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从研究背景和理论出发,探究可能影响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随后
通过查阅高港区相关统计数据,并且结合实际了解的农民生活状况变化和经济收入的变化,来分析土地流转如何影响农民收入。

与此同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能够有利于增
加农民收入,同时能够帮助土地流转制度完善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民收入;影响
The influence of the Land circulation on farmers’
income In Gaogang District of Taizhou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some points that may influence farmers’ income. Then I check some websites and did some data acquisition to discuss
the i nfluence of the land circulation on farmers’ income. And I will provide countermeasure and advice about perfecting land circulation and improving
farmer income.
Key words: Land circulation; Farmers’ income; Influence
长久以来,我国广大农民的生活保障主要都是依靠农村土地的生产剩余,因此,农村
的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也一直被认作是稳定我国农村社会的重要基础。

然而,随着我国工
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农村土地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
展的需求。

所以,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土地流转的尝试,经过近30
年的发展,土地流转对我国农业社会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研究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仅理论意义重大,在现实意义上面,也是非常具有
价值的。

理论意义: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也许能够发现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也能够相
对系统、真实地看待土地流转制度下农民收入的问题。

现实意义:“三农”问题在目前来
说是备受管制的一个问题,政府的工作的中心也放到
了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因此,随之而产生的农民收入差异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

1. 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农民收入及其差异的影响因素,对我国社会经济尤其是农村经
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可以为土地流转的决策提供依据,有助于土地制度改革,从
而能够更好地解决我国的国计问题以及民生问题。

2. 从微观上来说,通过土地流转既可
以为农民增收,又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收入差距,是非常有帮助的。

3. 从泰州市高港区
来看,此项研究能够帮助当地政府在做决策方面,例如土地规模经营以及土地流转制度方
面提供相应的建议,从而给该地区农民增收,提高生活水平。

二、土地流转与农民增收的理论分析
(一)土地流转的理论分析
从土地流转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土地流转的前提是进行土地产权的分割,随后把土地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从而实现其在宏观市场中的价值。

土地流转的前提涉及到了产权、制
度变迁两种理论,而它的价值的实现则可以在地租、市场经济两个理论方面获得相关的启示。

从当前来看,土地流转的形式正在向规模化、集体化方面转变,究其原因,要让土地
的经济价值最大化,叫要在规模经营上下功夫。

土地流转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能够给农村增加投资,促进城市化进程,同时也能在我
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上提供帮助。

从近期看,农民收入的增长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来实现,从远期看,土地使用权通过有偿的转让,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改变了我国单一的经济增
长模式。

所以,土地流转不仅仅改变了广大农民收入的方式,同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来说,也是长久的,深远的。

1. 土地产权理论
马克思认为产权是一种法律表现形式,它与社会生产相适应;它是由所有权及其衍生
出来的相关权共同组成的一种权利束;土地的各个相关权利之间可以自由的组合和分离;
土地产权同时拥有市场化和商品化的特点,而地租产生的基础也是从土地所有权而来的。

1
2. 制度变迁理论 1王昉. 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与传统中国社会农村地权关系[J]. 理论前沿, 2021 (15): 20-21.
道格拉斯﹒诺斯认为,理性人对制度变迁所带来的成本收益是其根本动力。

制度需求
与攻击的约束条件是制度变迁的边际成本等于其边际收益。

马克斯则认为,社会制度变迁
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对来说,生产力发展的更为迅速和活跃,制
度变迁只有在生产力突破了生产关系的前提下才会发生。

2
3. 地租理论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所有权的占有而获得的收入。

它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会
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揭示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地租的前提是土地所有权,而它的实质是土地所有权的收益,可以分为绝对地租、级差地
租和垄断地租三种形式,而土地价格则是资本化的地租。

3
4. 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指的是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基础,以市场作为依托的一种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发达到一定阶段后就成了市场经济。

其实质是利用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来满足大众的需求。

资源配置则是将各种经济资源按比例分配给各种劳务生产,从而满足大众的各方面需求。

市场作为主要手段来分配资源标志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它的前提包括:商品化的生产要素、市场化的经济关系、独立的产权关系、自主产权以及规范的行为。

4
5. 规模经营理论
规模经营依赖者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则是指在产品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产品的成本反而降低的情形。

规模经营就是要找到两者的平衡点,从而在农业生产上提供相关的指导。

5
(二)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分析
1. 成年劳动力
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依靠的是家庭中的成年劳动力,他们创造的收入在家庭中占绝大部分。

