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部位、 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
• 流程图绘制:重点考虑产生污染物的装置和 工艺过程,简化不产生污染物的过程和装置, 相应标出污染物产生种类和数量,有化学反 应发生的工序列出主要化学反应和副反应式
• 类型:装置流程图(适用于大型项目)或方 块流程图(适用于中小型项目)
5、源强分析与核算(掌握)
• 分析核算内容:污染源分布、污染物类型及排放量 • 分析核算时期划分:建设过程和运营过程两个时期,
某些项目还应包括退役期(如核电项目) • 污染源分布分析:依据绘制的污染流程图,按排放
点标明污染物排放部位,列表逐点统计各种污染物 的排放强度、浓度和数量
组织排放量); • 类比法(与工艺相同、使用原料类似的同类工厂类
比); • 反推法(通过对同类工厂,正常生产时无组织排放
监控点进行现场监测,利用面源模式反推)
8、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熟悉)
• 分析项目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 分析项目采用污染处理措施后,排放污染物达标的
可靠性 • 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投资中占的比例 • 依托设施的可行性分析:改扩建工程原有环保设施
注意选取与环境有关的内容就可以 • 应详细了解辅助工程内容,必要时通过类比调查确
定,详细包括: 对外交通:新建者需了解其走向,占地类型与面积
和修筑方式,框算土石方量;大型项目,对外交通 有时单列,按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环评;已建者,要 做现状调查,阐明基本工程情况,进行回顾性环境 影响分析和采取补救性环保措施
1.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掌握) 现场实测法 • 如排气筒排放的SO2、NOx或颗粒污染物,可根据实
测废气流量和污染物浓度计算(P37公式3-1)
Q i( k/h g ) Q N ( m 3 /h )C i( m /m 3 ) g 1 60
物料衡算法 • 适用于某些无法实测的污染源 • 既适合于整个生产过程,也适用于生产过程任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