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之高考冲关训练题:高考冲关第4练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2012·太原市高三第一学段测评)地沟油对人体侵害极大,但在市场上被大量生产,其原因主要是暴利驱使和监管不力。
由此可见()
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③一些企业存在着严重的失信行为④公共管理机构管理的缺失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市场调节局限性的理解。
地沟油对人体侵害极大,但在市场上被大量生产,其原因主要是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排除②。
这也与企业缺乏诚信经营及管理部门缺乏监管有关。
故选①③④。
【答案】A
2.(2012·厦门市上学期期末检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
①对银行而言,它的信贷资金增加
②对企业而言,它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成本增加
③对国家而言,是运用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
④对消费者而言,通胀预期会快速下滑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对银行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在央行存储的准备金就可以减少,那么,可以放贷的资金就增多,通常存贷款利率也会降低,这是在经济比较宽松的时候采取的货币政策,对企业而言,它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成本会减少,②说法错误.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也会通过降低存贷款利率来刺激贷款,刺激经济增长,对消费者而言,通货紧缩预期会快速下滑,④说法错误.故选C.
【答案】C
3.(2012·中山市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 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这意味着( )
①将会改革和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②加快实现同步富裕的发展目标
③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④更多低收入人口消费结构将会有所变化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消费结构等知识。
提高国家扶贫标准是改革和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会使居民福利得到改善,进而影响消费结构,故选①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目标,②表述错误。
分配格局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无直接影响,③排除。
【答案】D
4.(2012·杭州一模)2011年10月13日,淘宝商城数千中小商家对大卖家实行疯狂攻击,他们通过恶意抢拍正常经营商家的商品而不付款的形式,逼迫这些商家终止运营,从而希望淘宝商城放弃为建立商业信任体系而出台的新规则。
这表明()
A.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条件
B.在我国现实的生活中仍存在诚信缺失现象
C.淘宝商城出台的新规则违背了多数商家的利益
D.诚信经营需要在市场成熟时才能得到大家认同
【解析】本题考查市场经济和企业都需要具备诚信的要素才能正常发展的相关知识。
设问中的“表明”意味着选项必须和材料对应起来,这个材料说的就是在我国现实的生活中仍存在诚信缺失现象,故选B,A讲了诚信的重要性,但没有说明材料本身的主要意思,C、D的说法明显错误。
【答案】B
5.(2012·南京二模)201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意见》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这是因为,农业科技是()①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②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
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决定力量④实施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农业科技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及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故①②正确。
③④说法错误,自主创新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
【答案】A
6.(2012·南昌一模)二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三大产业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
①第一产业总产值逐渐减少
②经济发展已经由主要依赖第二产业拉动转变为主要依赖第三产业拉动
③经济发展对服务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上升
④劳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三大产业及其变化趋势的认识。
第一产业比重减少,并不代表其绝对值减少,排除①。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主要依赖第二产业拉动,舍去②.
【答案】D
7.(2012·湖南十二校联考第一次考试)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下图所示为三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的两种不同状态。
要实现由状态a向状态b转变应当( )
①大力发展经济,稳定物价水平②改革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
③增加出口总额,优化出口结构④完善社会保障,保护消费者权益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知识.材料说明要使投资、出口和消费相协调,关键是扩大内
需,①②④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③不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应排除,故选B.
【答案】B
8.(2012·中山市上学期期末考试)美国国会参议院高票通过《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中国外交部、商务部及央行纷纷发表言论,表示强烈反对.这主要是因为此举( )
①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举动②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
③是解决美国经济的良药④加速人民币升值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经济组织、外汇与汇率等知识。
美国实行汇改是想通过美元贬值,促使人民币升值来增加出口,摆脱国内经济困境,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违反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故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答案】B
9.(2012·合肥市第一次质量检测)为解决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我国某钢铁集团先后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投资8个铁矿石资源项目,争取在2015年实现铁矿石的自给自足,并使之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该事例说明,我国扩大海外投资()①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②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体现③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④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和“引进来"与“走出去
"相结合的战略等有关知识。
“我国扩大海外投资”是资本全球化的表现,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自己的具体体现,故选②③。
材料未体现“独立自主”的原则.“投资8个铁矿石资源项目”不属于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故排除①④。
【答案】C
10.(2012·苏锡常镇四市一模)据亚洲开发银行《亚洲经济监测》报告,受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经济减速影响,除日本等部分发达国家以外的亚太地区2012年经济增长率预计为7。
2%,比2011年9月时的预测值低0.3个百分点。
上述材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B.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D.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主要是部分发达国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等知识.受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经济减速影响,亚太地区经济增长率下降,说明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故选A。
B、C、D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1.(2012·潍坊一模)2012年,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进出口面临的外部环境趋紧,外贸形势不容乐观.针对这一形势,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 )
①坚持把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点
②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现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③发挥宏观调控的基础作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④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与扩大内需的关系。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①③表述错误。
【答案】C
12.(2012·西安市五校联考一模)美国与欧盟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要求中国取消稀有金属的出口限制.对此,我国工信部表示,中国控制稀有金属的产能总量和出口,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中方不会因为第三方的申诉改变政策。
这表明我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
①坚持贸易双方平等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③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④积极同各国开展友好合作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
“不会因为第三方的申诉改变政策”说明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②符合题意。
“控制产能总量和出口,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说
明③符合题意。
故选C。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2012·西安市五校联考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民意的标尺上,镌刻着民众对政府的评价、对未来的希冀。
面对新时期民众的新诉求:物价、住房、分配、上学、就业、养老等问题,我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给予了高度关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高度关注新时期民众新诉求的依据.
【解析】本题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宏观调控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主干知识.本题要清楚了解新时期民众新诉求是由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和本质决定的;就业是民生之本,通过经济发展实现就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措施;国家具有宏观调控的职能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等。
【答案】①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国家理应高度关注新时期民众的新诉求。
③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国家应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完善分
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④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和政府
应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⑤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⑥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⑦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4.(2012·湖南十二校联考第一次考试)材料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十周年。
过去的十年,是我国发展史上不平凡的十年,我们积极利用多边贸易体制,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经济总量全球第二、出口第一、进口第二的经济贸易大国,在WTO决策体系中从“新成员”成长为成熟的成员并跻身核心决策圏。
实践证明,中国作出加入WTO的决策是正确的,积极实施互利共贏的对外开放战略是成功的,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是有效的.通过积极融入全球化的浪潮并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的规则制定,我们不断提高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正确道路。
联系材料,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入世十周年的中国成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的表现?为什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解析】第一小问从“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提炼出入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积极融入全球化的浪潮并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的规则制定”可以提炼出中国知难而进,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正确运用世贸规则保护自身权益能力的提升并切实履行义务等。
第二小问可以通过材料归纳出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从“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说明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跻身核心决策圈”说明大大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同时,入世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创造就业机会等角度说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答案】表现:①入世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②中国知难而进,主动融入了国际竞争与合作,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
③中国运用世贸规则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不断提升.④中国在关税削减、消除贸易壁垒和开放市场等方面切实履行了应该履行的义务,兑现了入世时作出的承诺。
正确的原因:加入世贸组织,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①入世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②入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③入世有利于扩大
对外开放,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吸收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④入世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