在众多调查结果中,家庭中的成年劳动力越多,其家庭收入也越高。

所以从收入角度看,至少在目前的状况下,农民喜欢多生小孩儿,尤其是男2
3韦森. 再评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J]. 经济学 (季刊), 2021, 8(2): 2. 钟君, 孟心炜, 虞慧平. 马克思地租理论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启示[J]. 吉林农业: 学术版, 2021 (3): 55-57. 4赵磊. “三农问题” 的市场经济理论解析[J]. 学术研究, 2021 (5): 36-42.
5董杰.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J]. 农业经济, 2000, 10: 35-36.
孩也正与这个有关。

2. 土地质量
农作物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土地质量的高低。

所以,土地是农民财富的源泉。

所以,除去其他一切因素,对于土地使用者来说,土地的最终价值取决于土地的质量。

也就是说土地质量决定土地的经济价值。

所以在市场化的社会中,土地的质量对土地所带来的收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3. 城市就业空间、行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资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也逐渐增大。

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市场价值。

一个农作的需求量越大,也就越能够受到农民的追捧,农民虽然对高工资没有太大追求,但是对工作机会确实相当在意的。

所以对农民来说,他们更偏好于规模式的,和高效工作结果相同的工作方式。

国家政策不能直接改变农民收入,但是其对农民收入带来的影响还是比较巨大的。


我国历史发展来看,每次社会发生较大变动的同时,农民收入总会出现较大的变动,所以
国家政策在宏观方面对农民收入具有较强的控制和引导能力。

(三)土地流转的增收效应分析
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工资性收入以及家庭经营收入,而目前来看,这两种收入
增长都有所放缓,并且进一步趋向饱和。

想要进一步的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在其他生产
要素中寻找机会。

而通过土地流转来增加农民收入恰恰是实现土地权利价值的最好体现。

如果土地市场能够不断发展,不断完善,那么,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土地带给农民的不仅
仅是收入的增加,还会有更多的土地价值以及工作机会。

土地流转是土地流出与流入方之间的交易。

从土地流出方来说,土地流转既能给农民
带来使用权流转所获得的经济价值,又能解放农民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其他活动。

从土地流
入方来说,随着土地规模扩大,规模型的生产经营不仅会使农产品获得优势,也能增加农
民的收入。

从收入方式来看,流转双方一个非农收入另一个是经营收入,但总的来说,双
方的收入均于所增加,是个双赢的局面。

图1 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的逻辑
三、高港区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影响分析
泰州市高港区地处江苏省中部,面靠长江,东西紧连上海、南京,南北分辨承接苏南、苏北两大板块,有区位优势明显。

因此,以高港区为例来研究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一)高港区农民收入途径分析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
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其公式可以表示为:
农民人均纯收入=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家庭经营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金和上
交的承包费用-赠送农村外部亲友支出6
近半世纪以来,无论人均纯收入总量如何变化,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始终占据
高港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绝大部分。

高港区农民的收入状况在改革开放初期、90年代末期以及近5年这三个阶段,形式方面是三级跳形式,变化幅度也相对很大,其增长的阶段也
可以分为四部分:(1)改革开放之前,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极为缓慢;(2)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短短20年的时间,增幅达10倍之多;(3)“十五”期间,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出现减缓,但依然保持着强劲的上升势头;(4)2021年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有减缓趋势。

(二)高港区土地流转现状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也也开始随着时代发展,慢慢向第二产业6张新民, 唐平. 农民人均纯收入怎样计算[J]. 中国民政, 1997, 2: 044.
和第三产业转移,土地流转的规模也呈现了逐年上升,逐年扩大的趋势。

但是就流转
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来说,还是相当低的。

而土地流转所带来的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却占
有较大比重,土地流转的初步目标也基本实现。

土地流转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转包和出租,但是两者的比例相对较小,在土地流转的盈利性方面来说,农民的认识还是不够的,
土地流转还没有达到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还
不够,但是土地流转已经越发活跃。

(三)模型选择以及模型建立
本文所收集的高港区土地流转数据主要来源分为三个方面:
1.2021年7月到9月期间在高港区部分地区所做的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247份,收回247份,其中有效问卷224份。

2. 高港区统计局统计的2021年之前的全区土地流转的相关数据。

3. 高港区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列出的相关数据。

近5年高港区耕地情况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如下:
2021 耕地面积(万亩) 43.33 40.73 39.09 39.74 30.05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6652 8378 9580 11319 12811
数据来源:高港区统计信息网
问卷调查土地流转信息统计表:
村5 面积(亩) 514 140 48 98 124 104 户数 176 30 12 39 48 47 签订合同数 96 19 4 22 24 27
本文将从微观以及宏观两个角度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微观角度,
将会把土地流转面积,流转价格以及流转年限作为解释变量,农户年人均纯收入作为
为被解释变量;宏观角度,将以全区土地面积以及土地流转价格为解释变量,全区当年收
入盈余为被解释变量。

希望从这两个方面能够相对准确并且有效地反映农民收入受土地流
转的影响程度。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i=1,2,3,…,n
在本文中我们可以将它简化为:
i=1,2,3
那么,微观角度看:
i=1,2,3 其中,表示流转农户年人均纯收入,流转年限,
从宏观角度看:
i=1,2 其中,表示全区当年收入盈余,流转价格,为待估参数,
(四)回归分析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的计算,高港区各村土地流转面积与参与流转的农户数的相关系数约为0.99844,这说明土地流转面积与农户书的相关程度比较高。

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数量与签订流转合同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97832,已经无限接近1了,说明大部分流转农户均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同样也说明高港区的土地流转已经有了一定的制度,有利于土地流转统计工作的展开。

流转农户数与土地流转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414522。

按照相关系数的划分r 时,为显著相关,所以二者显著相关,但相关性不高。

1. 微观角度回归分析
表示土地流转面积,、、
为待估参数,表示土地
为随机干表示土地流转价格,、
表示全区土地流入面积,表示土地为随机干扰项。

1 R .584a R 方 .366 修正R 方 .349 标准估计误差 2021.0788
2 a. 预测变量:(常量),土地价格(元),流转年限(年),流转面积(亩)。

调整后的R 方位0.349,说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中流入土地的活动生产的直接解释程度为34.9%,而流转收益只是农民收益的一部分,所以可以认为这是比较合理并且符合现实的。

同时,该结果也满足了方程的经济意义。

总计平方和 2.331E8 4.243E8 6.574E8 df 3 108 111 均方 7.770E7 3928704 F 21.027 Sig 。

.000a
a. 预测变量:(常量),土地价格(元),流转年限(年),流转面积(亩)。

b. 因变量:人均现金收入(元)
F 值为21.027>2.7,所以F 值通过检验,说明被解释变量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与三个解
释变量之间在总体上较为显著。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到:
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民流出土地价格每增加1元,收入就增加
5.402元;流出年限每增加1年,收入增加12.549元。

农民收入与流出土地价格以及流出年限都成正相关。

2. 宏观角度回归分析
1 R .827a R 方 .630 修正R 方 .55
2 标准估计误差 1432921.277 a. 预测变量:(常量),土地流转面积(亩),土地流转价格(元)
总计平方和 3.386E13 1.765E13 5.151E13 df 1 8 9 均方 3.386E13 2.206E12 F
8.276 Sig 。

.008a
a. 预测变量:(常量),土地流转面积(亩),土地流转价格(元)。

b. 因变量:流转后盈利(元)
由上述分析结果可知:R 方为0.630,F 值为8.276,F 值5%的标准水平下F=7.56。

显然可以看到,F=8.276>7.56,所以该模型能够通过线性显著性检验。

根据分析结果,又可以得到: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每增加1元土地价格,全区农民收入增加18.969元,每增加1
亩流转面积,农民收入会减少5228.795元。

所以要想增加农民收入,应该在土地流转价
格上多下功夫,使土地流转价格最大化,并尽可能地减少土地流转的面积。

四、完善土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市场体系,多为土地流转提供保障
首先要做好土地价格的评估工作,并且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同时要对农村土地进行
分质量划分等级。

土地供求信息在农村的严重不对称是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因如此土地流转双方的信息无法有效沟通,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土地流转价格出现扭曲。

因此,要想改变现在这种局面,就要克服一切困难,创造一切条件,组建出一直土地评估
小组,能够准确公正的对土地价格进行合理评估,从而准确地制定出相应的土地基准价格,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的参与指导流转双方的土地交易。

土地流转和其他市场交易一样,
也属于市场交易,当然会遵循市场原则,等价交换就是其一。

这就要求各机构各部门,首
先要规范并且加强土地定级,对农村的各类土地的质量进行合理划分,正确评估各类土地
的相关价值,从而为土地流转的双方提供一个公平交易,合理交易的平台。

我国的企业发展模式对土地流转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利用这一特点,弄清了土地的
归属权,我们就可以向企业学习,将企业先进的运营理念,股权化的特点运用到土地流转中。

从而,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按照股份对土地流转收益进行分配,而股份又可以
通过交易流转,从而达到了自由配置,自由交易的目的,进一步使土地流转市场化。

农村的土地流转带来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另一方面来说,也给农民带来了诸多的
不确定性,医疗卫生、教育、养老、保险等都在这个范畴之内。

我国的城乡结构在很多程
度上还不尽合理,从而造成了我国农村的社保水平相对较为
落后,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比来看,差距较大。

从客观上来看,在社会保障体系的
支持之下,土地才能较为正规合理的进行流转。

所以保证土地流转的正常进行,就要在提
高社会保障上下功夫,也就是说,要在诸多与农村社会保障相关的方面阻力,给农民提供
足够的补偿。

(二)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对土地流转提供有力扶持
土地流转中,政府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政府既是中介者又是服务者。

而从
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政府的宏观调控对市场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各地方政府也先后意识
到了这个问题,所以纷纷建立了相应的土地流转交流平台,可以让土地流转双方进行实时
的信息互换,同时接受咨询以及提供相应的帮助。

这样有助于增强农民间的有效沟通以及
互动,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能够提高土地流转的成功率。

建立这一平台,监管部门能够实
时发现流转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及问题,有助于及时解决,纠正,从而,确保了土地流转安
全高效地运作。

另外,政府对土地流转所提供的帮助,将会更加有利于土地流转正确,健康的发展下去。

土地流转虽然是农民自发发起的,但是,我国的农民在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首先想
到的会是寻求政府的帮助,因为我国的政府是是任何时候都能够只得信赖的对象。

所以,
很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大的方针和对策方面,农民是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帮助的。

在农民
流转土地之后,政府如何正确的引导农民,帮助农民,确实为农民的利益着想,进一步提
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成为重中之重。

土地流转离不开资金,政府在资金方面也可以为农民提供诸多帮助。

我们知道,土地
流转对农民收入的直接影响是很小的,有学者曾经研究过政府对弄补贴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的出的结论是:我国对农民的财政支持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那么农民的平均收入将会增加
约140元。

(刘桂珍、徐春骐 2021)从上面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在目前这个阶段,我
国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仍然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所以,政府加强扶
持力度是尤为重要的。

(三)建立农村合作组织,使土地流转规模化、产业化
自从我国宣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农民所面临的来自多方的威胁以及竞争就没有
中断过。

江苏省一直以粮食为主要农产品,上世纪90年代末,江苏省的农产品稳定增产,
粮食的供给也有了一定的保障。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济不断进步,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无法满足现状的人们,
在各个方面的需求空前膨胀,眼光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我国的农产品市场被买方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要想获得市场中的地位,只能研究市场行情,顺应市场的不断变化,改变一直不变的播种策略,并且还要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从而提高竞争力,才能为自己增收。

这样的大背景,必然促进了农民合作组织的产生。

这也是最为符合我国广大农民里的一个选择,它的出现也是必然。

由我们前面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整体的效益是要大于农民单个经营效益的。

所以不难得出结论:要想获得高回报,农民首先要集中起来,合作发展,并且在土地价格上做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高回报。

[1]任绍敏. 江苏财政鼓励农地规模流转[J]. 2021.
[2]周静文、姜晓晓. 农村土地流转如何探索市场化机制[N]. 2021.
[3]黄祖辉. 农地股份合作制: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制度创新[J]. 2001.
[4]黄祖辉、王朋.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J].2021.
[5]李海霞. 加快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武威市土地流转情况调查[J]. 甘肃农业, 2021 (17): 13-14.
[6]龚晓红. 统筹城乡背景下重庆市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 西南大学, 2021.
[7]王春超. 农村土地流转, 劳动力资源配置与农民收入增长-基于中国 17 省份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 [J]. 农业技术经济, 2021, 1(93): 101.
[8]王华春, 唐任伍, 赵春学. 引导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J]. 南京社会科学, 2021, 9: l-5.
[9]李先玲. 基于农民收入结构的农村土地流转分析[J]. 特区经济, 2021, 10: 164-166.
[10]李先玲.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路径[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 (019): 26-27.
[11]全道武. 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J]. 广西农学报, 2021, 25(003): 89-91.
[12]钱文荣. 土地流转推动农民收入多“源”[J]. 今日浙江, 2021, 5: 014.
[13]李作舟. 山西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14]李富忠, 郭丽娟. 农户收入构成对土地流转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对山西省晋中市 160 户农户的实地调研[J]. 晋阳学刊, 2021 (3): 129-134.
[15]刘桂珍, 徐春骐.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21, 12: 26-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